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岩隈兮青溪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芳靃蘼兮荫蒙茏,幽人构馆兮在其中。
紫岩隈兮青溪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芳靃蘼兮荫蒙茏,幽人构馆兮在其中。
靃蘼蒙茏兮开樾馆,卧风霄兮坐霞旦。粤有宾兮时戾止,樵苏不爨兮清淡已,永岁终朝兮常若此。
靃蘼蒙茏兮开樾馆,卧风霄兮坐霞旦。粤有宾兮时戾止,樵苏不爨兮清淡已,永岁终朝兮常若此。

sōngshānshízhìshíshǒusānyuèguǎn--鸿hóng

yánwēiqīngyúnsōngyānniǎoqiānfānghuòyīnménglóngyōuréngòuguǎnzàizhōng

huòménglóngkāiyuèguǎnfēngxiāozuòxiádànyuèyǒubīnshízhǐqiáocuànqīngdànyǒngsuìzhōngcháochángruò

卢鸿一

卢鸿一

卢鸿一(?一740前后)唐画家、诗人,著名隐士。一名鸿,字浩然,一字颢然,本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东北)人,徙居洛阳,后隐居嵩山(今登封市)。博学,善篆籀,工八分书,能诗。画山水树石,得平远之趣,与王维相当。卢鸿回山后,聚徒五百余人,讲学于草堂之中,成为一时之盛。自绘其胜景为《草堂十志图》,有摹本,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全唐诗》录存其骚体诗十首,名《嵩山十志》,为描写嵩山十景、歌咏自己的隐逸生活之作。 ▶ 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lǐn)¹岁云²暮,蝼(lóu)(gū)³鸣悲
译文:寒冷的岁末,百虫非死即藏,那蝼蛄彻夜鸣叫而悲声不断。
注释:¹凛凛:言寒气之甚。凛,寒也。²云:语助词,“将”的意思。³蝼蛄:害虫,夜喜就灯光飞鸣,声如蚯蚓。⁴夕:一作”多”。⁵鸣悲:一作“悲鸣”。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凉风率¹已厉²,游子寒无衣。
译文:冷风皆已吹得凛冽刺人,遥想那游子居旅外地而无寒衣。
注释:¹率:大概的意思。一说都的意思。²厉:猛烈。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锦衾(qīn)¹遗洛浦,同袍²与我违。
译文: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经商求仕远离家乡。
注释:¹锦衾:锦缎的被子。²同袍:犹“同衾”。古用于夫妻间的互称。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独宿累¹长夜,梦想见容辉²
译文:独宿于长夜漫漫,梦想见到亲爱夫君的容颜。
注释:¹累:积累,增加。²容辉:犹言容颜。指下句的“良人”。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良人¹惟古欢²,枉驾³前绥(suí)
译文: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梦中见到他依稀还是初来迎娶的样子。
注释:¹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尊称。²惟古欢:犹言念旧情。惟,思也。古,故也。欢,指欢爱的情感。³枉驾:是说不惜委曲自己驾车而来。枉,屈也。⁴惠:赐予的意思。⁵绥:挽人上车的绳索。结婚时,丈夫驾着车去迎接妻子,把缓授给她,引她上去。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愿得常¹巧笑²,携手同车归。
译文:但愿此后长远过着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度此生。
注释:¹常:一作“长”。²巧笑:是妇女美的一种姿态,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这里是对丈夫亲昵的表示。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既来¹不须臾(yú)²,又不处重闱(wéi)³
译文:梦中良人归来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同自己亲热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
注释:¹来:指”良人“的入梦。²不须臾:没有一会儿。须臾,指极短的时间。³重闱:犹言深闺。闱,闺门。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¹无晨风²翼,焉³能凌风飞?
译文:只恨自己没有鸷鸟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身边。
注释:¹亮:信也。²晨风:一作“鷐风”,即鸇鸟,飞得最为迅疾,最初见于《毛诗》,而《古诗十九首》亦屡见。³焉:怎么。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miǎn)(lài)¹以适意²,引领³遥相睎(xī)
译文: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着颈子远望寄意,聊以自遗。
注释:¹眄睐:斜视,斜睨。²适意:犹言遗怀。适,宽慰的意思。³引领:伸着颈子,凝神远望的形象。⁴睎:远望,眺望。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徙倚¹怀感伤,垂涕沾²双扉(fēi)³
译文:只有倚门而倚立,低徊而无所见,内心感伤,不禁泪流满面。
注释:¹徙倚:徘徊,来回地走。²沾:濡湿。³扉:门扇。

