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圭飘剪近重阳,菊绽篱边叶叶香。云破晴空书雁字,雨馀沙碛列鸳行。
桐圭飘剪近重阳,菊绽篱边叶叶香。云破晴空书雁字,雨馀沙碛列鸳行。
赏心拟结东山会,卷白交飞北海觞。烂醉眼封多胜概,一时收拾入诗囊。
赏心拟结东山会,卷白交飞北海觞。烂醉眼封多胜概,一时收拾入诗囊。

zhāoxiǎndàoshìyǐn--ōuyángchè

tóngguīpiāojiǎnjìnzhòngyángzhànbiānxiāngyúnqíngkōngshūyànshālièyuānxíng

shǎngxīnjiédōngshānhuìjuǎnbáijiāofēiběihǎishānglànzuìyǎnfēngduōshènggàishíshōushíshīnáng

欧阳澈

欧阳澈

欧阳澈,男,北宋末江右人布衣。字德明,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少年时即喜谈世事,尚气大言,慷慨不稍屈。靖康初应诏上疏,奏论朝廷弊政三十余事,陈安边御敌十策。金兵南侵,徒步赴行在,伏阙上书,力诋和议。建炎元年八月,与陈东同时被杀,年三十一 (《宋史》本传作年三十七,误)。绍兴间,追赠秘阁修撰。 ▶ 1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月下谈深睡去迟,满身凉露夜何其。
月下谈深睡去迟,满身凉露夜何其。
鸡声未断钟声起,又是江头欲别时。
鸡声未断钟声起,又是江头欲别时。

  这首送别诗之特色有二,一为构思新颖,二为叙事与写景融洽无间。

  一般送别诗,都是就送别场面着意渲染尽情描绘,如名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莫不如此。而此诗除末句略点送别之意外,送别场面并无一句具体描写,但依依惜别之情却十分浓郁,并不亚于上举各个名篇。究其原因,是诗人善用腾挪手法,将描写重点挪到了送别之前,将其写足,而写到送别时,一点辄止,把送别的具体情景全部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阔别已久的老友通宵促膝夜语,古代诗文中也多有描写,或连榻夜话,或秉烛夜谈,或同床偶语,不管是那一种情况,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都在家中,在室内。而此诗的通宵夜语,却在舟中。于是诗人就抓住舟中夜晚这一典型环境中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作细致的描写,以渲染气氛,抒发感情,从而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首句叙诗人与阔别重逢的老友在月光朗照中深谈至后半夜,等到想睡时已经显得太迟了。次句描写“满身凉露”的情景,既补充了两人交谈之深、时间之长,以点示时间已到了深夜,又暗示是在舟中交谈的,并且两人谈兴极浓,一点也不觉得时间之漫长和夜露浸身之寒凉。三句继续写景:鸡声连续不断,寺庙晨钟声骤起,原来天已亮。此句与第二句同为传神之笔,不仅暗示了两人实际上彻夜未眠,还强烈地渲染了两人又将分手、各奔前程黯然神伤的气氛,顺利地引出了第四句。读到这里,不觉使人联想到杜甫的名句“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游龙门奉先寺》),感悟到某种人生的哲理。

érzhōuzhōngbiélǎnggōng--tēng

yuèxiàtánshēnshuìchímǎnshēnliángshēngwèiduànzhōngshēngyòushìjiāngtóubiéshí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伐木丁(zhēng)¹,鸟鸣嘤(yīng)²。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译文: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
注释:¹丁丁:砍树的声音。²嘤嘤:鸟叫的声音。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¹彼鸟矣,犹求友声。矧(shěn)²³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译文: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注释:¹相:审视,端详。²矧:况且。³伊:你。⁴听之:听到此事。⁵终……且……:既……又……。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伐木许(hǔ)¹,酾(shī)²有藇(xù)³!既有肥羜(zhù),以速诸父。宁不来,微我弗顾
译文: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
注释:¹许许:砍伐树木的声音。²酾酒:滤酒。酾,过滤。³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藇,甘美,或释为“溢貌”。⁴羜:小羊羔。⁵速:邀请。⁶宁:宁可。⁷适:恰巧。⁸微:非。⁹弗顾:不顾念。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wū)¹(càn)²洒扫,陈³(kuì)八簋(guǐ)。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jiù)
译文: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注释:¹於:叹词。²粲:光明、鲜明的样子。³陈:陈列。⁴馈:食物。⁵簋:古时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⁶牡:雄畜,诗中指公羊。⁷诸舅:异姓亲友。⁸咎:过错。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伐木于阪(bǎn),酾(shī)酒有衍(yǎn)¹。笾(biān)²有践³,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hóu)以愆(qiān)
译文: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
注释:¹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²笾豆:盛放食物用的两种器皿。³践:陈列。⁴民:人。⁵乾餱:干粮。⁶愆:过错,过失。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有酒湑(xǔ)¹我,无酒酤(gū)²我。坎坎³鼓我,蹲(cún)舞我。迨(dài)我暇矣,饮此湑矣。
译文: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注释:¹湑:滤酒。²酤:买酒。³坎坎:鼓声。⁴蹲蹲:舞姿。⁵迨:等待。

