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树琼台夹梵轮,星坛月宇讵非神。
从来天上游俱梦,说向人间恐未真。
风雨故梢铜网翼,鱼龙欲活石桥麟。
寻诗正是回驴处,忽面西山雪照人。
宝树琼台夹梵轮,星坛月宇讵非神。
从来天上游俱梦,说向人间恐未真。
风雨故梢铜网翼,鱼龙欲活石桥麟。
寻诗正是回驴处,忽面西山雪照人。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燕赵¹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译文:燕赵之地,古来多美女。此女尤出众,花容月貌,肤白如玉。
注释:¹燕赵:古代二国名,在今河北、山西一带。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译文:她身穿绮罗衣裙,对门临窗,在琴瑟上演习着清商之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¹²
译文:这曲调多么悲怆,急弦繁响,琴瑟声音激越,高亢不平,可知绾丝之柱拧得多紧。
注释:¹柱:弦乐器上调节琴弦的短木。²促:近。柱近而弦紧音高。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驰情¹整巾带,沉吟聊²(zhí)(zhú)³
译文:她起身整衣,敛容遐想,房中徘徊,低声吟唱:
注释:¹驰情:纵情。²聊:暂且。³踯躅:徘徊不前。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思为双飞燕,衔(xián)泥巢君屋。
译文:愿化为紫燕双飞舞,殷勤衔泥入君屋,梁上筑窝巢,终身伴君住。

yānzhàoduōjiārén

míng liǎnghàn 

yānzhàoduōjiārén měizhěyán 
luócháng dāngqīng 
yīnxiǎngbēi xiánzhīzhù 
chíqíngzhěngjīndài chényínliáozhízhú 
wéishuāngfēiyān xiáncháojūn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晚妆¹欲罢,更把纤眉²临镜画。准待³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译文:晚妆梳罢,又手执画笔。镜中,你的纤纤柳眉,是否正如窗外的一弯新月。回首天边,烟雨正朦胧,让人看不分明的,是藏在烟雨后的一弯新月。
注释:¹晚妆:女子梳理晚妆。²纤眉:纤细的柳眉。³准待:准备等待。⁴分明:清楚。⁵不胜:不甚分明。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¹终必遂(suì)。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译文:这样的夜空,不需要有星星,和我一起守着永恒誓言的。是你,是在星海飘摇的一弯新月。寂静的夜,寂寞的小楼。茫茫人间,你我同样的哀愁。想必也如天边的那弯新月。
注释:¹守取团圆:本指等到月圆时,这里双关,另一层意思是与意中人团圆。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新月,比喻拟人,巧妙别致,颇有风格。

  上片正面描写,通过比喻拟人表现新月。看那天边初生的新月,像一位美貌绝伦女子,正临镜梳妆时用那画笔画出的一条弯弯的眉毛。要等到夜色中的烟雾消散后,天空澄澈,那时才能看见这一轮新月的美丽——然而细雨烟中,不甚了然,满目还是一片迷蒙。上片虽主要写的是新月,却还应注意到一点,也就是情感上的表现。本来花了很长时间、很多心思,好好化了一番晚妆,要等有人来欣赏自己,然而“准待分明”时,却发现“和雨和烟两不胜”,竟然不能看清这美貌,如何不让人悲伤。这里将新月拟人化了,比成一位女子,弯弯的眉毛高高翘起,好像女子皱眉不高兴似的。但实际的情感从下片可知并不单单是新月的悲伤,而是“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下片从侧面描写新月,并且把情感也从新月落到人身上了。不要让待待替代了新月,让它们成为这漫漫黑夜的主角,须慢慢坚持,总会有变成玉盘圆月的那一夜。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月,下片写人,最后一句“天上人间一样愁”将上下两片、天上人间联系起来,情景交融。

  这首词中“红楼”可以有多种解释。一种是红色的楼房,如史达祖《双双燕》中:“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洪升《长生殿·偷曲》:“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两句中的“红楼”都是指这个意思。第二种解释是富贵人家中,女子居住的闺房称为“红楼”,如白居易《秦中吟》:“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王庭珪《点绛唇》词:“花外红楼,当时青鬓颜如玉”。第三种解释是旧事妓女居住的地方,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卷二载:“二卿有此才貌,误落风尘,翠馆红楼,终非结局,竹篱茅舍,及早抽身。”当然还有《红楼梦》之所谓“红楼”,大概是由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缘故,这“红楼”应是第一种意思。

  至于此首词中“红楼”的意思,向来应该是第二种,富贵家庭中女子的闺房,因为这符合词人的总体风格以及社会环境。事实上,明清以来,文人的诗词中妓女的成分已经远少于唐宋,原因就在于唐宋妓女一般是艺伎,她们多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或更歌善舞,或长于填词写诗歌,所以那时文人多喜欢来往其间;然而明清以来,妓院就成为真正的烟柳之地,文化氛围也消失殆尽,艺伎就不是主流,文人也不齿于此了。所以从这两方面看,纳兰性德这里的红楼应该是第二种意思,或者是第一种。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404

jiǎnlánhuā··xīnyuè--lánxìng

wǎnzhuānggèngxiānméilínjìnghuàzhǔndàifēnmíngyānliǎngshèng

jiàoxīngshǒutuányuánzhōngsuìhónglóutiānshàngrénjiānyàngchóu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guìlínzhōngzuò--shāngyǐn

