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相见掖垣西,联句无才续斗鸡。卷里法书多魏晋,图中山色似青齐。
十年相见掖垣西,联句无才续斗鸡。卷里法书多魏晋,图中山色似青齐。
莎庭惊鹤霜初下,茗碗留人月易低。肯与家林挥健笔,不辞新绢买鹅溪。
莎庭惊鹤霜初下,茗碗留人月易低。肯与家林挥健笔,不辞新绢买鹅溪。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sān)¹绿发²覆烟鬟(huán)³
译文:小船儿沿着弯弯的清溪曲折而行。两岸是浓密的杨柳,偶在风吹开处窥见远远的青山——仿佛像那丝丝绿发披覆着女子的髻鬟。
注释: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¹毵毵:毛发或枝条细长貌。²绿发:指眼前垂拂纷披的杨枝。³烟鬟:指女子乌黑美丽的头发,喻指云烟缭绕的远山。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鼓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夹岸莺花迟日¹里,归船萧鼓²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译文:夹岸莺啼花放,在那迟迟的春日里;归船吹箫击鼓,在那西下的夕阳间。啊,一生难得的正是这春天的闲暇。
注释:¹迟日:指春日。²萧鼓:指春社祭神时的萧鼓。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是首写山水风景的小词,流露出一种《人间词》中难得有的好心情和好兴致。

  起句“舟逐清溪弯复弯”是指小舟在清澈曲折的溪水中自由自在地划行。“逐”,强调了舟行之随意,它不是故意做出曲折的姿态,而是随自然弯曲的溪水而行。正如苏轼论文时所说的“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的那种“行云流水”的境界(《答谢民师书》)。“弯复弯”,与《阮郎归》中“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的用词虽同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川途弯复弯”是强调前途的艰难阻隔,这里却是写船行的自然随意。“垂柳开处见青山”的“开”字用得很好,它既写出了小舟在杨柳稀疏之处忽然发现柳外青山的豁然开朗之感。这两句写的是放舟春游的自然环境,但也同时写出了人在这种环境中所感到的自由和适意。“毵毵绿发覆烟鬟”是进一步描写近处垂柳和远处青山共同组成的画面。这一句实际上有双关的含义,既可以看作是写近景垂柳远景青山的自然风光,也不妨可以看作在写乘舟春游的美人。

  “夹岸莺青迟日里”写春暖青开的两岸景色,“归船萧鼓夕阳间”写的是游春之人的萧鼓丝竹之乐。古人说:“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王勃《滕王阁序》),王国维自己也说过,“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王国维《晓步》)。大自然的春色提供春色每年都有,而且它如此慷慨地把这美色提供给人间,不分贫富也不论贵贱,只要你有悠闲的心情和审美的悟性,就能够得到尽情的享受。然而,这么简单的两个条件却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萧鼓楼船的达官贵人固然未必真正懂得大自然之美;忧生忧世的诗人则很少有“能狂”的闲暇和“能狂”的兴致。

  在《人间词话》里,作者提出了境界说,大大丰富了文艺批评的理论。境界是一个空间。根据构成空间的要素,境界可分为景境(物境)、情景和意境。一般来说,空间的构成是多因素的,但是空间的维度是由要素决定的,景境是一维的,情境是二维的,意境则是三维的。比如说,在景境空间并非纯粹的毫无情感的景物描写,只不过其主要意蕴是表现物和景的。

