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禅客袖篇章,江上相寻共感伤。秦甸乱来栖白没,
衲衣禅客袖篇章,江上相寻共感伤。秦甸乱来栖白没,
杼山空后皎然亡。清留岛月秋凝露,苦寄巴猿夜叫霜。
杼山空后皎然亡。清留岛月秋凝露,苦寄巴猿夜叫霜。
珍重南宗好才子,灰心冥目外无妨。
珍重南宗好才子,灰心冥目外无妨。

xiànshàngrénjuǎn--

chánxiùpiānzhāngjiāngshàngxiāngxúngònggǎnshāngqíndiānluànláibáiméi

zhùshānkōnghòujiǎoránwángqīngliúdǎoyuèqiūníngyuánjiàoshuāng

zhēnzhòngnánzōnghǎocáizihuīxīnmíngwàifáng

齐己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74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仪征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廓。一夕并命,郁为枯腊,烈烈厄运,可不悲邪!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¹,仪征²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³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wǎn)其口。列樯(qiáng)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廓。一夕并命,郁为枯腊(xī),烈烈厄运,可不悲邪!
译文: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江苏仪征县运输海盐的船只起火。焚毁的船只达一百三十多条,烧死和淹死的人达一千四百多。当时运盐的船帮都是直达的,东起泰州,西抵汉阳,转运半个中国。仪征联结着各个口岸,那里一排排的桅杆遮蔽了天空,船只绕江停泊,远远望去,仿佛一座城池。这么多人一夜间全都丧了命,被烧成焦枯的干肉。如此残酷的厄运,怎不令人悲伤!
注释:¹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1770年农历十二月乙卯日。《嘉庆扬州府志》作“乾隆三十六年十月”,《道光仪征县志》记为“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时间有异。乙卯,即农历十九日。²仪征:清代时属扬州府,长江下游重要河运转运码头,今江苏省仪征市。³盐纲:明清盐业实行统销,由列名纲册的盐商赴盐场运销。这里指盐纲运盐船。⁴泰州:盐产地,清属扬州府。⁵汉阳:今武汉汉阳区。⁶绾其口:控扼盐运之通道。绾,钩联,绾结。⁷列樯蔽空:船上的桅杆排列,遮蔽天空。⁸并命:同时丧命。⁹郁为枯腊:烤成干肉。郁,通“燠”,烤。枯腊,干肉。
于时玄冥告成,万物休息。穷阴涸凝,寒威凛栗。黑眚拔来,阳光西匿。群饱方嬉,歌咢宴食。死气交缠,视面惟墨。夜漏始下,惊飙勃发。万窍怒号,地脉荡决。大声发于空廓,而水波山立。
于时玄冥¹告成²,万物休息。穷阴³(hé),寒威凛栗。黑眚(shěng)拔来,阳光西匿。群饱方嬉,歌咢(è)宴食。死气交缠,视面惟墨。夜漏始下,惊飙(biāo)¹⁰勃发。万窍怒号¹¹,地脉¹²荡决¹³。大声发于空廓,而水波山立。
译文:当时,季节接近冬末,万物已停止生长。严冬时极其阴沉的天气凝结,严寒的威力使人冻得发抖,黑色云雾疾速卷来,太阳下山。大家吃饱了,正在嬉戏,宴席上又歌又唱,死气交缠着他们,看上去满脸晦气。黑夜刚刚来临,狂风突起。万千孔穴呼啸,江水震荡,堤岸决口,剧烈的声响发于空旷,水面波涛汹涌,浪峰矗立如山。
注释:¹玄冥:主冬令之神。《礼记·月令》:“冬季之月,其神玄冥。”²告成:完成使命。此句谓冬令将尽。³穷阴:指极其阴沉之气。李华《吊古战场文》:“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后。”⁴涸(河)凝:指阴气极盛,几至凝结。⁵黑眚:古代谓五行中由水气而生的灾祸。五行中水为黑色,故称。⁶拔来:突然而来。⁷歌咢:歌呼。《诗经·大雅·行苇》:“或歌或咢。”高亨《诗经今注》:“唱而有曲调为歌,唱而无曲调为咢。”⁸视面惟墨:脸上呈现晦气之色。墨,黑气。⁹夜漏始下:黑夜刚来。夜漏,因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故云。¹⁰飙:暴风。¹¹万窍怒号:形容暴风大作,地上千穴万孔都发出吼叫声。¹²地脉:地的脉络。此指长江。¹³荡决:震荡涌溢。
于斯时也,有火作焉。摩木自生,星星如血,炎光一灼,百舫尽赤。青烟睒睒,熛若沃雪。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爇。始连楫以下碇,乃焚如以俱没。跳踯火中,明见毛发。痛謈田田,狂呼气竭。转侧张皇,生涂未绝。倏阳焰之腾高,鼓腥风而一吷。洎埃雾之重开,遂声销而形灭。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发冤气之焄蒿,合游氛而障日。行当午而迷方,扬沙砾之嫖疾。衣缯败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
