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门山壁石巃嵷,惊涛拍岸石疑动。奔腾西去疾于飞,千里一折不旋踵。
禹门山壁石巃嵷,惊涛拍岸石疑动。奔腾西去疾于飞,千里一折不旋踵。
山水不得独当奇,异气钟人生将种。乃翁阴德及后昆,墓木而今犹未拱。
山水不得独当奇,异气钟人生将种。乃翁阴德及后昆,墓木而今犹未拱。
大儿膂力号绝人,挟槊弯弧贾馀勇。小儿精神大于身,野鹤乘风欲高耸。
大儿膂力号绝人,挟槊弯弧贾馀勇。小儿精神大于身,野鹤乘风欲高耸。
人物风流此一时,坐使山河价增重。读书已能了大义,稼穑还知依亩陇。
人物风流此一时,坐使山河价增重。读书已能了大义,稼穑还知依亩陇。
孰谓人閒杞梓林,肯与樗栎同拥肿。良心一发不可遏,油然而上若泉涌。
孰谓人閒杞梓林,肯与樗栎同拥肿。良心一发不可遏,油然而上若泉涌。
悦亲诚身固有道,不得乎友深自悚。一豪骄气不可作,好礼名斋心益悚。
悦亲诚身固有道,不得乎友深自悚。一豪骄气不可作,好礼名斋心益悚。
敷陈几席待佳士,却扫门庭谢凡冗。善言急闻闻必拜,未之能行后惟恐。
敷陈几席待佳士,却扫门庭谢凡冗。善言急闻闻必拜,未之能行后惟恐。
结袜何尝愧古人,亲诣仍能越常奉。慎恭勇智咸有节,人伪不私无所壅。
结袜何尝愧古人,亲诣仍能越常奉。慎恭勇智咸有节,人伪不私无所壅。
汝之所得亦已多,更须道义相切磋。佳时劝客金叵罗,主人起舞客齐歌。
汝之所得亦已多,更须道义相切磋。佳时劝客金叵罗,主人起舞客齐歌。
遁庵野叟鬓已皤,坐中不觉衰颜酡。六龙冉冉奔羲和,年年事业毋蹉跎。
遁庵野叟鬓已皤,坐中不觉衰颜酡。六龙冉冉奔羲和,年年事业毋蹉跎。
君其为我疾挥鲁阳戈,我亦浼君颠倒挽黄河。他时策杖重来过,更名此里为鸣珂,名与西山俱不磨。
君其为我疾挥鲁阳戈,我亦浼君颠倒挽黄河。他时策杖重来过,更名此里为鸣珂,名与西山俱不磨。

shǐyǒuhǎozhāi--duàn

ménshānshílóngsǒngjīngtāopāiànshídòngbēnténg西fēiqiānzhéxuánzhǒng

shānshuǐdāngzhōngrénshēngjiāngzhǒngnǎiwēngyīnhòukūnérjīnyóuwèigǒng

érhàojuérénxiéshuòwānjiǎyǒngxiǎoérjīngshénshēnchéngfēnggāosǒng

rénfēngliúshízuò使shǐshānjiàzēngzhòngshūnénglejiàháizhīlǒng

shúwèirénxiánlínkěnchūtóngyōngzhǒngliángxīnèyóuránérshàngruòquányǒng

yuèqīnchéngshēnyǒudàoyǒushēnsǒngháojiāozuòhǎomíngzhāixīnsǒng

chéndàijiāshìquèsǎoméntíngxièfánrǒngshànyánwénwénbàiwèizhīnéngxínghòuwéikǒng

jiéchángkuìrénqīnréngnéngyuèchángfèngshèngōngyǒngzhìxiányǒujiérénwěisuǒyōng

zhīsuǒduōgèngdàoxiāngqiècuōjiāshíquànjīnluózhǔrén

dùnānsǒubìnzuòzhōngjuéshuāiyántuóliùlóngrǎnrǎnbēnniánniánshìcuōtuó

jūnwèihuīyángměijūndiāndàowǎnhuángshízhàngzhòngláiguògèngmíngwèimíngmíng西shān

段克己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1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¹杯盘²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译文:是春雨送人来,也是春雨留人住,离别的宴席上匆匆话别,又是风雨催人离去。
注释:¹草草:匆忙仓促的样子。²杯盘:指饮食。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泪眼不曾晴¹,眉黛(dài)²愁还聚。明日³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译文:泪眼就不曾流干,眉头凝结着愁绪,明日相思时不要上高楼望远,楼上有几多凄风苦雨。
注释:¹晴:这里指日日流泪(雨天)从来没有停过(晴天)。²眉黛:指眉,因古代女子以黛画眉。³明日:明天。