  情境是二维空间,作品所表现的是景(物)和情,景既是情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情的背景,是情的衬托。《人间词》中以情境词为多,其中有表现恋情的,有表现思妇怀远人的,有表现伤感的。无论是哪一类情境词,大多采用以景衬情的手法,表现了圣洁的情境。“清溪弯复弯”表达的就是有我之境。作者平素难得欣赏这样的闲适美景,休养的时候身入其境了,所以作者在尽情地欣赏美景。“一生难得是春闲” 正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作者对当前的美景是无限珍惜的,词中表现的景是优美的,情是深沉的。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2、 叶嘉莹 安易.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朝云¹乱人目,帝女²湘川宿。
译文:早晨的云彩奇诡变幻让人眼花缭乱,可能是因为娥皇、女英居住在此吧。
注释:二妃庙:又称黄陵庙。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今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¹朝云:早上的云彩。²帝女:指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嫁于舜即湘妃。或说指传说中的天帝之女瑶姬。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折菡(hàn)¹巫山下,采荇(xìng)²洞庭腹。
译文:她俩或在巫山之下摘采未开的荷花,或在洞庭之中巧摘荇菜。
注释:¹菡:即荷花,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莲花的花苞。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²荇:荇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故以菡薄¹好,千里命舻(lú)(zhú)²
译文:思君心切,希望船更菡巧、更快速,一行千里,乘风破浪。
注释:¹菡薄:指船的菡巧灵便。说明二妃为了尽快见到夫君,希望船更菡巧,船速更快。²舻舳:大船。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wēi)(ruí)¹²
译文:此处浓浓相思弥漫,尤其是那江边生长茂盛的湘妃竹。
注释:¹葳蕤:草木茂盛,枝叶纷披下垂的样子。²竹:此有所特指。湖南特生一种竹,名为斑竹,又叫湘妃竹,出于君山和九嶷山。民间传说斑竹是二妃的眼泪染成的。

  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后人为祭祀她俩,特于湘水之侧建立了二妃庙(又称黄陵庙)。《方舆胜览》云:“黄陵庙在潭州湘阴北九十里。”这首诗歌颂了娥皇与女英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不渝。

  起句“朝云乱人目”乃是诗人登上二妃庙所见之景。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天边呈现出迷人的光彩,片片云霞犹如簇簇花团,奇诡变幻令人目不暇接。在“朝云”中,还含有宋玉《高唐赋》“旦为行云”之意,暗示了诗与男女之情有关。面对这一幅灿烂的晨景,诗人顿发奇想:这大概是“帝女湘川宿”的缘故吧。帝女,即指娥皇与女英,因她们是古帝唐尧的女儿,故有是称。这开端两句,诗人将奇丽的景致与奇特的传说结合起来,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攫住了读者的心。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两句承“帝女”而来,写二妃对舜的那一份迷恋眷念之情。她俩或折菡萏于巫山之下,或采荇菜于洞庭之中,既以慰解缠绵不尽的相思,亦以表达对夫妇合好的向往。菡,即荷花,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荇,生在水上的一种植物,《诗经·周南·关雎》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所以荇菜也是淑女的代称。巫山、洞庭,自古便是相思之地,诗人遥想二妃追赶舜到达此地,念及将与他团聚欢会,心中正是万般喜悦。那莲子和荇菜,不正代表了她们盼望得到夫君爱怜的心声吗?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这二句是追述,把二妃的深情再深写了一步。折菡采荇,这一番痴情已足令人感叹了,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们这番前来,是千里迢迢、从风波浪尖中闯过来的。轻薄,原是放荡之意,但这里是说二妃追赶夫君的意志十分坚决、一旦决定就不可收回。舻舳,船头船尾,这里代指船。二句中值得注目的是一个“故”字,有此一字,便足见得这两位弱女子的千里远行,是完全自愿的,也是完全知道前程险难的,唯因如此,她们的举动也更加感人至深了。

  怀着如此的痴情,经过了如此的艰程,终于与夫君相去不远了。然而,等待她们的又是什么呢?“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在诗的结尾,诗人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继续在这个古老传说中沉浸下去,而是笔锋呼应首联,又转回到现实中来。站在二妃庙前,诗人向四周举目远望,只见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弥漫着一层二妃对舜的相思之情,尤其是江边一片片的翠竹,枝干斑斑点点,仿佛是浸透了二妃的相思之泪。葳蕤,纷多貌。据《述异记》记载,二妃在湘水之旁痛哭舜亡,泪下沾竹,竹纹悉为之斑,故湘竹又称湘妃竹。最后一句,诗人没有直说二妃的殉情,而是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把情渗透到景中,以泪竹披纷无限的画面,来透露二妃永无穷止的情思、绵绵不尽的长恨,以及自己对二妃不幸遭遇的感伤,使全诗起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这首登临凭吊之作,将动人的传说、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心情熔于一炉,情思绵邈深挚,笔调清雅明畅,特别是结尾的截情入景,使全诗显得空灵含蓄,当真是神来之妙笔。篇末有此奇峰,全诗的意境亦为之拓深了许多。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92-1093页
2、 盛庆斌编著,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第272-273页
3、 陈如江著,寻找古典之美:诗词探艺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01,第145页

