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馀年树未为古,三四点花何限春。欲折一枝无处赠,世间少有识花人。
百馀年树未为古,三四点花何限春。欲折一枝无处赠,世间少有识花人。

yǒngméishī--zhāngdàoqià

bǎiniánshùwèiwèisāndiǎnhuāxiànchūnzhézhīchùzèngshìjiānshǎoyǒushíhuārén

张道洽

张道洽

张道洽(1202~1268)字泽民,号实斋,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从真德秀学。历广州司理参军,景定间为池州佥判,改襄阳府推官。五年卒,年六十四。生平作咏梅诗三百余首。 ▶ 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丁丁¹海女²弄金环³,雀钗翘揭双翅关
译文:被风吹拂的海女(贝宫夫人)及侍女,响起了叮铃的佩环,贝宫夫人头上雀钗高耸,雀翅紧闭关。
注释:¹丁丁:环佩相击声。²海女:海神之女。³弄金环:风儿吹拂之下,海女塑像上的金环丁丁作晌。⁴雀钗:雀形的钗头。⁵翘揭:高起之貌。⁶双翅关:雀之双翅合起未开。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榜照青山。
六宫¹不语一生闲²,高双银榜(bǎng)³照青山
译文:她有六个寝宫,整日不语多安闲,庙门前银匾高悬,辉耀着四周的群山。
注释:¹六宫:原指古代天子居住之地,有正寝一,燕寝五。神既称夫人,则亦仿天子之制立六宫仪制。²不语一生闲:海女泥塑,不能言语,故曰“一生闲”。³银榜:宫前门上银白色牌额。⁴照青山:夫人像与山对立相映照。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长眉凝¹绿²几千年³,清凉堪老镜中鸾(luán)
译文:夫人长眉凝翠绿,神寿长久几千年,她清心寡欲,铜镜中常飞着青凤鸾。
注释:¹凝:凝固不变。²绿:代黑。³几千年:谓之神寿长久。⁴清凉:凄清荒凉。⁵镜中鸾:谓夫人没有匹偶,只如孤鸾,自睹镜中形影。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贴妥水如天。
秋肌稍觉玉衣¹寒,空光²贴妥³水如天。
译文:秋天的风光多明净,水色天色难分辨,看夫人玉衣多单薄,令人稍觉肌肤寒。
注释:¹玉衣:以白玉为衣饰,言其衣服华好。²空光:深秋季节空明澄彻的天宇。³贴妥:妥帖稳称。

  诗歌的前两句“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描写贝宫夫人的环佩和头饰,衬托出神女异常的美貌。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双银膀照青山”。描绘了贝宫夫人神像的沉默,神庙里高恳的镜子照着远处的青山隐隐,创造出一种静溢的神秘。

  “长眉凝绿化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凝绿”的长眉中,又一次见到了李贺喜欢使用的色彩,诗人将这千年的时间凝结为了贝宫夫人神像上那一弯绿眉,这是时间凝结而成的色彩。“清凉堪老镜中鸾”,前人解释道“今神清净为心,无有情欲,镜中鸾影尚存,安有老期”。“鸾”是爱人的象征,但是通过"堪老"二字,李贺笔下的贝宫夫人拒绝这种人间的感情。和李商隐的嫦娥不同,李贺的贝宫夫人是一个没有情欲的形象,抽离了人的感情,从而制造了读者和贝宫夫人之间的疏离感。

  在这水天一色的神殿背景之下,诗人最后写道,“秋肌稍觉玉衣寒”。诗人通过想象,模拟了贝宫夫人的体感。“稍觉”使得这种疏离感没有那么绝对。

  诗人借贝宫夫人神像以及故事,来抒发心中的悲痛。诗人把生活女性化,为了表现失意心态。山林仙妹表现的是希望的心灵历程,江海女神为失望的凄苦心境,形成在传统诗学基础上的寄托遥深的文学品格。

