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既云暮,朱颜亦已酡。画堂初点烛,金幌半垂罗。
白日既云暮,朱颜亦已酡。画堂初点烛,金幌半垂罗。
长袖平阳曲,新声子夜歌。从来惯留客,兹夕为谁多。
长袖平阳曲,新声子夜歌。从来惯留客,兹夕为谁多。

cuīmíngzháiguān--mènghàorán

báiyúnzhūyántuóhuàtángchūdiǎnzhújīnhuǎngbànchuíluó

zhǎngxiùpíngyángxīnshēngzicóngláiguànliúwèishuíduō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3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昨夜西风烂漫秋,今朝东岸独垂钩。
昨夜西风烂漫秋,今朝东岸独垂钩。
译文:昨夜吹的西风送来了秋的烂漫景色,今天我在东岸独自垂钓。
紫袍不识衰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旒。
紫袍¹不识衰衣客²,曾对君王十二旒(liú)³
译文:您不认识我这一介布衣啊,我也曾经拜谒过皇上的面容。
注释:¹紫袍:代指为官的陈文惠。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二引《桐江诗话》:杨朴,字契先。一日秋晴,戏钓于道傍溪涧中。值漕台陈文惠出巡按,从者呵之,契先竟不顾。文惠怒,命从者摄至前路邮亭中诘之。契先丐毫楮供状,乃作绝句云云。²蓑衣客:指杨朴自己。³十二旒:这里指当朝皇帝宋真宗。旒:古人头戴冠前后垂悬的玉串,天子之冕为十二旒。

shàngchénwénhuì--yáng

zuó西fēnglànmànqiūjīncháodōngànchuígōu

páoshíshuāicéngduìjūnwángshíèrliú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湖边 一作:花边)
一春¹长费²买花钱³,日日醉湖边。玉骢(cōng)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gū)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湖边 一作:花边)
译文:入春来不知耗费多少买花钱,一天天沉醉在西湖湖边。玉骢马熟识逛西湖的路,昂首嘶鸣走过酒楼楼前。红杏芳香中箫鼓震天轰响,绿杨婆娑树影里欢荡秋千。
注释:¹一春:整个春天。²长费:指耗费很多。³买花钱:旧指狎妓费用。⁴玉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⁵骄:马壮健。⁶沽酒: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⁷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寄、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bìn)¹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yú)情寄、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²,来寻陌上花钿(diàn)³
译文:春风十里路上丽人翩翩,满头的花朵把云鬓压偏。夕阳西下画船载着春光归去,未尽游兴全付与湖水湖烟。明日还要带残存的醉意,到湖上小路寻找遗落的花钿。
注释:¹鬓云:形容发髻浓黑如云。²残醉:酒后残存的醉意。³花钿:女子头饰。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

  词篇由描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开头。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西湖的美景,可是“一春”“长费”“日日”“醉”等词语却传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无比留恋:“玉骢”两句写马,然而马的“惯识”是由于人的常来,马的“骄嘶”是由于人的惬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马写人,再因人写湖,最后达到了人与境、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总之,开头四句是用作者浓烈的情绪感染读者,使人对西湖产生“未睹心先醉”式的向往,因此下文描写的游湖盛况,也就预先被蒙上了一层美的面纱。再说,词人、玉骢、酒楼都是西湖游乐图的组成部分,因之这四句所表现的词人情致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并使词篇“起处自然馨逸”(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

