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黄花中君,芍药乃近侍。我尝品江梅,真是花御史。
姚黄花中君,芍药乃近侍。我尝品江梅,真是花御史。
不见雪霜中,炯炯但孤峙。
不见雪霜中,炯炯但孤峙。

dàozhōngxìngshǒuèr--liúzhǐ

yáohuánghuāzhōngjūnsháoyàonǎijìnshìchángpǐnjiāngméizhēnshìhuāshǐ

jiànxuěshuāngzhōngjiǒngjiǒngdànzhì

刘一止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2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此道¹昔归顺²,西郊胡³繁。
译文: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注释:¹此道:指金光门。²昔归顺:指至德二载投奔凤翔时,长安西边的胡骑正甚繁乱。归顺:指逃脱叛军归凤翔,投奔肃宗。³胡:这里指安禄山部队。⁴正:一作“骑”。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至今残破胆¹,应有未招魂²
译文: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注释:¹破胆:丧胆,惊骇。²未招魂:指活人的神魂,意谓推想叛军占据时,臣民神魂惊散之常,应有未招而不归之魂。未,一作“犹”。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近侍¹归京邑(yì)²,移官³岂至尊(zūn)
译文: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注释:¹近侍:指拜左拾遗。侍,一作“得”。²京邑:指华州,因系畿县,距京城长安不远。³移官:调动官职,指由左拾遗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⁴岂至尊:难道出自皇帝之意。岂,一作“远”。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无才日衰老,驻(zhù)马望千门¹
译文: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注释:¹千门:原指宫中的门户,这里借代宫殿,形容其建筑宏伟,门户很多。

  首联扣题,从“悲往事”写起,述说往日虎口逃归时的险象。“胡正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当时安史叛军势大,朝廷岌岌可危;二是说西门外敌人多而往来频繁,逃出真是太难,更能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无限忠诚。颔联“至今”暗转,进一步抒写昔日逃归时的危急情态,伸足前意而又暗转下文,追昔而伤今,情致婉曲。章法上有金针暗度之效。

  颈联转写今悲,满腔忠心却遭外贬,本是皇帝刻薄寡恩,是皇帝自己疏远他,可诗人却偏说“移官岂至尊”,决无埋怨皇帝之意,故成为杜甫忠君的美谈。但若仔细体会,杜甫在这两句中还是含有怨艾之情的,只不过是说得婉曲罢了。尾联在自伤自叹中抒写眷恋朝廷不忍遽去的情怀。感情复杂而深婉,虽然写得很含蓄,实际是在埋怨肃宗。

  这首诗追忆了当年九死一生从胡尘中间道逃往凤翔的情景,痛定思痛,感慨万千。当年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悯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本以为从此可以效忠王室、裨补国政,谁知却因正直敢言了遭奸按诽傍,天子疏远,从政一年多就被贬斥。诗人内心的怨望很深,却以“不怨之怨”的委婉笔法写出。篇末抒发自己眷念京国的深情,更加衬托出统治者的黑白不辨、冷酷无情。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7-108
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10-212

zhìèrzǎijīngjīnguāngménchūjiàndàoguīfèngxiángqiányuánchūcóngzuǒshíhuàzhōuyuànqīnbiéyīnchūményǒubēiwǎngshì

 tángdài 

dàoguīshùn 西jiāozhèngfàn 
zhìjīncándǎn yīngyǒuwèizhāohún 
jìnshìguījīng guānzhìzūn 
cáishuāilǎo zhùwàngqiānmén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长檠(qíng)¹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²
译文:长长的灯架长达八尺也没什么用,短的灯架虽然只有二尺长,却使用方便又灯光明亮。
注释:¹灯檠:古代照明用油灯,上有灯盘,盛油并放置灯芯,下有立柱,叫做灯檠,俗称灯架。²便且光:使用方便而又灯光明亮。
黄帘绿幕朱户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黄帘绿幕朱户¹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译文:夜晚到来,黄色的窗帘、绿色的帷幕、朱红的大门都已紧闭,秋风冷露进人堂屋,带来阵阵凉气。
注释:¹朱户:红色的大门。古代王侯贵族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所以“朱门”又是贵族邸宅的代称。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¹频挑移近床。
译文:少妇为远方的丈夫制衣,泪眼昏暗,不断地用玉簪挑亮灯芯并靠近床前。
注释:¹搔头:即玉响,古时女子首饰。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太学儒生东鲁¹客,二十辞家来射策²
译文:她的丈夫是在太学里读书的儒生,二十岁就离开家乡东鲁到京城来应试。
注释:¹东鲁:山东。²射策:汉代取士方法之一。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分为甲乙科,应试者任取其中的题目进行解答,按题目的难易及回答结果而分优劣。此指科举考试。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夜书细字缀(zhuì)语言¹,两目眵(chī)²昏头雪白。
译文:每天读书到深夜,用很小的字来撰写文章,两只眼睛累得昏花,头上也是白发丛生。
注释:¹缀语言:缀,联缀。缀语言,即写文章。²眵:即俗语所谓“眼屎”。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译文:那时候他也举着二尺的灯檠在案前,一直看书到天亮也不睡觉。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
一朝富贵还自恣¹,长檠高张照珠翠²
译文:一旦功名富贵到手,他就恣情享乐,家中灯架高高地架着,照亮了满身珠翠的美人。
注释:¹还自恣:还,立即,马上。自恣,放纵自娱,任情享乐。²珠翠:指美人。珠翠为女子佩带的饰物,所以用之代指美人。
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yù)(jiē)¹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译文:令人感叹的是人间的事情无不如此,请你看看那丢弃在墙角的短灯檠吧!
注释:¹吁嗟 :叹词,表示感叹。

