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好天气,禾黍巳登场。群心思答神贶,吉日复辰良。
清秋好天气,禾黍巳登场。群心思答神贶,吉日复辰良。
神既来兮庭宇,飒飒西风吹雨,仙仗俨长廊。巫觋传神语,出户舞伥伥。
神既来兮庭宇,飒飒西风吹雨,仙仗俨长廊。巫觋传神语,出户舞伥伥。
刲肥羜,沥桂酒,奠椒浆。一年好处须记,此乐最难忘。
刲肥羜,沥桂酒,奠椒浆。一年好处须记,此乐最难忘。
风外渊渊箫鼓,醉饱满城黎庶,健倒卧康庄。夜久群动息,风散一帘香。
风外渊渊箫鼓,醉饱满城黎庶,健倒卧康庄。夜久群动息,风散一帘香。

shuǐdiàotóuyíngsòngshénèrwèiliúrùnzhī--duàn

qīngqiūhǎotiānshǔdēngchǎngqúnxīnshénkuàngchénliáng

shénláitíng西fēngchuīxiānzhàngyǎnzhǎnglángchuánshénchūchāngchāng

kuīféizhùguìjiǔdiànjiāojiāngniánhǎochùzuìnánwàng

fēngwàiyuānyuānxiāozuìbǎomǎnchéngshùjiàndàokāngzhuāngjiǔqúndòngfēngsànliánxiāng

段克己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1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长啸¹梁甫(fǔ)吟,何时见阳春?
译文:梁甫吟啊梁甫吟,自从诸葛亮唱响以来,多少志士吟颂过你,心中期盼着事业的春天。
注释:¹长啸:吟唱。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君不见,朝歌屠(tú)(sǒu)¹辞棘(jí)津,八十西来钓渭(wèi)滨。
译文:你看那朝歌屠牛的老者姜太公离开棘津,以八十高龄垂钓于渭水之滨。
注释:¹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lún)¹
译文:不以清水映照白发为羞,只为等待时运际遇,一展胸中壮气和治国宏图。
注释:¹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经纶:喻治理国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广张三千六百钓¹,风期²暗与文王亲。
译文:他为遇明主垂钓十年,广投下三千六百钩;他的风度气质,冥冥中与周文王相契合。
注释:¹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²风期:风度和谋略。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大贤¹虎变²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译文:圣人的行为变化如同猛虎之虎纹,骤然得志,愚者不能看透,当年棘津贩食之时,他也如同寻常人一般!
注释:¹大贤:指吕尚。²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君不见,高阳酒徒¹起草中,长揖(yī)山东隆准公²
译文:你看那高阳嗜酒的儒生郦食其发迹于草莽之中,向那崤山山东高鼻隆准的刘邦长揖自荐!
注释:¹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²隆准公:指刘邦。隆准:高鼻子。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qū)¹
译文:他入门只揖不拜,展开一番雄奇的辩谈,高祖停下侍女的服侍,上前恭敬迎接他。
注释:¹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xuàn)¹
译文:他东去降伏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指挥谋划楚汉战争,战事顺利如同风卷走蓬草!
注释:¹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狂客¹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译文:落魄的狂客郦食其尚能如此一展抱负,何况身负韬略能够比肩群雄的壮士!
注释:¹狂客:指骊食其。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我欲攀(pān)¹见明主,雷公²(pēng)(hōng)³震天鼓。
译文:我本欲攀上龙鳞得见明主,天门边雷公却轰隆隆敲响天鼓。
注释:¹攀龙: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²雷公:传说中的雷神。³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帝旁投壶多玉女¹,三时²大笑开电光,倏(shū)(shuò)³(huì)(míng)起风雨。
译文:天帝与身旁许多玉女投壶娱乐,整日大笑,雷电闪耀,倏忽让天阴云聚起了风雨。
注释:¹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²三时:早、午、晚。³倏烁:电光闪耀。⁴晦冥:昏暗。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chānɡ)(hé)¹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hūn)²怒。
译文:九重的阊阖天门不容许我通过啊,以额头叩门,门官却怒我搅扰天帝。
注释:¹阊阖:神话中的天门。²阍者:看守天门的人。《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qǐ)国无事忧天倾¹
译文:白日昭昭看不见我精诚之心啊,说我是杞人忧天。
注释:¹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此自嘲之意。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yà)(yǔ)¹磨牙竞人肉²,驺(zōu)(yú)³不折生草茎。
译文:猰貐猛兽一样的人磨牙吮血竞食人肉,仁兽驺虞一样的人不忍折断草木的茎干。
注释:¹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²竞人肉:争吃人肉。³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手接¹飞猱(náo)搏雕虎²,侧足焦原³未言苦。
译文:我的才能能够手搏飞猿、制服斑虎啊,在方寸深渊的焦原置身却不畏苦。
注释:¹接:搏斗。²飞猱、雕虎:比喻凶险之人。³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¹
译文:智者能够韬光养晦而愚者只知逞强显能啊,何况世人视我轻如鸿毛,何必展露才能?
注释:¹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世俗人看不起我。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¹
译文:古时有三位力能排山的壮士可谓才能卓然,齐相晏婴杀掉他们却只花费两只桃。
注释:¹力排二句: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吴楚弄兵无剧孟¹,亚夫咍(hāi)²为徒劳。
译文:汉初吴楚七国起兵叛乱却不起用剧孟这样的名士,难怪周亚夫要咍笑他们注定徒劳无益。
注释:¹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²咍尔:讥笑。
梁甫吟,声正悲。
梁甫吟,声正悲。
译文:梁甫吟,到此音声正悲切。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张公¹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译文:好像张华的两柄龙剑注定相会,我一定能得到际遇。
注释:¹张公:指西晋张华。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风云感会¹起屠钓,大人²(niè)(wù)³当安之。
译文:风云际会天地交感贤人得志啊,大才之人暂遇坎坷又当如何!
注释:¹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²大人:有才干的人。³臲屼:不安。此指暂遇坎坷。

