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山临海色,归路到天涯。此别各多事,重逢是几时。
旧山临海色,归路到天涯。此别各多事,重逢是几时。
江行晴望远,岭宿夜吟迟。珍重南方客,清风失所思。
江行晴望远,岭宿夜吟迟。珍重南方客,清风失所思。

sòngjiāngwèiguīlǐngnán--mèngguàn

jiùshānlínhǎiguīdàotiānbiéduōshìzhòngféngshìshí

jiāngxíngqíngwàngyuǎnlǐng宿yínchízhēnzhòngnánfāngqīngfēngshīsuǒ

孟贯

孟贯

孟贯(约公元九五七年前后在世)字一之,建安人。(唐才子传作闽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周世宗显德中前后在世。客居江南。性疏野,不以荣宦为意。周世宗至广陵贯时大有诗名,世宗亦闻之。贯录诗一卷献上,首篇有云:“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世宗不悦道:“朕伐叛引民,何得‘有巢'无主’之说。幸硬骨头朕,若他人则必不免。”遂不终卷。赐进士而不授官。后不知所终。贯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 ▶ 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昨夜离心正郁(yù)¹,三更白露西风高。
译文:昨夜里因为友人的离别一直心神不宁,西风高吹白露如霜夜已三更。
注释:¹郁陶:忧思积聚貌。《尚书·五子之歌》:“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孔传:“郁陶,言哀思也。”陆德明释文:“郁陶忧思也。”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萤飞木落¹何淅(xī)(lì)²,此时梦见西归客。
译文:萤火乱飞,落叶淅淅沥沥作响,此时又梦见了西归友人的身影。
注释:¹木落:即叶落。²淅沥:象声词,雨滴声。此处形容落叶的声音。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liáo)钟寥(liáo)¹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译文:清越的晨钟响了三四声,忽然听到东邻马叫令我心惊。
注释:¹寥亮:同“嘹亮”,指声音清越响亮。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译文:披上衣服出门忙去送客,只看见那天上的行云纵横交错。

  这首诗写分别后的思念朋友之情,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前三句写梦前的秋夜景象:白露、西风、流萤、落木,构成一幅凄清的图景;第四句写梦中,只交代梦见已经西归之故人,却没有详写梦中景象;后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梦后之景,因闻晓钟、马嘶而惊醒,可见梦之短,醒后唯见天边归云纵横,心绪寥落。满心离怀是全诗主脑,归客入梦,嘶马惊人,皆源于此。

  此诗构思和声律都不同一般,别有情致。一般的送别诗总爱写临歧分手的场面,因为这个场面最能体现主客间的情谊,可是此诗偏偏撇开这个场面不写,而写送客的主人一夜离心郁陶,等待着第二天送朋友上路,可归客不忍心与朋友当面话别,而在黎明西分悄悄地策马离去,使主人欲送不成而留下离思。此诗的特色,首先就在于送别从别后写起,切入角度很独特;其次在于只有一句记梦却用大半篇幅写梦前和梦后的秋夜清冷景象,以之烘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深;其三,情与景之间形成若有若无似隐似现的关系—西风落木正像离人忧思,归云如归客,纵横如心绪,而友情的热烈与秋夜的清冷又形成反差;最后,真幻杂糅的别致构思,在夜半白露萤飞中入梦,仿佛若真;因闻曙钟、听嘶马而惊醒,恍惚中以为归客又将上路,于是急急出户相送,在虚实交错中写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另外,这首七言古诗共八句,却用了三个韵,较为少见,似乎是作者为了配合场面的转换和感情的跌宕而有意为之。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2:86-87
2、 李 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20:302-303
3、 孙钦善 等.高适岑参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59-60

sòngbié--gāoshì

zuóxīnzhèngtáosāngèngbái西fēnggāoyíngfēiluò

shímèngjiàn西guīshǔzhōngliáoliàngsānshēngdōnglín使shǐrénjīng

lǎnchūxiāngsòngwéijiànguīyúnzònghéng

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楚乡¹飞鸟没,独与碧云还。破镜催(cuī)归客,残阳见旧山。
译文:飞鸟消失在故乡的天空上,在晴空下你独自一人东去,家乡的妻子在催促着你这个游子归家,日暮的时候你会看到家乡的山脉。
注释:¹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称。
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傥(tǎng)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译文:在流水脉脉中我的诗意大发,落花间梦了无痕,如果你可以给我寄来思念的词句,我因为思念你而不解的眉头一定会舒展的。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一是形式上,对仗精工奇巧。“诗”对“梦”,“成”对“尽”,“镜水”对“落花”,“上”对“间”。