dēngèrfēimiào--jūn

cháoyúnluànrénxiāngchuān宿

zhéhànshānxiàcǎixìngdòngtíng

qīngbáohǎoqiānmìngzhú

shìfēixiāngjiāngshàngwēiruízhú

浮家不畏风兼浪,才罢炊烟,又袅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
浮家不畏风兼(jiān)浪,才罢炊(chuī)烟,又袅(niǎo)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
译文:江上风急浪涌仍不惧岿然不动,刚刚吃完饭又接着烹茶慢饮,卧躺舟中让思绪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枕手缓缓入梦。
注释:桐庐:浙江桐庐,地处富春江畔。
晚来人静禽鱼聚,月上江边,缆系岩边,山影松声共一船。
晚来人静禽鱼聚,月上江边,缆(lǎn)系岩边,山影松声共一船。
译文:黑暗降临,寂静无声,水中小鱼群群聚集嬉戏。天上的明月高悬,江面波光粼粼,小舟系于岩石边,与这宁静的夜晚融为一体。

    浙江桐庐,地处富春江畔。富春江上风景如画,历代骚人墨客咏叹不绝,南朝梁吴均就曾在《与朱元思书》中写他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从流飘荡”所见之奇山异水,赞为“天下独绝”。本词作者也是泛舟于这段行程,其所见当与吴均略同。然而他对富春江上的绮丽风光似乎视而未见,没有着力于山川景物的描绘,即景抒情,而是捕捉舟里舟外某些寻常事物构成意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和追求,既有诗情又具理趣,不落前人窠臼。

    词的上片写行舟江上。“浮家不畏风兼浪”,交代此次江上行舟的境与情——虽风急浪涌,然而“不畏”,以此境此情统摄上片。惟其“不畏”,故有“才罢炊烟,又袅茶烟”的雅兴。“才罢”、“又袅”是说用餐、品茗紧相承续,这颇富雅趣的生活细节,十分传神的表现了作者从容之态、闲雅之情,而舟中不绝如缕的炊烟和茶烟,又似是作者怡然自乐的心绪的外化,情趣盎然。“闲对沙鸥枕手眠”,进一层绘出作者行舟中的恬然豁达之状。所谓“闲对沙鸥”,即寄“闲情”于沙鸥,让“闲情”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又在沙鸥翱翔中玩味自己的“闲情”,作者在情与物的回环往复的交流中,化我为物,化物为我,乃至枕手而眠,沉入忘情之境。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风兼浪”中,在风流中见“闲情”,益见其情之“闲”了。

    晋人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曾抒写过自己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感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本词作者于此抒写的“闲情”,其实就是身在风浪中,心远风浪外的情怀,与陶渊明的感受应是相通的。

    下片写泊舟江边,“晚来人静禽鱼聚”点出泊舟的时间和情境,总领下片。“月上”承“晚来”,“缆系”承“人静”。天上的明月,地上的大江,江边的山岩,岩边的小舟和谐地共存于宁静的夜晚,这真是一幅层次井然的立体画,一支诱人遐想的小夜曲,在“风兼浪”尚且陶醉,“闲情”的作者,此时自然会融化于这静谧的画图和柔美的乐曲中,而与“山影松声共一船”了。进入此种境界便是“于相而离相”、“于念而无念”,是非荣辱,利害得失都化作云烟消散了,从而获得了最大的精神自由。

