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相一岁俸,寒儒一生费。
卿相一岁俸,寒儒一生费。
人爵固不同,天爵何尝匮。
人爵固不同,天爵何尝匮。
不有霜与雪,安知松与桂。
不有霜与雪,安知松与桂。
虽无官自高,岂无道自贵。
虽无官自高,岂无道自贵。

rénshū--shàoyōng

qīngxiāngsuìfènghánshēngfèi

rénjuétóngtiānjuéchángkuì

yǒushuāngxuěānzhīsōngguì

suīguāngāodàoguì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敢问夫子恶乎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¹之气。”
译文: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注释:¹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sāi)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¹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²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³,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y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 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 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枯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就是拔禾苗的人,这不但是没有用的,而且是又加害损伤了禾苗。”
注释:¹慊:快,痛快。²告子:名不详, 可能曾受教于墨子。³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⁴闵 :担心,忧愁。⁵揠:拔。⁶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⁷其人:指他家里的人。⁸病:疲倦,劳累。⁹耘:除草。
“何谓知言?”
“何谓知言?”
译文:公孙丑问:“怎样才算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呢?”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曰:“诐(bì)¹知其所蔽,淫辞²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³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译文: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过激的言论,知道它陷入错误的地方;邪曲的言论,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躲闪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辞穷的地方。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话。”
注释:¹诐辞:偏颇的言辞。²淫辞:夸张、过分的言辞。³遁辞: 躲闪的言辞。
西陆动凉气,惊乌号北林。
西陆¹动凉气,惊乌号北林。
译文:秋天刮起了凉风,受惊的乌鸦在北面的树林里叫个不停。
注释:¹西陆:秋天。西陆本为星宿名,指昴宿。
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
栖息岂¹²³,集枯安可任
译文:难道是乌鸦栖息的习性与众不同,它们停集在枯枝上又怎能靠它安身?
注释:¹岂:难道,怎么。²殊:不同的,特别的。³性:习性。⁴集:群鸟停聚在树上。⁵安:何,怎么。⁶任:凭靠,依托。
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
鸿鹄(hú)¹去不返,勾吴²³且深。
译文:天鹅一息再也不能回返,息勾吴的道路山险水又深。
注释:¹鸿鹄:天鹅。²勾吴:古国名,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勾,发音词头,无义。³阻:险。
徒嗟日沈湎,丸鼓骛奇音。
¹嗟日²(chén)(miǎn)³,丸鼓(wù)奇音。
译文:人们只能嗟叹汉元帝一天天沉溺享乐,他竟然用铜丸击鼓来追求奇特的声音。
注释:¹徒:白白地,仅仅。²日:一天天地。³沈湎:沉溺,迷恋。⁴丸鼓:用铜丸击鼓。⁵骛:追求。
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骎。
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qīn)¹
译文:东海早就波涛汹涌,南风也已劲猛急紧。
注释:¹骎骎:疾速,急迫。
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¹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²
译文:致使青天白日变成了黑夜昏暮,三五颗小星使得月亮忧愁而隐。
注释:¹坐:因而,导致。²太阴:月亮。
众情嗜奸利,居货捐千金。
¹²嗜奸利,居³货捐千金。
译文:世俗内心最喜好的是奸诈谋利,他们困积奇货,一掷千金。
注释:¹众:世俗者。²情:内心。³居:囤积,储存。⁴捐:舍弃,献出,此处为“花费”。
危根一以振,齐斧来相寻。
¹²³以振,齐(zhāi)来相寻
译文:高大的树木一旦挺立起来,锋利的刀斧就把它们追寻。
注释:¹危:高。²根:树根,这儿借代为树木。³一:一旦。⁴振:直挺。⁵齐斧:用于征伐之斧。齐,通斋。⁶寻:追逐,跟踪而至。
揽衣中夜起,感物涕盈襟。
揽衣¹中夜起,感物²³盈襟。
译文:我半夜披衣起来徘徊,感伤时事,不禁热泪满襟。
注释:¹揽衣:披衣。²物:景物、时事、世事。³涕:眼泪。
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
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¹
译文:尽管人们都能踏着薄薄的寒霜行走,可谁又想到那不畏严寒的松柏的坚贞?
注释:¹岁寒心:年终严寒时松柏挺立不屈的精神。
旭日照寒野,鸒斯起蒿莱。
旭日照寒野,鸒(yù)¹起蒿莱²
译文:早晨的太阳照耀着寒冷的原野,一群乌鸦从草丛飞了出来。
注释:¹鸒斯:乌鸦。²蒿莱:草丛。
啁啾有馀乐,飞舞西陵隈。
(zhōu)(jiū)¹有馀²乐,飞舞西陵³(wēi)
译文:它们哑哑欢叫,非常快活,飞舞到西边的山弯一带。
注释:¹啁啾:鸟叫声。²馀:多余的,十二分的。³陵:山丘。⁴隈:山势弯曲的地方。
回风旦夕至,零叶委陈荄。
回风¹旦夕²至,零叶委³陈荄(gāi)
译文:无情的旋风迟早就要来到,把枯枝败叶吹落在腐草陈荄。
注释:¹回风:旋风。²旦夕:早晚间,迟早。³委:堆落。⁴陈荄:腐烂的草根。陈,腐烂的。荄,草根。
所栖不足恃,鹰隼纵横来。
所栖不足恃¹,鹰隼²纵横³来。
译文:栖居的草丛决不能够安身,鹰隼猛扑下来,无可逃灾。
注释:¹恃:依靠。²隼:鹗,鹞鹰。³纵横:迅猛恣肆。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
长安道,投老¹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dàn)小山时。怎消除?须殢(tì)²,更吟诗。
译文:从长安告老回家了,在一直呆过了七十年之后;多么的不易呀,七十年,这自古以来都少有!——我倦了,与其闲置,不如归来。归来好啊:夏天,看荷花:凉雨过后,池塘的夜多美;秋天,看桂花:淡淡的来里,小山也不错。别问怎么打发这日子?——喝酒,喝酒;再不,写写诗吧。
注释:¹投老:垂老,临老。²殢酒:困于酒。殢,沉溺,困倦。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¹。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译文:冬天:不要辜负了那竹上的雪;春天,不要辜负了那柳边的月。过闲的人,总有些痴。种花之事无人问津,与花相对的意味,只有老天明了。好笑的是那山中:云,早早的出去;鸟,迟迟地归来。——竟是这般的忙碌!
注释:¹“惜花”句: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这阕词中作者虽写他人的四时之事,实际是在借他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的。

