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间又一年,非儒非佛复非仙。
历官甘出倚相后,序齿叨居绛老先。
世难见花常溅泪,时平逢曲亦流涎。
无端风月相勾引,不是先生爱放颠。
游戏人间又一年,非儒非佛复非仙。
历官甘出倚相后,序齿叨居绛老先。
世难见花常溅泪,时平逢曲亦流涎。
无端风月相勾引,不是先生爱放颠。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48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行人结束出门去,马蹄几时踏门路。
行人¹结束²出门去,马蹄几时³门路
译文:远行的人整理好行囊就出门了,什么时候才能再次骑着马回来。
注释:¹行人:出行之人。指夫君远行。²结束:结扎车马装束行囊。装束打扮。³几时:什么时候。⁴踏:再踏上。⁵门路:大门前的道路。
忆昔君初纳彩时,不言身属辽阳戍。
忆昔¹君初²纳彩³时,不言身属辽阳戍
译文:想到夫君当初刚刚纳彩的时候,没有说是身在戍边的军营。
注释:¹忆昔:回忆以前。²君初:夫君当初。³纳彩:收纳彩礼。男女双方互赠礼物。也称送嫁妆。古代婚仪六礼之一。据《礼记》和《仪礼》记载,六礼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种,概括了从议婚到完婚前的全部手续和过程。⁴不言:不说。⁵戍:戍边的军营。
早知今日当别离,成君家计良为谁。
早知¹今日²³别离,成君家计良为谁。
译文:如果早些知道会经历今日离别,成为你的妻子是为了谁呢?
注释:¹早知:如果早些知道。²今日:今天。³当:应当。⁴家计:家庭生计。
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
男儿生身自有役(yì)¹,那得²误我少年时³
译文:男儿生下来就有兵役在身,哪里能耗费少年时光?
注释:¹自有役:自然就拥有兵役或差役。²那得:哪里可以。³时:时光。
不如逐君征战死,谁能独老空闺里?
不如逐君¹征战死,谁能独老空闺里?
译文:不如追逐你一起战死沙场,谁能忍受独自老死在空寂的闺房中。
注释:¹逐君:追逐夫君。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云阶月地¹一相过²,未抵经年³别恨多。
译文:牛郎织女在天上一年一度的相逢,怎么抵得上俩人整年分离的别很多。
注释:¹云阶月地:以云彩做台阶,以月亮为大地,指天上。²相过:交往,这里引申为相逢。³经年:指一整年,牛郎织女只有七夕时才能相见一晚,到下次相见时正好为一年。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最恨明朝洗车雨¹,不教²回脚³渡天河。
译文:最可恨的是明天的洗车雨,它分明是不让牛郎再回去重渡天河与织女相见。
注释:¹洗车雨:七夕后下的雨,有说是指七月初六下的雨的,但与诗意不符。²不教:不让。³回脚:再回去。

 tángdài 

yúnjiēyuèxiāngguò wèijīngniánbiéhènduō 
zuìhènmíngzhāochē jiàohuíjiǎotiān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shē)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何须琥(hǔ)(pò)方为枕,岂得真珠¹始是车。
译文: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注释:¹真珠:即珍珠。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运去 一作:远去)
运去不逢青海马¹,力穷难拔蜀山蛇²。(运去 一作:远去)
译文:可惜时运已经逝去,千里马何处才能遇上?力量已经用尽,蜀山之蛇怎能铲除。
注释:¹青海马:龙马,以喻贤臣。²蜀山蛇:此以喻宦官佞臣。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几人曾预南薰(xūn)¹,终古苍梧²哭翠华³
译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注释:¹南薰曲: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²苍梧:传为舜埋葬之地。³翠华:皇帝仪仗。