  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说不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权奸们象恶兽猰?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liáo)
译文: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译文: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¹雪未消。
译文: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注释:¹虚庭:空空的庭院。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堂上花灯¹(zhū)²集,重闱(wéi)³应念一身遥。
译文: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¹花灯:即灯花。²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³重闱:父母居室。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去年今日卧燕台¹,铜鼓中宵(xiāo)隐地雷²
译文: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
注释:¹卧燕台:住在京城。燕台,指燕京。²隐地雷:隐隐的雷声。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¹马蹄回。
译文: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
注释:¹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qiāng)¹三更谩自哀。
译文: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
注释:¹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¹曾为两宫开。
译文: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注释:¹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每逢佳节倍思亲,元霄之夜,诗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候,远离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寞冷清,回忆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作者把这种感受如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亭伯负高名,羽仪称上京。
亭伯负高名,羽仪称上京。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
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
六月飞将远,三冬学已精。洛阳六贾谊,江夏贵黄琼。
六月飞将远,三冬学已精。
六演中都术,旋参河尹声。累迁登御府,移拜践名卿。
洛阳推贾谊,江夏贵黄琼。
庭聚歌钟丽,门罗棨¹戟荣。鹦杯飞广席,兽火列前楹。
注释:¹棨(qǐ):1.古代用木头做的一种通行证,略似戟形:~信。2.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木制,形状似戟:~戟。
推演中都术,旋参河尹声。
散诞林园意,殷勤敬爱情。无容抱衰疾,良宴每招迎。
累迁登御府,移拜践名卿。
契得心逾重,言忘道益真。相勖¹忠义节,共谈词赋英。
注释:¹勖(xù)古同勉励:~勉。
庭聚歌钟丽,门罗棨戟荣。
雕虫曾靡弃,白凤已先鸣。光接神愈骇,音来味不成。
鹦杯飞广席,兽火列前楹。
短歌甘自思,鸿藻弥难清。东里方希润,西河敢窃明。
散诞林园意,殷勤敬爱情。
厚诬空见迫,丧德岂无诚。端守宫闱地,寒烟朝暮平。
无容抱衰疾,良宴每招迎。
顾才无术浅,怀器识忧盈。月下对云阙,风前闻夜更。
契得心逾重,言忘道益真。
昌年虽共偶,欢会此难并。为怜漳浦曲,沉痼¹有刘桢。
注释:¹痼(gù):1.经久难治愈的病:~疾。2.长期养成的不易克服的癖好、习惯:~癖。~习。~弊。
相勖忠义节,共谈词赋英。
相勖忠义节,共谈词赋英。
雕虫曾靡弃,白凤已先鸣。
雕虫曾靡弃,白凤已先鸣。
光接神愈骇,音来味不成。
光接神愈骇,音来味不成。
短歌甘自思,鸿藻弥难清。
短歌甘自思,鸿藻弥难清。
东里方希润,西河敢窃明。
东里方希润,西河敢窃明。
厚诬空见迫,丧德岂无诚。
厚诬空见迫,丧德岂无诚。
端守宫闱地,寒烟朝暮平。
端守宫闱地,寒烟朝暮平。
顾才无术浅,怀器识忧盈。
顾才无术浅,怀器识忧盈。
月下对云阙,风前闻夜更。
月下对云阙,风前闻夜更。
昌年虽共偶,欢会此难并。
昌年虽共偶,欢会此难并。
为怜漳浦曲,沉痼有刘桢。
为怜漳浦曲,沉痼有刘桢。