于斯时也,有火作焉。摩木自生¹,星星如血²,炎光一灼,百舫尽赤。青烟睒(shǎn)(shǎn)³,熛(biāo)若沃雪。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爇(ruò)。始连楫(jí)以下碇(dìng),乃焚如以俱没。跳踯(zhí)火中,明见毛发。痛謈(bó)¹⁰田田¹¹,狂呼气竭。转侧张皇¹²,生涂¹³未绝。倏(shū)¹⁴阳焰¹⁵之腾高,鼓腥风而一吷(xuè)¹⁶。洎(jì)¹⁷埃雾之重开,遂声销而形灭¹⁸。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发冤气之焄(xūn)(hāo)¹⁹,合游氛²⁰而障日。行当午²¹而迷方²²,扬沙砾之嫖(piāo)²³。衣缯(zēng)败絮²⁴,墨查²⁵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
译文:正在这时,火灾发生了。木与木相磨擦起火,只见星星点点如血。在火光灼照下,所有的船都成了红色。青紫色的光焰闪烁,飞火烧船,如沸水浇雪,火势蔓延得十分迅速。烈火把天空中的云气蒸烤成了红霞,背阳的阴湿河崖也被烈火烧灼得发焦。因船与船连在一起抛锚停泊,所以都被烧毁沉没。船民纷纷跳窜徘徊于烈火中,火焰映照出他们的头发。痛楚的喊声,狂呼乱叫,以至声疲力竭;或翻来覆去,转身顾盼,惊惶失措,逃生的途径尚未断绝。忽然明亮的火焰腾空高升,腥风吹过,夹杂着吱吱的烧灼之声。等到烟灰浓雾消散,声音最终消逝,躯体毁灭。成千的人都在一瞬间丧失了性命,向人世永诀。鬼魂发散的冤气蒸发,汇合飘游的云气遮蔽了太阳。将到第二天中午时,这股冤气就像迷失了方向一样,飞扬起沙砾,轻快随行。各种衣服碎片,浮在水面的烧焦的木头和炭火的碎屑,漂浮着顺江面而下。到海里也没断绝。
注释:¹摩木自生:《庄子·外物》:“木与木相摩则然(燃)。”²星星如血:形容星星之火显明刺目。³睒睒:光焰闪烁貌。⁴熛若沃雪:火焰迸飞入水,如同沸水浇雪一样。熛,迸飞的火焰。沃雪,枚乘《七发》:“如汤沃雪。”⁵阴崖:阴暗潮湿的堤岸。⁶焦爇:烧焦。爇,灼热。⁷连楫:船连在一起。楫,船桨,代指船。⁸下碇:抛锚。碇,停泊时为稳定船身用的石墩。⁹焚如以俱没:一起焚烧而沉没。如,语助词。¹⁰痛謈:疼痛地呼叫。¹¹田田:哀哭声。《礼记·问丧》:“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¹²张皇:慌张,惊慌。¹³生涂:生路。¹⁴倏:迅疾。¹⁵阳焰:明亮的火焰。¹⁶鼓腥风而一吷:腥风吹过,发出一种轻微的声音。吷,轻微的气流声。《庄子·则阳》:“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司马彪注:“吷,吷然如风过。”¹⁷洎:及,到。¹⁸声销而形灭:火灭后,人不但没有喊声,形体也消失了。¹⁹焄蒿:《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注:“焄,谓香臭也;蒿,谓气蒸出貌也。”此指死人的冤气散发。²⁰游氛:游荡于空中的凶气。氛,凶气。²¹当午:正午。²²方:方向。²³嫖疾:轻捷。²⁴衣缯败絮:指衣服的碎片。缯,丝织品的总称。²⁵查:烧焦的木头。查,同“楂”。
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旋入雷渊,并为波臣。又或择音无门,投身急濑,知蹈水之必濡,犹入险而思济。挟惊浪以雷奔,势若隮而终坠。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积哀怨于灵台,乘精爽而为厉。出寒流以浃辰,目睊睊而犹视。知天属之来抚,慭流血以盈眦。诉强死之悲心,口不言而以意。若其焚剥支离,漫漶莫别。圜者如圈,破者如玦。积埃填窍,攦指失节。嗟狸首之残形,聚谁何而同穴!收然灰之一抔,辨焚余之白骨。呜呼,哀哉!
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¹。旋入雷渊²,并为波臣³。又或择音无门,投身急濑(lài),知蹈水之必濡(rú),犹入险而思济。挟惊浪以雷奔,势若隮(jī)而终坠。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积哀怨于灵台,乘¹⁰精爽¹¹而为厉¹²。出寒流以浃(jiā)¹³,目睊(juàn)¹⁴而犹视。知天属¹⁵之来抚¹⁶,慭(yìn)流血以盈眦(zī)¹⁷。诉强死¹⁸之悲心,口不言而以意¹⁹。若其焚剥支离²⁰,漫漶(huàn)²¹莫别。圜(yuán)²²者如圈,破者如玦(jué)²³。积埃填窍²⁴,攦(lì)²⁵失节²⁶。嗟(jiē)狸首²⁷之残形,聚谁何而同穴²⁸!收然²⁹灰之一抔(póu)³⁰,辨焚余之白骨。呜呼,哀哉!
