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屋遗才日,英雄失意秋。荐贤无北海,削迹有东丘。
场屋遗才日,英雄失意秋。荐贤无北海,削迹有东丘。
未遂图南志,先贻败北忧。旷弦多误奏,卞玉却轻投。
未遂图南志,先贻败北忧。旷弦多误奏,卞玉却轻投。
西逐惭秦客,南冠愧楚囚。天亡非战罪,道丧是吾羞。
西逐惭秦客,南冠愧楚囚。天亡非战罪,道丧是吾羞。
命薄闻歌凤,时穷见叩牛。丹山摧鸑鷟,虞阪困骅骝。
命薄闻歌凤,时穷见叩牛。丹山摧鸑鷟,虞阪困骅骝。
落日千行泪,西风万古愁。壮图沉草莽,归思动沧洲。
落日千行泪,西风万古愁。壮图沉草莽,归思动沧洲。
是理皆前定,非人可豫谋。闷来宜自遣,势去不须尤。
是理皆前定,非人可豫谋。闷来宜自遣,势去不须尤。
消日棋千局,忘怀酒一瓯。更宜思破釜,莫便欲乘桴。
消日棋千局,忘怀酒一瓯。更宜思破釜,莫便欲乘桴。
豹匪终藏雾,鲸非可在沟。此生如富贵,未死合公侯。
豹匪终藏雾,鲸非可在沟。此生如富贵,未死合公侯。
子况才华妙,身兼学业优。文章思顿进,志意素加修。
子况才华妙,身兼学业优。文章思顿进,志意素加修。
禹穴书曾探,嵩山涧亦搜。纱萤频见聚,邻烛屡闻偷。
禹穴书曾探,嵩山涧亦搜。纱萤频见聚,邻烛屡闻偷。
默记迹三箧,疏通贯九流。赋才肩贾马,诗格驾曹刘。
默记迹三箧,疏通贯九流。赋才肩贾马,诗格驾曹刘。
肯向清时废,须膺紫诏求。不当三径隐,未可五湖游。
肯向清时废,须膺紫诏求。不当三径隐,未可五湖游。
齧臂盟须复,题桥志必酬。宁终葬鱼腹,诚合跨龙头。
齧臂盟须复,题桥志必酬。宁终葬鱼腹,诚合跨龙头。
早弄书生笔,当焚败将舟。也知男子志,未肯死前休。
早弄书生笔,当焚败将舟。也知男子志,未肯死前休。

