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娟不老,依旧东风面。华烛下珠軿,盛寒里、春光一片。不教暮景,也似每常来,水精宫,银色界,今夜分明见。
碧街如水,人影花凌乱。谁在柳阴中,小妆寒、落梅数点。诗翁独倚,十二玉阑干,露蒙蒙,云冉冉,千嶂琉璃浅。
婵娟不老,依旧东风面。华烛下珠軿,盛寒里、春光一片。不教暮景,也似每常来,水精宫,银色界,今夜分明见。
碧街如水,人影花凌乱。谁在柳阴中,小妆寒、落梅数点。诗翁独倚,十二玉阑干,露蒙蒙,云冉冉,千嶂琉璃浅。
毛滂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4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ní)¹飞琼²,鸾(luán)驾弄玉³,杳(yǎo)平云弱水。倩皓(hào)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jiǎn)¹⁰吟影¹¹,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译文:西王母身边的侍女许飞琼,将要乘有霓旌仪仗的车子到来,仙女弄玉升天后,也将驾着鸾凤飞来。请书法家卫茂猗呼来飞雪,请皇帝下诏书召来飞雪。雪神趁着夜色降下了茫茫大雪,不到天明,大地上就一派银装素裹。想一早就趁着大雪骑一匹羸弱的小毛驴,独自一人去雪地里反复吟唱《咏雪词》。这时候道旁的茶馆、酒肆,想是因为天寒无人而“灶冷”、“门闭”,暂停营业。
注释:无闷:词牌名。一名“催雪”。双调,九十九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上片第八句定格为四字句,梦窗此词为五字句,故全词为一百字,变格。此词创自姜白石,故以姜词为正体。上片第四句、下片第三句均为上一下四句法。题日“催雪",目的是让雪快些降落,以显示人定胜天的思想情感。词人期冀的是“灞陵春意”的早日来临。¹霓节:即霓旌,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一种仪仗。²飞琼:许飞琼。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³弄玉:传为春秋时秦穆公女,嫁善吹箫之萧史,穆公作凤台以居之,后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刘向《列仙传》。“飞琼”、“弄玉”,都是形容下雪。⁴隔:即弱水之隔。远隔而不能到之处。⁵鹤书:书体名。多用为征召贤士的诏书,也称鹤头书。⁶卫姨:晋书法家,名铄,字茂猗,卫恒(书法家)侄女,汝阴太守李矩之妻。工书法,尤擅长隶书,师学钟繇。⁷呼起:指搅起玉壶之冰。⁸粉河凝晓:指银河至天晓时隐去。粉河:银河。⁹环佩:妇女的圆形玉佩。¹⁰蹇驴:跛脚的驴子。¹¹吟影:指风雪中骑驴吟咏的诗人。
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歌丽。泛碧蚁¹。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qì)。要须借东君²,灞(bà)³春意。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lì)、重寒侵罗被。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译文:室中门帘半挂,临阶处摆云了酒宴,在歌声清丽,碧茶品啜中等待雪的降临。人们半放绣帘,走近宝台玉阶,如果能请来春神,就可以借助他的力量送走这位雪神,使万物复苏。风紧雪密,被严寒冻醒,只见室外片片雪花,迷糊中还当是在梦中所见的翩翩飞蝶呢。云床后,赶忙去园中赏雪,见园中万物皆白,又恐怕雪下得太多,雪化为水,洒在梨花上,又成了故人清泪。
注释:¹碧蚁:即“绿蚁”。蚁,酒的泡沫浮渣,状如蚁。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蚶新醅酒,红泥小火炉。”²东君:春神。³灞陵:汉文帝筑而葬此,因名灞陵,在长安县东。“灞陵折柳”,为汉唐以来送客典故。⁴戾:猛烈。

