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记得武陵¹相见日,六年往事堪(kān)惊。回头双鬓已星星²。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译文:记得六年前在武陵相聚,分别以来往事不堪回首。如今我们两鬓都已花白。谁知又要匆匆作别,江头别宴上的酒还要给老朋友倾倒。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送光州曾使君:词题。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¹武陵:地名,今湖南常德市。²星星:指头发花白。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¹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míng)²。不应³霜塞晚,横槊(shuò)看诗成。
译文:寒日的傍晚,秋风萧瑟的边塞上,铁骑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你是那里的长官。只担心皇帝下令让你回京,因为你不顾边塞艰难日久,正有杀敌、赋诗的豪情。
注释:¹使君:指词题中的曾使君。²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³不应:不顾。⁴槊:古代的一种兵器。

  开篇“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武陵,今湖南常德市。“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从那以后,他们阔别六年之久,两人都尝尽了天涯作客的况味。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回头双鬓已星星”,现见面,两人鬓发已经花白了。这句上片是关合前后的过渡句。正因为词人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记忆,而对分别以来的生活感到很哀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重新见面的朋友能长期一起,以慰寂寞无聊之思,以尽友朋相得之欢。“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哪知道又要这样匆匆作别呢?“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虽说词只写江上杯酒相倾的一个细节,实际上,他们尽情倾诉六年阔别的衷肠,以及眼前依依惜别的情怀,都涵括里面了。

  下片是对曾使君到达光州边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过片二句,上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阔悲壮。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真是令人激奋的场面。使君不仅身其中,而且还是长官和塞主。一般诗人的笔下,久守边城,则不免要流露出思归的凄怆之情。而这首词则一反常调,别出新意。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根本不想离开边地,反而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只愁飞诏下青冥”,使他不能继续呆那里。他何以要留恋边地呢?词的最后两句作了剖露:“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不应”,不顾。“霜塞晚”,呼应上文“寒日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串解这几句云:“言只恐诏宣入朝,不顾使君边塞,正有横槊之诗兴也。”横槊赋诗,语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云“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后来引用它赞扬人的文才武略。

  词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并有写诗赞美的豪兴。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花费较多笔墨回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辛苦劳顿的种种情状,为抒写别情作了蓄势充足的铺垫。这种写法,具有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

línjiāngxiān··sòngguāngzhōucéng使shǐjūn--zhōuzhī

língxiāngjiànliùniánwǎngshìkānjīnghuítóushuāngbìnxīngxīngshuízhījiāngshàngjiǔháirénqīng

tiěhónghán使shǐjūnyóubiānchéngzhǐchóufēizhàoxiàqīngmíngyīngshuāngsāiwǎnhéngshuòkànshīché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记得六年前在武陵相聚,分别以来往事不堪回首。如今我们两鬓都已花白。谁知又要匆匆作别,江头别宴上的酒还要给老朋友倾倒。

寒日的傍晚,秋风萧瑟的边塞上,铁骑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你是那里的长官。只担心皇帝下令让你回京,因为你不顾边塞艰难日久,正有杀敌、赋诗的豪情。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送光州曾使君:词题。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

武陵:地名,今湖南常德市。

星星:指头发花白。

使君:指词题中的曾使君。

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

不应:不顾。

槊:古代的一种兵器。

鉴赏

  开篇“陵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陵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武陵,今湖南常德市。“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从那以后,他们阔正六年之久,两人都尝尽了天涯作客的况味。依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回头双鬓已星星”,现见面,两人鬓发已经花白了。依句上片是关合前后的过渡句。正因为词人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陵忆,而对分正以来的生活感到很哀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重新见面的朋友能长期一起,以慰寂寞无聊之思,以尽友朋相得之欢。“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哪知道又要依样匆匆作正呢?“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作者对依次分正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虽说词只写江上杯酒相倾的一个细节,实际上,他们尽情倾诉六年阔正的衷肠,以及眼前依依惜正的情怀,都涵括里面了。