译文:也有一些能潜水、善游泳的人,操纵舟船出神入画。如今冒着生命威胁,去拯救别人,坠入水中,同样被溺死。还有无路逃生的人跳入急流,明知投入水中会被淹死,仍然冒险而企图活命。挟裹惊涛汹涌,拼命地划水,有些人看上去好像爬上了浪颠,但最终又沉没了。这些人虽然暂时逃避免了烧灼的痛苦,但仍然难免一死。鬼魂积聚着哀苦在内心,魂魄不宁而兴妖作怪。十二天以后,死尸漂浮出寒冷的江面,他们侧视而没有闭上眼晴。死者知道亲属来慰告,眼睛伤痛,流血盈眶,向亲人诉说横死的厄运,口不能言,以目示意。人被烧死后,骸体破碎不全,面目焦糊,难以辨认。环绕的人像圈,破损的人像块。口鼻眼耳塞满了尘埃,折断了的肢体也每每缺少一节。可叹形体残缺不全,互不相识的人同葬在一个墓穴里。即使收取一捧燃灰,也难以分辨焚烧后是谁的白骨。唉呀,可悲啊!
注释:¹从井有仁:下井救人。此指涉险救人。²雷渊:有雷神的深渊。³波臣:犹言水族。⁴择音无门:找不到避火的地方。音,通“荫”,遮蔽,可以躲避的地方。⁵急濑:湍急的水流。⁶濡:沾湿,这里指淹没。⁷思济:希望得到援救。⁸隮:上升。⁹灵台:指内心。¹⁰乘:依恃。¹¹精爽:灵魂。¹²厉:厉鬼。¹³出寒流以浃辰:谓遇难者的尸体从冰冷的江水中漂浮出来,已有十二天了。浃辰,古代以干支纪日,自子至亥一周为十二天,称之为浃辰。浃,周匝。¹⁴睊睊:侧目相视的样子。这里说死者死不瞑目。¹⁵天属:即天性之亲,指父子、兄弟、姐妹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¹⁶抚:抚慰,悼念。¹⁷慭流血以盈眦:说死者眼眶流血。据说人暴死后,亲人临尸,尸体会眼.鼻出血,以示泣诉。慭,又作“慭”,伤痛。眦,眼眶。¹⁸强死:横死,暴死。¹⁹意:表情,示意。²⁰焚剥支离:肢体被烧得残缺不全。支离,分散。²¹漫漶:模糊不清。²²圜:同“圆”。²³玦(决):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器。²⁴积埃填窍:尸体七窍充满泥土灰尘。窍,七窍,指口、鼻、眼、耳七孔。²⁵攦指:手指折断。²⁶节:骨节。²⁷狸首:指形体残缺。²⁸聚谁何而同穴:谓不知姓名的人被同葬在一个坑穴里。谁何,谁人。²⁹然:同“燃”。³⁰一抔:一掬,一捧。
且夫众生乘化,是云天常。妻孥环之,气绝寝床。以死卫上,用登明堂。离而不惩,祀为国殇。兹也无名,又非其命,天乎何辜,罹此冤横!游魂不归,居人心绝。麦饭壶浆,临江呜咽。日堕天昏,凄凄鬼语。守哭迍邅,心期冥遇。惟血嗣之相依,尚腾哀而属路。或举族之沉波,终狐祥而无主。悲夫!丛冢有坎,泰厉有祀。强饮强食,冯其气类。尚群游之乐,而无为妖祟!人逢其凶也邪?天降其酷也邪?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
且夫众生乘化¹,是云天常。妻孥(nú)²环之,气绝寝床。以死卫上³,用登明堂。离而不惩,祀(sì)为国殇(shāng)。兹也无名,又非其命,天乎何辜,罹(lí)此冤横!游魂不归,居人心绝。麦饭壶浆,临江呜咽。日堕(duò)天昏,凄凄鬼语。守哭迍(zhūn)(zhān)¹⁰,心期冥遇。惟血嗣¹¹之相依,尚腾哀¹²而属路¹³。或举族之沉波,终狐祥¹⁴而无主。悲夫!丛冢有坎¹⁵,泰厉¹⁶有祀。强饮强食,冯(píng)其气类¹⁷。尚群游之乐¹⁸,而无为妖祟!人逢其凶也邪?天降其酷也邪?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
译文:人的病死和老死,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妻子和儿女环绕在周围,断气在睡床。为保卫国君而死的勇士,死后可以跻身于君主的宗庙而受到祭祀,那些为国牺牲,身首异处而不屈的人,被奉为烈士而受到祭祀。但这些遇难者却死得没有意义,况且又非善终。老天啊,这些人有何罪过,非得遭受这样的冤屈横死呢?游荡的冤魂不归去,家里的亲人心里悲痛欲绝。他们捧着祭奠亡魂的酒类、食品临江洒泪。天昏地暗,凄凄鬼语。死者的亲人守在亡人身边哭泣徘徊,心里希望能在阴曹地府同亲人相遇。而那些死者的嫡亲子女相互搀扶着,仍然哀声载道。有的全家因大火落水而死,死者的阴灵孤伤无依,没人主管祭祀。多么可悲啊!许多人葬在一处的乱坟,泰厉有祭祀仪式,希望死者的灵魂勉强自己多嚼点吃点,并找些气味相投的鬼一起游乐,希望他们喜欢群游的快乐,而不要兴妖作怪。是人遭遇不吉利呢?还是老天有意降下残酷的灾难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悲惨至极的事故呢?
注释:¹乘化:顺应自然规律而死。²妻孥:妻子和儿女。³以死卫上:因保卫国君而死。⁴用:因而。⁵登明堂:指受尊敬,享祭祀。明堂,古代帝王宣政教、行祭典的地方。⁶离而不惩:《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不惩,不悔。⁷国殇:为国事而死的人。⁸居人:留存者。指活着的亲人。⁹麦饭壶浆:带着酒饭来祭祀。麦饭,麦子做的饭,引申为粗粝的饭食。¹⁰迍邅:难行的样子。¹¹血嗣:嫡亲的儿孙。¹²腾哀:放声大哭。¹³属路:路上接连不断。属,连续。¹⁴狐祥:彷徨,徘徊无依之意。《战国策·楚策》:“父子老弱俘虏,相随于路,鬼狐祥而无主。”¹⁵丛冢有坎:那些无主的死者在乱葬的坟中也有自己的圹穴。坎,坑,墓穴。¹⁶泰厉:死而无后的鬼。《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疏:“曰泰厉者,谓古帝王无后者。此鬼无所依归,好为民作祸,故祀之也。”¹⁷强饮强食,冯其气类:勉强吃点喝点,凭借着鬼友之间的气味相投而度日。冯,同“凭”,凭借。类,一致,投合。这里是安慰鬼魂的话。¹⁸尚群游之乐:表示劝勉之词。祭中常用“尚飨”一语,此即仿用。

