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薇滴露护轻寒,微鬓香丝卸玉鸾。
红薇滴露护轻寒,微鬓香丝卸玉鸾。
只道春风庭掖秘,外间已作画图看。
只道春风庭掖秘,外间已作画图看。

zhāochūn--fāngyuè

hóngwēiqīnghánwēibìnxiāngxièluán

zhǐdàochūnfēngtíngwàijiānzuòhuàkàn

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1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
断塘¹流水洗凝脂(zhī),早起索²吟诗。
译文:脂粉塘水在雪景间流淌,仿佛在洗濯当年宫女雪白的肌肤,使我一早起来,就激起了作诗的愿望。
注释:姑苏台:一名胥台,在江苏吴县西南姑胥山上,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与西施作乐于上。¹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²索:应当。
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何处觅(mì)西施?垂杨柳萧萧鬓(bìn)丝。
译文:白雪茫茫,何处寻西施的遗影?但见垂柳挂满了冰雪,像鬓发添上了白霜。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
何匙¹(zǎo)²,粉香梅圃(pǔ),万瓦玉参差³
译文:井口堆雪像舀满了银子,梅园的雪粉还沾着芳香,高高低低的屋顶上,堆积着美玉,上下闪光。
注释:¹匙:此作动词,舀上。²藻井:此指壁有彩饰的井,与作为天花板形式之一的古建筑术语“藻井”不同。³参差:此指屋瓦高下不齐。
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一曲乐天词¹,富贵似吴王在时。
译文:我把白居易的诗作吟唱,眼前浮现着当年吴王夫差的富贵景象。
注释:¹乐天词:白居易曾做苏州刺史,有《题灵岩寺》等诗。乐天,白居易字。

  这首小令题为《姑苏台赏雪》,一开始却从距台有数峰之隔的“断塘”述起。“断塘”即脂粉塘,元林坤《诚斋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乃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凭这个处所,已足与同样因西施缘故而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洗凝脂”意含双关,它已暗点出“雪”的影响,实是因断塘塘岸的积雪白如凝脂,而联想起西施当年在此洗浴的景象。由此语激发起诗情和游兴,引出“觅西施”;再由觅西施不得,但见柳树积雪如“萧萧鬓丝”的怅惘,领出姑苏台的登临。这种针线细密、接笋无痕的布局,不仅预先交代了姑苏台外围的雪景,而且也表明作者“赏雪”并非单纯的冬令游览,而是“怀古”寄托的表现。

  下片正面转入“姑苏台赏雪”。“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绘现了姑苏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以银、粉、玉作为比拟,与末句的“富贵”遥遥相应。“富贵似吴王在时”,表面上是赞词,其实却包含着微意。这是在说吴王富贵久已不存,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的错觉而已。作者在怀古意绪的驱动下,回忆起“吴王在时”的当年风流是不难想见的,但他原始的目的是“觅西施”,而此时却无言提及。他所吟唱的“一曲乐天词”,也已游离了登台的初衷(白居易《题灵岩寺》之类游吴作品,并无丝毫怀古内容)。这一切正暗示了作者事实上的失落感。作者将感情表现得如此隐婉,实有一种“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本书编委会编.元明清散曲观止:学林出版社,2015.08:第70页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¹
译文:春天来临,堤边杨柳吐出新芽;回想起和友人相约的时光。
注释:¹期:相约。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译文:草木自己是没有感觉的,他们的生死荣枯自有时节决木。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山阴定¹远近,江上日相思。
译文:山北的景象如旧,我还在岸边日日思念着你。
注释:¹定:究竟。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fú)(xì)¹
译文:我们还没有在兰亭相会,我只能独自在这里空吟禊诗。
注释:¹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之《兰亭集》诗。

