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子凌波袜有尘。翰林摛藻笔如神。此花此曲两无伦。不与妆台簪宝髻,却来书阁伴幽人。恨无佳客只空尊。
仙子凌波袜有尘。翰林摛藻笔如神。此花此曲两无伦。不与妆台簪宝髻,却来书阁伴幽人。恨无佳客只空尊。

huànshā--guōyīngxiáng

xiānzilíngyǒuchénhànlínchīzǎoshénhuāliǎnglúnzhuāngtáizānbǎoquèláishūbànyōurénhènjiāzhǐkōngzūn

郭应祥

郭应祥

[约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字承禧,临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间进士。官楚、越间。其他事迹不可考。 ▶ 1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秋后亭皋(gāo)¹木叶稀²,霜前关塞³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译文:秋天到后水边平地木叶稀落,关塞的大雁在霜前向南迁徙。早上云雾消散后群山清新挺拔,宿雨来时水面徒然加宽变肥。
注释:¹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²稀:稀疏。³关塞:边疆防守之地。⁴雁:大雁,一种候鸟。⁵晓:天亮。⁶宿雨:昨夜下的雨。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吾老矣,久忘机¹,沙鸥(ōu)²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译文:我已经老了,很久以前就忘却了机巧功利之心,即使与沙鸥面对面也不会惊飞它。柳溪父老想必一直在同情我多年来颠沛流离、以至很久都没有享受到垂钓溪南的怡然自得之乐的生活。
注释:¹机:机灵。²沙鸥:栖息于沙滩、沙洲上的鸥鸟。

  词的开头,点出季节“秋后”,接着选写了两个带有秋天特征的景象:“亭皋木叶稀”和“关塞雁南归”。“晓云”二句,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晓云散尽、宿雨来时山间之朝暮变化。一“瘦”字写出了山腰的线条,清晰又柔和;一“肥”字点出了秋雨后水面宽阔的情景。云去山瘦了,雨来水肥了,极有趣味。以上四句道出了自然界奇妙无穷的变化,用笔洗练,秤色俱佳。秋天,对于文人来说,本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借秋景写凄冷之情是词人们的惯技,而这里则不然。词虽写秋风扫叶、大雁南飞,但不动声色、不露凄寒之感,在写法上似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词人直接呈现秋后物态,差不多看不到词人把景物作为自己情绪的烘托,但词人闲适、宁静的心情,以及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却可感人。其含意与王维《山居秋暝》“随意香芳歇,王孙自可留”相近。

  过片抒怀,叹自己年迈,自愿过这种恬淡、与世无争的生活已久。忘机,与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中“忘机”义相同。“沙鸥”一句化用了孟浩然“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夜泊宣城界》)句,但形象更具体含蓄。沙鸥与人相对,本在画中才有可能,这里沙鸥见人不惊,说明人鸥相处已久。词人飘然一身,正像广阔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但词并无飘泊无依的感伤,相反宕开一层,写“柳溪父老”、“溪南旧钓矶”,转而急止。这一笔,回应“久忘机”,又让读者体昧到作者人世的机巧之心确已荡然无存,寄托的是淡泊而活远的情怀,写得超然。

  这首词上下片乍看好象没有直接关系,其实是横云断岭,似断实连。上片四句秋景,已淡淡地暗示了词人的心迹,即;春天的芳华消歇了,秋景也佳,我自可留在山中。这种恬静执著的情怀,暗度下片,为下片定了基调,其内容也是“天梯石栈相钩连”的。下片的中心是“久忘机”。正因为山中有无穷的景致可供欣赏,在这儿,他可以得到灵魂的休息,可以保持着一种独立的不媚世俗的人格,所以他人虽老,仍不改初衰,喜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友,自甘恬淡一生。这里正是“金针暗度”手法的妙用。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44-45

