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似秋云莹似冰,清于寒士懒于僧。凭谁更得移蟾法,剪取光明不用灯。
薄似秋云莹似冰,清于寒士懒于僧。凭谁更得移蟾法,剪取光明不用灯。
项安世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 5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老来曾识渊明¹,梦中一见参(cēn)(cī)²是。觉来³幽恨,停觞(shāng)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lí)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译文:到老才认识了陶渊明,梦中见到的仿佛是他的身影。一觉醒来觉得满腔幽恨,放下酒杯,想唱支差,开口又停。我佩服你白发归隐面对西风,不堪忍受五斗米折腰宁愿归耕。夏天在北窗前高卧乘凉,秋天在东篱旁自醉自醒。你的归隐有更深的意义含在其中,绝不仅只是逸致闲情。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¹渊明:即东晋诗人陶渊明。²参差:好像,仿佛。³觉来:醒来。⁴停觞不御:停杯不饮。御:用,进,此处引申为饮。⁵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⁶堪:忍受。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lǐn)¹生气。吾侪(chái)²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³。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译文:我深信这位先哲并未死去,到今天仍是一身正气,凛然如生。我们虽然相隔古今却心事相同,志在高山流水有知音。即使今后我难免出来做官,但荣华富贵已无味可品。为什么隐居东山的谢安又要出仕?人们都说这是为了世上苍生。
注释:¹凛然:严肃,令人生畏的样子。²吾侪:我辈,我们。³高山流水:喻知音。⁴直饶:即使。⁵甚:是。⁶东山:指东晋大臣谢安,曾隐居东山。⁷何事:为什么。⁸苍生:黎民百姓。

  辛弃疾自青少年时代起,就饱经战乱之苦,立志抗金,恢复中原,他的词也以激越豪放而著称。但是在这首《水龙吟》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却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未免有点消极。之所以如此,与他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学者考证,此词约作于公元1194年(光宗绍熙五年),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生,不免慨叹。

  此词上片开头就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句法就有点特别。陶渊明与作者,本来志趣不同,性格各异,而作者却说他们已有了神交,并在梦中见过面了。这对一般读者来说,不能不感到突兀、惊诧,从而也就有可能构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令人玩味。“老来”二字是特指,说明作者驱驰战马、奔波疆场或是筹划抗金、收复故土的年轻时代,与脱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陶渊明是无缘的,而只有在他受到压抑与排斥,壮志难酬的老年时代,才有机会“相识渊明”。这个开头,对读者来说既有些突然,又让人感到十分自然。而作者也以平静的语气叙述,益发显得深沉。接下去的“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三句,直接抒写作者心中的沉痛心情。心头之恨是如此沉重,竟使得作者酒也不饮,歌也不唱。这是为什么?作者作了回答:一个白发老翁怎能在西风萧瑟中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词的下片紧随前文,并作了更深入的回答:悔恨东山再起!先讲陶渊明的精神、人格和事业都是永在的,而且仍凛然有生气,和现实是相通的。“懔然生气”一句,这里暗用《世说新语·品藻》“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的语言以赞渊明。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紧跟着又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来说明他同渊明之间是千古知音。这知音就在于对“富贵他年”所持的态度。接下去“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三句,引用了东晋谢安的故事。据《世说新语·排调篇》记载:“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说明即使他年不免于富贵显达,也是没有意思的。结语“甚东山何事”三句用的仍然是谢安的事,同书又记载:“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很显然,从作者到陶渊明,又从陶渊明到谢安,或富贵显达,或归田隐居,或空怀壮志,虽处境各不相同,但其实一样,都没有什么意义。这是英雄的悲叹。