  这是一首写男女相聚又相别的词。作者巧妙地将风雨贯穿全篇,并让它起着联系人、事、情的枢纽作用。人来,是风雨送来的;人住,也是风雨留下的。来,固高兴;来而能住,更令人高兴。中藏曲折,切勿看作直笔。

  前二句对风雨的感谢之情,可于言外得之。原以为风雨杯停,人便杯会走,可是万没想到:“草草杯柈(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杯盘”,以简驭繁,借指饮食。“草草杯盘”,既有饮食简单意,也有准备此饮食是急匆匆意。看来这是在一次特殊情况下的相聚,她很快就知道了马上还须分别。由“来”而“住”而“话别离”,都是在极短时间发生的,而这未停的风雨也从有情变为无情了。这里用了一个“催”字,暗示她心态的变化,由爱风雨而恨风雨,这是她此刻独特的感受。沈祥龙云:“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杯尽之致”(《论词随笔》)。词看浅白直露,表现女主人的初则喜风雨(“来”),继更喜风雨(“住”),终至恨风雨(“去”),很有层次,跌宕多姿,曲折含蓄,细加寻绎,韵味无穷。

  下片正面写别离。喜极生悲,事出意外,现在他真的被“催”着要走了!“泪眼杯曾晴,眉黛愁还聚”。前句“泪眼”与室外大自然界的雨巧妙相联,天未放晴,雨声淅沥,犹如人的眼一直在滴泪。古人以黛描眉,故称眉为“眉黛”。喜眉俊眼,那是当人“来”还“住”的时候。如今人去,眉黛紧蹙,愁又(“还”)聚到了一起(潜台词是:犹如未来时)。古人写人的愁情,多用笔在眉黛上。如梁元帝《代旧姬有怨》:“怨黛舒还敛,啼红拭复垂。”万楚《题情人药栏》:“敛眉语芳草,何许太无情。”史达祖《双双燕·咏燕》:“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等。一结宕开一层,别出新意:“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一般常情是送行者嘱咐行人,从汉乐府以来便如此:“念与君离别,气结杯能言。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范云《送别》:“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谢氏《送外》:“此去唯宜早早还,休教重起望夫山”。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等。今则反其道而行之:“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这是行者嘱咐送行者。“明日”意为你想我,希望你杯要上楼,明天会仍有风雨,会更引起你的惦念。深一层说,“明日”指分别以后,即日后。因为你会记得我们是在风雨中相逢,风雨中杯盘饮食,又在风雨中分别的情景,“往事浮心头”,你会更难过,因此以后莫到“多风雨”的楼上。殷殷致意,一往情深。

  词四处写到风雨,并以风雨起,风雨结。首尾呼应,主体的情与客体的风雨如鱼得水,融溶谐和,意境浑然,杯知何者为景何者为情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此词可以证之。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416-1417页

bosuànzi··fēngsòngrénlái--yóugōng

fēngsòngrénláifēngliúrénzhùcǎocǎobēipánhuàbiéfēngcuīrén

lèiyǎncéngqíngméidàichóuháimíngxiāngshànglóulóushàngduōfēng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二月饶(ráo)¹昏昏然,不独²夜短昼(zhòu)³眠。
译文:二月里总是嗜睡,人也昏昏沉沉;但不独独是因为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里睡眠。
注释:¹饶睡:贪唾。²不独:不仅。³昼分:正午。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桃花气暖眼自醉¹,春渚(zhǔ)²日落梦相牵³
译文:桃花开了,气候暖和了,满眼春光不由令人心醉了。直到春水边落日下沉仍然在被魂梦相牵。
注释:¹眼自醉:形容眼自闭。²春渚:春日的水边,亦指春水。³梦相牵:犹言尚末睡醒。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故乡门巷荆(jīng)(jí)¹底,中原君臣豺(chái)²边。
译文:梦中故乡的门巷已被掩埋在蓬蒿乱草之底,那中原的君臣被困伏在一些豺狼虎豹的身边。
注释:¹荆棘:丛生多刺的灌木。²豺虎:指入侵的外族、割据的藩镇、擅权的宦官等。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安得¹务农²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³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消除战乱,让老百姓安心种田,普天下再没有虎狼之吏横征暴敛,残酷地向老百姓搜刮钱财呢?
注释:¹安得:那得。²务农:从事生产。³横索钱:勒索钱物。

