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朝非市亦非山,万顷江头旧祖关。七百道人同一钵,付君分卫到人间。
非朝非市亦非山,万顷江头旧祖关。七百道人同一钵,付君分卫到人间。

sòngchízhōuzhūhuàshìshǒusān--ráojié

fēicháofēishìfēishānwànqǐngjiāngtóujiùguānbǎidàoréntóngjūnfēnwèidàorénjiān

饶节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 3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黄头郎,捞拢¹去不归。
译文:黄头郎,摇船外出,久久未归还。
注释:¹捞拢:摇船荡桨。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南浦¹芙蓉影²,愁红³独自垂。
译文:一个荷花般的身影在南面的水边,独自伫立,愁容满面。
注释:¹南浦:南面的水边。古人送别之地的习称。²芙蓉影:明言荷花,暗喻临浦送别的少妇的艳美姿容。³愁红:被风雨摧残的花。亦以喻女子的愁容。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水弄湘娥¹(pèi)²,竹啼山露月。
译文:流水潺潺,像拨弄着湘娥的佩环,竹啼生露,月光布满山涧。
注释:¹湘娥:指湘妃。即帝舜二妃娥皇与女英。²佩:系在腰间的玉饰。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玉瑟调青门¹,石云²湿黄葛(gě)³
译文:轻拂玉瑟,弹起《青门》曲,山间的云露把黄色的葛花湿染。
注释:¹青门:曲调名。一说是长安城东南的城门。²石云:山石间通起的云气。古人认为云气萌生于山石中,所以称石为“云根”,云为“石云”。³黄葛:开黄花的葛草。葛之一种。茎皮纤维可织葛布或作造纸原料者。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沙上蘼(mí)(wú)¹花,秋风已先发。
译文:白色的蘼芜花开满了沙滩,早来的秋风预告着丈夫即将回返。
注释:¹蘼芜:草名,其叶有香气,七、八月间开白花。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好持扫罗荐¹,香出鸳鸯²热。
译文:为迎接亲人,铺扫罗锦褥垫,还急急忙忙把鸳鸯炉里的熏香点燃。
注释:¹罗荐:用丝罗做的垫褥。²鸳鸯:指鸳鸯形的熏香炉。

  这是一首思妇的怨歌。宋代大诗论家严羽说过:“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李贺这首《黄头郎》通过押运管理船运的下级官吏的境遇,来反映唐代社会生活中的思妇怀人这一主题。

  诗的开头两句,“捞拢”一词点出了造成夫妻分离、家人不能团聚的原因。“去不归”表面上只是叙述,但这一“叙述”却包含着幽怨。他成年累月离家在外,引起自己无限的思念。两句诗似脱口而出,又似呼唤远方的丈夫。这样,诗一开头就把一个情感丰富的少妇形象呈现出来。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送别丈夫的水边,一支荷花,影影绰绰,那红色显得那样的哀愁,独自低垂着头。这里是写荷花,但更是写人。在烟波渺渺的南浦,一支愁红惨淡的荷花,孤伶伶的,把气氛渲染得那样寂寞凄凉。这凄凉的荷花其实也是人,正是那寂寞哀愁的少妇形象的艺术化。丈夫出远门,长久未归,她独自一个人又到了送别丈夫的水边,伫立着,眺望远处的船帆,一张张帆过去了,过去了,却不是自己丈夫的归帆,她只能哀愁伤感地低下头。这花似人,以花写人;这人似花,以人拟花。花人合一,人比花更愁。诗人把思妇苦苦相待的心情生动形象地传给了读者。接下去诗人用了一个流泪的典故。娥皇、女英这一传说富有美丽的神话色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幻想。特别是李贺在运用这个典故时突出了声、色两个方面,使这个人们常用的典故和当时的环境十分吻合,有声有色地渲染了环境,渲染了人物的心情。你看:那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多像是二位妃子赶路时那玉佩碰击的声音;在惨淡的月影中,山间的竹子摇曳着,那竹叶上晶莹的露珠儿像是幽竹的眼泪。这里的月影、水声、幽竹、露珠,把“愁红独自垂”的“芙蓉”衬托得更加哀怨,也把少妇思念的情怀渲染得婉曲感人。以上是诗的第一部分。

  “玉瑟调青门”一句可看作是“青门调玉瑟”的倒装。这里场景变换了,从送别的“南浦”到了“青门”,这中间有时间的跳跃,不是连续性的场面。她算计着时间,自己心爱的丈夫大概要归来了,于是抱起玉瑟到霸城门边守候,盼望丈夫的归来。她时而翘首归途,时而弹瑟以消磨时光;一直到傍晚降临,暮云冉冉而起,把开着黄花之葛藤都沾湿了。在河边沙滩上的蘼芜,开着白白的花,在秋风中摆动。这时候少妇想到要把罗荐打扫好,在鸳鸯炉上点燃香料,让丈夫一到家就感受温暖芳香。这位少妇盼望丈夫归来的感情是多么热烈真挚。这一部分里写得亲切动人,除了得力于诗人描绘了这位思妇的两个行动:深情地抱瑟等候于青门外边,在家中扫干净垫荐、焚热香炉;更得力于这六句诗对色彩的点染:青门、黄葛、白云、蘼芜花,交汇成多姿多彩的画面,这就更能突出少妇的感情了。全诗就是这样,由两部分组成:思念、盼归。这两部分前后呼应,构成了哀怨婉转、情感深挚的境界。

