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héng)枝瘦¹。小窗如昼²,情共³香俱
译文:整夜思念着远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边,横斜着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一样,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
注释:¹水边清浅横枝瘦:横枝,指横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条稀疏。²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昼。昼:白天。³共:和。⁴俱:一起。⁵透:透出,透过。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清入梦魂¹,千里人长久²。君知否?雨僝(chán)云僽(zhòu)³,格调还依旧
译文: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梦中很可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长久思念的知音。你知道不,纵然屡遭风吹雨打的摧残,梅的品格还是依然如故。
注释:¹清入梦魂:即“魂入清梦"的倒装,指梅和月的灵魂品质进入了我清幽的梦境。²千里人长久:意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长地久。³雨僝云僽:梅月经受雨和云的折磨。僝僽:折磨。⁴格调:品格和情调,此处专指品格。⁵依旧:像以前一样,指品格不变。

  “一夜相思”一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体现了词人孤独寂寞之状。“水边清浅横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既写梅花的形象,亦暗写月。“水边清浅”是梅生长的环境;“横枝瘦”形容梅花的风韵姿态;“瘦”字照应上句,是“相思”的结果。“相思”是此词意脉。“相思”不得,故小;小不得,故千里寻人,遥致情怀;寻人致语仍难遗缱绻孤寂之情,遂有问;由问而突出梅花在凄雨寒云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从而也就抒写出词人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的人格,完成了意境创造。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这两句咏月与梅。上句写月,暗及窗内之人,“如昼”二字描绘了皓洁的月色,月照“小窗”,体现出室内人的难眠之意;下句“情”因“相思”而生,“香”从嗅觉上写梅花,“透”字自月光转出,而用“共”、“俱”二字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清入小魂,千里人长久。”两句意蕴丰富。这里的“清”既指月亮的清辉,亦指梅花的清香;清辉幽芳伴人入小,体现了小境的和谐、温馨。“千里人长久”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意,写词人对远方友人的祝愿,既含有相思之情,又暗中关合一个“月”字,意境绵邈,含蓄委婉。

  “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这两句咏梅言志,先以疑问句突出词情,继而写梅花遭受风雨摧残而格调还依旧”,表现了梅花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梅花的“格调”,正是词人高洁品质和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这首月下咏梅词,托梅言志,借月抒怀。词人把梅、月、人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来写,寥寥数笔,点染出梅花的幽姿清韵、暗香芳魂,也描绘出月亮的清辉,创造了一个清幽温馨而又朦胧飘渺的境界。通篇写梅月,却不道出半个“梅”字“月”字,而能尽得其象外之物,环中之旨,脉络井井可寻,是一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佳作。这首词把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

参考资料:
1、 王兆鹏.婉约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208-209
2、 王筱云 韦风娟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词曲卷 (1)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724
3、 谢均祥.全宋词佳句精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46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整夜思念着远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边,横斜着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一样,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

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梦中很可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长久思念的知音。你知道不,纵然屡遭风吹雨打的摧残,梅的品格还是依然如故。

注释

水边清浅横枝瘦:横枝,指横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条稀疏。

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昼。昼:白天。

共:和。

俱:一起。

透:透出,透过。

清入梦魂:即“魂入清梦"的倒装,指梅和月的灵魂品质进入了我清幽的梦境。

千里人长久:意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长地久。

雨僝云僽:梅月经受雨和云的折磨。僝僽:折磨。

格调:品格和情调,此处专指品格。

依旧:像以前一样,指品格不变。

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天,词人从浙江东阳赶赴江西探望自己的好友辛弃疾,两人共商恢复中原、抗击金军的大计,并且邀请了另外一位朋友朱熹来到紫溪(今江西铅山南)相聚。词人与辛弃疾先是一同游览了鹅湖寺(今铅山东北),后来又赶到紫溪等待朱熹相聚,由于朱熹有事未能前来,词人于是便辞别辛弃疾东归。词人走后,辛弃疾作了一首《贺新郎》词,词人看到后,就写了这首词来赠答。

