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庭久沮洳,蚯蚓升吾堂。夜寒人阒寥,蟋蟀鸣吾床。
门庭久沮洳,蚯蚓升吾堂。夜寒人阒寥,蟋蟀鸣吾床。
屋头两株树,叶落满僧廊。骚人不须悲,荣悴理之常。
屋头两株树,叶落满僧廊。骚人不须悲,荣悴理之常。

qiūwèi怀huáijiāsòngshǎolíngqiǎnxìngshīzhìshēngnéngchángzàizhōngsānzēnggǎnměishīliù--zhāng

méntíngjiǔqiūyǐnshēngtánghánrénliáoshuàimíngchuáng

tóuliǎngzhūshùluòmǎnsēnglángsāorénbēiróngcuìzhīcháng

章甫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 6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太阳初出光赫(hè)¹,千山万山如火发。
注释:¹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一轮顷刻上天(tiān)(qú)¹,逐退²群星与残月。
注释:¹天衢: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之广衢,故称天衢。²逐退:驱赶使退却。
《咏初日》诗是赵匡胤在灵山寺门前咏的。此诗一气呵成,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首二句写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赫赫炎炎,势盛光艳。“光赫赫”,“如火发”,形如口语,把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活龙活现。后二句,诗人以红日初升自况,以群星、残月比喻当时的各个割据势力,并以红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象征自己铲平割据、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述志之作。所以陈岩肖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

yǒngchū--zhàokuāngyìn

tàiyángchūchūguāngqiānshānwànshānhuǒ

lúnqǐngshàngtiānzhú退tuìqúnxīngcányuè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君不见昆吾¹铁冶²飞炎³烟,红光紫气俱赫(hè)
译文: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
注释:¹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石为昆吾,剑名昆吾,皆以山得名。²铁冶:即冶铁的工场。³炎:指火光上升。⁴红光:指火光。⁵紫气:即剑气。⁶赫然:光明闪耀的样子。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良工锻炼凡¹几年,铸(zhù)得宝剑名龙泉²
译文: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
注释:¹凡:即共,一作“经”。²龙泉:龙泉县有水,曾有人就此水淬剑,剑化龙飞去,因此此剑便名龙泉剑(《太平鬟宇记》)。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zī)(jiē)¹叹奇绝。
译文: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光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
注释:¹咨嗟:即赞叹。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琉璃玉匣(xiá)吐莲花,错镂(lòu)¹金环²³明月。
译文: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
注释:¹错镂:指错彩、镂金。²金环:指刀剑上装饰的带金的环。³映:一作“生”。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正逢天下无风尘¹,幸²得周³防君子身。
译文: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
注释:¹风尘:指烽烟,借指战争。²幸:庆幸。周防:即周密防卫。³周:一作“用”。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精光黯(àn)¹青蛇色,文章²片片绿龟鳞(lín)
译文: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
注释:¹黯黯:通“暗暗”,指幽暗而不鲜明。²文章:指剑上的花纹。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非直¹结交游侠子²,亦曾³亲近英雄人。
译文: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难豪杰亦曾格外钟情。
注释:¹直:通“只”。²游侠子:指古代那些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英雄侠士。³曾:一作“常”。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何言中路¹遭弃捐²,零落漂沦古狱边³
译文: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
注释:¹中路:即中途。²弃捐:指抛弃。³“零落”句: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使雷焕寻剑,雷焕于丰城县狱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漂:一作“飘”。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虽复尘埋¹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译文: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光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注释:¹尘埋:为尘土埋没。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的对象是龙泉宝剑。据传龙泉宝剑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光;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有激发感奋的作用。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40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桂花香馅(xiàn)(guǒ)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译文: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译文: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shàngyuánzhúzhī