  与辛弃疾其他一些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豪情壮志不同,在这首词中,作者已没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那种壮志凌云、激越慷慨的感情,而是把一切都看得如此闲淡无谓,如此的不屑一顾,这绝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哀叹,是时代的悲剧。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82页

shuǐlóngyín··lǎoláicéngshíyuānmíng--xīn

lǎoláicéngshíyuānmíngmèngzhōngjiàncānchàshìjuéláiyōuhèntíngshāngháizhǐbái西fēngzhéyāodòuyīngkānwènběichuānggāodōngzuìyīngbiéyǒuguīlái

xìnwēngwèidàojīnlǐnránshēngcháixīnshìjīnzhǎngzàigāoshānliúshuǐguìniánzhíráowèimiǎnyīngwèishéndōngshānshìdāngshídàowèicāngshēng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译文:去年中秋节先是阴云密布,但最终天晴见月,今年中秋却始终阴云满天。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¹白复相侵寻。
译文:人的一生,本来中秋圆月的美景就看不到多少次,更何况一个人头上的白复越来越多。
注释:¹况乃:何况;况且。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译文:不过我的心中自有一轮光明的圆月,千古常在,永不缺独。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山河大地拥清辉¹,赏心何必中秋节。
译文:山河大地都沐浴在它的光辉之下,这等快乐,不必非要在中秋才有。
注释:¹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zhōngqiū

wángshǒurén míngdài 

niánzhōngqiūyīnqíng jīnniánzhōngqiūyīnyīn 
bǎiniánhǎojǐngduō kuàngnǎibáixiāngqīnxún 
xīnyǒuguāngmíngyuè qiāntuányuányǒngquē 
shānyōngqīnghuī shǎngxīnzhōngqiūjié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北望燕云¹不尽头,大江²东去水悠(yōu)³
译文:举目向北方望去,白云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滚滚江水向东流,永不停歇。
注释:¹燕云:指“燕云十六州”,包括现在河北、山西两省北部的广大地系北宋末年打算收复的北边失地。这里代指北方地区。²大江:指长江。³悠悠:形容水滔滔。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夕阳一片寒鸦(yā)外,目断¹东西四百州²
译文:斜阳渐沉,一群归巢的寒鸦划过天际, 望穿茫茫四极啊,何处是故园神州?
注释:¹目断:看不到。东西:一本作“东南”。²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原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途中所作。北望燕云诗人有无限感慨,此次北去,吉凶未卜,江水悠悠东去,象征南宋国运已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与被俘人众怀着凄恻的心情被押往北方,途中步履维艰,却后退不得。举目北望,哪里是个尽头?眼中所见再也不是熟悉的故国风物,头顶天空再也不是故国的天空。“不尽头”,是指北国的云天苍茫弥漫,神秘莫测,这艰难的路程没有尽头。这三个字透露出诗人前程未卜、追怀故国、难舍难休的心态。第一句就以沉缓迷惘的语气奠定了全诗缠绵惆怅、凄神哀肠的感情基调。

  第二句写大江东流的壮阔之景。面对浩大之物,人们往往感到宇宙时空宏大永恒,人生渺小短暂,既而或看破红尘,游戏人生,或情动于中,积极奋进。诗人正处此境,面对这永不停歇的江水,感慨万千。“水悠悠”似乎说诗人的痛苦永无断绝,象悠悠的东流水一样。孔子指着江水说“逝者如斯夫”。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而诗人心中的亡国之思随时间的推移不是一去不返而是像江水那样滔滔不停永无尽期。江水悠悠,心潮起伏,诗人或许也想到人世更迭,人生荣辱之变,但最为刻骨铭心的却是故国之思,是对国事变迁的沉痛追怀。故国往事是否如流水逝了?时光之水是否真能冲刷掉心头的哀伤愁绪?诗人以“大江东去水悠悠”的壮阔之景衬托心中难耐的孤凄无助、恍然如梦的思绪,传达出哀怨、惆怅、悲凉的心境。

  “夕阳一片寒鸦外”,化用秦观的词:“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因正是眼中所见,真情实景,便自然无痕,不觉生硬。画面很简单,夕阳渐沉,暮色苍茫,寒鸦归巢。但那种孤寂清冷、悲凉凄恻的情绪却深入人心。这动人心弦的画面与前两句所述是同一双忧郁眼睛所见,同样都折射出诗人心中的苦楚,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目断东西四百州”,读至此处,我们仿佛听到了一声喟然长叹。环顾四野,高天长云,大江东流,夕阳寒鸦,暮色暝暝,故国神州何处?我身何处?“目断”是思而望,望而不见。从诗的第一句起,诗人就开始了寻找,东西南北望断,只落得心中一声无奈的叹息。“四百州”说明了魂牵梦绕的故国曾经是地大物博、国强民盛,而今再也寻不见了。国势衰微至此,连皇帝都成了敌人的俘虏,想想真是泪眼望穿,愁肠寸断。