参考资料:
1、 王兆鹏.婉约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208-209
赏析

  “一夜相思”一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体现了词人孤独寂寞之状。“水边清浅横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既写梅花的形象,亦暗写月。“水边清浅”是梅生长的环境;“横枝瘦”形容梅花的风韵姿态;“瘦”字照应上句,是“相思”的结果。“相思”是此词意脉。“相思”不得,故梦;梦不得,故千里寻人,遥致情怀;寻人致语仍难遗缱绻孤寂之情,遂有问;由问而突出梅花在凄雨寒云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从而也就抒写出词人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的人格,完成了意境创造。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这两句咏月与梅。上句写月,暗及窗内之人,“如昼”二字描绘了皓洁的月色,月照“小窗”,体现出室内人的难眠之意;下句“情”因“相思”而生,“香”从嗅觉上写梅花,“透”字自月光转出,而用“共”、“俱”二字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两句意蕴丰富。这里的“清”既指月亮的清辉,亦指梅花的清香;清辉幽芳伴人入梦,体现了梦境的和谐、温馨。“千里人长久”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意,写词人对远方友人的祝愿,既含有相思之情,又暗中关合一个“月”字,意境绵邈,含蓄委婉。

  “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这两句咏梅言志,先以疑问句突出词情,继而写梅花遭受风雨摧残而格调还依旧”,表现了梅花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梅花的“格调”,正是词人高洁品质和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这首月下咏梅词,托梅言志,借月抒怀。词人把梅、月、人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来写,寥寥数笔,点染出梅花的幽姿清韵、暗香芳魂,也描绘出月亮的清辉,创造了一个清幽温馨而又朦胧飘渺的境界。通篇写梅月,却不道出半个“梅”字“月”字,而能尽得其象外之物,环中之旨,脉络井井可寻,是一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佳作。这首词把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

参考资料:
1、 王兆鹏.婉约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208-209
2、 王筱云 韦风娟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词曲卷 (1)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724
3、 谢均祥.全宋词佳句精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46
陈亮

陈亮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雨映寒空半有无¹,重楼²闲上倚³城隅(yú)
译文:秋雨与寒冷的天空相映显得若有若无,我在闲暇时分登上层楼依靠着栏杆欣赏秋色。
注释:¹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²重楼:层楼。³倚:依凭,依靠。⁴城隅:城角。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¹
译文:只见山色葱茏,树色苍翠,或青或黛,有浅有深,真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注释:¹水墨图:水墨画,指不施色彩,纯用水墨绘制的画图。

  这首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第一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着一“寒”字,则是为了表现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诗人的主观情绪。

  次句写“登城”。“重楼闲上”即“闲上重楼”。这个“闲”字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会心情迫切,不会着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会侘傺无聊,不可能“闲上”。而主要的,还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第三句诗人纵目野望,诗人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浅深山色高低树。”天高气清,列岫千重,或近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

  这景色是诗人从未发现过的,他显得更加兴致勃勃。他在反复的玩味之后,终于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只有水墨画才有这种意境。以前他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所以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而是饱含了极度愉悦之情。

  “浅深山色高低树”和“一片江南水墨图”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很有意味。上句是实景,为了用水墨图比拟,诗人有意避开色彩,仅用“浅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则是虚拟的意象,虽是虚拟,却又极为细致,“水墨图”前着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潇洒之致,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虽无细腻的景物刻画,却更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更能引发读者悠远的联想。

参考资料:
1、 陈文新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82-183

wēidēngchéngèrshǒu ·

liúchǎng sòngdài 

yìnghánkōngbànyǒu chónglóuxiánshàngchéng 
qiǎnshēnshāngāoshù piànjiāngnánshuǐ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匈奴犹未灭¹,魏绛(jiàng)复从戎(róng)²
译文:匈奴还没有被灭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从军保卫边疆。
注释:¹“匈奴”一句:前句使用了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犹:还。²“魏绛”句: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复:又。从戎:投军。戎:兵器,武器。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chàng)¹三河道²,言追六郡(jùn)³
译文:在三河道与友人分别,心里有些怅惘;盼望魏大像赵充国那样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
注释:¹怅别:充满惆怅地离别。²三河道: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³六郡雄:原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雁山¹横代北²,狐塞(sài)³接云中
译文: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
注释:¹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²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³狐塞:飞狐塞的省称。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⁴云中:云中郡,治所在即山西大同。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勿使燕(yān)¹上,惟²留汉将功。
译文: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注释:¹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勿使”两句:用窦宪典故。²惟,只。

