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勋始钦明,南面亦恭己。大哉精一传,万世立人纪。
放勋始钦明,南面亦恭己。大哉精一传,万世立人纪。
猗欤叹日跻,穆穆歌敬止。戒獒光武烈,待旦起周礼。
猗欤叹日跻,穆穆歌敬止。戒獒光武烈,待旦起周礼。
恭惟千载心,秋月照寒水。鲁叟何常师,删述存圣轨。
恭惟千载心,秋月照寒水。鲁叟何常师,删述存圣轨。

zhāigǎnxìngèrshíshǒushí--zhū

fàngxūnshǐqīnmíngnánmiàngōngzāijīngchuánwànshìrén

tànjìngzhǐjièáoguānglièdàidànzhōu

gōngwéiqiānzàixīnqiūyuèzhàohánshuǐsǒuchángshīshānshùcúnshèngguǐ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鸥生意在沧波,不为风尘有网罗。
白鸥¹生意在沧波,不为风尘有网罗。
译文:白鸥在苍茫大海上生机勃勃的遨游,不接近人类是因为人类设置了罗网来捕捉。
注释:¹白鸥:出自《列子·黄帝篇》,引用白鸥与人相疑的典故。
年抵冯唐初未半,才方疏广岂能多。
年抵冯唐初未半,才方疏广¹岂能多。
译文:你的年龄只有冯唐一半不到,才干堪比疏广那样的大贤,像你这样的人物天下少有。
注释:¹冯唐、疏广:皆西汉时期人物,均有大才。冯唐仗义执言,得罪汉文帝,九十岁未得重用;疏广年老致仕,散尽家财于乡里,为时人所称颂。
孤清楚国知谁继,遗爱郴人想共歌。
孤清楚国¹知谁继,遗爱郴(chēn)人想共歌。
译文:你孤高清正的人格在楚地不知由谁来继承,你遗留下来的恩泽让郴州人民共同歌颂。
注释:¹楚国:指楚地。吴某在湖南为官,属古时楚地。
嗟我欲归宜未晚,雪舟乘兴会相过。
(jiē)我欲归宜未晚,雪舟乘兴¹会相过。
译文:我想要像你学习早日归隐,希望还不算晚,效仿先贤雪夜访友,人生岂不快哉!
注释:¹雪舟乘兴:引用“王子猷雪夜乘舟访戴逵,兴尽而返”的典故。表达出一种洒脱不羁的名士风流。

zhìzhèng--wángānshí

báiōushēngzàicāngwèifēngchényǒuwǎngluó

niánféngtángchūwèibàncáifāngshū广guǎngnéngduō

qīngchǔguózhīshuíàichēnrénxiǎnggòng

jiēguīwèiwǎnxuězhōuchéngxìnghuìxiāngguò

愁。几片飞花过小楼。春归否,尚在柳梢头。
愁。几片飞花过小楼。春归否,尚在柳梢头¹
译文:愁眉紧锁。几片凋零的花瓣被风裹挟着飞过小楼。(甚至来不及感受这美好的春光,她就要走了,低头叹息,无法接受这现实)春日到底是归去了吗?(急忙从小楼上寻她)幸好,她尚且还在那嫩绿的柳树梢之头。
注释:¹梢头:树枝的顶端。

shíliùlìngchūnwàng--xiá

chóupiànfēihuāguòxiǎolóuchūnguīfǒushàngzàiliǔshāotóu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
小男供饵(ěr)妇搓(cuō)丝,溢榼(kē)¹香醪(láo)²倒接䍦(lí)³
译文:小男孩准备鱼饵,妻子搓丝准备做钓鱼线,丈夫倒裹头巾,身旁满满一壶浊酒飘出浓浓的香气。
注释:¹榼:古代酒器。²醪:浊酒。³接䍦,古代一种头巾。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译文:太阳升起两竿高了,正是鱼儿觅食的时候,咬钩的鱼一条接着一条。一家人欢欢喜喜在南池继续垂钓。
诗人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家人垂钓时兴致勃勃,其乐融融的生活场面。读来令人感到温馨有趣。