  下片是对曾使君到达光州边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过片二句,上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阔悲壮。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真是令人激奋的场面。使君不他身其中,而且还是长官和塞主。一般诗人的笔下,久守边城,则不免要流露出思归的凄怆之情。而依首词则一反常调,正出新意。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根本不想离开边地,反而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只愁飞诏下青冥”,使他不能继续呆那里。他何以要留恋边地呢?词的最后两句作了剖露:“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不应”,不顾。“霜塞晚”,呼应上文“寒日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串解依几句说:“言只恐诏宣入朝,不顾使君边塞,正有横槊之诗兴也。”横槊赋诗,语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后来引用它赞扬人的文才武略。

  词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并有写诗赞美的豪兴。作为一首送正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

  此词写惜正之情,却一反常态,花费较多笔墨回忆六年阔正中两人天各一方、辛苦劳顿的种种情状,为抒写正情作了蓄势充足的铺垫。依种写法,具有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

周紫芝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16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这是首笔触细致而风格明秀的春日之作。

  词篇幅一开,便春意盎然。“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点春讯。以下五字渲染之。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不反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而已。鱼天一辞,妙不可言。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空明莹澈。“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

  过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上句写自己沏茶。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句首虽下一“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下句写燕子垒巢。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来,眼看着就渐渐营造成了新巢。燕子极忙,词人则静。句首一下“静”字,暗示的实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哀,隐约见于此二句之言外。结句转为室外。“又看日影上花梢”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句首下一“又”字,则日日空对春光之意亦隐然可见。挽合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光白白流逝的愁怨不难体味。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而词中表现得极精微、含蓄。

huànshā··shuǐzhǎngtiānpāiliǔqiáo--zhōubāngyàn

shuǐzhǎngtiānpāiliǔqiáoyúnjiūtuōguòjiānggāofānchūnxìndōngjiāo

xiánniǎnfèngtuánxiāoduǎnmèngjìngkànyànzilěixīncháoyòuyǐngshànghuāshāo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蓬门¹未识绮(qǐ)²香,拟³托良媒自伤。
译文: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注释:¹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²绮罗: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制品。这里指富贵妇女的华丽衣裳。³拟:打算。⁴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⁵益:更加。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谁爱风流高格调¹,共怜²时世俭(jiǎn)梳妆³
译文: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注释:¹风流高格调:指格调高雅的妆扮。风流:指意态娴雅。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²怜:喜欢,欣赏。³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时世:当世,当今。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敢将十指夸针¹巧,不把双眉斗²画长。
译文: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注释:¹针:《全唐诗》作“偏”,注“一作纤”。²斗:比较,竞赛。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苦恨¹年年压金线²,为他人作嫁衣裳。
译文: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注释:¹苦恨:非常懊恼。²压金线:用金线绣花。“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益时世俭梳妆。”意思是说: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意思是说: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啊。“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2009年01期
2、 蒲松龄研究 , Study on PuSongling,1993年Z1期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368-1369页 .

pín

qíntāo tángdài 

péngménwèishíluóxiāng tuōliángméishāng 
shuíàifēngliúgāodiào gòngliánshíshìjiǎnshūzhuāng 
gǎnjiāngshízhǐkuāzhēnqiǎo shuāngméidòuhuàcháng 
hènniánniánjīnxiàn线 wèirénzuòjiàcháng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冷晕(yùn)¹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译文:清冷的月光侵蚀着快要燃尽的蜡烛,雨声在幽深的竹林中作响。
注释: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秋斋独宿:韦应物的诗作。¹冷晕:借“晕”代月。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译文:夜雨阵阵鸟儿难耐不时惨声叫,枝头湿寒难以入睡。