    吴均泛舟富春江上,徜徉奇山异水之中,曾不自禁地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本词作者在这首小令里写风流中的闲情和静境中的解脱,无“望峰窥谷”之举,却有“息心忘反”之念,而在“山影松声共一船”的境界里化自我于自然,已不止于“息心忘反”了,所以作者对精神的自由,和谐的追求,有似于吴均,亦有胜于吴均。这种情趣和倾向与封建时代求名干禄,纷纷攘攘的社会现实是对立的,大有“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之意。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采桑子·桐庐舟中

cǎisāngzi··tóngzhōuzhōng--táoyuánzǎo

jiāwèifēngjiānlàngcáichuīyānyòuniǎocháyānxiánduìshāōuzhěnshǒumián

wǎnláirénjìngqínyuèshàngjiāngbiānlǎnyánbiānshānyǐngsōngshēnggòngchuán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jiǎo)¹。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译文:月亮到中秋节的时候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所经历的阴晴圆洁呢?
注释:¹皎洁:形容月光明亮。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译文:算啦吧,不管什么阴晴圆洁都不要再说,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如此美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

zhōngqiūyuè ·zhōngqiūyuè

yǒuzhēn míngdài 

zhōngqiūyuè yuèdàozhōngqiūpiānjiǎojié piānjiǎojié zhīduōshǎo yīnqíngyuánquē 
yīnqíngyuánquēdōuxiūshuō qiěrénjiānhǎoshíjié hǎoshíjié yuànniánnián chángjiànzhōngqiūyuè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bì)¹有侐(xù)²,实实³枚枚。赫赫姜嫄(yuán),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jì)。降之百¹⁰福。黍(shǔ)¹¹¹²(tóng)(lù)¹³,稙稚¹⁴(shū)¹⁵麦。奄¹⁶有下国,俾(bǐ)¹⁷民稼穑¹⁸。有稷有黍,有稻有秬(jù)¹⁹。奄有下土,缵(zuǎn)²⁰禹之绪²¹。后稷之孙,实维大(tài)²²。居岐²³之阳²⁴,实始翦(jiǎn)²⁵商。至于文武²⁶,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²⁷,于牧之野²⁸。无贰²⁹无虞(yú)³⁰,上帝临³¹女。敦³²商之旅³³,克咸³⁴厥功。王曰叔父³⁵,建尔元子³⁶,俾侯³⁷于鲁。大启³⁸尔宇,为周室辅。
译文:深闭的郊庙清静而又肃穆,它是那样坚固而又很密致。怀念起伟大的始祖母姜源,她品德高尚既不邪也不僻。受到上天太多太多的眷顾,从未得过病也没染过灾疫。怀胎满十月整不早也不迟,就这样诞生下我先祖后稷,无尽的福禄降临他的身体。他能辨清黍子谷子谁先熟,大豆小麦哪个先播种下地。他从拥有自己邦国之日起,就教给人们种庄稼学农艺,有五谷杂粮有金黄的黍米,有长穗水稻也有黑壳稻米。从他拥有自己国土之日起,就勇于把禹王的事业继续。贵为先祖后稷的孝子贤孙,实为我们的古公亶父太王,他早在定居岐山之南之时,就开始筹划讨伐昏乱殷商。大周发展到文王武王时代,就把太王的未竟事业弘扬。大周武王顺承上天的旨意,在牧野大战之前慷慨激昂:将士们莫怀二心莫要顾虑,上天监察在你们头顶上方;讨伐殷商的军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大功!周成王颁发命令给周公说,叔父啊我要敕封你的长子,让他作诸侯去把鲁国执掌,到那里奋发有为拓土开疆,做我大周王室的忠臣良将!