  这首词为写景词。发端一韵“霓节飞琼”化用神话传说,比喻雪之将落未落。扣词题“催雪”。“霓节”二句此借用“琼”“玉”二字之白色来比喻雪,借“霓节”“鸾驾”喻雪之飞。如此拟人手法,不仅色彩素雅,而且将雪写得意态优美而飘逸。一开章就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意境。“杳隔平云弱水”,化用“弱水之隔”的典故,言其远隔难以到达,此句一个转笔,写雪之不降,为“催”字伏根。“倩皓鹤传书”一韵,正面写“催”字,词人进一步展开想像,此处设想奇特,造词新颖。“鹤书”本是古代一种专门书写征召贤士诏书的一种书体,词中将白雪比拟为贤士,用鹤书传之,并在“鹤”之前加一个“皓”字,与“雪”相比,而且把“鹤书”也变成白鹤。成了能飞能传书的飞禽了,这里将无生命物变成有生命物,显得更加生动传神。词中的玉壶冰比拟白雪。“传书”“呼起”正面写“催”字。“莫待粉河凝晓”一韵,“莫待” 有恳切之意。“瑶笙飞环佩”与开头的“飞琼”“弄玉”相呼应,依然以仙女比拟雪。想像仙女们在月夜之下,飞入人间,吹奏笙乐如环佩玉饰之声。此处不仅将无生命物比拟为人,而且有声有色,形象空灵。“正蹇驴吟影”一韵,又化用与雪有关的典故,赋予雪以内在的高雅、洁白的社会本质。此韵言雪之降落。“蹇驴”句, 化用孙光宪《北梦琐言》中所记郑綮的故事。有人问相国郑綮:“相国近有新诗否?”曰:“诗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言在风雪中骑驴才有诗思,在朝中任官那有诗情。“茶烟灶冷” 二句,化用袁安未达之前,一次大雪封门,烟却灶冷,在家中僵卧,以清贫自守的故事。杨铁夫评此二韵说:“为下文作反挑。”(《梦窗词选笺释》)

  过片,“歌丽”二韵,杨铁夫评此韵说:“又换一热闹境界。” (《梦窗词选笺释》)词人换此热闹境界,用以反衬白雪降落时的静谧安宁。“放绣帘半钩”过片三韵,都是从侧面写出“催”字。“要须借东君”一韵,正面写“催”字,要借东风春意以催雪。“灞陵春意” 再次用郑綮所言“诗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一语,将雪与诗情联系起来,为雪涂上了诗意的色彩。“晓梦先迷梦蝶” 一韵,化用庄子梦中化蝶,醒后不知自己是蝴蝶所化,还是自己化为蝴蝶的故事,极写在迷离的睡梦中,风声凄厉,白雪纷飞,重重的寒气侵人衾帐,此言雪已落下,完成了词题“催”字。最后以“还怕掩深院梨花”一韵为题后语,将雪换一意境,创造了梨花带雨,美人落泪的凄婉境界。杨铁夫言:“亦跌进一层法。”(《梦窗词选笺释》)

  此词构思巧妙,设辞造语奇丽。如将飞雪比拟为“飞琼”“弄玉”两仙女驾鸾而至,以“琼”“玉”之白比雪贴切,而且用仙女比拟。形象生动富有空灵飘逸的美感。正面写“催雪”时,用专写诏书的鹤体及卫姨的玉壶冰体比拟,既庄重又美丽。写待雪时,则日“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词语艳丽,颇有闺中佳人等待意中人的情韵。写盼雪又怕雪大的心理,却言“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创造了“雨打梨花深闭门”“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美丽意象。其用辞既密且丽,正如况周颐所说:“梦窗密处,能无数丽字,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蕙风词话》)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年:第470页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译文:红桥梅市远处山峦横亘,白塔下樊江春水潺潺。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译文: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鹊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坊场¹酒贱贫犹醉,原野泥²深老亦耕。
译文:坊场浊酒价格低廉以至于穷困的我也能喝醉,农忙时节山林田间农人都在忙着耕种。
注释:¹坊场:指官设之专卖场。²泥:原作“年”,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最喜先期官赋(fù)¹足,经年无吏叩柴荆(jīng)²
译文:最使人开心的莫过于赋税交齐,整年都不会有小吏来催租。
注释:¹官赋:犹言官课,公家所征之税。²荆:原作“门”,据钱仲联校注本改。此诗押八庚韵,作“门”显非。

