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西内宸居逼,南都鼎地赊。
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西内宸居逼,南都鼎地赊。
乌啼御沟柳,象散阁门花。昨到贫方朔,封书载几车。
乌啼御沟柳,象散阁门花。昨到贫方朔,封书载几车。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改序¹念芳辰²,烦襟³倦日永。
译文:换季了,怀念美好的春天,烦闷的心怀只因白天太长了。
注释:¹改序:指季节改变。²芳辰: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季。³烦襟:烦闷的心怀。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夏木已成阴,公门¹昼恒静。
译文:夏天的树木成荫,衙门白天里都一派宁静。
注释:¹公门:官署,衙门。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长风木飘阁,叠云才吐岭。
译文:大风已经吹进楼阁,层叠的云朵才露山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cú)¹景。
译文:坐在这里思念昔日相伴如今远在京城的各位弟弟,感叹珍惜流逝的光景。
注释:¹徂:过去。

xiàjīngshīzhū

wéiyìng tángdài 

gǎiniànfāngchén fánjīnjuànyǒng 
xiàchéngyīn gōngménzhòuhéngjìng 
chángfēngshǐpiāo diéyúncáilǐng 
zuòxiǎngrén háidāngjǐng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xián)¹,玉盏(zhǎn)²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译文: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注释:¹急管繁弦:指变化丰富而节拍紧凑的音乐。²玉盏:玉制酒杯。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行云却在行舟下¹,空水澄鲜²,俯仰³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译文: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注释:¹行云却在行舟下:指天上流动的云彩倒影在水中,仿佛就在行船之下。²空水澄鲜:天空与水面均澄澈明净。³俯仰:仰观俯察,观赏。

  这首词表现的是饮酒游湖之乐。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首句“西湖好”是统领全词的,下面分别渲染这个“好”字;画船载酒,稳泛平波,空水澄澈,别有洞天,使人俯仰,乐而忘返。写出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这也就是本词所揭示的主题。

  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与欢乐场面:画船、美酒、管弦,微风习习,波光粼粼,词人心情舒畅,与朋友无拘无束,开怀痛饮。湖面之上,欢笑声、乐曲声、划船声交织在一起。

  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表现醉后的观湖之乐:俯视江面,白云朵朵,船往前行,云儿陪伴;仰望天空,朵朵白云,云儿飘拂,小船紧跟。俯仰之间,天空与江水是一样的澄清明净、一尘不染!看着看着,微醉中的词人觉得:这湖中另有一个青天在,而自己的小船简直就是在白云之间穿行。“空水澄鲜”一句,本于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明净。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兼写“空”、“水”,绾合上句的“云”与“舟”。下两句的“俯”与“仰”、“湖”与“天”,四照玲珑,笔意俱妙,虽借用成句,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启下过渡之笔。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儿举头望天,一会儿俯首看水,被这空阔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两层天空之间。

  “疑是湖中别有天”,用“疑是”语,是就其形貌来说。说“疑”者非真,说“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词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方法,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形象巧妙地刻画了主人公的醉态、醉意和醉眼中的西湖之景。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2、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3、 主编贺新辉 .全宋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cǎisāng ·huàchuánzàijiǔ西h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huàchuánzàijiǔ西hǎo guǎnfánxián zhǎncuīchuán wěnfànpíngrènzuìmián 
xíngyúnquèzàixíngzhōuxià kōngshuǐchéngxiān yǎngliúlián shìzhōngbiéyǒutiān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于园在瓜洲¹²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³也。非显者,则门钥(yuè)不得出。葆(bǎo)叔同知瓜洲,携往,主人处处款¹⁰¹¹
译文: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叫做五里铺,它是富人于五所建筑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那么就不会用钥匙打开门来迎接客人。葆生叔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的主人处处殷勤招待我们。
注释:¹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临长江。²步:同“埠”,水边停船之处。³所园:所建筑的园林。园:建筑园子。⁴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⁵刺: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下名帖。⁶葆生:张联芳,字尔葆,山阴人,官扬州司马。葆生叔父,善画好收藏古董。⁷同知:知府的佐官,分掌督梁、缉捕、江防、水利等,分驻指定地点。文中为担任同知。⁸携:带。⁹余:我。¹⁰款:殷勤招待。¹¹之:人称代词,我们。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园中无他奇¹,奇在磊石²。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³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sháo)药,人不得上,以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hè),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¹⁰奇。卧房槛¹¹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suì)¹²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tǐng)¹³,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¹⁴,禽鸟啾(jiū)(jī)¹⁵,如深山茂林,坐其¹⁶中,颓(tuí)¹⁷碧窈(yǎo)¹⁸。瓜洲诸¹⁹园亭,俱²⁰²¹假山显²²,(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²³于园可无憾²⁴矣。
译文:于园中没有其他的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有两丈高的石头假山,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到上面去,因为这里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厅临近池塘,池塘里有奇异的山峰和陡峭的山沟,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起头来看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往后还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生长茂盛,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人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坐在阁子中,这里的境界使人感到舒坦、碧绿、幽深。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到了于园,看了这里的假山奇石,就没有遗憾了。
注释:¹奇:罕见的,稀罕的。²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磊:堆砌。³植:栽种。⁴数:几。⁵缘:顺着,沿着。⁶以:因为。⁷实:满满当当,没有空隙。⁸临:临近,靠近。⁹绝壑:陡峭的山沟。绝:极。壑:山沟。¹⁰空:空旷。¹¹槛:栏杆。¹²幽阴深邃:阴暗深远。¹³艇子:小船。¹⁴蒙丛:覆盖,丛生,草木茂盛的样子。¹⁵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¹⁶其:代"水阁"。¹⁷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指舒坦。¹⁸碧窈:碧绿幽远,幽深的草木丛中。¹⁹诸:众,各。²⁰俱:都。²¹以:凭借。²²显:显扬,有名声。²³至:到了/放在。²⁴憾:心感不满。²⁵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此文《于园》已被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课本中,选自《陶庵梦忆》。编委选编此文时把“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删除了。