  历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但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前人没有深考。

  《伐木》和《伐檀》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劳动,而是由伐木兴起,说到友情可贵。无论亲朋故旧还是新的相识,都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并且常来常往。

  诗共三章,除首章外,都集中笔墨写宴饮。显然是把宴饮当做建立和联系友情的重要手段。

  在抒情方式之选择上,《伐木》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先迂回后正面的表达方式。诗一开头,就以“丁丁”的伐木声和“嘤嘤”的鸟鸣声,令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为。只有这伐木之声和悦耳的鸟鸣在空旷的幽谷里回荡。一个孤独的伐木者,一个出谷迁乔去寻找知音的鸟儿,这两个意象在这仙境一般的氛围中被不断地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叠和加强:声音使人联想到形象,形象又赋于声音特殊的内涵。从而最终幻化出一个远离现实政治的、借以寄托内心苦闷的超然之境。这一境界是诗人内心的人生理想在潜意识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时也是厉王暴政下朝臣们心有余悸、不敢谈论政治而另寻寄托的普遍心态。现实毕竟是现实,随着这一比兴手法的完结,作为政治家的诗人终于强迫自己面对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号召人们起来改变现实,叙亲情,笃友谊,一切从头开始。然后又申之以“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从人情天理处说起,避开政治而为政治,这就是诗人既体察人心,又深谙做诗劝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全然是写人的活动,也就是“求友生声”之具体表现。开头用语与首章部分重叠,显得整饬又有变化,读来流转而且自然。这里仍然由物兴起,但只用“伐木许许”一句,其余如对鸟鸣的描述一概略去。论者往往因为“伐木”句与后面的“酾酒”句联系紧密,就误认为它也是“赋”(直陈其事)。其实“伐木”云云,乃相应之词,不止形式上叠合延绵,内容也相仿佛,只是为避免刻板滞重,才作此省略。省略也是变化的方式,有变化才有发展,内容为之深化,形式也愈加富丽多姿。于是出现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酒是甘美的,菜肴中有肥嫩羊羔,还有许多其他可口的食物,屋子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以看出主人的诚心诚意,因为宴请客人,不仅是出于礼仪,更是为了寻求友情。被邀请的客人都是长者,有同姓的(诸父),也有异姓的(诸舅)。诗人希望他们全都光临。“宁适不来?微我顾弗!”“宁适不来?微我有咎!”这是他的担心。由于希望甚殷,就生怕它落空。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是真实的,也是感人的。它表明主人的态度十分诚恳,对友情的追求坚定不移。

  诗人还批评了不顾情谊、互相猜忌的不良现象:“既有肥羜”,“於粲洒埽,陈馈八簋”,邀请“诸父”、“诸舅”而“不来”,又于我“弗顾”。这样的局面是不利于重振祖业的政治理想的。

  第三章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第二章的延续和发展,依然写设宴请客,不过用笔极简,旨在“示异”,以免拖沓。“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这次邀请是同辈,但酒菜之丰盛,礼节之周到不减于前。联系前面的有关描述,它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无论长幼和亲疏(即诗中所谓“诸父”“诸舅”和“兄弟”)都应互相有爱。这种类似博爱的思想充斥整个诗篇,可以说是总的命意所在。但建议和发展友情的手段却比较单调,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也未见合适,因为在酒席台上交的朋友多不可靠。也许饮食还是古人主要的交际方式,他们又多以诚待人,布设酒肉圈套,故而被诗人选作表达友情题旨的材料。另外还有反面教训,就是“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往往由饮食细故引起,要创建和平局面,就得处理好饮食问题。

  后半部分是尾声,似乎由众人合唱,表达了欢乐的情绪与和睦亲善的愿望。三方面的人(主人、来宾和受邀而未至者)团结一致,气氛和谐,令人鼓舞。

  作者还为失去的友情和亲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饱经沧桑的笔调描绘着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间以诚相待绝不“乾餱以愆”。亲友之间相互理解(“有酒湑我,无酒酤我”)、信任,和睦快乐地相处。人和者政必通,最后,作者又是以一个超越于现实之上的境界结束全诗:在咚咚的鼓声伴奏下,人们载歌载舞、畅叙衷情,一派升平景象。这是作为政治家的诗人中兴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艺术展示。

