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南渡象昭回,学凤楼成帝女来。
牵牛南渡象昭回,学凤楼成帝女来。
平旦鹓鸾歌舞席,方宵鹦鹉献酬杯。
平旦鹓鸾歌舞席,方宵鹦鹉献酬杯。

shìyànāngōngzhǔxīnzháiyīngzhì--

qiānniúnánxiàngzhāohuíxuéfènglóuchénglái

píngdànyuānluánfāngxiāoyīngxiànchóubēi

李乂

李乂

(公元六四七年至七一四年)字尚真,(旧唐书作本名尚真。此从新唐书)赵州房子人(今河北邢台市临城县人)。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卒于玄宗开元二年,年六十八岁。少孤。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官至清源尉,早卒)尚贞(官至博州刺史)俱以文章见称。举进士,累调万年尉。长安三年,(公元七o三年)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公元七o七年)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乂著有文集五卷,《两唐书志》又与兄尚一、尚贞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 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翻飞见戍楼。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pèi)¹影翻飞见戍楼。
译文:古老的边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
注释:关:指居庸关。¹旆: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译文:座骑后的土地正是桃花盛开的春天,座骑前的关外却依然飘飞着雪花、寒威肆虐,出关的将士又怎能不回头留念呢。

  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玛尔浑)幕僚期间,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统兵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土卒怀土恋乡的感情。

  前两句,有版本“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其中的“此”字原缺,此据诗意补出。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

  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出”字原缺,此据喀《清诗别裁》补出。“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此诗对土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士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四两句。尤其是第三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沈德潜称赞此诗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到者。”(《清诗别裁》)徐兰是一个爱作惊人语的诗人,他在《归化城杂咏》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后骑解衣风柳下,前军堕指雪花中。”“奇绝”的“眼前语”的获得,归根结底是由于诗人有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故能于唐人边塞诗之外开拓出新的境界。而从意象与用词而言,或许还受到过唐人权德舆的“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岭上逢久别者又别》)与马戴的“马头冲雪过临洮”(《出塞词》)的启发。

  沈德潜在《清诗别裁》中,将此诗的题目改为《出关》,将前两句改成“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从诗句本身说,首句写静,次句写动,对环境描写与氛围渲染的表现都相当成功。但“凭山”句将所出之“关”,明白写成了山海关,这与诗人此次随军出征的路线不合,是不应该当作徐兰的创作来欣赏的,故为本文所不取。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朝闻游子¹唱离歌²,昨夜微霜³初渡河
译文: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薄霜刚刚渡过黄河。
注释:¹游子:指魏万。²离歌:离别的歌。³微霜:薄霜,指秋意已深。⁴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鸿雁(yàn)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¹
译文:怀愁之人实在不忍听那鸿雁哀鸣,何况是那与故乡遥隔千山万水,身在旅途的异乡客。
注释:¹“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客中:即作客途中。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 一作:曙)
关城¹树色²催寒近³,御苑(zhēn)向晚多。(树 一作:曙)
译文:潼关晨曦寒气越来越重,天气愈来愈冷,京城深秋捣衣声愈接近傍晚愈多。
注释:¹关城:指潼关。²树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³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⁴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长安。⁵砧声:捣衣声。⁶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cuō)(tuó)¹
译文: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注释:¹蹉跎:此指虚度年华。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首联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初,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初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初,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初,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是诗人对远行客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初”——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112

sòngwèiwànzhījīng

 tángdài 

zhāowényóuchàng zuówēishuāngchū 
hóng鸿yànkānchóutīng yúnshānkuàngshìzhōngguò 
guānchéngshùcuīhánjìn yuànzhēnshēngxiàngwǎnduō  (shùzuò shǔ )
jiànchángānxíngchù kōnglìngsuìyuècuōtuó 
夜来疏雨鸣金井,一叶舞空红浅。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秋光苒苒。任老却芦花,西风不管。清兴难磨,几回有句到诗卷。
夜来疏雨鸣金井,一叶舞空红浅。莲渚(zhǔ)¹收香,兰皋(gāo)²浮爽,凉思顿欺班扇。秋光苒(rǎn)³。任老却芦花,西风不管。清兴难磨,几回有句到诗卷。
注释:¹莲渚:水边莲花。渚:水中小洲,水边。²兰皋:有兰草之岸。³苒苒:行貌,渐进之意。
长安故人别後,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横竹吹商,疏砧点月,好梦又随云远。间愁似线。甚击损柔肠,不堪裁翦。听著鸣蛩,一声声是怨。
长安故人别後,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横竹¹吹商²,疏砧³点月,好梦又随云远。间愁似线。甚击损柔肠,不堪裁翦(jiǎn)。听著鸣蛩(qióng),一声声是怨。
注释:¹横竹:管乐器笛。²商:五音之一。³砧:捣衣石。