jiāngshàngshānyīncuīshàoguó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chūnyángliǔ rén 
cǎoběn róngyǒushí 
shānyīndìngyuǎnjìn jiāngshàngxiāng 
lántínghuì kōngyínshī 
阆风歧路连银阙,曾许金桃容易窃。乌龙未睡定惊猜,鹦鹉能言防漏泄。
(làng)¹歧路²连银阙(què)³。曾许金桃容易窃。乌龙未睡定惊猜,鹦鹉能言防漏泄。
译文:昆仑仙山上的小路通向西王母居住的宫殿,曾经许诺给我的金桃很容易就偷到了。狗还没睡着定会惊醒猜疑,鹦鹉会说话也得防着泄露。
注释:¹阆风:昆仑仙山。²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³银阙:西王母居住的宫殿。⁴金桃:西王母种的仙桃。窃金桃比喻偷情。⁵乌龙:狗。
匆匆纵得邻香雪,窗隔残烟帘映月。别来也拟不思量,争奈余香犹未歇。
匆匆纵得邻¹香雪²。窗隔残烟帘映月。别来也拟不思量,争奈馀香犹未歇³
译文:急匆匆地亲近了一下佳人,隔着窗子,缕缕残惊缭绕,帘子上映着月影。自从分别以来,本不打算思念,奈何佳人的余香还未消散。
注释:¹邻:亲近。²香雪:指女子。³歇:消散。

lóuchūnzhī··shídiào--liǔyǒng

lángfēngliányínquēcéngjīntáoróngqièlóngwèishuìdìngjīngcāiyīngnéngyánfánglòuxiècōngcōngzònglínxiāngxuěchuāngcányānliányìngyuèbiéláiliàngzhēngnàixiāngyóuwèixiē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
腻红匀脸衬檀(tán)¹。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²两眉颦(pín)³。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谁。
译文:红粉均匀地抹在脸上衬托着香唇,晚上的新妆刚打扮成,便暗暗去献春心。用手指搓转花枝,哪个能理解她为什么皱着眉头?绣有连理植物图的衣带,头上缀有双飞燕图案,等待留给心上谁。
注释:¹檀唇:檀香脂涂的嘴唇。²会:理解。³两眉颦:皱眉。⁴连理带:绣有连理植物的衣带。连理:异根草木,枝干连生或两树枝条相连,俗称吉祥之兆,比喻恩爱夫妻或象征坚贞爱情。⁵头双飞燕:头上缀有双飞燕图案。⁶留待与:等待留给。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¹深,夜沉沉。谁道连理,能系得谁心。一自绿窗²偷见后,便憔(qiáo)(cuì)³,到如今。
译文:淡色的烟雾笼翠着月色,使得绣帘阴暗起来,只见殿堂进层很深,夜色也很深。哪个说爱情能够系入心上谁的心中?自从那一天绿窗暗暗地会面后,就烦恼起来。
注释:¹画堂:古代宫中彩绘的殿堂。²绿窗:绿色的窗子,这里指女子居室。³憔悴:烦恼,困顿,黄瘦。

  上片,披露宫廷侍妓“暗伤春”的“两眉策”神态。“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写侍妓浓抹“暗伤春”。“腻红”,“檀唇”,描艳妆,凭此香诱谁,可谓艳妆浓抹难相宜。“晚妆”,表明侍妓的夜时活动。这是不同凡女的举动,“暗”与“晚妆”照应,表明行为不是光明正大,而是偷偷摸摸的。“暗”字一用,侍妓的性格暴露无遗。“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特写侍妓的特殊举动。一是“捻花枝”招揽过客,一是“两眉颦”显得焦躁不安。最后三句“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谁”,特写侍妓的另一个特殊举动。一是身着“连理带”,象征忠贞于过客,永不改移,一是头缀“双飞燕”图,暗示跟随过客,永不分离。天涯沦落无故谁,可谓一厢情愿。苏轼在嘲讽中不免带有几丝同情。

  下片,回忆侍妓欲入宫中的偷情举动。“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写侍妓欲入宫中的阴沉气氛。“淡烟笼月”点明时间为灰蒙蒙的月夜,“绣帘阴”衬托侍妓的晦暗心态,“画堂深”想象所去之处的阴郁气氛,“夜沉沉”则点明长夜漫漫,心事沉重。“谁道连理,能系得谁心”?写侍妓的疑惑与企盼。“连理”,象征送过客传情之物,“系得”,表明为得宠之举动。这“难道”为怀疑词,即“连理带”之赠送谁说能“得谁心”、拴住过客之心?因为风月场上的侍妓已是多如牛毛了。为此,苏轼在最后三句“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中,发出同情性的感叹。妓女在风月场上,一般所遇是寻花问柳的男谁。一旦觅到稍有同情心的男子,便对天发誓,甚至以命相许,指望他能帮助自己跳出火坑。这个侍妓在宿室暗暗地会见心上过客之后,担心他不接受“连理带”或“双飞燕”信物,尽是烦恼,直到如今。如果连最后一线希望都破灭了,既成不了“连理枝”,更成不了“双飞燕”,而只能成为被侮辱的玩物而被抛弃,其痛苦就更为沉痛惨烈了。这真是可怜!可叹!可悲!

