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微慳,春工多裕,长须末后殷勤。骨瘦挽先,肌韵恰好,花头径尺徐陈。红黄粉紫,更牛家、姚魏为真。留几种,蒂殢中州,异时齐顿浑身。
承平当日开多少,笙歌何限,是甚人人。气入江南,心知芍药,彷佛前事犹存。名品应须,认旧家、雨露方新。成一处,蓓蕾根株,剩看诸谱纷纷。
天意微慳,春工多裕,长须末后殷勤。骨瘦挽先,肌韵恰好,花头径尺徐陈。红黄粉紫,更牛家、姚魏为真。留几种,蒂殢中州,异时齐顿浑身。
承平当日开多少,笙歌何限,是甚人人。气入江南,心知芍药,彷佛前事犹存。名品应须,认旧家、雨露方新。成一处,蓓蕾根株,剩看诸谱纷纷。
陈亮

陈亮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渐亭皋(gāo)¹叶下,陇(lǒng)²云飞,素秋³新霁(jì)。华阙(què)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¹⁰无尘,金茎(jīng)¹¹有露,碧天如水。
译文:树叶慢慢落在岸边之上,白云悠悠飘在高山之巅,秋雨之后天气初晴。华美的宫殿耸入高空,锁住象征吉祥兴隆的旺盛美好的云气。台阶旁边,新开的菊花深黄耀眼,盛开的芙蓉浅红醉人。华丽的殿宇洁净无尘,铜仙人承露盘里盛满了延年的甘露,碧蓝的天空明净如水。
注释:¹亭皋:水边的平地。²陇首:泛指高山之巅。³素秋: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⁴新霁:雨雪后初晴。⁵华阙中天:意谓华美的皇宫耸入高空。中天,高空。⁶锁:笼罩。⁷葱葱:气象旺盛的样子。⁸拒霜:木芙蓉花的别称。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⁹宝阶香砌:喻台阶之美且香。¹⁰玉宇:华丽的宫殿。¹¹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正值升平¹,万几²多暇(xiá),夜色澄鲜³,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chén),凤辇(niǎn)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¹⁰帘卷,月明风细。
译文:正值太平盛世,皇帝日常处理纷繁的政务后有了更多闲暇,夜色清新,铜壶滴漏之声遥远婉转。南极星里有位老人正呈现治平、寿昌之祥瑞。这时候皇帝的车驾在何处呢?也许就在那清晰悦耳的管弦乐声中吧。明月微风中,汴京禁苑池沼波光鳞鳞,宫殿吹卷起了门帘。
注释:¹升平:太平盛世。²万几:也作万机,指皇帝日常处理的纷繁政务。³澄鲜:清新。⁴漏声迢递:意谓漏声传到很远的地方。漏声,计时漏壶的滴水声。迢递,遥远。⁵宸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极星所在为宸,后借用为皇帝所居,引申为帝王的代称。⁶凤辇:皇帝的车驾。⁷度:按曲谱奏曲。⁸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泛指乐器。⁹太液:太液池,此借指宋汴京宫中池苑。¹⁰披香:即披香殿,汉代宫殿名。此借指宋汴京宫中殿宇。

  词的上片极写皇宫中秋景,为太平盛世、皇帝出游铺下华美祥和的背景,首韵三句写自然秋光,叶落云飞,天高地阔,淡远而明快。前两句化用了柳恽《捣衣诗》诗句“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次韵二句概写宫廷气象,宫殿耸立佳气缭绕,高贵而吉祥。第三韵三句细写言中花卉,深黄浅红,香气氤氲,静植于殿宇阶下,美艳而芬芳。末韵三句以“玉宇”、“仙露”、“碧天”将天意与人事结合,安和而祥瑞。

  下片颂皇帝出游。首韵四句先点明“升平”时代,再点明皇帝之日理万机,这是侧面歌颂皇帝的政绩,并以“澄鲜”的“夜色”、“迢递”的“漏声”烘托和平安谧的气氛。次韵二句以祥瑞的天象兆示天下的安康。有了这两韵的铺垫,第三韵三句才出现了皇帝的“凤辇”,伴以“清脆”悦耳的“管弦”声,以车驾和音乐侧写帝王的华贵雍容,至高无上。末韵三句以宫廷中“波翻”、“帘卷”、“月明风细”的适意景况收束此次“宸游”,又暗喻了天下的和平安泰。