  这首诗首句先写长檠,以宾写主,以长檠无用托短檠有用;接四句逐步深入,写短檠可以近床裁衣,寄远怀人;又接六句,写短檠可以提置案前,攻书习文,射策取第;最后以长檠高张,短檠被弃为慨,惊叹世态炎凉。此诗全用比兴,构思巧妙,结制缜密;是立意好,兴趣深,写法奇,一脉贯通的好诗。

  诗中“八尺长檠”(豪华高灯)与二尺短檠”(太学生所用小灯)的对比,诗首尾俱咏此。开首就道“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联系诗“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句,可知“空自长”指富贵人家恣纵淫乐的空虚生活。诗人否定这种生活,“吁嗟世事无不然”!可叹世上苦心追求这种生活的人还有的是。所以诗人觉得有必要对学生来一番剖析,应以“短檠二尺便且光”自豪,傲对“长檠八尺空自长”。自甘淡泊勤奋,而且非仅一时,而是一世。长短灯檠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对比象征。

  中间部分自“黄帘绿幕朱户闭”至“看书到晓哪能眠”共十句,写太学生挑灯苦读彻夜不眠。已是深秋季节,因为路途遥远,家中寄来的冬衣尚未到,只好忍耐这严寒。诗中特写一位“东鲁儒生”,可能是韩愈所赏识的勤奋好学而多才的年轻人,来国子监就读准备应礼部会试。他与短灯檠为伴,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二十岁就已经白了头发。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将短灯移近,又是写又是读,奋战不已。看着这有为的青年,韩愈赞赏同情,又不免有点隐忧,怕青年一旦飞黄腾达便抛弃了艰苦勤奋的好作风。所以末四句便特别提醒青年人:永远别忘了墙角的二尺短灯檠。

  韩愈这个时候已经年逾不惑,已走了人生的大半路程。此次由职方员外郎重调国子博士,乃是降低职位,但他心无怨尤烦躁之情,读此《短灯檠歌》可知。一位忠诚职守的老师、甘为学生照明路途的“短灯檠”的形容跃然纸上。大言之,“短灯檠”精神可说是韩的一种人生志向,非仅为对青年的期望。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七卷 (重排版)[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1378-1380.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绿玉枝头一粟(sù)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译文:桂树枝叶碧绿莹润,宛如玉琢而成,金黄的花瓣花蕊俏立枝头,黄绿相映,煞是迷人。看到它,便让人联想起酣眠于碧纱帐中的香艳佳人。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
吟倚画魂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é)¹不嫁为谁妆?
译文:斜倚画栏,想吟诗歌咏桂花却又难以成篇,于是不禁怀念起唐代的桂花诗仙李贺,想起月中的那棵丹桂树,更是为吴刚感到遗憾。那广寒宫中仙袂飘举的嫦娥,既不嫁人,又为谁而妆扮一新呢?
注释:¹素娥:即月中嫦娥。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首句正面赋其形,次句据此加以引申。这两句一写实一比拟,虚实相映,既生动又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

  “晓风和月步新凉。”在天气初凉的八月金秋,桂花便在晓风中和月光下暗暗地绽放飘香。此句描绘桂花开放的季节和四周的环境,突出了它的幽香和冷艳。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李贺的《梦天》诗中有“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之句;在《神弦别曲》中则有“南山桂树为君死,云衫浅污红脂花”之句。吴刚:传说中的月中老人。据《酉阳杂俎》载,吴刚学仙有过,被谪月中伐桂。桂高五百尺,斧痕随斫随合。这两句就有关桂花的传说展开联想,意趣横生,此二句中一“怀”、“一恨”,无不表达出词人对桂花的珍爱之情。