  “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四句诗只写一个“望”字,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命运如何;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无力挽回颓势;向东西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情。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这不同于苏轼的,苏轼的诗句表达的是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评价:读后我们仿佛能看到他那缓缓四顾的身影,他那忧郁渴念的目光,听到他那失望无奈的叹息。他曾有诗“书生空有泪千行”,说的就是这种心情,他只能低吟亡国之音,寄托“亡国之苦,去国之戚”。李钰的《湖山类稿跋》评汪元量诗:“开元、天宝之事,纪于草堂,后人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从此诗可见一斑。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韦曲¹花无赖,家家恼煞²人。
译文:韦曲这里的花开得如此可爱,家家户户都是满园春色,让人心动至极。
注释:¹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²恼煞:亦作“恼杀”。犹言恼甚。煞,语助词,表示程度深。
绿尊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绿尊¹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译文:杯中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
注释:¹绿尊:亦作“緑樽”,酒杯。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石角钩衣破,藤(téng)梢刺眼新。
译文:石角钩须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绿刺得眼使我眼前一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译文:感慨我什么时候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着悠闲淡泊的隐逸生活啊!
写这首诗时,杜甫尚未授官,安史之乱未起,虽有被遗弃的隐忧,但还没有完全失望,诗人还想通过友人的举荐或走“终南捷径”,以取得一官半职,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诗题中的郑驸马,即郑潜曜,玄宗女儿临晋公主丈夫。韦曲,在樊川(西安城南)。贵族家的园亭、侯门的别墅多在这个地方。杜甫陪郑驸马在此游玩,写下这首绘景咏怀诗。本诗的前四句写惜花志胜,后四句写寻幽寄慨。描绘了韦曲形胜之地的幽雅美景,抒发了绝尘归隐的情怀。在写作上,以俗语、反语的技法表现,是匠心独具之处。故赵访注说:“起用俗语,豪纵跌宕。”而杨伦评其写法说:“全是反言以见其佳胜。”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译文:以前我不认识来南塘的道路,今日才见识这里的第五桥。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译文:名贵的园林依傍着涔涔绿水,一丛丛野竹直上青霄。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译文:仿佛与谷口的郑子真旧日相交,一同游览濠梁。
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译文:平生为了寻找幽境胜景,从来就不怕路途遥远。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译文:百顷水潭上春风荡漾,夏天里树木千重,郁郁青青。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译文:树上水果压枝低,树叶相连,隐蔽着莺巢。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译文:把活鲜的鲫鱼切成银丝煲脍,用碧水涧傍的香芹熬成香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译文: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饭啊,哪里是在陕西的柁楼底下用餐呢?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
译文:戎王子花远来万里,何年何月告别月支故土?
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译文:异国绝域的珍贵花儿,如今在你的清水池塘四周滋生开放。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译文:汉使张骞当年都不曾把这花带回,真是徒然到了月支一回,连神农也不知道有这样美妙的鲜花。
露翻兼雨打,开坼渐离披。
露翻兼雨打,开坼渐离披。
译文:可惜的是这鲜花经过露凋雨打,真是绿肥红瘦,日益消损。
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
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
译文:高高的绿竹在舍旁连成一片,稀疏的篱笆下花儿凋零,落英缤纷。
碾涡深没马,藤蔓曲藏蛇。
碾涡深没马,藤蔓曲藏蛇。
译文:碾米的碾涡深深可以装下骏马,藤蔓弯弯足以隐藏蛇虫。
词赋工无益,山林迹未赊。
词赋工无益,山林迹未赊。
译文:我虽然工于写词作赋,可是没有任何经济效益,估计去山林隐居的日子也不远了。
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
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
译文:不如把诗书典籍全卖了,和你一起隐居算了。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译文:园中的水塘如沧江涌来,假山是开采的碣石堆成。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译文:风儿吹折了绿笋,枝枝下垂;雨儿催肥了红梅,朵朵绽开。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译文:银子做的指甲是弹铮所用,随身佩带的金鱼小饰品可以用来换酒喝。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译文:兴致高昂,无须洒扫庭院,大家随意坐在莓苔上喝喝酒吧。
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译文:高高的山岩的石阶上狂风吹扬起白雪,细一看,原来是云门上流下的瀑布在怒吼。
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
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
译文:酒醒了就想在竹簟上睡上一觉,衣单天冷想穿绵衣。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译文:山野的老人来看做客的我,并我送河鱼,不要一分钱。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译文:此处淳朴可爱,不亚于陶渊明的桃花源。
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
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
译文:小枣树下一片灰蒙蒙的寒云色,茵蔯与春藕共香。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译文:生菜又脆又美味,坐在树下的布单上吃生菜,颇感阴凉。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译文:野鹤清晨即出,山中的精灵在白天都躲藏了起来。
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译文:石林邻近蟠龙水晶宫,方圆百里,茫茫苍苍。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
译文:回忆起游玩杨柳渚的情景,曾经也在定昆池飞马驰骋。
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瞝。
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瞝。
译文:醉来把玩青青的荷叶,狂欢之中把白巾小帽也给丢失了。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
译文:看到那撑船的小伙子就想起郢中的船夫,他们熟悉水性如同江南的吴儿。
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
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
译文:我们一直坐着饮酒,看斜阳落下秦山,游玩江湖兴致依然不减。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译文:你的床上书堆成山高,连接屋顶,阶前庭院绿树袅袅飘拂云烟。
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
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
译文:你身为将军却不好兵黩武,你的儿子真是块读书的料。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
译文:微风吹来,恰好为你醒酒,静夜无事,听听吟诗颂词。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译文:你把细葛布衣挂在萝薜藤上,中天凉月如秋水洒满大地,一片雪白。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
译文:我一想到要回家的日期,心里就很不爽,却也无可奈何,总不能一辈子作客。
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译文:出得门来,溪中流水潺潺;回首一顾,山上白云婀娜,总也放不下留恋的情怀。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後歌。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後歌。
译文:想这几天灯前乱舞自娱,酩酊后的歌声倾吐了我的心声,可是有谁怜悯。
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译文:只有老郑老何你哥儿俩跟我知心知肺,我们约定,下次不管刮风也好,下雨也好,一定旧地重游!