  为了歌功颂德的需要,柳永创制此词,调用了多种手段, 特别是语言的运用上。其一,多处借用前人的诗文、典故、传说,一扫俚俗之语,使词章现出古雅之色。其二,对偶句俯拾皆是,对偶形式多种多样。如“亭皋”、“陇首”二句对偶,“嫩菊”、“拒霜”二句对偶,“夜色”、“漏声”二句对偶,“太液”、“披香”二句对偶;“玉宇”、“金茎”、“碧天”三句形成鼎足对;“宝阶”与“香砌”二词、“月明”与“风细”二词又是句中对。不满百字的一首词,七处对偶,使词章现出繁富工整之气。其三,“醉蓬莱”一调,本以四字句为主,其中五个五字句词人又都化为上一下四的领字句式,以和谐匀齐的韵律,显示出庄重端严之势,此外词中色彩鲜明、声味谐美,无处不是太平景象, 这些,都看出柳永创作这首歌功颂德之词所用的心力。

  可能由于柳永词人的气质,也可能由于他过于依赖自己敏捷的才思,这首词虽意在歌颂皇帝,但缺少一些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之态。正如《诗人玉屑》所指出的:“‘嫩菊黄深,拒霜红浅’,竹篱茅舍间,何处无此景物?”不仅如此,仅读开篇一韵,并不能看出这是一首歌颂皇帝之词的开端;再如“夜色澄鲜”、“漏声迢递”、“月明风细”诸景物的叙写,也与歌颂帝王的主题略显不谐和,这或许也是此词不能博得皇帝称赏的另一个原因。不过,也正因如此,这首词若抛开它歌功颂德之意,不少地方以颇具美感,较之柳永其他颂词、投献词,更有词的韵味。

  这首词的创作,对柳永来说本是一个机遇,或可多少改变其多舛的命运。柳永深知此意,故在词中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但柳永未免有些迂腐,凭着一支生花妙笔,挥洒而下,却未对相关情况了如指掌,以致于出现颂词竟有语句与悼词暗合,犯了大忌,再加仁宗本对他有成见,故而多方挑剔,以致这一次不仅机遇与柳永擦肩而过,且使柳水“自此不复进用”,加重了其命运的不幸。柳永这位宋代专事写词的文人,一生却两次因词而被祸(另一首是《鹤冲天·黄金榜上》)。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顾之京.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5:227-235
2、 赵长征.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柳永.北京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57-58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
月华星彩坐来¹收,岳色²江声暗结愁。
译文:月色与星光顿时都被乌云遮挡,眼前是一片模糊的山影,耳中是动荡的江声,暗然愁绪。
注释:旅舍:一作“旅馆”或“旅中”。¹坐来:顿时、顷刻。坐,表示无缘无故。²岳色:即山色,岳,山色高大的山为岳。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半夜灯前十年事¹,一时和雨²到心头。
译文:半夜仍独坐灯前,十余年来的坎坷经历以及耳闻目击的不平世事,一下子随着大雨涌上了心头。
注释:¹十年事:指诗人十余年来经历的事情。²和雨:跟雨声一起。和,《才调集》作“随”。

  此诗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诗,也是一篇追忆往事,感怀身世的作品。前两句点明雨夜的场景,诗人由此对雨生愁;后两句写诗人十年飘泊之恨,在旅夜灯前,随雨齐来,体现了诗人凄苦、孤愤的情绪。全诗情景交融,不用典,不雕琢,纯用白描,使惆怅自怜的情绪溢于言外。