参考资料:
1、 (唐)李贺 著;吴企明 笺注.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2012.2
2、 神化女性形象与诗人生存困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何蕾.2012-09-10
3、 蔡伦.论西方学界的李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4、 黄震云; 张英.李贺诗中的神女意象和诗学品格.[J].职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94-96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雨恨云愁¹,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²细。
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调名取自江淹,《咏美人春游》中的诗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又名《南浦月》《点樱桃》《沙头雨》《十八香》,《寻瑶草》等。¹雨恨云愁: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²孤烟:炊烟。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天际征鸿¹,遥认行如缀(zhuì)²。平生事,此时凝睇(dì)³,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译文: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注释:¹征鸿: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²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³凝睇:凝视。睇:斜视的样子。⁴会:理解。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传世的词作。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济济¹京城内,赫(hè)²王侯居。
译文:京城内王侯的住宅富丽堂皇,达官显贵的冠服车盖充满道路。
注释:¹济济:形容人多。²赫赫:显赫。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冠盖¹²四术³,朱轮长衢(qú)
译文:朱色的车轮在长街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注释:¹冠盖:官员穿戴的服饰和乘坐的车辆,常借指官吏。²荫:遮蔽。³四术:四通八达的道路。⁴朱轮:红色车轮。汉代列侯二千石可乘朱轮的车子。⁵竟:整个。⁶长衢:长街。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朝集金张¹馆,暮宿许史²庐。
译文:从早到晚,不是在金、张家,就是在许、史家。
注释:¹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家族。²许史:许指汉宣帝许皇后的父亲,史指汉宣帝祖母史良娣的娘家。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南邻击钟磬(qìng),北里吹笙竽。
译文:这些贵族高官之家不是这家“击钟罄”,就是那家“吹笙竽”。
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寂寂¹扬子²宅,门无卿相³(yú)
译文:寂静的扬雄家,门前没有一辆卿相的车。
注释:¹寂寂:寂静。²扬子:指扬雄。扬雄是西汉末年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学家,是《三字经》中的五子之一。³卿相:古代高级官名。⁴舆:车。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liáo)¹空宇中,所讲在玄虚²
译文:扬雄在幽静空廓的屋子里写《太玄经》,阐述玄远虚无的道理。
注释:¹寥寥:稀少。²玄虚:玄妙而不可捉摸。扬雄仿周易作《太玄经》十卷;仿《论语》作《法言》十三卷;拟司马相如《子虚赋》等而作赋。作者取“玄虚”二字涵盖了他讲学的内容。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言论准¹宣尼²,辞赋拟(nǐ)相如。
译文:他模仿《论语》作《法言》,拟司马相如赋写作《长杨》《甘泉》等赋。
注释:¹准:水准。²宣尼:指孔子(汉宣帝追谥孔子为褒城宣尼公)。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悠悠¹百世后,英名擅²八区³
译文: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上,扬雄的名字闻名于四面八方。
注释:¹悠悠:长久、遥远。²擅:超过。³八区:八方,天下。

