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霏霏作晓阴,倚栏不复见遥岑。
连雨霏霏作晓阴,倚栏不复见遥岑。
已疏日上三竿报,只听风随十日霖。
已疏日上三竿报,只听风随十日霖。
枝上绽梅肥自坠,庭中新绿色逾深。
枝上绽梅肥自坠,庭中新绿色逾深。
田苗涨水横斜卧,甚悯为农种植心。
田苗涨水横斜卧,甚悯为农种植心。

liányǒugǎn--cáoxūn

liánfēifēizuòxiǎoyīnlánjiànyáocén

shūshàngsān竿gānbàozhǐtīngfēngsuíshílín

zhīshàngzhànméiféizhuìtíngzhōngxīn绿shēn

tiánmiáozhǎngshuǐhéngxiéshénmǐnwèinóngzhǒngzhíxīn

曹勋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14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
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zhāi)。心似风吹香篆(zhuàn)¹过,也无灰。
译文:病起饮食无味,强吃效果也不佳。只好陪伴病僧,念经长吃斋。心中一片虚空,似风吹香烟心头过,也无一点灰。
注释:¹香篆:香炷,点燃时烟上升缭绕如篆文,故云。
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
山上朝来云出岫(xiù)¹,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
译文:早晨云出山,随风飘散一去未曾回。待到前村行雨了,就会自己归来。
注释:¹出岫:出山,从山中出来。

  词的上片写病起后的心境。起句写其不思饮食。言其想着强吃一点,效果却不理想,身心状况并没多大起色。次句写因应之策。言其既然“强欲加餐”效果不好,万般无奈,只好陪伴病僧,长期吃斋念经,托身佛门。第三句写自己的心境。言此时此地,内心-片空虚,犹如缭绕的香烟从心头飘过,连一点香灰也没留下,真是万念俱寂,了无尘心,远离世界,清高极了,也淡泊极了,表达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情思。

  词的下片写独坐停云观云、体验云之出没的理趣。“山上”句写云之出岫。陶渊明说:“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此处似化用其意,并以云自比,言自己早年本来无心出去做官,以功名富贵,就像朝来“云无心以出岫”,随风飘流一样,到处漂泊。“次第”二句从“鸟倦飞而知还”脱胎,言自己像出山之云,行雨之后就应归来一样,自己出而做官,为霖为雨,以济苍生,晚来,也是应该的。言外之意是说,落职还乡,也是一种归宿,自慰,真可以说是淡泊以明志。这四句以“云出岫”起,以“和归来”结,完整地体现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说:“此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不能为此言也。”对于此词所写,我们也应作如是观,应当说它表明了作者胸怀淡远,不能以普通景语视之。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¹。少年袅(niǎo)²天涯恨,长结尊湖烟柳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译文:怎么知道他,春天归到哪?朋友相逢聚宴,且将杯中酒饮干。年轻时便尝到天涯漂泊的悠悠恨怨,着恨怨悠悠,永远和尊湖边烟雾朦胧的垂柳缠绵。不要回首往事,眼前只见细雨迷蒙的断桥,待人重归尊湖之后,已然是一张憔悴的脸。东风已然如旧日暖软,面对着前度开放的桃花鸿雁,刘郎尚能记得,那桃花可否记得刘郎的容颜?
注释:同年:古代科举考试同科中式者之互称。¹尊酒:指杯酒。²袅袅:缠绕不断的样子。³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⁴断桥:尊湖桥名,在白堤北端。⁵东风:指春风。⁶前度:前一次;上一回。⁷刘郎:词人自指。
君且住,草草留君翦韭。前宵更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君且住,草草¹留君翦(jiǎn)²。前宵更恁(nèn)³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¹⁰。叹一笑论文¹¹,清狂¹²顾曲¹³,此会几时又?
译文:请君暂且停留,让我草草准备一顿蔬菜淡饭,前晚也正是这样的时辰朋友聚宴。斟满深深的酒杯,想共同高歌一曲圆亮婉转,打翻酒杯洒湿了春衫袖子的半边。空自皱紧眉端,看斑斑白发守在离宴之前,仿佛人人都曾有过这种忧烦。临到分别执手相看,可叹往日谈笑间评点文心,清高疏狂地鉴赏乐曲,这等聚会不知何时才能重见!
注释:¹草草:简单。匆忙仓促的样子。²翦韭:古人以春初早韭为美味,故以“剪春韭”为召饮的谦辞。表达旧友重逢时纯朴深厚的真情。³恁:如此,这样。为宋时口语。⁴深杯:满杯。⁵歌声滑:指歌声婉转流畅。⁶半袖:短袖衣。⁷空:白白地,徒劳。⁸尊前:在酒樽之前。尊,樽。⁹人人:每一个人。此处指主客两人。¹⁰把手:握手。¹¹论文:评论文人及其文章。¹²清狂:放逸不羁。¹³顾曲:指欣赏音乐、戏曲等。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词作,作者送别的对象是与自己同榜中进士的友人徐云屋。该词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词,除抒写离愁别绪以外,还将当时的世事与境遇融入其中,因而内容更为深广。

