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柳锁莺(yīng)魂,花翻蝶梦¹,自知愁染潘郎²。轻衫未揽(lǎn),犹将泪点偷藏。念前事,怯(qiè)流光,早春窥(kuī)、酥(sū)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³
译文:浓密的柳阴遮住了黄鹂的倩影,也听不到它的歌唱。蝴蝶翻飞于鲜花上,不知是庄周还是蝴蝶令人迷惘。我知道自己的两鬓已白,就像当年的潘郎。我没有用罗衫遮掩面庞,只是把眼泪偷偷掩藏。回忆往事,飞逝的时光令我畏惧。早春再回人间,我偷偷地看一看那落着细雨的池塘,不由得暗自神伤,只见一朵梅花正绽开一半,含情脉脉,宛如徐妃的半面粉妆。
注释:¹蝶梦:梦境。语出庄周梦化蝴蝶事。²潘郎:指晋潘岳。岳少时美容止,故称。《后亦以代指貌美的情郎。³徐妆:半面妆。后世以“妆半”来称赞其美貌。
风丝一寸柔肠,曾在歌边惹恨,烛底萦香。芳机瑞锦,如何未织鸳鸯。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把闲言语,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风丝一寸柔肠,曾在歌边惹恨,烛底萦香。芳机瑞锦¹,如何未织鸳鸯。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²!把闲言语,花房³夜久,各自思量。
译文:微风丝雨撩起寸寸柔肠,你曾为我曼声歌唱,更牵惹我的惆怅。在歌宴旁惹起愁恨,在花烛下萦绕馨香。华丽的织机织出龙凤采锦,却为何没有织上鸳鸯?我独自酒醉,月光依墙闪亮。想当初,谁敢放荡轻狂?如今只能在这漫漫的长夜中,各自守着空房,独自思量。
注释:¹芳机瑞锦:指织机织出龙凤彩绵。²疏狂:张狂、任意姿情。³花房:闺房。
本词是怀人之作。所怀的人或许就是作者在临安城中的恋人。上片借暮春景色抒发人生易老年华虚度的感慨。前三句写暮春景色,点出自己的春愁。“念前事”四句属倒插笔,写从前的情事。“早春窥”指从早春开始伤心落泪至今日,表现整个春季都在思念恋人。“梅花”两句以徐妃半面妆以拟尚未全开的梅花,意象奇特新鲜,颇有韵致。下片恨有情人天各一方,叹良辰美景不再有。“芳机”两句设想对方对自己的思念之情,“人扶醉”四句写自己思念对方,最后三句合写双方。“闲言语”指当初的海誓山盟如今却成空话,是幽恨之语。全词意脉较清晰,抒情回环往复,有吞吐腾挪之妙。

huā ·liǔsuǒyīnghún

shǐ sòngdài 

liǔsuǒyīnghún huāfāndiémèng zhīchóurǎnpānláng qīngshānwèilǎn yóujiānglèidiǎntōucáng niànqiánshì qièliúguāng zǎochūnkuī chítáng xiàngxiāoníng méikāibànmiàn qíngmǎnzhuāng 
fēngcùnróucháng céngzàibiānhèn zhúyíngxiāng fāngruìjǐn wèizhīyuānyāng rénzuì yuèqiáng shìdāngchū shuígǎnshūkuáng xiányán huāfángjiǔ liá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浓密的柳阴遮住了黄鹂的倩影,也听不到它的歌唱。蝴蝶翻飞于鲜花上,不知是庄周还是蝴蝶令人迷惘。我知道自己的两鬓已白,就像当年的潘郎。我没有用罗衫遮掩面庞,只是把眼泪偷偷掩藏。回忆往事,飞逝的时光令我畏惧。早春再回人间,我偷偷地看一看那落着细雨的池塘,不由得暗自神伤,只见一朵梅花正绽开一半,含情脉脉,宛如徐妃的半面粉妆。

微风丝雨撩起寸寸柔肠,你曾为我曼声歌唱,更牵惹我的惆怅。在歌宴旁惹起愁恨,在花烛下萦绕馨香。华丽的织机织出龙凤采锦,却为何没有织上鸳鸯?我独自酒醉,月光依墙闪亮。想当初,谁敢放荡轻狂?如今只能在这漫漫的长夜中,各自守着空房,独自思量。