zēng qīngdài 

guìhuāxiāngxiànguǒtáo jiāngzhūjǐngshuǐtáo 
jiànshuōjiāfěnhǎo shìdēngfēngmàiyuánxiāo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nè)¹而好学。兴平²中,关中³扰乱,与兄季中将军段煨(wēi)。采稆(lǚ)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¹⁰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译文: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的哥哥以进山采集野生稻谷贩卖为生,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注释:¹质讷:质朴诚实,不善言辞。²兴平:汉献帝年号。³关中:陕西渭河流域一带。⁴扰乱:混乱。⁵季中:董遇之兄董季中,魏国著名学者。⁶依:依附。⁷段煨:东汉末年将领。⁸稆:野生的禾。⁹负贩:担货贩卖。¹⁰投闲:乘隙。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遇善¹²《老子》,为《老子》作训注³。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⁵。”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注释:¹善:擅长,善于。²治:研究。³训注:注解。⁴见:同“现”,显现。⁵苦渴无日:意思是苦于时间不足。⁶或:有人。⁷时:随时。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昔我游宋中¹,惟梁孝王都²
译文:昔日我在宋中一带游历,汉梁孝王刘武自梁徙都睢阳,修园林、扩建城池。
注释:¹宋中:今河南商丘市南。²梁孝王都:汉梁孝王刘武自梁(今开封市)徙都睢阳(即宋州),修园林、扩建城池。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名今陈留亚¹,剧²则贝³俱。
译文:当今的宋中仅次于唐代著名的商业交通发达的城市陈留,而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则和贝州、魏州相等。
注释:¹陈留亚:仅次于陈留。陈留,是汉、唐以来商业都会。²剧:政务繁重之地。³贝:贝州,故地在今河北清河。⁴魏:魏州,故地在今河北大名。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qú)¹
译文:一个城邑中就有数万户人家,街道两旁的高楼互相辉映。
注释:¹通衢:大道、交通要到。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俱娱。
译文:船和车马占据大半的天下,主人和宾客都十分欢乐。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白刃雠(chóu)不义¹,黄金倾有无。
译文:白光闪闪的刀刃用来杀光不义的坏人,把所有的黄金都拿出来酬谢英豪。
注释:¹雠不义:杀死不义的坏人。雠,仇杀。倾有无:倾其所有。“有无”是复词偏义,偏在“有”。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杀人红尘¹里,报答在斯须²
译文:此地富庶繁华,闹市仇杀,会带来迅速报复。
注释:¹红尘:指人世间。²斯须:片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忆与高李¹辈,论交²入酒垆³
译文:回忆起在安置酒瓮的土台,结交了高适和李白两位好友。
注释:¹高李:指高适、李白。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称高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²论交:结交。³酒垆:酒家安置酒瓮的土台。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两公壮藻思¹,得我色敷腴(yú)²
译文:两位公子的写作才能十分了得,让我十分的和颜悦色。
注释:¹藻思:写作的才能。²色敷腴:颜色和悦的样子。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气酣(hān)¹登吹台²,怀古视平芜。
译文:情绪高昂的时候登上繁台,遥望长满青草的平原感怀汉高祖之事。
注释:¹气酣:情绪高昂。²吹台:即繁台,在今河南开封东南禹王台公园内。相传为春秋时期师旷吹奏之台。汉梁孝王增筑称“明台”,因此称为“吹台”。怀古:即下面所提汉高祖之事。平芜:长满青草的平原。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芒砀(dàng)¹云一去,雁鹜(wù)²空相呼。
译文:砀山县这个地方,汉高祖一死,这里就没有人了,只有雁鹜相互呼应而已。
注释:¹芒砀:唐时砀山县属宋州。²雁鹜:亦作“鴈鹜”。鹅和鸭。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
先帝¹正好武,寰(huán)²未凋枯。
译文:玄宗尚武好战,当时国家尚未衰颓。
注释:¹先帝:即唐玄宗。²寰海:海内、天下。
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猛将收西域,长戟()¹破林胡²
译文:英勇的将士收复西域蛮夷之地,安禄山、张守琏战胜契丹民族。
注释:¹长戟:比喻军队将领,这里指安禄山、张守琏等。²林胡:汉时匈奴种族名。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百万¹攻一城,献捷²不云输。
译文:蒙蔽邀功,用百万人攻打一城,只报胜利,不报失败,所以虽败而报捷。
注释:¹百万:指兵力。²献捷:报喜不报忧。
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组练¹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译文:把战士看作泥土一样贱,为争取尺土,不惜牺牲一百个人的性命。
注释:¹组练:组甲练袍,这里指精兵。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拓境¹功未已,元和²³大炉
译文:开拓边疆未成功,天下大乱,升平和悦的景象离开人间乐土。
注释:¹拓境:即开拓边境。²元和:太平和乐的气象。³辞:离开。⁴大炉:天地、人间。《庄子》:“以天地为大炉。”这里指天地间。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乱离朋友尽¹,合沓(tà)²岁月徂(cú)³
译文:时光流逝不停,而自己的朋友们却分散凋零。
注释:¹朋友尽:指除高、李外,如郑虔、严武、苏源明等人。²合沓:相继重迭的样子。³徂:逝。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
吾衰将焉托,存殁()¹再呜呼²
译文:我将一腔的愁思寄托在哪里,好友相继去世,十分悲悼。
注释:¹存殁:指活着的自己和死去的友人。²呜呼:恸哭。宝应元年(762)李白死,永泰元年(765)高适又死,所以说“再呜呼”。
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萧条益堪愧¹,独在天一隅。
译文:孤独凄凉、老病穷困而漂泊远方。
注释:¹益堪愧:一作“病益盛”。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乘黄¹已去矣,凡马²徒区区³
译文:李白和高适已经离去,我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
注释:¹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喻指高李。²凡马:杜甫自谓。³徒区区: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杜甫十分爱才,因此对高李之死,十分痛惜。
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不复见颜鲍¹,系舟卧荆巫²
译文:不再看望颜延之和鲍照,乘坐一艘小船在荆州巫山漂泊。
注释:¹颜鲍:指颜延之和鲍照。²荆巫:荆州巫峡,指漂泊夔州。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¹
译文:勉强加餐,常常担忧自己无力照顾朋友的遗孤。
注释:¹违抚孤:无力照顾朋友的遗孤。

