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使何曾寄岭梅,古藤花下小徘徊。
无名异果自成树,没字残碑半是苔。
木杪山鸡如旦昼,江心仙岛欠楼台。
滩神凭险成遗庙,笑我何因到此来。
驿使何曾寄岭梅,古藤花下小徘徊。
无名异果自成树,没字残碑半是苔。
木杪山鸡如旦昼,江心仙岛欠楼台。
滩神凭险成遗庙,笑我何因到此来。
刘志行

刘志行

刘志行,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累官知藤州。事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五一。今录诗四首。 ▶ 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
我行指¹孟春²,春仲³尚未发。
译文:原拟孟春即动身,牵延仲春未成行。
注释:西陵:指钱塘。康乐:指谢灵运,是惠连的从兄,与惠连友善,曾同游始宁墅。¹指:打算,决定。²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古人常于季节名称前冠以孟、仲、季,以表季节中的月次。³春仲:即仲春,指春季的第二月。
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
(qū)¹远有期,念离情无歇²
译文:奔赴上路远有期,思念不尽离别情。
注释:¹趣途:上路。趣:同“趋”,趋向,奔赴。²歇:尽,竭。
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成装¹候良辰²,漾舟陶³嘉月。
译文:打点行装待吉日,泛舟前往乐良辰。
注释:¹成装:整理好行装。²良辰:谓好日子。³陶:乐,喜悦。嘉月:嘉美的月份,指春月。
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zhān)¹涂意少悰(cóng)²,还顾情多阙(quē)³
译文:展望前程乐观少,回顾往事遗憾深。
注释:¹瞻:向前望。²悰:乐。³阙:缺憾。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
哲兄¹感仳(pǐ)²,相送越坰(jiōng)³
译文:仁兄道别感伤多,远送郊野又一程。
注释:¹哲兄:对兄长的敬称,此指谢灵运。²仳别:分别。仳:别离。³坰林:野外的树林。
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
饮饯¹野亭馆²,分袂(mèi)³澄湖阴。
译文:饯行效外亭馆里,握别湖南水清静。
注释:¹饮饯:设宴饮酒饯别。²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³分袂:分手。袂:衣袖。⁴澄湖:明净的湖水。⁵阴:水之南曰阴,此谓湖水的南面。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凄凄¹留子²言,眷眷³浮客心。
译文:挽留对话同悲伤,行客眷念情难分。
注释:¹凄凄:悲伤貌。²留子:留下的人,指灵运。³眷眷:依恋向往貌。⁴浮客:犹言“游子”,指诗人自己。
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回塘¹隐舻(lú)(yì)²,远望绝形音³
译文:池塘弯曲隐舟楫,远望隔断匿身影。
注释:¹回塘:曲折的堤岸。²舻栧:船头和船桨。³形音:形影和声音。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mǐ)¹²长路,戚( qī)³遥悲
译文:迟缓踏上漫长路,忧惧远悲存于心。
注释:¹靡靡:迟迟,缓慢貌。²即:就,往。³戚戚:忧伤貌。⁴抱:怀着。⁵遥悲:远途之悲。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悲遥但自弭(mǐ)¹,路长当语谁!
译文:远悲徒然自制止,路长愁思向谁倾?
注释:¹弭:终止。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行行道转¹远,去去²情弥(mí)³
译文:行走不停路转远,越去越远迟缓增。
注释:¹转:更。²去去:意谓离去愈来愈远。³弥:更。⁴迟:长久。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昨发浦阳¹(ruì)²,今宿浙江³
译文:昨日起锚浦阳北,今天停泊浙江滨。
注释:¹浦阳:浦阳江,又称浦江。钱塘江支流。²汭:河流转弯处。³浙江:水名。古渐水,又名之江,以其多曲折,故称浙江。⁴湄:水边。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屯云¹蔽曾岭²,惊风涌飞流。
译文:云层聚集掩重岭,急风涌起飞流惊。
注释:¹屯云:聚集的云层。²曾岭:高山。曾:通“层”,重叠。
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¹雨润坟²³,落雪洒林丘
译文:断续细雨润丘泽,飘飘雪花洒山林。
注释:¹零:落。²坟:高地。³泽:沼泽,聚水的洼地。⁴洒:洒落,散落。⁵林丘:树木和土丘,泛指山林。丘:丘陵,低矮小山。
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浮氛¹²崖巘(yǎn)³,积素原畴(chóu)
译文:浮云遮掩峰峦暗,积雪覆盖田野隐。
注释:¹浮氛:飘动的云雾。²晦:暗。³崖巘:高崖险峰。巘:山峰。⁴积素:积雪。素:白色,用以指代白雪。⁵惑:迷惑。意谓分辨不清。⁶原畴:平畴原野。原:原野。
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曲汜(sì)¹²停旅³,通川绝行舟。
译文:曲塘深处停行旅,通达大河无船行。
注释:¹曲汜:曲折的水流处。汜: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²薄:通“泊”,停泊。³停旅:驻留的旅人。
临津不得济,伫檝阻风波。
临津¹不得济²,伫(zhù)³(jí)阻风波。
译文:面临渡口不得过,风浪阻隔船下帆。
注释:¹津:渡口。²济:渡。伫楫:停船。³伫:停止。⁴楫:船桨,此代指船。
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萧条¹洲渚(zhǔ)²际,气色³少谐和
译文:寂寞冷落沙洲边,景象惨淡心如焚。
注释:¹萧条:寂寞,冷落,凋零。²洲渚:水中陆地,大的曰洲,小的曰渚。³气色:景象。⁴谐和:即和谐,协调,意谓赏心悦目。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
西瞻兴¹游叹²,东睇(dì)³起凄歌
译文:西望萌生行游叹,东看兴起凄怆吟。
注释:¹兴:起。²游叹:离家在外的感叹。³东睇:向东望。睇:小看,泛指看。⁴凄歌:悲歌。
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积愤¹成疢(chèn)(mèi)²,无萱³将如何!
译文:怨恨郁结成疾患,如何忘忧去病根?
注释:¹积愤:久积之愤。愤:怨恨。²疢痗:忧伤,疾病。³无萱:没有忘忧草。萱:忘忧草,意为不能忘忧。

