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绕舍山无盗,官事长闲俸有金。
安得终身为御寇,不辞儿女作吴音。
平湖绕舍山无盗,官事长闲俸有金。
安得终身为御寇,不辞儿女作吴音。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24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序:行女生于季秋,而终于首夏。三年之中,二子频丧。
序:行女生于季秋,而终于首夏¹。三年之中,二子²频丧。
译文:序:我的小女儿行女出生于深秋时节,在第二年四月的初夏死去。短短三年之中,两个心爱的女儿相继夭亡。
注释:¹首夏:农历四月。²二子:指作者的两个女儿金瓠、行女。
伊上帝之降命,何修短之难裁;
伊上夏之降¹²,何修短³之难裁
译文:上苍赐予人类宝贵的生命,寿命的长短何以这么难猜!
注释:¹降:赐下。²命:人的寿命。³修短:长短。⁴裁:猜测,估料。
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
或华发以终年¹,或怀妊(rèn)²而逢灾。
译文:有人可以幸运地活到白首,有的人却死在母亲的腹胎。
注释:¹终年:尽其天年。²怀妊:怀孕。
感前哀之未阕,复新殃之重来!
感前哀¹之未阕(què)²,复新殃³之重来!
译文:痛失金瓠的悲伤还没有结束,又眼看着行女被尘土湮埋。
注释:¹前哀:指大女儿金瓠之死。²阕:尽。³新殃:指行女之死。
方朝华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
方朝华而晚敷¹,比晨露而先晞(xī)²
译文:可怜的孩子像木槿花一样凋落;又像晨露,干的这么快。
注释:¹方朝华句:方,比如。朝:早上。华:指木槿花,开于夏秋季节,早上开花,夜晚凋谢。晚敷:指夜晚凋谢。²晞:晒干。
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
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¹而失度²
译文:我想到那凋零的小小的生命,再也无法重来,顿时间失了常态。
注释:¹忽忽:恍惚之貌。²失度:失态。
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天盖¹高而无阶²,怀此恨其谁诉!
译文:怨恨天高却没有长梯借我攀缘,我还能向谁诉出我心中的苦哀!
注释:¹盖:语气词。²阶:阶梯。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¹宋郁²、安定³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宋、士坚、利辩、道深、道建¹⁰、神照、云皋(gāo)、息慈、寂然¹¹凡十七人,自遗爱¹²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¹³,憩(qì)峰顶¹⁴,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¹⁵,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¹⁶,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¹⁷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¹⁸一世界者。因口号¹⁹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²⁰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²¹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²²屋壁,见萧郎中存²³、魏郎中弘简²⁴、李补阙(quē)²⁵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²⁶至山门²⁷,曾²⁸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²⁹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jiē)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译文:我与河南的元集虚,范阳的张允中,南阳的张深之,广平的宋郁,安定的梁必复,范阳的张特,东林寺的出家人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共十七人,从遗爱寺旁边的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和西林寺,抵达了化成寺,然后在峰顶院歇息一会,再登上香炉峰,在大林寺住宿。大林寺在僻远的地方,人迹罕至。寺周围有许多清澈的流水、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和细瘦的竹子。寺里只有板隔的房间和木制的器具,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由于山高地深,季节转换得很迟,按时令已是初夏四月,天气还像正二月一般。梨树、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的村落都不一样,初到这儿恍忽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于是我口占绝句一首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一会儿我们遍观了房间的墙壁,看见萧存郎中、魏弘简郎中、李渤补阙三人留下的姓名和文句,于是与集虚他们叹道:这里确是庐山首屈一指的地方。由驿路到寺门,还不足半日的路程,但自从萧、魏、李三人到此游览之后,至今相隔将近二十年了,二十年间这里一片寂寥,再也没有来游览的人。哎,人们忙于追名逐利而冷落了大自然的美景,名利对人的诱惑是如此强烈啊!
注释:¹广平:县名。今属河南。²宋郁:其人不详。³安定: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泾北。⁴梁必复:其人不详。⁵张特:其人不详。⁶沙门:佛教名词。梵文Shramana之音译。勤修善法、息灭恶法之意。佛教用以指依戒律出家修道之人。⁷法演:其人不详。⁸智宋:即《草堂记》中的宋。⁹士坚:《草堂记》中的坚。¹⁰利辩、道建:僧神凑的弟子。¹¹道深、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其人均不详。¹²遗爱:遗爱寺。寺名,位于庐山香炉峰下。¹³化城:上化成寺。在庐山讲经台北。为晋代所建。¹⁴峰顶:峰顶院。陈舜俞《庐山记》卷三:“过香炉峰,至峰顶院。院旁盘石极平广。下视空阔,无复障蔽。”¹⁵孟夏:即阴历四月。孟,四季的第一个月。¹⁶华:开花。动词。¹⁷聚落:村落。人的聚居地。¹⁸造:往,到。¹⁹口号:犹口占。信口吟成之意。²⁰芳菲:指花草。²¹长:常。²²周览:遍看。²³萧郎中存:萧存,字伯诚,萧颖士之子。²⁴魏郎中弘简:魏弘简,字裕之。累官至户部郎中。年四十七无疾而卒。郎中:官名。唐至清为各部尚书的属官,分掌各司事务,是位于尚书、侍郎、丞之下的中级官员。²⁵李补阙渤:李渤,字溶之。尝偕仲兄涉隐居庐山。元和九年(814)以著作郎征,岁余迁补阙。补阙,官名。以规谏皇帝、举荐人员为职责。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²⁶驿路: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而修筑的大道。沿路设驿站。²⁷山门:佛寺的大门。佛寺多在山中,故称。²⁸曾:还。²⁹垂:将近。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时元和十二年¹四月九日,乐天序。
译文: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作序。
注释:¹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元和,唐宪宗年号。