  这是一篇缅怀往事、抒发乱离之感的诗。在诗里杜甫怀念乱前宋中的繁华,伤盛世的消失,讽谕唐玄宗好武功所造成的恶果;忆恋同李白、高适游宋中时的友谊,痛挚友相继死亡,叹自身的衰老飘零。

  全诗分四段,开头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宋中地区的繁华;十三句至二十句为第二段写与高适、李白的邀游;二十一句至二十八句为第三段写唐明皇开边之事;最后十四句为第四段,叙写乱离死生,而深痛高李之亡。既有现实经历的生动描述,又有几十年来郁积于心中的主观情感的抒发。此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秀而不冶,艳而不妖。

  此诗前十二句,写昔时宋中梁孝王都的风物人情。当时的商丘古城名声仅次于陈留,而与贝州、魏州齐名。这里人口众多,有高楼、大道;水陆交通便利,以至于“舟车半天下”;人们热情好客、行侠仗义。次八句,回顾与高适、李白游览的情景。他们在酒瓮的土台跟前畅饮,“登文台”赋诗,观梁园雁池,望芒砀云烟,追思汉高祖斩蛇起义创业、梁孝王主宾相得作赋。再十句,写唐玄宗当年穷兵黩武、四方征伐,致使生灵涂炭、天下混乱。后十一句,表达对高、李的悲念和哀思。由于岁月流逝、遭逢离乱,朋友已经亡故。李白死于宝应元年(762年),高适也卒于永泰元年(765年),而今自己亦到了衰落之暮年,又“独在天一隅”“系舟卧荆巫”,真是“存殁两呜呼”。诗人以“乘黄”“颜鲍”指高、李,以“凡马”自比,而且常常愿尽“抚孤”的义务,对高、李的尊恭和思念,也表明了三人之间的情深意笃,同时也看出商丘之游对诗人来说是美好,不能忘怀。

参考资料:
1、 王华杰著.应天文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07:53
2、 邓元煊,吴丹雨,吴明贤,李丹编.历代名人咏李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08:第45页

qiǎnhuái怀

 tángdài 

yóusòngzhōng wéiliángxiàowáng 
míngjīnchénliú bèiwèi 
zhōngjiǔwànjiā gāodòngzhàotōng 
zhōuchēbàntiānxià zhǔduōhuān 
báirènchóu huángjīnqīngyǒu 
shārénhóngchén bàozài 
gāobèi lùnjiāojiǔ 
liǎnggōngzhuàngzǎo  
hāndēngchuītái huái怀shìpíng 
mángdàngyún yànkōngxiāng 
xiānzhènghào huánhǎiwèidiāo 
měngjiāngshōu西 chánglín 
bǎiwàngōngchéng xiànjiéyúnshū 
liàn chǐbǎi 
tuòjìnggōngwèi yuán 
luànpéngyǒujìn suìyuè 
shuāijiāngyāntuō cúnzài 
xiāotiáokānkuì zàitiān 
chénghuáng fán 
jiànyánbào zhōujīng 
líncāngèngshí chángkǒngwé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