  “红杏”以下四句是游乐图的主体。这里仅仅二十余字,可是所含的信息量是极丰富的:有繁盛的红杏,浓密的绿柳,如云的丽人;有抑扬的箫鼓,晃荡的秋千,漂亮的簪花;有氤氲的香气,和暖的春风。——作者抓住了西湖游春的热点,浓墨渲染,为读者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最佳契机,词人旺盛的游兴,也借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画船”两句为暮归图,是游乐的尾声。在这里,作者把“春”写成有形有质、可取可载的物事,不仅使词句贴切生动,也写出了西湖春天的特色:春在游舟中。“馀情付湖水湖烟”,在热闹浓烈之后补充幽悄淡远,在载春归去的满足之后补充馀情,表现的是西湖的另一面目和作者游兴中高雅的一面。人去湖空,论理词篇也该收尾了。不料作者别出心裁,反以来日之事相期,收得别致而又耐人寻味,也更加突出了当日之尽兴欢乐。“重扶残醉”是说前一日醉得很深,隔日余醉尚不解。不过到底是酒醉呢,还是景醉呢,还是情醉呢,还是三者兼而有之,读者可以自己判断。这一句的原文作“明日再携残酒”,是一个尚未解褐的太学生清寒潇洒、忘情山水的性格的反映,未必不工,只是没有高宗那种皇帝派头就是了。

  这首词受前人喜爱,还有一个原因是词风香艳绮丽,情致浓而近雅。在我国文学史上,词,很长一个阶段是作为歌馆酒筵间的佐料而存在的。因此旧日的词人们,对于香丽流美型的词风就有着特殊的偏爱。

  这首词的结构也颇别致,归纳言之,大约有三个特点:一、完整。从概说醉心西湖叙起,次写玉骢近湖,继写全天游况,再写画船归去,终以来日预期,可谓严密得滴水不漏。二、分片。根据填词的通常规矩,前后两片总应有个分工。《古今词论》引毛稚黄的话说:“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盖宋词人多此法。”但是这首词上下两片的意思是成一个整体的,过片的地方不仅没有大的转折,反而同前半阕的后两句结合得更紧。三、照应。比如:“日日醉湖边”之与“明日重扶残醉”,“玉骢”之与“画船”,“西湖路”之与“陌上”,“花压鬓云偏”之与“花钿”等等。这种结构形式的选用,使得词中所描绘的西湖游乐图更加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1790-1792页 .

fēngsōng ·chūnchángfèimǎihuāqián

guóbǎo sòngdài 

chūnchángfèimǎihuāqián zuìbiān cōngguànshí西 jiāoguò jiǔlóuqián hóngxìngxiāngzhōngxiāo 绿yángyǐngqiūqiān  (biānzuò huābiān )
nuǎnfēngshíréntiān huābìnyúnpiān huàchuánzàichūnguī qíng shuǐyān míngchóngcánzuì láixúnshànghuādiàn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
今宵好风月¹,阿侯²在何处。
译文:清风朗月之夜,心爱的人儿在哪里呢?
注释:¹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²阿侯:相传为古代美女莫愁的女儿。
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
为有倾人色¹,翻成足愁苦。
译文:正因为她长得实在太美了,反令我苦苦相思不已。
注释:¹倾人色:一作“倾城人”。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¹(pú)²
译文:也许她正在东湖采莲叶吧?又可能她在南湖拔蒲葵根吧?平野漠漠,她究竟在哪里呢?她采的莲叶会给哪个人呢?
注释:¹拔:一作“折”。²根:一作“茸”。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未持寄小姑¹,且持感愁魂(hún)²
译文:可不要先送给她的姐妹们,要是她知道我在如此苦苦地思念她,为了她而忧愁,她该先拿来送给我,一慰我的愁怀。
注释:¹小姑:此泛指少女。²愁魂:一作“秋风”。

  在李贺集中,这首诗的写法是很独特的。

  李贺作诗取法于《楚辞》早已是定论,至于有人说李贺之诗“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褒扬亦甚。可能是李贺太喜欢标新立异的缘故吧,其诗趣实迥异于楚《骚》,走入幽冷鬼怪一路。从而人们往往忽视李贺也曾从南朝乐府民歌中汲取过养料。这首《绿水词》就是明证。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在内容上与南朝乐府多言男欢女爱相一致,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素来喜用幽冷孤凄的字眼的诗人此番一反常态,诗歌所显现出来的情感是明快的,且多效仿南朝民歌近乎口语化的语言,很多词语还直接取自于乐府民歌,读来清新可爱。素性忧郁的诗人难得有这般轻快的心情。虽然此诗的主题,是良夜思忆所欢,中间渗透着一丝淡淡的苦味,但这在李贺已是很少见的了。

