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君诗思动禅心,使我休吟待鹤吟。
爱君诗思动禅心,使我休吟待鹤吟。
更说郡中黄霸在,朝朝无事许招寻。
更说郡中黄霸在,朝朝无事许招寻。
皎然

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5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
译文:自从离开京城长安,我的心就忧郁寂寞。
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
十年守章句¹,万事空寥落!
译文:十年间困守章句,可万事空自寥落。
注释:¹章句:本指章节句读,诗中指为仕进而读书。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北上年蓟门,茫茫见沙漠,
译文:北行年上了蓟门,见到那茫茫的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倚剑对风尘¹,慨然思卫²³
译文:倚着剑面对着战争风尘,令人慨然怀想汉代名将卫与霍。
注释:¹风尘:边地多风沙,此处兼指战伐之气。²卫:指汉武帝时名将卫青,曾先后四次出击匈奴,获大胜。³霍:指汉代名将霍去病。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
(fú)¹去燕赵²,驱马怅不乐。
译文:我拂衣离开燕赵,赶着马可怅然不乐。
注释:¹拂衣:古人要起行,必先拂其衣,后常用来指洒脱离去。²燕赵:皆用古称,指战国时燕国(今河北北部和北京市)、赵国(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河南省北部)一带。
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
天长沧(cāng)¹路,日暮邯郸郭,
译文:大白天走在沧洲路上,傍晚时赶到邯郸城郭。
注释:¹沧洲:水曲之地,后世常以指隐者居住的地方。
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
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
译文:酒店里有时留下踪影,渔潭边常常栖身落脚。
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
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
译文:一个人赶路备尝艰险,看尽了世上的善恶。
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
永愿拯刍(chú)(ráo)¹,孰云干(gān)²(dǐng)(huò)³
译文:拯救穷民是我的夙愿,哪怕会杀身鼎镬。
注释:¹刍荛:打草砍柴的人,诗中指贫民百姓。刍:割草。荛:柴草。²干:犯。³鼎镬:诗中指烹煮酷刑。
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
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
译文:皇帝的心愿在保存古风淳朴,时下的习尚却又何等轻浮浇薄。
理道资任贤,安人在求瘼。
理道¹资任贤,安人²在求瘼(mò)³
译文:治国之道要靠任用贤才,安定民心必须关心民瘼。
注释:¹理道:即治道,“治”字避唐高宗李治讳而改为“理”。²安人:即安民。“民”字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改为“人”。³求瘼:访求民间疾苦。
故交负灵奇,逸气抱謇谔,
故交¹负灵奇²,逸气抱謇(jiǎn)(è)³
译文:二位老友都堪称奇才,超逸不凡又直言不阿。
注释:¹故交:指薛据及郭微。²灵奇:不同凡俗的才气。³謇谔:正直。
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
隐轸(zhěn)经济具¹,纵横建安作²
译文:身怀经世济民的谋略,写下了继承建安风骨的诗作。
注释:¹经济具:经世济民之材。²建安作:具有建安风格的诗文。
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
才望忽先鸣¹,风期无宿诺。
译文:才华声望早已著称,风节信谊一贯重言诺。
注释:¹鸣:突出地表现出来。风期:指风节。
飘摇劳州县,迢递限言谑。
飘摇劳州县¹,迢(tiáo)(dì)²³言谑。
译文:可你们各自操劳于州县,相隔千里阻隔了谈笑戏谑。
注释:¹劳州县:操劳于州县的吏务。²迢递:路途遥远。³限:阻隔。
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
东驰眇贝丘¹,西顾弥虢(guó)²
译文:我向东神驰远望那贝丘,向西回顾尽头是虢略。
注释:¹贝丘:古地名,同名者有三处,诗中指春秋齐国之贝丘,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贝丘乡。²虢略:地名,因春秋虢国境界而得称。今河南省灵宝县城旧称虢略镇,即其地。贝丘、虢略,当为薜、郭所在之地。
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讬。
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讬。
译文:淇水空自流过,浮云也不能寄信请托。
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
吾谋适可用,天路¹岂寥廓!
译文:我的才略倘能被赏识任用,年天之路就不会茫无着落。
注释:¹天路:原指年天之路,诗中比喻指显达、实现抱负之路。
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
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záo)¹
译文:不然再买下几亩山田,亲自挖井耕作。
注释:¹耕凿:指隐居不仕。
且欲同鹪鹩,焉能志鸿鹤!
且欲同鹪(jiāo)(liáo)¹,焉能志鸿鹤²
译文:姑且自比那鹪鹩,哪能有志于鸿鹄。
注释:¹鹪鹞: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²鸿鹤:即鸿鹄,比喻有大志向的人。