  主人翁上京表达曾经对自己帮助的亲人及师友之恩。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一叶扁(piān)舟轻帆卷。暂泊(bó)¹楚江²南岸。孤城暮角³,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cù),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dài)眉浅
译文:一叶小舟上轻帆舒卷,暂时停泊在楚江南岸。孤城中响起阵阵角声,又引出一曲胡笳呜咽哀怨。江水白茫茫,沙滩上栖息的大雁,顷刻间全部被惊散。暮霭如烟般笼罩在林间,一丛丛秋林像画屏一般在眼前铺展。看天边遥遥群山是那么细小,如同美人的弯弯黛眉一样浅淡。
注释:¹泊:停泊。²楚江:泛指南方的河流。³角:画角,古代军中乐器,上有绘画装饰,其音高亢哀厉。⁴引:乐曲体裁之一,有“序曲”的意思。⁵旋:随即。⁶敛:收起,散尽。⁷簇:丛聚。⁸黛眉浅:古诗文中有将山比作女子的眉毛。黛眉:女子的眉毛。浅:形容颜色浅淡。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旧赏¹轻抛,到此成游宦(huàn)²。觉客程劳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译文:轻易地离开了心上人,到这里成了游宦。深深感到旅途劳顿,一年又到岁晚。不忍看异乡风物,一片萧索,进入眼中又添愁烦。京城是这般遥远,秦楼楚馆也被阻难去,让我心烦意乱。芳草萋萋伸向空阔的天边,夕阳洒满河山,佳人杳无音信,像被风吹走的浮云一样远去不返。
注释:¹旧赏:指往日的欢快如意之事。²游宦:在官场上奔波漂泊。³劳:困顿疲惫。⁴秦楼阻:心爱的佳人被阻隔在远方。秦楼:代指女子。⁵旅魂乱:在宦途上奔波的征人心情沮丧,烦乱不堪。魂:心灵,情绪。⁶断云:片云。