  此词本是以寓有四时景物为游戏的。然而于祖国,一片报效不得之忠心,却于字里行间,处处流露了出来。口里说是要用诗酒来打发生活,准备在花月丛中度过自己的余生,而实际却痛苦于种花的事业无人问,而惜花的心情也没有人知道。这“花”分明是有所指的。作为主战派的他们来说,大约也就是指他们统一的大业无人问,而徒有报效之热忱,竟是只有天知道了。“无人问”、“只天知”,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无比巨大的悲哀和寂寞。无怪乎他要笑云儿出去这么早,鸟儿归来这么迟,放着大事不干,如此匆匆,所为何来。结合上面的“种花事业”看,则这也就是那一些蝇营狗苟之辈,为自己的利禄而紧张忙碌得可笑罢了。这一“笑”字,写出了诗人多么高尚的情怀,也写出了诗人无比巨大的悲愤。

  词是劝人,其实也是劝自己要放开一些的,殊不知它正告诉了人,他放不开。他本想用游戏三昧的笔墨来写得轻松一点的,谁知仍然满怀悲愤,指着秃子骂和尚了。刘熙载说苏东坡的诗“滔滔汩汩说去,一转便见主意”(《艺概》)。大约好的诗词都是这样的,稼轩此词,亦莫不如是。