  诗的首联,是从总结历朝历代统治经验出发,得出成功大都由于勤俭,破败大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开头两句好像是抽象的议论,不像诗。实际上它不是在发议论,是说:像文宗那样勤俭,应该使国家兴盛的,怎么反而破败呢?这里充满着惋惜和同情,是抒情而不是议论。这样通过表面上的议论来抒情的写法是很特别的。

  颔联是对这一结论的具体印证。这种议论,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勤俭只是治国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但不是惟一的经验;奢侈是使国家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惟一的原因。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然而,事实上,非但没有因此能使已成定局的唐王朝的颓败之势有所好转,反而越搞越糟。这中间的道理,或者说最本质的原因,当然是诗人所无法理解的,所以,他只好以宿命论的观点来解释这一反常现象,归之于运命。

  颈联推进一步,但也可以说是转折,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国运和国力,一旦运去,就是虞舜那样的贤君也无回天之力,而只能遗恨终生。这才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虽然说不清“运”究竟是什么,但他确实感到仅靠勤俭(包括皇帝个人的其他努力),不足以挽救一个时代的衰颓之势,而且在他看来,唐朝的国运似乎已去,难以挽回了。这种认识不免模糊含混,却是敏感的、深刻的,不但可以说明唐代,还能用于观照许多末代帝王。很多注家的思路则是一定要为此诗找一个咏叹对象,找的结果是唐文宗李昂。李昂节俭,史有明文;李昂清除宦官的失败,也载于史册。他可算自身勤俭而无力挽救国势的典型。继续引申,则“青海马”是喻贤才,“蜀山蛇”是喻宦官,也表现出来了,而尾联就成了对文宗的哀悼。

  尾联承上而下,由理而情,由情造境,进而转换为纯然的抒怀了。文宗好诗,夏日念柳公权诗“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称为“辞清意足,不可多得”。张采田《会笺》称文宗“诏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法曲》、《霓裳羽衣曲》。义山开成二年登第,恩赐诗题《霓裳羽衣曲》。故结语假事寓悲,沉痛异常”。几人曾经听过文宗所颁布的雅乐,参预过文宗赐题的考试,“终古”哀悼文宗在太监扼制下恨郁死去。这里,所表现的诗人对于文宗治国的悲剧,不是讥讽、挖苦,而是感慨、叹息,诗人所抒发的正是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奢侈是使国家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惟一的原因,一个王朝的兴衰,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

  俭成奢败本是历代兴衰的常规,但文宗在位期间,作风勤俭,政治上也多次作过重振朝纲的努力,却一事无成,最终在“受制于家奴”的哀叹声中死去。面对这种无法解释的反常现象,诗人已隐约感觉到“运去”、“力穷”,唐王朝崩颓之势已成,即使出现一两位明君贤臣,也难以挽回了。文宗在位时,商隐对于他的闇弱,颇多讥评;而于其身后,则又加以哀惋。无论讥评还是哀惋,均出自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正由于这种深切的关注,国运难以逆挽的崩颓之势,成为诗人心头难以解脱的宿命般的悲凉。如果说李商隐感伤诗风的发展成熟,就个体来说是性格、遭遇使然;那么就时代因素来说,实是对衰飒大环境的呼吸领会。“运逢末世”,就是促成李商隐感伤诗风的内外两层背景,身世之感与末世情怀交相促发激荡,将诗人内心的感伤越酿越浓。

参考资料:
1、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55-156
2、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2-63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97-98