注释

蝶梦:梦境。语出庄周梦化蝴蝶事。

潘郎:指晋潘岳。岳少时美容止,故称。《后亦以代指貌美的情郎。

徐妆:半面妆。后世以“妆半”来称赞其美貌。

芳机瑞锦:指织机织出龙凤彩绵。

疏狂:张狂、任意姿情。

花房:闺房。

参考资料:
1、 (唐)韩愈著. 韩愈诗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6,176.
2、 (唐)韩愈著. 韩昌黎全集 上[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95.
评析

  本词是怀人之作。所怀的人或许就是作者在临安城中的恋人。上片借暮春景色抒发人生易老年华虚度的感慨。前三句写暮春景色,点出自己的春愁。“念前事”四句属倒插笔,写从前的情事。“早春窥”指从早春开始伤心落泪至今日,表现整个春季都在思念恋人。“梅花”两句以徐妃半面妆以拟尚未全开的梅花,意象奇特新鲜,颇有韵致。下片恨有情人天各一方,叹良辰美景不再有。“芳机”两句设想对方对自己的思念之情,“人扶醉”四句写自己思念对方,最后三句合写双方。“闲言语”指当初的海誓山盟如今却成空话,是幽恨之语。全词意脉较清晰,抒情回环往复,有吞吐腾挪之妙。

史达祖

史达祖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 14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
莫唱阳关¹,风流公子²方终宴。秦山禹甸(diàn)³。缥(piāo)(miǎo)真奇观。
译文:用不到去歌唱离情别绪的《阳关曲》,钱公永英俊杰出,宴会就要结束了。会稽郡会稽山郊外的地方,隐隐约约间真是秀丽的奇观啊。
注释:¹阳关:即琴曲《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²风流公子:指钱公永。谓其英俊杰出,富有才学而不拘礼法。³秦山禹甸:秦山,指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会稽山,因秦始皇曾登临,故称。禹甸:杭州为古代会稽郡,相传夏禹死于此处,故称。甸:郊外地方。⁴缥缈:隐隐约约似有似无貌。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¹。一送西飞雁。
译文:北面的大平原,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阳要落山了,但还迟迟不下,好像被远山衔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般。再看那辽阔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单单地驶向远方。我默默唱着《阳关三叠》曲,君合着末章乐曲,一句话也没有,只有共同目送着天际的西飞之雁。
注释:¹我歌君乱:(宋)傅斡《注坡词》注云:“言之不足故歌,歌之不足则乱。乱者,理也,重理一篇之意。故古之词赋多著乱词于末章,如楚辞之类是也。”

  上片“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先点出了饯别的题旨。而“莫唱阳关”,以“莫唱”词语渲染出与友人分手时的眷眷难舍,显出二人情谊之深厚;词人歌唱着离情别绪的《阳关曲》,更增浓了胶着难分的心绪。接着,“风流公子”是昵称,表明二人的亲密无间,更表现出东坡对友人钱公永的了解和赞美。“风流”二字在此恰切生动,是说钱公永才学超众,英俊杰出,倜傥不羁而不拘礼法,正与自己的个性意趣相投合。下文“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用笔愈加奇巧,这两句词显然是意外所见,可能是词人在送友的“终宴”之际,由于分别在即,眼睛已经为之潮润了,他不忍心再去看友人的眼睛和面容,而有意把视线转向了窗外;煞时间,却又在隐隐约约间睹见了杭州会稽山名山大川的秀丽奇观,竟是情寓景中,透露出留友莫去的意愿,可谓意在言外。

  下片集中描写景物,在景中深入刻画依依难舍的离别愁绪:“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北面的大平原,也许正是友人离去将要行至的地方。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阳要落山了,但还迟迟不下,好象被远山衔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般。再看那辽阔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单单地驶向远方。一个“远”字,预示出友人启身的茫茫旅程,而且是孤独远去,更加令人难分难舍。“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我默默唱着《阳关三叠》曲,君合着末章乐曲,一句话也没有,只有共同目送着天际的西飞之雁。“君乱”的“乱”宇,原指歌曲之末章,在这里却成了双关语:一是说友人高唱着《阳关曲》的末章,因为宴席已终,人将去;二是说词人唱着《阳关三叠》,已把友人的心绪唱乱了。二人难以道出内心的苦涩,只是凝神地眼望着空中西飞大雁缓缓地消逝在茫茫天际之中。“一送”二字,强调出二人的亲密无间和知己与共,终将难舍难分的送友之情和盘托出。