  二是内容上,转换自然贴切。颈联由上文绘眼前景转至写手中诗,聚集“诗”与“梦”。如果说作者于用此诗来表达对友人离别的相思之意,可算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话,那么,他与友人分手后只能相见于镜水、落花之间的夜梦中,则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长久痛苦。此联景情相生,意象互映,自然令人产生惜别的强烈共鸣。

sòngxiàhóushěnxiàoshūdōngguī--qián

chǔxiāngfēiniǎoméiyúnháijìngcuīguīcányángjiànjiùshān

shīchéngliúshuǐshàngmèngjǐnluòhuājiāntǎngxiāngchóuréndìngjiěyán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译文:春季不下雨麦子都已旱死,秋季禾苗又遭霜。
注释:地黄:药草名,晒干的叫生地,蒸熟的叫熟地。这首诗写荒年无食的贫苦农民采地黄卖给富贵人家喂马以谋生,形象地表现出贫苦人民生活不如牛马。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岁晏(yàn)¹无口食²,田中采地黄。
译文:等到年底时已没有了口粮,只好到土里采地黄。
注释:¹岁晏:一年将近的时候。²口食:口粮。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¹(hóu)²
译文: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拿它来换取饲口度日的粮食。
注释:¹易:换取。²糇粮:泛指饲口度日的粮食。糇:干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凌晨¹(hè)²去,薄暮不盈筐³
译文:大清早就扛着锄头出门,直到傍晚时分还采不满一筐。
注释:¹凌晨:清早。²荷锄:用一侧肩膀扛着锄头。³不盈筐:采不满一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携来朱门家¹,卖与白面郎²
译文:拿到它来到富贵人家,卖给养尊处优的儿郎。
注释:¹朱门家:指富贵人家。²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南朝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指宋文帝)今与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与君啖(dàn)¹肥马,可使照地光。
译文:把地黄给你的肥马吃,能使它膘壮有力,毛色光亮。
注释:¹啖:给…吃。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愿易马残粟(sù)¹,救此苦饥肠。
译文:希望换些马吃剩的粮食,拿去填塞全家的饿得咕咕叫的肚子。
注释:¹马残粟:马吃剩的粮食。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农民采取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料以饱饥肠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牛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诗题是“采地黄者”,为何去采地黄,是因为天灾所致,所以诗开首一联写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这样,农民的生活自然就很成问题了。紧接着第二、三两联便对农民生活景况作了交代: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第四联“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以上四联为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了为度荒采地黄。

  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采了地黄卖与富家白面郎。那卖地黄者对“白面郎”求告的几句话,颇为凄切动人。辛苦一整天采得不满一筐的劳动成果,只敢说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可以想见,这位可怜的农民忍饥挨冻在荒野采了一天地黄,可能连点像样的干粮也没吃上。也许他家中还有老小,都等他卖了地黄换回粮食下锅。那不足一筐的地黄,他哪敢说卖多少钱呢,只是央告说:“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只要能换回一点儿马吃剩的玉米、高粱之类,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可怜之状跃然纸上。

  诗人用平平淡淡的语言叙述,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参考资料:
1、 武汉大学中文系 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唐诗选注,,1977年,第497页
2、 李月辉主编,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1,第198页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谁道飘零¹不可怜,旧游²时节好花天。断肠人³去自经年
译文: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
注释:¹飘零:飘落零散。²旧游:昔日之游。³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⁴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一片晕红¹²(zhuó)³,几丝柔绿(zhà)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译文: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注释:¹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²才:一作“疑”。³著雨;春雨微著。⁴柔绿:柔嫩的绿柳。一说嫩绿的叶子。⁵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⁶销尽:茫然若失。销尽;消散。

  词人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同时也借花写人,“倩魂销尽夕阳前”既是惜花之凋谢,也是伤人之辞世。

  “谁道飘零不可怜”起句就将人带进一个绚烂的暮春时节。繁花满天,一树树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喧嚷嬉戏,祥宁中飘渺着生命的灵动。这凄婉的美丽令人怜爱叹息。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谁道飘零不可怜”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回忆,一写现实,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一样的飘零,不一样的感觉。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现在的情景作了铺垫。