  此诗是燕乐歌词,因而它的博爱的题旨可广泛传播,有一定的影响。在艺术上它给人的突出印象有三个方面:一是靠头的比兴部分不仅构成比较鲜明的画面,而且有生动的情节,它既是独立的,又与主题部分联系紧密,这样,主体部分的命意就更加明朗,便于读者和听众感受;二是把被邀的客人分别用“诸父”“诸舅”和“兄弟”指代,覆盖面大,而又意象分明,对表达诗歌的题旨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作者选用词语的匠心;三是结尾表现的场面色彩浓丽,节奏明快,全然是就筵席写筵席,没有穿插“点题”笔墨,却成功地渲染出团结友善的醉人气氛。诗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化作可以闻见景象,因而颇具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28-329
2、 宋建华.人类知识文化精华(第1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136-139

míng xiānqín 

zhēngzhēng niǎomíngyīngyīng chūyōu qiānqiáo yīngmíng qiúyǒushēng 
xiàngniǎo yóuqiúyǒushēng shěnrén qiúyǒushēng shénzhītīngzhī zhōngqiěpíng 
 shījiǔyǒu yǒuféizhù zhū nìngshìlái wēi 
cànsǎo chénkuìguǐ yǒuféi zhūjiù nìngshìlái wēiyǒujiù 
bǎn shījiǔyǒuyǎn biāndòuyǒujiàn xiōngyuǎn mínzhīshī gānhóuqiān 
yǒujiǔ jiǔ kǎnkǎn cúncún dàixiá yǐn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¹。香非在蕊(ruǐ),香非在萼(è),骨中香彻(chè)²
译文:花开的时候像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确是绝无仅有。散发出来的清绝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清绝透彻。
注释:亳(bó)社:指亳州(今安徽亳州)祭祀土地神的社庙。另义,亳社,即殷社。古时建国必先立社,殷建都亳,故称亳社,故址在今河南商丘。¹花中奇绝:花中奇物而绝无仅有。²骨中香彻:梅花的香气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彻,透。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¹。直饶(ráo)更、疏(shū)疏淡淡²,终有一般情别³
译文: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了自己的容颜。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绝淡淡,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致。
注释:¹堪羞损、山桃如血:可以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羞惭而减损自己的容颜。堪,可以,能够。损,煞。很的意思。²直饶更、疏疏淡淡:即使枝叶花朵再疏淡。从然,即使。³终有一般情别:终究另有一种情致(非其他媚俗之花可比)。

  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写,赞美梅花的骨中香彻与别有情致。

  上阙写梅花如雪的颜色与透骨的清香。“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三句集中笔墨,用重复叠句而略更数字的方法极写梅花颜色的奇绝。突出了梅花颜色的与众不同。“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三句与前三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另一个方面——香,告诉人们,梅花的清香不是从花蕊散发出来的,也不是从花萼散发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突出描写了梅花的香彻透骨的特点。与“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联系起来看,上下两联似对非对,遣词灵动,看似无意,实则工于运笔。

  下阙写以山桃作比衬,刻画梅花神韵和品格。“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衬托梅花非凡的神韵。梅花非但独占了小溪的轻风和明月,还将那鲜艳无比的红红的山桃花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可见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写梅花的另一大特点,纵然枝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终还是别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与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枝疏有疏落横斜篱落之韵,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这便是梅花高洁的品格。

  在这首咏梅词中,词人写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实际也是自己所向往的人格的写照,词人在梅花的高洁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 :第107-108页 .

yánjiǎoér ·shèguānméi

cháozhī sòngdài 

kāishíxuě xièshíxuě huāzhōngjué xiāngfēizàiruǐ xiāngfēizàiè zhōngxiāngchè 
zhànfēng liúyuè kānxiūsǔn shāntáoxuè zhìráogèng shūshūdàndàn zhōngyǒubānqíngbié 
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¹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²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³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注释:杨公:即杨国忠。¹交趾:古县名,在今越南河内西北。²百王:历代帝王。³庙堂:朝廷。⁴忝:有愧于。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圣人赫斯怒¹,诏伐西南戎。
注释:¹赫斯怒:勃然大怒。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注释:¹¹节制:节度使的简称,即杨国忠。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鼓行天海¹外,转战蛮夷中。
注释:¹天海:洱海,在今云南大理、洱源两县市间。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梯巘¹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注释:¹梯巘:险峻的山。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鬼门无归客,北户¹多南风。
注释:¹北户:房门北向,古代交趾一带习俗,指南越之地。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蜂虿¹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注释:¹蜂趸:代指南蛮军队。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精诚动白日¹,愤薄连苍穹。
注释:¹动白日:典出《史记·邹阳列传》。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野食掘田鼠,晡¹餐兼僰僮。
注释:¹晡:申时。僰僮:被掠卖为童仆的僰人。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收兵列亭堠¹,拓地弥西东。
注释:¹亭堠:瞭望的岗楼建筑。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¹
注释:¹饬躬:整饬其身,端正其心。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泸水夜可涉,交州¹今始通。
注释:¹交州:交趾郡。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¹
注释:¹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廉蔺若未死,孙吴¹知暗同。
注释:¹孙吴: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吴起。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¹深衷²
注释:¹谢:惭愧。²深衷:内心,衷情。