  此诗凡二十句,支、微韵通押,一韵到底。诗分五节,每节四句,层次分明。

  第一层的四句从时序写起。岁既云暮,百虫非死即藏,故蝼蛄夜鸣而悲。凉风已厉,思妇以己度人,想到了远在他乡的游子(丈夫)无御寒之衣。这四句完全是写实,一无虚笔。凉风之厉,蝼蛄之鸣,皆眼前所闻见之景,而言“率”者,到处皆然也。这儿天冷了,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该感到要过冬了,这是由此及彼。在写作上,诗人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不但突出了寒冷的到来,而且也由此想到远在他乡的漂泊不归的游子(丈夫)。

  然后第二节乃从游子联想到初婚之时,则由今及昔也。“锦衾遗洛浦”是活用洛水宓妃典故,指男女定情结婚;“同袍”出于《诗经·秦风·无衣》,原指同僚,旧说亦指夫妇。“锦衾”二句是说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离家远去。这是“思”的起因。至于良人何以远别,诗中虽未明言,但从“游子寒无衣”一句已可略窥端倪。在东汉末叶,不是求仕便是经商,乃一般游子之所以离乡北井之主因。可见良人之弃家远游亦自有其苦衷。朱筠《古诗十九首说》云:“至于同袍违我,累夜过宿,谁之过欤?”意谓这并非良人本意,他也不愿离家远行。惟游子之远行并非诗人所要表白的风客。

  自“独宿”以下乃入相思本题。正因为自己“独宿”而累经长夜,以见相别之久而相爱之深也(她一心惦记着他在外“寒无衣”,就是爱之深切的表现),故寄希望于“梦想见容辉”矣。这一句只是写主人公的主观愿望,到下一节才正式写梦境。

  第三节专写梦境。“惟”,思也;“古”,故也。故欢,旧日欢好。梦中的丈夫也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她在梦中见到他依稀仍是初来迎娶的样子。《礼记·婚义》:“降,出御归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又《郊特性》:“婿亲御授绥,亲之也。”“绥”是挽以登车的索子,“惠前绥”,指男子迎娶时把车绥亲处递到女子手里。“愿得”两句有点倒装的意思,“长巧笑”者,女为悦己者容的另一说法,意谓被丈夫迎娶携手同车而归,但愿此后长远过着快乐的日子,而这种快乐的日子乃是以女方取悦于良人赢得的。这是梦中景,却有现实生活为基础,盖新婚的经历对青年男女来说,长存于记忆中者总是十分美好的。可惜时至今日,已成为使人流连的梦境了。

  第四节语气接得突兀,有急转直下的味道,而所写却是主人公乍从梦境中醒来那种恍恍惚惚的感受,半嗔半诧,似寤不迷。意思说好梦不长,良人归来既没有停留多久(“不须臾”者,犹现代汉语之“没有多久”、“不一会儿”),更未在深闺中(所谓“重闱”)同自己亲昵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这时才憬然惊察,原是一梦,于是以无可奈何的语气慨叹道:“只恨自己没有晨风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追寻良人的踪迹。”这是百无聊赖之辞,殆从《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语意化出,妙在近于说梦话,实为神来之笔,而不得以通常之比兴语视之也。

  这是否一首怨诗,历来有所争议。若论诗中的思妇对“良人”的态度,与其说是“怨”,宁说因“思”极而成“梦”,更多的是“感伤”之情。当然,怨与伤相去不过一间,伤极亦即成怨。但汉代文人诗已接受“诗都”熏陶,此诗尤得温柔敦厚之旨,故此诗意虽忧伤之至而终不及于怨。这在《古诗十九首》中确是出类拔萃之作。