  “素娥不嫁为谁妆?”嫦娥美丽,但在传说中她又是一位独居月宫中的嫠妇,故词人有此问语,同时也是为了增添词的情趣。之所以提到嫦娥,因为她是月亮的化身、桂花的精魄。

huànshā··绿zhītóuhuáng--máo

绿zhītóuhuángshāzhàngmènghúnxiāngxiǎofēngyuèxīnliáng

yínhuàlán怀huáixiàochíhèngāngé((éé))jiàwèishuízhuāng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碧海烟归尽¹,晴峰²雪半残。
译文: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而泰山的玉皇顶还有一半被积雪所覆盖。
注释:岱岳:指泰山之玉皇顶,山势突兀峻拔。¹“碧海”句:此句源于李商隐《嫦娥》诗“碧海青天夜夜心”之句,形容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²晴峰:即指泰山玉皇顶,此峰海拔1524米。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冰泉悬众壑(hè),云路郁(yù)千盘。
译文:重重山峦之中,奔流直下的山泉凝结成冰,倒挂在山崖之上,回环的道路直上云霄。
影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影落¹齐燕²白,光连天地寒。
译文:泰山巨大的投影落在齐、燕广大的地域上,积雪的反光与天光连成一片,使天地一片冰沁。
注释:¹影落:指雪花飘落。²齐燕:指河北、山东一带。
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看?
秦碑¹凌绝壁,杖策²好谁看?
译文:矗立在积雪之岱岳山顶的秦碑美景,是否有谁正拄着手杖去观赏呢?
注释:¹秦碑:指“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之所立之石,石上刻有碑文,旨在“颂秦德,明德意”。(均见《史记·秦始皇本纪》)²杖策:拄杖。

  这首诗的首联从远景落笔,写出雪后天空晴朗,烟云散尽,残雪中高高耸立的山峰更显苍翠;颔联则是从另一角度对雪中泰山加以描绘;颈联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泰山之巍峨;尾联是诗人面对如此壮观景致发出的感叹。此诗与杜甫《望岳》一样,句句写“望岱岳”,却终篇不直接点出一“望”字,而以景物本身暗示其“望岱岳”之意。全诗意境之寥阔,体势之雄浑,直可继杜甫《望岳》。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采用对偶句式,写远望岱岳所见晴雪之景。首句中“碧海”乃是借喻“青天”,实为“碧海青天”之意;“烟归尽”则是比喻冬云阴霾已消散无余。这句先描写岱岳上空青碧之天色,寓有雪霁云散之意。然后再写以“碧海青天”为背景的“雪中岱岳”之整体风貌。“雪半残”描绘岱岳之上半端被积雪所覆盖之状。积雪的岱岳直插入青碧似海的苍天之中,峻拔突兀,而且银碧相映,明丽耀眼;令人胸襟亦为之开张,油然而生一种崇高之感。

  颔联则承接“晴峰”之意,再写近望岱岳之局部形象。诗人选取的是具有典型性的“冰泉”与“云路”两种意象。前句写岱岳之泉水已结成百丈冰,垂悬于众多山壑的崖壁上,以显示雪中岱岳之严寒冷峻;后句写山路上云气浓密,千折百回,又显示岱岳之险峻高远。而“冰泉”向下“悬”,“云路”朝上旋。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则写出诗人“望岱岳”时视线的移动,其中自有诗人为此奇观惊叹不已之意。

  颈联一转,又专写遥望岱岳积雪之感受。前两联重在写山,首联虽亦提到“雪半残”,但仍属写山之外观,而非单纯写雪。此联则纯是写雪景。诗人从纵横两个角度表现雪之“自”与“寒”,视野开阔,境界深远。此乃想象之辞,而非实景(因为此时天已“晴”);“燕齐白”从横向角度写泰山之雪使“燕齐”之地都映衬得白茫茫,此极雪泰山降雪之大。后一句则写积雪在晴日下之反光,使天与地皆寒光耀眼,寒气逼人,这是从纵向角度写雪“光”之强。“光”而“寒”,又是通感手法的运用。

  如果说上三联基本上是实写之景,那么尾联则纯然是虚摹之景:“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看?”“秦碑”乃泰山一古迹,而“凌绝壁”指秦碑立于泰山绝壁之上,由此可见“秦碑”非诗人于山下所能望见。此时诗人遥想是否有人如杜甫一样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攀上积雪的泰山之绝顶而登高四望。诗人设问句抒发此意,其中流露出诗人自己欲登山极望之情。

