薰莸不共器,鸮凤本殊群。岂有鉴衡混,而能忠佞分。
薰莸不共器,鸮凤本殊群。岂有鉴衡混,而能忠佞分。
败醪由恶犬,蔽日是浮云。万里沧浪曲,仍从孺子闻。
败醪由恶犬,蔽日是浮云。万里沧浪曲,仍从孺子闻。
区大相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洞口谁家?木兰¹船系木兰花。红袖²女郎相引去³,游南浦(pǔ),笑倚春风相对语。
译文:洞口是哪户人家呀?屋前木兰树造的小船上系着好看的木兰花。身着襦裙长袖的女郎们互相邀约去水边游玩,春风湖面,女孩们的笑闹嬉戏声不时传来。
注释:¹木兰:乔木,又名杜兰、林兰,状如捕树,木质似柏树而较疏,可造船,晚春开花。²红袖:指古代女子襦裙长袖,后来就成了女子的代名词。³相引去:相互邀约而去。引:招引。⁴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这首词写南方少女的欢情。作品以虚拟问句开头,以“木兰船系木兰花”写洞口之家的实景,流露出无比赞美之情。“红袖”三句继续写洞口之家的人事,活现南方少女相引相招,相依相偎,亲昵欢快地游春谈笑的场面。

  此词表现的是,世事清明,心情舒畅,岁月静好,江山无声。有的只是红颜女子引舟,春风湖面,莺歌燕语。中原战乱之中,在偏安一隅的西蜀,却有着这般恬静、悠然的江南好风光,真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参考资料:
1、 拙风文化网.南乡子·其四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胡旋(xuán)¹,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译文:跳胡旋舞的舞女,心随着曲调的旋律,手随着鼓点舞动。
注释:¹胡旋女:跳胡旋舞的舞女。胡旋舞是由西域康居传来的民间舞。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yáo)转蓬舞¹
译文:鼓乐声中舞动双袖,象雪花空中飘摇,象蓬草迎风飞舞,连飞奔的车轮都觉得比她缓慢,连急速的旋风也逊色了。
注释:¹回雪飘飖转蓬舞:形容表演者在急速的旋转,像流风中飘飖的廻雪和旋转着的蓬草。回雪,同“廻雪”; 飘飖,风吹飘荡之状;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译文:左旋右转不知疲倦,千圈万周还在转个不停。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译文:世上万物都无可比拟,她的旋转比飞转的车轮和疾风还要快。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译文:一曲终了拜谢天子,天子开口褒奖。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胡旋女,出康(kāng)(qú)¹,徒劳东来万里余。
译文:胡旋女出自西域的康居国,千辛万苦从千万里外来到中原。
注释:¹康居:古西域国名。自锡尔河下游,至吉尔吉斯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带。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译文:从此中原有了胡旋舞,中原舞者争奇斗艳甚至超过胡旋女。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天宝季年时欲变¹,臣妾人人学圜(huán)²
译文:天宝末年纲纪败坏大臣和女子都学这种飞快旋转的胡旋舞。
注释:¹天宝季年时欲变:天宝末年社会风气产生巨大变化。“天宝”,唐玄宗年号,从天宝元年(742)到天宝十四年(755)。“时欲变”,指天宝末年纲纪败坏。²圜转:旋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中有太真¹外禄山²,二人最道能胡旋。
译文:其中宫中的杨贵妃和外镇安禄山,两人的胡旋舞跳得最出色。
注释:¹太真:贵妃杨玉环号。²禄山:安禄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zhàng)¹下养为儿。
译文:杨贵妃因善歌舞受宠,在宫中乐部梨园内册封为贵妃。安禄山则在宫中画金鸡为饰的坐障前被杨贵妃收为义子。
注释:¹金鸡障:画金鸡为饰的坐障。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¹
译文:安禄山用胡旋舞迷惑了玄宗的眼睛,让他分不清是非。以至叛军度过了黄河他还不信安禄山已反叛。
注释:¹兵过黄河疑未反: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幽州(今北京市)发动叛乱,好大军已渡过黄河,消息传来,唐玄宗仍不相信,还认为是诬陷安禄山。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wéi)念更深¹
译文:杨玉环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玄宗无奈,只得下令38岁的杨贵妃自缢。玄宗迫于无奈赐死杨贵妃后对她思念更深。
注释:¹死弃马嵬念更深: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杨玉环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玄宗无奈,只得下令38岁的杨贵妃自缢。“念更深”,玄宗迫于无奈赐死杨贵妃后对她思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从兹地轴(zhóu)天维转¹,五十年来制不禁²
译文:从这以后国家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五十年来胡旋舞却一直延续下去。
注释:¹地轴天维转:指安史之乱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灾难。²五十年来制不禁:指胡旋舞从康居国传入中原后一直很流行。从玄宗天宝年间到白居易写此诗的宪宗元和年间(806—819)约五十多年。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译文:胡旋女,请不要一味地跳胡旋舞,把我这首歌唱给贤明的君主听让他领悟。