  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行役之词。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柳永的矛盾心理,特别是作为一名不得志的封建文人的苦闷与不满,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词起句写柳永宦游经过楚江,舟人将风帆收卷,靠近江岸,作好停泊准备。“暂泊”表示天色将晚,暂且止宿,明朝又将继续舟行。从起两句来看,词人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而且约略透露了旅途的劳顿。可见他对这种羁旅生活是很有体验的。继而作者以铺叙的方法对楚江暮景作了富于特征的描写。“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描写的是:傍晚的角声和笳声本已悲咽,又是从孤城响起,这只能勾惹羁旅之人凄黯的情绪,使之愈感旅途的寂寞了。“暮角”与“胡笳”定下的愁怨情调笼罩全词。接着自“水南南”始描绘了南南江水,平沙惊雁,漠漠寒林,淡淡远山。这样一幅天然优美的屏画,也衬托出游子愁怨和寂寞之感。上片对景色层层白描,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起两句直接抒发宦游生涯的感慨,接下来将这种感慨作层层铺叙。旅途劳顿,风月易逝,年事衰迟,是写行役之苦:“异乡风物”,显得特别萧索,是写旅途的愁闷心情;帝都遥远,秦楼阻隔,前欢难断,意乱神迷,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词人深感“旧赏”与“游宦”难于两全,为了“游宦”而不得不“旧赏轻抛”。“帝城”指北宋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这些是词人青年时代困居京华、留连坊曲的浪漫生活的象征。按宋代官制,初等地方职官要想转为京官是相当困难的,因而词人看来,帝城是遥远难至的。宋代不许朝廷命官到青楼坊曲与歌妓往来,否则会受到同僚的弹劾,于是柳永便与歌妓及旧日生活断绝了关系。故而词人概叹“帝城赊,秦楼阻”。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是实景,形象地暗示了赊远阻隔之意;抒情中这样突然插入景语,叙写富于变化而生动多姿。结句“佳人无消息,断云远”,补足了“秦楼阻”之意。“佳人”即“秦楼”中的人,因种种原因断绝了消息,旧情象一片断云随风而逝。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情绪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内心十分矛盾痛苦。可以说,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个人生活的缩影:少年不得志,便客居京都,流连坊曲,以抒激愤;中年入仕却不得重用,又隔断秦楼难温旧梦,心中苦不堪言。苦不堪言却偏要言,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可谓技巧娴熟,意蕴隽永。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366-368

shényǐn ·piānzhōuqīngfānjuǎn

liǔyǒng sòngdài 

piānzhōuqīngfānjuǎn zànchǔjiāngnánàn chéngjiǎo yǐnjiāyuàn shuǐmángmáng píngshāyàn xuánjīngsàn yānliǎnhánlín huàpíngzhǎn tiānyáoshānxiǎo dàiméiqiǎn 
jiùshǎngqīngpāo dàochéngyóuhuàn juéchéngláo niánguāngwǎn xiāngfēng rěnxiāosuǒ dāngchóuyǎn chéngshē qínlóu húnluàn fāngcǎoliánkōngkuò cánzhàomǎn jiārénxiāo duànyúnyuǎn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柳如眉,云似发,鲛(jiāo)(xiāo)雾縠(hú)¹笼香雪²。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yīng)残月。
注释:¹鲛绡雾縠:珍贵的纱绸。鲛绡:指鲛人所织之丝绸。《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鲛人是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博物志》:“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而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左思《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卷绡。”雾縠:半透明的绉纱。²笼香雪:笼罩着洁白的肌肤。香雪:形容肌肤细腻白净、有香气。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这首词写少妇闺情。上片写天晓时少妇的容貌。“柳如眉”三句连用三个比喻极言少妇之美;“梦魂惊”三句点明时刻,写少妇梦被惊醒所见所闻——“窗外晓莺残月”。下片“几多情”三句追叙“落花飞絮清明节”时与少年郎分别时依恋的情状。“落花飞絮”一句,情景交融,荡气回肠。后三句写少妇之怨。

zi··liǔméi--wèichéngbān

liǔméiyúnshìjiāoxiāolóngxiāngxuěmènghúnjīngzhōnglòuxiēchuāngwàixiǎoyīngcányuè

duōqíngchùshuōluòhuāfēiqīngmíngjiéshǎoniánlángróngbiéyīnshūduànju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