wéizhōuèrshíshǒushíqiūzhāi宿--zhàobǐngwén

lěngyūnqīncánzhúshēngzàishēnzhújīngniǎoshímínghánzhīchéng宿

春乍透,香早暗偷传。深院落,斗清妍。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
春乍透,香早暗偷传。深院落,斗清妍(yán)¹。紫檀(tán)枝似流苏带²,黄金须胜辟寒钿(diàn)³。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
译文:春意刚刚显露,梅花的清香却早已传播开来。它们在幽静的院落里,以自己的清高绝俗的姿态,斗奇争妍。它的紫檀色般的枝干,下垂似流苏;它斗黄色的须蕊,胜过辟寒斗做成的花钿。琼树它虽华贵,比不上高洁的梅花,只值得一笑。
注释:最高楼:又名《最高春》。双调八十一字,亦有七十八字至八十五字各体。平韵间叶仄韵,但亦有全用平韵或全用仄韵者。¹斗清妍:以清雅绝俗的花姿斗奇争胜。²流苏带:用五彩丝结成的带饰。³辟寒钿:用辟寒金制成的首饰。
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树不着唐昌宫里玩。衣带水,隔风烟。铅华不御凌波处,蛾眉淡扫至尊前。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
花不向沉香亭¹上看。树不着唐昌宫里玩。衣带水,隔风烟。铅华不御凌波处,蛾(é)眉淡扫至尊²前。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
译文:沉香亭上的牡丹花和唐昌宫里的玉蕊花虽被万千游人所爱,但高洁的梅花也不愿与之为伍。能够与其并列的形象都与其有着一衣带水的联系,只是还隔着蒙蒙的风烟。就像洗尽铅华呈素姿的宓妃和蛾眉淡描的虢国夫人。但现在,虽然梅花与她们看似相同,但际遇却相差甚远,对比之下,十分可怜啊。
注释:¹沉香亭:亭名。《雍录》载:唐兴庆宫图龙池东有沉香亭。²至尊:指皇帝。浑:完全。

  此词首先描绘了梅花的迷人外形,以传说中的美好事物来比喻其树、枝、须;之后突出其特有的风范和姿态,把梅花写得清新高洁,一种“更堪怜”的花卉以鲜明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从而间接地表达了词人本身不甘沉沦,积极向上内心世界。此词独出心裁,立意深远,表意含而不露,多处用典,采用各种反衬意象烘托,可谓别具一格。

  上片的开头两句“春乍透,香早暗偷传”,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黄庭坚《蓦山溪》词里有“春未透,花枝瘦”的句子,可证“透”字之意。次句化用林逋咏梅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的特色:春色忽然转浓,到了百花吐艳的时候,而梅花早在春尚未透之前,它的芳香已经暗暗传播开来。作者另一首《汉宫春》咏早梅的词说:“群葩如绣,到那时争爱春长。须知道、未通春信,是谁饱试风霜。”可以和这两句相参证。“深院落,斗清妍。”“深”字表明了梅花所处的幽静之地:“清”字表明它不同凡响,它们在幽静的院落里,以自己的清高绝俗的标格,斗奇争妍。到这里,已经把梅花特有的气质抒写出来。

  下边从外貌上加以描绘:“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它的紫檀色般的枝干,下垂有如流苏;它的金黄色的须蕊,胜过辟寒金做成的花钿。这种外貌的描写是为表现它的内在的美服务的。大诗人屈原在《九章·涉江》里对自己的服饰的描写是:“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也就是这个意思。从梅花的外貌来看,它不仅具有清高绝俗的品格,且具有不加人工雕饰的天然的高贵仪态,两者构成了梅花的完整的形象,足以独占花苑,压倒众芳。

  “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陈后主(叔宝)爱艳曲,创新声,他的《玉树后庭花》曲里有这样的两句:“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在词里,琼树是作为反衬的形象来引用的,认为它虽华贵,却只值得一笑,比不上高洁的梅花。

  下片起首的“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树不着唐昌宫里玩”两句,讲的是两个典故。前一句讲的是唐人李濬的《松窗杂录》中记载的故事:唐明皇带着杨贵妃在沉香亭上赏牡丹花,并召李白作《清平》三首,其中牡丹被作为反衬形象来引用,说即使牡丹为帝王所观赏,高洁的梅花也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后一句讲的是唐人康骈的《剧谈录》中记载之事:长安安禁坊唐昌观有玉蕊花,花开之时极为美艳,前来游赏的人不绝如缕,其中玉蕊花也被作为反衬形象,认为它虽被万千游人所爱,但高洁的梅花也不愿与之为伍。词人在此处别有匠心地借用这两个典故来反衬梅花的高洁。

