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翁卧南郭,宛是逍遥乡。朝餐止半菽,暮偃仍绳床。
樗翁卧南郭,宛是逍遥乡。朝餐止半菽,暮偃仍绳床。
如松生硗陵,不害材资良。少也顿绝羁,骎骎躞云庄。
如松生硗陵,不害材资良。少也顿绝羁,骎骎躞云庄。
十出九不售,髭根半秋霜。他时转蓬子,顽嬉过其傍。
十出九不售,髭根半秋霜。他时转蓬子,顽嬉过其傍。
那知胸腹中,固自储琳琅。我曾耳清警,洒落皆天潢。
那知胸腹中,固自储琳琅。我曾耳清警,洒落皆天潢。
谓宜神明相,衎衎臻乐康。胡为乞刀圭,弥年对清漳。
谓宜神明相,衎衎臻乐康。胡为乞刀圭,弥年对清漳。
曼容隐成僻,照邻废堪伤。睡虎与蛰虬,儿童勿轻尝。
曼容隐成僻,照邻废堪伤。睡虎与蛰虬,儿童勿轻尝。

zèngwángyǐnshìzhōng--liúyǎn

chūwēngnánguōwǎnshìxiāoyáoxiāngcháocānzhǐbànshūyǎnréngshéngchuáng

sōngshēngqiāolínghàicáiliángshǎodùnjuéqīnqīnxièyúnzhuāng

shíchūjiǔshòugēnbànqiūshuāngshízhuǎnpéngziwánguòbàng

zhīxiōngzhōngchǔlínlángcéngěrqīngjǐngluòjiētiānhuáng

wèishénmíngxiāngkànkànzhēnkāngwèidāoguīniánduìqīngzhāng

mànróngyǐnchéngzhàolínfèikānshāngshuìzhéqiúértóngqīngcháng

刘弇

刘弇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3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¹。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²。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³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ráng)穰人多。
译文:风调雨顺,百业安泰,都比不上俺们农民欢快。粮食、蚕桑收成都好,衙门里也没有什么租税摊派。在村里的神像前许下还愿,所以来到城里将祭物购买。正从街头走过,见垂挂着一张花里胡哨的告示,那里特别热闹,人都挤挤挨挨。
注释:般涉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耍孩儿:般涉调的一个曲牌名,也在正宫、中吕、双调的套数里运用,但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¹庄家:犹言庄稼汉,即农民。²构阑:即勾栏,宋元时演出戏剧杂要的场所,因其以栅栏勾连围绕,所以叫勾栏。¹差科:差役,租税。²纸火:祭拜鬼神用的香火。³花碌碌:花花绿绿。⁴那答儿:当时口语,即那里、那儿。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
【六煞¹】见一个人手撑着椽(chuán)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²《调风月》³,背后么(yāo)(fū)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
译文:门扇由木条钉就,一个人手撑着把手,“请!”“请!”一声声喊不绝口。“来迟的话,客满了,可就坐不进喽!”又说:“一场两段杂剧,《调风月》先演,《刘耍和》排后。”高声叫:“野鸡班子哪里不见?包场子的正班可是绝家仅有!”
注释:¹煞:套数里煞尾的曲调。为了充分表达曲意,可以增加调数。调数大都倒数,像此曲的从“六煞”到“一煞”。这里“煞”曲是般涉调用的,句格与正宫、南吕、双调等的“煞”曲不同。²院本:行院之本,即艺人演出时的底本。³《调风月》:要演出的院本剧目,内容描述男女的调情戏弄。⁴么末:金元间北杂剧的俗称。⁵《刘耍和》:要演出的杂剧剧目。⁶“赶散易得”二句:夸说自己的演出非赶散的班子可比。赶散,指赶场的散乐。妆哈,即装呵,指勾栏里的演出。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圞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¹,见层层叠叠团圞(luán)²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³,往下觑(qù)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shāi)锣。
译文:收了我二百钱放进了门,入门就见木制的看台,成个坡形,环状的座位一层又一层。抬头望戏台像个钟楼模样,朝下看只见黑压压的人群。戏台上坐着几位娘们,又不是求雨或社日要迎神娱神,为何她们敲锣打鼓忙个不停?