  全词将离情别意赋于自然景物之中,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46-1048页

diǎnjiàngchún··zàisòngqiángōngyǒng--shì

chàngyángguānfēngliúgōngzifāngzhōngyànqínshāndiānpiāomiǎozhēnguān

běiwàngpíngyuánluòshānxiánbànfānyuǎnjūnluànsòng西fēiyàn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东风¹不解愁,偷展湘裙²(chà)³。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译文:不解风情的东风吹来,轻拂着她的裙衩。在寂寞的夜里,背靠着丝纱的灯罩,映照出纤细身影。
注释:¹东风:即春风。²湘裙:湖绿色的裙子。³衩:为衣裙下边的开口。⁴纱笼:一种以纱制成的罩子,用以罩在熏炉外面。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ruò)¹尽水沉²烟,露滴鸳(yuān)(yāng)³。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译文:沉香燃尽,烟气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对的鸳鸯瓦上。夜里天气变得寒冷,但立于樱桃树下面花蕾的香气却愈加宜人。
注释:¹爇:燃烧。²水沉:即水沉香、沉香。³鸳鸯瓦:成双成对的瓦,两两相扣,如同相依的鸳鸯。⁴花骨:花枝。

  这首词的主题为咏愁之曲,词人上片画人,下片写景,无一愁叹之词,却处处渗透着情愁的气息,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同身受。

  词的上片,词人勾勒出一位浅浅女子的哀婉伤春形象。在这里,词人没有直接描绘女子的容貌,而是以清朝贵族女子的平素所穿的湘裙和其纤纤腰身人手,从侧面展现出女子的姿态容貌,说明此女的俊秀与温柔。下句“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则交代了时间是晚上,春夜里女子一人在室,细看女子姿态,背靠着丝纱的灯罩,灯光勾勒出女子的纤腰,孤独一影,动静映衬,此画面静谧优美俨然一副思妇相。让人想入画探视,猜想女子为何人而愁,在这孤独的夜里一个人难诉愁情。上片几笔文字落在女子身上之物,而非景物描写,在于刻画女子形象,给读者以朦胧之女子容颜,清晰之愁情丝绪。此谓画人。

  下片文笔重在写景,描写女子身边环境。景入眼眸的是沉香燃尽的一瞬,香背袅袅升腾,然后弥散在空气中,犹如女子的愁丝飘散,背已断,情不断。此处说明夜已深,女子还在孤独徘徊。鸳鸯瓦自成双。而女子却是形单影只。此处以双反衬单、以喜衬悲的效果油然而生。已是愁情极致,却还有“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的冷美景象。下片皆是景物描写,但是词人以花骨比喻女子,立于樱桃花下,静谧而清俗,因愁情而美丽动人。以景喻人,此谓写景。

  整首诗在画面上,冷静优美,刻画人物形象上没有冗长的词句,寥寥数笔勾画出内涵丰富女子,笔法细腻。在环境的衬托与渲染上更是给形象增添了愁绪的内涵,让读者通过环境这一介质直通女子的心里。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泉凌波,闫晗.《纳兰容若词传 仓央嘉措诗传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58页

shēngcházi··dōngfēngjiěchóu--lánxìng

dōngfēngjiěchóutōuzhǎnxiāngqúnchǎbèishālóngyǐngzhexiānyāohuà

ruòjǐnshuǐchényānyuānyānghuālěngxiāngxiǎoyīngtáoxià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岳阳楼¹上日衔(xián)窗,影到深潭赤玉幢(chuáng)²
译文:岳阳楼红日斜照楼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
注释:¹岳阳楼:中国江南三大楼阁之一,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楼上,面临洞庭湖。²赤玉幢:指岳阳楼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玉幢犹玉楼,指神仙居处。幢,佛教的柱状石刻,柱上有盘盖。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怅望¹残春万般意²,满棂(líng)³湖水入西江
译文:寂寞失时地看向那残春,仿佛有着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伴随着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
注释:¹怅望:寂寞失时的想望。²万般意: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万般,犹言各种况味。³棂:窗格,这里指窗。⁴西江:这里指长江。

  登楼鸟瞰洞庭湖,碧波连天,遥望君山,气象万千。此楼历有兴废,宋滕子京重修后,以范仲淹曾作《岳阳楼记》而名闻遐迩。但是从此诗的立意及《元稹集》中有关篇目的题序看,当年作者的洞庭之行颇有失意之慨。所以此诗即不像其他诗文那样着意描绘岳阳楼的雄伟壮阔。

  首句写红日斜照楼窗,这本是人们常见景象。然而诗人用一“衔”字来唤起读者的联想,便使得整个境界活跃起来。次句写楼的倒影:当太阳照射到楼窗上时,楼影落到湖中的赤玉幢上。岳阳楼的倒影映印在洞庭龙君的龙官之上。此句似包含了《柳毅传》的故事,其作者李朝威恰与元稹同时,说不定这是最早涉及龙女故事的一首诗,其新颖独到之处,不言而喻。