  开篇两句,诗人先从室外大范围布景,由天空而地面。古人论诗,认为“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可以“互藏其宅”。此诗前两句景物描写,正是这种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例证所写景物既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又由于被诗人注入了自己的心境和感情,经过情绪的酝酿和处理,能够渲染出一种浓重、压抑的气氛,对于表现诗人身处暗世、壮志难酬的孤愤悲苦心态,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特别是“暗结愁”三字,看似写景,实则已是在写诗人自己,正是“托物言志”了。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彼时彼地的独特感受。笔锋一转,由室外而室内,从寥廓的自然景象而回到了诗人自身。窗外漆如墨,室内一孤灯,这是室外与室内之对比,从而引出了诗人自身的感慨。诗人曾经的坎坷遭遇,经过雨夜这一特定的情景的触发,已经桩桩件件“到心头”,此处有着凄苦、孤愤情绪,诗人怀想、咀嚼、总结、反思,其中况味,诗人只能独自品尝。

  这首七绝谋篇布局,先天空而后地面,先室外而后室内,以“半夜灯前”和“月华星彩”对照,“一时”和十年”呼应,时间空间,错落有致,构成一种俯仰开合、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全诗写景抒情,从头到尾不着一点亮色,也正反映了作者的这种悲苦心境。

参考资料:
1、 李敬一主编,休闲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04,第270页
2、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884页

shě--xún

yuèhuáxīngcǎizuòláishōuyuèjiāngshēngànjiéchóu

bàndēngqiánshíniánshìshídàoxīntóu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译文:我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幽幽滑落, 没有人明白我的伤悲,向谁诉说?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尺幅鲛(jiāo)(xiāo)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译文:感谢你今天给我送来这样美好的礼物,这小小的手帕却让我因此感慨伤悲!
注释:¹鲛绡:传说海中有鲛鱼(美人鱼),在海底织绡(丝绢),她流出的眼泪会变成珠子(见《述异记》)。诗词中常以鲛绡来指揩眼泪的手帕。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抛珠滚玉¹只偷潸(shān)²,镇日无心镇日闲。
译文:泪水像珍珠、玉石一样偷偷流下,整天心绪茫然整天闲愁。
注释:¹抛珠滚玉:泪水像珍珠、玉石一样流下。珠、玉,形容泪珠。²潸: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流泪的意思。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译文:枕上袖边的泪痕难以揩拭,任凭它们斑斑点点留在上头。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彩线难收¹面上珠,湘江旧迹²已模糊。
译文:彩线难以穿收起我脸上的泪珠,古典湘妃泪染斑竹的旧事已经模糊。
注释:¹彩线难收:难用彩线串起来的意思。²湘江旧迹:旧传娥皇、女英哭舜的泪迹。《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都嫁给舜为妃)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亦见于晋人张华《博物志》。湖南湘江一带特产一种斑竹,上有天然的紫褐色斑点如血泪痕,相传是二妃泪水染成,又称湘妃竹。后两句即用其意。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¹香痕²(zì)也无³
译文:如今我的窗前也有千竿翠竹,不知它们是否已经染上了我的泪珠?
注释:¹不识:未知。²香痕:指泪痕。³渍也无:沾上了没有。

  这首组诗见于小说第三十四回。

  这三首绝句是林黛玉用泪写就的,是黛玉第一次比较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感情和对未来的忧心,也是他们两人感情明朗化的一个开端。题写这三首诗之后,他们几乎没再有像之前那样的争吵过。

  第一首主要是林黛玉回顾与贾宝玉两情未通前的痛苦和两情相通后的喜悦;第二首进一步抒发黛玉对宝玉挨打的深切同情和悲哀,表现他对宝玉之爱的一片赤诚;第三首诗借湘妃的故事以古喻今,抒写黛玉对宝玉情义之深笃,也预示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三首诗是小说女主人公林黛玉对男主人公贾宝玉爱情的心血之流注。组诗通篇都闪烁着泪珠,黛玉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三首诗在小说中的作用,全在于联系宝玉挨打这件事,表明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于他人。只有将它放在具体的情节中,对比薛宝钗、袭人的不同态度,才能看出贾宝玉、林黛玉的互相同情、支持。贾宝玉被打得半死,薛宝钗来送药时虽然也露出一副怜惜的样子,但心里想的却是“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这样吃亏”,还“笑着”说“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的。”处处卫道,处处维护贾政,实际上是用所谓“堂皇正大”的话把贾宝玉教训了一顿。袭人则乘机在王夫人面前进言,大谈贾宝玉“男女不分”,“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和“君子防未然”的道理,从中挑拨贾宝玉、林黛玉关系,建议“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她的话吓得王夫人“如雷轰电掣的一般”(据《红楼梦》戚序本),并骗取了王夫人的宠信,为后来抄检大观园作好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相互体贴、了解和林黛玉的一往情深、万分悲痛,顺便也写了贾宝玉身边唯一足以托付心事的忠诚信使——晴雯,这都是大有深意的。