  征南诏这场战争是杨国忠把持朝政,为博名邀功而随意派遣边鄙一太守盲目攻击周边弱小民族的冒失行为。事先没有经过仔细调查,事中又不能随机应变,导致了这场战争大败的灭顶之灾。然而这些内幕则不是高适所能深知,或者虽知而不敢言,但诗中所描述的山穷水尽的情形,所歌颂战士们无所畏惧的气概,的确荡气回肠,足以警戒世人,发人深省。

  在这首诗中,诗人目的不在分析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和成败得失,而在称赞战士们为国赴难,不顾自身安危的慷慨激昂的感人举动。但诗人选取这么一个材料,却只是为了表达如此片面的见解,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十分书呆子气,给人一种本末倒置之感,这自然是诗人见识为时代和自身经历局限所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1-113页

yúnnánzhēngmánshī--gāoshì

tiānbǎoshízàiyǒuzhào西nányòuxiāngyánggōngjiānjiézhìzhīnǎizòuqiányúnnántàishǒushèhǎijiāozhǐzhīdàoxiǎnjiānwǎngshùwàngàibǎiwángsuǒwèitōngshíèrzàiyuèzhìzhǎngānjūnzishìzhīmiàotáng使shǐnénggōngxiàojiéshìtiǎnrénzhījiùyīnshìshī

shèngrénzhào西nánróng

miàotángshàngshēnchénjiézhìxióng

suìlìnggǎnshìjiànfēichánggōng

liàoliàoēnníngzhōng

xíngtiānhǎiwàizhuǎnzhànmánzhōng

yǎnjìngāoniǎo穿chuānlínjīngchóng

guǐménguīběiduōnánfēng

fēngchàiwànyúnléisuíjiǔgōng

zhǎnglàngqúnshānkōng

xiǎngdàoyuǎnxuánjūnchuíqióng

jīngchéngdòngbáifènbáoliáncāngqióng

shíjuétiánshǔcānjiāntóng

shōubīngliètínghòu西dōng

línshìchǐgǒumiǎnwēinéngchìgōng

jiāngxīngzhào耀yàobiānmíngméng

shuǐshèjiāozhōujīnshǐtōng

guīláizhǎngāndàozhàojiàngānquángōng

liánlìnruòwèisūnzhīàntóng

xiāngfénglùnkāngkǎixièshēnzhōng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微雨众卉(huì)¹新,一雷惊蛰(zhé)²始。
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注释:¹卉:草的总称。²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田家几日闲,耕(gēng)(zhòng)¹从此起。
译文: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注释:¹耕种:泛指种田的事。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丁壮俱在野,场圃(pǔ)¹亦就理。
译文: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注释:¹场圃: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归来景¹常晏(yàn)²,饮犊(dú)³西涧水。
译文: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注释:¹景:日光。²晏:晚。³犊:小牛。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饥劬(qú)¹不自苦,膏(gāo)²且为喜。
译文: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注释:¹劬:过分劳苦。²膏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仓禀(lǐn)¹无宿(sù)(chǔ)²,徭(yáo)(yì)³犹未已。
译文: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注释:¹禀:同“廪”。储存谷物的屋舍。²宿储:隔夜之粮。³徭役: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方惭(cán)¹不耕者²,禄(lù)³出闾(lǘ)
译文: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注释:¹惭:羞愧。²不耕者:做官的人。³禄食:俸禄。⁴闾里:乡里,泛指民间。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六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1224-1226页
2、 罗汉编.罗汉品唐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104-105页
3、 杨国安,王前进.诗说中国五千年 隋唐五代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39页
4、 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详注:三秦出版社,1997年:64页

guāntiánjiā

wéiyìng tángdài 

wēizhònghuìxīn léijīngzhéshǐ 
tiánjiāxián gēngzhòngcóng 
dīngzhuàngzài chángjiù 
guīláijǐngchángyàn yǐn西jiànshuǐ 
 gāoqiěwéi 
cāngbǐng宿chǔ yáoyóuwèi 
fāngcángēngzhě shích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