  这篇文章就像白居易的诗歌一样,语言平易浅切,但是用语却很准确,描写生动形象,极富诗一样的美感。文章的重点是描写那里不同于山下的季节气候和幽美的景色,发抒了自己的感慨。全文文笔简洁,格调清新,并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韵味隽永。

  文章开始一段写去游大林寺所经过的地方,从“自”字开始,连用了“历”、“抵”、“憩”、“登”、“宿”等几个动词,既把所到地方交代得清清楚楚,又把沿途迤逦而行,走走停停的情状描写得非常简练传神,描绘了他们一行人在山间有说有笑、愉快行进的情景。

  作者先以“穷远”、“人迹罕到”记叙了大林寺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接着记叙了大林寺周围有许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清澈的泉流,苍劲的怪石,青翠的短松,浓密的瘦竹,显得大林寺格外清幽。

  接着又记叙了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作者进入大林寺时是孟夏四月,正当大地春归,芳菲落尽之时,而这里却像早春二月,春意始盛,生机勃勃。梨花、桃花正盛开,周围长着毛茸茸的绿绿的短草,这里的景物、节候与山下完全不同。作者看到此景,感觉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于是即兴赋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抒发了大林寺胜景给他所带来的特殊感受。

  进而写作者。周览屋壁”,观赏了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写下的文句。这里乍看似乎是写景,细读则知语尽而意未尽。作者见大林寺风景如此优美,而游者甚少,故而触景生情,感慨万千,用“嗟乎”二字,引出“名利之诱人也如此”一句,立见警动之感。因为,自李渤等三人在大林寺壁上题句以后,二十年来之所以“寂寥无继来者”,乃是由于世人看重的不是高尚的人生情趣,不是林泉之乐,而是追逐名利,趋炎附势。此刻,作者联想到自己因直上封章,受到诬陷、打击而遭贬谪,然而却得以游赏大林寺的奇景,所以在感叹世风的同时,内心深感欣慰,显现出美的心灵。

  咏大林寺的绝句,第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由点及面,以斑见豹,借山寺桃花写深山的特有的景色;三、四句“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前两句基础上抒发情感,突破了惜时伤春的老框框,自然地流露出诗人的内心喜悦。前两句是实写山景,后两句用虚笔,进一步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参考资料:
1、 平慧善 陈元垲编.庐山历代游记选择: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第19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第205页
3、 臧维熙主编.中国游记鉴赏辞典,:青岛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196页