  此文由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在仪征县发生的一场火灾生发,先交待了这场火灾的时间、地环境和严重后果,再极力渲染火灾的场面,然后具体地描写了盐船起火后盐民死难的悲惨景象,最后写死者的无辜及其亲人的祭奠。全文摆脱了骈文的形式主义倾向,结构上紧扣“'哀”字,细节描写上生动逼真,抒情上往往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悲哀与同情,真切感人。

  首先,在结构上,作者采用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手法。不断变换审视角度,通过生动地描绘景象,抒发情感,把哀愤之情逐步深化,收到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第一段是全篇总冒,交待了惨案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和结果,其中特别提到“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并且是“一夕并命,郁为枯腊”。这样突然的变故和悲惨的结果,骇人听闻。全文起手就显得突兀不凡,虽简洁明了,但一股悲愤之情,却直透人心肺。第二段转入正面描写整个大火场面,极力渲染悲惨气氛。一开始,先写出隆冬寒冷、江中风大这阴森可怖的环境,为大火的突发和猛烈设下伏笔。接着写大火发生,先是“星星如血”,紧接着是“百舫尽赤”,然后是船民奔走狂呼,而后是烟消火灭,“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最后是“衣缯败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用浓墨重彩。次第写出了大火发生的经过,展示了整个火灾的生动场面,而哀愤之情激荡于字里行间,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这是大笔勾勒、宏观把握,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第三段又转换笔触,集中描写船民奔走逃生的情景和被淹死、烧死的惨状,是具体描写、微观透视。作者写了船民的仗义互救,也写了他们的奋力逃生,然而这一切都敌不过无情的大火和滚滚波涛,“乃同归于死地”,尸体奇形怪状,无辜的船民死不瞑目。这些伤心惨目的描写,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血泪,更深一层地打动着人们的恻隐之心。第四段更进一步写死者的无辜和亲人的祭奠。那“麦饭壶浆,临江呜咽。日堕天昏,凄凄鬼语。守哭迍邅,心期冥遇”的惨景,几乎令人心绝。经过层层描写,不断渲染烘托,悲哀之情到此达到顶点,整篇文章产生出感天地、泣鬼神的巨大力量。全文各段,整体看来显得大开大合,上段末顺势收束,而下段又掉换笔锋,推宕开去,看起来似乎是另起端绪,实际上是亦宕亦接,若断还连,步步引进,不断深化,使文章具有浩浩荡荡的宏大气势。这种结构上的错落有致,独辟蹊径,把悲哀之情表现得极为浓郁,极为深沉,令人感动不已。

  其次,在细节描写上,细如毫发,生动逼真。为了表达对船民的满腔同情之心,细节描写即大多集中在船民身上。第二段中以“群饱方嬉,歌咢宴食。死气交缠,视面惟墨”写火灾发生前夕的船民,前两句表现平和安居生活,十分生动形象,是对以后描写大火的反衬;后面两句又给这种暂时的平和生活蒙上阴影,预兆灾祸之将来,倍觉凄切。以“跳踯火中,明见毛发。痛謈田田,狂呼气竭。转侧张皇,生涂未绝”写火灾发生时船民在火中的情形,把船民在大火中仓皇奔窜、痛苦呼号、奋力挣扎的动作、声音和神态表现得极为生动、准确而又细致,绘声绘色,历历如在眼前,使人怵目惊心。写死难船民的尸体,更加惨不忍睹:“出寒流以浃辰,目睊睊而犹视。知天属之来抚,慭流血以盈眦。诉强死之悲心,口不言而以意。若其焚剥支离,漫漶莫别。圜者如圈,破者如玦。积埃填窍,攦指失节。”作者以较多的笔墨来详细描写尸体的形状,深刻地展现这场悲剧的受害者的惨况,让人们如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这些船民的不幸遭遇,对这场灾难有了更为深切的了解,从而产生出对受难者的无限哀痛和同情。这些细节刻画既对大笔勾勒作了补充,又对表现全篇主题起了深化的作用。

  再次,在情感抒发上,作者往往直抒胸臆,反复写出自己悲哀的叹息之声和愤怒的抗争之意,把感情表达得荡气回肠。第一段末尾,作者在刚刚点出这场悲剧后,就情不自禁地喊出:“烈烈厄运,可不悲邪!”悲怆之情,震荡心魄。到第四段,作者的情感几经酝酿,愈加浓烈,不断地发出悲声:“呜呼哀哉!”、“天乎何辜,罹此冤横!”、“悲夫!”直到最后,作者的同情之心上升到极点,心情也更加沉痛,终于爆发般地呼喊出:“人逢其凶也邪?天降其酷也邪?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可谓字字凝血,句句含泪,把一个“哀”字表现得人木三分,使读者的心灵不能不感受到强烈的震动。

  最后,此文是一篇骈文却摆脱了骈文“饰其词而遗其意”的形式主义倾向,没有因用典、对偶等方面的限制,而形成板重和呆滞的缺点;相反,作者能举重若轻,控纵自如,把典故、词语化解在对场面、人物的具体描写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李详《汪容甫先生赞序》),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十分真切动人。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新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910-1914

āiyánchuánwén

wāngzhōng qīngdài 

    qiánlóngsānshíniánshíèryuèmǎo zhēngyánchuánhuǒ huàichuánbǎiyòusānshí fénzhěqiānyòubǎi shìshíyángāngjiēzhí dōngtàizhōu 西hànyáng zhuǎnyùnbàntiānxiàyān wéizhēngwǎnkǒu lièqiángkōng shùjiāngér wàngzhīyǐnruòchéngkuò bìngmìng wéi lièlièèyùn bēi 

    shíxuánmínggàochéng wànxiū qióngyīnníng hánwēilǐn hēishěnglái yángguāng西 qúnbǎofāng èyànshí jiāochán shìmiànwéi lòushǐxià jīngbiāo wànqiàoháo màidàngjué shēngkōngkuò érshuǐshān 

    shí yòuhuǒzuòyān shēng xīngxīngxuè yánguāngzhuó bǎifǎngjìnchì qīngyānshǎnshǎn biāoruòxuě zhēngyúnwéixiá zhìyīnérjiāoruò shǐliánxiàdìng nǎifén tiàozhíhuǒzhōng míngjiànmáo tòngtiántián kuángjié zhuǎnzhānghuáng shēngwèijué shūyángyànzhīténggāo xīngfēngérxuè āizhīchóngkāi suìshēngxiāoérxíngmiè qiānmìngshùn zhǐrénshìchángjué yuānzhīxūnhāo yóufēnérzhàng xíngdāngérfāng yángshāzhīpiāo zēngbài zhātànxiè jiāngérxià zhìhǎijué 