  这首诗,处处从大处着笔,无论是“晴峰”“冰泉”“云路”乃至“光”“影”,都给人以巨大之感,全诗成功地展示了泰山的雄姿,在众多咏岱诗中可谓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673
2、 麻守中等主编.历代题画类诗鉴赏宝典: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04:262

xuězhōngwàngdàiyuè--shīrùnzhāng

hǎiyānguījǐnqíngfēngxuěbàncán

bīngquánxuánzhòngyúnqiānpán

yǐngluòyànbáiguāngliántiānhán

qínbēilíngjuézhànghǎoshuíkàn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碧圆¹自洁。向浅洲远渚(zhǔ),亭亭清绝。犹有遗簪(zān)²,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yuān)(yāng)密语同倾盖³,且莫与、浣(huàn)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译文:碧绿的圆荷天生净洁,向着清浅的沙洲,遥远的水边,它亭亭摇曳,清姿妙绝。还有水面刚刚冒出的卷得纤细的荷叶像美人坠落的玉簪,抱着一片素洁的心田,能将多少炎热卷掩?两片伞盖状的荷叶像成双鸳鸯一见如故亲密私语,且不要,向浣纱的美女说起。只恐怕花风忽然吹断哀怨的歌吟,将荷丛搅碎像千叠翠云。
注释:¹碧圆:指荷叶。²遗簪:指刚出水面尚未展开的嫩荷叶。未展叶之荷叶芽尖,似绿簪。³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表示一见如故。⁴怨歌:喻秋声。⁵花风: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⁶翠云千叠:指荷叶堆叠如云的样子。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谩皱留仙裙折。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
回首当年汉舞¹,怕飞去、谩(mán)皱留仙裙²折。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bìn)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³,又一夜、西风吹折。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
译文:回首当年汉宫里起舞翩翩,天子怕大风吹走舞袖飘扬的赵飞燕,叫人胡乱扯皱了舞裙,自此带皱折的“留仙裙”就在后世流传。叫我恋恋不舍的青衫,还沾染着枯荷的余香,还叹息着鬓丝如白雪飘散。绿盘心中盈聚着清晶露珠,像金铜仙人的清泪点点,又是一夜西风将它吹断。我喜欢观看,明月洒下澄净的飞光,如白色的匹练,倒泻入半个湖面。
注释:¹汉舞:指汉赵飞燕掌中起舞。²留仙初褶:此指荷叶多皱褶,灯多褶裙。³盘心清露如铅水:喻荷叶带水。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阕写荷叶神态,下阕叹自己已发如雪白,不同心生怅惘,但又幸有如荷叶的心灵,能够欣赏流泻如练的月光。结尾三句写荷池整体画面,相融相汇,空明宏丽。

  本篇为咏荷抒怀之作。全词咏物而不滞于物,字面上处处写荷叶,但又时时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感叹。全词色彩鲜明,清丽流畅,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通过咏叹荷叶的高洁自持,取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隐寓着词人洁身自好的情志。上片妙笔描绘荷叶之芳姿,富有情趣。重点写荷叶之形,开头三句写开放的荷亭亭玉立向远处铺展的情景。“犹有遗簪”三句写刚出水面之嫩叶卷曲未伸展的情景,上下兼顾。“鸳鸯密语”以下写荷叶给自然界带来的欢欣及对荷叶的怜惜之情。下片作者赋予荷叶以深刻内涵,其思之珍贵在于用暗寓回首往昔盛事,表现对故国繁华的眷恋之情。“恋恋青衫”五句抒年岁已老而一事无成之慨叹。末几句见荷叶被秋风所折却依旧生活在清净圣洁的环境之中的情形,暗寓自己高洁自守,表白终老林泉的心迹。全篇写景如绘,物我交融,情蕴深永。

shūyǐng ·yǒng

zhāngyán sòngdài 

yuánjié xiàngqiǎnzhōuyuǎnzhǔ tíngtíngqīngjué yóuyǒuzān zhǎnqiūxīn néngjuǎnduōyán yuānyāngtóngqīnggài qiě huànshārénshuō kǒngyuàn duànhuāfēng suìquècuìyúnqiāndié 
huíshǒudāngniánhàn fēi mánzhòuliúxiānqúnzhé liànliànqīngshān yóurǎnxiāng háitànbìnpiāoxuě pánxīnqīngqiānshuǐ yòu 西fēngchuīzhé jìngkàn liànqiūguāng dàoxièbànmíngyu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