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当。为君通一线,光辉满大唐。
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当。为君通一线,光辉满大唐。
须弥走入海,六月降严霜。法华虽恁道,无句得商量。
须弥走入海,六月降严霜。法华虽恁道,无句得商量。

shǒuliù--shìshǒuduān

zhūrényǎncángqiānshèngnéngdāngwèijūntōng线xiànguānghuīmǎntáng

zǒuhǎiliùyuèjiàngyánshuānghuásuīnèndàoshāngliàng

释守端

释守端

释守端(一○二五~一○七二),俗姓葛,衡阳(今属湖南)人。幼事翰墨,及冠依茶陵郁禅师,后住舒州白云寺,为南岳下十二世,杨歧会禅师法嗣。神宗熙宁五年卒,年四十八。《五灯会元》卷一九、《禅林僧宝传》卷二八有传。今录诗十五首。 ▶ 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秋江渺(miǎo)¹芙蓉芳²,秋江女儿将断肠³
译文:秋江无边无际荷花正芬芳,秋江的女儿们想你想断肠。
注释:兼善:即泰不华,字兼善,十八岁中右榜状元,曾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中台御史,以敢于直谏闻名于朝。¹秋江渺渺:秋天的江面浩大无边,看不到尽头。²芙蓉芳:荷花散发芳香。³断肠:形容极度的思念棚悲痛。即秋霜将至,荚蓉凋零,采莲女们无比怜惜。喻对贤良受挫而深表同情。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jiàng)¹春浅护云暖,翠袖²日暮迎风凉。
译文:春天刚到红色袍带云护暖,夕阳西沉翠绿袖口迎风凉。
注释:¹绛袍:即绛纱袍,古代常用着朝服。²翠袖:绿色的长袖,即女人所穿。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鲤鱼¹吹浪江波白,霜落²洞庭³飞木叶。
译文:鲤鱼风吹动江中白浪,秋霜降落洞庭满地飞木叶。
注释:¹鲤鱼:即鲤鱼风,通常称九月风或秋风。²霜落:喻黑暗的社会邪恶势力。³洞庭:即洞庭湖。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译文:采莲人要荡舟到何处,你要爱惜荷花的好颜色。

  有人将《芙蓉曲》解释为婉言进谏的政治隐喻诗,也有人认为此诗暗含感伤身世、知音未遇等意义。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只将这首诗视为一首丽情乐府,分析和领略它的意境和艺术风格,也无不可。自古以来,尤其是南北朝乐府里,有诸多作品描写江南采莲这一风俗,以及由此而衍发的采莲人的各种情思。萨都剌这首《芙蓉曲》继承前人乐府诗之风,以芙蓉起兴,描写水乡女子触景生情,哀伤青春易逝。

  诗的首联描写了秋日江上的芙蓉和江上荡舟的女子。江上芙蓉盛开的美景,与女子的断肠愁思相对举,两相映衬。

  颔联两句进而描写秋江女儿的生活:温暖的春日里,她穿着一袭红衣,看护着满江的荷叶;秋日暮色里,她的翠色长袖和荷叶一起迎着凉风翻飞飘扬。“绛袍”和“翠袖”都是秋江女儿的穿着,这两种颜色又分别是芙蓉花和叶的颜色,暗示着人与花的关联,人如花,花似人。“春浅”、“日暮”相对,意为秋江女儿与芙蓉从春到秋、从晨至暮始终相依相伴。“翠袖日暮迎风凉”,很容易联想到杜甫《佳人》诗的最末两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描写的是一位居住在空谷中躲避战乱的女子,亲人已死,夫婿又抛弃她娶了新人。“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是旧时女子最凄惨的爱情悲剧。这就隐隐透露出秋江女儿愁思的根源了。

  颈联描写了江波,落叶等寒秋之景。从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开始,洞庭秋叶萧萧飘坠成为寒秋初至的鲜明标志。萨都剌化用这一典故,点出江上季节的变化。树木凋零,令人触景生情:木已如此,那比树木还娇嫩的莲花又该如何抵挡季节的摧残。

  尾联说秋江女儿面对满江盛开的莲花,因为爱惜这娇艳的花朵,不忍心划桨荡舟,唯恐碰伤了芬芳美丽的鲜花,更不愿意采折。这一片爱花惜花之心,也回答了诗的开篇提出的悬念:秋江女儿对着正盛开的芙蓉“将断肠”呢,原来是因为看到芙蓉盛放,正是最美的时候,但秋季也已来临,花朵马上就要凋落;娇艳只是短暂的,美丽并不能持久,这就是爱惜芙蓉的秋江女儿的哀叹。芙蓉尚有秋江女儿来爱护,秋江女儿却无人来怜惜。由花及人,秋江女儿对着满江云霞般的芙蓉,自然愁思无限。整首诗情感的展示非常细腻曲折。