注释:閟¹宫:神宫。閟,闭门也。²侐:清静貌。³实实:广大貌。⁴枚枚:细密貌。⁵姜嫄:周始祖后稷之母。⁶回:邪。⁷依:助。⁸弥月:满月,指怀胎十月。⁹后稷:周之始祖,名弃。后,帝;稷,农官之名,弃曾为尧农官,故曰后稷。¹⁰百:言其多。¹¹黍:糜子。¹²稷:谷子。¹³重穋:两种谷物,通“穜稑”,先种后熟曰“穜”,后种先熟曰“稑”。¹⁴稙稚:两种谷物,早种者曰“稙”,晚种者曰“稺”。¹⁵菽:豆类作物。¹⁶奄:包括。¹⁷俾:使。¹⁸稼穑:指务农,“稼”为播种,“穑”为收获。¹⁹秬:黑黍。²⁰缵:继。²¹绪:业绩。²²大王:即“太王”,周之远祖古公亶父。²³歧:山名,在今陕西。²⁴阳:山南。²⁵翦:灭。²⁶文武:周文王、周武王。²⁷届:诛讨。²⁸牧之野:即“牧野”,地名,殷都之郊,在今河南淇县西南。²⁹贰:二心。³⁰虞:误。³¹临:监临。³²敦:治服。³³旅:军队。³⁴咸:成,备。³⁵叔父:指周公旦,周公为武王之弟,成王叔父。王,指成王,武王之子。³⁶元子:长子。³⁷侯:为侯。³⁸启:开辟。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¹之山川,土田附庸²。周公之孙,庄公之子³。龙旂承祀。六辔(pèi)耳耳。春秋匪解(xiè),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xīn)¹⁰¹¹,是飨(xiǎng)是宜¹²。降福既多,周公皇祖¹³,亦其福女。
译文:成王于是就颁旨给鲁僖公,让他去做诸侯在都城之东。封赐给鲁僖公广袤的山川,封赐给他田地和属国边城。不愧为周公之孙庄公之子。排开龙旗仪帐去祭祀先祖,驾车的六条辔绳柔顺从容。春祭秋尝从不敢丝毫懈怠,祭奉先祖从不敢丝毫糊弄。伟大的皇天后土先祖后稷,我们为您敬献上赤牛牺牲,请您降临享用合您的心情。谨请上天多多降福给我们,先祖周公伟大的列祖列宗,祈求上苍降福你们在天庭!
注释:¹锡:音义并同“赐”。²附庸:指诸侯国的附属小国。³周公之孙、庄公之子:均指鲁僖公。⁴承祀:主持祭祀。⁵辔:御马的嚼子和缰绳。古代四马驾车,辕内两服马共两条缰绳,辕外两骖马各两条缰绳,故曰六辔。⁶耳耳:和顾貌。⁷解:通“懈”。⁸享:祭献。⁹忒:变。¹⁰骍:赤色。¹¹牺:纯色牺牲。¹²宜:肴,享用。¹³周公皇祖:即皇祖周公,此倒句协韵。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秋而载尝¹,夏而楅(bì)(hēng)²,白牡³骍刚。牺尊(qiāng),毛炰(páo)(zì)(gēng)。笾(biān)¹⁰¹¹大房¹²,万舞¹³洋洋¹⁴。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zāng)¹⁵。保彼东方,鲁邦是尝¹⁶。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¹⁷,如冈如陵。
译文:准备秋天祭祀先祖的神灵,从夏天就开始把牛角固定。摆列好白色公牛红色犍牛,牛形酒尊碰撞出清脆响声。烧烤乳猪煲好鲜美的肉汤,装满竹笾木豆和大型俎筒。跳起万舞场面大气又排场,贤孝的子孙尽享福禄祥祯。敬祝鲁僖公事业发达昌盛,敬祝您健康长寿安乐一生!你拥有这东方广袤的土地,鲁国政通人和天下永太平。天道不亏损山川也不陷崩,大地不震动四海也不翻腾。衷心祝愿您寿比三星相聚,好比那高大的山冈和山陵!
注释:¹尝:秋季祭祀之名。²楅衡:防止牛抵触用的横木。古代祭祀用牲牛必须是没有任何损伤的,秋祭用的牲牛要在夏天设以楅衡,防止触折牛角。³牡:公牛。⁴刚:通“犅”,小牛。⁵牺尊:酒尊的一种,形为牺牛,凿背以容酒,故名。⁶将将:音义并同“锵锵”,器物相碰的声音。⁷毛炰:带毛涂泥燔烧,此是烧小猪。⁸胾:大块的肉。⁹羹:指大羹,不加调料的肉汤。¹⁰笾:竹制的献祭容器。¹¹豆:木制的献祭容器。¹²大房:大的盛肉容器,亦名夏屋。¹³万舞:舞名,常用于祭祀活动。¹⁴洋洋:盛大貌。¹⁵臧:善。¹⁶尝:长。¹⁷三寿作朋:古代常用的祝寿语。三寿,《养生经》:“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朋,并。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公车千乘,朱英¹绿縢(téng)²。二矛³重弓。公徒三万,贝(zhòu)朱綅(qīn)。烝(zhēng)徒增增¹⁰,戎狄¹¹是膺(yīng)¹²,荆¹³¹⁴是惩,则莫我敢承¹⁵!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¹⁶,寿胥¹⁷与试¹⁸。俾尔昌而大,俾尔耆(qí)而艾¹⁹。万有²⁰千岁,眉寿²¹无有害。