yǒngshǐ

shāngyǐn tángdài 

lǎnqiánxiánguójiā chéngyóuqínjiǎnyóushē 
fāngwéizhěn zhēnzhūshǐshìchē 
yùnféngqīnghǎi qióngnánshǔshānshé  (yùnzuò yuǎn )
réncéngnánxūn zhōngcāngcuìhuá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去郭轩楹(yíng)¹,无村眺(tiào)望赊(shē)²
译文:草堂远离喧闹的城郭,庭院开阔宽敞,四周没有村落,放眼一望无边。
注释:¹去郭轩楹敞:去郭,远离城郭。轩楹: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柱子。敞,开朗。²无村眺望赊:因附近无村庄遮蔽,故可远望。赊:长,远。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澄江平少岸¹,幽树晚多花。
译文:碧澄江水,几乎淹没两岸;葱茏树木,黄昏盛开鲜花。
注释:¹澄江平少岸: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细雨江儿出,微风燕子斜。
译文: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¹
译文:城里拥挤着十万人家,熙熙攘攘;这里却只有两三灯火,清闲自在。
注释:¹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将“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照,见得此地非常清幽。城中,指成都。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蜀天¹常夜雨,江槛(jiàn)²已朝晴。
译文:蜀地四川的天气常常在夜里下雨,在水边的栏杆旁已能看到天色转晴。
注释:¹蜀天:蜀中雅州,常多阴雨,号曰漏天。²槛:栏杆。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译文:花叶被雨水淋得湿润,树林里密密麻麻地布满水洼,我的衣服和枕席也干了。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不堪祗(zhī)¹老病,何得尚²浮名³
译文:我不能承受现在的体弱多病,又哪里还看重功利与浮名。
注释:¹祗:恭敬。²尚:崇尚,注重。³浮名:虚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浅把涓(juān)¹酒,深凭送此生。
译文:慢慢地倒酒来饮,我凭借它来陪伴我的余生。
注释:¹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

  第一首诗,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草堂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五、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诗人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这二句诗流露出作者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 ,惟微风乃受以为势 ,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草堂的闲适幽静。这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诗中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悠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第二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言志。开篇描绘的是四川一带夜里常常多雨的天气:晚上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夜的雨,等第二天出门以后,靠在水边的栏杆上远望,才看到天色已经开始放晴。夜里的降雨和天明后的放晴构成了对比,烘托出晴朗天气的可贵,由此也引出下文。由于雨水的淋洗,四周的花叶变得很湿润,树林里也布满了水洼;淋湿的衣服已经干了,枕席也变得干净。“叶润林塘密”,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幽和静谧;“衣干枕席清”,显示出夜雨的绵长细密,也显示出诗人住所的简陋。紧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年老多病的现状,表达了他厌倦浮名的心情。“不堪”说明诗人老迈之甚,“何得”说明他对浮名厌倦之深,语气强烈,感情激荡。最后两句写他慢慢倒酒而饮,借此来消遣余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无奈之情。这首诗与前诗相比基调就沉重了些,描绘了一番蜀地的景象。在咏物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迈无力去改变现世,无奈饮酒来得以消遣。

参考资料:
1、 宋廓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26-527

shuǐjiànqiǎnxīnèrshǒu

 tángdài 

guōxuānyíngchǎng cūntiàowàngshē 
chéngjiāngpíngshǎoàn yōushùwǎnduōhuā 
érchū wēifēngyànxié 
chéngzhōngshíwàn liǎngsānjiā 

shǔtiāncháng jiāngjiànzhāoqíng 
rùnlíntáng gānzhěnqīng 
kānzhīlǎobìng shàngmíng 
qiǎnjuānjuānjiǔ shēnpíngsòngshēng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闲坊古驿¹掩朱扉(fēi)²,又憩(qì)³空堂绽客衣
译文:街坊上一所年代久远的驿舍紧闭着红色的大门,穿着缝补衣裳的远行者再次走进这家驿站。
注释:驿舍:旅馆。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住宿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前两次为乾道八年(1172年)十二月和乾道九年(1173年)。¹古驿:是说这个旅馆历史比较久远。²朱扉:漆成红色的门。³憩:休息。⁴绽客衣:是说缝补衣裳。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九万里中鲲(kūn)自化¹,一千年外鹤仍归²
译文:行走九万里,鲲也会变成鹏,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旧地,大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
注释:¹鲲自化:古代寓言中的鲲鱼化为鹏鸟。²一千年外鹤仍归:是讲神话传说的丁令威的故事。
遶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rào)庭数竹饶新笋¹,解带量松长旧围。
译文:环绕庭院的竹子又长出了新笋,解下腰带去量旅馆庭院中的松树,发觉它比过去又长粗了。
注释:¹饶新笋:长满了新笋。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¹
译文:只有墙壁上的诗句仍然还在,只是蛛网尘封,灰尘和墨迹混在一起罢了。
注释:¹依依:恋恋不舍、不尽。

