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功名两汉中,平生风义最雍容。
鱼游濠上方云乐,鹏在承尘忽告凶。
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
百年穷达都归尽,淮水空围墓上松。
循吏功名两汉中,平生风义最雍容。
鱼游濠上方云乐,鹏在承尘忽告凶。
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
百年穷达都归尽,淮水空围墓上松。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24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梦断¹陈王²罗袜(wà)³,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yá)
译文:从与洛神相会的梦中醒来,有如白居易作《琵琶行》那样感伤。秋风又起流年易逝。几杯酒下肚勾起伤心的眼泪,黄花几点送走了秋光,独自一人浪迹天涯。
注释:中吕:宫调名。红绣鞋:北曲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入“中吕宫”,亦入“正宫”。首二句对。第四、五句多作五字对句。与南曲不同。晚秋:曲题。¹梦断:梦被截断。指从梦中惊醒。²陈王:指三国魏文学家曹植。他最后的封地是陈郡(今河南淮阳),谥号“思”,故被称为陈思王、陈王。³罗袜:丝袜。⁴学士琵琶: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诗中对琵琶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并有感于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而格外伤感。⁵西风换年华:秋风萧飒,一年将尽。⁶添泪酒: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词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句意。⁷天一涯:天各一方。指相隔遥远。

  此曲以“晚秋”作题,描写送别时的伤感。晚秋本身有一种凄凉萧瑟的气氛,更加快衬出伤感离别之痛,反映出作者与洛神失之交臂的无限痛苦。

  运用典故闪示意象而不加详述,从而启动读者的经验和联想,是古代文学作品常用的表意手法。文章开头连用陈王罗袜、学士琵琶两个典故,开篇点题。接着又用“泪酒”和“秋花”两个意象,来加强文章的伤情色彩。面对漂泊天涯的处境,只能酒泪齐下,有着无限的哀思。挥手自此去,天涯两地人,加上作品中着意突出深秋的肃杀,收到令人了黯然神伤的效果。

  从曲子起首两句的两则典故来看,内容都同异性之间的萍水相逢有关,这种邂逅引出了一段动情的故事,然而其悲剧性正在于情缘的昙花一现。诗人已明知“梦断”,却依然禁不住“情伤”,可见他的一往情深,这种注定无法再现的情梦,便为全曲定下了一种惆怅与失落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曹植的《洛神赋》记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虽未说明具体的时日,但赋中有“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语,可知他与洛神的相遇正值秋季;而白居易《琵琶行》,则明言“枫叶荻花秋瑟瑟”、“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个典故都符合“晚秋”的题面,在本作中恐怕不是偶然的。这样一来,“又见西风换年华”,既是作者的真切感受,又与前述的典故照应相合,就更觉意味深长了。

  在秋天的悲凉气氛中,作者又以苦酒与残花为陪衬,叙出了自己“天一涯”的漂泊现实。一场情梦本就无凭,再加上时间的暌隔(“又见西风换年华”)与空间的距离(“行人天一涯”),就使人倍觉不堪了。作品的每一句都不啻为一声叹喟,诗人将这种种内容纳于“晚秋”的题目之下,其处境与心境的悲凄,就是呼之欲出的了。

  此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大量引用前人离别伤感的诗句,来表现作者的离愁别绪,堪称一首写离别的佳作。文章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全文写离别却无一“离”字,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251

hóngxiùxié··wǎnqiū--zhìyuǎn

mèngduànchénwángluóqíngshāngxuéshìyòujiàn西fēnghuànniánhuáshùbēitiānlèijiǔdiǎnsòngqiūhuāxíngréntiān

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宫馆余基¹(yǐ)(zhào)²,黍(shǔ)³无限独悲歌。
译文: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注释:¹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²倚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³黍苗:禾黍。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荒台麋(mí)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译文: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吴岫雨来虚槛(jiàn)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译文: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可怜国破忠臣¹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译文: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注释:¹忠臣:指伍子胥。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后人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平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平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后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585-587页