  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一直强调汉魏风骨。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令人震撼,借此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本为贵公子》)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令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50

sòngwèicóngjūn

chénáng tángdài 

xiōngyóuwèimiè wèijiàngcóngróng 
chàngbiésāndào yánzhuīliùjùnxióng 
yànshānhéngdàiběi sàijiēyúnzhōng 
shǐ使yānránshàng wéiliúhànjiànggōng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青嶂度云气,幽壑(hè)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¹龙。电掣(chè)金蛇千丈,霆震灵鼍(tuó)²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译文:青色险峻的山峦上云烟弥漫,幽深的山涧中狂风肆虐。山神帮助我领略大自然的奇观,呼唤碧霄泉的长龙来行风施雨。电闪拉拽如千丈长蛇,雷声震动(像鼍龙似的)万堆云团,声势浩大,就像天空将要崩塌了。是谁要将那把银河之水倾倒在宝莲宫中。
注释:¹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²鼍:鼍龙,扬子鳄。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zhù)¹,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译文:我这位座中之客,登上苍翠的层峦之上,观览奔涌的洪流。(此时此刻,看到了这奔涌的洪流的人)应该吓得羹匙和筷子都握不住了,只有我站在山峦高处,从从容容。雨水洗尽了长久以来淤积的尘世污垢,滋润广阔无垠的枯萎的草木,生长万物不居功自傲。忽然间,雨停了天开了,太阳从东边的云中露出了笑脸。
注释:¹匕箸:羹匙chí和筷子。

  开篇两句描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云气汹涌、狂风舞动的自然景象,生动形象。诗人描绘电闪雷鸣、雨势磅礴的雄伟奇观时运用了想象、比喻、夸张的手法。诗人登上高处从容观雨,但看到奔流,作者写人间的惊慌,是为了突出雨势之猛,并与自己登高从容观雨的状态形成对比。

  下片作者登上苍翠的层峦之上观览奔涌的洪流,从从容容镇定自若。“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描写雨水洗尽了长久以来淤积的尘世污垢,滋润广阔无垠的枯萎的草木,生长万物不居功自傲。诗人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展现了荡涤污秽、惠施天下的远大抱负,从而寄托了自己不居功自傲的高洁情怀。本词以雨后放晴、太阳破云而出的情景作结,使全词收束于开阔明朗的意境。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gāo)
译文:因为天旱,宽阔的湖里却只有浅浅的湖水,船篙也只能入水一半。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远帆如¹不动,原树竞相高。
译文:远远望去帆船好像一动不动,近岸的树(显得更加高大)争相比高。
注释:¹如:好像、似乎。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岁已占¹秋旱,民犹望雨膏²
译文:占卜发现今年秋季都会干旱,百姓仍然在盼望降下雨水滋润土壤。
注释:¹占:占卜。²雨膏:即“膏雨”,滋润土壤的雨水。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涸鳞¹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译文:只要能让遭受旱灾的百姓过上好的生活,我渡湖时遭受一些风浪波折也没关系。
注释:¹涸鳞:指处在干旱中的鱼,这里比喻遭受旱灾的百姓。

bǎi--cháshènxíng

miànkuānqiānqǐngliúqiǎnbàngāo

yuǎnfāndòngyuánshùjìngxiānggāo

suìzhànqiūhànmínyóuwànggāo

línhuógǎnwèitāo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义公习禅(chán)¹,结宇²依空林³
译文: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注释:¹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²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³空林:空寂的山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¹(hè)²深。
译文: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注释:¹众:一作“群”。²壑:沟壑。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夕阳连雨足¹,空翠²落庭阴。
译文: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注释:¹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²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看取莲花¹净,应知不染心²
译文: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注释:¹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²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外。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9-90页

gōngchánfáng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gōngchán jiékōnglín 
wàifēngxiù jiēqiánzhòngshēn 
yánglián kōngcuìluòtíngyīn 
kànliánhuājìng yīngzhīrǎn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