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古循吏,郡君今胜流。平生馀事业,晚岁极熏脩。
令尹古循吏,郡君今胜流。平生馀事业,晚岁极熏脩。
穗帐真成梦,灵辰竟不留。遗风被箫挽,未觉九泉幽。
穗帐真成梦,灵辰竟不留。遗风被箫挽,未觉九泉幽。

wǎndǒngānrénèrshǒuèr--zhū

lìngyǐnxúnjùnjūnjīnshèngliúpíngshēngshìwǎnsuìxūnxiū

suìzhàngzhēnchéngmènglíngchénjìngliúfēngbèixiāowǎnwèijuéjiǔquányōu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东风已绿瀛(yíng)¹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译文:东风已吹绿了瀛洲之草,宫中的紫殿和红楼,在春色里显得格外的美丽。
注释:¹瀛洲:兴庆宫内的瀛洲门,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¹(niǎo)(nuó)拂绮城²
译文:龙池之南的柳色才着半绿,远望似一片绿烟;柳条在春风中袅娜,拂着壮丽的城墙。
注释:¹萦烟:烟气缭绕。²绮城:城墙之美称。指兴庆宫东倚长安城墙之夹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垂丝百尺挂雕楹(yíng)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²早得春风情。
译文:春天的游丝高高地挂在雕梁画柱上,上面有美丽的小鸟在间关和鸣,好像它们已早知春天的消息。
注释:¹雕楹:即雕梁画柱。楹,柱子。²间关:鸟鸣声。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译文:春风将间关的鸟语吹入云中,给千家万户都带来了春天的声音。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是时君王在镐(hào)¹,五云²垂晖(huī)耀紫清³
译文:这时君王正在京城的宫廷之中游乐,天上有五彩祥云笼罩。
注释:¹镐京:西周的都城。在今西安市。此处代长安。²五云:五色祥云。这里指皇帝所在地。³紫清:此指天空。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¹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²绕花行。
译文:仪仗在阳光的照耀下出了金宫,玉辇绕着花丛而行。
注释:¹仗:指皇帝出行的仪仗。²玉辇:帝后所乘之辇车。玉辇,美称。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始向蓬莱¹看舞鹤,还过茝(chǎi)²听新莺。
译文:先到蓬莱岛去看仙鹤跳舞,又过茝若宫去听黄莺唱歌。
注释:¹蓬莱:指大明宫内太液池中之蓬莱山。太液池在蓬莱宫之北。²茝若:汉殿名,在未央宫中。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新莺飞绕上林¹苑,愿入箫韶²杂凤笙(shēng)³
译文:黄莺在上林苑中飞鸣而去,但愿他的歌声能与凤笙一起,奏出一曲箫韶之乐。
注释:¹上林:汉代苑林,在长安西北。²箫韶:舜乐。即圣人之乐。³凤笙:笙有十三簧管,排列之形似凤。故云凤笙。

  这首诗共十七句,有四层意思,层层相接,旋萦递进,依次写来。

  开头“东风”以下四句,写长安城初春景象。东风吹拂,宫苑草绿,殿楼生春,柳色半青,萦烟袅娜,拂城似锦,好一派欣欣向荣的境界。诗人描绘意境,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色彩,如绿草、紫殿、红楼、柳青等,构画了色彩斑烂的初春景象;“绮城”句一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诗人又用以拟人手法,写得春情洋溢,如风绿春草、殿楼觉好、烟柳拂城等,动人心扉,倍感真切。

  接下“垂丝”五句,写新莺春声。垂柳挂柱,莺鸟和鸣,春风知情,卷声入云,万户皆春声,好一番春日声情。诗人依题写意,开头写柳色初青,接写新莺百啭,由境出莺,莺境相合。前是绮城春景,后是万户春声,声景相融,此番意境,有画有音,有光有响,即声色并举。诗人写新莺百啭,声情结合,以情写声,如好鸟和鸣,间关早得春风之情,春风知情,将鸟声撒向万户,万户皆春声。人鸟春声,皆因情生,动人之处,在于声情相融。