  此组诗共十章,当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初夏,当时杜甫与广文馆博士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故作此组诗。以下是仇兆鳌《杜诗详注》对组诗各章的评析。

  首章领起,乃未至而遥望之词。上四,何氏山林。下四,陪郑同游。自塘至桥,桥畔有园,园中有竹,层次如画。谷口,指郑。濠梁,指何。赵汸曰:何于郑为旧交,因而并招及己,但以素有山林幽意,故作此游,非轻赴人招也,说得曲折微婉。《杜臆》末拈幽兴,为十首之纲。

  二章,志林中景物之胜。首二为纲,三四承夏木,五六承风潭。末乃触景而念昔游。风潭覆以夏木,见其萧森可爱。朱鹤龄注:卑枝接叶二句,古人所谓叠韵诗。食有芹卿,乃初到而留饮,末云晚饭,盖至暮而留宿矣。

  三章,记林间花卉之奇。首记花名,次记花种。五六承异花,见其可贵。七八承滋蔓,怜其易谢。张骞不携此种,故曰空到。《本草》弗载其名,故曰不知。《杜臆》开拆,顶露翻。离披,顶雨打。

  四章,羡林傍幽僻之致。上四写景,下四叙情,上四以整炼为工,下四以萧疏见致,俱有章法。没马是实事,藏蛇是想像。《杜臆》:公献赋不售,故欲卖书买宅,乃愤激之词。此云晚花,七章言清晨白日,见其次第。

