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归帆江北渚,脉脉相望那得语。舟中贾客婵娟女,朝乐潇湘暮荆楚。
渺渺归帆江北渚,脉脉相望那得语。舟中贾客婵娟女,朝乐潇湘暮荆楚。
我欲招之问计然,浮名唾去如飘烟。买鱼沽酒啸俦侣,槌鼓弄笛凋残年。
我欲招之问计然,浮名唾去如飘烟。买鱼沽酒啸俦侣,槌鼓弄笛凋残年。

shízhōutíngshǒu--liúzhǐ

miǎomiǎoguīfānjiāngběizhǔmàimàixiāngwàngzhōuzhōngjiǎchánjuāncháoxiāoxiāngjīngchǔ

zhāozhīwènránmíngtuòpiāoyānmǎijiǔxiàochóuchuínòngdiāocánnián

刘一止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2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bāo)¹不容幰(xiǎn)²,之子³去何之。
译文: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
注释:¹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²幰:车幔,代指车辆。³之子:这个人。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鸟道¹一千里,猿(yuán)²十二时³
译文: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
注释:¹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²猿声:一种“猿啼”。³十二时: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官桥¹(jì)²客,山木³女郎祠(cí)
译文: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
注释:¹官桥:官路上的桥梁。²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³山木:山中的树木。⁴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¹
译文: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
注释:¹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此诗开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两句,明知故问,强调了蜀道之难,表明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颔联“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二句,一为空间,一为时间,真切具体地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颈联“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二句,通过对旅途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入蜀旅途的关切。结尾“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两句是对别后的想象和对友人的嘱咐。

  随着阅历的加深和艺术上的成熟,王维晚年的作品审美选择更加入妙,点染更加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兴韵寄于风土,诗中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风物。作者又善于用数目字加以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完全避开了送别俗套,寥寥几笔就把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写出来,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首尾两联写尽的关切和相思,浑然神秀,无迹可求。纪晓岚说“一片神骨,不必凡马空多肉”,的确道出了此诗的妙处。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9-160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
¹²³知耻,贡公未遗荣
译文:彭薛告老仅仅算知耻,贡公贺友确是好虚荣。
注释:¹彭:彭宣。汉代研究《周易》学者,官至大司空。王莽时上书求归乡里。²薛:薛广德,汉代“鲁诗”专家,字长卿,官至御史大夫,后辞官归里,不再出仕。朝廷赐以安车驷马,广德悬挂其事以示荣。班固评价此二人“近于知耻”。³裁:通“才”,仅只。⁴知耻:谓有羞耻之心。⁵贡公:贡禹,汉人,字少翁,为光禄大夫,后辞官不许,又为御史大夫。与王阳友善,见其被用而喜。⁶未遗荣:没有忘记荣华富贵。
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
或可优贪竞¹,岂足称达生²
译文:此辈稍胜贪求名利徒,岂够保身全生受称扬。
注释:¹贪竞:贪恋官位。²达生:通达人生,为道家对生命的认识理论。
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
¹余秉²微尚³,拙(zhuō)(nè)浮名
译文:唯我怀抱出尘隐逸志,才疏口讷鄙弃虚浮名。
注释:¹伊:语助。²秉:执持。³微尚:隐遁的志趣。尚:志向。⁴拙讷:笨拙又口不善言;自谦之词,指自己不善作官。⁵谢:弃绝。⁶浮名:指功名。
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
庐园当栖(qī)¹,卑位²代躬耕。
译文:田园当作巢栖穴居处,爵位可代亲自去耕种。
注释:¹栖岩:指古代巢居穴处,这里指隐居。²卑位:谦指所袭康乐侯。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顾己¹虽自许²,心³犹未并
译文:久想退隐虽说自赞许,愿望行迹尚未成一统。
注释:¹顾己:回顾自己。²自许:自赞。³心:心愿,指隐居。⁴迹:行迹,指做官。⁵并:合一,具备。
无庸方周任,有疾象长卿。
无庸¹方周任²,有疾象长卿³
译文:仿效周任无功不求升,取法长卿闲居说多病。
注释:¹无庸:无所作为。²周任:春秋时周大夫,言行为孔子所称。³长卿: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常托病不朝。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
毕娶¹类尚子²,薄游³似邴生
译文:儿女完婚离家像尚子,谢绝高位知足似邴生。
注释:¹毕娶,办完婚娶之事。²尚子:尚长,东汉隐士,为儿女办完婚嫁,即隐迹山林。³薄游:指做小官。⁴邴生:西汉邴曼容,养志自修,不愿作六百石以上的官,如超过,便自免退居。
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
恭承古人意,促装¹返柴荆(jīng)²
译文:恭谨承继古人清高意,快备行装尽速返故乡。
注释:¹促装:收拾行装。²柴荆:柴草竹木编织的门或屋舍,代指故居。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牵丝¹及元兴²,解龟³在景平
译文:回想初仕正是元兴问,此次辞官适逢在景平。
注释:¹牵丝:指初仕。《礼记·缁衣》有“王言如丝”。²元兴:东晋安帝年号(402-404年)。灵运初仕为晋琅玡王大司马参军,时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是年正月戊戌(十六日)方才改元,而上一年的年号为元兴,故云“及元兴”。³解龟:即去官。龟:龟纽。宫印印鼻刻有龟形,下有穿丝条的孔眼。⁴景平:宋少帝年号(423-424年)。
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负心¹二十载,于今废将迎²
译文:违背心愿居官二十载,从今清静不为俗事忙。
注释:¹负心:违背心愿,指作官。²废将迎:指省去官场送往迎来的繁琐礼节。将迎:官场上的应酬。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
理棹(zhào)¹(chuán)²还期,遵渚(zhǔ)³(wù)修坰(jiōng)
译文:归期将近登船心如箭,沿岸船飞大地退后方。
注释:¹理棹:准备船只。²遄:急忙。³遵渚:沿着江中小洲。⁴骛:疾驰而过。⁵修垌:绵长的原野。
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溯溪¹终水涉²,登岭始山行。
译文:由江入溪水路至尽头,离船登岭跨步山路行。
注释:¹溯溪:沿溪逆流而上。²终水涉:结束水上旅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译文:原野空旷沙岸一片静,天空高远秋月分外明。
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憩石挹(yì)¹飞泉,攀林搴(qiān)²落英³
译文:石上休息尽情饮流泉,攀附林木随意餐落英。
注释:¹挹:双手合捧取水。²搴:拉动、拾取。³落英:落花。
战胜臞者肥,鉴止流归停。
战胜臞(qú)¹者肥,鉴²³流归停
译文:归隐心静体瘦已变肥,临水照容终得清流静。
注释:¹臞:瘦。清瘦。²鉴:镜子,此作动词,犹临照。³止:止水。⁴流归停:指流水终归静止。
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即是羲(xī)¹²化,获我击壤情³
译文:就此超世作个羲唐人,我学击壤重获真朴情。
注释:¹羲:伏羲氏。²唐:唐尧。³击壤情:即风俗淳朴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击壤:上古时的一种游戏。