zhètiān··qiūhòutínggāo--wáng

qiūhòutínggāoshuāngqiánguānsāiyànnánguīxiǎoyúnsànshānyāoshòu宿láishíshuǐmiànféi

lǎojiǔwàngshāōuxiāngduìjīngfēiliǔlǎoyīngliánhuāngquènánjiùdiào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青春几何时,黄鸟¹鸣不歇(xiē)
译文:春天能持续多长时间,黄鸟鸣个不停。
注释:¹黄鸟:亦名黎黄,其包黎黑而黄也。鸣则蚕生。韩子曰“以鸟鸣春”,若黄鸟之类,其善鸣者也。阴阳运作推侈,时至气动,不得不尔,故先王以候节令。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译文:人在天涯,不知回乡的路在哪里,江湖游荡,白了头发。
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
心飞秦塞失,影滞(zhì)楚关月。
译文:身影迟滞在楚关的月下,心却飞往秦塞云中。
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译文:此身此世特别烂漫,田园也久已荒芜。
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岁晏何所从?长歌谢¹金阙(què)²
译文:眼看又到年终,应该何去何从?高唱长歌谢别金阙。
注释:¹谢:去也。²金阙:犹金门。“长歌谢金阙”,见不复有仕进之意。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题徐渭文¹《钟山²梅花图》,同云臣³、南耕、京少赋。
注释:¹徐渭文:名元琜,渭文其字,又作文清,阳羡名画家。²钟山:名紫金山,在今南京市东郊。³云臣:史惟圆字。⁴南耕:曹亮武号。⁵京少:蒋景祁字。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十万琼枝¹,矫²若银虬(qiú)³,翩(piān)如玉鲸。正困不胜(shēng)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dāng)¹⁰贵戚,玉佩公卿。  
译文:十万株梅花,远远望去,就像是舞姿矫健的银虬,翩跹游动的玉鲸。它柔嫩如水,无法承受春日的轻烟,它的香气在南宫缭绕;它娇弱的身姿,偏偏怕那春雨的催折,它的影子在西厢的清静处飘荡。秦淮河两岸,耸立着亭台楼阁,还有上与天接的歌板声,十四楼中传出的是太平享乐的氛围。有谁竞相欣赏它迷人的风姿?是带着明珠玉佩的达官贵戚和列朝公卿。
注释:¹琼枝:指梅花。²矫:形容梅花盘曲昂健的姿态。³银虬:白色的蛟龙。⁴翩:形容梅花轻盈铺张的姿态。⁵困:倦怠状。⁶胜:承受。⁷南内:南宫。朱元璋定都南京,此处指明皇城。⁸西清:皇宫中游宴处。⁹十四楼:明南京官伎所居,太祖时所建。¹⁰珠珰:耳装饰以明珠曰珰。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如今潮打孤城¹,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²石马³,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译文:到如今这里却是潮打空城,只有歌女在船头对着皎洁的明月。我感慨,一夜乌鸦的哀啼,带着人世憾事恨的落花;还有五陵前的石马,伴随着无声的流水。有意寻找却好像没有,看起来就好像是一场梦啊,这一切都是由泪水洒落在生绡上而成的。我携着这幅梅花画卷,对着水天向人诉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¹潮打孤城: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诗意。²五陵:指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此指明太祖孝陵。³石马:贵族陵墓前以石雕成动物形状,以为饰物。⁴生绡:生丝织成之薄绸。此处指代画幅。⁵水天闲话:李商隐有《水天闲话旧事》。

  1671年(康熙十年)徐渭文去南京,陈维崧有赠序,嘱咐他一访“畸人而隐于绘事者”,也即心怀兴亡之痛的隐逸之流。徐自南京归,成《钟山梅花图》,阳羡词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词调题咏殆遍,形成一次相当独特的凭吊故国的联吟酬唱格局。个中迦陵此篇尤为翘楚,被前人誉为“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

  从“意”的大处看,则其中蕴涵着极其复杂的遗民心绪。诸如“一夜啼乌,落花有恨”的哀思、对“珠珰贵戚,玉佩公卿”们“十四楼中乐太平”的误国行径的怨慨,以至“寻去疑无,看来似梦”的泪眼愁看,皆是遗民群体“孤臣孽子”感情的披露。悲凉、幻灭、欲哭无泪、欲隐无地,凡此种种尽包蕴于清丽词藻之间,令人不由黯然神伤。