  王月山此作即由秋思写起,由清秋之景而滋生孤寂之感,由孤寂而顿起怀远之情。

  这首词的构思、语言和声调都很精致,时有佳句,令人称赏。就其语言风格而言,颇近周邦彦之作。宋代词坛,周邦彦以词句工丽、音律精严、章法多变著称于时。王月山此作也讲究用语工丽,如金井(原指宫廷和园林中,以飞金彩木作栏干的井)、莲渚、兰皋(语出《离骚》)、班扇(典出古乐府歌辞《怨歌行》)、画阑等,都是对一些具体事物的美称,这在艺术表现上虽未必尽可取,但却表现了古人审美情趣中的一些倾向。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tíng)¹。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²
译文:千万条柳丝迎着风雨沐浴着晴日,年年站在长短亭旁目睹旅客来去匆匆。从暗黄的柳芽萌生到一片绿阴浓重,经历了春来春往的整个过程。
注释:¹年年长短亭:指年年柳树都在亭边送人远行。²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春天来时,柳条为暗黄色,春天去时,柳条为碧绿色。
莺思重,燕愁轻。如人离别情。绕湖烟冷罩波明。画船移玉笙。
(yīng)思重,燕愁轻。如人离别情。绕湖烟冷罩(zhào)波明¹。画船移玉笙(shēng)
译文:莺、燕在柳丝间缠绵徘徊不断穿行,恰似长短亭上人们依依难舍、含愁相别的情形。环湖柳色绿如烟,映衬得西湖水波明净。一叶画舟在水面上划动,载着幽幽一曲玉笙的乐音。
注释:¹绕湖烟冷罩波明:指柳树沿西湖环绕。
这首词咏柳。作者因古来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遂将柳拟人化,借柳以咏离情。上片写驿道旁、长亭边的柳。这是人们祖道饯别之地,这里的柳年年岁岁为人送行,年年岁岁迎送春天,成了离情别绪的象征物。下片转写西湖烟柳。这里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时时注目于湖面摇曳的画船,聆听着船上悠扬的笙歌,感受着男女游客们的莺思燕愁,于是它自己也依依含情,成了世间离情别绪的负载物。暗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
独坐岩之曲¹,悠然无俗纷²
译文:独坐在深深的山谷,悠然无纷纷的俗情。
注释:¹曲:深隐之处,此处指山谷。²俗纷:诸多世间事。纷:杂乱。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zhuó)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译文:酒香与桂香一齐飘散,诗情与白云一同飞升。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译文:烟霞朝起晚又落,秋来猿啸马又鸣。
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
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xūn)¹
译文:水光与秋色相映,青山衬夕阳火红。
注释:¹曛:日落的余光。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高谈十二部¹,细核五千文²
译文:高谈佛典十二部,细说老子道德经。
注释:¹十二部:佛教的所有经典分为十二类,称十二部。²五千文:老子《道德经》,其书约五千字,故称。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氲。
如如¹数冥昧²,生生理氛氲(yūn)
译文:真如之数难明晓,生生之道见分明。
注释:¹如如:亦名真如,用人们的智慧所解知的佛教真理。²冥昧:模糊幽暗。生生:既为佛教名词,亦为中国传统哲学术语。氛氲:盛貌。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分。
古人有糟(zāo)(pò),轮扁情未份¹
译文:古人之言有糟粕,轮扁心得说不清。
注释:¹轮扁情未份:此处用轮扁斫轮的典故。
且当事芝朮,从吾所好云。
且当事芝术¹,从吾所好云。
译文:且去山中种芝草,生活原本为称心。
注释:¹事芝术:种芝草。古人以为芝是仙草,服之可以长生,故称灵芝。
卢照邻是一个传统文化修养极深的文士,他所处的初唐时期,中国禅宗尚在发展期,属道信、弘忍传法时期。卢照邻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这首诗中,将诗情与禅境、才学相结合,写出了禅诗中难得一见的绚丽多姿、气韵流转的作品。该诗中,作者首先将有安禅师塔的赤谷(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写得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禅师塔本是存置禅师骸骨或舍利的地方,端坐塔旁,最易生悲哀之心。可是,既然是写禅师塔的环境,眼光与心境就应该不一般。果然,作者闻到的是酒香与花香,看到的是水光与山色,他的诗兴与酒兴一起勃发。他与友人谈佛论道。那玄微的真如至理,他无法把握,但眼前禅师之塔旁,大自然生生不息之道却历历可见。禅师固然已故去,但他塔旁的丹桂与白云、水华与山翠似在向诗人昭示着自然之道。这一切不用说,也说不清。就像轮扁批评古人之言为糟粕一样,卢照邻也将十二部佛典与五千字的《道德经》置之一旁,最后去山中种灵芝去了——不仅为了长生,更是因为爱好。该诗中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的皈依、对经卷的批判,都为后世禅家所发扬。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8-10

chìānchánshī--zhàolín

zuòyánzhīyōuránfēn

zhuójiǔchéngdānguìshīzèngbáiyún

yānxiácháowǎnyuánniǎosuìshíwén

shuǐhuájìngqiūshāncuìhánxūn

gāotánshíèrqiānwén

shùmíngmèishēngshēngfēnyūn

rényǒuzāolúnbiǎnqíngwèifēn

qiědāngshìzhīshùcóngsuǒhǎoy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