shāngduànqiānshūshīèrshíyùn--liúyǎn

chǎngcáiyīngxióngshīqiūjiànxiánběihǎixuēyǒudōngqiū

wèisuìnánzhìxiānbàiběiyōukuàngxiánduōzòubiànquèqīngtóu

西zhúcánqínnánguānkuìchǔqiútiānwángfēizhànzuìdàosàngshìxiū

mìngbáowénfèngshíqióngjiànkòuniúdānshāncuīyuèzhuóbǎnkùnhuáliú

luòqiānxínglèi西fēngwànchóuzhuàngchéncǎomǎngguīdòngcāngzhōu

shìjiēqiándìngfēirénmóumènláiqiǎnshìyóu

xiāoqiānwàng怀huáijiǔōugèng便biànchéng

bàofěizhōngcángjīngfēizàigōushēngguìwèigōnghóu

zikuàngcáihuámiàoshēnjiānxuéyōuwénzhāngdùnjìnzhìjiāxiū

xuéshūcéngtànsōngshānjiànsōushāyíngpínjiànlínzhúwéntōu

sānqièshūtōngguànjiǔliúcáijiānjiǎshījiàcáoliú

kěnxiàngqīngshífèiyīngzhàoqiúdāngsānjìngyǐnwèiyóu

nièméngqiáozhìchóuníngzhōngzàngchéngkuàlóngtóu

zǎonòngshūshēngdāngfénbàijiāngzhōuzhīnánzizhìwèikěnqiánxiū

刘弇

刘弇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3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yù)¹彼晨风²,郁³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qīn)。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译文:傍晚光景小鹰隼疾飞掠过,栖落在郁郁苍苍的北树林。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忧心忡忡满怀担心。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注释:¹鴥:鸟疾飞的样子。²晨风: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³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⁴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朱熹《诗集传》:“忧而不忘之貌。”⁵如何:奈何,怎么办。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忧有苞(bāo)¹(lì)²,隰(xí)³有六驳(bó)。未见君子,忧心靡(mǐ)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译文:高高的忧上有茂密的栎树,洼地里梓树榆树繁茂成荫。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满怀悒郁忧心如焚。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注释:¹苞:丛生的样子。²栎:树名。³隰:低洼湿地。⁴六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忧有苞棣(dì)¹,隰有树²(suì)³。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译文:高高的忧上有茂密的唐棣,洼地里生长着如云的忧梨。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迹,内心里忧心忡忡如醉如痴。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早忘了我啊没有丝毫记忆!
注释:¹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²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³檖:忧梨。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

  全诗三章,章六句。首章用鹯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不过诗意表达得相当蕴藉。

  “山有……隰有……”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那颙望着的女子瞥见晨风鸟箭样掠过飞入北林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檖。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5-257

chénfēng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chénfēng běilín wèijiànjūn yōuxīnqīnqīn  wàngshíduō 
shānyǒubāo yǒuliù wèijiànjūn yōuxīn  wàngshíduō 
shānyǒubāo yǒushùsuì wèijiànjūn yōuxīnzuì  wàngshíduō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独坐对月心悠悠¹,故人²不见使我愁。
译文:独自一人与那清冷的月亮相对,心绪难平;朋友啊,见不到你我忧愁满腹。
注释:吴江亭:一名松江亭,在江苏省吴江县东吴淞江口。吴江,一名吴松江,古称松江,源出太湖,流经吴江(今江苏吴江)、吴县(今江苏吴县)等,向东北入海。张子野: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乌程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吴江知县,历京兆通判、尚书都官郎中。著名词人,亦擅诗。君谟蔡大:蔡襄(1012—1067),字君谟,仙游人。天圣八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著名书法家。¹悠悠:忧思。²故人:指张先。时已离吴江县令任,在都城开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译文:从古至今没有人不珍爱中秋佳节,更何况坐使你督造的松江亭中。
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可怜¹节物²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译文:节令景物顺从人意令人欣喜,连续十几天的阴雨天气今夜便突然结束。
注释:¹可怜:即可爱、可喜。²节物:节令景物。
不惟人间惜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不惟人间惜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译文:看来不仅是人间看重中秋的月亮,上苍也同样富有雅趣。
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上寒光流。
长空无瑕¹露表里²,拂拂渐上寒光³
译文:万里长空澄澈如洗,一轮明月渐渐升上天际,把似水的光华洒满大地。
注释:¹无瑕:没有瑕疵。²表里:这里指明月。³寒光:即月光。⁴流:照射。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bì)¹浮。
译文:松江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江中映出了月亮的倒影,唯见上下一双玉璧浮沉辉映。
注释:¹双璧:指天上的明月与水中的月影。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避鱼龙忧。
自视直欲见筋脉¹,无所逃避鱼龙²忧。
译文:月光照射下自己也变得晶莹透明,可以看到自己的筋脉。大江更是明净得可以见底,潜伏的鱼龙要担心无处藏身了。
注释:¹筋脉:筋骨脉络。²鱼龙:此指水中之鱼。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chá)去触斗牛¹
译文:我不疑惑是否身使人间,只怕飞上天空的木筏,把我带到银河去遨游。
注释:¹“只恐”句:《博物志》载,海与天河通,有个住在海边的人,见每年八月有木槎经过。一次,他乘上木槎,到了天河,见到牛郎织女。槎,木筏。斗牛,都为星辰名。这句借乘槎典,说自己怀疑置身天上。
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译文:面对这清幽的情景我反而不觉得满足,只因为没有朋友与我一共游览。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此笔传中州。
心魂冷烈¹晓不寝,勉为此笔传中州²
译文:想到这我心绪颤动难以入睡,勉强拿起笔写了这首诗寄往中州。
注释:¹冷烈:快速地战栗颤动。²中州:河南一带,古为豫州,处九州之中,因名。这里指北宋京城开封。

  这是一首中秋怀人诗。诗用赋体,平铺直叙。第一层八句,写对月思友。前四句交代时地,丝丝入扣;下四句写得很满,说老天照顾到人们赏月的爱好,久阴变晴,特地让月亮出现。第二层八句,把月色写得美,显出末层四句怀人的伤感。