cūnshū

yóu sòngdài 

hóngqiáoméishìxiǎoshānhéng báifánjiāngchūnshuǐshēng 
huārénzhīzhòunuǎn quèshēngchuān穿shùxīnqíng 
fāngchǎngjiǔjiànpínyóuzuì yuánshēnlǎogēng 
zuìxiānguān jīngniánkòucháijīng 
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而与之言。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其言不遂。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君请归声就、复与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将以为诛。”平公将归之,师旷不可,曰:“请使瞑臣往,与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复之。”
晋平公使叔誉(yù)¹于周,见太子晋²而与之言。五称³而三穷,逡(qūn)而退,其言不遂。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君请归声就、复与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将以为诛¹⁰。”平公将归之,师旷¹¹不可,曰:“请使瞑(míng)¹²臣往,与之言,若能幪(méng)¹³予,反而复之¹⁴。”
译文:晋平公派遣大夫叔誉去成周。叔向见到太子晋并与他进行五局三胜制的答辩,叔向接连三问回答不上,很惭愧地退了下来,他的谈判使命没有完成。叔向回到晋国告诉平公说:“太子晋只有十五岁,连我都说不过他,请您把声就、复与两处的田地还给周。如果不还,等到他继位有了天下,将因此而讨伐我们。”晋平公想归还两邑,大夫师旷不同意,说:“请让盲臣(师旷自称)去与他谈判,若能胜过我,等我回来后再归还土地。”
注释:¹叔誉:晋大夫,姓羊舌,名肸,字叔誉,又字叔向。晋平公时为太傅。²太子晋:周灵王太子,名晋,聪慧有辩才。一说为周景王太子。“五称”句,指一种五局三胜制的答辩。³五称:提出五个问题,称:文中指提问。⁴三穷:有三个问题无法回答,穷:困窘,这里指理屈词穷。⁵逡巡:迟疑徘徊,这里指羞愧不安。⁶遂:终了,完成。⁷行年十五:指十五岁。行:历。⁸声就、复与:地名。本为周之二邑,周衰而晋取之。⁹反:同“返”,归还。¹⁰诛:惩罚,讨伐。¹¹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师旷主要活动在晋悼公、晋平公时代(前572—前532),略早于孔子。¹²瞑:双目失明。¹³幪:覆盖,这里指胜出,超过。¹⁴反而复之:指上文“归田”之事。
师旷见太子,称曰:“吾闻王子之语,高于泰山,夜寝不寐,昼居不安,不远长道,而求一言。”
师旷见太子,称曰:“吾闻王子之语,高于泰山,夜寝不寐(mèi),昼居不安,不远长道,而求一言。”
译文:师旷见到太子晋,说道:“我听闻王子您讲话超凡脱俗,语势能压倒泰山。小臣我夜里睡不着,白天坐不住,不辞长途跋涉,来听您一句点拨。”
王子应之曰:“吾闻太师将来,甚喜而又惧。吾年甚少,见子而慑,尽忘吾度。”
王子应之曰:“吾闻太师¹将来,甚喜而又惧。吾年甚少,见子而慑(shè)²,尽忘³吾度。”
译文:王子回复道:“我听闻太师要来,非常高兴而又十分畏惧。我年纪很小,见了您这样有风度的长者,被震慑得失了常态。”
注释:¹太师:古代的乐官之首。²慑:害怕。³忘:同“亡”,失去。
师旷曰:“吾闻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骄,自晋如周,行不知劳。”
师旷曰:“吾闻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骄,自晋如¹周,行不知劳。”
译文:师旷说:“我听说太子您,就如同那古代的君子,成就很大却不骄傲。我从晋国到成周来见您,行途遥远也不感到劳累了。”
注释:¹如:往,到。