huái怀

hún tángdài 

gōngguǎnzhàoguò shǔmiáoxiànbēi 
huāngtái鹿zhēngxīncǎo kōngyuàndǎozhànqiǎnsuō 
xiùláijiànlěng chǔjiāngfēngyuǎnfānduō 
liánguózhōngchén yuèdōngliúshēngbái 
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往年宏辞¹御题²有西山晴雪诗。
译文:往年参加宏辞科考试,陛下出的题目有以“西山晴雪”作诗。
注释: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¹宏辞:金章宗明昌初年,为选拔超常人才,特设的制式科目,又叫博学宏词科。²御题:即皇帝的命题。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
日射云间五色芝¹,鸳(yuān)(yāng)宫瓦²碧参差³。西山晴雪入新诗。
译文:阳光照耀在云间,犹如五色灵芝仙草。俯仰生姿的鸳鸯宫瓦,参差反射着青碧光彩。西山晴雪的美景,如今重新进入了诗篇。
注释:¹五色芝:即祥瑞的灵芝,古称仙草。五色,指彩云,写祥瑞的气象。²鸳鸯宫瓦:指宫殿上的琉璃瓦,仰为沟,俯为脊,脊上雨水往沟里流下。因俯仰之边相扣,故喻鸳鸯。³差参:高低错落叠放。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焦土已经三月火¹,残花犹发万年枝²。他年江令³独来时。
译文:故都遭遇敌军的烧杀劫掠,城郭已化为焦土,而存活下来的残花依然在万年久远的枝头萌发。在那年江令郎独自归来的时候。
注释:¹三月火:指项羽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这里指蒙古军攻汴京,放火焚毁宫室。当年,金灭北宋时,亦然。汴京屡建屡遭浩劫。²万年枝:指年代久远的大树。³江令:指南朝陈国之江总,字总持。好学,能文。尤善五七言诗。陈后主即位,授尚书令。大权在握,伤于浮艳,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陈亡人隋。后来诗文中以江令喻有文才之人。作者以江令自喻,慨叹沦为遗民的伤痛。

  词的上片,作者回忆二十年前,汴京的灿烂与辉煌,以及御题赋诗的憧憬。下片则写遭劫后的破败荒凉,以及亡国之臣的失落。全词运用简明对比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余地。该词采用今昔盛衰对举之法,写世事之变迁,道无尽之哀感。

  词的上片追忆往昔盛况。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灵芝,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来以为兆瑞之草。如《神农芝论》云:山川云雨、五行四时、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皆为圣王休祥焉。汉朝有灵芝生于宫,每每君臣欢庆,大赦天下(见《双书》《东观汉记》等)。此词谓皇宫所生五色神芝,借以象征太平盛世。虚处着笔,正、反映射全篇。下面一句是说,丽日照耀下的宫殿,红墙绿瓦,流光溢彩。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如《长恨歌》云“鸳鸯瓦冷霜华重”,即指此。亦称鸳瓦,李庾《东都赋》所云“鸳瓦鳞翠,虹梁叠壮”即是。以上只两句,即将国运昌泰的气象勾勒了出来。“西山晴雪人新诗”,是景致,是文事,也不无怀念旧君之意。作者于词下自注云:“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以上怀旧,只用侧笔出之,与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云云之正写不同。于此又可见词与诗在表现方式上有直婉的不同质素。

  词的下片文情陡转,与世事突变合拍。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三月火”,是对蒙古军队的愤怒控诉。“万年枝”,盖谓社稷倾覆,故都化为一片焦土,而花儿犹自开落,成为人世变故的见证。两相对照,愈见物是人非。末句“他年江令独来时”,强调“他年”、“独来”,显然突出了词人旧地重游,一来表明词中所写均为自己此行所见所感,二来表明自己和江令一样已是沦为异族臣民。一个亡国遗民来到残破不堪的故都,此情此景,难以为怀。其深沉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自在不言中。全文上结晴雪入诗,下结江令独来,一文事,一文士,有照应勾连之妙趣,通体停匀,双结工稳婉转。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第140页—第141页
2、 李道英.《赏诗词 增智慧》.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70页
苍落岁欲晚,辛苦客方行。
苍落岁欲晚,辛苦客方行。
译文:天气寒冷岁月已晚,傅郎却不辞劳苦出发远行。
大江静犹浪,扁舟独且征。
大江静犹浪,扁(piān)¹独且征。
译文:长江在平静的时候仍有风浪,而傅郎偏偏在这岁暮时分驾一叶偏舟孤单单地走了。
注释:¹扁舟:小船。
棠枯绛叶尽,芦冻白花轻。
棠枯绛叶尽,芦冻白花轻。
译文:江边枯萎的野棠花叶子已经凋落完,冰冷的芦花在风中轻摇。
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惊。
(shù)¹寒不望,沙禽迥(jiǒng)²未惊。
译文:天寒地冻,守望的士兵已经不出来瞭望,沙洲上的鸟离行船很远,因此不惊动。
注释:¹戍人:古代守边官兵的通称。²迥:远。
湘波各深浅,空轸念归情。
湘波各深浅,空轸(zhěn)¹念归情。
译文:湘水各处深浅不同,傅郎此去可以亲自践历,君行我仍滞留于此,空添思归悲伤情绪而已。
注释:¹轸:伤痛。