  全诗一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八句,借中秋对月直抒胸臆。开篇言“独坐”,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与“中秋对月”形成强烈的对照,并自然地引出“心悠悠”——不见故人而产生的无限情思。接下去两句,扣住“中秋”和“松江亭”,进一步点出勾起思念之情的缘由:古往今来,人们都珍惜中秋之月,因为它象征着和亲人的团聚,更何况诗人“独坐”的吴江亭是友人张先所修治,并且亭上还留有另一位好友蔡襄的题词。可现在人去亭空,唯独诗人一个人坐在这里遥望着中秋之月。此时此景,大有“何事长向别时圆”之慨。诗人刚刚被逐出朝廷,远离世居的汴京,心绪难平。三四诗人并不愿意自溺于这种气氛中,笔锋一转,写出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时令、气候也善解人意,连绵的阴雨在中秋之夜停止了。不仅人间珍重这中秋佳月,上天亦对之怀有深意。这四句从表面看,是在庆幸中秋见月,实质上正反衬出诗人徒见明月,不见故人的伤感。以上八句以感慨、议论为主,以情真取胜。

  第二层八句写中秋之月。头两句写明月渐升的情景:长空万里,天宇澄澈,一轮明月渐渐升起。寒光从空中直泻而下,仿佛水银在流动。接着写江、月互相辉映的景色。吴松江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江中映出了月亮的倒影,唯见上下一双玉璧浮沉辉映。这时的世界显得格外洁净,诗人觉得自己也在月光的照射下变得晶莹透明,可以看到自己的筋脉。而大江更是明净得可以见底,潜伏的鱼龙要担心无处藏身了(此句倒装,即“鱼龙忧”“无所遁”之意)。这奇异的景色,使诗人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仿佛离开人世,像海客乘上浮槎,到了天上,他担心会触上斗牛星座。这是十分奇特的想象。

