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子阳愚饱谙事,贾生恸哭漫多愁。
无言天道何须问,毕竟人间春复秋。
宁子阳愚饱谙事,贾生恸哭漫多愁。
无言天道何须问,毕竟人间春复秋。
张耒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19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huàn)花溪¹水水西头²,主人³为卜林塘
译文: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注释:卜居:本自《楚辞》名篇《卜居》,字面意思是选择居住的地方,实际是借用屈原对人生道路的抉择。¹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杜甫结草堂于溪畔。溪,一作“之”,一作“流”。²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即在溪之上游。³主人:指当地的亲友,或指剑南节度使裴冕,或是诗人自称,未详。⁴为卜:即行卜。为,即施行;卜,选择。⁵林塘:指树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⁶幽:僻静,幽雅。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已知出郭¹少尘事²,更³有澄(chéng)客愁
译文: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注释:¹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²少尘事:没有俗世打扰。尘事:尘俗之事。³更:另外。⁴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指浣花溪。澄,清澈静止。⁵销:消除。⁶客愁:行旅怀乡的愁思。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无数蜻(qīng)蜓齐¹上下,一双鸂(xī)(chì)²³沉浮
译文: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注释:¹齐:一齐。²鸂尘: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³对:共,同,合。⁴沉浮:在水上出没。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东行万里¹(kān)²乘兴,须向³山阴上小舟。
译文: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注释:¹东行万里:即向东行驶万里。²堪:能够、胜任。³须向:需要前往。须:应当;向,前往,去。⁴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杜甫青年时期曾南游昊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到过会稽(即山阴)。

  此诗首联写出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并透露出选择在此处营造的原因:浣花溪碧水蜿蜒曲折,绕着草堂潺潺流过,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环境幽静,令人沉醉。在幽静的地方居住有两大好处:一是少烦扰,二是洗客愁。这正符合诗人当时的状态。

  颔联从人的角度诠释“林塘幽”,实际上是写出了为什么要选幽静的地方的理由,比首联递进了一个层次。那里离城区远,出了城郭就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而且那里还有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涤远客的忧愁。澄清的江水静静地流是自然之境;“消客愁”则是情感的流露。

  颈联则从物的角度写出“林塘幽”之情状,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陶冶情操,修养性情。许多蜻蜒点水,都是自由地上上下下。鸂鶒戏水,成双结对,时浮时沉,悠闲自在。以动物之动来衬托林塘之幽,幽中有生气。此情此景,让诗人顿觉先前漂泊辗转的疲惫一扫而空,忘却了俗世喧嚣带给他的烦恼,自然引出尾联的“乘兴”。

  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想法,在这地方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里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之流直下,直达山阴。诗人很想东行万里去山阴,效仿王子猷雪夜驾舟访戴安道。但诗人可能并非真的要拜访谁,或许诗人已经厌倦了烦嚣的现实生活了,想要去访道寻仙;或许诗人要访自己的朋友,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总之,诗人在经历人生动荡后,憧憬隐居与安逸。

参考资料:
1、 庄潇 编著.唐诗开卷 王维、李白、杜甫带你步入唐诗世界.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年:126
2、 童昌森 著.无离斋阅读笔记.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年:124
3、 倪琪 著.园林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199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zhù)¹
译文:每天都在遥望故乡,徒然地唱着故乡的《白苎舞歌》。
注释:蓟:州名,在今天津市蓟县以北地区。¹白苎词:指《白苎舞歌》,它是一首吴声歌曲。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译文:常常因为聚会送朋友归故乡,追忆起当年离别家乡的情景。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译文:不如意的时候还喃喃自语,几多乡愁也只有自己知道。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客亭¹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译文:离亭门外杨柳青青,朝南那面的柳枝都已经被我折没了。
注释:¹客亭:即离亭,是行者出发、居者送别之所。

  这是一首思乡诗作,描绘游子思乡之情,感情脉络细腻真切,委婉动人。首联描绘了一个思乡之人的形象;颔联则由自身的现实,移情于身外的过去;颈联写思乡孤寂只能向自己内心倾诉;末联则说人多南归,唯自己未归。通篇用词含蓄隽永。