参考资料:
1、 李之亮 注评.国学经典:辛弃疾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90-192
2、 刘熙载.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7

zuìgāolóu··zuìzhōngyǒusuǒshízhěwèi--xīn

zhǎngāndàotóulǎojuànyóuguīshíláiǒuhuā湿shīqiánguìzhīfēngdànxiǎoshānshízěnxiāochújiǔgèngyínshī

xiàngzhúbiānxuěxiàngliǔbiānyuèxiánguòlezǒngchéngchīzhǒnghuāshìrénwènhuāqíngzhǐtiānzhīxiàoshānzhōngyúnchūzǎoniǎoguīchí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瞻彼旱麓(lù)¹,榛(zhēn)(hù)²(jǐ)³。干(kǎi)(tì)君子,干(gān)禄干弟
译文: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
注释:¹旱麓:旱山山脚。旱,山名,据考证在今陕西省南郑县附近。²榛楛:两种灌木名。³济济:众多的样子。⁴干弟:即“恺悌”,和乐平易。君子:指周文王。干:求。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¹彼玉瓒(zàn)²,黄流³在中。干弟君子,福禄攸降。
译文: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
注释:¹瑟:光色鲜明的样子。²玉瓒:圭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玉圭做柄,柄的一端是勺,用以舀秬鬯。³黄流:黄,用黄金制成或镶金的酒勺;流。用黑黍和郁金草酿造配制的酒,用于祭祀,即秬(jù)鬯(chàng)。⁴攸:所。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yuān)¹飞戾(lì)²天,鱼跃于渊。干弟君子,遐³不作人?
译文: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
注释:¹鸢:鸷(zhì)鸟名。即老鹰。²戾:到,至。³遐:通“胡”,何。⁴作:作成,作养。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清酒既载,骍(xīn)¹既备。以享以祀,以介²³福。
译文: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注释:¹骍牡:红色的公牛。²介:求。³景:大。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¹彼柞(zuò)(yù)²,民所燎(liǎo)³矣。干弟君子,神所劳矣。
译文: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
注释:¹瑟:众多的样子,与第二章的“瑟”字不同义。²柞棫:栎(lì)树与白桵(ruí)树。郑玄笺:“柞,栎也;棫,白桵也。”³燎:焚烧,此指燔柴祭天。⁴劳:慰劳。或释为保佑。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莫莫¹葛藟(léi)²,施(yì)³于条枚。干弟君子,求福不回
译文: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注释:¹莫莫:同“漠漠”,众多而没有边际的样子。²葛藟:葛藤。³施:伸展绵延。⁴条枚:树枝和树干。⁵回:奸回,邪僻。

  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云:“《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三家诗义同。关于“受祖”的意思,唐孔颖达疏云:“言文王受其祖之功业。”清魏源《诗古微》说是“祭祖受福”。而宋朱熹《诗集传》以为此诗内容是“咏歌文王之德”,其《诗序辨说》又谓“《序》大误,其曰‘百福干禄’者,尤不成文理”。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既斥《毛序》所说为“梦呓”,又不满《诗集传》“语殊泛泛”,认为“此盖祭祀受福而言也”,“上篇(指《大雅·棫朴》)言作人(《大雅·棫朴》第四章有“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之句),于祭祀见一端;此篇言祭祀,而作人亦见其极盛”。而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将此诗视为一首“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知道培养人才的诗”。

  此诗全篇共六章,每章四句,以“岂弟君子”一句作为贯穿全篇的气脉。首章前两句以旱山山脚茂密的榛树楛树起兴,也带有比意。毛传解曰:“言阴阳和,山薮殖,故君子得以干禄乐易。”郑玄笺云:“林木茂盛者,得山云雨之润泽也。喻周邦之民独丰乐者,被其君德教。”他们从君与民两方面申说,讲得都很透辟。后两句“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如郑玄笺所说,意为君主“以有乐易之德施于民,故其求禄亦得乐易”,也就是说,因和乐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和乐平易。前事之因适为后事之果,语有深意。

  第二章起开始触及“祭祖受福”的主题。“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两句,玉之白与酒之黄,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由文字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极佳,因此姚际恒评之为“华语”(《诗经通论》)。