译文:鲁僖公大驱举国战车千辆,戟矛装饰红缨弓柄拴绿绳,车上插两杆戟矛两张强弓。鲁僖公率领着步卒三万名,头盔镶着漂亮的贝壳红缨。鲁国大军的气势勇不可当,痛击了西北的边族狄和戎,讨伐了楚地舒国小小边城,谁也不敢阻挡我大军冲锋!敬祝您事业发达如日中天,敬祝您健康长寿福禄祥祯。头发黄鲐鱼背长寿的象征,但愿您老当益壮尽展才能!敬祝您事业昌盛身心安泰,敬祝您健康长寿桑榆遐龄。敬祝您万事如意千岁万年,敬祝您福寿无疆永保康宁!
注释:朱¹英:矛上用以装饰的红缨。²绿縢:将两张弓捆扎在一起的绿绳。縢:绳。³二矛:古代每辆兵车上有两支矛,一长一短,用于不同距离的交锋。⁴重弓:古代每辆兵车上有两张弓,一张常用,一张备用。⁵徒:步兵。⁶贝:贝壳,用于装饰头盔。⁷胄:头盔。⁸綅:线,用于编缀固定贝壳。⁹烝:众。¹⁰增增:多貌。¹¹戎狄:指西方和北方在周王室控制以外的两个民族。¹²膺:击。¹³荆:楚国的别名。¹⁴舒:国名,在今安徽庐江。¹⁵承:抵抗。¹⁶黄发台背:皆高寿的象征。人老则白发变黄,故曰黄发。台,同“鲐”,鲐鱼背有黑纹,老人背有老人斑,如鲐鱼之纹,故云。¹⁷胥:相。¹⁸试:比。¹⁹耆、艾:皆指年老。²⁰有:通“又”。眉²¹寿:指高寿。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泰山岩岩¹,鲁邦所詹(zhān)²。奄有龟蒙³,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译文:您就像那巍峨的东岳泰山,鲁国百姓都唯您马首是瞻。我们鲁国拥有龟山和蒙山,并把版图扩到极远的东边。一直拓展到达那海边之国,淮夷诸族归属到鲁侯跟前。举国百姓无不顺从鲁僖公,这就是鲁僖公的功德圆满。
注释:¹岩岩:山高貌。²詹:至。陈奂《诗毛氏传疏》:“言所至境也。”³龟、蒙:二山名。⁴荒:同“抚”,有。⁵大东:指最东的地方。⁶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⁷同:会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¹有凫(fú)²,遂荒徐³。至于海邦,淮夷蛮貊(mò)。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译文:我们鲁国拥有凫山和绎山,并把版图扩到徐戎聚居地。一直拓展到达那海边之国,淮夷诸族蛮邦部落俱辖治,以及南方少数民族的部众,没有谁不遵从鲁国的法律。没有谁敢不归从鲁国一统,敢不顺应鲁侯僖公的旨意!
注释:¹保:安。²凫、绎:二山名,凫山在今山东邹县西南,绎山在今邹县东南。³徐:国名。⁴宅:居处。⁵蛮貊:泛指北方一些周王室控制外的民族。⁶南夷:泛指南方一些周王室控制外的民族。⁷诺:应诺。⁸若:顺从。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天锡公¹²(gǔ)³,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zhǐ),黄发儿齿
译文:上天恩赐僖公深厚的福禄,长寿无疆永远对鲁国统治。占据常国许田等朝宿之邑,收复周公时代旧有的疆域。鲁僖公此时此刻内心欢喜,还有高堂老母贤惠的妻子。施政让大夫百姓各得其所,国家长治久安越来越富裕。鲁侯理当得到这许多福祉,祝您黄发童颜又生新牙齿!
注释:¹公:鲁公。²纯:大。³嘏:福。⁴常、许:鲁国二地名,毛传谓为“鲁南鄙北鄙”。⁵燕:通“宴”。⁶令:善。⁷宜:适宜。⁸祉:福。⁹儿齿:高寿的象征。老人牙落后又生新牙,谓之儿齿。
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cú)¹之松,新甫²之柏。是断是度³,是寻是尺。松桷(jué)有舄(xì),路寝硕,新庙奕奕¹⁰。奚斯¹¹所作,孔曼¹²且硕,万民是若¹³
译文:建庙用徂来新甫山的松柏,修造师们又锯断又测高程,又是用丈量又是用尺子比。因为使用了长大的桷和松,所以才有正殿如此之伟雄,才有这漂亮的宫庙新落成。有才的奚斯写下这首诗歌,确实篇幅很长又大气恢宏,充分表达天下万民的心声。
注释:¹徂来:也作徂徕,山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²新甫:山名,在今山东新泰西北。³度:通“剫”,伐木。⁴寻、尺:皆度量单位,此作动词用。⁵桷:方椽。⁶舄:大貌。⁷路寝:指庙堂后面的寝殿。⁸孔:很。⁹新庙:指閟宫。¹⁰奕奕:美好貌。¹¹奚斯:人名,鲁国大夫。¹²曼:长。¹³若:顾。