  这里对月亮的尽情描写,与前文所表现的感慨有逻辑上的联系。苏舜钦慷慨有大志,是庆历革新的健将,却受到诬陷,被迫远离亲朋好友,来到苏州隐居。他希望朝政有澄清之日。诗中对月光洞照力的赞美,正寄托了这种理想。而对仙境的向往,则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后四句,由写景再次转为抒怀。面对中秋佳景,诗人联想到自己悲凉的现状,虽有良宵美景,无奈孑然一身,远离亲朋,孤寂可悲。诗人辗转枕席,无法入眠,不觉到了天明。于是提起笔来,写下了这首诗,寄给远在中原的好友蔡襄,以寄托自已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4-145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张湛¹曰:夫经方²之难精,由来尚³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sè),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shù)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yōng)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shì),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译文:晋代学者张湛说:“以经络治疗(指针灸术等)和方剂为主的医术难以达到精妙的高度,由来已久,都是这样。”这是因为疾病尚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但把脉寸关尺,尚浮脉、沉脉、弦脉、紧脉等纷乱难辨的脉象;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尚高低浅深的差别。肌肤尚厚薄、筋骨尚强壮柔弱的区分,只尚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世上尚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尚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尚现成的方子可以用。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如果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注释:¹张湛:东晋学者。晓养生之术,撰有《养生要集》十卷、《延生秘録》十二卷,均佚。今有《列子注》八卷传世。²经方:一般指《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的医方。此泛指医道。³尚:久远。⁴今:语首助词,犹言“夫”。⁵荣:通“营”。指营气。⁶流注:谓经络气血运行灌注。⁷今:如果。⁸卜筮(誓):占卜。古时占卜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⁹了:尽。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cè)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yán)(chī)¹²怨亲善友,华夷³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xī)、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méng)虫、水蛭(zhì)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¹⁰未分,必有大段¹¹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¹²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¹³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yí)下痢(lì),臭秽(huì)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dì)(jiè)¹⁴之心,是吾之志也。
译文: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心神和情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如果尚患病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当作至爱亲人对待;也不可以瞻前顾后,考虑医病下药对自身的利弊得失,维护、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好像自己感同身受,内心悲痛,不避忌艰难险阻,不怕月黑夜深,不顾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没尚显示功夫、事迹的心思,像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与此相反的话,就是生命的最大的戕害者。自古以来,尚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体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人的生命是高贵的,但从爱惜生命高度说,人和畜牲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损害他体利益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牲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么,离开“生”的道义就更远了。我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就是出于这样的理念!其中虻虫、水蛭这一类药,市上尚已经死了的,就买来入药,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只是像鸡蛋这样的东西,因为它还处在成形前的状态,一定遇到紧急情况,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这才是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如果尚病人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别人都不愿看的,医生只能表现出从内心感到难过的同情、怜悯、关心的心情,不能产生一点不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志向。
注释:¹妍媸:美丑。 妍,娇美。蚩,通“媸”,丑陋。²怨亲善友:谓关系亲疏。善,交往一般者。友,过从密切者。³华夷:谓不同民族之人。华,汉族。夷,古代对异族的统称。⁴险巇(xi):艰险崎岖。⁵功夫:时间,此谓耽搁时间。⁶形迹:客套,此谓婉言推脱。⁷患:厌恨。⁸于人:《医心方》引作“圣人”。⁹市:购买。¹⁰混沌: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分时浑然一体的状态。此指鸡雏成型前的状态。¹¹大段:犹言十分。¹²隐忍:克制忍耐。¹³大哲:才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¹⁴蒂芥:又作“芥蒂”,细小的梗塞物。喻郁积在胸中的怨恨和不快。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大医之体¹,欲得澄神内视²,望之俨(yǎn)³。宽裕汪汪,不皎(jiǎo)不昧(mèi)。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tán),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¹⁰自逞俊快¹¹,邀射¹²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qǐ)¹³满目,勿左右顾眄(miǎn)¹⁴;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xiū)¹⁵(dié)¹⁶¹⁷,食如无味;醽(líng)(lù)¹⁸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yú),满堂不乐¹⁹,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²⁰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译文: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的风度,应能使思想纯净,知我内省,目不旁视。