第一部分

  从开始到“安人在求瘼”二十二句为第一部份,叙述早年之经历和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开篇诗人就截取“别京华”这一经历,将自己萧条冷落的悲凉心境倾吐出来。诗人二十岁时初到长安,踌躇满志,想在长安建功立业,但“布衣不得干明主”的现实打破了他的幻想。严酷的现实使他猛然醒悟,出生贫寒的诗人根本没有进身之机。第二句中用一“乃”字,不但表现出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转折,而且巧妙地过渡到下文的叙述。在天真的诗人面前,“别京华”只是他仕途不幸的开始。紧接着“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十字,又叙写了自己以“章句”之学求仕的巨大挫折。文路不通,改走武路,诗人“单车入燕赵”(《酬裴员外以诗代诗》),欲从军边疆,沙场报国建功。他“年蓟门”而遥望,只见沙漠之茫茫,“风尘”(喻边患)之四起,痛悼时艰,“倚剑”感愤,但不料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不禁遥想汉代的卫青、霍去病得遇雄主,驰骋疆场,建不朽之功业,垂万古之英名,自己却空怀抱国志不免感慨万分。紧接着以“拂衣”、“驱马”两个动作描写,把他对权势压抑的睥睨之态,曲郁难伸的失意之情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他怀着一腔愤懑走向社会下层。“沧州”(水曲之地,此指隐居者所居的地方)路上留下了他的足迹,邯郸城廓闪动着他的身影,时而“淹留”于“酒肆”之中,时而“栖泊”于“渔潭”之上,孤独寂寞,尝尽“艰险”;人间“善恶”无不穷尽。然而,诗人“穷且益坚”,长期的挫折,更激励他昂扬奋发。“艰险”的生活,使他对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了解,更唤起他济世救民的壮志。因此文势至此,突起波澜,唱出了“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的宏伟抱负。“刍荛”,本指割草打柴的人,此指广大穷苦人民,“鼎镬”,是古代施行烹煮酷刑的容器。两句意思是:我愿意拯救老百姓的苦难,谁还顾及由此而触怒当权者而遭到致命的酷刑呢?紧接着“皇情”二字,以纯朴敦厚的上古遗风,与当今“浮薄”的“时俗”相对比,证明了自己主张的合理性,并进而提出“任贤”“安人”“求瘼”(瘼,疾病,此指人民的疾苦)的具体措施。以上六句,言简意赅,可谓诗人一生政治理想的纲要。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故交”以下六句。先宕开一笔,以己及人,回应“酬薛三据”的题旨,继而以“灵奇”赞其不同凡俗的才气;以“謇谔”颂其耿直敢言的品格;以“隐轸”夸其经世济民才略的富盛,以“建安风骨”喻其诗作的慷慨激昂,至于才能声望的“先鸣”,风度信谊的超拔和真诚,那更是有口皆碑。薛据虽“自持才名”,但不过主簿县令而已,郭微亦不过一“少府”。这不但不能一展大志,而且为“州县”琐事所羁,为地域的阻隔所“限”,连“言谑”之机也没有,只能神“驰”“贝丘”,“西顾虢略”(贝丘,今山东博兴县南。虢略,今河南嵩县西北,可能是薛郭二人所在之地),遥寄相思罢了,这其实就是对他们极大的讽刺。所以,诗人的感情再度强烈地喷发出来。“淇水”东流,“浮云”飘逝,己之理想俱“不堪托”,一种时不我待的焦虑,一腔为国为民的热忱,使诗人不禁发出“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的强烈呼喊。最后四句,以“不然”二字再一转折,设想自己若不被赏识,决心“耕凿”一生,自食其力。如“鹪鹩”营巢,一枝足矣自况(见《庄子·逍遥游》),就不能效“鸿鹤”高飞,一举千里。这个结尾,从字面上看,似乎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潇洒出尘的恬静心情,其实是正话反说,他一生对政治十分热衷,决没有真正归隐的想法,诗人的愤懑之情是不难体会到的。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细腰宫¹里露(lù)桃新,脉(mò)²无言³度几春。
译文:楚王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注释:¹细腰宫:指楚王宫。²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³无言:据《左传》载,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夫人后,一直一言不发。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至竟¹息亡²³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译文: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什么事?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注释:¹至竟:究竟。²息亡:息国灭亡。³缘:因为。⁴底事:什么事。⁵金谷坠楼人:指绿珠。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当时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派人来向石崇要绿珠,石崇不给。孙秀生气,于是矫诏逮捕石崇。绿珠自投楼下而死。