    yòuzhěshànyóu cāozhōuruòshén sàngzhīwēi cóngjǐngyòurén xuánléiyuān bìngwéichén yòuhuòyīnmén tóushēnlài zhīdǎoshuǐzhī yóuxiǎnér xiéjīnglàngléibēn shìruòérzhōngzhuì táozhuólànzhī nǎitóngguī āiyuànlíngtái chéngjīngshuǎngérwéi chūhánliújiāchén juànjuànéryóushì zhītiānshǔzhīlái yìnliúxuèyíng qiángzhībēixīn kǒuyánér ruòfénzhī mànhuànbié huánzhěquān zhějué āitiánqiào zhǐshījié jiēshǒuzhīcánxíng shuíértóngxué shōuránhuīzhīpóu biànfénzhībái  āizāi 

    qiězhòngshēngchénghuà shìyúntiāncháng huánzhī juéqǐnchuáng wèishàng yòngdēngmíngtáng érchéng wéiguóshāng míng yòufēimìng tiān yuānhèng yóuhúnguī rénxīnjué màifànjiāng línjiāng duòtiānhūn guǐ shǒuzhūnzhān xīnmíng wéixuèzhīxiāng shàngténgāiérshǔ huòzhīchén zhōngxiángérzhǔ bēi cóngzhǒngyòukǎn tàiyòu qiángyǐnqiángshí pínglèi shàngqúnyóuzhī érwéiyāosuì rénféngxiōng tiānjiàng wéiérzhìzāi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我出东门游,邂(xiè)(hòu)¹清尘。
译文:我从东门出去游玩,不经意间得亲足下的尘土。
注释:¹承:感激,承蒙。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译文:盼望郎君来到我闺房,我愿意在你入室就寝时在一旁手持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时无桑中契(qì),迫¹此路侧人。
译文:我本来没有桑中的约会,只是路人般偶然的亲近。
注释:¹迫:接近,遭遇。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我既媚(mèi)¹君姿,君亦悦我颜。
译文:我既爱慕郎君的风姿,郎君也喜欢我的容颜。
注释:¹媚:爱。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致拳拳¹?绾(wǎn)²臂双金环。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眷恋之意呢?缠绕在我臂上的一双金环。
注释:¹拳拳:真挚的感情。²绾:绕。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道殷(yīn)¹?约指²一双银。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对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
注释:¹殷勤:内心深处无以言说之情。²约指:戒指。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区区¹?耳中双明珠。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
注释:¹区区:细致的情意。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叩(kòu)¹?香囊系肘后。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注释:¹叩叩:相互忠诚。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致契(qì)¹?绕腕(wàn)双跳脱²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
注释:¹契阔:别后的思念。²跳脱:亦称条脱,即手镯。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zhuì)罗缨。
译文: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感情呢?缀有罗缨的佩玉。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中心¹?素缕²连双针³
译文:用什么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呢?用白色的丝绒双针缝贯。
注释:¹中心:即中情。²素缕:白线。³针:真的谐音。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结相于¹?金薄²画搔(sāo)³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们的交好呢?用金箔装饰的搔头。
注释:¹相于:相爱。²金薄:金箔。³搔头:一本作“幧(qiāo)头”,即男子束发的绡(xiāo)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dài)(mào)钗。
译文:用什么慰藉我们的别离之情呢?用我耳后的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答欢忻(xīn)¹?纨(wán)²三条裙³
译文:用什么报答你对我的欢悦呢?用有三条绦丝带的衣袍。
注释:¹欢忻:即欢欣。²纨素:素白色的丝绢。³三条裙:指镶有三道花边的裙子。条:即绦(tāo),丝带,可以用来做衣裙的装饰边。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何以结愁悲?白绢¹双中衣。
译文: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悲愁呢?用缝在内衣里的白绢。
注释:¹白绢:一作“白发”。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与我期¹何所?乃期东山隅(yú)²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相会在东山的一个角落里。
注释:¹期:约会。²隅:角落。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日旰(gàn)¹兮不来,谷风²吹我襦。
译文:太阳都落山了你还没有来,谷风吹动着我的短襦。
注释:¹日旰:日落时。²谷风:山谷里的风。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chí)(chú)
译文:远远望去还看不到你,含泪地站起来久立。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¹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在山南相见。
注释:¹山南阳:山的朝阳处。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译文:从清晨等到中午你还没有来,飘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xiāo)(yáo)¹莫谁睹²,望君愁我肠。
译文:逍遥的日子从没见过,盼望郎君的日子使我愁肠。
注释:¹逍遥:茫然徘徊状。²莫谁睹:看不到任何人。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西山之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译文:到日暮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我不禁踯躅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译文:远望阵阵凉风已袭至,俯仰之间就要加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山北的一个小丘上。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译文:你又一次没来,只有凄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译文:每次盼望等待,我坐立不安,悲苦愁凄了我的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爱身¹以何为,惜²我华色时³
译文:你爱我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爱我年华正好时。
注释:¹爱身:爱我。²惜:爱也。³华色时:正当年华,容色美好。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中情既款款¹,然后克密期²
译文:内心已流露出款款的情意,然后才定下约期。
注释:¹款款:形容感情的真挚和热烈。²克密期:定下幽会的日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褰衣蹑(niè)茂草,谓君不我欺。
译文: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间踟蹰,告诉自己你是不会欺骗我的。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¹此丑陋(lòu)²,徙倚(yǐ)无所之。
译文:如今我容颜已变得丑陋,伤心地独自徘徊不知应到哪里去。
注释:¹厕:同“侧”。²丑陋质:失恋女子的自称。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译文:只为失去了想要的爱情而悲伤,不禁泪下如雨泣涕不已。

  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写爱情的欢悦和失恋的痛苦,运用铺彩摛文的手法来刻画女主人公丰富的感情活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追忆初识的光景;然后是回忆热恋时的情景;最后是抒写被弃的景况。

  在描写热恋情景时,诗中一连用了十一对问答句子,显露了热恋中人心灵的激情颤动,和他们对幸福的热烈追求。吟哦之下,仿佛看到他们一次次互赠信物,以表“殷勤”之意,听到他们频频指物为誓,以示“拳拳”之心。在抒写失恋痛苦时,诗中一连用了四个“与我期何所”,仿佛看到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焦灼地等待情人前来赴约,一次又一次经受着失望的折磨。诗人成功地采用排比铺陈的笔法来加强感情的冲击力。