  阴铿诗集中较好的诗篇往往都是写江上景色的,这是他喜爱写、也是写得较为成功的题材。本诗写的是岁暮送一位姓傅的朋友到湘州(今长沙市)去的情景。

  首二句“苍落岁欲晚,辛苦客方行”,是说天气寒冷岁月已晚,傅郎却不辞劳苦出发远行。

  次二句“大江静犹浪,扁舟独且征”,是说长江在平静的时候仍有风浪,而傅郎偏偏在这岁暮时分驾一叶偏舟孤单单地走了。这四句表现诗人对傅郎孤帆远去的深切关心。诗人勾勒描绘出江上风波险恶而眼下又暮色苍茫的景象,虽未正面写情,而爱护之情如见。

 “棠枯绛叶尽”以下四句,按照张玉谷的说法是诗人想象傅郎舟行所见,我们认为此说可取。这四句写的是寒江夜景。诗人不仅写棠及芦苇的情状以表明风力凛烈,而且更用“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惊”极写冬夜之寒。由于寒冷,守望的士兵已经不出来瞭望。“沙禽迥未惊”一句,通常人们理解为沙洲上的鸟离行船很远,因此不惊动。那么,诗人写这样一个细节到底要表达什么呢?这里可以作两方面的理解: 一是表明行舟路途上的荒凉和孤寂,二是点明景色严寒。

  苏东坡曾有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词,末二句写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似乎可以移为此句注脚。诗中写寒夜沙洲的禽鸟未被惊动,正是要写出寒江孤舟行旅的寂寞、荒凉和阴冷,仍然与前一句一样是写其寒苦。末二句是说湘水各处深浅不同,傅郎此去可以亲自践历。君行我仍滞留于此,空添思归悲伤情绪而已。此处,湘波的深浅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的是傅郎此去的亲历,兼有对他行旅的关切; 虚写则是随着注目于客行湘水的波浪激起自己思想情绪的风涛,湘水的深浅也是诗人思归程度的高低,它只在诗人内心深处回流激荡,真是思归人苦只自知了。