  后面的“衣带水,隔风烟”二句,仍是对梅花的称赞,说能够与其并列的形象都与其有着一衣带水的联系,只是还隔着蒙蒙的风烟,极力说明梅花的高不可攀。在紧接着的“铅华不御凌波处,蛾眉淡扫至尊前”两句中,词人指明了与梅花“衣带水”的具体形象,有洗尽铅华呈素姿的宓妃和蛾眉淡描的虢国夫人。词人在此处宓妃和虢国夫人自比,说她们都能够得到宠幸,而今日的皇帝任用的都是昏庸之徒,暗喻自己的怀才不遇。

  结拍的“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三句,空相似而遭遇不同,“堪怜”的不是梅花,而是自己虽怀绝代之才,而终将老于乡土。词人说自己与她们看似相同,但际遇却相差甚远,对比之下,更显得自己的可怜。词在下片通过借用典故,赞扬了梅花的高洁情操,并抒发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追求以及怀才不遇的忧愤。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 经典读库 宋词名家名篇鉴赏[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3.11.第216-217页
2、 周汝昌等撰写. 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08.第1654页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中 一作:衷)
百感¹²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中 一作:衷)
译文: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已,忽然角声孤单单地在夕阳下的楼上响起。
注释:¹百感:指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²中:一作“衷”,指内心。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¹何年恨即²休?
译文:分别后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看着这些夹道的芳夕,离恨又哪一年能停止住呢?
注释:¹芳草:象征贤者。²即:一作“始”。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jié)在眼前长不见¹,道非身外更何求。
译文: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有道有才华在身,又何必向别处追求呢?
注释:¹“睫在”句:用比喻批评白居易评价不公,发现不了近在眼前的人才。长:一作“犹”。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谁人得似¹张公子²,千首诗轻³万户侯(hóu)
译文: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
注释:¹得似:能像,能比得上。²张公子:指张祜。³轻:作动词,轻视、蔑视的意思。

  此诗为友人张祜鸣不平,表达了作者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抒发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堪为抒情名篇。

  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也无非为了映托感情。第一句用逆挽之笔,倾泄了满腔感喟。众多的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已经难于控制了。“角声”句势遒而意奇,为勾起偌多感叹的“诱因”。这一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

  “孤起”二字,警醒俊拔,高出时流甚远。一样的斜阳画角,用它一点染,气格便觉异样,似有一种旷漠、凄咽的情绪汩汩从行间流出。角声本无所谓孤独,是岑寂的心境给它抹上了这种感情色彩。行旧地,独凭栏杆,自然要联想到昔日同游的欢乐,相形之下,更显得独游的凄黯了。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句承上而来,抒发别情。对面的青山──前番是把臂同游的处所;夹道的芳草──伴随着友人远去天涯。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诗人正是利用这种具有多层意蕴的词语暗示读者,引发出丰富的联想来,思致活泼,宛转关情。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句思笔俱换,由抽绎心中的怀想,转为安慰对方。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这是对白居易的微词。“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别处追求。这是故作理趣语,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自此,诗的境界为之一换,格调也迥然不同,可见作者笔姿的灵活多变。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就此更作发挥。“谁人得似”即无人可比之意,推崇之高,无以复加。末句“千首诗轻万户侯”补足“谁人得似”句意,大开大合,结构严谨。在杜牧看来,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没有谁及得上他的清高豁达。

  此诗为抒情佳作,气格清高俊爽,兴寄深远,情韵悠长,恰似倒卷帘栊,一种如虹意气照彻全篇,化尽涕洟,并成酣畅。这种旋折回荡的艺术腕力,是很惊人的。它将对朋友的思念、同情、慰勉、敬重等意思,一一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含蓄婉转而又激情荡漾。

  一首诗里表现出这么复杂的感情,有纷挐的枨触,绵渺的情思,气类的感愤,理趣的阐发和名士所特具的洒脱与豪纵。风骨铮铮,穷极变化。喜怒言笑,都是杜牧的自家面目。小杜的俊迈、拗峭,深于感慨的诗风,于此也可略窥究竟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4-1076

dēngchízhōujiǔfēnglóuzhāng--

bǎigǎnzhōngláiyóujiǎoshēngyánglóu((zhōngzuòzhōng))

shānzhōngjǐnfāngcǎoniánhènxiū

jiézàiyǎnqiánzhǎngjiàndàofēishēnwàigèngqiú

shuírénshìzhānggōngziqiānshǒushīqīngwàn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