  第三句“怅望残春万般意”,点出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登楼观景,而在于借以表达他在残春时节的怅然情怀,既有惜春之叹,亦有人生失意之嗟。末句“满棂湖水人西江”,不说通过窗子向外眺望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水,而是说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这样也就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全诗着重渲染景物,只用“怅望”两字淡淡点出当时的心绪。最后以景结情,把无法排遣的怅惘愁思表达得非常含蓄婉转。

  在写作上此诗与作者《行宫》诗相类似,虽然只有四句,读者不觉其短,足见手法之妙。

参考资料:
1、 马斌编. 诗中日[M].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8.02.第154-155页
2、 全性尧,高章采,汪贤度,仓阳卿,邓长风,选注. 古诗选读 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01.第199页

yuèyánglóu--yuánzhěn

yuèyánglóushàngxiánchuāngyǐngdàoshēntánchìchuáng

chàngwàngcánchūnwànbānmǎnlíngshuǐ西jiāng

须如猬毛磔,面如紫石棱。
须如猬(wèi)毛磔(zhé)¹,面如紫石棱²
译文:胡须像刺猬的刺一样张开,面孔像紫石一般瘦劲。
注释:胡无人: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列于《相和歌辞》,题为”胡无人行“。南朝梁王僧虔《技录》中有《胡无人行》。¹磔(zhé),直立张开的样子。²棱,瘦劲之貌。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¹立可乘。
译文:大丈夫驰骋疆场,转战万里不在话下;犹如飞龙升天,猛虎下山,风云际会,马上夫以立功彪炳。
注释:¹风云之会:《易·系辞》:“云从龙,风从虎。”后世因以龙虎与风云相际会,比喻人遇良机贤主。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
追奔¹露宿²青海月,夺城夜蹋³黄河冰。
译文:追逐逃跑的敌人,月夜在青海头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坚冰。
注释:¹追奔:追逐奔逃的敌人。²露宿:在室外或野外住宿。³蹋:同“踏”。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铁衣¹度碛(qì)²雨飒(sà)³,战鼓上陇(lǒng)雷凭凭
译文:穿着铁衣,在沙石中行军,声如飒飒风雨;战斗在陇上,战鼓敲响,如雷声凭凭。
注释:¹铁衣:古代战士用铁片制成的战衣。²碛:沙石堆积之地。³雨飒飒:形容铁甲摩擦及行走沙石中的声响。⁴陇:陇山,在甘肃、陕西交界处。⁵凭凭:雷声。形容鼓声响亮。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三更穷虏(lǔ)¹送降款²,天明积甲如丘陵³
译文:半夜三更,穷途末路的敌寇被迫送上了降表;到天亮时,缴获的衣甲,堆积得如同山陵。
注释:¹穷虏:穷途末路的敌寇。²降款:投降的文书。³丘陵:比喻高大或多。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中华¹初识汗血马²,东夷³再贡霜毛鹰
译文:中国人初次见到敌人进贡的汗血宝马,东方的夷狄,再次献上了洁白的老鹰。
注释:¹中华:指中原。²汗血马:大宛名马,汗出如血红,日行千里。汉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西域,斩大宛王,得汗血马归。³东夷: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⁴霜毛鹰:羽毛雪白的鹰。唐新罗、扶余国曾贡白鹰。
群阴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
群阴¹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
译文:所有的敌人都已震慑拜服,中华的声威如太阳般东升。
注释:¹群阴:各方敌人。
丈夫报主有如此,笑人白首篷窗灯。
丈夫报主¹有如此,笑人白首篷窗灯。
译文:胡虏再没人敢于顽抗,大宋的国势终于复兴。大丈夫报效祖国就应该如此,夫笑穷书生老死蓬窗,一事无成。
注释:¹报主:报答皇上、国家。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他心目中的抗金杀敌、气吞云汉的英雄。诗中先写英雄的外貌与志向,展现英雄叱咤风云的气概;再写英雄与金人作战的情景,表达了这位英雄的勇敢;最后写敌人投降,讴歌胜利,是对英雄的赞赏,也是自我表白。诗长短间用,节奏高昂,用语毫无雕琢,始终贯串着“气夫吞匈奴”般的豪壮。