yǒngshǐshǒu ·

zuǒ wèijìn 

jīngchéngnèi wánghóu 
guàngàiyìnshù zhūlúnjìngcháng 
zhāojīnzhāngguǎn 宿shǐ 
nánlínzhōngqìng běichuīshēng 
yángzhái ménqīngxiàng 
liáoliáokōngzhōng suǒjiǎngzàixuán 
yánlùnzhǔnxuān xiàng 
yōuyōubǎishìhòu yīngmíngshàn 
画舸、荡桨,随浪前,隔岸虹。枯荷点断秋容。疑水仙游泳,向别浦相逢。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画舸(gě)¹、荡桨,随浪前,隔岸虹²。枯荷点断秋容。疑水仙³游泳,向荷浦相逢。鲛(jiāo)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yōng)
译文:划动船桨,华美的船随着波浪前进,对面岸边出现一道彩虹。荷花枯萎,秋意正浓。好像是水中仙子在游泳,又好像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轻薄的纱衣如同鲛丝吐雾,在轻轻飘拂出去又慢慢收回来,腰肢纤细柔软,显得柔弱慵懒。
注释:临江仙引:词牌名。双调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¹画舸:华美的游船。²岸虹:或指虹形桥梁。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事志》:“陈希亮守宿,以汴桥坏,率尝损官舟害人,乃命法青州以作飞桥,至今沿汴皆飞桥,为往来之利,俗曰虹桥。”³水仙:传说中的水中神仙。唐司马承顺《天隐子·神解八》:“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王安石《小姑》:“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⁴鲛丝雾吐: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鲛绡纱,泉室(即鲛人)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此将鲛绡想象成薄雾般丝状物,为水仙增加了神秘色彩。
罗袜凌波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想媚魂杳信,算密锁瑶宫。游人漫劳倦去,奈何不逐东风。
罗袜凌波¹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²。想媚魂香信³,算密锁瑶宫。游人漫劳倦去,奈何不逐东风
译文:昔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美已经不复存在,还有谁能赋写那“翩若惊鸿”。想那艳丽的洛神及曹植送给她的信物玉佩,还深锁于瑶宫里吧。游人徒然疲劳,为何不去追寻仙子的踪迹呢。
注释:¹罗袜凌波:用以形容女子步履轻盈飘逸。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²惊鸿:语出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³媚魂香信:摄人魂魄的女子的香笺。⁴瑶宫:传说中用美玉砌成的仙宫。《宋史·乐志十五》:“驾斑龙,忽催金母转仙杖,去瑶宫。”⁵逐东风:这里是追逐仙人之意。《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怆忘归。”

  柳永由秋日枯荷、荷塘彩虹,想起了曹植在《洛神赋》里所描写的荷花盛开的夏日荷塘里洛神宓妃戏水游泳,以及银河鹊桥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行动轻盈像飞鸟一样,在水波上细步行走,脚下升起蒙蒙水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体态轻盈柔美像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像腾空嬉戏的游龙。这美轮美奂景致已成旧恨,赋写这景致的诗人已作古,只留下“媚魂香信”“密锁瑶宫”了。

  最后“漫劳倦”的词人发问道:“奈何不逐东风”?水仙已去,情景犹在,为何不像曹植那样翻山越岭,上下追踪,寻找洛神遗留下的足迹呢?词人知道,《洛神赋》只不过是曹植所作的一场清梦,一种绵绵不绝的思念之情。词人之所以最后“质疑问难”,实质是词人的一种幻灭哀伤的徒然发泄与哀叹而已。

  划动船桨,高大的画船随着波浪似箭飞奔,隔岸荷塘上空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枯荷占尽秋色。想起了曹植《洛神赋》中的“灼若芙蕖出渌波”句子来,好像水仙洛神宓妃在那夏日的荷塘里戏水游泳,又似牛郎织女相逢在银河的鹊桥之上。水仙轻薄如同鲛丝吐雾的上衣,在阵阵轻风中随风飘动,细腰无力更显得柔弱倦怠。

  眼前,在这满目枯荷的秋日的池塘里,那“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美轮美奂已成旧恨,赋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诗人已不复存在。料想艳丽的水仙洛神宓妃以及曹植赠与她的信物玉佩,还静默地深锁于瑶宫里吧。游人徒然疲劳,为何不像曹植那样翻山越岭,上下追踪,寻找洛神遗留下的足迹呢?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临江仙引·画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岛外 一作:鸟外)
长安古道马迟迟¹,高柳乱蝉(chán)(sī)²。夕阳岛³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岛外 一作:鸟外)
译文: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道旁柳树上的秋蝉不住嘶鸣。夕阳在高外的远方渐渐沉落,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极目远望,天际广阔夜幕降临。
注释:¹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²乱蝉嘶:一作“乱蝉栖”。³岛:指河流中的洲岛。⁴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⁵目断:极目望到尽头。⁶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少年 一作:去年)
归云¹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²?狎(xiá)³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少年 一作:去年)
译文: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旧日的期望何处去寻?冶游饮宴的兴致早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再也不是狂放不羁的少年时了。
注释:¹归云:飘逝的云彩。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²前期:以前的期约。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³狎兴:游乐的兴致。狎:亲昵而轻佻。⁴酒徒:酒友。⁵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⁶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一般人论及柳永词者,往往多着重于他在长调慢词方面的拓展,其实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也是极可注意的。叶嘉莹在《论柳永词》一文中,曾经谈到柳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以为唐五代小令中所叙写的“大多不过是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柳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这种特色,在他的一些长调的佳作,如《八声甘州》《曲玉管》《雪梅香》诸词中,都曾经有很明白的表现。然而柳词之拓展,却实在不仅限于其长调慢词而已,就是他的短小的令词,在内容意境方面也同样有一些可注意的开拓。就如这一首《少年游》小词,就是柳永将其“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作。