  前人对最末一节的前两句略有争议。据胡克家《文选考异》云:“六臣本校云:‘善(指李善注本)无此二句。’此或尤本校添。但依文义,恐不当有。”这两句不惟应当有,而且有承上启下之妙用,正自缺少不得。“适意”亦有二解,一种是适己之意。如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云:“眄睐以适意,犹言远望可以当归,无聊之极思也。”另一种是指适良人之意,如五臣吕延济及吴淇《选诗定论》之说大抵旨谓后者。此承上文“长巧笑”意,指梦中初见良俚的顾盼眼神,亦属总结上文之语。盖梦中既见良人,当然从眼波中流露了无限情思,希望使良人欢悦适意;不料稍留即逝,梦醒人杳,在自己神智渐渐恢复之后,只好“引领遥相睎”,大有“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的意思,写女子之由思极而梦,由暂梦而骤醒,不惟神情可掬,抑且层次分明。最终乃点出结局,只有“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了,而全诗至此亦摇曳而止,情韵不匮。这后四句实际是从眼神作文章,始而“眄睐”,继而“遥睎”,终于“垂涕”,短短四句,主人公感情的变化便跃然纸上,却又写得质朴自然,毫无矫饰。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59-161

lǐnlǐnsuìyún

míng liǎnghàn 

lǐnlǐnsuìyún lóumíngbēi 
liángfēngshuài yóuhán 
jǐnqīnwèiluò tóngpáowéi 
宿lěicháng mèngxiǎngjiànrónghuī 
liángrénwéihuān wǎngjiàhuìqiánsuí 
yuànchángqiǎoxiào xiéshǒutóngchēguī 
lái yòuchǔchóngwéi 
liàngchénfēng yānnénglíngfēngfēi 
miǎnlàishì yǐnlǐngyáoxiāng 
huái怀gǎnshāng chuízhānshuāngfēi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渡江天马¹南来,几人真是经纶(lún)²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³,可纶依旧。夷甫(fǔ)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rú)事、君知否。(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译文: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之后,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期盼北伐,翘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们也慨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半壁河山至今依旧。而那些清谈家们面对大片国土丧失,何曾把收复失地、挽救危局、统一国家放在心上?算起来,我为平定金兵,戎马倥惚,已征战了万里之遥。横枪立马把金人赶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事业。韩元吉啊,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呢?
注释:¹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²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³新亭风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⁴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⁵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⁶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戎,指金兵。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况有文章山斗¹。对桐阴²、满庭清昼(zhòu)。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³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qián)坤事了,为先生寿。
译文: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浓密清幽,一定会招来金凤凰。你生来就志在四方。今请看:若生逢其时,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风云,显露头脚,大展身手。现在你虽然辞官在家,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与平泉庄的草木,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诗酒,但古代名相的志趣并未丢,为国捐躯的壮志也并未减。等到将来,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复中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后,我再来为你举杯祝寿。
注释:¹山斗:泰山、北斗。²桐阴:韩元吉京师旧宅多种梧桐树,世称桐木韩家。元吉有《桐阴旧话》记其事。³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⁴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⁵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东晋谢安寓居东山,常游赏山水,纵情歌酒。

  词一起两句如高山坠石,劈空而来,力贯全篇。《晋书》卷六《元帝纪》载:西晋亡,晋元帝司马睿偕西阳、汝南、南顿、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做了皇帝。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此借指宋高宗南渡。“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缕。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王安石《祭范颍州文》:“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整顿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败。此二句为全篇之冒,后面的议论抒情全由此而发。

  接“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连用两典:一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桓温率军北征,路经长安市东(古称霸上,即咸阳),“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此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人民。一见《世说新语·言语篇》:东晋初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北宋沦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南渡的士大夫们,感叹山河变异“可怜依旧”。这就是宋室南迁近六十年来的社会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文征明《满江红》)。任何屈膝叩头的事都做得出来,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宋孝宗初年还有些作为,后来又走上老路。

  继指责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谈误国:“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夷甫即王衍,西晋大臣,曾任宰相。“衍将死,顾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附王衍)。后桓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这里借桓温对王夷甫的批评,斥责南宋当权者使中原沦陷,不思恢复。

  通过上述种种有力的议论,于是指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泛称之一。这里指金人。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提出“平戎万里”这样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更表现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对国事的关怀。

