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钻钻盘石,辛勤四十年。一朝才见物,五色互呈妍。
木钻钻盘石,辛勤四十年。一朝才见物,五色互呈妍。
七魄憎阳盛,三彭恶命延。被他迷失却,叹息只潸然。
七魄憎阳盛,三彭恶命延。被他迷失却,叹息只潸然。
阴阳曾作炭,造化亦分功。减自青囊里,收安玉合中。
阴阳曾作炭,造化亦分功。减自青囊里,收安玉合中。
凡材难度世,神物自归空。惆怅流年速,看成白首翁。
凡材难度世,神物自归空。惆怅流年速,看成白首翁。

dàozhějīndānkāishīyīnwèièrshǒuzàiyǒutóuzhì--zhāngxiàobiāo

zuānzuānpánshíxīnqínshíniáncháocáijiànchéngyán

zēngyángshèngsānpéngèmìngyánbèishīquètànzhǐshānrán

yīnyángcéngzuòtànzàohuàfēngōngjiǎnqīngnángshōuānzhōng

fáncáinánshìshénguīkōngchóuchàngliúniánkànchéngbáishǒuwēng

章孝标

章孝标

章孝标(791—873年),唐代诗人,字道正,章八元之子,诗人章碣之父。李绅镇守扬州时,于宴集上,以“春雪”命题赋诗。章孝标下笔立就:“六出飞花处处飘,粘窗著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销。”满座皆惊服。元和十四年(819年)中进士,由长安南归,先寄友人一书,其中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踌躇满志之状跃然纸上。适为李绅所见,作诗批评:“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大惭拜谢赐教。太和年间曾为山南道从事,试大理寺评事,终秘书省正字。有诗集一卷。韦庄编的《又玄集》录其《归海上旧居》、《长安春日》两首,称其深得诗律之精义。 ▶ 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
春事¹阑珊²酒病瘳(chōu)³,山家谷雨早茶收。
译文:春色将尽,酒病初愈,山里人家,谷雨时节,正是采茶的好时节。
注释:¹春事:春色;春意。²阑珊:衰落、凋零,将尽。³病瘳:疾病痊愈。
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
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jiū)
译文:细细的春风,轻轻吹来,双蝶在花前飞舞;时时的春雨,轻轻落下,一鸠在林外掠过。
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
碧海丹丘¹无鹤驾,绿蓑青笠(lì)²有渔舟。
译文:想要寻仙访道,却没有仙鹤可供驱使;想要当一个自由自在的渔翁,前方倒是有渔舟可供实现。
注释:¹碧海丹丘:泛指仙境。²绿蓑青笠:指代渔翁。
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
尘埃漫笑浮生梦,岘(xiàn)¹于今薄试游。
译文:即便短暂的浮生轻若尘埃,缈如梦境,这样笑着说也是徒然的,还不如试着登上岘首山游玩呢!
注释:¹岘首:即岘首山,位于如今的湖北襄阳。
宦途至老无余俸,贫悴还如筮仕初。
宦途¹至老无余俸,贫悴²还如筮(shì)³初。
译文:当官老了以后没有多余的俸禄,贫穷困苦得就像刚做官时。
注释:¹宦途:做官的道路,官场。²贫悴:贫穷困苦。³筮仕:初出做官。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译文:只有一个好处比富贵还强,孩子们能够饱读诗书。
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
百壶载酒¹游凌云,醉中挥袖别²故人。
译文:在凌云山设酒为我送行,醉着挥动衣袖向老朋友告别。
注释:¹百壶载酒:酒很多。²别:告别。
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依依¹向我不忍²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译文:老友留恋不已迟迟不忍离开,谁肯峨眉山出现了半轮月亮?
注释:¹依依:留恋的样子。²忍:忍心。
月窥船窗挂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
月窥船窗挂凄冷,欲¹到渝州酒初醒。
译文:月亮窥视着窗外挂着凄冷月光的小船,将要到达渝州的时候酒才醒。
注释:¹欲:将要。
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
江空袅(niǎo)袅钓丝风,人静翩(piān)翩葛巾影¹
译文:月光下空阔的江面不时拂过阵阵微风,自己的影子显得格外寂静。
注释:¹葛巾影:指诗人自己的影子。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常为位卑者所服。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哦诗¹不睡月满船,清寒²入骨我欲仙。
译文:吟诗不睡一直到月光洒满小船,月光入骨我仿佛快要成仙飘然而去。
注释:¹哦诗:吟诗。²清寒:月光。
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译文:没有明亮的月光到不了的地方,不时看见沙禽背着船只离去。