王子应之曰:“古之君子,其行至慎,委积施关,道路无限,百姓悦之,相将而远,远人来欢,视道如咫。”
王子应之曰:“古之君子,其行至慎,委积¹施关²,道路无限³,百姓悦之,相将而远,远人来欢,视道如咫(zhǐ)。”
译文:太子晋回答说:“古代的君子,行为极其谨慎。储备粮食以备赈济,放松关卡以通百姓,道路上没有阻碍。百姓们爱戴他,相互搀扶着从远方赶来,在他们眼里,再遥远也近如咫尺。”
注释:¹委积:古代国家存积的粮食称“委积”。²施关:放松限制往来的关卡。施,通“驰”。³无限:没有限制。⁴将:搀扶。
师旷告善。又称曰:“宣辨名命,异姓恶方。王侯君公,何以为尊,何以为上?”
王子应之曰:“人¹²而重³丈夫,谓之胄子;胄子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士率众时作,谓之伯;伯能移善于众,与百姓同,谓之公;公能树名¹⁰生物¹¹,与天道俱¹²,谓之侯;侯能成群¹³,谓之君;君有广德,分任诸侯而敦信¹⁴,曰予一人¹⁵;善至于四海,曰天子;达于四荒¹⁶,曰天王。四荒至,莫有怨訾(zǐ)¹⁷,乃登为帝。”
译文:王子答道:“贵族阶层的人生下来看重的就是男子,这样的男子叫他“胄子”。成人以后,能理事做官,就称之为‘士’;能率领民众按时耕作,就称之为‘伯’;伯能将自己的美德推广给众人,与百姓同甘共苦,就称他为“公”;公能树立名声、滋养万物,与天道共存,就可以称之为‘侯’;侯能统御群体进而成就他们,就可以算得上是‘君’;君有大德,分任诸侯而敦厚守信,就叫他‘予一人’;推行善行广达四海,就叫他‘天子’;达于四荒的,就被尊称为‘天王’。四方荒远都来朝觐,人们没有怨恨与非议,就升而为帝。”
注释:¹人:这里的人并非普通百姓,而是贵族人士。²生:生来。³重:看重。⁴丈夫:男子。⁵胄子:贵族子弟。⁶上官:官吏。⁷时作:按时耕作。⁸伯:统领一片地域的长官。⁹同:同甘共苦。¹⁰树名:树立名誉。¹¹生物:滋养万物,使万物得到滋养。¹²俱:相同。¹³成群:统御民众下属而使他们有所成就。¹⁴敦信:宽厚而诚信。¹⁵予一人:商王的自称,这里泛指王。¹⁶四荒:四方边远荒蛮之地。¹⁷訾:非议,诽谤,怨言。
王子应之曰:“人生而重丈夫,谓之胄子;胄子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士率众时作,谓之伯;伯能移善于众,与百姓同,谓之公;公能树名生物,与天道俱,谓之侯;侯能成群,谓之君;君有广德,分任诸侯而敦信,曰予一人;善至于四海,曰天子;达于四荒,曰天王。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为帝。”
师旷罄(qìng)¹。又称曰:“温²³(dūn),方德不改,开物于初,下学以起,尚¹⁰¹¹臣,乃参¹²天子,自古而谁?”
译文:师旷肃然起敬,又问道:“温和恭敬,宽厚聪慧,持有高尚的道德始终如一,刚出生没多久就通晓万物之理,一开始是身处下位而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而后上升为帝臣,最后才成为天子的,自古以来有谁呢?”
注释:¹罄然:肃然起敬的样子。²温:温和。³恭:恭敬。⁴敦:宽厚。⁵敏:聪慧。⁶方德:道德。⁷开物:通晓万物。⁸下学:身处下位的学士,这里指的是舜。⁹尚:通“上”向上。¹⁰登:升。¹¹帝:这里指尧。¹²参:配,这里指成为。
师旷罄然。又称曰:“温恭敦敏,方德不改,开物于初,下学以起,尚登帝臣,乃参天子,自古而谁?”
王子应之曰:“穆(mù)¹(yú)(shùn),明明²赫赫³,立义治律,万物皆作,分均天财,万物熙(xī),非舜而谁能?”
译文:王子回应说:“堂堂正正的虞舜啊!他光明显赫。立标准,定律令,百业兴旺,均分自然资源,百姓安宁,除了舜又有谁呢?”
注释:¹穆穆:庄严威仪的样子。²明明:光明睿哲的样子。³赫赫:光大显赫的样子。⁴义:通“宜”,准则,标准。⁵治律:整饬律令。⁶万物皆作:百业具兴。⁷天财:上天赐予的财富,指代自然资源。⁸熙熙:融洽的样子。
王子应之曰:“穆穆虞舜,明明赫赫,立义治律,万物皆作,分均天财,万物熙熙,非舜而谁能?”
师旷告善,又称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则¹,由舜而下,其孰有广德?”