huángtóuláng--

huángtóulánglāolǒngguī

nánróngyǐngchóuhóngchuí

shuǐnòngxiāngépèizhúshānyuè

diàoqīngménshíyún湿shīhuáng

shāshànghuāqiūfēngxiān

hǎochísǎoluójiànxiāngchūyuānyāng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译文:九月九日茱萸成熟,插鬓时发现鬓发已经白了许多,伤心!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译文:登高瞭望高山大海,满目凄凉,为古昔之人悲哀。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¹客。
译文:远访为吊念屈原而投沙之人,因为我也是逃名隐逸之客。
注释:¹逃名:“逃名”一作“名山”。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译文:故交中还有谁在?独有崔亭伯崔侍御你了。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译文:重阳节到了也不知道,放船载酒任水漂流。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译文:我手持一枝菊花,和二千石的太守调笑。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译文:日暮时分头戴头巾归岸,传呼之声充满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译文:一双白鹿拉着红色官车,后面宾客光辉显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译文:夫子你坐在其中,你我就像相隔云霄。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译文:良辰与美景,白白地错过,没有喝到酒,没有听歌舞。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译文:晚上我从南峰归来,女萝间的明月落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译文:再登上郡楼瞭望,古松的颜色也因寒更绿。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译文:你我咫尺之间,却不可相亲,我好像一只被抛弃的鞋子。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译文:九卿高官从朝廷而来,乘着五马豪华大车。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译文:拂晓朱门列戟,撩开帏帐就看见碧嶂一排排。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译文:登高遥望远海,招集到许多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译文:紫绶官员欢情融洽,黄花插鬓逸兴飞。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山从¹图上见,溪即²镜中回。
译文:青山好像图画,流溪仿佛镜中回旋。
注释:¹从:“从”一作“依”。²即:“即”一作“向”。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译文:遥羡你在重阳节的佳作,现在应该过了戏马台吧。
李白集中存有酬赠崔侍御诗十一首,大多是在金陵(今江苏南京)一带写的。这组诗当是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秋李白南游至宣城(今属安徽)时所作。关于崔侍御为何人,学术界尚存争议。郁贤皓《李白诗中崔侍御考辨》认为,崔侍御即是崔成甫。这两首诗感叹光阴易逝与怀才不遇,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也蕴含了抱负未能实现的苦闷。

xuānzhōujiǔwéncuīshìwéntàishǒuyóujìngtíngshídēngxiǎngshāntóngshǎngzuìhòucuīshì--bái

jiǔzhūshúchābìnshāngzǎobái

dēnggāowàngshānhǎimǎnbēi

yuǎn访fǎngtóushārényīnwèitáomíng

jiāojìngshuízàiyǒucuītíng

zhòngyángxiāngzhīzàijiǔrènsuǒshì

shǒuchízhīdiàoxiàoèrqiānshí

ànguīchuánàiqiān

tóngjīnshuāngbái鹿bīncónghuī

zizàijiānsuìchéngyúnxiāo

liángchénměijǐngliǎngfāngzhì

wǎncóngnánfēngguīluóyuèxiàshuǐ

quèdēngjùnlóuwàngsōnghánzhuǎn

zhǐchǐqīn

jiǔqīngtiānshàngluòdàopánglái

lièzhūménxiǎoqiānwéizhàngkāi

dēnggāowàngyuǎnhǎizhàoyīngcái

shòuhuānqíngqiàhuánghuāxìngcuī

shāncóngshàngjiànjìngzhōnghuí

yáoxiànzhòngyángzuòyīngguòtái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宿雨¹乘轻屐(jī)²,春寒³著弊(bì)
译文:昨夜雨湿蹬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
注释:¹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²屐:木头鞋,泛指鞋。³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⁴弊袍:即敝袍,破旧棉衣。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开畦(qí)¹分白水,间(jiàn)²发红桃。
译文:挖开畦埂清水分灌田垄,绿柳丛中盛开几树红桃。
注释:¹畦:田园里分成的小区。²间柳:杨柳丛中。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草际成棋局¹,林端举桔(jié)(gāo)²
译文:草地中间画出棋枰对弈,树林一头升降汲水桔槔。
注释:¹棋局:棋盘。古代多指围棋棋盘。²桔槔: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还持鹿皮几¹,日暮²隐蓬蒿³
译文:还拿来那鹿皮面的小几,黄昏后凭倚它隐身蓬蒿。
注释:¹鹿皮几:古人设于座旁之小桌。倦时可以凭倚。鹿皮作成,隐士所用。²日暮:傍晚,天色晚。³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这首诗写春中田园景色,意境清丽淡远,然而又色彩鲜明,写景如画。诗歌流动着自然的美景和诗人安闲恬适的情怀,清新优美。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间,从远处望去,清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白光;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夹杂着几树火红怒放的桃花。红桃绿柳,桔槔起落,畦开水流,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摆棋对局,凭几蓬蒿,其乐也融融。如画般的景象,似梦般的意境,一切都是那么清幽绮丽,赏心悦目。