  这首诗是萨都剌乐府诗的代表作。与萨都剌交情颇好的元代诗人杨维桢曾这样评价好友:“天锡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宫词及《芙蓉曲》,虽王建、张籍无以过矣。”把这首《芙蓉曲》的成就与王建、张籍等人的诗歌相提并论,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诗的风格清丽婉转,以芙蓉起兴,曲折反复地表达了秋江女儿的心曲,她面对盛放的芙蓉以及萧萧落木,触景生情,产生了花木凋零、红颜易老、青春美丽无法永驻的愁思。在这里,花即是人,人亦是花,秋江女儿与秋江芙蓉两种意象是重叠在一起的。在女子发出的对花的哀叹和惋惜中,揭示了最盛之时即是衰败之始的道理。这首诗风格绮丽,但不俗艳;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意境,但不生硬,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感染力。作者用清丽的文笔,捕捉少女若有若无的心思:由伤花之凋零,到哀伤自己青春的易逝;由没有惜花之人,到自己没有知己的自怜自惜。似哀怨,又似期待,余韵悠然,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廖菊楝编著.萨都剌: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0:101-104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译文: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译文: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译文:离别家乡到远处去啊,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
出国门而轸(zhěn)怀兮,甲之鼌吾以行。
译文:走出都门我悲痛难舍啊,我们在甲日的早上开始上道。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chāo)荒忽其焉极。
译文:离开旧居,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译文: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xiàn)
译文:望见故国高大的楸树,我不禁长叹啊,泪落纷纷像雪粒一样。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译文:经过夏水的发源处又向西浮行啊,回头看郢都东门却不能见其模样。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心婵(chán)(yuán)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译文:心绪缠绵牵挂不舍而又无限忧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译文:顺着风波随着江流漂泊吧,于是乎飘流失所客居他乡。
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译文:船儿行驶在滚滚的波浪之上啊,就像鸟儿飞翔却不知停泊在哪个地方。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心絓(guà)结而不解兮,思蹇(jiǎn)产而不释。
译文:心中郁结苦闷而无法解脱啊,愁肠百结心情难以舒畅。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译文:将行船向下顺流而去啊,向右入洞庭,向左进长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译文:离开自古以来的住所啊,如今漂泊来到东方。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译文:我的灵魂时时都想着归去啊,哪会片刻忘记返回故乡?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译文:背向夏水边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渐遥远真叫人悲伤!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译文:登上大堤而举目远望啊,姑且以此来舒展一下我忧愁的衷肠。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译文:可叹楚地的土地宽平广博、人民富裕安乐啊,江汉盆地还保持着传统的楚国风尚。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miǎo)南渡之焉如。
译文:面对着凌阳不知到何处去啊?大水茫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译文:连大厦荒废成丘墟都不曾想到啊,又怎么可以再度让郢都东门荒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译文:心中久久不悦啊,忧愁还添惆怅。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惟郢(yǐng)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译文:郢都的路途是那样遥远啊,长江和夏水有舟难航。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译文:忽然间就被放逐,不被君主信任。至今9年多了而不能回去。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jiǎn)(chà)(chì)而含慼。
译文:悲惨忧郁心情不得舒畅啊,怅然失意满怀悲伤。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译文:群小顺承楚王的欢心表面上美好啊,实际上内心虚弱没有坚定操守。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译文:有人忠心耿耿愿被进用为国效力啊,却遭到众多嫉妒者的障蔽。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yǎo)杳而薄天。
译文:唐尧、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啊,高远无比可达九天云霄。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译文:而那些谗人们却要心怀妒嫉啊,竟然在他们的头上加以“不慈”的污蔑之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憎愠(yùn)(lǔn)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译文:楚王讨厌那些不善言辞的忠贤之臣啊,却喜欢听那些小人表面上的激昂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译文:小人奔走钻营而日益显进啊,贤臣却越来越被疏远。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译文:尾声:放眼四下观望啊,希望什么时候能返回郢都一趟。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译文: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啊,狐狸死时头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译文:确实不是我的罪过却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里能忘记它我的故乡!