nánchí

yǐng tángdài 

xiǎonángōngěrcuō xiāngláodàojiē  
chūliǎnggān竿zhèngshí jiāhuānxiàozàinánchí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有一道学,高屐(jī)¹大履²,长袖阔带,纲常³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shěn)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译文:有一位道学先生,穿着高大的鞋子,衣袖很长,腰带很宽,头戴三纲五常的帽子,身穿人伦的衣裳,从儒家的故纸堆和陈词滥调中窃取一点破烂,自称是孔丘的真正信徒。正好碰到刘谐。刘谐是个聪明的读书人,见到了这位道学先生便讥笑他说:“你这是不了解我的仲尼哥哥呀。”这位先生脸色大变,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老天爷如果不生个孔子,世界便永远处于黑暗之中。你是什么人,竟敢“仲尼”、仲尼”地叫,还称他为哥哥?”刘谐说:“怪不得远古的圣人整天都点着灯笼走路啊!”这位道学先生被驳斥得再也说不出话来了。然而他哪里懂得这句话说得多么精辟透彻啊!
注释:¹屐:木屐,一种木底有齿的鞋子。²履:鞋。³纲常: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⁴人伦:指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⁵哂:讥笑。⁶“天不生仲尼”二句:宋强行父《唐子西文录》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朱熹也在《朱子语类》中引用过。⁷羲皇: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⁸纸烛:蘸油点火照明的纸捻。
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生¹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译文:李生听了以后,认为这句话说得好,便说:“这句话,简明而得当,概括性很强而又耐人寻味,可以驱散道学先生们散布的尊孔迷雾,使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刘谐能说出这样的话,可以想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虽然这句话出于一时的玩笑,但是它的精辟透彻就是再过千百年也不能改变。”
注释:¹李生:作者自称。
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
久无叩门声,啄啄¹问何故?
译文:我早已与人们断绝来往,没有人再来敲门;可今天是谁把门敲个不停?到底有什么事发生?
注释:遗老斋:诗人的斋名。¹啄啄:敲门声。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¹雨。
译文:僮仆回答说:“乡下有人来说,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用不着再为旱情担心。”
注释:¹盈尺:一尺多,形容雨下得很大。

  这首歌咏斋居的小诗,就是写自己的隐居生活的一个片段。

  一般的隐居诗,多表示淡泊的情怀及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娱,苏辙因为是在官场翻过斤斗来的人,对政事产生厌恶,进而不屑于和一切人打交道,所以他的隐居诗,往往表现离群索居时的矛盾心理。这首诗写斋中一件小事,写得很简洁。前两句说自己隐居后,很久没有人来敲门,可今天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所以不禁问僮仆,什么人来敲门。后两句是僮仆的回答,乡下有人来报告,昨晚下了一场大雨,旱情解除,丰收在望了。诗依事件发生的顺序展开。“久无叩门声”,是诗人自述隐居的寂静。没人敲门,是诗人所希望的,也是他自己促成的。他的隐居,与陶渊明与朋友、农民相往还,乐于躬耕,“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移居》)不同,因此这次他对人敲门感到突然,“问何故”三字,甚至有责备的意思:明知我不愿与任何人往来,为什么还要来敲门?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直述敲门的目的,诗便告终,没有说自己听了这消息的反映,直捷中显得含蓄深长。

  乡下来人敲门这件小事,作者特地形诸笔墨,至少说明两点。其一,乡下人未必知道诗人谢客,即使知道,也未必放在心上,碰到下了大雨这样的高兴事,他便敲门告诉别人,让人分享喜悦,这就突出了乡村农民的淳朴,与诗人在官场见到的尔虞我诈是鲜明的对照。其二,诗人对乡下人敲门没有指责,也不嫌其唐突,从他作了这首诗来看,他对乡下人来报告的消息还是很高兴的,他毕竟还没有对世事完全摒弃麻木,所以整首诗富有新鲜感,富有生气。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1-112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33-23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