nuǎnqiūjiāngqíngyǒuhuī

kōngchánhuìhuìyóuxiàng

cūnxiǎoquǎnxiāngshāpíngsēngguī

chéng西běiwàngyòujiànzhèfēi

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
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¹愁。
译文:庭院里最好不要种树,种了树不管什么时候,总会引人生出无限哀愁。
注释:¹四时:四季。
独睡南床月,今秋似去秋。
独睡南床月,今秋似去秋。
译文:月亮高照,我独睡在南窗下,虽然看不到庭院种的树,但是今年秋天和去年秋天一样,我还是有那么多的哀愁。

zhǒngshù--

yuánzhōngzhǒngshùzhǒngshùshíchóushuìnánchuángyuèjīnqiūshìqiū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zhì)¹²蓬莱³,朝车回紫陌(mò)
译文:羽扇在蓬莱宫中收起,朝车从京城大道返回。
注释:¹雉扇:即“雉尾扇”,用野鸡毛做成的宫扇,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²合:闭合,收拢。³蓬莱:唐宫名,原名大明宫。⁴朝车: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⁵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¹宅。
译文:深院聚集着嘶鸣骏马,说要宴饮在王宫豪宅。
注释:¹金张:汉时金日磾(dī)、张安世二人的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因用为显宦的代称。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燕娥¹²(zhī)³,低鬟(huán)若无力。
译文:燕地美女捧酒杯侍奉,发髻低垂似娇羞无力。
注释:¹燕娥:燕地的美女,指侍女。²奉:通“捧”。³卮酒:犹言杯酒。⁴低鬟:犹低首,低头。用以形容美女娇羞之态。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十户手胼(pián)(zhī)¹,凤凰钗一只。
译文:十户农民手脚磨出茧,只能挣来凤凰钗一只。
注释:¹胼胝: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¹色。
译文:高楼上凭栏一同下望,日照罗衣华艳的颜色。
注释:¹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一作“罗绮”。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笑指负薪(xīn)¹人,不信生中国²
译文:嬉笑着手指砍柴的人,不信他们也生在中国。
注释:¹负薪: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²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这是一首以写宴会为中心的诗,主旨在于讽刺过着奢华生活的达官贵人们对于民生疾苦的惊人的无知。题目中用了一个“古”字,诗作中用了汉朝著名的官僚世族金、张两个大姓,都是以汉寓唐、借古事以写时事的意思。

  开头四句,不直接写人,但写了上朝的气派,下朝的喧闹。头两句写退朝,从皇帝与臣子两面写出:蓬莱宫中的仪仗已经收起来了,大路上滚动着朝罢归来的车子。三、四句写朝罢无事,便聚集到一起宴饮取乐。在开头这四句中,不直接写人,但有车马,有重门,又上朝,又宴饮,可以想见其中活动的人物既富且贵的气派,读者可以从中推想出身处其中的人过着多么奢华的生活。

  中间四句写宴饮席上的盛况。先通过写侍女的娇艳来写宴会的盛况。宴席上有侍女把酒侍候。“低鬟若无力”是极写捧酒美女娇羞婀娜的仪态。由“低鬟”,又写到鬟髻上凤凰花饰的金钗。再写出一个有强烈对比性的画面:“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胼胝”指手掌上磨成老茧。诗人仿佛指着金钗在说:“别看它小,那是十户人家辛勤劳动的血汗结晶啊!”这四句用笔十分干净:写宴席,只写了送酒的美女;写美女,除了表明她的身份,让她捧上酒器以外,只写了她低鬟时所见的那一支金钗。由金钗足以想见美女之燕雅,由捧酒美女之燕雅也就更可想见座客之燕贵与宴席之丰盛了。这种“烘云托月”的侧面描写,是运用得很成功的。

  末四句写宴罢后的消遣。酒醉饭饱,不免要游目骋怀一番。一个“齐”字,表明凭栏下视的是许多人。阳光下,他们的罗绮华服显得格外耀眼。当樵夫从燕楼附近经过时,贵官们带笑指点着议论起来,不相信国中竟然还有这样的穷苦百姓。最后这四句用空间上的燕低显示出富豪与百姓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将全诗推到了全新的境界,诗人在展示了这些上层官僚养尊处优的生活之后,又进而揭示了他们精神世界的极端空虚与愚昧无知。同时也能在其中看到作者的“一把辛酸泪”。

  在艺术上,这末四句也是全诗最有光彩的地方。诗人让人物现身说法,登台表演:让“手胼胝”的樵夫出现在画面上,让满座燕朋一齐涌向楼头。诗人唯恐艺术效果不佳,还布置了聚光灯──“日照”,让这一帮达官贵人们在光天化日下亮相、表演。在“日照”下,读者不仅见到了这些人耀眼的服饰,而且还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看透了他们卑劣的灵魂。

  《古宴曲》在艺术结构上达到了很燕的水平。作品以时间为主线,顺序写出朝罢赴宴、燕娥捧酒、登楼下视三个画面。同时又以空间为副线,由远及近写来。朝罢赴宴由远景转为近景,至燕娥捧酒进一步推成特写,然后又将镜头摇过,转换成登楼下视的画面。全诗以四句为一个单位,逐步推进,最后形成燕潮,以人物现身说法的轻快笔法完成了作品严肃的讽刺性的主题。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70-127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