  词人一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写法,一开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触“谁道飘零不可怜”,可谓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不觉眼前一亮。第二拍“旧游时节好花天”,词人随即点明这是故地重游,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忆。但词人并没有描述当时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个字写出了相同的时令和场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断肠。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游览的天气,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下片转入写景,“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用如烟绿柳衬雨后红花。晕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花色彩的变化,也写出了人在花丛中的独特感受。下片结“倩魂销尽夕阳前”。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怜惜之情溢于言表。以夕阳为背景,显得格外凄美。还照应了上片起句,使全词浑然一体、余味无穷。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其实销尽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红尘一梦,再美的绽放也是过往,终将飘零,诗词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

  此篇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256页

huànshā··shuídàopiāolínglián--lánxìng

shuídàopiāolíngliánjiùyóushíjiéhǎohuātiānduànchángrénjīngnián

piànyūnhóngcáizheróu绿zhàyānqiànhúnxiāojǐnyángqián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大车扬飞尘,亭午¹暗阡(qiān)(mò)²
译文:大车疾驰而过扬起阵阵尘土,正午时都能遮蔽田间小路。
注释:¹亭午:正午。²阡陌:田间的小路。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中贵¹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译文:宦官家中有很多黄金,他们的府第高耸入云。
注释:¹中贵:宦官又称“中贵人”,简称中贵。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¹
译文:路上遇到斗鸡的人,他们的冠盖多么光彩照人。
注释:¹辉赫:光彩照人的样子。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鼻息¹²虹蜺(ní)³,行人皆怵(chù)(tì)
译文:气焰可以冲犯天上的彩虹与云霞,行人都感到害怕。
注释:¹鼻息:气息,诗中指气焰。²干:冲犯。³虹蜺:天上的彩虹与云霞。⁴怵惕:害怕,恐惧。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世无洗耳翁¹,谁知尧与跖(zhí)²
译文:路上已无许由这样不慕名利的人,哪里还有人去分辨什么忠奸贤愚。
注释:¹洗耳翁:上古时的许由听说帝尧欲将王位禅让给他,他就逃于颍水之阳;后尧又欲召他为九州长,他遂以水洗耳。诗中以他来喻指不慕名利。²跖: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诗中与“尧”对举,分别指盗与贤。

  唐玄宗宠信宦官,让他们占据京郊的甲第、名园、良田竟达一半;又酷爱斗鸡,当时王公贵族也都以斗鸡为乐,形成风气,有些人甚至靠斗鸡的本领而获得高官厚禄。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根据自己的见闻,刻画了宦官的显赫和斗鸡徒的骄横形象,从而对唐玄宗的腐朽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全诗前八句四句一组,分述“中贵人”与“斗鸡者”之嚣张气焰。

  前四句写宦官,起笔“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京城大道之上,大车疾驰而过,尘土扬起,遮蔽天日。开篇即发唱惊挺,构成悬念。第三句“中贵多黄金”,点出原来有如此气势与胆量肆无忌惮飞车疾驰的只不过是一群阉者宦官而已。他们驱车乘马,如入无人之境地,正是因为他们得皇帝之宠,握重金之财。他们依仗手中的权钱财势,敲诈勒索,鱼肉人民,在京城的繁华地带筑起豪华的宅第。第四句“连云开甲宅”,荡开一笔,写他们府第之豪华,更见其荒谬之处。

  承四句写斗鸡者。首先直接点出斗鸡者的身份,用“路逢”与上节自然衔接,过渡得天衣无缝,毫不给人以突兀之感。接下来三句一句紧似一句,一步更进一步地描述其势焰薄天的神态。“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这种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任何人见之都会恐惧。所以“行人皆怵惕”。从侧面继续刻画这帮得势小人的丑陋嘴脸。写“中贵”者,由环境至人物,处处烘托;写“斗鸡者”,从人物至神情,层层渲染。以传神之笔墨,叙写小人得意之气势,轻薄夸张之情状,历历在目。

  最后两句在描摹无不尽其极之处骤然反跌,带出诗人饱蘸感情的醒世之笔。远古时期,尧帝欲让位给许由,由以此言有污双耳,即以清凉泉水洗之。当今君王耽行乐,哪辨什么奸与宠呢。中贵人与斗鸡者,飞扬跋扈为谁雄?纷纷扰扰的世事背后却是才能与身份的错位,品行与地位的错位。世上已无如许由辈那样的不慕荣利之人,哪里还有人去分辨什么忠奸贤愚。诗人以许由自比,有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之感叹,对当时的政治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与不满。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304-305

fēng ·èrshí

bái tángdài 

chēyángfēichén tíngànqiān 
zhōngguìduōhuángjīn liányúnkāijiǎzhái 
féngdòuzhě guāngàihuī 
gānhóng xíngrénjiēchù 
shìěrwēng shuízhīyáoz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