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送晚景,天地著陈人。
涧底离奇干,人间浩荡春。
峨冠才识字,何策可资身。
不拟千言赋,忉忉慁大钧。
渔樵送晚景,天地著陈人。
涧底离奇干,人间浩荡春。
峨冠才识字,何策可资身。
不拟千言赋,忉忉慁大钧。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时江上帘纤雨。张帆打鼓开船去。秋晚恰归来。看看船又开。
春时江上廉(lián)纤¹雨,张帆打鼓开船去。秋晚恰归来,看看²船又开。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商妇:商人的妻子。¹廉纤:细微。²看看:转眼之间。
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
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情少利心¹多,郎如年少何²!¹利心:追逐金钱利益之心。²郎如年少何:郎该怎样对那青春年少的女子呢?

  商妇问题,是利欲与人情之间矛盾冲突的一个尖锐的问题。诗词作者人人都很重感情,同时又都鄙薄利欲,因而在他们笔下就有许多描写这类题材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中用“嫁与弄潮儿”的痴想表达商妇的痛苦,感情至为深切。江开此词虽不及李诗的含蓄隽永,但由于篇幅较长,因而对感情的剖析却更加细致。

  章法安排上,这首词前半片偏重叙事,后半片偏重抒情,层次井然,条理清晰。上半片叙述商人的丽次外出:“春时江上廉纤雨,张帆打鼓开船去。”“秋晚恰归来,看看船又开。”中间虽有“秋晚恰归来”一句,但说“恰归来”,说“船又开”,可见其间的间隔是极短暂的。因此,上半片其实就是“朝朝误妾期”的具体描述。

  下半片抒情,吐露的是商妇情绪的三个方面:“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倾诉守空房的孤独;“情少利心多”指责商人情薄;“郎如年少何”慨叹青春虚度。不过,读这首词,我们不仅要看到它条理极清楚,还应当看到它照应极严密。比如,上半片说“春时”出去,“秋晚”归来,那么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商妇是独守空房的,何况眼下“看看船又开”,这一出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这些描写,实际上就是“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的最具体、最生动的反映。上半片中关于春去秋归的叙述,实际上是商人全年行踪的概括,而结尾处“郎如年少何”所抒发的青春难久的感叹,就正是一年年韶华虚度的必然结果。《七颂堂词绎》说:“古人多于过变乃言情,然其意已全于上段。若另作头绪,不成章矣。”这首《菩萨蛮》上、下两片分工明确,但下片之情全本上片,上片之事又处处含情。其布局之精巧,可谓如出天工。

  这首词的用字也很有表现力,如:首句写别离的时令气候:“春时江上廉纤雨”,春天是人们最动感情的时候,适于此时离别,已经倍觉伤神;不料又遇上“廉纤雨”,淅淅沥沥,自然更添凄凉。第三句用“秋晚”二字渲染衰飒的环境气氛,同时又正好成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写照。另外,这一句说“秋晚恰归来”,下一句接写“看看船又开”,“恰”字同“又”字的配合,对主题的表达也极有力量。再说,“看看”二字传达女主人公在商人又将离去时的心理,使读者看到她前番离情未酬,此番分手在即时怯别的情绪,也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又如,上半片连用两次“开船”,构成商人不断离去的气氛,下半片中“嫁郎如未嫁”、“情少利心多”两句各自形成对比,在揭不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宛敏灏 万云骏 钟振振 夏承焘 唐圭璋 缪钺 叶嘉莹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版:第1801页
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
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
致词何所拟?愿自边城始。
致词何所拟?愿自边城始。
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
边城贵者李将军¹,战鼓遥疑天上闻。
注释:¹李将军:指汉李广。匈奴称他是飞将军。
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
屯田¹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²溢万群。
注释:¹屯田:用戍卒开荒种田。²攒花、布锦:都是形容词。是说马群色杂如攒花,田园齐整如布锦。
白云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复飞散。
白云¹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²复飞散。
注释:¹白云:指送别的那人。²青营:指本人的营寨。
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三声画角¹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注释:¹画角:军乐。
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清明部落稠。
丰州¹闻说似凉州²,沙塞清明部落稠。
注释:¹丰州:唐朝时的丰州,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旗与麟州接连。²凉州:在甘肃。
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
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
梦视旌旆何由见,每值清风一回面。
梦视旌旆¹何由见,每值清风一回面。
注释:¹旌旆:指送别的那人。
洞里先生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
洞里先生¹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
注释:¹洞里先生:仙人。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
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亦是三千岁。
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¹亦是三千岁。
注释:¹地仙:指地上的神仙,这里指别者无意功名,归隐修仙。
莫着戎衣期上清,东方曼倩逢人轻。
莫着戎衣¹期上清²,东方曼倩³逢人轻。
注释:¹戎衣:军人的服装。²上清:道家指天帝的住处为上清宫。³东方曼倩:汉东方朔字曼倩,善于诙谐滑稽,传说中以东方朔为仙人。这几句意思是说,你将成仙长寿,于仙人往来,乐趣无穷。