  这首诗以月亮为意象,以“对月”为题,自己即将离开蜀地的时候,故人已经远远地留在后边,只有月亮是不懈的伴侣,表明了诗人孤独的处境和凄凉的心境。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说作者即将离开蜀地的时候,故人已经远远地留在后边,只有月亮还一直陪伴在身边。起言“百壶”载酒,以示在凌云山设酒送行的人很多,但“谁似”二字轻轻一拨,就在故人的陪衬下突出了峨媚山月同作者的联系。这是《舟中对月》一诗最成功的艺术手法之一:从此“月”便成了故人,下边的抒写全在“月”、“我”之间进行。

  中间四句主要写月。峨媚的月亮到了渝州,尚且频频“窥船”,可见月有情;即将到达渝州,凌云之酒方才“初醒”,在浓醉的背后读者也许看得出“不忍别”时作者借酒浇愁的初衷,是人有意。更妙的是人初醒时看见的只有月光的“凄冷”,这里“月色恼人眠不得”竞成了“月挂凄冷眠不成”了。诗中说“江空”、“人静”,因此“钓丝”当指竹,“葛巾影”当是作者自己的影子。“江空”两句不用“月”字,但竹形袅袅,人影翩翩,分明是一片空明的月光,状物至此,可谓神笔。对月只见“葛巾影”,不但再写孤独,而且以“起舞弄清影”启下句中的“哦诗”。

  最后四句诗终于由孤寂进入飘逸,在清寒中寄寓作者对自我解脱的追求。诗至此,人由醉中别友到江船初醒,再到哦诗不睡;月则由峨媚山巅到时窥船窗,再到清光满船,最后月光入骨、月人一体,把“舟中对月”这一题目发挥到淋漓痛快的地步。

  结尾两句,“更漏不到”直承“我欲仙”,同时又用无更漏暗台唯有月满船的意思——这里明写更漏,暗写月光,但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虚无的是更漏,实际存在的倒是月光。“沙禽背船”继续写“月满船”,因为只有月光明亮,离去的沙禽才清晰可见;不过,诗句又以沙禽背船而去照应诗人遗世欲仙:这两句字字不离“月”和“我”,却又能字字不涉“月”和“我”,象这样的诗句,其可谓炉火纯青,余音满万壑。本篇截中有纵,是善于收束的神品。

  方东树的《昭昧詹言》说它是李白、苏轼合作,大约首先是因为起句用东坡《送张嘉州》诗中“颇愿身为汉嘉守,裁酒时作凌云游”,第四句、第六句用太白《峨媚山月歌》:“峨媚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第八句又用太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更重要的却是此诗清隽奔放,飘逸欲仙,酷似太白;轻灵流丽,如行云流水,又颇类东坡。然而也应该看到,陆游是一位个性十分鲜明的诗人,他向一切入学习长处,同时又主张:“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蹦敷、世不知。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你。”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他以超迈的笔力熔太白、坡公于一炉,自铸雄浑奔放、明朗流畅的风格,因而使这首诗既如李白、苏轼合作,又为陆游所独有。

参考资料:
1、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957-958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送卢主簿》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主要不是表现送别卢主簿之情,他是热切地期待着“东岩富松竹,岁慕幸同归”这个时刻的到来。值得体味的是诗人用了“松竹”一词。中国古代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松竹”二字包含了诗人自勉自况的意思。这首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不同的是: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诗人不是采用劝诫的口吻,而是勾勒出一个长安东山岁寒而后凋的松竹图,让人觉得东山的竹子虽然凋零了,却是一个值得人留恋、神往的好地方。诗人送别卢主簿,好像并不完全担忧他的离去,而是寄希望于两人的并肩前进。所以,他才能把这首诗写得那么催人向上。这自然是由于诗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使然。

sòngzhǔ簿--wáng

qióngfēisuǒhènshìxiāngchéngquēniánmǎnqínzūnshì

kāijīnfāngwèifēnmèiduōwéidōngyánsōngzhúsuìxìngtóngguī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清波门¹外拥轻衣²。杨花³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译文: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边花树上群莺乱飞。
注释:¹清波门: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为游赏佳处。²拥轻衣:指穿着薄薄的春装。³杨花:即柳絮。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

  上片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莺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曰“闲”,曰“小”,曰“初”,皆涉笔轻灵,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眼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钟振振,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等撰 .宋词鉴赏辞典 上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655-656 .
2、 林力 肖剑主编 .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 :长征出版社 ,1999 :544-546 .

zhōngqíng ·bǎoyuèshānzuò

zhòngshū sòngdài 

qīngménwàiyōngqīng yánghuāxiāngsòngfēi 西yòuhuánchūnwǎn shuǐshùluànyīng xiányuàn xiǎoliánwěi wǎnchūguī zhōngshēngguò zhuànxiāngcáidiǎn yuèdàomén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