  全词凭借描写、记叙、回忆、烘托、象征之笔,刻画了一位“暗伤春”而“憔悴”的侍妓形象。由腻红、檀唇、晚妆、暗伤春、捻花枝、两眉颦、留待、系得谁心、偷见、憔悴,连续性的表现,表明侍妓是一位既艳情又失态的可悲而可怜的女性。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7-19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bàn)¹余晖²
译文:梦中逝去的春光还能追回来吗?我想用作诗吟句留住夕阳的光辉。
注释:¹绊:羁绊。²余晖:夕阳的阳光。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酒阑(lán)¹病客²惟思睡,蜜熟³黄蜂亦懒飞。
译文:饮酒将罢我只想去睡觉,花蜜已经熟了,黄蜂却懒得去采。
注释:¹酒阑:饮酒将罢。²病客:作者自指。³蜜熟:指花蜜已熟。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芍药樱桃俱扫地¹,鬓(bìn)丝禅(chán)²两忘机³
译文:芍药花和樱桃花都已凋谢了,我已经心无得失,不把生死荣辱放在心上。
注释:¹扫地:指花谢了。²禅榻:禅床。³忘机:没有机心,言心无得失,无纷扰。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凭君借取法界观¹,一洗人间万事非。
译文:我向你借《法界观》这本书,用其中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却人间一切烦恼。
注释:¹法界观:是佛教华严宗的一部重要著作的简称,本名《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唐代杜顺述,宗密注。

  这是一首七律,律诗的格律已经很严,而次韵诗又多一重限制,不易写好。苏轼诗中的次韵之作竟达三分之一。有人指责他骋才,搞文字游戏。其实,艺术本来就是戴着枷锁跳舞,限制越严,表演越自由,越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苏辙的原唱是:“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这当然不失为一首佳作,抒发了伤春之情,寄托了身世之感。但与苏轼和诗相比,却略逊一筹。

  原唱的首联是惜春,和诗的首联却语意双关,既可说是惜春,又可说是伤时,感伤整个“青春”的虚度,内涵丰富得多。出句以反问语气开头,着一“可”字,表示“青春”已无可挽回地消逝了,比原唱的陈述句“不复追”,语气强烈得多。杜甫《曲江》诗有“何用浮名绊此身”句,苏轼反用其意,表示“欲将诗句绊余晖。”诗名虽也是浮名,但诗人已把功名事业一类浮名排除在外了,也就是“我除搜句百无功”、“更欲题诗满浙东”(《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之意。青年苏轼“奋厉有当世志”,本以“致君尧舜”为目的。但这种雄心壮志早已像春梦一般过去了。他因同王安石的分歧被迫离开朝廷,无法施展抱负,只好以“搜句”来消磨时光。这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可见开头两句就感慨万端,有很多潜台词。

  颔联“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绊黄蜂亦懒飞。”紧承首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心灰意懒。前句直赋其心灰意懒之情,以“惟”字加强语气;后句用一“亦”字,以黄蜂之懒比己之懒。

  颈联“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是化用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句意,出句写景,遥接首句的伤春,“俱扫尽”的“俱”字说明春色已荡然无存;对句抒情,是“酒阑”句的进一步发挥,说自己淡泊宁静,泯除机心,不把老病放在心上。

  尾联“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是进一步抒情,作者想要借《法界观》里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刷世间之烦恼。

  苏辙原唱颔联是比,颈联是赋,对仗平稳。苏轼和诗中间两联颇富变化,元人方回称其情和景相互交织,虚虚实实,“一轻一重,一来一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六)。此诗尾联上句五仄落脚,下句不作拗救,正是“诗律颇宽”的表现。虽然未守诗律,但有“神妙流动”之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春事的感伤,对于宦海的沉浮,不执着于一时、心灰意懒的感伤。诗写得含蓄有味,别有深情。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8-69
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6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