译文:师旷称赞,又问:“古代的君子,他的言行可堪效仿,自舜以下,又有谁具有如此的大德呢?”
注释:¹则:准则,文中引申为效仿。
师旷告善,又称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则,由舜而下,其孰有广德?”
王子应之曰:“如舜者天¹,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²³远人,皆得己仁,此之谓天;如禹者圣,劳而不居,以利天下,好与不好取,必度其正,是谓之圣;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无方,服事于商,既有其众,而返失其身,此之谓仁;如武王者义,杀一人而以利天下,异姓同姓,各得其所,是之谓义。”
译文:王子回应道:“像舜这样的人,伟大如天。舜在自己的位子上,有利于全天下。他养护自近至远的人们,让所有人都能得到他博大的仁爱,这就叫做‘天’。像禹这样的人,是圣人。他劳苦而不居功,有利于全天下。好施与而不好索取,凡事一定考虑它的是非公正,这就叫做‘圣’。像文王这样的人,他为人处事的大原则是仁爱,具体办事讲求柔和惠民。天下的民众有三分之二归顺于他,他尊敬贤人,不拘泥于常格来提拔人才。不愿抗命,恭敬地服事商朝。等到全天下的人都信服他时,他反而遭到纣王的猜忌而被拘禁在羑里。这就叫做‘仁’。像武王这样的人,是义士。杀死纣王一人而有利于全天下。周初分封诸侯,将异姓分封在齐、宋等国;将同姓分封在鲁、晋等国,各得其封赏。这就叫做‘义’。”
注释:¹天:极高的境界,是对君子极大的赞美,下文的“圣”、“仁”、“义”都是对君子的称颂之词。²奉:奉养。³翼:保护。⁴居:居功自傲。⁵度:度量,考虑。⁶正:公正。⁷方:规矩,一定的标准。⁸返:通“反”,反而。
王子应之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远人,皆得己仁,此之谓天;如禹者圣,劳而不居,以利天下,好与不好取,必度其正,是谓之圣;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无方,服事于商,既有其众,而返失其身,此之谓仁;如武王者义,杀一人而以利天下,异姓同姓,各得其所,是之谓义。”
师旷束躅(zhú)其足¹,曰:“善哉,善哉!”
译文:师旷高兴得使劲跺脚,赞叹道:“真好啊!说得真好啊!”
注释:¹束躅其足:原地跺脚。
师旷束躅其足,曰:“善哉,善哉!”
王子曰:“太师何举足骤¹?”
译文:太子晋问:“太师问什么频繁地跺脚呢?”
注释:¹骤:频繁,多次。
王子曰:“太师何举足骤?”
师旷曰:“天寒足跔(jū)¹,是以数²也。”
译文:师旷回答道:“天气寒冷,脚掌难以伸展,于是就这样多次地跺脚。”
注释:¹跔:屈曲难伸。²数:屡次。
师旷曰:“天寒足跔,是以数也。”
王子曰:“请入坐。”遂敷(fū)¹²瑟。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³义经矣,好乐无荒。”乃注瑟于王子,王子歌《峤》曰:“何自南极,至于北极?绝境越国,弗愁道远?”
译文:王子急忙说:“那请您快入座。”于是太子晋铺开席子,并把瑟递给师旷。师旷唱了一首《无射》:“国家确实安宁祥和了,远方的人前来参观,看到主人常常研习道义,喜好礼乐而不荒淫。”师旷将瑟递给王子,太子晋唱了一首《峤》:“为何从遥远的南方,赶赴遥远的北方?横穿国境穿越邻国,就不怕路途遥远吗?”
注释:¹敷席:铺开席子。²注:注入,灌入,这里引申为传递。³修:研修。⁴经:经常。⁵极:遥远之地。⁶绝:横穿。⁷弗愁:不怕。
王子曰:“请入坐。”遂敷席注瑟。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乃注瑟于王子,王子歌《峤》曰:“何自南极,至于北极?绝境越国,弗愁道远?”
师旷蹶然¹起,曰:“瞑臣请归。”
译文:师旷突然起身,说道:“小臣我请求回去!”
注释:¹蹶然:突然。
师旷蹶然起,曰:“瞑臣请归。”
王子赐之乘车四马,曰:“太师亦善御之?”
译文:太子晋赐给师旷一辆车,四匹马。询问道:“太师您擅长驾车吗?”
王子赐之乘车四马,曰:“太师亦善御之?”
师旷对曰:“御,吾未之学也。”
译文:师旷对答:“驾车,我没有学过。”