  《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为第六层。

  诗的开头,诗人仰天而问,可谓石破天惊。此下即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仲春”点出正当春荒时节,“东迁”说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汉水,兼道而涌,涛声哭声,上干云霄。所以诗中说诗人走出郢都城门之时腹内如绞。他上船之后仍不忍离去,举起了船桨任船飘荡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伤心再没有机会见到国君了。“甲之鼌(朝)”是诗人起行的具体日期和时辰,九年来从未忘记过这一天,故特意标出。第一层总写九年前当郢都危亡之时自己被放时情景。

  诗作第二层,为“望长楸而太息兮”以下三节,写船开后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从。“长楸”意味着郢为故都。想起郢都这个楚人几百年的都城将毁于一旦,忍不住老泪横流。李贺说:“焉洋洋而为客,一语倍觉黯然!”因为它比一般的“断肠人在天涯”更多一层思君、爱国、忧民的哀痛。诗中从“西浮”以下写进入洞庭湖后情形,故说“顺风波”(而非顺江流),说“阳侯之氾滥”,说“翱翔”,等等。

  “将运舟而下浮兮”以下三节为第三层,写继续东行时心情。“运舟”指驾船、调转船头。“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顺流而下。去之愈远,而思之愈切。诗人之去,可谓一桨九回头,读之真堪摧人泪下。

  “当陵阳之焉至兮”以下三节为第四层,写诗人作此诗当时的思想情绪。在这一层中才指出以上三层所写,皆是回忆;这些事在诗人头脑中九年以来,魂牵梦萦,从未忘却。“当陵阳之焉至兮”二句为转折部分,承上而启下。此陵阳在江西省西部庐水上游,宜春以南。《汉书·地理志》说:“庐江出陵阳东南”,即此。其地与湖湘之地只隔着罗霄山脉。大约诗人以为待事态平息,可以由陆路直达湖湘一带(俱为楚人所谓“江南之野”),故暂居于此。

  诗作第五层,即“外承欢之汋约兮”以下三节,承接第四层的正面抒情,进而揭出造成国家危难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于逢迎奉承,不仅因为他们无能,还因为他们无忧国忧民之心,只知为了一己的利益而诬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国安民方面实在难以倚靠。但关键还在于当政者喜好怎么样的人。“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对顷襄王的评价。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作品表现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

  诗的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是直接抒情。乱辞总承此两部分,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诗作结构上表现了很大的独创性:一,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为一节,三节为一层意思,很整齐。语言上的特点是骈句多,如“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远”等,既富有对偶美,也有助于加强感情力度。在风格上,徐焕龙《楚辞洗髓》谓之“于《九章》中最为凄惋,读之实一字一泪也”,诚然。

āiyǐng

yuán xiānqín 

huángtiānzhīchúnmìng bǎixìngzhīzhènqiān 
mínsànérxiāngshī fāngzhòngchūnérdōngqiān 
xiāngérjiùyuǎn zūnjiāngxiàliúwáng 
chūguóménérzhěnhuái怀 jiǎzhīzhāoháng 
yǐngér chāohuāngyān 
yángróng āijiànjūnérzài 
wàngchángqiūértài yínyínruòxiàn 
guòxiàshǒuér西 lóngménérjiàn 
xīnchányuánérshānghuái怀 miǎozhīsuǒzhí 
shùnfēngcóngliú yānyángyángérwéi 
língyánghóuzhīfànlàn áoxiángzhīyān 
xīnguàjiéérjiě jiǎnchǎnérshì 
jiāngyùnzhōuérxià shàngdòngtíngérxiàjiāng 
zhōngzhīsuǒ jīnxiāoyáoérláidōng 
qiānglínghúnzhīguī érwàngfǎn 
bèixiàér西 āizhīyuǎn 
dēngfényuǎnwàng liáoshūyōuxīn 
āizhōuzhīpíng bēijiāngjièzhīfēng 
dānglíngyángzhīyānzhì miǎonánzhīyān 
céngzhīxiàzhīwéiqiū shúliǎngdōngménzhī 
xīnzhīchángjiǔ yōuchóuxiāngjiē 
wéiyǐngzhīliáoyuǎn jiāngxiàzhīshè 
ruòxìn zhìjīnjiǔniánér 
cǎnértōng jiǎnchàchìérhán 
wàichénghuānzhīchuòyuē chénrěnruòérnánchí 
zhōngzhànzhànéryuànjìn érzhàngzhī 
yáoshùnzhīkàngháng liǎoyǎoyǎoértiān 
zhòngchánrénzhī zhīwěimíng 
zēngwěnlúnzhīxiūměi hàorénzhīkāngkǎi 
zhòngqièdiéérjìn měichāoyuǎnérmài 
luànyuē mànliúguān fǎnzhīshí 
niǎofēifǎnxiāng shǒuqiū 
xìnfēizuìérzhú érwàngzhī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日落¹松风²起,还家草露晞(xī)³
译文:夕阳西下,松林之中传来阵阵清风。散步归家,只见青草之上露珠已干。
注释:华子冈:王维隐居地辋川别墅中的风景点。也作“华子岗”。裴迪是王维的挚友。王维隐居辋川,作者与他“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两人各写了二十首小诗,咏辋川胜迹,汇为《辋川集》,此为其中第二首。¹日落:一作“落日”。²松风:松林之风。³晞:晒干。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云光¹²(lǚ)³,山翠拂人衣。
译文:云霞灿烂,余晖秀美掩映走过足迹,山气苍翠,宛若轻微吹拂诗人衣衫。
注释:¹云光:云雾和霞光,傍晚的夕阳余晖。²侵:逐渐侵染,掩映。³履迹:人的足迹。履,鞋。⁴山翠:苍翠的山气。山色青缥,谓之翠微。

