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慈悲愿观自在,海岸孤绝补陀岩。
贯花缨络普庄严,度生如幻现微笑。
有一众生起圆觉,即现三十二应身。
壁立千仞无依倚,住空还以自念力。
圣慈悲愿观自在,海岸孤绝补陀岩。
贯花缨络普庄严,度生如幻现微笑。
有一众生起圆觉,即现三十二应身。
壁立千仞无依倚,住空还以自念力。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24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¹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qióng)²
译文: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时,我正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
注释:¹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²琼枝: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qí)¹
译文: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注释:¹恶路岐:险恶的岔路。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

  诗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于是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qíqū)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

  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

duìxuě

gāopián tángdài 

liùchūfēihuāshí zuòkànqīngzhúbiànqióngzhī 
jīnhàoshànggāolóuwàng gàijìnrénjiànè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客中多病废登临¹,闻说南台试一寻。
译文:客居在外病魔缠身不能登山临水,听说胜境南台山,试着前去寻它一寻。
注释:浮桥:用船或筏作为桥墩、上铺木板的桥。此处浮桥横跨南台江,后建成万寿桥。南台:南台山,一作钓台山,在福州市南二十余里。¹登临:登山临水。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九轨¹徐行怒涛上,千艘(sōu)²横系³大江心。
译文:无数的车马缓缓行驶在浪高流急的江面浮桥上,千百条船儿连结在一起,横跨于大江的中心。
注释:¹九轨:指浮桥上多辆车子。九,表示多数,形容浮桥之宽。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此处指代车。²千艘:指浮桥作为桥墩的船只。千表示多数,形容浮桥之长。³系:系上、缚往。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¹楼钟鼓催昏晓,墟(xū)²云烟自古今。
译文:光孝寺楼里,钟鼓声声,从早到晚催着时光逝去,四周村落云烟袅袅,从古至今一直飘散着。
注释:¹寺:指光孝寺,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王袓道建。²墟落:村落。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白发未除豪气¹²,醉吹横笛坐榕³阴。
译文:白发已生,却不能消除我心中的豪气,带着酒后的浅醉,在一片榕树的树荫里吹起横笛。
注释:¹豪气:桀骜蛮横的习气。《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²在:存。³榕:常绿乔木,气根细瘦,树冠大。

  《度浮桥至南台》是陆游早期律诗中的佳作。诗人病后登临南台,在跃跃欲出、急于欣赏外面风景的心情的驱使下,他缓步前行,临江眺望。在诗中表现了浮桥的伟丽、南台的雄浑,借江山来抒发心中的万千豪情。全诗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流动中显示了豪壮瑰伟的风格。

  诗从去南台写起。开头却从题外落笔:“客中多病废登临”,诗本来是写登台览胜,却故意宕开去,先从久不登临说起,“闻说南台试一寻”,才归到正题,就显得曲折有致了。

  诗人早就怀有驰骋疆场、横扫胡尘的雄心壮志,可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奋发。诗人的伟大抱负,终成泡影,郁郁不得志。到了福州,诗酒殆废,困于文书,身体多病。因多病而久不登山临水了。是听说南台壮阔之景才特意去“一寻”,而不是兴之所至,到处游览。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两句写浮桥,这是一异常壮观的景象。到这里才能理解诗人为什么抱着久病之身,为南台而“试一寻”了。“长桥跨江,奔涛触石”,可见诗人听说的不是茂林修竹的幽秀,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因而才引起诗人的兴致,渴望一睹为快。个中也透露出诗人的向往、意趣和追求。

  “九轨徐行”,仿佛随着视线,那宽实的桥面缓缓通向对岸,然而桥的下面却是“奔涛触石”的“怒涛”。“徐行”与“怒涛”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怒涛奔腾的江面上,缓步徐行,从容悠闲。这是诗人眼中的浮桥的客观写照,同时也是诗人主观思想的外现,这是写实,也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壮阔心怀,是一种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意绪的流露。而这也正是在多病废却登临之后,特意为南台而“一寻”这一行动所包含的深层的意蕴,是诗人渴望奋发有为的写照。对句“千艘横系大江心”,则体现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气魄。“横”字用得极有气势。无数的船只,横锁江面,境界已是十分壮阔;何况横锁住的是一条大江,一条怒涛奔腾的大江,气魄更为壮大。在客观的景象描绘之中,鎔铸着诗人创功立业的热望。

  五六句拓开境界,以景抒情,从内心情感的抒发中体现客观的物。“寺楼钟的物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是写至南台所见所闻。诗人登台而听到寺楼的钟鼓声,看到升腾在村落间的云烟,顿生感想,思绪悠悠。因钟鼓声而想到,它在早晚催促人们须及时有所作为。继而放眼远望,闽江两岸村落之间,云霞掩映,烟雾升腾,顿悟古往今来,人世变迁,悠悠不尽;而自然界的变化,自循轨迹,并不因人的意志而变更。两句一急一缓,感叹不已而余味无穷。