参考资料:
1、 鲁金波 .治国诗词殷鉴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12 .

shuǐlóngyín ·jiǎchénsuìshòu寿hánnánjiànshàngshū

xīn sòngdài 

jiāngtiānnánlái rénzhēnshìjīnglúnshǒu chángānlǎo xīntíngfēngjǐng liánjiù zhūrén shénzhōuchén cénghuíshǒu suànpíngróngwàn gōngmíngběnshì zhēnshì jūnzhīfǒu  (jūnzhīfǒuzuò gōngzhīfǒu )
kuàngyǒuwénzhāngshāndǒu duìtóngyīn mǎntíngqīngzhòu dāngniánduò érjīnshìkàn fēngyúnbēnzǒu 绿fēngyān píngquáncǎo dōngshānjiǔ dàinián zhěngdùnqiánkūnshǐliǎo wèixiānshēngshòu寿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玉溆(xù)¹花争发,金塘²水乱流。
译文:玉光闪闪的水塘边,绚丽芬芳的鲜花争相绽放,采莲的轻舟来来往往,塘中水波回旋荡漾。
注释:¹玉溆,玉光闪闪的水塘边。溆:指水塘边。²金塘:形容阳光照在池塘的水面上。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相逢畏²相失,并著木兰舟²
译文:恋人们在小河上相会,唯恐被水波分开,于是把小船紧紧靠拢。
注释:¹畏:怕。²木兰舟:《述异记》:“木兰舟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一首清丽而富有情趣的篇什。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讲究。用“玉”形容塘边,就比用“绿”显得明秀、准确、传神,它能使人想见草茂、气清、露珠欲滴、风光明媚的景象;玉溆配以鲜花,为主人公的活动设计了明丽动人的环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相映增色,读者可以因此想见阳光灿灿,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兰舟,相映生辉的情景。绘画学上,很讲究“补衬”之色,以“金”色补衬其他颜色,则使和谐的色调更加光彩明艳。金塘的“金”字,正有如此妙用。在这一联中,“争”、“乱”二字,也运用得活而有力。一个“争”字,把百花吐芳斗艳的繁茂之态写活了。“金塘水乱流”,塘水本不流动,即使是通河之塘,水也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但由于有了几多采莲轻舟,此往彼返,那塘上的水波便相向回旋起来;一个“乱”字,写尽了青年男女们轻舟竞采、繁忙不息的劳动情景。诗人不写人的活动,人的活动自见,只从水波蛇行回旋的乱流中,便可想见人物的活动情态。

  这些江南水乡的青年男女们天真活泼,对美好的爱情有着大胆炽热的追求:“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这两句写了恋人的心理活动。恋人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十分珍惜这次相逢,唯恐水波再把他们分开,于是两只船儿紧紧相靠,并驾齐驱,谁也舍不得离开谁。“畏相失”,活现出青年男女两相爱悦的心理状态,写尽了情侣间的相互爱慕之情。

  该诗所写的爱情十分纯真,也十分含蓄,一句“并着木兰舟”,十分耐人寻味。诗人不直接写人,而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将人物的活动融入美景之中,写得神态逼真,生活气息浓郁,风味淳朴,是一首活泼清新的抒情小诗,它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1、 荣新编著,咏荷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2008.11,第28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588-589页
3、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第183页

cǎilián--cuīguó

huāzhēngjīntángshuǐluànliú

xiāngféngwèixiāngshībìngzhelánzhōu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苍苍¹金陵(líng)月,空悬帝王州²
注释:¹苍苍:苍白色。²帝王州:指金陵曾为六朝古都。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天文列宿¹在,霸(bà)业大江流²
注释:¹列宿:指天上的星宿。²霸业大江流:意思是古代的帝王霸业已似江水一般逝去。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绿水绝¹驰道²,青松摧古丘³
注释:¹绝:冲断。²驰道:《三辅黄图》: “驰道,天子所行道也。”³古丘:指六朝时的陵墓。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台倾鳷(zhī)鹊观¹,宫没凤凰楼²
注释:¹台倾鳷鹊观:意思是鹪鹊观楼台已倾坏。一鹩鹊观,六朝时所建宫室,今无考。²宫没凤凰楼:意思是凤凰楼宫室荒投。凤凰楼,在凤凰山上。南朝宋元嘉年间所建。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别殿悲清暑(shǔ)¹,芳园罢乐游²
注释:¹清暑:清暑殿,在台城内,晋孝武帝所建。虽暑月尤有清风,故以为名。²芳园罢乐游:意思是乐游园里已经没有了游乐。芳园,指游乐园,在覆舟山南,北连山筑台观,苑内造正阳、林光等殿。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一闻歌玉树¹,萧瑟后庭秋。
注释:¹玉树:即《玉树后庭花》。