  一至四句叙述了诗人临行前那一缕淡淡的哀愁。“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指明了启程的季节不是孟春正月,而是仲春二月。谢灵运有答诗云“暮春虽未交,仲春善游邀”,也可以证明俩人的分手是在二月。念路途遥远,离情即迫。行装业已打点完毕,行前再与族兄泛舟赏月。这时,闲适恬淡的心情早已不复存在,遥望着伸延不尽的路途,难免又生悲慨。“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则暗示了此次出仕的矛盾心情。本来,步人仕途,为日后一展宏愿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石,这应当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但诗人却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

  五至八句描绘了诗人与族兄分别时那一幕伤感的场面。“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垌林。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族兄送了一程又一程,越城郭,穿林间,饯饮之后,终于在湖畔长揖作别了。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史载,灵运无所推重,惟与惠连结忘年交。景平元年(423年)灵运由永嘉郡去职移居会稽,过视了年仅十七岁的谢惠连,便大相知赏。元嘉五年(428年)灵运表陈东归,复与惠连等共为山泽之游。《谢氏家录》载:灵运每对惠连辄有佳句。其在永嘉供职时,竟日思诗不得,忽梦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这一名句。灵运颇以为得意,常说:“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可见两人之一往情深。这次分手是难舍难分的。更何况,这一年春正月,与谢灵运深构仇隙的会稽太守孟颛颉告发灵运谋反,灵运只好诣阙上表以自解,被命为临川内史。这就意味着,这次离别非同以往,两人都要远离会稽,各奔东西了。这更加剧了久结于怀的离愁别绪。“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执手话别,意绪绵绵。一叶轻舟渐渐的隐去了,身影渐小,别音渐消。

  九至十二句刻画了诗人拭泪启程后的戚戚怀抱。“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行迈靡靡,中心遥遥,长路漫漫,前程难料。这些,诗人以为自己尚可排解,但内心的忧思又向谁来倾述呢。“行行道转远,去去行弥迟。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离愁是绵长的,像一条路,走到哪里,它就伸延到哪里。正如李后主所感悟到的“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往今来的离愁,凝结成了这些感人肺腑的诗句。后两句用“昨发”“今宿”等字眼,将时光推移,隐含着诗人别情的凄苦悠长。