别人看他,庄严肃敬,待人宽容,予人充裕,博大深广,不炫耀,也不故作神秘。看顾病人,诊断疾患,用最大的心思,寄予很深的关心,详细考察表征迹象,一丝一毫不能尚过失,开药下针,不能尚偏差。虽然说对疾病应当迅速救治,但更为重要的是临证不惑乱,并应当周详仔细,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轻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众,动作快捷,猎取名誉,这样做就太不仁德了!还尚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衣着华丽的妇女,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尚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尚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只要尚一个人悲痛,满屋子的人都会不快乐,更何况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没尚离身。如果医生安心无虑地高兴娱乐,傲慢地洋洋自得,这是人神都认为可耻的行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这些大概就是医生的基本品德吧。
注释:¹体:风度。²内视:谓不视外物,排除杂念。³俨然:庄重貌。⁴宽裕:气度宽宏。⁵汪汪:水宽广貌。此喻心胸宽阔。⁶不皎不昧:谓不亢不卑。⁷参差:差错。⁸审谛:仔细观察。⁹覃思:深思。¹⁰率尔:轻率貌。¹¹俊快:洒脱迅捷。¹²邀射:谋取。¹³绮罗:指穿着绮罗的人。为贵妇、美女的代称。¹⁴顾眄:斜视。¹⁵珍馐:贵重珍奇的食品。¹⁶迭:交替。¹⁷荐:进献。¹⁸醽醁(ling lu):美酒名。¹⁹“夫一人”二句:语本西汉刘向《说苑·贵德》。 隅,角落。²⁰至人:古代之思想道德达到极高境界的人。(中医传自道家,道家将高人由高到低分为真、至、圣、贤四个等级。)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xuè)¹喧哗²,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zǐ)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chài)一病,则昂头戴面³,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huāng)也。
译文:做医生的准则,应该是慎于言辞,不能随意与病人调笑,道听途说,搬弄是非,背后议论他人和物事,炫耀自己的名声,诽谤攻击其他医生,借以夸耀自己的功德。偶然治好了一个病人,就昂头仰面,而尚自我赞许的样子,认为自己天下无双,这些都是医生的不可救药的坏毛病。
注释:¹谈谑:谈笑。谑,开玩笑。²喧哗:大声吵闹。³戴面:仰面。⁴膏肓:此喻恶劣习气。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老君¹曰:人行阳德²,人自报之;人行阴德³,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¹⁰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lǐ)¹¹也。
译文:老子说:“一个人公开地尚德于人,人们自然地会报答他;一个人暗中尚德于人,鬼神会报答他。一个人公开地作恶于人,人们自然会报复他;一个人暗中作恶于人,鬼神会来害他。”探求这两个方面的行为,阳施尚阳报,阴施尚阴报,难道是骗人的吗?所以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只要存尚救济别人痛苦的想法,(积下阴德)到阴曹地府之中,自会感到是多福的人了。还尚,不能因为别人尚钱尚地位,就任意给他开珍贵的药物,让他难以找到,来炫耀自己的技能,这确实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注释:¹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唐代乾封元年上尊号“玄元皇帝”,武后时改称“老君”。俗称“太上老君”。²阳德:指公开做的有德于人的事。³阴德:指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⁴阴阳报施:即上文所云阳施则有阳报,阴施则有阴报。⁵经略:谋取。⁶冥运道:犹冥道。冥界。⁷谅:确实。⁸忠恕之道:儒家伦理思想。“忠”谓积极为人,“恕”谓推己及人。⁹救济:救世济民。¹⁰曲碎:细碎。¹¹鄙俚:粗俗。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风定¹落花深²,帘外拥红堆雪³。长记海棠(táng)开后,正伤春时节。
译文:风停了,庭花尽凋零。看珠帘之外,雪瓣成堆,红蕊层层。须牢记海棠花开过后,正是伤春时节。
注释:近:是词的种类之一,属一套大曲中的前奏部分。《好事近》:词牌名,流行于唐代,意为好戏快开始了,即大曲的序曲。¹风定:风停。²深:厚。³拥红堆雪:凋落的花瓣聚集成堆。拥:簇拥。红、雪:指代各种颜色的花。⁴长记:同“常记”。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鶗鴂。
酒阑(lán)¹歌罢玉尊²空,青缸³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鶗(tí)(jué)
译文:歌声歇,玉杯空,长兴尽。唯有青灯闪烁,豆荧之光渐熄灭。梦中的愁怨自难消受,更传来鹈鴂一声送春鸣。
注释:¹酒阑:喝完了酒。阑:干、尽。²玉尊:即“玉樽 ”亦作“ 玉罇 ”。原指玉制的酒器,后泛指精美贵重的酒杯。³青缸:灯火青荧,灯光青白微弱之意。⁴暗明灭:指灯光忽明忽暗,一直到熄灭。⁵魂梦:指梦中人的心神不而言。⁶幽怨:潜藏在心里的怨恨。⁷鶗鴂: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这是一首抒发伤春情怀的词。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词人抒发伤春之情,并非因先睹物而引致伤感,而是深处闺中,即敏锐地感悟到大自然细微的变化,由此引起情感变化。“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即断定“帘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红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与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之情。唐孟浩然《春晓》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韩偓《懒起》诗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倒卧卷帘看。”这两位诗人对风雨后花的状况均无所知,虽有怜花之意,但毕竟不如李清照。当然,李清照对落花给予极大关注,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的成分。首二句虽为状物,但伤感之情已隐然可感。“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次二句,词人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但对往事的具体内容却避而不谈,只是说此时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时节。“长记”,即常记,说明以往的“伤心时节”之事,常萦绕于心。此外,词人在诸多花卉中,对海棠情有独钟,这或许是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以及如霞似雪般的秾丽娇娆,尤其是其高贵优雅之美,与词人个性颇为近似。词人的《如梦令》词:“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表达了对海棠的钟爱,其抒情方式与此词上片也相似。