  诗用乐府旧题,首先便在题“胡无人”上做文章。要使“胡无人”,就必须宋有人,所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他心目中的抗金杀敌、气吞云汉的英雄。这一想象,正是他一向感叹的“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的表现。

  开头四句,写这位英雄的外貌与志向。诗描绘他胡须如同刺猬刺一样直竖,面如紫石,刚毅强健,直接把他叱咤风云的气概展示出来。值得注意的是,陆游在这里是借用了桓温的形象,而桓温是晋朝北伐的英雄,由此夫见诗人所塑造的英雄所包含的寄托。接着,诗把英雄的大志与时运相结合,说他志在立功异域,驰骋万里,又逢国家多事,君王求贤,所以立时际会风云,大展身手。这样一起,雄健排挞,为下文铺叙打好了基础。

  “追奔露宿”以下四句,写这位英雄与金人作战的情景。诗写他在万里青海头,月夜追逐敌人,踏着黄河坚冰,夺取敌人的城市,身穿铁甲,不管风吹雨打,奋勇战斗,与敌对垒,战鼓如雷。诗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战争片段,凝练地表达了这位英雄的勇敢,把场面描绘得高昂激烈。读这些诗句,不由使人想起唐人的边塞诗,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卢纶《塞下曲六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陆游诗中所写的战斗场面,与唐人这些边塞诗十分接近,而在诗意上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杀气腾出纸上。

  “三更穷虏”以下六句,写敌人投降,讴歌胜利。诗从各方面来反映战争的结果———敌人送降表、缴获衣甲堆积如山,汗血马、霜毛鹰入贡,诗以热情洋溢的笔墨予以一一拈出,充满了喜悦之情。随后,诗转入赞叹,说宋朝如同太阳,扫除了阴翳,胡无人,宋中兴,写得十分酣畅。这样,逼出了总的议论:大丈夫就应该这样,为国立功,永垂青史,不能白首蓬窗,一事无成。末两句是对英雄的赞赏,也是自我表白。陆游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希望驰骋疆场,手刃敌寇,也无时无刻不为自己没有立功的机会而悲慨失望。因此,诗中所写的理想化的英雄,实际上正是陆游在把自己理想化,企图通过理想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得到暂时的满足。

  诗长短间用,节奏高昂,用语毫无雕琢,始终贯串着“气夫吞匈奴”(《三江舟中大醉作》)般的豪壮,这就是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的主旋律。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939-941页
2、 陆游 . 陆游经典作品选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版 : 第156页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劝君金屈卮(zhī)¹,满酌²不须辞。
译文:高举弯把金杯为您敬酒,满满斟上请您不要推辞。
注释:¹金屈卮:古代一种名贵酒器,饰金而有弯柄。用它敬酒,以示尊重。唐李贺《浩歌》:“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王琦汇解:“金屈卮,酒器也。据《东京梦华录》云:‘御筵酒盏,皆屈卮如菜碗样而有把手。’此宋时之式,唐代式样,当亦如此。”²满酌:斟满酒。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花发¹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译文:花儿开放历经多少风雨,人的一生更会历尽别离。
注释:¹发:(花)开放。

  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

  古人用“金屈卮”敬酒,以示尊重。诗人酌满金屈卮,热诚地邀请朋友干杯。“不须辞”三字有情态,既显出诗人的豪爽放达,又透露友人心情不佳,似乎难以痛饮,于是诗人殷勤地劝酒,并引出后两句祝辞。

  从后两句看,这个宴会大约是饯饮,送别的那个朋友大概遭遇挫折,仕途不利。对此诗人先作譬喻,大意说,你看那花儿开放,何等荣耀,但是它还要经受许多次风雨的摧折。言外之意是说,大自然为万物安排的生长道路就是这样曲折多磨。接着就发挥人生感慨,说人生其实也如此,就要尝够种种离别的滋味,经受挫折磨炼。显然,诗人是以过来人的体验,慰勉他的朋友。告以实情,晓以常理,祝愿他正视现实,振作精神,可谓语重心长。

  于武陵一生仕途不达,沉沦不僚,游踪遍及天南地北,堪称深谙“人生足别离”的况味的。这首《劝酒》虽是慰勉朋友之作,实则也是自慰自勉。正因为他是冷眼看人生,热情向朋友,辛酸人作豪放语,所以形成这诗的独特情调和风格,豪而不放,稳重得体。后两句具有高度概括的哲理意味,近于格言谚语,遂为名句,颇得传诵。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46

quànjiǔ--líng

quànjūnjīnzhīmǎnzhuó

huāduōfēngrénshēngbi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