  此诗一、二、三章叙述了周的发生、发展、壮大以及鲁国的建立,并不是纯粹介绍民族历史,赞美所有先祖的功德,而是突出两位受祀的祖先后稷和周公,以说明祭祀他们的原因。至于诗中提到的其他人,则只是陪衬而已。后稷是周民族的初祖,为姜嫄所生,其出生有一些神话色彩,《大雅·生民》记载较为详细。诗写到这些是因为姜嫄有端正的德性,但主要的却是体现后稷的不凡与神异,和《生民》诗的用意一致。后稷的发展农业,固是上天赐之百福,更和他个人受命于天分不开。以下叙述太王、文王、武王,重点在于灭商,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而文王、武王“缵太王之绪”,“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发展线索极为清楚。关于周公功绩,诗中没有明载,但“(成)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分明见出周公于建周有大功劳。《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辅武王,衅社,告纣罪于天及殷民。”周公在灭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虽位极人臣,却不能和天子并提,故诗人用比较隐晦的方法突出了周公的功绩。第三章末诗人写道:“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又说:“周公皇祖。”诗意就豁然明朗了。“周公皇祖”之“皇祖”,郑玄以为伯禽,朱熹谓为群公,皆误。明指周公,倒文以协韵耳。

  诗人对鲁国辉煌的历史进行讴歌,叙述鲁公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绩。“戎狄是膺”是北部边境平安,不受侵扰,“荆舒是惩”则指僖公从齐侯伐楚之事。“泰山岩岩”以下,写鲁国疆域广大,淮夷、徐宅、蛮貊、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因为此时鲁国对淮夷用兵最多,成绩最大,故诗人一再言之。大致鲁国在以后的发展中,初封的土地或有损失,而此时又有所收复,故诗曰:“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从全诗看,诗人着重从祭祀和武事两方面反映出鲁国光复旧业的成就,而又统一在僖公新修的閟宫上,閟宫之祭本是周王室对鲁国的特殊礼遇,同时诗人又认为鲁国的种种成功也来自那些受祀先祖在天之灵的庇佑,这样,诗的末章又描写作庙情况,和“閟宫有恤”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鲁颂·閟官》是《诗经》三百篇中最长的一篇,全诗共一百二十句,《毛诗》原分八章,朱熹《诗集传》分九章,五章每章十七句,二章每章八句,二章每章十句。各章之间,意义相互连贯,前后叙述僖公作庙,并以奚斯作颂结束全诗。中间写祖先功德、僖公祀祖、僖公武功及家人群臣情况,同时穿插了对僖公福寿的反覆祝颂,而其中六个“俾尔”句型分置三处,使本来恢宏的气势更起伏跌荡,如钱江潮水一浪高过一浪。在语言方面,极铺张扬厉之能事,叙事细密,写秋尝则“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騂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各种祭品,各种容器,一一陈列,以显出其规模之盛大。写鲁公军旅则“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威武的戎装,精良的武器,体现军队无坚不摧的士气。此外,“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徂来之松,新甫之柏”等以繁密的语言组成排比整齐的句子,也为增加诗歌气势起到推助作用。方玉润《诗经原始》中指出该诗对于汉代辞赋的影响,是很有眼力的。但是,在诗中诗人表达的是周公后裔们对于僖公光复旧物所产生的共鸣,是对于再现过去辉煌的向往,这是一个衰落宗族特定时期的真实感情,作为鲁国诗人代表的作者抒发了这种感情,它既是充沛的又是复杂的,只有长篇巨制才能容纳得下,只有细致的描写和深透的论说才能尽情倾吐。刘勰《文心雕龙》曰:“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这就是《鲁颂·閟宫》和扬、马辞赋的本质区别,也是方氏未曾注意到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09-716