  诗题“定情”,有镇定其情的意思,正如陶渊明的《闲情赋》是闲止其情的意思。此诗在技巧上大多用直叙法,唯中段在写男女之情时,反复比喻,十分突出。尤其诗中提到的汉代妇女的饰物更是保存之珍贵的资料,如:从“绾臂双金环”句中得知汉代妇女有在手臂上戴金环的装饰;“约指”就是指环,除了金、玉之外也可以用银制成;妇女又有耳上戴明珠珰,肘后结繁香囊的习惯;至於“跳脱”就是臂钏,俗名镯子;罗织的缨带上还悬垂着美玉;还有金箔的发簪;玳瑁的钗;至於妇女的服装上有纨素做的三绦裙,就是装饰着三条花边的裙子;又有白绢做的夹层“中衣”,是近身的衣服,穿着小衣之外,大衣之内。

  《文选·洛神赋注》引繁钦《定情诗》曰:“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两句,不见于今本《定情诗》中,可见《定情诗》中尚有脱文。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258-262

dìngqíngshī--fánqīn

chūdōngményóuxièhòuchéngqīngchén

jūnyōufángshìqǐnzhíjīn

shísāngzhōngrén

mèijūn姿jūnyuèyán

zhìquánquánwǎnshuāngjīnhuán

dàoyīnqínyuēzhǐshuāngyín

zhìěrzhōngshuāngmíngzhū

zhìkòukòuxiāngnángzhǒuhòu

zhìkuòràowànshuāngtiàotuō

jiéēnqíngměizhuìluóyīng

jiézhōngxīnliánshuāngzhēn

jiéxiāngjīnbáohuàsāotóu

wèibiéěrhòudàimàochāi

huānxīnwánsāntiáoqún

jiéchóubēibáijuànshuāngzhōng

suǒnǎidōngshān

gànláifēngchuī

yuǎnwàngsuǒjiànchíchú

suǒnǎishānnányáng

zhōngláipiāofēngchuīshang

xiāoyáoshuíwàngjūnchóucháng

suǒnǎi西shān

láizhízhúzhǎngtàn

yuǎnwàngliángfēngzhìyǎngzhèng

suǒnǎishānběicén

láifēngchuījīn

wàngjūnnéngzuòbēichóuxīn

àishēnwèihuáshí

zhōngqíngkuǎnkuǎnránhòu

qiānnièmàocǎowèijūn

chǒulòuzhìsuǒzhī

shāngshīsuǒlèixiàlián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东征¹日调²万黄金³,几竭中原买斗心
译文:潮廷滥施厚赏收买诸将,中原的财富几乎搜利光。
注释:¹东征:指讨伐叛将李同捷的战争。²日调:每天征调。³万黄金:形容征调财物之多。⁴几竭中原:几乎竭尽中原的财富。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⁵买斗心:指用犒赏来收买、换取将士们的斗志。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军令未闻诛马谡(sù)¹,捷书惟是报孙歆(xīn)²
译文:诸葛亮斩马谡军令不见,谎报杀死孙歆以邀厚赏。
注释:¹马谡:三国时蜀国将领。²孙歆:三国时吴国都督。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但须鸑(yuè)(zhuó)巢阿(ē)¹,岂假²(chī)(xiāo)³在泮林
译文:只要是贤臣在朝来执政,怎能让藩镇割据逞凶狂。
注释:¹鸑鷟阁:比喻贤人在朝执政。鸑鷟,凤凰的别名,这里借喻贤臣。阿阁,四面有栋梁和曲檐的楼阁,这里借指朝廷。²岂假:怎能容让。³鸱鸮: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不祥之鸟,这里喻指叛乱者。⁴泮林:泮宫旁的树林。西周诸侯国设立的高等学府叫泮宫。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可惜前朝¹玄菟(tú)²,积骸³成莽阵云深。
译文:沧州景州地区战云密布,枯骨已成堆肃杀又荒凉。
注释:¹前朝:指汉朝。²玄菟郡:汉代设置的郡,属幽州。郡治在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这里借指李同捷据以叛乱的沧州、景州地区。³骸:尸骨。⁴莽:密生的草,这里形容尸骨成堆,密如草丛。⁵阵云:战云,杀气。

  诗的头两句写唐王朝政策失误。唐朝廷为了抵御藩镇,养了大量的军队,加重搜刮财物作军费,百姓痛苦不堪。唐朝廷对军费的开支很不得当,不是用它训练军队、加强军事设施,而是用它滥施赏赐买取官兵的斗志,结果是得不偿失。诗人在这里批评了朝廷对平定叛乱的战争缺乏有效的措施。三、四句写军纪败坏。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赂将领的政策,使得将领们对任意违反军令的人不依法严惩,只知道虚报战功,借以得到厚赏。《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二年》记载:“时河南、北诸军讨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

  五、六句写藩镇割据得以存在的原因。唐王朝的腐朽政治,自安史之乱以后,不曾有改善。在朝廷,宦官擅权的局面进一步发展,他们甚至操纵起皇帝废立生死的权力。诗人叹惋朝廷不求贤才辅佐,致使藩镇拥兵抗拒朝命。诗中形象地指出藩镇割据的形成与长期存在,关键在于朝廷内部贤人失位,政事不修。这种看法显然是比较深刻的。最后两句写战后的凄惨景象。藩镇割据是一幅群盗杀掠图。《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三年》记载:“沦州承丧乱之余,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存者什无三四。”这“积骸成莽阵云深”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沧、景地区战后的惨状。