  其次,“还泪债”在作者艺术构思中是林黛玉悲剧一生的同义语。要了解“还泪债”的全部含义,最好的办法是读曹雪芹原稿中后面所写的林黛玉之死的情节,但这一部分,后世读者已看不到了。不过,作者的写作有一个规律,多少可以帮助读者弥补这个遗憾,即他所描写的家族或人物的命运预先都安下了伏线,露出了端倪,有的甚至还先有作引的文字。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林黛玉,作者更是先有成竹在胸,作了全盘安排的。在有关林黛玉的情节中,作者先从各个方面挖好渠道,最后都通向她的结局。

  这三首绝句始终着重写一个“泪”字,而这泪是为她的知己贾宝玉受苦而流的,它与林黛玉第一次因贾宝玉摔玉而流泪,具体原因尽管不同,性质上却有相似之处——都为脂砚斋评语所说的知己“不自惜”。这样的流泪,脂砚斋评语指出过是“还泪债”。但好久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看法,以为林黛玉总是为自身的不幸而伤感,其实,贾宝玉的不幸才是她最大的伤痛。为了贾宝玉,她毫不顾惜自己。贾宝玉挨打,她整天地流泪,“任他点点与斑斑”。“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诗中将这个疑问提出,为“还泪债”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黛玉在此落泪,又似乎是在暗示她跟宝玉最终悲痛分离的结局。

参考资料:
1、 李楠 解译.红楼梦诗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194-197
2、 孔庆东.红楼梦诗词(精选).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8:81-82
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驴来憩野人家。
行路迢(tiáo)¹入谷斜,系驴来憩(qì)²野人家。
译文:漫不经心的边走边逛不知不觉来到一山谷,把驴拴好到一户山野人家歇歇脚。
注释:¹迢迢:遥远的样子。²憩:休息。
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采碧花。
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lí)采碧花。
译文:一个小孩儿挑着刚摘下来的山楂在叫卖,村里的几个几个女孩儿正沿着竹篱采花。
篝火就炊朝甑饭,汲泉自煮午瓯茶。
(gōu)¹就炊朝甑(zèng)²饭,汲³泉自煮午瓯(ōu)茶。
译文:与老乡就着篝火吃过早饭,中午又取来泉水煮一壶香茶。
注释:¹篝火:古指用竹笼罩的火。²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³汲:从下往上打水。
闲游本自无程数,邂逅何妨一笑哗。
闲游本自无程数,邂(xiè)(hòu)何妨一笑哗(huá)
译文:闲来出游本就没有什么计划,偶然遇到大家不妨一起谈笑风生。