  五章,见山林景物,而喜逢豪饮,在四句分截。言此间穿池垒石,特大地中剩水残山耳,其势之雄阔,足以破沧江而开碣石。烹笋摘梅,园中佳品。弹筝换酒,将军豪兴。故复移席苔前,以享其用意之殷勤。申涵光曰:起语近纤,五六太板。

  六章,状山林高寒,而美其淳朴,亦四句分截。风磴而吹阴雪者,乃云门之吼瀑泉也,以下句解上句。盖夏本无雪,飞瀑遥溅,乍疑是雪耳。酒醒方思卧簟,而衣冷反欲装绵,言夏日阴森也。野老看客,馈以河鱼,即此见风土淳朴,与他处不同。

  七章,记山林物产,而叹其景幽,亦四句分截。茵蔯之脆,得生菜而加美。栜树之阴,展食单而倍凉。次联分顶,野鹤晨出,言其超旷,山精昼藏,言其深邃。百里之内,独见苍苍,甚言石林之高耸,非谓何林有百里也。此云晨日,下二章言晚、言夜,次第又相联络。

  八章,因水府而旁记游迹。上四实景,下四虚摹。山林胜游,留连累日,故柳渚昆池,亦皆经过。折荷脱巾,醉时狂态。刺船解水,走马而思泛舟也。

  九章,宿何园而记其韵事。上四见主人儒雅,下四言夜景清幽。首句属赋,起不好武。次句属比,起总能文。

  十章总结,乃出门以后情事。首二惜别之情,三四别后之景,五六回忆前事,七八豫订重游。幽意不惬,为迫于归期耳,两句起势突兀。舞曰自笑,歌曰谁怜,无复林中豪兴矣,故须再过以慰寂寥。朋好,指郑广文。钱谦益曰:八句之内,势变多端,尺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杜老不容易放笔如此。

péizhèngguǎng广wényóujiāngjūnshānlín

 tángdài 

shínántáng jīnzhīqiáo 
míngyuán绿shuǐ zhúshàngqīngxiāo 
kǒujiùxiāng háoliángtóngjiànzhāo 
píngshēngwèiyōuxìng wèiyáo 

bǎiqǐngfēngtánshàng qiānzhāngxiàqīng 
bēizhījié jiēàncháoyīng 
xiānyínkuài xiāngqínjiàngēng 
fāntuólóu wǎnfànyuèzhōngxíng 

wànróngwáng niánbiéyuèzhī 
huākāijué mànqīngchí 
hànshǐ使kōngdào shénnóngjìngzhī 
fānjiān kāichèjiàn 

pángshèliángāozhú shūdàiwǎnhuā 
niǎnshēn téngmàncángshé 
gōng shānlínwèishē 
jìnniǎnshūmài láiwèněrdōngjiā 

shèngshuǐcāngjiāng cánshānjiéshíkāi 
绿chuífēngzhésǔn hóngzhànféiméi 
yínjiǎtánzhēngyòng jīnhuànjiǔlái 
xìngsǎo suízuòméitái 

fēngdèngchuīyīnxuě yúnménhǒuquán 
jiǔxǐngdiàn lěngzhuāngmián 
lǎoláikàn qián 
zhǐchúnchù yǒushānchuān 

shùhányún yīnchénchūnǒuxiāng 
cuìtiānshēngcàiměi yīnshídānliáng 
qīngchénchū shānjīngbáicáng 
shílínpánshuǐ bǎicāngcāng 

guòyángliǔzhǔ zǒudìngkūnchí 
zuìqīng kuángbáijiēchī 
chuányǐng jiěshuǐér 
zuòduìqínshānwǎn jiāngxìngsuí 

chuángshàngshūlián jiēqiánshùyún 
jiāngjūnhào zhìzǒngnéngwén 
xǐngjiǔwēifēng tīngshījìngfēn 
chīguàluó liángyuèbáifēnfēn 

yōuqiè guīnài 
chūménliúshuǐzhù huíshǒubáiyúnduō 
xiàodēngqián shuíliánzuìhòu 
zhǐyīngpénghào fēngláigu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