  上片写自己客中送客的愁思。“怎知他、春归何处”为首句,点明饯别时在暮春,同时渲染出的春光不再的惜春惆怅之感,为抒写离情作铺垫。此句与作者的名作《兰陵王·丙子送春》开端“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一句相类。“相逢”句言饯别,而“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然而不久又要离去,不妨金樽流转,以遣离愁。“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两句入回忆。刘辰翁于理宗景定三年至临安赴进士试,因以结识同年徐云屋,当时正值而立之年,与今相较,可谓“少年”。“天涯恨”即是飘泊他乡之恨。自初识“西湖烟柳”至今,不觉已过多年,不料仍是飘泊天涯,仍逢西湖烟柳,故云天涯恨“长结”于“西湖烟柳”之上。两句关合双方前后情事,由一“长”字表时间跨度又转回目前。“休回首”三字,文情顿挫,令人嗟叹不已。二人共谓不要去观看那迷朦的烟柳,摆脱掉盘郁于怀的天涯沦落之感;接下又谓但又不能不看细雨迷迷中的断桥,憔悴之人却又旧地重归。“憔悴”反衬上文“少年”,昔日的“少年”而今已至于“憔悴”,补足“天涯恨”之深。“东风”四句,用刘禹锡诗语。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说:“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下片写依依送客之情,同时又兼及自己。“君且住”两句,表明挽留惜别之意。“剪韭”,源出杜诗,写卫八处士用乡间家常饭菜招待杜甫,这里写刘辰翁没有珍馐以待客,但茶饭虽粗劣,但两人的关系却更显亲密。杜甫此诗主要抒发“别易会难”之慨,自然能引发起刘辰翁此时的共鸣同感。“前宵”三句,是追叙昨晚宴别的情景:豪饮放歌,酒湿春衫,狂放,慷慨中得见与友人情谊之深厚。既刻画出两人性格的豪放,又表现出心情的悲苦。言昨晚同一时间已曾饯别,今朝依旧痛饮,足见两人友谊的深厚。“空眉皱”三句又转到今日酒宴:筵席上两人都已生白发,徒然浩叹伤怀。空,是说明知叹息无济于事仍不由得叹息年华的易逝。“白发”承前“少年”和“憔悴”,但一为反衬,一为正衬,如此笔法在于强调主客双方都已年华不再,而都又事业不成,让人扼腕浩叹。“临分”四句,写宴散作别。这句说握手作别而又恋恋不舍,又道情谊之重。“论文”、“顾曲”用两个典故。“论文”,这几句一方面写临别时的感叹,重逢何期,道出分别的珍重;另一方面又补写宴会的内容,论文、听曲,出生本色尽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叹”字以下是一个领字句,十三个字都是“叹”的内容。用这样长句煞尾,气脉通贯,情感上感慨不已,思绪起伏。

  此词写别情,但并不仅仅停留在抒写友情之深,而是融注着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飘泊异乡的“天涯恨”,又有功业无成、年华易逝,感伤。凡此种种怎能不让人慨叹哀愁。清末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说:“须溪(刘辰翁)词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遒劲有力的风格和曲折顿挫的笔势与丰富复杂的内容融铸一体,相得益彰,此词即是一例。此外,善用典故也是此词的一个特点,这又与辛弃疾词风格相近。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142-2144页