  本诗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构思的多角度转换。起四句是从诗人眼中景写出,中间“棠枯绛叶尽”四句是想象对方客行中的所见,最后结句又转为写自己的身边之事。通过视角的转换,正可把诗人浮想联翩的因送友而思归的情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此外,写景的着眼点在渲染氛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写冬夜舟行孤寂与寒苦,其结穴仍在写主人公的苦苦思归之情上。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要与同入燕;余以赀用不给,未能行。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人亦至。至江宁闸登舟,距家数十步耳。舟中揖别诸友;而徐氏兄弟,复送至武定桥,乃登岸,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而江宁郑滂若适在大山家。滂若自言有黄白之术,告我曰:“吾子冒暑远行,欲卖文以养亲,举世悠悠,讵有能知子者?使吾术若成,吾子何忧贫乎?”余笑而颔之。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¹渡江。先是浦口²刘大山过余³,要与同入燕(yān);余以赀(zī)不给,未能行。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人亦至。至江宁闸登舟,距家数十步耳。舟中揖别诸友;而徐氏兄弟,复送至武定桥,乃登岸,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而江宁郑滂若适在大山家。滂若自言有黄白之术,告我曰:“吾子冒暑远行,欲卖文以养亲,举世悠悠,讵有能知子者?使吾术若成,吾子¹⁰何忧贫乎?”余笑而颔(hàn)¹¹之。
注释:乙亥: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年。¹江宁:清代府名,府治即今江苏省南京市。²浦口: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北,长江北岸,与下关隔江相望。³过余:探望我。过,访,探望。⁴要:同“邀”,约请。⁵燕:旧时河北省的别称。⁶赀用:资用。赀,同“资”。⁷揖别:拱手相别。揖,旧时拱手礼。⁸黄白之术:道士烧炼丹药,化成黄金白银的方法。黄白,黄金白银。⁹“讵有”:哪里有能了解你的人?¹⁰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¹¹颔:点头。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明日,宿旦子冈。甫¹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²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³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在努力耕田劳作,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生产、四处游玩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子从井里打了水又在浣洗衣服。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此起彼伏)。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注释:¹甫:刚,才。²耘:除草。³询美:确实美。询,通“洵”,信,确实。⁴汲井且浣衣:从井里打水洗衣。汲井,从井里打水。⁵郁郁然:茂盛的样子。
明日抵滁州境,过朱龙桥——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
明日抵滁州¹境,过朱龙桥²——即卢尚书³、祖将军破李自成处,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
注释:¹滁州:州名,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滁县、耒安、全椒三县地,治所在今安徽省滁县。²朱龙桥: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北五十里。³卢尚书:卢象升,字建斗,常州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崇祯八年(1635),任兵部侍郎,专门指挥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后抵御清兵,失败被杀。⁴祖将军:祖宽,辽东人,官至宁远总兵官,进都督,曾专力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后清兵进攻北京,他奉命援救济南,延误军机,以致济南失守被杀。⁵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陕西省米脂县人。曾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建立大顺政权。后兵败牺牲。崇祯九年正月,李自成进攻滁县,卢象升率祖宽等援救滁州,大战于滁州城东五里桥。李自成兵败,卢象升祖宽追至朱龙桥,杀死起义军填沟委壑,滁水为之不流。⁶驰驱当世之志:为当代奔走效力的想法。⁷宿松:县名,今安徽省宿松县。⁸怀宁:县名,今安徽省怀宁县。
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是日宿岱山铺,定远境也。明日宿黄泥冈,凤阳境也。途中遇太平蔡极生自北来。薄暮,余告圉人:“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
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是日宿岱山铺,定远¹境也。明日宿黄泥冈,凤阳²境也。途中遇太平³蔡极生自北来。薄暮,余告圉(yú):“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