  这首诗一中间四句连用典故,比喻恰切,讽刺辛辣,正反相间,对照鲜明,还用“未闻”、“唯是”、“但须”、“岂假”等词语加以串联,新颖多变,一气呵成。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2

suíshīdōng--shāngyǐn

dōngzhēngdiàowànhuángjīnjiézhōngyuánmǎidòuxīn

jūnlìngwèiwénzhūjiéshūwéishìbàosūnxīn

dànyuèzhuócháoājiǎchīxiāozàipànlín

qiáncháoxuánjùnháichéngmǎngzhènyúnshēn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客夜怎生¹过。梦相伴、绮(qǐ)窗吟和²。薄嗔(chēn)³(yáng)道,若不是恁(nèn)凄凉,肯薄么。
译文:寄居在外的夜晚要怎么挨过?梦里有她倚着窗子与我吟诗作对,她故作嗔怪。强作笑颜道:你如果不是心绪这般凄凉,会来与我相聚吗?
注释:寻芳草:词牌名,又名《王孙信》,双调五十二字,上片四句四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萧寺:佛寺。相传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书飞白大字“萧寺”。后世遂以萧寺为佛寺之称谓。¹怎生:怎样,怎么。²吟和:吟诗唱和。³薄嗔:嗔怒、故作嗔怪。⁴佯笑:假装笑貌。恁:如此。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著琉璃火。
薄去苦匆匆,准拟¹待、晓钟敲破²。乍³偎人一闪灯花堕(duò),却对著琉璃火⁵
译文:无奈来去都太过匆匆,本来打算让你陪我到晨钟敲响的时候,但你才刚依偎着我,一片灯花坠落,惊醒了我的梦,你已经不见了,眼见只有寺院里的长明灯在闪烁。
注释:¹准拟:准备、打算。²晓钟敲破:晨钟敲醒,惊破好梦。³乍:刚。⁴灯花堕:灯花坠落。灯花,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堕:坠落。⁵瑠璃火:此指琉璃灯,即用角质透明的灯罩遮罩之灯火。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云:“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蒋捷《女冠子·元夕》:“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上片描写梦境,刻画了在梦里与伊人相会,和她那娇嗔佯笑的动人形象。首句以“客夜怎生过”提问和起,第二句以后便具体描述征人怎生度过孤眠之夜。客夜无聊,他一早便进入梦乡。在梦中,他回到家里,和妻子窗下联诗。鸾笺分韵,红袖添香,闺房之乐,甚于画眉。他还见到,妻子对他“薄嗔佯笑”,怨他归来太晚,以为他只一心一意勤于王事,忘记她独守空房。这上片的几句,把少年夫妻久别重聚的神态,写得跃然欲活。

  下片说好梦不长,来去匆匆,所望这欢会能到“晓钟敲破”之时,却忽而梦断,令人不胜怅惘。然而,那一晚回家,相聚的时间很短,天亮时又得匆匆离别。于是这一对会少离多的人,尽量俄延,打算等到“晓钟敲破”,没法再拖延下去时才肯分手。到最后,分手时间真的到了,夫妻俩紧紧偎依在一起,情意缠绵,难分难舍,谁知道,那时灯花一闪,随即熄灭,他们也掉进了黑暗的深潭里。下片这几句,感情真切,词人只约略点染了夫妻不肯分离的情景,便表现出他们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厚。词最后一句, “却对着琉璃火”写得最为精彩。就在灯花一闪的刹那间,征人醒了。原来,在词人眼前的灯,并不是那盏照着夫妻俩在依窗吟和的灯,而是借宿于萧寺里的“琉璃火”。重聚的欢乐,离别的依恋,这一切,原来都是一场春梦。值得注意的是,琉璃佛火,在寂寞的殿堂里闪烁,分外使入感到虚无空幻。午夜梦回,征人对着它回昧着梦里的悲欢离合,此中滋味,真不足为外人道。词中结尾处以空对着孤灯之景戛然而止,扑朔迷离,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梦中重逢写到梦中再别。梦里重逢固然喜出望外,梦中分手,也还掺和着柔情蜜意。然而,作者酣畅地描写客夜梦境的缠绵,却在于表现自己在萧寺的荒凉,表现对妻子的无限思念。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其凄苦之情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鸿恩主编.纳兰词图解详析 超值全彩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第214页

xúnfāngcǎo··xiāomèng--lánxìng

zěnshēngguòmèngxiāngbànchuāngyínbáochēnyángxiàodàoruòshìnènliángkěnláime

láicōngcōngzhǔndàixiǎozhōngqiāozhàwēirénshǎndēnghuāduòquèduìzheliúhuǒ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记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断烟离绪(xù)。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¹,香噀(xùn)²霜风雨。纵玉勒³、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记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译文:看着断断续续的云烟,离愁别绪之情油然而生,更令我情怀关切的,令人伤心的,是那一轮斜阳映射出来的一片残红,渐渐隐没于绛红的霜叶树林里。我提来了半壶秋水,插上一束黄色的菊花以便将她奠祭。在秋风秋雨之中,菊花依然旧香气喷溢,散发着阵阵幽香。在这种时候,谁又能策马扬鞭,像空中飞翔的小鸟一样轻飞迅疾,又有谁有心去凭吊凄凉、荒败的古台遗迹?记得我们曾经醉态朦胧,一起踏着歌声,去游览南屏。当时我昏醉沉迷,将身边的小蛮和樊素忘记。如今只有寒蝉呜咽,她的彩扇又在哪里?我的爱妾又去了何地?
注释:¹荐黄花:插上菊花。荐:插。²噀:含在口中而喷出。³玉勒:马络头。指代马。⁴迅羽:这里形容骏马如疾飞鸟。⁵荒台:彭城(徐州)戏马台。项羽阅兵于此,南朝宋武帝重阳日曾登此台。⁶南屏:南屏山在杭州霜南三里,峰峦耸秀,环立若屏。“南屏晚景”为霜湖十景之一。⁷蛮素:指歌舞姬。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
聊对旧节¹传杯²,尘笺(jiān)(dù)³,断阕(què)经岁慵(yōng)赋。小蟾(chán)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qióng)。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biāo)从卷乌纱去。谩细将、茱萸(yú)看,但约明年,翠微¹⁰高处。
译文:如今又是重阳节,虽然应景传杯但是却毫无意绪,任凭尘埃落满素笺,随便让蠹虫蛀坏毛笔,未完成的词章经过许多年也懒得再将它续写上。半轮素月的斜辉洒满东篱。泠泠清清的寒夜,蟋蟀仿佛也在唉声叹气,悄声低语。我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只是因为愁绪万千,而任随狂风把帽子吹去,我独自一个人把茱萸细细观看,只能预定明年再登临那山峰的高处。
注释:¹旧节: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²传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³尘笺蠹管:信笺积尘,笛管生虫。⁴断阕:没写完的词。⁵小蟾:未圆之月。⁶东篱:用陶渊明重阳待酒东篱事。⁷残蛩语:指蟋蟀发出的悲啼。⁸乌纱:《旧唐书·舆服志》:“乌纱帽者,视朝及见宴宾客之服也。”此用晋孟嘉登高落帽故事。⁹茱萸:古俗,重阳登高戴茱萸花。¹⁰翠微:山气青绿色,代指山。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重阳节感时伤今的无限愁绪。开头“断烟离绪”,指离别之苦,“醉踏南屏”是往事在眼前浮现,佳人未曾入梦与己相会,更增哀伤无限。下阕第一句“旧节传杯”,再忆当年曾与佳人共欢,使人白发频生。而今只剩下自己,但仍希望:明年重九的登高与佳人重逢。全词以游踪为主线,穿插有关重阳的典故,昭示本人的一段艳情,颇有一种凄迷之美。