ér ·jiǔbiānliútóngniányún

liúchénwēng sòngdài 

zěnzhī chūnguīchù xiāngféngqiějìnzūnjiǔ shàoniánniǎoniǎotiānhèn chángjié西yānliǔ xiūhuíshǒu dànduànqiáo qiáocuìrénguīhòu dōngfēngjiù wènqiántáohuā liúlángnéng huārènlángfǒu 
jūnqiězhù cǎocǎoliújūnjiǎnjiǔ qiánxiāogèngnènshíhòu shēnbēigòngshēnghuá fānshī湿chūnshānbànxiù kōngméizhòu kànbáizūnqián rénrényǒu línfēnshǒu tànxiàolùnwén qīngkuáng huìshíyòu 
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
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
译文:君子枉自清高,不知人云亦云的迷惑。
离家来几月,络纬鸣中闺。
离家来几月,络纬鸣中闺。
译文:我离开家乡来贵县已经几个月了,家中的妻子孤独听着凄凉的蟋蟀声声。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译文:你是有道德的君子,所以来投奔你的人特别多。
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携。
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携。
译文:你不用好语善言,我都知道你的美好的内心。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
译文:我心怀珍贵的绿宝石,长期埋没在泥土里。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译文:一般的人,把他看成是容易污损的假玉。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
译文:我把它擦拭干净,想把它献给朝廷,可惜没有进献的途径。
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译文:有人把白猪和山鸡当作珍贵动物献给君王,却把真正的凤凰抛弃。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译文:我却怀抱宝玉,因为没有进献的途径而痛哭流涕。
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译文:我只好落寞回乡,像张仪一样让妻子看看,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还在吗?在就好,就有希望。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译文:范县令不沽名钓誉,弹琴唱歌,清净高雅。
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译文:你用无为之道治理县政,心境犹如冰壶之水清澈见底。
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译文:你治理的县境,没有盗窃,每家都是男耕女织。
浮人少荡析,爱客多逢迎。
浮人少荡析,爱客多逢迎。
译文:没有游荡闲逛的人,风气淳朴,客至如宾,殷勤招待。
游子睹嘉政,因之听颂声。
游子睹嘉政,因之听颂声。
译文:我来贵县,深深为你的政绩感动,不由献给你一曲颂歌。

zèngfànjīnqīngèrshǒu--bái

jūnziwǎngqīngpànzhīdōngzǒu

jiāláiyuèluòwěimíngzhōngguī

táojūnyánpānhuāyuànchéng

néngfāngxìnhuìhǎoxiāngzhāoxié

yǒujié绿zhēnjiǔcángzhuóshuǐ

shírénnǎiyànmín

zhíshìzèngzhīshēnméi

liáodōngcánbáishǐchǔxiūshān

yǒuxiànqínxīnzhōngliú

zhǐyīngsuǒliúshéshìshān

fànzǎimǎimíngxiánduìqiányíng

wèibānghuàjuébīngqīng

bǎiquǎnjìngqiānzhùmíng

rénshǎodàngàiduōféngyíng

yóuzijiāzhèngyīnzhītīngsòngshēng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树头树底觅(mì)残红¹,一片西飞一片东。
译文:在树上树下寻找凋萎的落花,只见一片在西,一片在东。
注释:¹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译文:本来是桃花贪恋结果而凋谢,却让人错误地怨恨五更时的风吹落了桃花。

  这首诗开篇就展现一幅暮春景象:宫中,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仰看“树头”,花朵越来越稀;俯视“树底”,则满地“残红”。这景象使她们感到惆怅,于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边拾,一边怨,怨东风的薄情,叹桃花的薄命。在古典诗歌中,伤春惜花,常与年华逝去,或受到摧残联系在一起的。如“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宫人的惜花恨风,只是自觉不自觉地移情于物罢了。当然也隐含着对自身薄命的嗟伤。

  诗上下联间有一个转折。从“觅残红”忽然想到“桃花贪结子”,意境推进了一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用桃花结子来暗示女子出嫁,此诗“桃花贪结子”同样具有强烈的暗示性。桃花结子是自然的、合理的,人也一样。然而这些深闭禁苑的宫女,却连开花结子的桃花都不如,写“桃花贪结子”,委婉传出宫女难言的隐衷和痛苦。

  诗至此,读者会感到宫女惜花的心情渐渐消退,代之以另一种情绪和心境,这就是羡花、乃至妒花了。从惜花恨风到羡花妒花,是诗情的转折。也就是“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石洲诗话》)。这一顿挫,使诗情发生跳跃,意境为之深化。如果说仅仅从惜花恨风,读者还难以分辨宫女之怨与洛阳女儿之怨的不同;那么,这羡花妒花的情绪,就把二者完全区别开来,写出了人物感情的个性,赋予形象以深度与厚度了。同时,这一转折又合乎生活逻辑,过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风吹散吹落,引起宫女们的怜惜和怨恨,她们以桃花自比,惜其飘零,同有一种沦落之感;但桃花凋谢了会结出甘美的果实来,这又自然勾起宫女的羡艳、妒嫉了。但诗人的运笔并不这样直截表达,却说是桃花因“贪”结子而自愿凋谢,花谢并非“五更风”扫落之过。措词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结子的自由,也就突出了宫女无结婚生子的自由,其悲惨命运也就大可怨恨了。