注释:¹定远:县名,今安徽省定远县。²凤阳: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凤阳县。³太平:清代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当涂县。⁴圉人:马夫,养马的人。⁵仓卒:仓猝。卒,同“猝”。⁶逆旅:客舍,旅馆。⁷阡陌:田间的小路。⁸苟得良有司:假如得到好官吏。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⁹邑:旧时县的别称。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shū)忽万状¹。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²;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³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注释:¹倏忽万状:一忽儿变出万种状态。²临淮: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³隍:没有水的城壕。
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县境也。
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¹县境也。
注释:¹灵壁:县名,今安徽省灵壁县。
明日为月望,行七十里而宿荒庄,宿州境也。屋舍湫隘,墙壁崩颓,门户皆不具。圉人与逆旅主人有故,因欲宿此。余不可,主人曰:“此不过一宿耳,何必求安!”余然之。是日颇作雨而竟不雨。三更起,主人苛索钱不已。月明中行数十里,余患腹胀不能食,宿褚庄铺。
明日为月望¹,行七十里而宿荒庄,宿州²境也。屋舍湫隘³,墙壁崩颓,门户皆不具。圉人与逆旅主人有故,因欲宿此。余不可,主人曰:“此不过一宿耳,何必求安!”余然之。是日颇作雨而竟不雨。三更起,主人苛钱不已。月明中行数十里,余患腹胀不能食,宿褚庄铺。
注释:¹月望:六月十五日。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叫望。²宿州:今江苏省宿县。³湫隘:低湿狭小。⁴苛:刻薄,过分。⁵索:索求,讨取。
十七日渡河,宿河之北岸。夜中过闵子乡,盖有闵子祠焉;明孝慈皇后之故乡也。徐宿间群山盘亘,风气完密;而徐州滨河,山川尤极雄壮,为东南藩蔽,后必有异人出焉。望戏马台,似有倾圮。昔苏子瞻知徐州,云:“戏马台可屯千人,与州为犄角。”然守徐当先守河也。是日热甚,既抵逆旅,饮水数升。顷之,雷声殷殷起,风雨骤至,凉生,渴乃止。是夜腹胀愈甚,不能成寐,汗流不已。
十七日渡河,宿河之北岸。夜中过闵子乡,盖有闵子祠焉;明孝慈皇后¹之故乡也。徐宿间群山盘亘²,风气完密;而徐州滨河,山川尤极雄壮,为东南藩蔽³,后必有异人出焉。望戏马台,似有倾圮。昔苏子瞻知徐州,云:“戏马台可屯千人,与州为犄(jī)。”然守徐当先守河也。是日热甚,既抵逆旅,饮水数升。顷之,雷声殷(yǐn)起,风雨骤至,凉生,渴乃止。是夜腹胀愈甚,不能成寐,汗流不已。
注释:¹明孝慈高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宿州人。²“徐宿间”句:徐州宿州之间群山盘纡横贯。盘,通“蟠”,纡回曲折。³“为东南”句:是东南地区的藩篱屏障。⁴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刘裕至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九日大会宾客僚属,在此饮酒赋诗。⁵苏子瞻:即苏轼。⁶知徐州:苏轼曾做徐州刺史。知,主持,主管。⁷犄角:互相支援。⁸殷殷:雷声很大。
明日宿利国驿。忆余于己巳六月,与无锡刘言洁,自济南入燕,言洁体肥畏热,而羡余之能耐劳苦寒暑。距今仅六年,而余行役颇觉委顿。蹉跎荏苒,精力向衰,安能复驰驱当世!抚髀扼腕,不禁喟然而三叹也!
明日宿利国驿¹。忆余于己巳²六月,与无锡刘言洁,自济南入燕,言洁体肥畏热,而羡余之能耐劳苦寒暑。距今仅六年,而余行役颇觉委顿³。蹉(cuō)(tuó)(rěn)(rǎn),精力向衰,安能复驰驱当世!抚髀(bì)扼腕,不禁喟(kuì)而三叹也!
注释:¹利国驿:在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八十里,接山东省峄县界。²己巳: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年。³委顿:极度疲困。⁴蹉跎:时间白白度过,光阴虚度。⁵荏苒:时光渐渐过去。⁶抚髀扼腕:都是表示叹息的意思。抚髀,抚摸着大腿,三国时刘备在荆州几年。有一次上厕所,看到髀里生肉,流下了眼泪,刘表问刘备,刘备说,我曾经常骑马,髀肉皆消;现在几年不骑马,髀里生肉,这样下去,人会老而功业无成,所以悲叹。故以抚髀来表示对时光流逝,功业无成的叹息。髀,股部,大腿,扼腕,用手握着手腕,也是感情激动的表示。⁷喟然:叹息的样子。
明日,宿滕县境曰沙河店。又明日,宿邹县境曰东滩店。是日守孟子庙,入而瞻拜;欲登峄山,因热甚且渴,不能登也。明日,宿汶上。往余过汶上,有吊古诗,失其稿,犹记两句云:“可怜鲁道游齐子,岂有孔门屈季孙!”余不复能记忆也。
明日,宿滕县¹境曰沙河店。又明日,宿邹县²境曰东滩店。是日守孟子庙³,入而瞻拜;欲登峄山,因热甚且渴,不能登也。明日,宿汶上。往余过汶上,有吊古诗,失其稿,犹记两句云:“可怜鲁道游齐子,岂有孔门屈季孙!”余不复能记忆也。
注释:¹滕县:今山东省滕县。²邹县:今山东省邹县。³孟子庙:孟轲的庙,孟轲,战国时大思想家,邹人,宋元丰年间封邹国公,元至顺时加封邹国亚圣公。⁴峄(yì意)山: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一名邹峄山,邾峄山。⁵汶上:今山东省汶山县。⁶鲁道游齐子:春秋时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襄公的妹妹,但他与齐襄公有暧昧的关系,当时有人写了一着诗讽刺说:“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这首诗保存在《诗经齐风》。这句诗即咏其事。⁷岂有孔门屈季孙:哪里有孔子的弟子屈服于季孙氏的呢?孔门,孔子的门徒,弟子,这里指闵子骞(qiān千)。季孙,季孙氏,鲁桓公的儿子季友的后裔,鲁国三家贵族中的一家。据《论语雍也》载;有一次季孙氏请孔子弟子闵子骞事做他的私邑的长官,闵子骞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表示不愿意做季氏的家臣。这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明日,宿东阿之旧县。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未几喧且斗。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明日宿营茌平。又明日过高唐,宿腰站。自茌平以北,道路皆水弥漫,每日辄纡回行也。闻燕赵间水更甚,北行者皆患之。