  十三至十六句渲染诗人在西陵行舟受阻的场景。“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浓云滚滚,覆盖着层峦起伏的群岭,惊风阵阵,掀起了无数的浪花。霎时间,雨雪纷飞,润泽了大地,笼罩了林丘。“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则与诗题相映照。在这种恶劣的气候里,诗人被迫在岸边停泊下来。

  十七至二十句以悲慨的语调总括全诗。“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此借用《孔丛子》记载的“临津不济”的语句,既是凭古伤今,也是写的眼中实景。茫茫原野,万物萧条,自然逼出最后四句:“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不管西瞻也好,东睇也好,叹前程凶险,念知己已去,留下的只有悲慨,只有凄歌。积愤成疾,何以消忧。

  这首诗结构十分严整。它以倒叙的手法,通过景物的细致描写与时间的缓慢推移,将那淡淡的愁绪渐渐推向忧思难忘的极致,因而把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读其诗,回环往复,丝丝入扣,给人以“渐入佳境”之感。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中):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第823页
倦游谙尽江湖味,孤篷又眠秋雨。碎点飘镫,繁声落枕,乡梦更无寻处。幽蛩不语,只断苇荒芦,乱垂烟渚。一夜潇潇,恼人最是绕堤树。
倦游谙(ān)¹尽江湖味²,孤篷又眠秋雨。碎点飘镫(dēng)³,繁声落枕,乡梦更无寻处。幽蛩(qióng)不语,只断苇荒芦,乱垂烟渚(zhǔ)。一夜潇潇,恼人最是绕堤树。
译文:我厌倦了游宦的生活,也深谙奔波江湖的苦味,在这秋雨绵绵之夜,独自睡在船里。细碎的雨点飘在镫上,繁杂的雨声落在枕旁,使人无法进入归乡梦里。幽怨的蟋蟀默默不语,只因风雨中折断的芦苇叶,在烟雾凄迷的小洲上摇曳。最恼人的是绕堤的树上,潇潇雨声彻夜不息。
注释:齐天乐:词牌名。 又名《台城踏》《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等。双调一百二字,上片十句,下片十一句,皆五仄韵。其他添字、摊破句法,皆变体。十八滩:赣江流经江西赣县、万安时的十八处险滩。¹谙:熟悉,知道。²江湖味:谓旅途的滋味。³镫,同“灯”。⁴蛩:蟋蟀。⁵烟渚:烟雨笼罩的江岸。
清吟此时正苦。渐寒生竹簟,秋意如许。古驿疏更,危滩急溜,并作天涯离绪。归期又误。望庾岭模糊,湿云无数。镜里明朝,定添霜几缕。
清吟此时正苦。渐寒生竹簟(diàn)¹,秋意如许。古驿²疏更,危滩急溜³,并作天涯离绪。归期又误。望庾(yǔ)模糊,湿云无数。镜里明朝,定添霜几缕
译文:渐觉竹席上生出寒气,秋意竟是这样苦凄。古老的驿站更声稀疏,危险的十八滩水流很急,这些合起来化作天边游子的离情别绪。唉,回乡的日期又被耽误。远望大庾岭一片模糊,岭上笼罩着湿云无数。明天对镜自照,定会发现又添白发几缕。
注释:¹竹簟:竹席。簟,竹名。²古驿:年代久远的驿站。驿,驿站,掌管传递公文、转运公物、供来往官员休息的机构。从汉代至清代均有设置。³危滩急溜:险滩急流。溜,小股水流。⁴庾岭:大庾岭。在今广东、江西交界处。⁵霜:代指白发。⁶缕:量词。

  这首词是写客愁,以“舟中夜雨”为中心,描述离人失意无客眠时的种种感受:秋雨打篷的繁声,芦苇堤树的潇潇声,危滩的急溜声,声声落枕,声声都敲击在人的心上,最后归结出年华虚度、白发徒增的主题。整首词笔意绵密回环,声情哀迫宛转,艺术感染力很强。