  《胡旋女》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天子为之微启齿”,共十句。主要是描绘胡旋舞的主要特点,以及胡旋女在跳胡旋舞时出色的惊人技艺。作者调动夸张、比拟、想象、渲染等多种艺术手法来描绘胡旋女的舞蹈场面,从开始“弦鼓一声双袖举”,一直到结束“曲终再拜谢天子”。其中主要突出快速旋转这个胡旋舞的主要特征。胡旋女在鼓乐声中急速起舞,象雪花空中飘摇,象蓬草迎风飞舞,其旋转飞转的车轮和疾风还要快,而且飞快地来回的旋转根本不知疲倦,转啊转啊,“千匝万周无已时”。 有人将诗中形容胡旋舞舞动速度之快的“奔车轮缓旋风迟”,误解为在车轮上跳舞。从现存史料看,胡旋应是在地面上进行的,方能做到“疾如风焉”。

  许多历史记载也多突出这点,如杜佑《通典》说胡旋舞 “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 《旧唐书·安禄山传》说 安禄山“作胡旋舞疾如风焉”。元稹的《胡旋女》描绘这一特点甚至比白居易《胡旋女》中更形象:“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暗吸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转得那么快,观众几乎不能看出她的脸和背,这种描写正突出了《胡旋舞》的特点。此段的最

  后一句“天子为之微启齿”是个过渡,由描绘胡旋舞的主要特点,以及胡旋女在跳胡旋舞时出色的惊人技艺过渡到批判君王对胡旋舞的沉溺,对善舞胡旋的杨玉环和安禄山的宠爱,从而导致祸乱,唐帝国由盛转衰。

  第二层从“胡旋女,出康居”到“死弃马嵬念更深”。主要写玄宗对善舞胡旋的杨玉环和安禄山的宠爱,由此导致的安史之乱。先交代胡旋女是从西域的康国。说她们是被小国之君作为贡品献给大唐天子千里迢迢来到长安。然后,诗人笔锋一转,指出从康居来的胡旋女无法与中原的胡旋者“斗妙争能”。“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是说天宝末年社会风气逆转,百官和民间皆以学胡旋舞为时尚。“中有太真外禄山”以下八句则点出君主的喜爱是导致这种喜习胡风胡舞习尚的根源。特别点出玄宗宠爱善舞胡旋的杨玉环和安禄山:“禄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惑君心”是导致国家由治变乱造成安史之乱的根源。其中“死弃马嵬念更深”的“念更深”的含义更为深刻:它不仅暗示玄宗赐死杨贵妃是迫于无奈,也道出玄宗沉溺于歌舞的结局是既误国又害己。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对这“念更深”过形象的描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这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即探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批判当年曾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沉溺于胡旋舞导致安史之乱。