注释:¹木坡:指观众坐的看台。²团圞:团圆,环绕。这里形容三面围定戏台的半圆形。³钟楼模样:指戏台。⁴人旋窝:指拥挤的观众。旋窝,即漩涡。⁵台儿:指前台中间靠后边的座位,是伴奏乐贡的女艺人坐的,当时叫作乐床。⁶迎神赛社:旧时民间习俗。每逄神诞日,群众敲锣打鼓迎神出庙,周游街巷,谓之迎神赛社。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¹,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duō)²
译文:一个女孩儿转了几圈,不多久引出一伙演员。中间那副净真是丢人现眼:扎巾,顶头上插支笔管;满脸涂着白粉,更抹上几道黑炭。不知他怎么混过一天?浑身上下,只穿件花布的直筒袍衫。
注释:¹央人货:即殃人货,犹言害人精。²直裰:长袍。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么拨。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¹,道了低头撮(cuō)脚,爨(cuàn)²罢将么³
译文:他念了些诗词,说了些韵语,口齿伶俐没错句。耍嘴皮有天没日,说不完的插科打趣。临末时低住了头,双脚并立,念了下场语。小品结束,开始了正剧。
注释:¹临绝末:指临近艳段结束的时候。²爨:宋杂剧、金院本的开场戏,也叫艳段。³么:即么末,指杂剧。⁴拨:开始表演。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¹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²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
译文:一个演员扮演张财主,他改扮小伙计。两人边走边谈行向城里。见一个小妇人帘儿下站立,老财主百计千方想娶她为妻。请伙计去把亲提,豆谷米麦,布绢纱罗,索要了一批批。
注释:¹行行行说:边走边说。²有意铺谋:想方设法。铺谋,设计。
【一煞】教太公往前那不敢往后那,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复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
【一煞】教太公往前那¹不敢往后那,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复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chuí)²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chàn)³大笑呵呵。
译文:他让财主往前挪就不敢往后挪,叫抬左脚便不敢右脚跨,翻来覆去花样大。张财主着恼将副净打,打折了手中的皮磕瓜。我只以为他脑袋开了花,只以为要打官司告到县衙,没想到全场竟放声笑哈哈。
注释:¹那:同“挪”,动的意思。²皮棒槌:也叫皮磕瓜,是副末打诨时用的,槌头用软皮包棉絮做成,打时不会痛。³刬地:平白无故地。
【尾】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捱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笑杀我。
【尾】则被一胞¹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捱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²笑杀我。
译文:只被一泡尿涨得没办法,原想再看下去却憋得忍不下。这老王八差点儿把我笑杀。
注释:¹胞:同“泡”。²驴颓:驴的雄性生殖器,骂人的话。

  这套曲子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庄稼汉秋收后进城看戏的情形,再现了元代勾栏的建筑和院本、杂剧的演出情况,描绘真实具体,不仅剧场如见,演员的化妆和表演,剧本的名称和内容等,皆历历在目,保留了一份研究中国戏曲史的珍贵资料。全曲采用第一人称写法,故事情节完整,心理刻画入微,语言清新幽默,风格诙谐活泼。

  首曲交代了庄稼汉进城的缘由。庄家丰收,无甚差科,以为神功保佑,进城买香烛纸马(纸火)还愿,偶然发现街头挂着的演出告示(花碌碌纸榜),许多人围在那里看。

  六煞曲写庄稼汉看到勾栏门口一个高声招徕观众的人,从他口里知道这次演出的两个剧目是院本《调风月》和么末《刘耍和》院本是由副末和副净两个角色主演的滑稽戏,内容比较简单。《调风月》是当时经常演出的院本。刘耍和是金元间著名的演员,在金朝教坊里担任过色长(领班之类),见《辍耕录》及《录鬼簿》。他的故事后来被编为杂剧。元高文秀有《黑旋风敷演刘耍和》杂剧,今不传。

  五煞曲写庄家交了二百文的高价进了勾栏时看到的情景。只见密密麻麻的观众坐了好几层,围了个圆圈儿,在观众席从上往下看,人挤人、人挨人就像漩涡一般。戏台边上几个女乐手正在紧锣密鼓地演奏前奏曲。