  阳羡词人借徐渭文此图遥祭故国,所拈者为“大题目”,寄寓者为“大意义”(谢章铤语)。在清朝初年,因此种民族情绪而遭致诛杀惨祸者不知凡几,故而,“一幅生绡泪写成”的悲凄后面其实隐藏着凶险的刀光剑影和这一词群非凡的胆力和勇气。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人生愁恨何能¹²,销(xiāo)(hún)³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chuí)
译文: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来双泪垂落。
注释:¹何能:怎能。何:什么时候。²免:免去,免除,消除。³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⁴独我:只有我。⁵何限:即无限。觉⁶来:醒来。觉:睡醒。⁷垂:流而不落之态。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高楼谁与¹上?长记²秋晴³。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译文:有谁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注释:¹谁与:同谁。²长记:永远牢记。³秋晴:晴朗的秋天。这里指过去秋游欢情的景象。⁴望:远望,眺望。⁵还如:仍然好像。还:仍然。

  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

  起首二句由悲叹、感慨而入,用直白的方式抒发胸中的无限愁恨。“人生”句是一种感叹,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概括,既是说自己,也是说众生,其“愁恨”自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愁”是自哀,也是自怜,是自己囚居生活的无奈心情:“恨”是自伤,也是自悔,是自己亡国之后的无限追悔。也正因有如此“愁恨”,作者才“销魂独我情何限”,而句中“独我”语气透切,词意更进,表现了作者深切体会的一种特殊的悲哀和绝望。正如俞陛云《南唐二主词集述评》中所云:“起句用翻笔,明知难免而自我销魂,愈觉埋愁之无地。”第三句“故国梦重归”是把前两句关于愁恨的感慨进一步的具体化和个人化。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自然对自己的故国有不可割舍的情感,所以定会朝思夜想。可是事非昨日,人非当年,过去的欢乐和荣华只能在梦中重现,而这种重现带给作者却只能是悲愁无限、哀情不已,所以一觉醒来,感慨万千、双泪难禁。“觉来双泪垂”不仅是故国重游的愁思万端,而且还有现实情境的孤苦无奈,其中今昔对比,抚今追昔,反差巨大,情绪也更复杂。

  词的下片续写作者往日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

  “高楼谁与上”是无人与上,也是高楼无人之意,进一步点明作者的困苦环境和孤独心情。所谓登高望远,作者是借登高以远眺故国、追忆故乡。故国不可见,即便可见也已不是当年之国,故乡不可回,此恨此情只能用回忆来寄托。所以作者的一句“长记秋晴望”,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哀鸣。现实中的无奈总让人有一种空虚无着落之感,人生的苦痛也总给人一种不堪回首的刺激,作者才有“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感慨。在现实中,“往事”真的“成空”。但这种现实却是作者最不愿看到的,他希望这现实同样是一场梦。“如一梦”不是作者的清醒,而是作者的迷惘,这种迷惘中有太多的无奈,以此作结,突显全词的意境。

  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笔意直白,用心挚真。全词八句,句句如白话入诗,以歌代哭,不事雕琢,用情挚切。全词有感慨,有追忆,有无奈,有悲苦,这一切因其情真意深而感人不浅,同时也因其自然流露而愈显其曲致婉转。

参考资料:
1、 文东 .李煜词选注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年 :80-82页 .

 ·rénshēngchóuhènnéngmiǎn

 dài 

rénshēngchóuhènnéngmiǎn xiāohúnqíngxiàn guómèngchóngguī jiàoláishuānglèichuí 
gāolóushuíshàng chángqiūqíngwàng wǎngshìchéngkōng huánmèngzhōng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白铁¹(cuò)²青禾³,砧(zhēn)间落细莎
译文:晶亮的铁刀细切青嫩的禾苗,垫砧间落下喂养爱马的碎草。
注释:¹白铁:白亮的铁刀。²锉:细切。³青禾:青嫩的禾苗。⁴砧:指垫以切草的砧板。⁵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呈线形。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世人怜小颈¹,金埒(liè)²畏长牙。
译文:世人怜爱那驯服的小巧美观的马,富贵人家的跑马场上惧怕骏马牙长性暴。
注释:¹小颈:小巧美观的马。²金埒:富贵人家的跑马场。

  本首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七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296-318
2、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60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