  诗作前部分叙写古人事迹,以之为衬托表明自己坚决辞职隐居的意志与行为。诗作后部分写自己返家行程中的景象及感想。诗中抒发了去官还家、获得解脱的愉悦心情。诗中写景不多,却极为清丽动人。

  一至十句自述隐居丘园之志。

  先对几位古人加以评价:西汉的彭宣、薛广德、贡禹虽有高名,但只能说是优于贪婪奔竞之徒,还说不上是懂得养生缮性。彭宣和薛广德,班固《汉书》对他们评价颇高,称其“近于知耻”(《汉书·叙传》);谢灵运却说他们“裁知耻”而已,并不十分推崇。贡禹曾为河南县令,因受上司责备,便辞官而去。后又出仕,元帝时为光禄大夫,以年迈求退,为皇帝所挽留,进为御史大夫。诗人认为他并未能遗弃荣华富贵。评论古人只是陪衬,目的是表明自己的志向不仅是不贪竞而已,而且要做到“达生”。《庄子》有《达生》篇,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认为人之性分有定,不可勉强致力于性分之外的事。

  篇中又说欲存生养性,莫如弃世而无所牵累。诗人正以此种思想作为隐退的精神支柱。其具体的打算,则是“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山居赋》云:“古巢居穴处曰岩栖,传说古代隐士也有过此种原始生活者。但诗人毕竟做不到这样,故有所变通,以田园当作岩栖。他也不能真的耕稼自给,故欲学习古代一些达士的做法,安于卑位,以薄俸为生生之资。他说自己拙于仕宦,讷于言辞,故欲选择这样的生活道路,不过以往行迹尚未能与此种生活理想相一致。这可说是诗人对往昔生活的一个总结。