  王建《宫诗》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此诗近于口语,并适当运用重叠修辞,念来琅琅上口,颇见民歌风情。尤其因为在明快中见委婉,于流利中寓顿挫,便成为宫词中百里挑一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77页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石门长老身如梦¹,旃(zhān)(tán)²成林手所种³
译文:石门长老身世如梦,当年栽种的檀香已经成林。
注释:¹身如梦:指人生往事如梦。²旃檀:梵文“旃檀那”的省称,即檀香。³手所种:指旃檀的幼树是石门长老亲手栽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坐来念念非昔人¹,万手²莲花³为谁用
译文:静坐念禅今非昔坐来念念比,莲华经念了万遍有谁倾听?
注释:¹非昔人:其意是说,石门长老长年坐坛念经,年岁渐老,今非昔比。²万手:形容反复念诵。³莲花:指《妙法莲华经》,这里泛指一切佛经。⁴为谁用:意为没有人愿意听他念诵佛经。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如今七十自忘机¹,贪爱²都忘筋力微³
译文:如今年过七十早已忘却往日的追求,筋力衰减再不会壮志凌云。
注释:¹忘机:指忘却计较或没有巧诈之心。²贪爱:指石门长老年青时的理想与追求。³筋力微:形容身心老迈,壮志消沉。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zhì)¹皆飞²
译文:不要向东边窗外春天的原野张望,晴空下百花盛开野鸟却已飞尽。
注释:¹雉:即野鸡。²雉皆飞:比喻诗人亲友多丧、孤苦伶仃的意思。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属于借题发挥,即借用石门长老的形象,抒发作者忠于朝庭、希望得到朝庭的理解和重新起用,而长期被冷落的悲愤失望的心情。

  诗的首句通过“石门长老”的形象,引出作者往事如梦的感慨;第二句借“旃檀”的形象,说明官场新贵们的得势。三、四句再借“石门长老”之言,说明江山易主、改朝换代、作者的忠心无人理解,等待重新起用已经无望。五、六句以“石门长老”的形象和自白,慨叹人生易老和作者生平抱负的落空。“忘机”,就是已经“无意苦争春”。“贪爱都忘”,就是心的颓丧,不再有理想与追求。七、八句是诗的尾联,也是对全诗的总结。这两句通过对“东轩”外春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类似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作者以青春年少成名,并被委以朝廷重任,当年的意气风发可想而知。

  “雉皆飞”含有一个典故,由乐府琴曲《雉朝飞》变化而来:“春秋时,卫侯女出嫁齐太子,中道闻太子死,傅母(女官名)仍然劝她去处理丧事。丧毕不肯归,终死于齐。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于冢上放之,忽二雉出墓中。傅母托雉曰:‘女果为雉也?’言未毕,雉俱飞而起,忽然不见。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故曰《雉朝飞》。”也有人说:“《雉朝飞》为齐处士伤无妻之作。”柳宗元早年丧妻,来永州之后,母亲和女儿先后病逝,所承受的人生变故如同“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这种打击与悲痛可想而知。他被贬职后闲居永州,这期间江山易主,官场易人,新贵层出不穷,而且无不趋炎附势,对柳宗元等“俟罪”的闲官不屑一顾,或者颐指气使;更有一帮小人,经常散布一些流言蜚语,和莫须有的诬陷之辞。因此,诗人尽管悲愤交加,却不能在诗文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对朝廷的怨恨心情,只好运用巧妙的写作手法,通过“戏题”一诗,表面上是在劝戒石门长老,不要用老迈哀伤的心情,来观看东轩之外春意盎然的景色,以免触景生情,更加伤心;实际上是在劝慰自己,要忍辱负重,不与官场新贵们攀比,索性闭目塞听,让火热的心彻底地冷却,以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整首诗,以一个衰老、冰冷、绝望的外表,包容了一颗充满激情、火热和突突跳跃的心。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冰与炭的不可调和,最终决定了这位大才的悲剧命运。

shíménzhǎnglǎodōngxuān--liǔzōngyuán

shíménzhǎnglǎoshēnmèngzhāntánchénglínshǒusuǒzhǒng

zuòláiniànniànfēirénwànbiànliánhuāwèishuíyòng

jīnshíwàngtānàidōuwàngjīnwēi

xiàngdōngxuānchūnwànghuākāichūzhìjiē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