  四煞曲写副末开场。当时院本演出以五人为一伙,出场时副末站在中间,央人货即指他。下面几句形容他的脸谱、服色。

  三煞曲写开场时一段小演唱,当时叫作艳段,也即是爨。《梦梁录》:“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两段。”下面演的《调风月》《刘耍和》,就是在艳段演出后的两段正杂剧。

  二煞曲写庄稼汉所看到的院本《调风月》的演出情况。这场小戏共有三个角色,副末扮小二哥,副净扮张太公,旦扮帘下妇人。

  一煞曲续写《调风月》的演出,着重写张太公处处受小二哥的调弄,最后把皮棒槌都打成两半。初次看戏的庄稼汉不明就里,自己又十分入戏,想当然地认为这一下闹不好要吃官司的,没想到全场观众却大笑起来。

  尾曲写庄稼汉因急于入厕半途出场,看不到后面精彩的演出。他本想憋住尿多看会儿,剧情实在引人发笑,但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法再硬撑下去了。

  曲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戏剧演出的情况,其中有不少插科打诨的成分。作品以农民进城首次进入勾栏看戏这一新奇的表现角度,将民间口语直接入曲,不仅体现了以俗为尚的审美追求,更再现了古代勾栏的建筑和院本、杂剧的演出情况。从剧场的形式,包括观众席、戏台到演出形式,如乐队、道具、人物化妆、角色活动、演员表演都有十分形象具体的描写,不仅剧场如见,演员的化妆和表演,剧本的名称和内容等,皆历历在目,为后人研究中国戏曲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曲中抓住庄稼汉未见过世面、不识勾栏的特点,以夸张的手法,把他初进勾栏好奇新鲜的感受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曲用第一人称写法,情节完整,心理刻画入微,语言诙谐幽默、清新活泼、妙趣横生。全用口语,对庄稼汉的无知虽有嘲弄,但属善意的调侃,使全曲形成一种轻松活泼的基调。

  元曲的写作强调“本色”和“当行”。本色是指浑然天成,率真自然;当行是指娴熟自如地表现曲子的特点。这套曲子绝好地体现了二者的结合。历来备受关注,论者颇多。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2-14
2、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4-6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译文: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淡薄,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yán)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¹不等闲²
译文: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注释:¹清孤:凄清孤独。²等闲:寻常、一般。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是说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参考资料:
1、 郑板桥.山中雪后[J].阅读(中年级),2014,(第1期).

shānzhōngxuěhòu

zhèngxiè qīngdài 

chénkāiménxuěmǎnshān xuěqíngyúndànguānghán 
yánliúwèiméihuādòng zhǒngqīngděngxián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译文:这春色眼见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竟还无赖的蔓延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译文:你让花儿开放就已经十分鲁莽,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乱鸣。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译文:亲手种的桃李树不是没主人,村野老人的院墙虽低也像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译文:而现在春风竟然也来欺欺凌,晚上的春风吹折几枝桃李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译文: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译文: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译文: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译文: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¹
译文: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注释:¹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柳絮随风去(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颠狂¹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译文: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注释:¹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译文: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译文: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古代女子十五岁正当青春,体态最为婀娜多姿,妩媚而动人。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译文: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其一简析

  此诗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

其二简析

  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语,语助词。诗人寓情于景,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其三赏析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其五简析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放荡不羁。