  柳永之所以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盖由于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当他早年落第之时,虽然还可以藉着“浅斟低唱”来加以排遣,而当他年华老去之后,则对于冶游之事既已失去了当年的意兴,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而最能传达出他的双重悲慨的便是这首《少年游》小词。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鸣。“长安”原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前代诗人往往以“长安”借指首都所在之地,而长安古道上来往的车马,便也往往被借指为对于功名利禄的争逐。不过柳永此词在“马”字之下,所承接的却是“迟迟”两字,这便与前面“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一种强烈的反衬。而在长安道上词人之“马”之“迟迟”行走,则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灰心淡薄,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若有深慨的思致。秋蝉的嘶鸣独具有一种凄凉之致。“蝉嘶”之上,还加了一个“乱”字,如此便不仅表现了秋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被秋蝉嘶而引起的哀感的词人之心情的缭乱纷纭。至于“高柳”二字,则一则表示了蝉嘶所在之地,再则以“高”字表现了“柳”之零落萧疏,是其低垂的浓枝密叶已经凋零,所以才显得树的高。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上阕后三句是说,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写词人在秋日郊野所见之萧瑟凄凉的景象,飞鸟隐没在长空之外,夕阳隐没更在飞鸟之外,值此日暮之时,郊原上寒风四起,天苍苍,野茫茫,词人双目望断而终无一可供投止之所。

  词的上半阕是词人自写其今日之飘零落拓,望断念绝,全从外界的景象着笔,而感慨极深。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下阕前两句是说,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写对于过去的追思,则一切希望和欢乐不可再得。对于柳永而言,他过去的愿望和期待都已经同样落空了。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末三句是说,冶游饮宴的兴致已经衰减,过去的酒友也已经寥落无几,现在的我已经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末三句写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志向和意愿一无所成,岁月流逝,只剩下“不似少年时”的悲哀和叹息。

  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总之,柳永以一个禀赋有浪漫之天性及谱写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而生活于当日之士族的家庭环境及社会传统中,本来就已经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矛盾不被接纳的悲剧人物,而他自己由后天所养成的用世之意,与他自己先天所禀赋的浪漫的性格和才能,也彼此互相冲突。他的早年时,虽然还可以将失意之悲,借歌酒风流以自遣,但是歌酒风流却毕竟只是一种麻醉,而并非可以长久依恃之物,于是年龄老大之后,遂终于落得了志意与感情全部落空的下场。昔叶梦得《避署录话》卷记下柳永以谱写歌词而终生不遇之故事,曾慨然论之曰:“永亦善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而终不能救。择术不可不慎。”柳永的悲剧是值得后人同情,也值得后人反省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345-348 .

shàoniányóu ·chángāndàochíchí

liǔyǒng sòngdài 

chángāndàochíchí gāoliǔluànchán yángdǎowài qiūfēngyuánshàng duàntiānchuí  (dǎowàizuò niǎowài )
guīyúnzōng chùshìqián xiáxìngshēngshū jiǔxiāosuǒ shàoniánshí  (shàoniánzuò niá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