  月光照着南京,诗人不尽悲从中来。星星还是那几颗星星,而金陵的王气却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路之尽头是浩淼的湖水,古墓上的苍松翠柏老态龙钟;昔日那么繁华的妈鹊观、凤流楼、清暑殿和乐游苑,也都荒废残破,少有人来。萧瑟的秋风中,还可以听到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

  金陵自三国东吴以来,连续是好几个朝代的首都,在帝王将相的经营下,它的繁华程度和消费水平达到了顶点。东晋在这里定都以后,建造清暑殿,重楼复道,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南朝宋修驰道,一直通到玄武湖,长达十余里。凤流山上有凤流楼,覆舟山下有乐游苑,从山南到山北,排列着大大小小的宫观台榭。南朝齐诗人谢眺作诗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可见它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在作为政治中心的金陵,文学艺术也发展繁荣起来。这首先是因为皇帝的提倡,而且好几位皇帝就是文学家或艺术家,在他们周围聚集了大批文士;其次也因为金陵地处江南,民歌流行,艺术土壤丰厚,滋养出华丽璀璨的艺术之花。

  但这一切都成为过去。面对着傲岸的诗人李白,只剩下萧瑟的秋风和素净的月光。秋风里,隐隐传来《玉树后庭花》的乐声,这种靡靡之音,这种亡国之音,这昭示着金陵衰落原因的曲子,现在还在被人唱着!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 . 《李白文集 4》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08 .
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东。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一番疏雨洗芙蓉¹。玉冷佩丁东²。辘(lù)(lu)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译文:夏天过去,秋凉已生,雨打荷池,洗净一池艳红。听着单调乏味的辘轳声,看着井台四周铺满了枯黄的梧桐叶,不禁哀叹秋已深。麓翁之宴既是欢宴,又逢良辰美景,在皎洁的月光下,清风习习,园中修竹摇曳,堂内佳人起舞,呈现出一幅富贵夜宴图。
注释:风入松:词牌名,古琴曲,又名“风入松慢”“松风慢”“远山横”“销夏”。以晏几道《风入松·柳阴庭院杏梢墙》为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此为双调七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的变体。麓(lù)翁:即史宅之,号云麓,为两朝宰相史弥远之子,与吴文英为同乡。淳祐八年(1248年) 以签枢密院事领财计,建议括浙西园田,一路骚动,怨嗟沸腾。据夏承焘《梦窗词集后笺》:“梦窗酬赠各词,或在其括田之前耶。”史在括田之前,宁波府志称其:“著异闻录,寓规弥远,避势远嫌,退处月湖。”前后判若二人。¹芙蓉:即荷花。²“玉冷”句:用李商隐诗意。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鲍壶冰皎洁,王佩玉丁东。”原注:“挚虞《决疑要注》曰:汉末绝无玉佩,侍中王粲识旧佩,始复作之。今玉佩受法粲也,故云。”王佩:王粲识辨复制的玉佩,故称王佩。丁东:象声词。³辘轳: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⁴梧桐:一本无“梧”字。《梦梁录》卷四“七月”条:“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叶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古人常以“井梧”“桐叶知秋”表达秋之来临。⁵佳人修竹:化用杜甫诗意。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喻指宾客。⁶修竹清风:喻宾客清雅、温熙、倜傥的风仪。
临池飞阁乍青红。移酒小垂虹。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临池¹飞阁乍青红²。移酒小垂虹³。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zhàn)琼钟。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译文:高阁临近水边,客人可以边饮酒边观望在月色朦胧中隐约显现在荷池中的红花绿叶。然而园堂宴饮还不能尽兴,所以大家又携酒至园中的“小垂虹”桥上,再次自在畅饮。宴席中自有乐工们为大家弹奏升平盛世中流行的乐曲,并且还拿出来醇酒斟满在玉杯中招待客人。我受到主人如此盛情款待,当然是高兴得乐而忘返了。所以不觉沉醉入梦,好梦至晓,并且梦中似乎还觉得自己飘飘然地身处在一派笙歌声中。
注释:¹临池:临近水边。²青红:指建筑物之油漆彩饰。³垂虹:彩桥。⁴贞元:唐德宗年号。⁵供奉:官名。唐代艺术造诣高深的艺术家,为皇帝服务者,后成为有一技之长的艺术家的通称。⁶梨园:唐玄宗时培养伶人的处所。后称戏班为梨园,称戏剧演员为梨园弟子。⁷十香、深蘸:指十指蘸酒、弹琴。由《猗觉寮杂记》:“酒斟满,捧觞,必蘸指甲”化出。“深蘸”暗指“指甲”,又化用杜牧《后池泛舟送王十》:“为君蘸甲十分饮,应见离心一倍多”造出“十香”一词,表明十指弹琴。