  从写作意图看这篇短文重点是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无论是写用石块垒成两丈高的石坡,突出它的“以实奇”;还是写“奇峰绝壑”堆砌在后面厅堂旁的大池塘,突出它的“以空奇”;抑或是写形状像螺蛳回旋形贝壳盘旋而下的沟壑,突出它的“以幽阴深邃奇”。作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把重点放在写于园“奇在磊石”的特点。作者又由于园说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这些园林亭榭跟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的,而假山是依据自然之山石而创作的。它“胎于石”,有了自然之山石为蓝图还不行,还要“磊石者”一双巧手才能使它成为现实。所以说“娠于磊石之手”。“磊石者”手再巧还不行,还要有主人的精心构思,主人精心构思了,假山就诞生了,就像孩子出生或男或女一样。这种假山或雄伟,或秀丽。这样就不仅写出了假山建筑的全过程,还赞颂了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的高超的艺术构思。删除掉“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后就无法表达出作者这一写作意图。

  从行文连贯看删掉“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一句后,因为前一句是“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所以学生一致认为“至于园可无憾矣”应该这样读:“至/于园/可无憾矣”。理解为到于园就没有什么不满意了。其实,课文这一部分从于园介绍到瓜洲诸园亭,进而说明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假山“胎于石,娠于磊石人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紧随的 “至于园可无憾矣”是“至()于()”的省略形式。在文中就是“至之于园”。于:作介词,表处所。之:表示指代,具体内容为前面的假山。文句应译为:“把假山安置园林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而由于编委把“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删除掉而打乱了上下文的衔接,致使学生发生误解。

  从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是雅语、俗语兼用,十分传神,极有表现力。如“四围灌木蒙丛”中的“蒙丛”一词,就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又如“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写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而删除掉的一段文字是介绍假山建筑的过程的.使用极其通俗的市井语言,极形象地写出建筑假山的几个步骤,编者把如此通俗形象的语言删除掉又是为了哪一般呢?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行吟¹坐啸²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译文:一会闲坐吟啸,一会边行走边吟唱,独自一人面对萧瑟秋景伤感;海雾江云,暮色茫茫,引发了心中万千悲愁。
注释:¹行吟:边行走边吟唱。²坐啸:闲坐吟啸。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译文:不相信苍天会长久昏醉而让清人一统中国。坚信上天终有清醒之时,明室江山定有复兴之日。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荒荒¹葵井²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³
译文:清兵南下,铁蹄所至,满目凄凉,一片荒芜衰败的惨象;国家灭亡,原来的大批贵族也都沦为平民。
注释:¹荒荒:萧条;冷落。²葵井:出自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井上生旅葵。”指荒凉破败的景象。³瓜田故侯:《史记·萧相国世家》: 召平,秦时封东陵侯,秦之后,于长安城东隐居种瓜。此指明亡后隐遁不出的公卿贵族。寂寂:寂静无声的样子。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见说五湖供饮马¹,沧浪何处着渔舟。
译文:听说清兵已饮马五湖,尽略其地,自己欲与渔夫为伍,驾一叶扁舟浪迹水乡;也不可得了。
注释:¹“五湖”句: 五湖,指太湖及附近湖泊,该句言五湖已被清军所占,供其饮马。

  陈子龙的诗风,前后差异极大。早期作品辞采浓郁华丽,尤好拟古乐府。后期由于受国家局势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多感伤时世之作,风格沉郁顿挫,直抒孤愤,沉雄豪放,悲壮苍凉。《秋日杂感》即为其晚期诗风的代表。

