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擅九皋鸣,松推百木长。品格并高超,漫言一无两。
鹤擅九皋鸣,松推百木长。品格并高超,漫言一无两。
类聚物且然,相于非勉彊。画意妙倪迂,清标亦吾党。
类聚物且然,相于非勉彊。画意妙倪迂,清标亦吾党。

yúnlínsōnghuàběn--zhāng

shànjiǔgāomíngsōngtuībǎizhǎngpǐnbìnggāochāomànyánliǎng

lèiqiěránxiāngfēimiǎnjiànghuàmiàoqīngbiāodǎng

章甫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 6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梳洗¹罢,独²倚望江楼³。过尽千帆不是,斜晖(mò)水悠悠。肠断白蘋(pín)¹⁰
译文: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注释:¹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²独:独自,单一。³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⁴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⁵皆:副词,都。⁶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⁷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⁸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⁹白蘋: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¹⁰洲:水边陆地。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江楼了。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

  “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渐渐紧张,希望也渐渐高涨,可是船到楼头无情地继续前行,当她意识到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儿时,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斜晖脉脉水悠悠”,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肠断白苹州”,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们当年分手的白苹州,这怎么能叫她不肝肠寸断呢?朱光潜认为“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因前几句已写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辉”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断肠”涂饰,便一泻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这是很有道理的。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寻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参考资料:
1、 潘君昭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62-63 .

wàngjiāngnán ·shū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shū wàngjiānglóu guòjìnqiānfānjiēshì xiéhuīshuǐyōuyōu chángduànbáipínzhōu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永巷长年怨绮(qǐ)罗,离情终日¹思风波²
译文:幽闭在永巷中哀怨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闺中独居的思妇思念游子,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
注释:¹终日:整天。²风波:风浪。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湘江竹上痕¹无限,岘(xiàn)首碑前洒几多。
译文: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也应无数,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
注释:¹湘江竹上痕:指斑竹故事。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人去紫台¹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译文:昭君离去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项羽兵困垓下,在营帐里夜闻凄怆的楚歌。
注释:¹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此用王昭君故事。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朝来灞(bà)水桥¹边问,未抵青袍²送玉珂(kē)³
译文:啊,当我在清晨时,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才知道,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注释:¹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²青袍:青袍寒士。³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朱彝尊批注语)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

  前六句所写之事看似情况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含有诗题的一个“泪”字。首句长门宫怨之泪,次句黯然送别之泪,三句自伤孀独之泪,四句有怀睛德之泪,五句身陷异域之泪,六句国破强兵之泪。程梦星说:“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綯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此诗可谓是诗人感伤身世的血泪的结晶。

  李商隐诗用典较多,此诗可谓代表之一。北宋前期诗坛有“西昆体”,刻意学李商隐,其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曾专效此《泪》诗,各作《泪》二首,句句尽用前代感伤涕泣之典故。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09-1210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海棠何事忽摧隤¹?今日繁花为底²开?
注释:¹隤:通“颓”。²底:何。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应是北堂¹增寿考²,一阳旋复³占先梅。
注释:¹北堂:母亲的代称,已见于小说前面薛宝钗给林黛玉的诗。²寿考,长寿,“考”是老的意思。³一阳旋复:冬至阴极阳回。占先梅,说海棠比梅花抢先了一步开。

  《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为续补文字,非曹雪芹所作。《赏海棠花妖诗》出自第九十四回,共有三首。这首《赏海棠花妖诗·海棠何事忽摧隤》就是其中之一,为贾宝玉所作。小说中,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枯萎了几棵,忽然冬日开花,贾赦、贾政说是花妖作怪,贾母说是喜兆,命人备酒赏花。贾宝玉等人“彼此都要讨老太太的喜欢”,就做了诗。

  八十回之前,曹雪芹让海棠在晴雯死时枯萎了,这象征着大观园女儿的命运。这里,续书者让海棠花也像气候的“阴极阳回”那样能够死而复生,这也是一种象征,它与原本该“一败涂地”的贾府后来衰而复兴一样,都反映了续书者的创作思想与坚持“按迹循踪”的曹雪芹是不同的。续书者在小说中宁可“失真”,也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维护传统制度和这个大家庭利益的主观愿望。

  贾母说:“我不大懂诗,听去倒是兰儿的好,环儿做的不好。”这是因为她喜欢听吉利话。其实三首诗都做得很蹩脚。别人还可以,连贾宝玉也写得如此笨拙,毫无诗意,这与小说前面的描写是不符合的。而且,这个“古今不肖无双”的传统叛逆者,在这里却成了一个善于说好话、能迎合长辈心理的孝子,这种转变也很惊人。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华阳¹春树号新丰²,行入新都若旧宫。
译文:华阳国的春树绝似影丰,太上星所驾幸的新都如同长安的旧宫。
注释:¹华阳:蜀国的国号,此指成都。²新丰:汉县名。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柳色未饶(ráo)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¹红。
译文:柳色之青绿绝不下于秦地之柳,花光之红艳也不减于上阳之花。
注释:¹上阳:唐宫名,高宗所建,在洛阳。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sān

bái tángdài 

huáyángchūnshùhàoxīnfēng xíngxīnruòjiùgōng 
liǔwèiráoqín绿 huāguāngjiǎnshàngyánghóng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寂寞流苏¹冷绣茵²,倚屏山枕³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译文:绣花垫褥寂寞地放在帐子里,已经冰冷,只有倚着屏风的枕头仍带着芳香的气味。小小的庭院里,花朵上的露珠就像哭泣时流下的泪水,连景物也带着浓浓的春意。
注释:¹流苏:帐上的垂须,此借代为帐子。²绣茵:绣花垫褥。³山枕:指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⁴惹香尘:这里是带着芳香的气味之意。香尘,香雾。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刘阮(ruǎn)¹信非²仙洞客,嫦娥³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译文:刘晨和惹肇确实不是仙洞里住着的人,而嫦娥终究是月宫中的仙子。这一生,我恐怕无法追求到自己心爱的女子!
注释:¹刘阮:南朝宋刘义庆小说《幽明录》中人物刘晨、阮肇二人的合称。二人俱东汉剡县人,永平年间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留居半年辞归。及还乡,子孙已历七世。后又离乡,不知所终。²信非:确实不是。信,诚然。³嫦娥: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⁴东邻:借代为美女之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大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又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玄发丰艳,蛾眉皓齿。”

huànshā··liúlěngxiùyīn--yánxuǎn

liúlěngxiùyīnpíngshānzhěnxiāngchénxiǎotínghuānóngchūn

liúruǎnxìnfēixiāndòngchángézhōngshìyuèzhōngrénshēng访fǎngdōngl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