  上片因题起句,“倦游”“江湖味”扣“十八滩”,“孤篷”扣‘舟中”,“眠秋雨”扣“夜雨”;一个“尽”字、一个“又”字,则再现了题中所含雪上加霜的况味,同时也领起了全篇对“雨”的着力刻画。由于是“眠秋雨”,所以首先是船舱内的印象,但觉雨点声繁而势沉,击打船篷,如落枕上,灯火为之摇曳,旅人为之失眠。乡梦既已无法续成,词人的注意力便为舱外的夜雨所吸引。夜雨主宰了十八滩的旅程,前时两岸常可听到的蟋蟀幽鸣已为雨声替代,而滩边的芦苇、堤岸的丛树,则增添了风雨的变调,使之更觉荒凉凄冷。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夜潇潇”的秋雨中,不可能辨识“断苇荒芦”、烟渚堤树之类的外部景物,词人的铺写,其实只是舟中听雨,由听觉产生的联想。但这种写法,却加倍渲染出了夜雨的氛围和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继续宕开。“渐寒生竹簟”,一个“渐”字与“一夜潇潇”前后呼应,标志长夜的苦捱已近尾声;而“寒生竹簟”由听觉过渡到触觉;也暗示了“夜雨”形势的变化。身心交加的寒意使词人势必不能继续躺卧下去;于是起身推篷出望。此时已将拂晓;雨势已杀;但岸上古驿的残更;船过危滩的急流;都是“一夜潇潇”的雨意的延伸。它们唤起了“天涯离绪”,由归期又误的感慨,引出了词人回身南望粤中家乡的举动。而“庾岭模糊,湿云无数”的视界,又与前时的“夜雨”意脉相接。古人颇多一夜愁白头发的先例,于是词人想到到了明朝揽镜相照,定然自己也免不了增添几许华发。这一结笔,正是对一夜煎熬的总结。

  此词自“孤篷又眠秋雨”句后,再不出现“雨”字,而各句无不与“舟中夜雨”的题面相连,又无句不从旅愁中反映出乡思。大笔濡染,不粘不滞。作者曾手批《山中白云词》,对张炎“濡染有致”“情景俱到”“寄托遥深”的手法别有会心,此作亦全面表现了这种种特色。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467-468.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
了然¹知是梦,既觉更何求。
译文:彻底明白了人生只是一场幻梦,既然已醒还有什么好去索求?
注释:¹了然:明白。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jìn)休。
译文:死了以后埋进孤零零的峰峦,如同灰烬随风而去一把火也就算化作乌有。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译文:云朵不见了天上才会有空旷的碧蓝,寰宇静下来月亮的光华更如水倾流。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译文:免了吧各位徒弟们,不必再时常到这里凭吊禅师石头。

  首联“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是说明自己已经参破生死根本,彻底明白人生不过一梦。如今,既然大梦已醒,还有什么欲望和追求呢?因此他接着写道:“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这可以做两种解释。一是死了施行出家人的火葬,化做灰烬,埋进孤坟。一是死后埋葬到孤零零的山中,如同火尽灰扬一样,都是同样一个空空的结局。

  李白有诗句,曰:“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只有这样无牵无挂,才有可能领悟自性,达到第三联所描绘的境界:“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云彩消失了,才能露出碧蓝的天空;天宇平静了,月亮才能洒下清辉,宛如排除一切杂念,自性妙道才能显现一样。有了“无”才有“在”;有了静”才有“流”;有了一无所求,才有自性妙道的呈现,其中体现的是禅家的般若智慧。

  “天静月华流”一句,实在是神来之笔。古代诗中常有“月光如水”的描写,已经非常形象地道出了月光的清凉可爱,而“月华流”则又进了一步。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月亮的清辉洒向天地时的景象。这动态的美,抓住了。月光如水”这个“水”字的特征,比他人更胜一筹。

  齐己在晚唐颇有些名气,特别是他的咏梅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经郑谷改了一字(“数”改为“一”),齐己便谦逊地拜郑谷为师,千古传为佳话。既然能以一字拜郑谷为师,可以想见他很注意炼字功夫。“天静月华流”,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精工入神的句子。

  末尾两句:“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石头”,指盛唐时著名禅师石头希迁和尚,死后门人为之建塔。作者认为这也没有必要,再一次强调生死当一无挂碍,以回应全篇。