  作者借诗褒扬绿珠坠楼的贞烈,其意在讽刺息夫人面对强权软弱,苟且偷生。不过,表面上是贬挞妇人,其实质却在批判与妇人相关的当权者。全诗不仅立论新颖,发人深省,而且出语含蓄,温柔敦厚而不失讽喻之旨,可谓咏史诗中的佳作。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信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这两句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的意象表现的。“细腰宫”即楚宫,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含意。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这里,叙事隐含在造语之中。在这楚王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桃新”意味着春来,挑起下文“几度春”三字:时光多么容易流逝,然而时光又是多么难捱啊。“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无言”是本事中的主要情节,古语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达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痛苦。而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的苦衷的见证了。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堕楼人!”小诗的后两句是说,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过是欲抑先扬罢了。“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从对面着墨,引出另一个女子来。那就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绿珠。其事与息妫颇类,但绿珠对权势的反抗是那样刚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见懦弱了。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然而褒贬俱在此中,令人觉得语意深远。此外,直接对一位古代软弱女子进行指斥也不免过苛之嫌,而诗人把指责转化为对于强者的颂美,不但使读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诗意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它意味着:软弱的受害者诚然可悯,还不及敢于以一死抗争者令人钦敬。

  因此,此诗对人所熟知的息夫人故事重作评价,见解可谓新疑独到,同时又“不显露讥刺”,形象生动,饶有唱叹之音,富于含蓄的诗美。揆之吴乔的两条标准,故宜称为咏史绝句的范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88-1090
2、 凌冰 蒋芸.唐诗断章绝唱.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236

táohuārénmiào--

yāogōngtáoxīnmàimàiyánchūn

zhìjìngwángyuánshìliánjīnzhuìlóurén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风乍¹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²(yuān)(yāng)香径里,手挼(ruó)³红杏蕊。
译文:春风忽地吹起,吹的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着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轻轻揉搓。
注释:¹乍:忽然。²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³挼:揉搓。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斗鸭¹(lán)干独²倚,碧玉搔(sāo)³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译文: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注释:¹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²独:一作“遍”。³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

  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 《孔雀东南飞》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古代有以鸭相斗为戏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时建昌侯虑于堂前作斗鸭阑,颇施小巧。”古代小说《赵飞燕外传》中也说过:“忆在江都时,阳华李姑畜斗鸭水池上,苦獭啮鸭。”晋代蔡洪、唐代李邕都作有《斗鸭赋》。这里的“斗鸭”有人认为就是看斗鸭,有人认为是看水中的鸭子嬉戏,实际上是栏杆上的一种雕饰。从句式和意境看,理解为雕饰合适。女主人公心绪不佳,独自靠着栏杆站着,头上的簪随便斜插着,快掉下来。勾画出女主人公懒散的心情,《诗经·卫风·伯兮》中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从早到晚心中想到的是心上人儿现在何处?何时才会回到自己身边?喜鹊的再次鸣叫,又勾起她的期待,但谁又知道新的期待不是新的失落呢?无须过多语言,只这一句“举头闻鹊喜”就够了,词如池塘的涟漪,波折不停,最后掀起了一个较高的波浪,定住作结,婉转含蓄,耐人寻味,可以说,这一句是整篇词的画龙点睛之笔。

jīnmén ·fēngzhà

féngyán dài 

fēngzhà chuīzhòuchíchūnshuǐ xiányǐnyuānyāngxiāngjìng shǒuruóhóngxìngruǐ 
dòulángān sāotóuxiézhuì zhōngwàngjūnjúnzhì tóuwénquè 