  “是时”以下六句为第三段,写皇帝出游。五云垂晖,太平之象;皇帝出宫,仗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徐行;始看鹤舞,继听新莺,呈现出一副龙仪非凡的游春气派。既然是奉诏侍赋,少不了对帝王的称颂。诗人没有直接写帝王本人如何仪态非凡,而是采取烘托的笔法,描述皇帝春游的隆重仪止和心兴。五云垂晖,日转绕花,看鹤听莺,令人感到皇帝仪同天日,兴同世人,而不失尊贵高雅之趣。

  最后一段两句,写莺绕宜春苑,扣题作结。皇帝听莺,新莺知情,飞绕林苑,愿把自己的歌声汇入肃然高雅的箫笙之乐。

  全诗四段,诗意衔接细密,始有柳烟拂绮城,继有垂丝百尺挂雕楹;前有春风卷声入云,万户春声,后有五云垂晖,君王春游心动;上有听莺鸣啭,下有新莺飞绕,诗意衔接,丝丝人扣,层层相生,如行云流水,自然晓畅,表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和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227-228页

shìcóngchūnyuànfèngzhàolóngchíliǔchūqīngtīngxīnyīngbǎizhuàn--bái

dōngfēng绿yíngzhōucǎo殿diànhónglóujuéchūnhǎo

chínánliǔbànqīngqīngyíngyānniǎochéng

chuíbǎichǐguàdiāoyíngshàngyǒuhǎoniǎoxiāngmíngjiānguānzǎochūnfēngqíng

chūnfēngjuǎnyúnqiānménwànjiēchūnshēng

shìshíjūnwángzàigǎojīngyúnchuíhuī耀yàoqīng

zhàngchūjīngōngsuízhuǎntiānhuíniǎnràohuāxíng

shǐxiàngpéngláikànháiguòchǎiruòtīngxīnyīng

xīnyīngfēiràoshànglínyuànyuànxiāosháofèngshēng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¹初绽,朵朵簇(cù)红罗。凉燕雏(chú)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²,打遍新荷。
译文:满布池塘的亭水阁中,繁茂的绿叶,洒下片片浓阴,最是凉快。刚刚开始绽放的石榴花,聚成一团,火红似火。雏燕幼莺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蝉鸣与之相和。骤雨突然来到,雨滴像乱撒的珍珠,将池塘中的片片新荷都打了个遍。
注释:¹海榴:即石榴。²撒:撒落。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人生百年有几¹,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²,何用苦张罗。命友³邀宾玩赏,对芳樽(zūn)浅酌(zhuó)低歌。且酩(mǐng)(dǐnɡ),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译文: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何必苦苦操劳。邀请朋友一起玩赏,浅酌几杯小酒,低声唱几首歌,任凭那日月轮转,来往如梭。
注释:¹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²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³命友:邀请朋友。⁴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上片写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主写景。看作者铺叙的层次,可说是渐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轻轻点出夏令。然后,在此万绿丛中,点染上朵朵鲜红如罗的石榴花,令读者顿觉其景照眼欲明,进而,写鸟语蝉鸣。而这鸟儿,专指“凉燕雏莺”,是在春天诞生、此时刚刚孵出的新雏,其声稚嫩娇软而可喜。那蝉儿也是刚出虫蜕,踞高柳而长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在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阁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笔生花,在热烈、喧闹的气氛中特别叙写了一场骤雨。这雨决非煞风景,它是过路的阵雨,既给盛夏带来凉意,又替画面作了润色。骤雨持续时间不长,却刚好“打遍新荷”,引人联想到“琼珠乱撒”的景照,真是“人在画图中”。此乃曲中一段绝妙好辞,无怪“一时传播”(《雨村曲话》卷上)。

  下曲即景抒怀,宣扬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主调既是低沉的,又是旷达的。在用笔上,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换作白描抒写。“良辰美景”句总括前文,言如此好景,应尽情欣赏,不使虚过。“穷通前定”(命运的好坏乃前世注定)是一种宿命论的说法,作者这样说,旨在“何苦用张罗”,即反对费尽心机的钻营。这种旷达的外表,仍掩饰不住作者内心的苦闷,“命友邀宾玩赏”二句,谓人生乐趣在流连光景、杯酒,这是从六朝以来,封建士大夫在无所作用之际典型的人生态度。因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会使他们感到心惊,而沉浸在“酩酊”大醉中,庶几可以忘怀一时,取得片刻的麻醉。