  作者创作《秋日杂感十首》时,苏、松已沦于敌寇铁蹄之下。吴中进士吴昜起兵抗清,江南各地军民奋勇抗击者亦不在少数。然先后皆为清兵所败。当此形势危难之时,陈子龙也有途穷之感,曾着僧服,改名易姓,辗转吴中,待时抗清。诗人的悲愤情感和爱国情操,在此诗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两句描写亡国后作者悲苦和沉重的心境。“悲秋”,典出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本就为一个万物凋零、令人生悲的季节,更兼作者此时面对着满日疮痍、民不聊生的华夏大地。无怪于其内心之愤是行吟坐啸了,一个“独”字,可有两方面理解:一是作者概叹自己身世孤独,一是抗清斗争处于最严峻时期,随着遍地烽火被清军一一扑灭,诗人胸中流涌的难觅同道之独。海雾江云,暮色茫茫,更引发了他的万千悲愤。这种悲愤与陈子龙的身世经历切切相关,诗人本为晚明遗老,又曾在南明政权下供职,为挽救大厦将倾的南明王朝疾声呼吁,东奔西走。耗费了半生精力和心血,而到头来世事恍惚如南柯一梦,不能不令诗人痛心疾首。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继续抒发诗人亡国之痛。此联用了两处典故。“不信”一句,《文选》张衡《西京赋》及注:“秦穆公梦朝天帝,帝醉,以鹑首之地(今湖北襄阳、安陆一带)赐秦。时有谣云:‘天帝醉,秦暴金误殒石坠’。”李商隐《咸阳》诗亦有:“自是当时天地醉,不关秦地有山河。”后人以“天醉”喻政府混乱。“最怜”一句,典出于仲长统《述志》诗:“寄愁天上,埋忧地下。”陈子龙在此是反用其意。说自己不相信苍天会长久昏醉而让清人一统中国。坚信上天终有清醒之时,明室江山定有复兴之日。最可怜的是大片江山已沦入敌手,没有一个地方可埋葬自己的忧愁。这两句在首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主题,在因清秋、日暮而兴起的悲愁之感中加入了现实性的内容,增强了诗歌的斗争性和针对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描写了明室臣民的悲惨境况。清兵南下,铁蹄所至,尸横遍野,十室九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骇人听闻,令人发指,多少无辜百姓做了刀下冤魂。“荒荒”一句是化用古乐府《十五从军行》中“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之句意。写民间在清兵蹂躏后满目凄凉,一片荒芜衰败的惨象。“寂寂”句则是借秦亡后东陵侯邵平沦为庶人在长安城外靠种瓜为生的故事概括众多王公大臣幸存者的结局。此联作者从下层黎庶写及上层达贵,正是反映了明清鼎革之际所造成的灾难。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则如一声沉重的叹息,表达了作者孤独无助的心境。五湖即太湖。听说清兵已饮马五湖,尽略其地,自己欲与渔夫为伍,驾一叶扁舟浪迹水乡;也不可得了。

  在一首短诗中要表达丰富复杂的内容,用典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此诗中一明显特色即是大量地使用典故。且均能与诗意浑化无迹。这不仅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也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qiūgǎnshíshǒu ·èr

chénlóng míngdài 

xíngyínzuòxiàobēiqiū hǎijiāngyúnyǐnchóu 
xìnyǒutiānchángzuì zuìliánmáiyōu 
huānghuāngkuíjǐngduōxīnguǐ guātiánshíhóu 
jiànshuōgòngyǐn cānglàngchùzhuózhōu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业彰,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sì)¹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jué),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²敬,蓄禄³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páo)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hóng)夭泰颠于罝(jū)(wǎng)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sì)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业彰,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译文: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给他高高的官爵,给他厚重的俸禄,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墨子说:“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提出这三件(爵位、蓄禄、政令)来授予贤者,并不是对贤者的恩赐,而是想要事业成功。所以在这时,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殿:通“奠”,定),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于下位。提拔正直无私、行为合“义”的人,避免为私利而相互仇恨的人,这就是说的这样的言论。所以古代尧选拔舜在服泽(地名)的北边(阳:山之南、水之北都称为“阳”),把政权交给他,天下安定。禹选用益在阴方(地名)之中,把政权交给他,九州平定。汤选用伊尹在厨房之中,把政权交给他,谋略成功。文王推举闳夭、泰颠于从事渔猎之中(罝:捕鸟兽的网),把政权交给他们,商朝末年西方的各个部落臣服。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是禄厚位尊的大臣,没有谁不敬惧并且戒惕的(施:通“惕”,小心谨慎);即使是从事农业、手工业、市集(店铺)的人,没有不争着勉力去崇尚道德的(意:疑为“德”字的讹误)。所以士这种人能用为得力助手(承嗣:副官,助手)。所以得到士,谋略就不会受挫,身体不必劳苦。名声确立且功业成就,美好的事物得以显扬,丑恶的事物不会发生,就是由于得到了士的缘故。
注释:¹肆:店铺。²弗:不。³蓄禄:俸禄。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¹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译文:因此墨子说:“如愿以偿的时候,贤士不可不选用;治国不顺利时,贤士不可不选用。往上想师法前人,奉行尧舜禹汤之道,就不可以不崇尚贤能。尚贤的人,是政治的根本啊。”
注释:¹尚:通“上”,往上,这里作状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