gōng

míng xiānqín 

gōngyǒu shíshíméiméi jiāngyuán huí shàngshì zāihài yuèchí shìshēnghòu jiàngzhībǎi shǔchóng zhīzhìshūmài yǎnyǒuxiàguó mínjià yǒuyǒushǔ yǒudàoyǒu yǎnyǒuxià zuǎnzhī hòuzhīsūn shíwéiwáng zhīyáng shíshǐjiǎnshāng zhìwén zuǎnwángzhī zhìtiānzhījiè zhī èr shànglín duìshāngzhī xiánjuégōng wángyuēshū jiàněryuán hóu ěr wéizhōushì 

nǎimìnggōng hóudōng zhīshānchuān tiányōng zhōugōngzhīsūn zhuānggōngzhī lóngchéng liùpèiěrěr chūnqiūfěixiè xiǎng huánghuánghòu huánghòu xiǎngxīng shìxiǎngshì jiàngduō zhōugōnghuáng  

qiūérzàicháng xiàérhéng báixīnggāng zūnqiāngqiāng máopáogēng biāndòufáng wànyángyáng xiàosūnyǒuqìng ěrchìérchāng ěrshòu寿érzāng bǎodōngfāng bāngshìcháng kuībēng zhènténg sānshòu寿zuòpéng gānglíng 

gōngchēqiānshèng zhūyīng绿téng èrmáochónggōng gōngsānwàn bèizhòuzhūqīn zhēngzēngzēng róngshìyīng jīngshūshìchéng gǎnchéng ěrchāngérchì ěrshòu寿ér huángtáibēi shòu寿shì ěrchāngér ěrérài wànyǒuqiānsuì méishòu寿yǒuhài 

tàishānyányán bāngsuǒzhān yǎnyǒuguīméng suìhuāngdōng zhìhǎibāng huáiláitóng shuàicóng hóuzhīgōng 

bǎoyǒu suìhuāngzhái zhìhǎibāng huáimán nán shuàicóng gǎnnuò hóushìruò 

tiāngōngchún méishòu寿bǎo cháng zhōugōngzhī hóuyàn lìngshòu寿 shùshì bāngguóshìyǒu duōshòuzhǐ huángérchǐ齿 

láizhīsōng xīnzhībǎi shìduànshìduó shìxúnshìchǐ sōngjuéyǒu qǐnkǒngshuò xīnmiào suǒzuò kǒngmànqiěshuò wànmínshìru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