yóulín

bái tángdài 

    nányuán fànyángzhāngyǔnzhōng nányángzhāngshēnzhī guǎng广píngsòng āndìngliáng fànyángzhāng dōnglínshāményǎn zhìmǎn shìjiān biàn dàoshēn dàojiàn shénzhào yúngāo  ránfánshírén àicǎotángdōng 西èrlín huàchéng fēngdǐng dēngxiāngfēng 宿lín línqióngyuǎn rénhǎndào huánduōqīngliúcāngshí duǎnsōngshòuzhú zhōngwéibǎn sēngjiēhǎidōngrén shāngāoshēn shíjiéjuéwǎn shìmèngxià zhēng èryuètiān shāntáoshǐhuā jiàncǎoyóuduǎn rénfēnghòu píngluòtóng chūdào huǎngránruòbiézàoshìjièzhě yīnkǒuhàojuéyún rénjiānyuèfāngfēijìn shāntáohuāshǐshèngkāi chánghènchūnguīchù zhīzhuǎnzhōnglái ér zhōulǎn jiànxiāolángzhōngcún wèilángzhōnghóngjiǎn quēsānrénxìngmíngshī yīnbèitàn qiěyuē  shíkuāngjìng yóu驿zhìshānmén zēngbànchéng xiāo wèi yóu dàijīnchuíèrshínián zhě jiē míngzhīyòurén  

    shíyuánshíèrniányuèjiǔ tiān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
东坡先生卜¹居南山之下,服食²器用³,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xī),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
译文:东坡先生选择居住在南山脚下,服饰、饮食、器皿、用具,与家里的程度相当。山珍海味,因家境贫穷而无法享用,就煮蔓菁、荠菜来吃。煮的方法是不用醋和酱油,从而有其自然的美味。因为这些菜容易获得所以能经常享用。于是为他们作赋:
注释:¹卜:选择。²服食:衣服与饮食。³器用:器皿用具。⁴蔓菁:又名芜菁又称葑(feng),俗称大头菜,又叫九英菘、合掌菜、结头菜、芣蓝、芥蓝、擘蓝、茄连、撤蓝、玉蔓青等。⁵芦菔:即萝卜。⁶醯酱:醋和酱。亦指酱醋拌和的调料。
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爨铏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jiē)¹余生之褊(biǎn)²,如脱兔³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无刍(chú)(huàn)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jí)幽泉以揉濯(zhuó),搏露叶与琼根。爨(cuàn)(xíng)(qí)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译文:感叹我生的之窘迫,像逃走的兔子一样,惶惶不安,颠沛流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饥饿使我饥肠辘辘,只好食用陈年的谷子来抵御饥饿。没有喂养能够符合口味的牲畜,感谢邻居分给我蔬菜。汲取山泉来洗濯,拾取新鲜菜叶和洁白块根。点火上灶放入膏油,口水也流出来了。
注释:¹嗟:叹息;感叹。²褊迫:狭窄,不宽广。³脱兔:脱逃之兔。⁴聊:略微。⁵刍豢:指牛羊猪狗等牲畜。⁶揉濯:搓洗。
汤蒙蒙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彭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隘,陋乐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
汤蒙蒙如松风,投糁(shēn)豆而谐匀。覆陶瓯(ōu)之穹(qióng)¹,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fǔ)²泣,火增壮而力均。滃(wěng)嘈杂而麋(mí)溃,信净美而甘分。登盘盂(yú)而荐之,具匕(bǐ)(zhù)³而晨飧(sūn)。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彭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chēn)。嗟丘嫂其自隘(ài),陋乐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
译文:锅内热气腾腾,加入米和豆搅匀。反扣上底部高拱的陶瓯,不要频繁地搅动。摒弃醋和酱油只保留原味,也不要放花椒桂皮之类的调料。水开始沸腾锅里发出声音,这时把火加大并保持均匀。菜蔬随开水而翻滚,就煮成了酥烂的浓汤,实在是清醇甘美。盛入盘碗奉上,准备好勺子筷子,消磨暮霭和晨光。菜羹鲜美的气味引得人嘴里唾液涌动,吃起来与牛、羊、猪、鱼、麋五鼎一样可珍。鄙视易牙他用烹调的技术邀宠于齐桓公,超越傅说他用和羹的手段辅佐商王武丁治国建勋。组织三彭三尸搬弄是非,戏弄灶神任他嫌憎。叹息丘嫂说锅里粥没有了欺骗刘邦不替他招待朋友她的胸襟是多么的狭窄。瞧不起魏将乐羊将自己的儿子烹成肉羹没有人性。我自己心平气和,所以即使老了仍然心态舒坦。算一算剩下的食物还有多少,本来也不用担心长期会贫困。忘却口腹之累(此处用典:东汉闵叔仲客安邑,贫不能食肉,日买猪肝一片,卖肉的有时不肯给他,安邑令下令保证供应。闵知道后说:“我怎么能够因为口腹拖累安邑呢?”便离开到了沛县。)安于菜羹,以不残杀生命而成仁人。私下里将自己比作谁呢?葛天氏的子民吧。
注释:¹穹崇:高的样子。²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³匕箸:食具,羹匙和筷子。⁴飧:晚饭。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洛阳花¹,梁园月²,好花须买,皓(hào)月须赊(shē)。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³
译文: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去买。依着栏干观赏花开放得一片烂熳,举酒问明月为何如此团圆。
注释:¹洛阳花:即洛阳的牡丹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称洛阳牡丹天下第一。²梁园月:即梁园的月色。梁园,西汉梁孝王所建。孝王曾邀请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在园中看花赏月吟。³月曾把酒问团圆夜: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¹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译文: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注释:¹三春:孟春、仲春、季春。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这首小令的前六句写洛阳牡丹盛开和梁园赏月的胜景,以欢乐场面为下曲曲情做形象化的铺垫.到七、八句笔锋一转,抒发感慨。“想人生最苦离别”,这大概是此曲曲题为《咏世》所要表达的本意。最后三句是进一层补充说明七、八两句的意思,用花落会再开,月缺有重圆来对比、衬托“人去了何时来也”。