参考资料:
1、 王志远,吴湘洲.禅诗今译百首.北京:1992,今日中国出版社:14-16

qiǎn--

leránzhīshìmèngjuégèngqiúfēnghuīfēijìnxiū

yúnkōngzàitiānjìngyuèhuáliúmiǎnyǒuzhūshíláidiàoshítóu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yú)
译文:比起中秋时节的好天气,下元日的天气也并没什么不同;无需用红纱灯照着坐位的旁边。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山下白云横匹素¹,水中明月卧浮图。
译文:远远望去,高山之下,白云冉冉,就像横铺的一条白色丝绢;俯瞰楼下,水中倒映一轮明月,宛如横卧的一幅浮图画卷。
注释:¹匹素:白色丝绢。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未成短棹(zhào)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译文:扁舟短棹,尚未备妥,归去三峡,尚待时日;然已约轻舟,泛舟五湖,可拟当下。
注释: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为问¹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²无。
译文:借问诸位,今日登临,风景绝佳;可是,明年今日,谁还会忆起,我这位太守呢?
注释:¹为问:借问,请问。²使君:苏轼自指。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下元诗。 下元,又称“下元节”“下元日”,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这一日,与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节”,同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十月十五日,又逢一个月圆之夜,观月正当时,诗人与同僚好友一起登上徐州黄楼。此黄楼,为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率领民众治水成功后所建。楼成之时,诗人心情极为畅快,遂作此诗以记之。

  比起中秋时节的好天气,下元日的天气也并没什么不同;无需用红纱灯照着坐位的旁边。这是写“下元之天气”,从侧面描写“下元月明”。用“不用红纱”,反衬“明月皎洁”真匠心别运,巧妙至极。此处化用了唐人诗句“接日红霞照座隅”之诗境。

  远远望去,高山之下,白云冉冉,就像横铺的一条白色丝绢;俯瞰楼下,水中倒映一轮明月,就宛如横卧的一幅浮图画卷。这是写“下元之佳景”,从正面描写“下元月明”。水中浮图是明月,清景已然在镜中。此处或亦联想到唐人元稹“浮图诗”,“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早霞”之诗境。

  扁舟短棹,尚未备妥,归去三峡,尚待时日;然已约轻舟,泛舟五湖,可拟当下。这是写“下元之志趣”。颇有李商隐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高洁志向。值得一提的是,此句并非虚写,不久秦少游也来徐州拜师,同登黄楼,并写下《黄楼赋》,且与苏轼相约一同前往江浙游玩。

  借问诸位,今日登临,风景绝佳;可是,明年今日,谁还会忆起,我这位太守呢?这是写“下元之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谁能预料明年今日会怎样呢?事实上,此时距离“乌台诗案”已经很近了。幸福的诗人毫无察觉,只是将最美的诗歌,献给了这座楼,献给了朋友,也献给了自己。

shíyuèshíguānyuèhuánglóushàngyùn--shì

zhōngqiūtiānwèiyīngshūyònghóngshāzhàozuò

shānxiàbáiyúnhéngshuǐzhōngmíngyuè

wèichéngduǎnzhàoháisānxiáyuēqīngzhōufàn

wèiwèndēnglínhǎofēngjǐngmíngniánhái使shǐjūn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¹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qiān)²。残雨³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译文:中秋佳节之时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愚蠢迟钝的老头,见识比较多,饮酒相见,现在是不应吝啬。将止的雨怎么妨碍高兴的事情?淅淅的雨,小而多的雨点。
注释:¹见多: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²慳:小气,吝啬。³残雨:将要终止的雨。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¹看。好处时光,须用²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³,玉团团
译文:天应该有意遮拦着,拍打着人间,随便看看,美好的时光,一定要明显的不容易。直到黄昏大风起了,雨停止了,水波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圆月像玉器一样皎洁。
注释:¹等闲:轻易;随便。²须用:一定要。³滟滟:水光貌,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⁴团团:圆月。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描写的是中秋时,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给人一种雨后天晴的中秋之夜。

  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圆”写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将止了,一点都不妨碍高兴的事,表现出了一种风雨无阻的心态。

  下片写了傍晚时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么的皎洁无暇,与首句相对应。

jiāngchéng ·zhōngqiūzǎowǎnqíng

chénzhuó sòngdài 

zhōngqiūjiāyuèzuìduānyuán lǎochīwán jiànduōfān bēijiǔxiāngyán jīnyīngqiān cánfángshì shēng diǎnbānbān 
tiānyīngyǒuzhēlán pāirénjiān děngxiánkàn hǎochùshíguāng yòngzhùxiēnán zhídàihuánghūnfēngjuǎn jīnyànyàn tuánt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