  全诗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诗人对所见所闻的独特感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亦动亦静的艺术画面。

  “日落松风起”,开头这一句写景,描写了落日和松风,落日西下,松风渐起,诗人游兴未尽,漫步在回家的山间小道上。一“落”一“起”两个相对应的动词,生动鲜明地勾勒了日落西山、晚风骤起的暮色之景,使读者可以想象夕阳倚山而下的景象和晚风吹拂林叶的声音,意境逼真,神清气爽,瑰丽优美。

  “还家草露晞”,第二句紧扣上句,“还家”和第一句的“日落”照应,点明了诗人是在回家的路上。正当秋高气爽之日,落日照射,松风吹拂,路边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挥发殆尽了,所以说“草露晞”。诗人踏在这些干松的青草上,感到特别轻细柔软,分外惬意。这也表明诗人已经游览了很长时间。这句话描绘了诗人意犹未尽、悠然漫步的自在形象。

  接下来诗人还以“还家”的行踪为线索,进一步描写华子冈上的优美的环境。后两句写云光、山翠。

  “云光侵履迹”,写余晖下诗人行走的情形。“侵”字不仅把诗人在夕阳下一步步行走的姿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也写出了太阳渐渐下落,余光逐渐消散的过程。读完这句话读者可以联想到余晖逐渐消散,随风摇动的松林在阳光中不断变化的瑰丽景象,这就形象地描写出诗人在夕阳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岗的生动情景。

  “山翠拂人衣”,“山翠”本为“山风”,但诗人强调了“翠”字,不是山风吹动人的衣服,而是“山翠”拂人衣服,这就将具体形象转化成了无形的感受。诗人眼里满是山林的青翠颜色,这可爱的颜色仿佛有了生命,不断地轻拂着诗人的衣襟,也撩拨着诗人的心,使诗人感到分外地轻松自在。暗里转换了主宾关系,赋予薄暮明灭的山色以主动性,增强了景物的动感。上句中“云光”紧随着诗人,这句“山翠”追逐着诗人,它们仿佛对诗人眷恋不舍,而这样的描写从反面又衬托出诗人对华子冈美丽景色的喜爱和深深留恋之情。

  这首五言绝句,精选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零散的景物,把它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勾勒了一幅声色俱佳、动静相宜的风景画,寥寥二十字,寓诗人独特的感受于寻常的山间景色之中,笔墨疏淡而意蕴超远。语言简洁,韵味丰富,情趣盎然。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211-212页

huágāng

péi tángdài 

luòsōngfēng huánjiācǎo 
yúnguāngqīn shāncuìrén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攒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百锭买张招状纸。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朝三暮四¹,昨非今是,痴儿²不解荣枯³。攒(zǎn)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荣荒淫(yín)。千百锭(dìng)买张招状纸。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译文:朝三暮四,贪求无厌,反复无常,昨非今是。这帮愚蠢的人哪里知道荣枯变化的世事。奔着命积攒家财,好色宠妓人欲横流,黄金鼓弄起荒淫的情志,用去千百两金银锭买一张做官的招状纸。已落得个身败名裂,可贪心还不止。
注释:¹朝三暮四:本指名改实不改,后引申为反复无常。²痴儿:指傻子、呆子。指贪财恋色的富而痴之人。³荣枯:此处指世事的兴盛和衰败。⁴事:道理。⁵攒家私:积存家私。⁶宠花枝:宠爱女子。⁷黄金壮荣荒淫志:有了金钱便生出荒淫的心思。⁸锭:金银的量词。⁹招状纸:指犯人招供认罪的供状文书。此句意为:贪官污吏收刮钱财,到头来不过等于买到一张招供认罪的状纸。