  首联以“日日”叠字领起,开篇就使人触摸到诗人急切而又失望、惆怅的感情脉搏,渲染出浓厚的感情气氛:因归思似渴,所以“日日”遥望故乡;久欲归而不能,诗人便唱吴声歌曲,以此聊解归思之渴;歌乡声而不能归,诗人反更增惆怅,故有“空歌”之叹。颔联仍是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诗人因睹别人的离愁别绪,不禁忆起自己离家时亲人依依难舍的情景。此联与首联都写归思但着眼点不同:首联落笔于诗人自身,颔联落笔于身外;首联侧重于现在,颔联侧重于过去。欲归不得的失望,客居异乡的寂寞,仕途失意的喟叹,种种感情的重荷,真使诗人无法忍受。“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诗人只能孤寂地向自己倾诉,无限愁怀,只有己晓。

  前三联,诗人全用赋笔,铺张叙写,曲尽其妙,但若全篇皆此,则显单调寡味。故诗人在尾联运用“兴”之别一法门,使全诗通体生色,情味隽永。旅居蓟北的游子归乡,都兴奋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此联意谓南归行人之多,与诗人独不得归形成对照,至此,诗人那寂寞悲愁、失意憔悴的形象如在读者目前。

参考资料:
1、 潘百齐.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7

běi--zhāng

wàngxiāngguókōngbáizhùzhǎngyīnsòngrénchùbiéjiāshí

shīháiduōchóuzhǐzhītíngménwàiliǔzhéjǐnxiàngnánzhī

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断霞遮,夕阳斜,山腰闪出闲亭榭。分付画船且慢者。歌,休唱彻;诗,乘兴写。
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píng)¹列。
译文:深秋来了,落木萧萧,原先茂密的树林看上去变得稀疏了。但是,那山上的红叶,还有那即将谢去的芙蓉,这时却格外惹人喜爱。周围的群山,造化成了秋天的屏障,一重一重,千姿百态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注释:¹秋屏:秋天的屏障。
这首写西湖秋景的小令,一开始渲染深秋景色,稀疏树林,被秋霜染红的枫叶,将要凋谢的木芙蓉。但是,作者要强调的,不是这萧瑟的景象,而是天然装点成的秋天特有的重重叠叠的山峦的可爱。深秋时节,有的树木虽然落叶,而不落叶的树木依然翠绿,加上经霜的红叶,那秋山被点缀得何等斑斓,因而使人没有丝毫伤感。接着写晚霞映在山坡上,写山腰间蓦然露秋的亭榭,晚霞前用一个“断”字,亭榭前用一个“闪”字,这都使自然界的景象机趣盎然,活灵活现,令人感到仪态万方,千姿百态。在亭榭闪秋后,又用一个“闲”字。一“闪”一“闲”,既蓦然,又悠然,想象丰富,意境悠远。作者薛昂夫是维吾尔族诗人,对汉文化造诣颇深。当时的评论者称“其诗词新严飘逸”(王德渊《薛昂夫诗集序》),就这首小令而言,也可见他的文字功夫非同一般。

西yǒng··qiū--xuēáng

shūlínhóngróngjiāngxiètiānránzhuāngdiǎnqiūpíngliè

duànxiázhēyángxiéshānyāoshǎnchūxiántíngxiè

fēnhuàchuánqiěmànzhěxiūchàngchèshīchéngxìngxiě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译文:柳絮纷飞,蛛丝游动,正值暮春三月,风吹雨洗满城落花。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未知¹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译文:不知道在东城外共饮清明酒,比起坐在西窗下面共饮谷雨茶怎么样。
注释:¹未知:不知道。

jiànèrshíchànghuāmànxìngshǒu--huángtíngjiān

luòyóusānyuèhòufēngchuīchénghuā

wèizhīdōngguōqīngmíngjiǔshì西chuāngchá

莞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莞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译文:花园的围墙曲曲折折,柳树在昏暗的夜色中若隐若现,人静山空,小窗内射出一盏孤灯的亮光。
注释:湖上:杭州西湖。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yè)¹入西陵。
译文:池塘里荷叶像云彩一样弥满并送来阵阵清香,一只小船摇曳着,乘着夜色驰向萧山方向。
注释:¹摇曳:轻轻地摆荡。

shàngyǒng ·jiǔ

jiāngkuí sòngdài 

wǎnqiángliǔmíngmíng rénjìngshānkōngjiàndēng 
yúnxiāngduàn xiǎochuányáo西l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