明日,宿东阿之旧县¹。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²,未几³喧且斗。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明日宿营茌平。又明日过高唐,宿腰站。自茌平以北,道路皆水弥漫,每日辄纡回行也。闻燕赵间水更甚,北行者皆患之。
注释:¹东阿之旧县: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旧东阿镇。²群饮拇战:许多人一起虽酒猜拳。拇战,猜拳,划拳,酒令的一种。³未几:没有多久。⁴先王罪群饮:据《尚书酒诰》:“群饮,汝勿泆,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罪。”意思是,有人群聚饮酒,你不要放纵,全部捕获送到京城来,我来办他们的罪。《酒诰》是周武王对其弟康叔的训词,先王即指周武王。⁵诚非无故:真的不是没有原因的。⁶茌(chí迟)平:今山东省茌平县。⁷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⁸腰站: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⁹燕赵间:河北山西一带。
二十六日,宿军城,夜梦裴媪。媪于余有恩而未之报,今岁二月,病卒于家;而余在江宁,不及视其含敛,中心时用为愧恨!盖自二月距今,入梦者屡矣。二十七日,宿商家林。二十八日,宿营任邱。二十九日,宿白沟。白沟者,昔宋与辽分界处也。七月初一日,宿良乡。是日过涿州,访方灵皋于舍馆,适灵皋往京师。在金陵时,日与灵皋相过从,今别四月矣,拟为信宿之谈而竟不果。及余在京师,而灵皋又已反涿,途中水阻,各纡道行,故相左。
二十六日,宿军城¹,夜梦裴媪。媪于余有恩而未之报,今岁二月,病卒于家;而余在江宁,不及视其含敛²,中心时用为愧恨!盖自二月距今,入梦者屡矣。二十七日,宿商家林³。二十八日,宿营任邱。二十九日,宿白沟。白沟者,昔宋与辽分界处也。七月初一日,宿良乡。是日过涿州,访方灵皋于舍馆,适灵皋往京师。在金陵¹⁰时,日与灵皋相过从,今别四月矣,拟为信宿之谈而竟不果¹¹。及余在京师,而灵皋又已反涿,途中水阻,各纡道行,故相左¹²
注释:¹军城:在河北省唐山县西北十九里。²含敛:古时死人入殓时,口里放珠玉等物,因称入殓为“含殓”,敛,借作殓(liàn练),装殓,把死人装入棺材里。³商家林:在今河北省河间县南。⁴任邱:今河北省任丘县。邱,同“丘”。⁵白沟:白沟镇,在今河北省容城县东三十里,北接新城县界,以濒临白沟河得名。白沟河,即今河北的巨马河,北宋时是宋与辽的分界,也叫界河。⁶良乡:在今河北省房山县东。⁷涿州:今河北省涿县。⁸方灵皋:名苞,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⁹京师:首都的旧称。清代都北京,即今北京市。¹⁰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的虽称。过从,往来。¹¹“拟为”句:打算好好谈两个晚上,可是没有达到目的。¹²相左:没有碰见他。
盖自任邱以北,水泛溢,桥梁往往皆断,往来者乘舟,或数十里乃有陆。陆行或数里,或数十里,又乘舟。昔天启中,吾县左忠毅公为屯田御史,兴北方水利,仿佛江南。忠毅去而水利又废不修,良可叹也!
盖自任邱以北,水泛溢,桥梁往往皆断,往来者乘舟,或数十里乃有陆。陆行或数里,或数十里,又乘舟。昔天启¹中,吾县左忠毅公²为屯田御史,兴北方水利,仿佛江南。忠毅去而水利又废不修,良可叹也!
注释:¹天启:明熹宗的年号。²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明安庆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万历中举进士,任御史时办理屯田,在北方兴水得,提倡种稻。天启四年任左佥都御史,揭发大宦官魏忠贤的罪恶,被诬谄,死在狱中,死后谥“忠毅”,故称“左忠毅公”。
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涂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涂泥被体。抵宗伯张公邸第。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¹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²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³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涂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涂泥被体。抵宗伯¹⁰张公¹¹邸第。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注释:¹芦沟桥:在北京广安门西,跨永定河上。²执途人:掌管关口的人。³袱被:本指用袱子包扎衣被,整理行装,这里指行李包裹。⁴榷(qiè确)关使者:主管关税的人。⁵濡滞:迟延,耽搁。⁶辇(niǎn)毂(gǔ)下:指京师,犹言在皇帝车驾之下。⁷御人:拦路抢劫。语出《孟子万章》:“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朱熹注:“御,止也,止人而杀之,且夺其货也。”⁸不足介意:不值得放在心上。⁹逻者:巡逻的人。¹⁰宗伯:礼部尚书的别称。¹¹张公:即张英,字敦复,号乐圃,桐城人,康熙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