shānyáng ·dōngxiěhuái怀

qiáo yuándài 

zhāosān zuófēijīnshì chīérjiěróngshì zǎnjiā chǒnghuāzhī huángjīnzhuànghuāngyínzhì qiānbǎidìngmǎizhāngzhāozhuàngzhǐ shēn zhì xīn yóuwèi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拍堤春水蘸¹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zǎn)²柳小鸳鸯,香双随香双。
译文:拍岸春水蘸着轻柔垂杨,流水中花片飘香。追啄花片争叼柳丝小鸳鸯,它们相亲相爱一双跟随着一双。
注释:醉桃源:词牌名,又名“阮郎归”等,双调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¹蘸:以物浸入水中,这里是形容垂杨轻拂水面。²噆:衔,叼。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lán)看处背斜阳,风流¹暗断肠。
译文:小楼上珠帘半卷,露出佳人的新妆,薄薄的春衫是柳黄。她转身倚靠栏杆背着斜阳,为那风流情事暗自伤心断肠。
注释:¹风流:风情,风韵。

  词的上片所写的境界,在唐宋词中并未少见,像温庭筠《杨柳枝》中的“一渠春水赤阑桥”;韦庄《菩萨蛮》中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欧阳修《采桑子》中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总有某种相似之处。然而细细品味,却有所不同,它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将画境、诗意、音响感融为一体,在美学上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句“拍堤春水”,让人感到风吹浪起,湖水轻轻地拍打堤岸的声音;而堤上的杨柳倒挂湖面,轻轻拂水,像是有声,然而却非常细微。再看看水中,瓣瓣落花,随波荡漾,种种色彩,阵阵幽香,都作用于读者的感官。然而词人并未到此为止,他要把这垂杨、流水、落花写足,于是又添上一对对鸳鸯。它们在湖上自由自在游戏,一会儿嬉弄花瓣,一会儿又用小嘴去咬下垂的柳梢。这一“噆”字看上去有点冷僻,然却用得极工,非常准确地表现了鸳鸯动作的迅速与细巧。添上鸳鸯,整个画面就活了,完整了,并且充满了生意和动态美。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词人把镜头对着小楼,只见珠帘卷处,一位佳人露出淡雅的新妆,在这新妆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她那件柳黄色的春衫。“春衫是柳黄”,同上片的“垂杨”是一样的颜色,人的装束与周围的环境取得了和谐一致。下面接着摄下佳人的一幅剪影:她背着斜阳,凭阑凝望。至于她的容颜和表情究竟如何,词人并未从正面予以描画,而仅仅从侧面着笔,写她的风神,写她的情韵;只是最后“风流暗断肠”一句,才用作者的主观评价给她的情绪淡淡地点上一笔哀愁的色调。整个下片的立意,似从唐人王昌龄《闺怨》诗来。王诗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严羽强调“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沧浪诗话·诗辨》)。严仁此处,似得其妙悟。这词的下片同王诗颇为神似,前面几句同样自然轻快,后面同样一个转折,表现了轻微的哀怨,而熔裁衍化,已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这首词的基调是轻快灵妙的。上片写落花流水,剔除了古典诗词中那种习见的伤感;下片写少妇登楼,也不着重表现伤怀念远。全词笔致轻灵,意境新颖,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另外词的下片还注意艺术上的藏和露的关系,露出的是人物最富特征的春衫和倚阑的身影,隐藏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好比画家笔下的断山云雾,在几座峰峦之间留下空白,让幽深的意境隐藏在白云笼罩之下。这就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去想像,去回味。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369-2370

zuìtáoyuán ·chūnjǐng

yánrén sòngdài 

pāichùnshuǐzhànchuíyáng shuǐliúhuāpiànxiāng nònghuāzǎnliǔxiǎoyuānyāng shuāngsuíshuāng 
liánbànjuǎn xīnzhuāng chūnshānshìliǔhuáng lánkànchùbèixiéyáng fēngliúànduànch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