其七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其九赏析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雨恨云愁¹,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²细。
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调名取自江淹,《咏美人春游》中的诗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又名《南浦月》《点樱桃》《沙头雨》《十八香》,《寻瑶草》等。¹雨恨云愁: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²孤烟:炊烟。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天际征鸿¹,遥认行如缀(zhuì)²。平生事,此时凝睇(dì)³,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译文: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注释:¹征鸿: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²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³凝睇:凝视。睇:斜视的样子。⁴会:理解。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传世的词作。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如花貌。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
如花貌。当来¹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²、俊格³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¹⁰
译文:像花儿一般的容貌。当初我就和你约定,愿意和你白头偕老。你当时正处于美妙年华而且长的俊俏人又聪明,爽朗无拘的性格让我在方方面面对你关怀备至,哪里料到你养成了狭小的心思性情,原来你竟表里不一。渐产生了与你分手的想法。
注释:¹当来:原来,起初。²妙年:青春年少。³俊格:俊俏,漂亮。格,语助词,无实意。⁴凌厉:本指勇往直前,气势猛烈,这里是爽朗无拘的意思。⁵何期:哪里料到。⁶心性近:心思性情不涵厚。近,浅陋。⁷元来:同“原来”,表示发现原先不知道的情况。⁸相表:即“相表里”的简写。⁹分飞:分别,分离。¹⁰计料:打算。
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争克罢同欢笑。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遣时传音耗。漫悔懊。此事何时坏了。
¹觉因情难供²,恁(nèn)³(jí)。争克同欢笑。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遗时传音耗¹⁰。漫悔懊(ào)¹¹。此事何时坏了。
译文:渐渐觉得难以维持我们的感情,变得如此急躁烦恼。怎能忘记我们之间一起有过的欢笑。如果我再与你同拾旧好,就好比是琴瑟之弦已经断了,再接续之时又接错了一样,夫妻离异,犹如泼水于地,不能再复合。你常常向别人述说这些事,又时常寄些书信过来。读过之后,只能白白地悔恨懊恼。想起往事,我们到底哪里出错了。
注释:¹稍:渐渐。²供:维持。³恁:如此。⁴殛恼:急躁烦恼。殛,通“急”。急躁。⁵争克:怎能。⁶罢:停止,这里是忘记的意思。⁷断弦尤续:古以琴瑟喻夫妻,故男子丧妻成为断弦,此处指情爱断绝。尤,错,过失。⁸覆水难收:比喻事成定居,无法挽回。多用于比喻夫妻离异难以复合。⁹诵谈:诉说。¹⁰音耗:音信。《周书·晋荡公护传》:“既许归吾於汝,又听先致音耗。”¹¹漫悔懊:空悔恨懊恼。

  此词咏怀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也可以说是感情失败后的回思和反省。联系到柳永的生平经历,词的主人公应为他自己和他的妻子。

  词的上片写词人与妻子发生矛盾的过程。“如花貌”,写妻子的美貌,看来词人的妻子是位非常漂亮的女子。“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这是当初见面定情的誓言,两人曾约定,要永结同心,白头偕老。接下来,词写词人的重情,妻子“为妙年”,“俊格聪明”,柳永对她“偕方怜爱”。词写到这里,柳永夫妻之间的恩爱生活便写完了,这本是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然而却藏有隐患。词以“何期”来转笔,写妻子心性浅薄,不重誓约。妻子“心性近”,这里却用了“养成”一词,也就是说妻子的这种心性是婚后养成的,这说明柳永在责怪妻子的同时也在责怪自己,因为自己的“偕方怜爱”,才导致妻子的“心性近”。尽管如此,两人的矛盾似乎已不可调和,“渐作分飞计料”,已经有了分手的打算了。

  词的下片写词人与妻子分开之后,渐渐感觉后悔。“稍觉因情难供”二句接上片写其发生矛盾之后的心态,词人因为爱情难以维持而急恼。然而接下来,“争克罢同欢笑”词笔一转,以反问的语气说自己怎能忘记之前一起有过的欢笑,这段感情自己虽然使自己急恼却是难以中止。“已是断弦尤续”二句又进一步,以“断弦”和“覆水”两句俗语写两人的爱情已无法挽回。如此反复,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心理的曲折心路。“常向人前诵谈”二句转而写妻子,妻子常常向别人述说两人曾经的往事,又时常寄信过来。两人似乎都有悔意,所谓打不散的夫妻,于此可见一斑。“漫悔懊”二句又折回来,思索这段感情究竟因何步入了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

  整首词一步一进,一步一转,在记写这段爱情经历的同时,又抒发着内心的惋惜与自责。这样一首词,虽没偕大意义,也算不上什么好词,但写的真实、自然,平常人的情感,平民化的内容,世俗化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73-37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