师旷对曰:“御,吾未之学也。”
王子曰:“汝不为¹夫《诗》²?《诗》云:‘马之刚矣,辔(pèi)³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志气麃麃,取予不疑。’以是御之。”
译文:王子笑道:“您难道还没学过《诗经》吗?《诗经》上说:‘如果马儿的性子刚烈,那么拉它的缰绳就要放松。如果马儿的性子柔顺,那么拉它的缰绳也就要张紧。骑马的汉子威武雄壮,他收放自如,抉择果断。’就用这种方法来驾车吧。”
注释:¹为:研习。²《诗》:《诗经》,此处太子晋的引用并不见于今本,当为逸诗。³辔:缰绳。⁴麃麃:勇武雄壮的样子。⁵取予:收与放。
王子曰:“汝不为夫《诗》?《诗》云:‘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志气麃麃,取予不疑。’以是御之。”
师旷对曰:“瞑(míng)臣无见¹,为人辩也,唯耳之恃²,而耳又寡闻而易穷³。王子,汝将为天下宗乎?”
译文:师旷说:“小臣我目盲,与人辩论,只能靠双耳,而耳朵又少听寡闻,所以辩论容易词穷。王子啊,你将成为天下的宗主吗?”
注释:¹无见:看不见。²恃:凭借。³穷:词穷。⁴天下宗:天子。
师旷对曰:“瞑臣无见,为人辩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闻而易穷。王子,汝将为天下宗乎?”
王子曰:“太师何汝戏我乎?自太昊¹以下,至于尧、舜、禹,未有一姓而再²有天下者。吾闻汝知³人年之长短,告吾。”
译文:王子赶忙说:“太师!怎么能拿我开玩笑呢?自从太昊以来,一直到尧、舜、禹,还没有一姓的人两度占有天下的。我听说太师您能预知他人的寿命长短,告诉我吧。”
注释:¹太昊:伏羲氏,上古三皇之首。²再:两次。³知:预知。
王子曰:“太师何汝戏我乎?自太昊以下,至于尧、舜、禹,未有一姓而再有天下者。吾闻汝知人年之长短,告吾。”
师旷对曰:“汝声清汗¹,汝色²赤白³,火色不寿。”
译文:师旷答复道:“你的声音清亮而音调不集中,你的面色应当是红中透白的,这种面色被称为“火色”,是不会长寿的。”
注释:¹清汗:清亮而不凝聚。²色:面色。³赤白:红中透白。
师旷对曰:“汝声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寿。”
王子曰:“然。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所,汝慎无言,殃将及汝。”
译文:太子晋说:“对啊,再过三年,我将去天帝那里做客,你一定不要说出去(我还有三年寿命这件事),否则将会殃及你啊!”
王子曰:“然。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所,汝慎无言,殃将及汝。”
师旷归,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译文:师旷回到晋国,不等到三年,传告太子晋死讯的人就来了。
师旷归,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师旷归,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太子晋时年15岁,慧有口辩。师旷反复问难以试其才,太子晋对答如流,使师旷深为佩服。师旷主要活动在晋障公(前572—前558)、晋平公(前557—前532)时代,略早于孔子。关于本篇,清人谢墉《卢文弨校定逸周书序》云:“若《太子晋》一篇,尤为荒诞,体格亦卑弱不振,不待明眼人始辨之也。”清人唐大沛《逸周书分编句释》则说:“窃疑此篇即师旷所自作,故通篇韵语,妙绝古今,诚一种佳文也。”两人的评价完全相反,去若天壤。仔细分析,谢氏所谓的“体格卑弱不振”,显然是有着先入为主的成见;而唐氏以之为师旷自作因而说“妙绝古今”,也是刻蔚台高的过誉之论。本篇非必师旷所作,而可能是战国时期瞍、矇一类人收集、改编有关师旷的传说而成。类似的材料在刘向编撰整理的《新序》与《说苑》中也有一些,如《说苑,建本》所载《炳烛》,《说苑,正谏》所载《五指之隐》,以及《新序-杂事一》所载《天下有五墨墨》等。从结构与语言特征来说,这些都与后来的俗赋极为相似,当是先秦两汉典籍中保留下来的先秦古赋。