sòngjiàncóngshūfēngzhōuguīsōngyángjiù--lún

báizōngsūnshìzuòshíyuànchí寿shòujiǔqiánzhì

zhìsuǒyuànbiānchéngshǐ

biānchéngguìzhějiāngjūnzhànyáotiānshàngwén

túntiánjǐnzhōuqiānzǎnhuāwànqún

báiyúnběnshìqiáosōngbànláiràoqīngyíngfēisàn

sānshēnghuàjiǎoyàntōngwànpénggēnshíduàn

fēngzhōuwénshuōshìliángzhōushāsāiqīngmíngluòchóu

xíngshùzhǔrényóuzàigāolóu

mèngshìjīngpèiyóujiànměizhíqīngfēnghuímiàn

dòngxiānshēngguàichíréntiān

shāquándānjǐngfēitóngwèiguìshùlínbìngzhī

wēngzhìshēnshūxiānshìsānqiānsuì

zheróngshàngqīngdōngfāngmànqiànféngrénqīng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春水别来应到海¹,小松生命合禁霜(shuāng)
注释:¹春水句:南朝梁·江淹《别斌》:“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壶中若逐(zhú)仙翁去¹,待看年华几许长。
注释:¹壶中句: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据《云笈七签》记载:壶中有日月如世间,有老翁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称为壶公。《后汉书·费长房传》也记有费长房跟随卖药壶公学道的事。

  这首诗题为《秋晚悲怀》,诗人把主题定得十分明显。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大抒悲秋情怀之后,感秋、悲秋就成为历来诗人常写的主题之一,这首诗也是借秋晚的景象,抒写诗人内心的悲感的。

  起始两句“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感叹时光易逝,壮志未酬。“渐老”则已是人生的秋天;“多忧”,可知世事并非平静;“百事忙”,可见劳生碌碌,生计维艰。但诗人伤怀者尚不止此,时已暮,天渐寒,日渐短,时序是不留情的,流逝的时光,不能够再回来了。“惟草木之零落兮,伤美人之迟暮!”作为一个有心的志士,诗人感到很悲伤。这两句是从悲秋之情着笔,先把心事和盘托出,以见情真。次两句写秋天的景色,但景中寓情,“数分红色上黄叶”,大自然原不过是点染秋色,诗人却体察到时事的易于变迁。“一瞬曙光成夕阳”,更使人深惜曙景不长,朝晖易成夕照。“数分”以显其渐变;“一瞬”,以明其短暂。秋晚降霜,黄叶染成了红色。日暮了,夕阳虽好,毕竟抵不上朝阳;“霜叶红于二月花”,虽然给人以另一种美的感受,但毕竟不及春花。诗人是多感的,他也懂得四时运行的规律,但面对现实,还是产生了淡淡的哀愁,因此这样的诗句,能引起很多人的同感。第五、六两句写诗人开拓心胸,从现实中力求振奋。诗人想到流去的春水,应有到海的时侯,它载去人们送别之情,祝愿它流进大海,汇成那雄波巨澜,在奔腾浩瀚、无边无际的海洋中,有它一份生命的力量。接着又想到山上的青松,青松的生命,是耐得住风霜的,在风欺霜打之后,依然虬枝奋昂,老干撑天,丝毫不带有畏怯的样子。前句以“应到海”表示推测,是写他人;后句以“合经霜”表示理所当然,是写诗人自己。前句于吟想中见柔情,是对他人的怀思;后句于激奋中见劲节,是诗人对自己的策励。但诗人此时并未得到完全的超脱,丝丝缕缕的秋怀,仍然使他有“岁月将零”的伤感。在诗的结尾中,诗人说:“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借用道书中壶公的故事,诗人说,如果能追随着壶中的仙翁,也许能知道人间日月的长短,而不致有岁月蹉跎、华年难再的感慨。