  尾联仍以直写自己作结束。和开头互相照应,又是中间两联所表露的意绪的自然归结。因景象的壮阔雄浑,激发了豪情;因光阴的迫促,更觉须及时努力。“白发未除豪气在”,《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因多病而早生华发,但豪情壮志依然存在,仍将奋发拚搏。而言外之意,却也正是事业并无成就,抱负尚未实现,不禁略觉伤感,于是,“醉吹横笛坐榕阴”。诗人醉中拈笛,在榕荫下,抒发情怀。这里颇有抑郁之感,但并不消沉,而是一种更强烈的渴望。放旷之中,仍抱有坚定的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诗人在以后的岁月中,时刻不忘恢复大业,慷慨激昂地奋击抗争,讴歌呐喊。

  这首诗是陆游步入仕途不久,渴望有作为、施展抱负的心情的写照。 这与陆游后期诗作中常常表露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愤慨,有着显著的差别。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奋进之气。虽是记游之作,也仍然鎔铸着诗人激烈的壮怀,读来慷慨激昂。

参考资料:
1、 陆坚 主编.陆游诗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4-7
深院无人帘幕垂,玉英翠羽灿芳枝。
深院无人帘幕垂,玉英¹翠羽灿芳枝。
注释:¹“玉英”句:大意谓白色的花似玉,青绿的叶似翠鸟之羽灿烂挂树枝。
世间颜色难相似,淡月初残未坠时。
世间颜色难相似,淡月初残未坠时。
冰玉风姿照座骞,炎方相遇且相宽。
冰玉¹风姿²照座骞(qiān),炎方³相遇且相宽。
注释:¹冰玉:比喻清润。²风姿:风度仪态。³炎方:炎热的南方。
纻衣缟带平生志,正念幽人尚素冠。
(zhù)衣缟(gǎo)带平生志,正念幽人¹尚素冠²
注释:¹幽人:幽居之人,隐士。²素冠:《诗·桧风》篇名。
阻涉鲸波寇盗森,中原回首涕沾襟。
阻涉鲸波寇盗森,中原回首涕沾襟。
清愁万斛无消处,赖有幽花慰客心。
清愁万斛(hú)¹无消处,赖有幽花²慰客心。
注释:¹万斛:形容量之极多。斛: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²幽花:幽雅的花。幽:僻静。
李纲被贬至琼,游琼山府城天宁寺,咏花抒情,寻知音,诉衷情,北望中原泪沾襟,无奈何,赖花消愁。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客舍¹并州²已十霜³,归心日夜忆咸(xián)
译文:离开家乡后客宿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着故乡咸阳。
注释:¹舍:居住。²并州:即今太原一带。³十霜:一年一霜,故称十年为“十霜”。⁴咸阳:陕西咸阳是作者故乡。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无端¹更渡桑(sāng)干水²,却望并州是故乡。
译文: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渡过桑乾河,现在并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家乡。
注释:¹无端:没有缘由,不知为什么。²桑干水:即桑干河,源出西北部管涔山,向东北流入河北官厅水库。相传,在每年桑椹成熟时干涸,故有此名。

  在许多诗集中,这首诗都归在贾岛名下,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贾岛是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不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而在贾岛自己的作品以及有关这位诗人生平的文献中,从无他在并州作客十年的记载。又此诗风格沉郁,与贾诗之以清奇僻苦见长者很不相类。《元和御览诗集》认为它出于贞元间诗人刘皂之手。虽然今天对刘皂的生平也不详知,但元和与贞元时代相接,《元和御览诗集》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因此定其为刘作。

  此诗题目,或作《渡桑乾》,或作《旅次朔方》。前者无须说明,后者却要解释一下。朔方始见《尚书·尧典》,即北方。但同时又是一个地名,始见《诗经。小雅。出车》。西汉置朔方刺史部(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省的一部分,所辖有朔方郡),与并州刺史部(当今山西省)相邻。桑乾河并不流经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无关。并州在唐时是河东道,桑乾河由东北而西南,流经河东道北部,横贯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这些州,当今雁北地区。由此可见,诗题朔方,乃系泛称,用法和曹植《送应氏》“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一样。而刘皂客舍十年之并州,具体地说,乃是并州北部桑乾河以北之地。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证。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乾流域。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十年以前,初渡桑乾,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而十年以后,更渡桑乾,回到家乡,又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果真如此吗?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和读者才同样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79-980 .

shuòfāng--liúzào

shěbìngzhōushíshuāngguīxīnxiányáng

duāngèngsānggànshuǐquèwàngbìngzhōushìxiāng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红桃¹处处春色,碧柳²家家月明。
译文:粉红的桃花开了,处处春意盎然,碧绿的柳树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妩媚。
注释:¹红桃:红色桃花。²碧柳:碧绿的柳树。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明情。
译文:楼上的佳人画好了妆在等着夜间宴会的开始,闺中的寂寞少妇等待着良人归来。
芙蓉月下鱼戏,螮蝀天边雀声。
芙蓉月下鱼戏,螮(dì)(dōng)¹天边雀声。
译文:像芙蓉的月光下鱼儿在嬉戏,挂着彩虹的天边传来喜鹊的叫声。
注释:¹螮蝀:虹的别名。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译文:人生悲欢离合都是一场梦,就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成双入对呢。

yán--xuán

hóngtáochùchùchūnliǔjiājiāyuèmínglóushàngxīnzhuāngdàiguīzhōngzuòhánqíngróngyuèxiàdōngtiānbiānquèshēngrénshìbēihuānmèngzuòshuāng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