  应该指出,下曲表现的思想,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并不高明的。然而在对于自然美的发现和再造上,作者却是做得相当出色和成功。数百年来读者津津乐道的,不是曲中论道之语,而是那“骤雨打新荷”的生机盎然的夏令境界,以及其中流露的浓厚的生活情趣。

  此曲写法与词相近,这是因为在宋元之交,词、曲均称乐府,都是被诸管弦,传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词曲分疆并不甚严。《莲子居词话》认为此曲作词调,就是这个缘故。具有词味,也可算是此曲的一个特点。

zhòuxīn ·绿yīnnóng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绿yīnnóng biànchítíngshuǐ piānchènliángduō hǎiliúchūzhàn duǒduǒhóngluó yànchúyīngnòng yǒugāoliǔmíngchánxiānghuó zhòuguò qióngzhūluàn biànxín 
rénshēngbǎiniányǒu niànliángchénměijǐng xiūfàngguò qióngtōngqiándìng yòngzhāngluó mìngyǒuyāobīnwánshǎng duìfāngzūnqiǎnzhuó qiěmǐngdīng rènliǎnglúnyuè láiwǎngsuō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十年¹心事苦,惟为复恩仇²
译文:董黯等了十年,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才得以复仇,在这十年里,他的内心烦闷痛苦。这样做只是为了报答母亲抚养教育的恩惠,以及为了报复恶毒的仇人侮辱母亲的仇恨。
注释:¹十年:董黯等了十年,才得以复仇。一说为避免母亲担心,特意等母亲去世才复仇;一说为避免仇人之母伤心,特意等她去世才将仇人杀死。前者孝,后者仁,也即是慈。²恩仇:恩,母亲养育之恩。仇,恶邻辱母之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两意既已尽¹,碧山吾白头。
译文:报恩和复仇这两种情意,既然已经结束了,复仇和获罪也最终遇到了刑罚,那就在山岭中孤独终老吧。
注释:¹碧山吾白头:指董黯因复仇获罪,遇大赦,终老山岭;一说遇皇帝特赦,召他做官,董黯辞官不就,以寿终。

dǒngxiàoziànchóu--zhīzhāng

shíniánxīnshìwéiwèiēnchóu

liǎngjǐnshānbáitóu

白日白日,舒天昭晖。
白日白日,舒天昭晖¹
译文:白天的太阳啊,照得满天光明。
注释:¹舒天昭晖:照得满天光明。
数穷则尽,盛满则衰。
数穷则尽,盛满则衰。
译文:天数达到极点时就将完结,事物异常鼎盛时就将衰落。

bái--zhāngróng

báibáishūtiānzhāohuīshùqióngjǐnshèngmǎnshuāi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齐有富人,家累¹千金。其二甚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译文:齐国有一富人,家累千金,财产无数,但是他的两个儿子甚是蠢笨,儿子的父亲又不教导他们。
注释:¹累:积攒、拥有。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一日,艾甚谓其父曰:“君之甚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hé)¹能克²其家?”
译文:一天,艾子对他们的父亲说说:“您的儿子虽然很好,但不通事务,日后怎么能够持家呢?”
注释:¹曷﹕何,怎能。²克:胜任。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父怒曰:“吾之甚敏¹而且恃²多能³,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译文:富人大怒道:“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务呢?”
注释:¹敏:灵敏,聪明。²恃:依靠,指具有。³多能:多种本领。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艾甚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甚,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¹之罪。”
译文:艾子说:“不如试一试他,只要问你的儿子,所吃的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愿承担造谣的罪名。”
注释:¹妄言:乱说,造谣。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父遂呼其甚问之。其甚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¹布囊取来。”
译文:富人就叫他的儿子来问他,儿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
注释:¹以:从。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其父愀(qiǎo)然改容¹曰:“甚之愚甚²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译文:富人神情变得严肃,改变面容说:“儿子你真是愚笨!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中来的吗?”
注释:¹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²甚:十分,很。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艾甚曰:“非其父不生其甚。”
译文:艾子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不是他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愚不可及的儿子。”
讽刺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更说明了有其父必有其甚的道理,孩甚不可以娇生惯养,否则对他很不利,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