  这首词写史宅之家园景色与宴饮情况。词的上片以词人的哀愁悲秋衬托麓翁的欢宴,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从雨打荷花着笔,使全词笼罩在秋声秋韵之中,在“梨园”“笙歌”之外,另拓一艺术空间;下片赞颂主人好客,盛情招饮的情景。拈出“临池飞阁”扣紧题中之“园堂”,足见构思之精到绵密。全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构思巧妙,生动再现了一番雨打池荷的精彩情景,令人不忍释卷。

  词的上阙“一番疏雨洗芙蓉”二韵,描写史家园中景物:池塘上的荷花,在稀疏的秋雨洗涤下,显得晶莹光艳,那秋雨洒在荷花荷叶上,犹如玉佩丁冬作响。一开章就将秋雨秋荷写得有声有色,富有一种清新剔透的美感。“疏雨”“冷” 字,暗写了秋雨。“玉”写白荷皎洁晶莹。“辘轳听带秋声转”三韵,即桐叶知秋意。虽是点“秋”字,但以有形有声之语出之。“辘轳带秋声”言声响,“辘轳转”有形象,“早凉生、傍井梧桐”从感觉入手,一个抽象的“秋”字,写得有听觉、视觉、感觉,以通感的手法表达,颇有新意。“欢宴”两句,点题。十二字共分六层意思,全以一“欢”字领起。“欢宴良宵好月”一句,扣题“宴客”,宴客是秋夜,明月朗照之际。“佳人修竹清风”化用杜甫诗句以赞美主人具有高洁的品格。时史宅之首倡括田之议,一应天下沙田、围田圩、没官田等并行拨隶本所,名“田事所”,一路骚动,怨嗟沸腾。(见俞文豹《吹剑录外集》)词中赞其高洁,有阿谀之嫌。

  词的下阙,从“欢宴”展开笔墨。过片“临池飞阁乍青红”二韵,写宴饮之处,在湖边彩绘的飞阁中,后又泛舟饮酒过彩虹桥。写宴会地点园堂周围的景色,此是赞扬主人的好客豪爽之情。“贞元供奉梨园曲”一韵,写宴饮之乐:由技艺高超的琴师、歌女们弹奏音乐。“琼钟”形容音乐的旋律美妙动听。最后“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二句,以写景叙事作结。言歌声乐声响彻云霄,人人酣醉尽兴,宴饮达旦。“晓色”与“好月”呼应,写出时间推移。“笙歌”与“梨园曲”呼应,“醉梦”与“欢宴”呼应,“秋空”与“秋声”呼应,可谓首尾圆合,针密线连。

  此词在章法上,上片写园中之景,歇拍“欢宴”扣题“宴客”,下片皆从此二字展开,作到“脉络井井。”(清冯煦《蒿庵论词》)此词不足之处,有的地方用僻典,造词近晦欠畅达,如“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其本意是说有技艺高超的女艺人演奏了美妙的音乐。但化用众多僻典,在用僻典时又有几番转义,自然被人指为“其失在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可晓。”(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第517-51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