  此诗颔联“春寒著弊袍,间柳发红桃”写出了诗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红柳绿的春景。这里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的巧妙处理,每句的意象虽单用一种色调,两句之间又有鲜明的反差,但是这样不同颜色的两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视觉“荧屏”上所呈现的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复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间的构型更具张力。颈联“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写出诗人眼里的农人忙碌着在田间劳作(汲水往田里灌溉)的景象。这是人们的劳动生活场面,是真正的田园生活图景。后人对颈联两句评价甚高。这两联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田园风光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出隐者的生活,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特有景象。但这种渲染之笔,很像一篇高士传,所写的还是理想中的人物。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chūnyuánshì

wángwéi tángdài 

宿chéngqīng chūnhánzhuópáo 
kāifēnbáishuǐ jiànliǔhóngtáo 
cǎochéng línduānjiégāo 
huánchí鹿 yǐnpénghāo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shǔ)¹离离²,彼稷(jì)³之苗。行迈(mǐ),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注释:¹黍: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²离离:行列貌。³稷: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⁴行迈:行走。⁵靡靡:行步迟缓貌。⁶中心:心中。⁷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⁸悠悠:遥远的样子。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suì)。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yē)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注释:¹噎:堵塞。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文所提供的具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读者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99-100页

shǔ

míng xiānqín 

shǔ zhīmiáo xíngmài zhōngxīnyáoyáo zhīzhě wèixīnyōu zhīzhě wèiqiú yōuyōucāngtiān rénzāi 
shǔ zhīsuì xíngmài zhōngxīnzuì zhīzhě wèixīnyōu zhīzhě wèiqiú yōuyōucāngtiān rénzāi 
shǔ zhīshí xíngmài zhōngxīn zhīzhě wèixīnyōu zhīzhě wèiqiú yōuyōucāngtiān rénzāi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锦带¹杂花钿(diàn)²,罗衣³垂绿川。
译文:头上戴着华丽的彩带与花钿,罗衣飘飘垂在绿色的水面。
注释:采莲曲:乐府《清商曲》名。¹锦带:锦制的衣带。² 杂花钿:杂饰着花钿。花钿,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饰物。³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问子¹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译文:询问夏日盛装的少女将要到哪里去?是要乘舟去采江南莲。
注释:¹子:你,指采莲女子。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辽西¹三千里,欲寄无因缘²
译文:想把暗示爱怜心意的莲子寄给你,辽西三千里,路远道阻无机缘。
注释:¹辽西:指辽河以西的地区,今辽宁的西部。此指丈夫征戍之地。²无因缘:没有机会。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愿君早旋返¹,及此²荷花鲜³
译文:只希望你早日凯旋,趁这美好的荷花还艳丽澄鲜。
注释:¹旋返:回还,回归。²及此:趁此。³荷花鲜:字面是指荷花的鲜艳美丽,实际是用来比喻女子的青春美貌。

  此诗前二句勾勒出思妇的形象,让读者从美的装扮想象出美的人;接着二句设问过渡,巧妙地将笔触从采莲女转向采莲女的怀人;之后二句暗示采莲女的丈夫在遥远的边地,二人音息难通;最后二句直接抒情,写采莲女盼望夫君早日归来。

  此诗首先以第三者的眼光描绘采莲女,继开头纯客观的描写以描写与之直接对话,使“旁观者”的身份转变为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其中,首二句只写采莲女的穿着打扮而不作肖像描绘,于描写穿着中点出其身处的地点,使一个可爱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接着二句以设问的形式作为过渡,转而采用与采莲女亲切对话的形式:前句是用一个假设中的人物的问话,后句则采莲女的回答。紧接着的“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四句又改用第一人称来描写,直接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情感,是主人公思“君”心境的自我剖露。其中,“辽西”与“江南”的对比突出了采莲女与“君”地理上相隔之遥远;“欲寄”则透出采莲女难以言说的一往深情。

  全诗短小厚实,纯用白描手法,重在抒情,从不同角度着笔,描写角度虽几经改换,表现了多次顿挫,却极为自然,毫不生硬,显示了曲折多变的艺术手法,而采莲女的情感完全由眼前景、手中物触发,情由景生,触景生情,情意绵绵,意味深长,双关手法的采用更使得诗中表现的情感显得深沉、含蓄、细腻。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 主编.古诗鉴赏辞典(下).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1118-1119

shǒusāncǎilián--jūn

jǐndàihuādiànluóchuí绿chuānwènzijīnchūcǎijiāngnánlián

liáo西sānqiānyīnyuányuànjūnzǎoxuánfǎnhuāx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