  全诗以悲怀起兴,以自求振拔结束;中间两联,对仗自然,语言清新洒落,可见诗人风格的一斑。诗中所表达的情意,对当时怀才未遇的志士来说,有普遍的意义。

qiūwǎnbēi怀huái--gòu

jiànlǎoduōyōubǎishìmángtiānhánduǎngèngxīnshāng

shùfēnhóngshànghuángshùnshǔguāngchéngyáng

chūnshuǐbiéláiyīngdàohǎixiǎosōngshēngmìngjìnshuāng

zhōngruòzhúxiānwēngdàikànniánhuázhǎng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孟子谓¹齐宣王曰:“王之²臣,有托³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něi)其妻子,则如之何¹⁰?”
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您的臣子当中,有一个把他的妻子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然后到楚国游历的人。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
注释:¹谓:对……说。²之:的。³托:寄,托付。⁴妻子:妻子和儿女。⁵之:到……去。⁶比:等到。⁷反:同”返“,回来。⁸冻:使……受冻。⁹馁:饥饿。¹⁰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王曰:“弃之。”
王曰:“弃¹之。”
译文:齐宣王说:“抛弃他。”(这里可以用“抛弃他”,但好一点的解释是“和他绝交 ,断交 ')
注释:¹弃:抛弃,此指绝交。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曰:“士师不能治士¹,则如之何?”
译文:孟子说:“如果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注释:¹“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治,管理。
王曰:“已之。”
王曰:“已¹之。”
译文:齐宣王说:“罢免他。”
注释:已¹:止,这里指罢免。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曰:“四境¹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译文:孟子又说:“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那么对他怎么办?”
注释:¹四境:国家。
王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¹左右而言他。
译文:齐宣王环顾身边的大臣们,却说别的事情了。
注释:¹顾:回头看。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译文:远送你从这里就要分别了,青山空自惆怅,倍增离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译文:什么时候能够再举杯共饮,昨天夜里我们还在月色中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列郡(jùn)¹(ōu)歌惜,三朝²出入荣。
译文:各郡的百姓都时歌你,不忍心你离去,你在三朝为官,多么光荣。
注释:¹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²三朝:指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江村¹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译文:送走你我独自回到江村,寂寞地度过剩下的岁月。
注释:¹江村:指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

  诗一开头,点明“远送”,体现出诗人意深而情长。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济驿,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青山空复情”一句,饶有深意。青峰伫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几转,那山仍若恋恋不舍,目送行人。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借山言人,情致婉曲,表现了诗人那种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无可奈何之情。

  伤别之余,诗人自然想到“昨夜”相送的情景:皎洁的月亮曾和他一起“同行”送别,在月下同饮共醉,行吟叙情,离别之后,后会难期,诗人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于是诗人发问道:“几时杯重把?”“杯重把”,把诗人憧憬中重逢的情景,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里用问句,是问诗人自己,也是问友人。社会动荡,生死未卜,能否再会还是个未知数。诗人送别时极端复杂的感情,凝聚在一个寻常的问语中。

  以上这四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前人说得好:“诗用倒挽,方见曲折。”首联如果把“青山”一句提到前面,就会显得感情唐突,使人不知所云;颔联如果把“昨夜”一句放在前面,便会显得直白而缺少情致。现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这正是此诗平中见奇的地方。

  诗人想到,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是离愁之中又添一层凄楚。关于严武,诗人没有正面颂其政绩,而说“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说他于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言简意赅,雍雅得体。

  最后两句抒写诗人送别后的心境。“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独”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杜甫作这首诗送好友严武,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

fèng驿chóngsòngyángōngyùn

 tángdài 

yuǎnsòngcóngbié qīngshānkōngqíng 
shíbēichóng zuóyuètóngxíng 
lièjùnōu sāncháochūróng 
jiāngcūnguīchù yǎngcán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