  第三章从祭祀现场宕出一笔,忽然写起了飞鸢与跃鱼,章法结构显得摇曳多姿。“鸢飞戾天,鱼跃在渊”,表层语义极其明晰,但深层语义则不易索解。郑玄笺云:“(鸢)飞而至天,喻恶人远去,不为民害也;鱼跳跃于渊中,喻民喜得所。”但在注《礼记·中庸》所引这两句诗时,他竟又说:“言圣人之德,至于天则鸢飞戾天,至于地则鱼跃于渊,是其明著于天地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讥之为“随文解释”。而王氏书中认可的代表《鲁诗》说的汉王符《潜夫论·德化》则解释为:“君子修其乐易之德,上及飞鸟,下及渊鱼,罔不欢忻悦豫,又况士庶而不仁者乎。”(释下面的“遐不作人”之“人”为“仁”)因为既然王氏认为《大雅·棫朴》“遐不作人”一句中的“作人”是“作养人材”的意思,那么此诗中的“遐不作人”句自然说的也是培养人才之事,不当另释“人”为“仁”。“鸢飞戾天,鱼跃在渊”,实际上说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思,象征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因此下面两句接下去写“岂弟君子,遐不作人”,也就是说和乐平易的君主不会不培养新人让他们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

  第四章在第三章宕出一笔后收回,继续写祭祀的现场,“清酒既载”与第二章的“黄流在中”断而复接,决不是寻常闲笔。这儿写的是祭祀时的“缩酒”仪式,即斟酒于圭瓒,铺白茅于神位前,浇酒于茅上,酒渗入茅中,如神饮之。接下去的“騂牡既备”一句,写祭祀时宰杀作牺牲的牡牛献飨神灵。有牛的祭祀称“太牢”,只有猪、羊的祭祀称“少牢”,以太牢作祭,礼仪很隆重。

  第五章接写燔柴祭天之礼,人们将柞树棫树枝条砍下堆在祭台上作柴火,将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缕缕烟气升腾天空,象征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将世人对神灵虔诚的崇敬之意、祈求之愿上达。对于这样的君民,昊天上帝与祖宗先王在天之灵自然会有“所劳矣”,自然会赐以“景福”。

  于是最后一章,在第一章、第三章之后三用比兴,以生长茂密的葛藤在树枝树干上蔓延不绝比喻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邦之君民。葛藟之“莫莫”与榛楛之“济济”,一尾一首两用叠字词,也有呼应之妙。最后一句“求福不回”,一般有两解:或解作求福“不违背先祖之道”(郑玄笺),或解作“求福不以邪道”(高诱注《吕氏春秋·知分》所引此诗)。

  此诗通篇弥漫着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这和祭祀的庄严仪式是相匹配的。从自然风物描写来看,既有“榛楛济济”,也有“莫莫葛藟”,一派风光。从祭祀场面来看,既有玉瓒黄流,又有清酒骍牡,色彩斑斓。从诗人内心来看,既有“福禄攸降”的良好祝愿,又有“遐不作人”的强烈期盼。诗章虽短,但内涵颇丰。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31-534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北京:中华书局,2015:595-598

hàn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zhānhàn zhēn kǎijūn gānkǎi 

zàn huángliúzàizhōng kǎijūn yōujiàng 

yuānfēitiān yuèyuān kǎijūn zuòrén 

qīngjiǔzài xīngbèi xiǎng jièjǐng 

zuò mínsuǒliáo kǎijūn shénsuǒláo 

lěi shītiáoméi kǎijūn qiúhuí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芳草平沙¹,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²愁不去将人去。
注释:¹平沙:旷野。²将:送。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这是一首暮春送别词。上片写江头送别情景。扶醉登舟,人去之后,只有“愁”留了下来。下片写别后情景。落花飞絮,东风薄劣。春光将尽,人去楼空。全词凄婉缠绵,余意不尽。

suōxíng ·fāngcǎopíngshā

zhāngzhù yuándài 

fāngcǎopíngshā xiéyángyuǎnshù qíngtáojiāngtóu zuìláishànglánzhōu jiāngchóujiāngrén 
lièdōngfēng yāoxiéluò míngzhāochóngchuīshēng yúnhóngxiǎolóukōng chūnguāngdàoxiāohúnc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