  第三层,从“从兹地轴天维转”到结尾四句诗人认为,胡旋舞的盛行是“天宝季年时欲变”的征兆,因为它只能“迷君眼”、“惑君心”,使得唐王朝遭受了一次大劫难,“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接着,点破创作主旨,劝诫胡旋女不要只顾着跳舞;也来唱一唱我写的这首诗,给天子一些启示,让明君领悟这个历史教训。作者不直接劝诫宪宗,而是对胡旋女发话,这是一种婉曲的表达方式。比起元稹的《胡旋女》结尾直接谴责玄宗和直接告诫宪宗:“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表现手法要婉曲一些。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凉风厉秋节¹,司典²告详刑³
译文:肃杀的秋季凉风已至,就该慎重考虑征伐之事了。
注释:¹厉秋节:到了用兵的季节。厉:整肃。秋节:秋季。²司典:主管刑法之官。³详刑:亦作“祥刑”,指决狱应该审慎,善于用刑。
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我君¹²³发,桓(huán)东南征
译文:我们主公适时去出征,英勇大军出征讨伐孙权。
注释:¹我君:指曹操。²顺:适应。³时:时令。⁴桓桓:武勇的样子。⁵东南征:指征讨孙权。
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
泛舟¹君长川²,陈卒³(xí)(jiōng)
译文:出征的船队覆盖江面,陈列的士兵遍布郊野。
注释:¹泛舟:行船。²君长川:覆君水面。³陈卒:排列起来的士兵。⁴被:覆君。⁵隰:低洼的地方。⁶埛:同“垌”,遥远的郊野。
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
征夫¹怀亲戚²,谁能无恋情³
译文:征战将士思念着亲人,谁能没有眷念的感情。
注释:¹征夫:出征的士兵。²亲戚:亲人。³恋情:依恋之情。
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
(fǔ)¹(jīn)²倚舟樯³,眷眷思邺城。
译文:抚摸着衣襟倚靠着桅杆,眷顾不已想着邺城。
注释:¹拊:同“抚”,抚摸。²衿:衣襟。³樯:船的桅杆。⁴眷眷:依恋不舍的样子。
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
哀彼东山人¹,喟(kuì)²感鹳(guàn)³
译文:让人同情《东山》主人公,鹳鸟长鸣唤起心中的悲伤。
注释:¹东山人:指《东山》诗的作者。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描写古代征战的生活和士兵对往事、故乡、亲人的思念。²喟然:叹息的样子。³感鹳鸣:鹳之鸣令人感伤。鹳:鸟名,形状似鹤。
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
日月不安处¹,人谁获恒²宁。
译文:日月运行不止,人处战乱之中,又怎能得到安宁。
注释:¹安处:安宁的生活处境,意谓没有战事。²恒:一作“常”。
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
昔人从公旦¹,一徂(cú)²(zhé)³三龄
译文:古人随周公征战,一去就是三年。
注释:¹公旦:指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²徂:往。³辄:就。⁴三龄:三年。
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
今我神武师¹,暂往必速平²
译文:主公的神勇之师,定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取胜。
注释:¹神武师:指曹操南征的队伍。神武:英勇威武。²速平:迅速平定。
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弃余亲睦恩¹,输力²竭忠贞。
译文:舍弃与家人的深厚感情,为此次征战贡献力量竭尽忠贞。
注释:¹亲睦恩:指父母、妻子之情。²输力:尽力。
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
惧无一夫¹用,报我素餐²诚。
译文:只怕我力微德薄,作用还抵不上一个平常人,只有诚心报答无功而受禄的恩遇。
注释:¹一夫:一个普通的男人。²素餐:白吃饭,意谓不劳而食。
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
夙夜¹自恲(pēng)²性,思逝若抽萦³
译文:自己终日感慨,报恩的思绪萦绕于心。
注释:¹夙夜:早晚,即整天。²恲:流露,形于颜色。³萦:缠绕。
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将秉先登羽¹,岂敢听金声²
译文:建功立业只愿做先锋,哪还顾得上听鸣金而停止。
注释:¹羽:箭羽。先登羽,先行出战,喻建功心切。²金声:指军中鸣金收兵的号令。

  该诗开头至“喟然感鹳鸣”为第一段,描写了出征的时机和出征前的场面。首四句说明大军出征“顺时”“厉秋节”以及出征的目的“东南征”,接下来两句描写了出征大军军容强盛严整。然后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表达了战士离家乡赴疆场时的悲壮心情。尽管军容强盛严整,毕竟连年征战,诗人的厌战事情油然而生,于是“倚舟樯”“思邺城”。