  上片侧重由景生情,为落花而慨叹,而伤春。下片则自然过渡到对闺门独处、孤寂苦闷生活的描绘。“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词人在这里并没有直言其如何的孤寂,愁苦,而是通过四个极富象征意味的物体刻画酒阑、歌罢、空的酒杯以及忽明忽暗的油灯,整个画面幽暗、凄清、空冷。试想,一个闺中思妇置身于如此环境中,其心情该是怎样的凄怆孤寂,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白日词人是惜花伤时,夜晚则借酒浇愁愁更愁,想在梦中得到一丝慰藉,然而梦中的情景,依旧使梦魂幽怨哀愁。醒来之时,听到窗外凄厉的“啼鴂”声,更增添了悲怆的情感。因为“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屈原《离骚》),春已逝去,百花也已凋落殆尽。

  这首词抒写的是伤春凄苦之情,但词人并没有正面来抒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室内外景物的刻画,把自己的凄情浓愁寄寓其中,因而全词读来,更感其情深沉、凝重。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
2、 刘瑜,刘亦文.照词欣赏[M].山东:济南出版社,2008.

hǎoshìjìn ·fēngdìngluòhuāshēn

qīngzhào sòngdài 

fēngdìngluòhuāshēn liánwàiyōnghóngduīxuě chánghǎitángkāihòu zhèngshāngchūnshíjié 
jiǔlánzūnkōng qīnggāngànmíngmiē húnmèngkānyōuyuàn gèngshēngjué 
想风流态,种种般般媚。恨别离时太容易。香笺欲写相思意,相思泪滴香笺字。画堂深,银烛暗,重门闭。
想风流态,种种般般媚。恨别离时太容易。香笺欲写相思意,相思泪滴香笺字。画堂深,银烛暗,重门闭。
似当日欢娱何日遂。愿早早相逢重设誓。美景良辰莫轻拌,鸳鸯帐里鸳鸯被,鸳鸯枕上鸳鸯睡。似恁地,长恁地,千秋岁。
似当日欢娱何日遂。愿早早相逢重设誓。美景良辰莫轻拌,鸳鸯帐里鸳鸯被,鸳鸯枕上鸳鸯睡。似恁地,长恁地,千秋岁。

  这首词是流传于北宋年间的一首无名氏作的词,宋徽宗政和七年,流传于邻邦高丽(今朝鲜),后失传,幸而在朝鲜《高丽史·乐志》中保存下来。此词语言俚俗,但表达了市丹青年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艺术表现直率朴实,是一首很有水准的诗词。

  这首词以男性、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表现的情感率直,内容也是有关桑间之情濮上之意这类词。上片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想风流态”二句,表达作者对初次欢会时对她的深刻印象。一个“想”字直抒情怀,表现了对意中人难以泯灭的印象。

  作者运笔巧妙,对意中人的描述,没有一句具体的描绘,但句中流露中“她”体态风流,媚力四射,无一处不取悦于人,无一处不具有女性的魅力,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他意中人妖娆的外貌与内心的多情。“恨别离时”三句又用一个“恨”字转入对别后相思的叙述。爱之愈深恨之愈深,而此时的“恨”更是此人感到主人公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恨”只为“别离时太言易”,惋惜相聚时的短暂,“恨”只恨“相思泪滴香笺字”,相思之苦,眷恋之深跃然纸上。“画堂深”三句补充说明了相思痛苦的缘由:却只见画虚深远,门户重重,鱼雁难传,相见无时,即使相思句写万言,相思泪湿香笺也无剂无事,一片绝望之情。

  下片表现主人公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与美好祝愿。

  “似当日”一句承前启后,既说明相见无日之意,相会无期之苦,又满怀对未来的美好遐想。“愿早早”二句以一个“愿”字使主人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代替愁苦的情调。“美景良辰”三句表现了主人公与其意中人对未来美好爱情生活的憧憬。主人公此时深深感到青春时光的美好决不应虚度,欢娱的相会不能轻易分离。“鸳鸯帐里鸳鸯被,鸳鸯枕上怨鸯睡”,短短两句话却重复四次“鸳鸯”二字,使人印象极为深刻。

  “鸳鸯”在民俗中是情侣,夫妇的象征,在民间的男女生活中极其常见。“鸳鸯”的帐、被,枕都表达他们对甜蜜幸福的期望和享受。重叠连锁的句式也极富有浓厚民间文艺的气息,充满美好爱情天长地久的向往。最后“似恁地”三句,更是如情侣间的誓词般表现出双方对幸福生活长久永远、绵绵无尽,“千秋万岁”的追求。

  这首词词句不多,但短短的小词表现当时市井青年男女蔑视礼法,为爱情婚姻的自由不顾千难万险的新的爱情观念,表现当时社会的进步,对现在的人们也有一定的意义。

qiānqiūsuìlìng··xiǎngfēngliútài--míng

xiǎngfēngliútàizhǒngzhǒngbānbānmèihènbiéshítàiróngxiāngjiānxiěxiāngxiānglèixiāngjiānhuàtángshēnyínzhúànzhòngmén

shìdānghuānsuìyuànzǎozǎoxiāngféngzhòngshèshìměijǐngliángchénqīngbànyuānyāngzhàngyuānyāngbèiyuānyāngzhěnshàngyuānyāngshuìshìnènzhǎngnènqiānqiūsu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