  首两句写诗人的“饶睡”,不只是由于春夜的短暂。三四两句进一步写“饶睡”的程度,直到黄昏还依稀未醒。五六两句才写出诗人昼眠不醒的缘由;梦中所见,其实正是现实的反映。结尾两句则是诗人醒来之后的愁思和愿望。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此诗用比兴手法较多,末以议论作结,写得气势苍莽,在杜律中别开生面。

  “二月饶睡”四句,解释昼寝入梦的缘由。冬至以后,白昼渐长,黑夜日短,二月桃花盛开,蜂蝶成群,暖意融融,催人昏昏欲睡。除此之外,前四句诗还说明一个问题,即诗人神志倦怠。造成这种倦怠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操心焦虑,积劳成疾。杜甫平生忧念家国,身值乱离,忧思更深。诗人不说自己如何关怀时事,积劳成疾,反说自己如宰予一样碌碌无为,白日深睡,还推说“桃花气暖眼自醉”。但“不独”二字,却深婉曲折地透露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这样,“不独”二字,就为下面记梦暗中留下伏笔。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以梦的形式,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俗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成梦,可见思情之深。这两句所写梦景,荒凉萧瑟,与前四句所写春景看似不太协调,却真实地将诗人晚年心境刻画出来。一合上眼,诗人仿佛回到故园,自安史乱军掠夺烧杀后,那里已是荒凉冷落,加之回纥、吐蕃屡次侵犯,战火烧残了村庄,蒿草丛生,荆棘遍地,墙头门前除去栖鸦野狐,更无人迹。故国君臣前门拒狼,后门遇虎,唐王朝面临着种种困扰。这两句诗,用一“底”、一“边”字,将国家的危难、社会的灾难刻划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两句是梦醒后的议论,它紧承梦境写来:中原君臣处在虎狼之中,故国门巷为荆棘所蔽,国事凋零,民不聊生,唐王朝向何处去?诗人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去安居乐业,普天之下没有骄横的官吏横征暴敛,唐王朝才会恢复“煌煌太宗业”。结尾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向往。沉痛中渗透着希望。

  全诗前后所写虽有景物气氛的不同,但丽景的描写,是为写心境愁惨服务的,诗人以对美好春光的描写反衬忧国忧民的心情。故贯穿全诗的感情是悲哀沉重的。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806-808

zhòumèng--

èryuèráoshuìhūnhūnránduǎnzhòufēnmián

táohuānuǎnyǎnzuìchūnzhǔluòmèngxiāngqiān

xiāngménxiàngjīngzhōngyuánjūnchéncháibiān

ānnóngzhàndòutiānhéngsuǒqián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天际¹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译文: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间水天相接的天际一片通红。
注释:¹天际:天边。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¹²日观³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译文:只要在泰山日观峰等到三更以后,就会最先看到红日被送上碧空。
注释:¹直:只要。²须:等到。³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⁴首:第一。⁵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
正值日出之时,诗人韩偓于晨间立于泰山东南山顶,天东边,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好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在江边观日,每当红日喷薄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

xiǎo

hán tángdài 

tiānxiáguāngshuǐzhōng shuǐzhōngtiānshíhóng 
zhíguānsāngēnghòu shǒusòngjīnshàngkōng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雪云乍(zhà)变春云簇(cù),渐觉年华堪纵目¹。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pǔ)波纹如酒绿。
译文: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北山的梅枝冒着严寒肆意绽放,南湖的春水如同新酿的美酒荡漾着绿波。
注释:(此诗一说作者欧阳修)¹纵目:放眼远眺。
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见春归 一作:得春归) (版本一)
芳菲¹次第²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dài)(cù)。(见春归 一作:得春归)
译文:各种花卉依次开放接连不断,真的是情意绵绵洒满天地间。面对酒盏千呼万唤盼到了春天归来,切莫为春天感伤而紧蹙黛眉。
注释:¹芳菲:指花草。²次第:依次。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版本二)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版本二)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huái)阳多病¹偶求欢²,客袖(xiù)侵霜³烛盘。
译文: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尔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注释:¹淮阳多病:用汉代汲黯自喻。²求欢:指饮酒。³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⁴与:对,向。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qì)¹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²凭阑(lán)³
译文: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注释:¹砌:台阶。²谁此:谁人在此。³阑干:即栏杆。

  “淮阳多病偶求欢”,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浇愁,以求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独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此处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将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反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托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感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 “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玩味此诗,庶几如此。

参考资料:
1、 肖剑.唐诗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 :1583

chūdōngyǐn

 tángdài 

huáiyángduōbìngǒuqiúhuān xiùqīnshuāngzhúpán 
xiàhuāduīxuě míngniánshuípíngláng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