  “日月不安处”以下十四句为第二段,为了一举平定天下而不再征戎,将士们决心舍命向前“输力竭忠贞”,赞美了他们竭尽忠贞一往直前的慷慨决心。起句先是自问“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而后对比典故再自答“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最后以“输力竭忠贞”“将秉先登羽”表述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愿望。事实上,作者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在第二年的正月病逝于征战途中。

  全篇由景入情,层层升华,过渡自然,曲折宛转,尤为换笔换墨之妙。

参考资料:
1、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3 魏晋南北朝诗观止 (上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35-137页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róng)¹七岁,尝²与诸(zhū)³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¹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²尝:曾经。³诸:众多。⁴游:嬉戏玩耍。⁵子:李子。⁶折枝:压弯树枝。⁷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⁸唯:只有。⁹信然:确实如此。

wángróngdàopáng

míng nánběicháo 

wángróngsuì chángzhūxiǎoéryóu kàndàobiānshùduōzhézhī zhūérjìngzǒuzhī wéiróngdòng rénwènzhī yuē  shùzàidàobiānérduō   zhī xìnrán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¹
译文: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同意将它赠送给他人。
注释:¹未许人:没有答应送给别人。未:没有。许:应允,认可,答应。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怀君¹万里别,持赠(zèng)结交亲²
译文:想到你即将踏上万里之遥的旅途,我决定将这把宝剑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
注释:¹怀君:想念您。怀:想到,想念。君: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²结交亲:结交亲密。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孤松宜晚岁¹,众木爱芳春²
译文:峰顶上那孤傲的松树,适宜在严寒中生长,而一般的草木则在春天争胜。
注释:¹晚岁:一年将尽的时侯。²芳春:春天,春季。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
已矣(yǐ)¹将何道²,无³令白首新
译文:活在当下的世道,言辞已显无力,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
注释:¹已矣:算了吧。²将何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³无:通毋、勿。⁴白首新:新添白发。

  这首诗的前二句以衬垫方式来写宝剑千金珍贵、平生未认可别人,突显出王无竞才华横溢,二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三四句聊表惜别之情,借宝剑的千金之贵,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五六句借“孤松”“众木”勉励王无竞,不避风刀霜剑与严寒搏斗,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保持顽强性格和高尚情操。末两句写诗人劝勉和鼓励友人振奋精神,亦借此警醒自身不甘沉沦,奋发有为的凌云豪情,流露出自己政治上遭受挫折的不平与愤懑。

  一二句“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是一个铺垫,展示了诗人拥有一把价值千金的宝剑,却一直未能找到值得托付的人。诗人以宝剑为喻,旨在写王无竞的才华,并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就如同出色的马需要杰出的将领骑乘一样,珍贵的宝剑也需要有才华的人来佩戴。

  三四句“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表达了友人即将远行,诗人将宝剑作为礼物送给友人,以此加深彼此之间的情谊。这也展示了诗人对别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为宝剑找到了一个配得上的主人。以宝剑的千金之珍贵,折射出王无竞的杰出才华;通过“持赠”和“结交亲”,突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赞扬了王无竞的卓越才情和高尚品德,也强调了他们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的知己关系。

  五六两句“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这句话寓含劝勉之意。它描绘了一般花草树木都倾向于在春天时展示美丽的芳姿,而唯独高山上的孤松,在年事已高的冬季,毫不畏惧寒风和霜雪,顽强地挺立,彰显其坚韧性格和高尚情操。正如孔子所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中“孤松宜晚岁”仿佛就是此格言的引申,鼓励友人要像高山孤松一样,经历岁月的洗礼后,才能显现出坚强的品质。在后半生中,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不要像其他草木一样,只能在春季美好时展示自己,遇到风霜和严寒就萎靡不振。

  最后两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这句话表达了友人已经遭遇不公平待遇,现实已成事实,但绝不能因此而消沉。诗人在这里的意思是,虽然已经面对不公,但不能就此放弃,应当积极努力。毫不虚度年华,不要等到白发苍苍的时候才感到悔恨。诗中隐含诗人对友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愤慨,但诗人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友人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不被逆境击垮。这种鼓励体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即使环境不利,也要保持自身的价值和尊严。诗歌情感深沉悲壮,寄托了诗人不甘示弱、积极向前的精神。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