chūyóu--yóu

xíngtiáotiáoxiéláirénjiā

shāntóngdānmàihóngguǒcūnyuáncǎihuā

gōuhuǒjiùchuīcháozèngfànquánzhǔōuchá

xiányóuběnchéngshùxièhòufángxiàohuā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日暮游西园¹,冀(jì)²³忧思情。
译文:傍晚游玩西园,只为排遣心中愁绪。
注释:¹西园:即铜雀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²冀:希望。³写:通“泻”,泄也,除也。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曲池扬素波¹,列树²(fū)³丹荣
译文:弯曲的水池荡着波纹,成排树木开着红花。
注释:¹素波:白色的水波。列树:排列成行的树木。³敷:陈,这里是开放的意思。⁴丹荣:红花。
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
上有特栖(qī)¹鸟,怀春²向我鸣。
译文:树上有独自栖息的鸟,像怀春似地向我鸣叫。
注释:¹特栖:独栖。特,孤独。²怀春:春心萌动,故鸣而求偶。通常用为未婚女子对男子的思慕。
褰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
(qiān)(rèn)¹欲从之,路险不得征²
译文:提起衣襟想追赶唤我的朋友,路远又怎么去呢。
注释:¹褰衽:提起衣襟。²征:行。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
徘徊不能去,伫(zhù)¹望尔形。
译文:行走不定又无法离去,站在原地遥望友人身影。
注释:¹伫立:久立不动。
风飇扬尘起,白日忽已冥。
风飚(biāo)¹扬尘起,白日忽巳冥²
译文:忽然风起尘扬,天转瞬昏暗了。
注释:¹飚:旋风。²冥:昏暗。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¹
译文:返回独自一人的房内,托梦去传递我对友人的真诚。
注释:¹精诚:至诚之意。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译文:老天不会不明人心的,我们何必担心不能在一起呢?

  此诗首句“日暮游西园”标出自己的行动,次句“冀写忧思情”标出自己的情感抒发,其余各句分头叙写此二者。诗人游园时见池边树上“特栖鸟,怀春向我鸣”,慨叹不能相从,于是表达一种哀怨之情,把作者对曹植深切思念又不敢同他公开交往的矛盾心情表达得十分精到。全诗写得深情绵邈,哀婉动人,而“正言若反”(《老子》)的结尾,更使作品显得深沉含蓄,韵味无穷。

  诗从日暮游园,排解忧愁入手:日逼西山,红轮将坠,景色十分怡人;漫步西园,确是驱除白日操劳的好办法。但作者却不是为了观花赏景,而是为了排解“忧思”,而且他的“忧思”形成,大概已非一日,甚或到了难以排解的地步,所以一开头便把排忧的目的强调出来。这便等于暗示了事态的艰难、问题的性质绝不寻常。接下来两句是写园中景色。池水泛着微波,树上开着红花,看上去,一切多么美好。这是点出:环境、事态的表面,暂时是平静的。然而,严重的问题却在悄悄地发生:红花绿叶丛中,有一只“特栖鸟”,她向“我”倾注着怀春之情。这两句写得非常美丽、动人。在丛林密叶之中发现了一只孤独的小鸟,已很不容易,还听出它对自己倾注了怀春之情,就更不寻常。这表明作者对朋友有深入的了解与同情,也表明彼此情谊十分深厚。关系既然如此密切,作者自然要行动起来,回报相应的热情。

所以便有“褰衽欲从之”的举动,平常走路是用不着提起衣襟的,只在急促行走时才要“褰衽”,由此可见作者心情的激动和热烈。可惜事不由人:“路险不得征”,不是路遥、也不是路回,而是“路险”,这个“险”字充分地表示事态的严重性。联系到当时曹氏兄弟的激烈斗争,以上这些措词用字显然经过精心选择的。以下一连六句描写了当时自己的具体情状,反复地表明他的难过和激动:他明确地看到情势危险,无法接近,却不肯离开。他徘徊不定,处在绝望之中还要挣扎出点办法来。到实在无法可施之时,便久久地守望。直到日没西山,旋风扬起了沙尘、完全看不到对方影子了,才不得不带着失望回到卧室,希望以自己精诚能在梦中与对方相会。以上这些比喻,把作者的感人之情,动人之状,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在无可奈何之中把希望寄托于“天不违人”,以此给对方也给自己一点点安慰。这种希望自然是渺茫的,不过,“何惧不合并”却显示了作者对前景充满信心。

  这首诗把作者对曹植深切思念又不敢同他公开交往的矛盾心情表达得十分精到。这对认识历史人物事态的复杂性是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由此去了解作者怎样去感受和处理人生的种种复杂难题。除了特定的历史内涵之外,作为文学作品,还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去表现复杂幽微的心态,并且去领悟古人的思考力度和深度。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193-19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