  十一至二十句写去职。

  先举周任、司马相如、尚子、邴生以自比。诗人说自己在种种方面都类似于上举那些淡泊明志的古人。自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至景平元年(423年),实得十八年,说“二十载”是约略言之。二十年来做违心的事,心情是悒郁的;而今终于摆脱了送往迎来等等俗务,其快意可知。

  二十一句至三十二句写初去郡途中的所见所感。

  “理棹”以下四句写其水陆行程。为早日还家,乃疾速行舟。遄、鹜二字表现出心情之急迫。“理棹”二句已兼写水陆,“溯溪”二句又写水涉山行,但不觉累赘,因读者可由此充分想象其行进的画面,感受到行程的漫长辛苦。“野旷”二句是写景名句,景中其实有情。清旷无际的风景正与诗人心境相应。久被絷牵,一朝脱去,自感到无限的开朗、轻快,故触目皆成佳趣。

  “憩石”二句写山林小憩情景,暗用《楚辞》典故:《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又《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熟悉典故的读者可于言外获得一种清幽芳洁之感。“理棹”四句写疾速前行,途程漫漫,“野旷”四句写赏玩风物,途中小憩,形成情绪和内在节奏的对比;而其心情之急迫与愉悦,都得到了表现。由愉悦的心情、悠然的意绪,进而引发出一番情理相融的议论:高尚之志战胜了富贵之欲,胸襟旷然,则臞者可肥;以止水为鉴,则流荡不返者将归于宁静清明。(二句用《韩非子·喻老》和《庄子·德充符》典故)心灵获得了自由宁静,则即使处于纷乱奔竞之世,也等于是归真返璞,回到了伏羲、唐尧时代,可以无拘无束、怡然自得了。传说尧时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诗人用此典故,似有“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韩愈《山石》)之慨,且使人隐约感到他与当权者关系之不和谐。

  谢灵运去郡之志是坚定的。当时其堂弟谢晦等人都写信劝他不要离职,他执意不从。不过他并非一贯恬退之人。《宋书》本传说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其出为永嘉太守,正是与当权者矛盾的结果。他之去郡,乃是一种不合作态度的表现。明乎此,对于此诗的理解便可更深入一层了。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第381-383页

chūjùn

xièlíngyùn nánběicháo 

péngxuēcáizhīchǐ gònggōngwèiróng 
huòyōutānjìng chēngshēng 
bǐngwēishàng zhuōxièmíng 
yuándāngyán bēiwèidàigōnggēng 
suī xīnyóuwèibìng 
yōngfāngzhōurèn yǒuxiàngzhǎngqīng 
lèishàng yóubǐngshēng 
gōngchéngrén zhuāngfǎncháijīng 
qiānyuánxìng jiěguīzàijǐngpíng 
xīnèrshízǎi jīnfèijiāngyíng 
zhàochuánhuán zūnzhǔxiūjiōng 
zhōngshuǐshè dēnglǐngshǐshānxíng 
kuàngshāànjìng tiāngāoqiūyuèmíng 
shífēiquán pānlínqiānluòyīng 
zhànshèngzhěféi jiànzhǐliúguītíng 
shìtánghuà huòrǎngqíng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山对面蓝¹堆翠岫(xiù)²,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zhuó)³雨蒹(jiān)(jiā)秀,沙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译文:对面山上弥漫着一层蓝色的烟霭显得翠色越发浓稠,齐腰深的草染绿了沙洲。傲霜的橘柚茫茫然一片青苍,被雨水洗礼过的芦苇显得分外俊秀,隔着滔滔江水隐约可以看到远处的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意的,是那几片到处飘飞着的枯黄凋残的败柳叶儿。
注释:沉醉东风:曲牌名。湘阴:今湖南湘阴,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¹蓝:蓼蓝,一种可制作染料的草。²岫:山峰。³濯:冲洗。⁴潇湘:潇水、湘水,湖南的两条大江。此处以潇湘指洞庭湖一带。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这两句写的是远景。在“山对面”行走,作者看到对面山上层峦叠翠,路边的小草已长至人的半腰高,染绿了整个沙洲。一个“堆”字将山的颜色由“兰”至“翠”的情形写得有层次感,生动形象。一个“染”字将草的颜色写得型艳欲滴,同时也写出了草之多、之广。“齐腰”一词不仅说明草之高,草长得茂盛,同时也与前句的“对面”两相照应。透过优美的景色,可以感知诗人愉悦的心境。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写的是近景,这才真正体现出了秋意。秋天里,果实累累,成熟的橘柚,颜色青黄相间,傲然挺立在秋风中,被秋雨洗涤过的芦苇,花开丛丛。诗人描写的清新爽朗的景象以及橘柚的颜色,展现了一幅南方的初秋之景。这两句隐隐透露出诗人喜悦的心情。“隔沧波隐隐江楼”,诗人站在江边远眺,隔着烟波浩渺的江面,隐隐看到了矗立在江对面的高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毕竟是秋天到了,虽然还有青青的草木,但万物还是开始零落,几片黄叶儿和残败的柳树告诉诗人湘潇的秋天到了。“几叶儿传黄败柳”一句写得秋意盎然,而“点破”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既有突然之意,又有自然而然之感。看到翠绿的山峦和青青的沙洲一片生机勃勃,诗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秋天要到来,直到看到几叶败柳,诗人才恍然大悟,自然之景再生机勃勃,但毕竟秋天到了,该到它掉落的时节了。