  这首诗首联写重到古驿舍所见,地属人迹罕至之“闲坊”,驿是荒凉陈旧的“古驿”。颔联写此行的心理感受,这里用了鲲化为鹏和丁令威化鹤归乡两个典故。颈联紧承“鲲自化”“鹤仍归”而来。写此日追寻旧迹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感慨。尾联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首联“闲坊古驿”“空堂”。这首诗运用典故,抒情气氛凝重,感情沉郁而强烈。

  大概,驿舍也因官职大小而异。他住的这个地方显然不是大僚下榻的处所。地属僻静“闲坊”,驿是陈旧“古驿”,门虽“朱扉”却又常“掩”,客厅是荡荡“空堂”,诗一开头便仿佛把读者带进一个古寺,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扑面而来。客衣初解,四观寂寥,不由人想起这些年的宦海浮沉,于是带出次联,写此行的心情感受。“鲲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宜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格言升沉异势,深寓感慨。

  三联紧承“仍归”,写此日追寻旧迹的行动。故地重游,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那片竹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过去长得更粗大了。竹子,他是一根根数过的;古松,他是解下腰带量过的:这哪里是在数竹、量松,他分明是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分明是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印阿I竹增松长,岁月如流。可见这数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有无穷感慨,万种凄惶。陆游当初入蜀,来到宋、金对峙的南郑前线,满环恢复壮志。他曾一再代王炎划进取长安、恢复中原之策,也曾“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短衣刺虎,那意气何等豪纵。谁知不久王炎内召,他也改官成都,恢复大志,初既不行于江淮,今复受阻于西北。一番心事,都付东流;几多岁月,磋陀以尽。今日故地重来,数竹量松而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那感情是十分深沉复杂的。哪里去追寻流逝了的岁月,哪里去寻觅失去了的心。诗人在彷徨,在摩挲,突然,他发现了。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这诗句题在壁上,字迹漫漶,蛛网尘封,尚依稀可以辨认。这壁上的诗句,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了当时的激烈壮怀。抚今追昔,他怎能不心事万千结联“暗尘”“残墨”,回应起句“闲坊古驿”,首尾回环,加深了全诗的怀往感旧之情。“依依”叠字收篇,声情缭绕,更留下无穷的酸楚,不尽的沉思,供人品味。

  这首诗,气氛沉重,感情抑郁而强烈。从一起的“闲”、“古”、“掩”、“空”诸字,宜员结尾的“暗尘”、“残墨”,始终幽暗凄冷。客之孤独与堂之空旷的映衬,化鹤故事神幻色彩的渲染,数竹量松,摩挲残墨的行动,凡此种种,使气氛显得沉闷低徊,给人一种压抑之感。从感情看,全诗神完气厚,沉痛深婉。而独具机杼的是:全诗无一字明说“情”,其意象却又处处含有深沉强烈的感情。比如说,以“闲坊古驿”寓天涯落拓,以鲲鹤变化概人事升沉,以竹松寄岁月不居,以残墨追怀往昔,个人的心迹,时代的风雨,都涵蕴其中,因此获得摧抑人心之力。至于中二联的对仗工绝,犹其余事。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陆游七律中的佳者“著句既遒,全体亦警拔相称。盖忠愤所结,志至气从,非复寻常意兴”。他评断陆诗,从思想感情的诚挚深厚出发以探求其兴会风格,可谓于超牡骊黄之外,独具真赏。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76-7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