  作品开头一节叙述师旷聘周的原因,类似于后世赋中的序或话本中的“入话”。叔誉是舂秋中期晋国的大夫,他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随机应变的口才,可是他出使周朝却连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小孩子都对付不了,这显然是一种夸张的手法。

  故事的主体部分围绕师旷的“五称”与太子晋的“五应之”展开,这是先秦时一种类似于五打三胜制的问答比赛,“五称”指提了五个问题。对于师旷的“五称”,太子晋都答得非常完满,解除了晋国的疑虑,使师旷不断“告善”“罄然”乃至跺起脚来:师旷束躅其足曰:‘善哉,善哉!’王子曰:‘太师何举足骤?’师旷曰:‘天寒足跔,是以数也。’

  其恢谐颇富有民间文学天真、浅显与滑稽的风格。之后,太子晋也向师旷提了五个问题,但其随机的设问,却使得师旷拙于应对,几乎辞穷,太子晋也由被动而主动,表现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儒雅风度。不过,作品的末尾,年轻的小王子问起了自己的年寿,却被告知“不寿”,他对此也已自知:“吾后三年上宾于帝所。”末尾“未及三年,告死者至”的结果令全文在令人怅然若失的哀婉气氛中结束,也弥漫着神异的色彩(参伏俊琏《俗赋研究》)。全篇充满了智慧、机趣与灵异,也富有小说的气息。

  文章主体以主客问答形式写成,人物对话之外,描写情节发展的文字很少,只有“师旷曰””太子应之曰”一类简单的提示语。对话部分韵散间出,以四言歆语为主,并多排偶句式,辩词语言通俗,且押韵自然,这些者卩说明了它的口诵性质。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对话并不推动故事肩节的进展,而为的是表现人物的才智。问的一方尽量想难倒对方,而答方却应变自如,并且巧妙地让问对双方位置互换,开始新一轮的问难。所以,本篇就体制而言,显然受到民间论辩伎艺的启示,把它当作论辩类讲诵文学是名符其实的。而《太子晋》被周史载入史籍,证明它可能流传于贵族社会之中。有学者认为此篇是“文赋的同一类型”(程毅中《敦煌俗赋的渊源及其与变文的关系》);另有学者则更明确说“它其实是一篇窜入《逸周书》的战国古赋”,是“战国时的民间赋”(《逸周书的一篇战国古赋》)。

  这里还要提到师旷的特殊身份。他是一位盲人,故篇中自称“瞑臣”(《说苑,建本》篇自称“盲臣”)。《庄子音义》引《史记》云:“师旷,冀州南和人,生而无目。”可知他就是《国语,周语》所记载的“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中瞽、瞍、矇之类,因而对历史典故非常熟悉。这就关系到先秦时期瞍、矇对于赋体文学的作用。所以又有学者说:“瞍矇的讽诵活动对赋的形成,尤其是文赋与俗赋的形成,起了推动的作用”(赵逵夫《读赋献拜》)。这是值得重视的。

  此外,本篇写师旷与太子晋相互吟诗而且引诗,这种情况既符合“赋诗言志”的习惯,富有时秦代散特文征艺,也类似于《穆天子传》中周穆王与西王母作诗以抒情言志的情节。正因为如此,现代学者或将其看作古小说,如鲁迅谓此篇“记述颇多夸饰,类于传说”(《中国小说史略》);吕思迪则谓“颇类小说家言”(《经子解题》);胡念贻径以此篇为小说(《逸周书中的三篇小说》)。这既表明了文学早期文体未分时多种文体的相互滲透及其共生状态,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这篇古赋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

参考资料:
1、 马世年.历代赋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6-8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¹晚霞(xiá)明。孔雀自怜²金翠(cuì)³,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译文:江岸远处,平平的沙滩,夕阳照着归路,归路上晚霞灿烂。一只孔雀临水自赏,敞开的翠尾七彩斑斓。路上的脚步似把它惊动,谁知它认得行人开屏依然。
注释:¹归路:回家的路。²自怜:自爱。³金翠尾:毛色艳丽的尾羽。⁴临水:言孔雀临水照影。

