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悟道不由书,觌面相呈已有馀。麈尾花飞终不近,濠梁古鬼解揶揄。
从来悟道不由书,觌面相呈已有馀。麈尾花飞终不近,濠梁古鬼解揶揄。

sòngzhōuliùháozhōucáoèrshǒuèr--zhānglěi

cóngláidàoyóushūmiànxiāngchéngyǒuzhǔwěihuāfēizhōngjìnháoliángguǐjiě

张耒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19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
花丛¹冷眼²,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qīng)
译文:万花丛中过也只是冷眼相看,我很惋惜来寻找你来晚了。若是知道前世约定的人会出现。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等。此调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¹花丛:喻指成群的美女。²冷眼:既指目光冷漠,也暗示心情凄苦。
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天然道代¹,不信相思浑不解²。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³
译文:就算是道代美人,也无法知道我的相思之情有多深。如果能解心中忧愁,我愿像韩凭一样,死后与你相守。
注释:¹道代:指道世美人。²浑不解:全不知道。³“定与”句:干宝《搜神记》载,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貌甚美,康王夺之。凭先为康王害,后自杀。何氏亦跳台而死,遗书愿与凭合葬,康王不许。虽两冢相望,然有大梓木生于两坟问,枝叶相交,有鸳鸯栖于树,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其声甚感人。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¹
译文: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的像镜子一样,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
注释:¹霜晴:指霜后的晴天。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jiā)¹响到明。
译文:辛苦劳作的人们在欢笑歌唱声中听到雷声轻轻传来,一整晚都听到连枷作响,一直到东方既白才作休。
注释:¹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
凉州近胡,高下其池亭,盖以耀蕃落也。幕府董帅雄勇,径践戎庭,自阳关而西,犹枕席矣。军中无事,君子饮食宴乐,宜哉。白简在边,清秋多兴,况水具舟楫,山兼亭台,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陟以寄傲,丝桐徐奏,林木更爽,觞蒲萄以递欢,指兰茝而可掇。胡天一望,云物苍然,雨萧萧而牧马声断,风袅袅而边歌几处,又足悲矣。员外李公曰:七日者何?牛女之夕也。夫贤者何得谨其时,请赋南亭诗,列之于后。
凉州¹近胡²,高下其池亭,盖以耀蕃落³也。幕府董帅雄勇,径践戎庭,自阳关而西,犹枕席矣。军中无事,君子饮食宴乐,宜哉。白简在边,清秋多兴,况水具舟楫,山兼亭台,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陟以寄傲,丝桐¹⁰徐奏,林木更爽,觞蒲萄以递欢,指兰茝(chǎi)¹¹而可掇(duō)。胡天一望,云物苍然,雨萧萧而牧马声断,风袅(niǎo)袅而边歌几处,又足悲矣。员外¹²李公曰:七日者何?牛女之夕¹³也。夫贤者何得谨其时,请赋南亭诗,列之于后。
译文:凉州地区,邻近吐蕃,因此守将们增高城墙和亭台,为的是警示蕃族部落。幕府的董将军十分勇敢,直捣蕃人阵营,从阳关往西而进军,十分安全、顺利。适逢军营里没啥事,大家举宴欢会,也是比较适宜的。题诗所用的纸放在一边,清爽的秋天,人多意兴,何况水里有舟有浆,上有亭有台,现在大家泛舟以排遣烦恼,一会儿又登山以寄托放达的胸臆,琴声响起,林木间更感凉爽,大家喝着葡萄酒,互相间十分欢娱,身边还有兰草可以采摘。胡地的天空放眼望去,云层之下万物苍茫,雨萧萧而下淹没了牧马的嘯声;轻风吹拂,边境的歌声从儿处响起。欢会中,见胡地悲凉之景,又不由悲从中起。李员外说:“今天初七是什么日子?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时啊。”那贤大夫为何对日期如此搁心?让我写一首南亭诗,写在这序的后头。
注释:灵云:池名,在武威郡治所姑藏县,今甘肃武威县。¹凉州:即武威郡。²胡:指吐蕃。³蕃落:蕃族部落。⁴董帅:可能是指董延光。⁵阳关:在今甘肃敦煌丙南。⁶枕席:好像从枕席上走过,意指安全、轻易。⁷白简:借指题诗所用的纸张。⁸临泛:泛舟池上。⁹写烦:倾泻愁烦之情。¹⁰丝桐:指琴。¹¹兰茝:两种香草。¹²员外:官名。¹³牛女之夕:神话传说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人幽宜眺(tiào)听,目极喜亭台。
译文:人在清闲时最适宜远望聆听,喜欢在高台小亭中极目远望。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译文:眼前的风景让人心中感到愁闷,依稀记得在梦中曾几次飞回那万里之外的关山。
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dī)¹言殊语默,何意忝²游陪。
译文:只言片语间,诸人或说话,或沉默,各有不同,我只是陪着游览而已。
注释:¹秪:仅仅,只。²忝:辱,引申为愧,为谦词。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连唱波澜动,冥搜¹物象开
译文:连续的歌唱声中,只见波澜荡动;寻幽揽胜中景物的气象渐渐开朗。
注释:¹冥搜:寻访于幽远之处。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译文:远树空濛,让人感到初秋来临,断续的雨声里,偶尔响起轻微的雷鸣。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檐外长天尽,尊¹前独鸟来。
译文:望着屋檐外旷远的天空的尽头,只见那孤独的鸟儿在我们举杯时飞来。
注释:¹尊:通“樽’,酒杯。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常吟塞(sài)下曲,多谢¹幕中才。
译文:我常吟诵“塞下曲”,面对幕府中诸多才俊之士,甚感惭愧。
注释:¹谢:惭愧。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河汉徒相望,嘉期¹安在哉。
译文:牛郎织女徙然在天河两边相望,相会之期哪里有呢?
注释:¹嘉期:指七月初七。
天气把人僝僽。落絮游丝时候。茶饭可曾忺,镜中赢得销瘦。生受。生受。更被养娘催绣。
天气把人僝(chán)(zhòu)¹。落絮(xù)游丝²时候。茶饭可曾忺(xiān)³,镜中赢(yíng)得销瘦。生受。生受。更被养娘催绣。
译文:在这落絮游丝的暮春时节,糟糕的天气就像我的心情,深深地折磨着我。饭菜虽然很可口,但我哪里吃得下?只是对镜顾影自怜,渐渐地消瘦。真叫人难受,真叫人难受!还未从悲伤中走出,又被乳母催着刺绣。
注释:¹僝僽:折磨。²游丝:飘动着的蛛丝。³忺:高兴。⁴生受:受苦。⁵养娘:乳母。

yàntáoyuán--huángtíngjiān

tiānrénchánzhòuluòyóushíhòucháfàncéngxiānjìngzhōngyíngxiāoshòushēngshòushēngshòugèngbèiyǎngniángcuīxiù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¹吉英殿²。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³。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qiǎo)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gàn)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shū)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皇上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有急难,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想到要以身殉国,但愿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尹,不久又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军军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大怒,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到来,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却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不久世祖又有诏书制止赐死他,可是文天祥已经死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47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观。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我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
注释:¹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²吉英殿:北宋皇宫宫殿建筑之一,其始建于赵匡胤初年,原名广政殿,1032年更名为吉英殿,宋徽宗政和五年又改名右文殿,是皇帝策试进士和每年举行春秋大宴的场所(主要作为宴殿和策试进士使用)。³江万里:南宋丞相。⁴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⁵涕泣:哭泣,流泪。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