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灵乌灵乌,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告吉凶而逢怒?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
梅君圣俞¹作是赋,曾不我鄙²,而寄以为好。因勉³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灵乌灵乌,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zhù)?何为号呼于人兮,告吉凶而逢怒?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
译文:梅君圣俞(对梅圣俞的尊称)所作《灵乌赋》,是因对我没有成见没有鄙视,因而做赋给我为劝慰我,我也因此篇文章而勉强回作一片作为应和吧,我们俩对这个因物而发的感慨还是有不同的地方的。灵乌(有灵性的乌鸦,简称乌鸦吧)灵乌,你就是一个飞禽而已,为什么不高高的远远的飞走?为什么对众人叫来叫去,告诉大家吉凶,却惹人愤怒,进而把你的翅膀折断,把你烹煮?直到死才徒自后悔?
注释:¹梅君圣俞:即梅尧臣。²鄙:看不起。³勉:勉强。⁴庶几:或许可以。
彼哑哑兮如诉,请臆对而心谕:“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斤不我伐,弹不我仆。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主恩或忘,我怀靡臧。虽死而告,为凶之防。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天听甚逊,人言曷病。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不学太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仓苟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何必义为,深穴而威。城苟圮兮,吾将畴依?宁骥子之困于驰骛兮,驽骀泰于刍养。宁鹓鹐之饥于云霄兮,鸱鸢饫乎草莽。君不见仲尼之云兮,予欲无言。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焉。又不见孟轲之志兮,养其浩然。皇皇三月,曾何敢以休焉。此小者优优,而大者乾乾。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爱于主兮自天;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
彼哑哑兮如诉,请臆对¹而心谕:“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斤不我伐,弹不我仆。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rěn)祸于人。主恩或忘,我怀靡臧(zāng)。虽死而告,为凶之防。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雉(zhì)怪于鼎,惧而修德,俾(bǐ)王之盛。天听甚逊,人言曷病。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不学太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仓苟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何必义为,深穴而威。城苟圮(pǐ)兮,吾将畴依?宁骥子之困于驰骛兮,驽骀泰于刍(chú)²。宁鹓(yuān)(qiān)之饥于云霄兮,鸱(chī)(yuān)³饫乎草莽。君不见仲尼之云兮,予欲无言。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焉。又不见孟轲之志兮,养其浩然。皇皇三月,曾何敢以休焉。此小者优优,而大者乾乾。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爱于主兮自天;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
译文:你的哑哑的声音如同在讲诉,妄加对你的心意揣测:我之所以有生命有这幅身体,是仰赖天地阴阳的滋养。我生长在慈母所筑的巢穴,依托主人家所栽种的树木,在母亲艰辛的照顾和主人家宽仁的对待下。一年过去,我羽翼丰满,可以远飞了,但是想要离开,却又眷恋生我养我的地方,想起主人家的宽仁,想对主人有所报答,虽然我的叫声不好听,但是能警示于无形,防范于未然,了解我的人说看到我会带来好运,不了解我的说看到我会带来厄运。所以我告诉大家反而会被大家加害误解。但不告诉大家灾难的到来会害大家陷于灾祸。主人的恩典不敢忘,我虽然被大家说好说坏,为了防止灾祸的降临,即便是因此而死,也要奔走呼告。任由桑妖,稚怪在朝堂招摇卖弄,大家都因为害怕而不敢说不好,让王者误认为是兴邦兴国的好事,王者得到真实的消息越来越少,如果有人说出这个真实情况反而会觉得这个人有问题。比如神鸟凤凰和瑞兽麒麟,也被楚人所讥讽,被鲁人所中伤。但凤凰和麒麟难道会因为楚人的讥讽和鲁人的中伤而不灵验而不给大家带来祥瑞吗?所以说,一旦切割东西就会卷刃的刀剑怎么可以成为神兵利器,一旦被焚烧就会变化的石头,怎么可以称作是宝玉?宁可大声告诉世人并因此被误解而死,也不能沉默偷生。为什么不学仓鼠,干嘛要仁慈,只管自己丰衣足食就是了?但是想想,如果粮仓都吃光吃净没有了,还能去哪里呢?为什么不学荒城的狐狸,干嘛要讲仁义,深挖洞穴居住就是了,可是城墙倒塌,又能以什么作为依附呢?宁可像千里马因一直到处奔驰而疲累,也不要像一匹被圈养安逸而变成废物的无用的马。宁可像鹓鹐鸟一样飞翔于云霄却为吃不饱发愁,也不要像鸱鸢一样因为小利而只在草一样高的地方徘徊。你难道没有看到孔子话吗?虽然没有多少,但是四海没有达不到的,你难道没有看到孟子的志向吗,浩然的志向,谁敢说不行呢?这就是从自己私利的角度考虑事情,和从大局的角度考虑事情的不同。我乌鸦孝敬母亲是天性,爱护我的主人也是天性,人对我有没有评论我还是要那样去做。
注释:¹臆对:以胸臆为对。²刍养:饲养。³鸱鸢:鸱鸟。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¹
译文:盛开的菊花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注释:¹翠微:这里代指山。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译文: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但将酩(mǐng)(dǐng)¹酬佳节,不用登临²恨落晖。
译文: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注释:¹酩酊:醉得稀里糊涂。²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 同:沾)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¹何必独霑(zhān)衣。(霑 同:沾)
译文: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注释:¹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上”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尾联是说,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这里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乎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积,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乐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的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除了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斥,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丹阳(今属江苏)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6-1077

jiǔshāndēnggāo

 tángdài 

jiānghánqiūyǐngyànchūfēi xiéshàngcuìwēi 
chénshìnánféngkāikǒuxiào huāchāmǎntóuguī 
dànjiāngmǐngdǐngchóujiājié yòngdēnglínhènluòhuī 
wǎngjīnláizhǐ niúshānzhān  (zhāntóng zhā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