  这首词咏的是南国风光中的原野暮色。朝与暮作为特定内容可以有昂扬向上和颓废没落的寓意,但作为自然景色却都很美,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绚丽而富于变化,都能激起人们的美感。在古典文学中写暮色的名句、名作是不少的,欧阳炯能寓奇于变,写景抒情,与前人不相因袭,具有艺术魅力,他写南国新异景物,是出于妍雅之笔。这一首像一幅旅人暮归图。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词一开头虽无一字写河,而河已突现在画面。从远岸、沙滩,人们不难意识到附近有一条鱼归路曲折并行的河流。岸之“远”,“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觉,所以词虽未直接写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现在画面上了。然后词人着一“归”字,使他的活动内容更为具体,而且能引起人的丰富联想。至于“日斜”、“晚霞明”,既点明了归途的时间,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应当说这两句十一个字已把旅人暮归的背景表现得颇有画意了。下面三句则是画面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写,它使暮景带上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这景象只有南国才有。

  孔雀的珍奇美丽,自古为人称道。屈原《九歌》描写少司命华丽的车盖,已提到以孔雀羽为饰。欧阳炯写的不是人工饲养的孔雀,而是野生孔雀。他写旅人忽见河边孔雀开屏,它那徘徊四顾的神气,俨然自怜其尾。孔雀长期未受人们侵扰,与人相狎,所以尽管起初被旅人的脚步声吓了一跳,但看看旅人又马上镇静下来,并没有拖着长尾飞去。

  这首词,从押韵看,它先用平韵,后用仄韵,给人以音律变化之美。整首词重视创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胜多之妙。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246-247 .

nánxiāngzi··ànyuǎnshāpíng--ōuyángjiǒng

ànyuǎnshāpíngxiéguīwǎnxiámíngkǒngquèliánjīncuìwěilínshuǐrènxíngrénjīng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向夕临大荒¹,朔(shuò)²(zhěn)归虑³
注释:¹大荒:指极其偏远荒僻的地方。²朔风:北风。³轸归虑:意为归家的思虑使人心痛。轸:痛。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lǔ)¹猎长原,翩(piān)²傍河去。
注释:¹虏骑:指塞北匈奴骑兵,此处指突厥等少数民族骑兵。²翩翩:形容马骑轻疾的样子。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边声¹摇白草,海气²生黄雾。
注释:¹边声:边地所特有的声响。²海气:指湖泊上的雾气。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虽投定远¹笔,未坐将军树。
注释:¹定远:指定远侯班超。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早知行路难¹,悔不理章句。
注释:¹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秋草马蹄轻,角弓¹持弦²急。
注释:¹角弓:指用兽角装饰的硬弓。²持弦:张弦。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去为龙城¹战,正值胡兵袭。
注释:¹龙城: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国境内。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长风金鼓¹动,白露铁衣湿。
注释:¹金鼓:分别指钲和鼓,是古时军中用于号令的两种乐器。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四起愁边声,南庭¹时伫立。
注释:¹南庭:指南匈奴单于的住处。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断蓬¹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注释:¹蓬: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xiàn)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诗表达了一位投笔从戎多年的老战士因功业志向难酬而产生的一时懊悔之情。前八句主要写傍晚边塞的荒凉景象,写得情景交融,凄凉孤寂。最后,诗人借用典故,抒发了功业难成,歧路彷徨的矛盾心情。“悔”虽是一时激愤之语,但细细体味,亦在情理之中,传达出更多的辛酸与无奈。

  第二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边塞征战中的思归之苦。诗人用凝重的色彩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及边塞萧索荒凉的风光景物,在景物描写中寄寓了长年戍边征战的将士们的思乡情结,写得苍劲旷远,意蕴深长。语言的锤炼,更是炉火纯青,在一系列极意铺陈之后于篇末点出戍卒的思归之情,读来更为撕心裂肺,凄怆感人。

cóngjūnxíngèrshǒu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xiànglínhuāng shuòfēngzhěnguī 
píngshāwàn fēiniǎo宿chù 
lièchángyuán piānpiānbàng 
biānshēngyáobáicǎo hǎishēnghuáng 
bǎizhànfēngchén shíniánshuāng 
suītóudìngyuǎn wèizuòjiāngjūnshù 
zǎozhīxíngnán huǐzhāng 

qiūcǎoqīng jiǎogōngchíxián 
wèilóngchéngzhàn zhèngzhíbīng 
jūnhénghuāng zhànhānjiāng 
chángfēngjīndòng báitiěshī湿 
chóubiānshēng nántíngshízhù 
duànpéngzhuǎn hányànfēixiāng 
wànyúnshāzhǎng píngyuánbīngxiàn 
wéiwénhànshǐ使huán xiàngdāoh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