  这首小令远景近景结合,意境高远、广阔,基调明快,生机勃勃,只是在末尾处顺其自然地露出点点秋意,富有特色。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78页

chénzuìdōngfēng··shānduìmiànlánduīcuìxiù--zhàoshànqìng

shānduìmiànlánduīcuìxiùcǎoyāo绿rǎnshāzhōuàoshuāngyòuqīngzhuójiānjiāxiùcāngyǐnyǐnjiānglóudiǎnxiāoxiāngwànqǐngqiūshìérchuánhuángbàiliǔ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独坐幽篁(huáng)¹里,弹琴复长啸(xiào)²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注释:¹幽篁:幽深的竹林。²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深林¹人不知,明月来相照²
译文: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注释:¹深林:指“幽篁”。²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楚辞·九歌·山鬼》说:“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题诗写道:“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知道王维是著名的音乐家,所以考取进士后,当上了太乐丞。但是他独自坐在竹里馆中弹琴显然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抒发自己的怀抱。“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如苏轼《和林子中待制》:“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可见弹琴还不足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接着又吟唱了起来。他吟唱的诗也许就是这首《竹里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像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深林人不知”本来就是诗中应有之意,如果对人知与不知毫不在意,那他就不会写出这句诗,既然写了这句诗,就表明他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遗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起句写“人不知”,结句写“月相照”,也可谓相互呼应了。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泯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79-181

zhúguǎn

wángwéi tángdài 

zuòyōuhuáng tánqínchángxiào 
shēnlínrénzhī míngyuèláixiāngzhào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只有清霜¹冻太空,更无半点荻²花风。
译文:空中的飞霜使寒气仍在,风平荻静,江水无波。
注释:子江:长江在扬州到镇江间的一段,古人称为扬子江,因其地有扬子津和扬子县。¹清霜:空中的飞霜。²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译文:云开雾散,东南的天空一片澄碧,晨光映照得江面火红一片。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千载英雄¹鸿去²外,六朝形胜³雪晴中。
译文: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只有壮美山川照应着雪霁晴空。
注释:¹英雄:这里指岳飞、张浚等名将贤相。²鸿去:语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³形胜:(山川)壮美。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携瓶自汲(jí)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译文:过江时携带着瓶子取一瓶江水,煮清茶一杯,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

  这首诗开头写江上景色。

  首联上句写空中流霜,寒气犹在,见其时为晨;下句写风平荻静,江水无波,状其日为晴。

  颔联出句写云开雾散,天色澄碧,复状其晴;下句写旭日东升,光芒似箭,又见其时为晨。若诗到此结束,那也不过描写了清晨江面晴朗、平静的景色而已,但紧接着的一联,为全诗开拓了一个新的境地。

  颈联对句的一个“晴”字,将前两联的描写作了一个概括。但与“六朝形胜”连在一起,其意就不止于描写气候的晴朗了。扬子江畔,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与南朝十分相像。此时宋金已缔结和议,宋朝以屈辱的条件,换得了一个苟安局面,因此扬子江畔,这古战场也渐趋平静。这里的“晴”字,除指气候外,也含有形势平静之意。“雪”字与出句“鸿去”呼应。此处“飞鸿”,指“千载英雄”,也就是杨万里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提到的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名将良相。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照应着雪霁晴空。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

  尾联回到题上,“汲江心水”,正是过江之时,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1、 黄珅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89-1092
2、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69-18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