  此曲前面六句以对偶形式分咏花月,中间两句和后面三句,以花、月和人作对比,不但文字新巧,而且蕴含哲理意味,耐人咀嚼。

tiān··yǒngshì--zhāngmíngshàn

luòyánghuāliángyuányuèhǎohuāmǎihàoyuèshē

huālángànkànlànmànkāiyuècéngjiǔwèntuányuán

yuèyǒuyíngkuīhuāyǒukāixièxiǎngrénshēngzuìbié

huāxièlesānchūnjìnyuèquēlezhōngqiūdàorénlelái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¹来。
译文:花池边刚栽了七棵梅树,想到开花时我再来查点。
注释:¹点检:即检点、查点的意思。
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莫怕长洲¹桃李妒(dù),今年好为使君²开。
译文:不要怕长洲的桃李嫉妒,今年你要好好为我吐艳。
注释:¹长洲:古苑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太湖北。²使君:诗人自谓。汉以后对州郡长官尊称使君。

  全诗模仿《离骚》诗意,写作者在池边种下七株梅树。屈原在《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的句子,以大量种植香草喻培育各种人才。白居易在此诗中借亲手栽梅亦含有希望进步力量出来挽救时局之意。他要到开花的时节来查看这七棵梅树,诗人是非常希望梅花能完好无损地成长的。

  这首诗通过栽梅一事,表达了诗人良好的愿望。开头一句“池边新种七株梅”,点明栽梅的地点和棵数。“新”,紧扣题目(一题《新栽梅》)。第二句“欲到花时点检来”,写诗人的打算。关于“点检”,无疑是“点检”梅树生长的情况,梅花盛开的情景,梅花艳丽的程度,当然,“点检”包含着观赏的内容。

  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为着替皇帝拣选贡桔,曾在此游览。长洲苑桃李芬芳,争奇斗妍,它表面艳丽却义易:于凋零,此刻似乎怀着对梅花的嫉妒心理。诗以桃李喻小人。在三、四两句中,诗人明确表态:他要自己亲手种植的梅花盛开,而不要担心桃李嫉妒。拿梅花束和桃李作对比,明确表示出诗人的爱憎态度,此中深意,只有对梅花的高洁品性有充分了解的诗人,才能体会出来。

  这首诗写得通俗晓畅,风格平淡。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78-179
2、 萧瑞峰.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6

chóuliúzhōuzèng

bái tángdài 

chíbiānxīnzhòngzhūméi dàohuāshídiǎnjiǎnlái 
chángzhōutáo jīnniánhǎowèishǐ使jūnk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