  相传吴氏曾纳苏杭一妾,后一遣一死。这首词就是重九日为怀念杭州亡妾而作的。上片写重九之日登临山峰的高处,面对断烟、残阳、秋水、黄菊等萧索景色怀念追忆与爱妾醉游南屏山的往事,渲染了悲剧气氛,抒写凄楚情怀,烘托思念亡妾的凄苦心境。下片极力抒写亡妾死后自己的生活的倍感百无聊赖和凄怆的情状,叙事十分生动,心理刻画极为细致,抒情非常凄婉,作为一个词人,竟然“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可见他的心真的是如一盆死灰,表现出作者对亡妾的极度的思念。“惊飙从卷乌纱去”活用孟嘉之典,不是表现作者的豁达大度而是描述自己的无所顾及和无心无绪。但是从整体上看,这首词还是显得有些晦涩,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艺术效果。

  “断烟离绪”,起句四字情景交融,精炼而形象,统贯全篇。“断烟”写景,“离绪”写情。“斜阳红隐霜树”是写重九烟雨蒙蒙,故傍晚还不见斜阳,隐没于霜树之中。凄凉的心境,又逢凄凉的时节,烘托出抑郁的情绪。重阳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词人在风雨中折来黄花数枝,插在壶中,花的香气含着雨气喷出。在此凄风冷雨之中,谁还会有心情骤马去登上荒台吊古呢?“吊古”一词隐含了多少伤逝之痛。作者又不禁回忆起当年与伊人重九登高时的情景。当时伊人执扇清歌,扇底歌声与寒蝉共咽(意谓其声悲凉),作者则酒酣倦梦,几乎忘却伊人在旁。上片忆念双双登高的情景。

  下片转入今情。斯人逝矣,往事如烟,对此佳节,还有什么心情“传杯”饮酒?但无“传杯”的心情而仍复“传杯”者,无聊之极也。(参见陈匪石《宋词举》)“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杜甫《咏怀》五百字),饮酒可以忘忧,写词可以抒闷,但心灰意懒至此,连未写完的歌词(断阕)都封尘已久,更何况重写新词呢!天气入夜转晴,月影斜照东篱,寒蛩宵语,似亦向人诉说心事。“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这是从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二句转用来的。

  重九日晋人孟嘉落帽的故事,后世传为美谈。杜甫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登高时风吹帽落,露出了满头白发,我就含笑把帽子重新戴上,并且还会请旁人为我整理一下。这两句诗表现杜甫的洒脱旷达的心态。但是梦窗这两句词意与杜甫不同。梦窗已经不以风吹帽落、露出满头白发羞愧了;他这两句的意思是,反正人亡身颓,无复欢颜,一切都随它去吧!这表现了词人极端沉痛绝望的心情。结语“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三句也化自杜诗(同上):“明年此会知谁健,笑把茱萸仔细看。”杜诗之意谓今年重九,姑且强乐自宽,但不知明年此时会何如耳。梦窗今年未能登高,但遥想明年能有机会。老杜细看茱萸,梦窗虽也看茱萸,着一“谩”字,就自觉无味。那么明年翠微高处之约,也不过说说而已。杜甫逢佳节而强作欢笑,梦窗则欲强作欢颜而不能,其无聊、沉痛更倍于少陵,实在是时代、身世使然。

  吴梅《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序》:“吴词潜气内转,上下映带,有天梯石栈之妙。”梦窗词脉络贯通,形象完整。上下映带尚是为形象的表面,潜气内转则是其内质:“天梯石栈”,则说的是梦窗词的大起大落,突接突转,也有潜在的气韵沟通。“霜树”、“萸花”、“传杯”等皆为实写:“斜阳”、“翠微”等为虚写,虚实结合,线索明晰。说明梦窗词气韵贯通的特点。

  西方文论说“美是杂多和整一的结合”,于梦窗词亦可得到印证。梦窗不但炼字、炼句,而且炼意,词藻华丽,同时又极富内在的神韵。读梦窗词,不可不注意这些艺术特质。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第1987-1988页 .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 第270-271页 .

shuāngfēi ·chóngjiǔ

wényīng sòngdài 

duànyān guānxīnshì xiéyánghóngyǐnshuāngshù bànqiūshuǐjiànhuánghuā xiāngxùn西fēng zòng qīngfēixùn liángshuídiàohuāngtái zuìnánpíng cǎishànhánchán juànmèngzhīmán 
liáoduìjiùjiéchuánbēi chénjiānguǎn duànquèjīngsuìyōng xiǎochánxiéyǐngzhuǎndōng lěngcánqióng zǎobái yuánchóuwàn jīngbiāozòngjuǎnshā mánjiāng zhūkàn dànyuēmíngnián cuìwēigāoc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