  除了李贺在此诗中的“取径”南朝乐府问题外,诗句本身几乎不用加以解释了。“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梁武帝有诗云:“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又有人据别书说阿侯是妓女,此句则指诗人所想念的女子。梁武帝的诗很明显是从民歌中汲取养料的,阿侯也许是当时民间所传的人物。李贺此诗的第三句又从汉李延年的诗中化出。李延年原是伶人,其诗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贺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相思不已,又无从寻觅,诗人心中因惦念她而产生许多遐想:也许她正在“东湖采莲叶”,又可能她在“南湖拔蒲根”。她采的莲叶会给哪个人呢?“未持寄小姑”,意谓:不要先送给她的姐妹们。“且持感愁魂”,感愁魂是说诗人苦苦地思念她为她而忧愁。意谓:她该先把莲叶拿来送给诗人。

  比较一下南北朝时的《采莲童曲》:“东湖扶菰童,西湖采菱芰。不持歌作乐,为持解愁思。”不难发现,李贺此诗的后半首与这首民歌的措词、含意非常相似。李贺平时作诗冥思苦索、呕心沥血,奇峭的风格往往使人们忘记李贺创作时曾那样苦心孤诣、曾经精心雕琢,但细心的读者还是可以见出他因刻意求工而露出那份雕琢的痕迹来的,而以这样洗炼、明快的语言表达诗人缠绵悱恻的情感,在李贺实为难得。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98-801

绿shuǐ--

jīnxiāohǎofēngyuèāhóuzàichù

wèiyǒuqīngrénfānchéngchóu

dōngcǎiliánnángēn

wèichíxiǎoqiěchígǎnchóuhún

漠漠晴霓和雨收。长波千万里,拍天流。云帆烟棹去悠悠。西风里,归兴满沧州。
漠漠晴霓(ní)和雨收。长波千万里,拍天流。云帆烟棹¹去悠悠。西风里,归兴满沧州。
译文:云烟密布,晴空的霞霓伴着雨水不见了。长长的江涛千万里,波涛拍击流向天边。云帆船桨去向悠悠的远方。西风吹抚,归家的心情充满沧州。
注释: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谩道醉忘忧。荡高怀远恨,更悲秋。一眉山色为谁愁。黄昏也,独自倚危楼。
(màn)¹醉忘忧。荡高怀远恨,更悲秋。一眉山色为谁愁。黄昏也,独自倚危楼。
译文:不要说酒醉了就能忘掉忧愁。漂泊在远方内心是多么的怨恨,何况秋天更添悲苦呢。那如小额眉的山也好像为谁发愁一般。黄昏时,孤独的我斜靠着高楼的栏杆。
注释:¹谩道:休说,别说。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译文:君子应该防患于未然,不将自己置身在容易引起嫌疑的处境中。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瓜田不纳履(lǚ)¹,李下不正冠。
译文:经过别人家的瓜田不弯腰穿鞋,从李树下经过也不要举手去整理帽子。
注释:¹纳履:穿鞋。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译文:嫂嫂和小叔子不亲手递交东西,长辈和小辈不并肩行走。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劳谦¹得其柄,和光²甚独难。
译文:勤劳谦恭是修德的根本所在,内敛不露锋芒比独处时约束自己还要难。
注释:¹劳谦:勤劳而谦虚。²和光: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周公下白屋,吐哺(bǔ)不及餐。
译文:周公到茅屋中访贫问苦,礼贤下士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来不及吃饭。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所以后世的人们才称他为圣贤。

jūnxíng

cáozhí liǎnghàn 

jūnfángwèirán chǔxiánjiān 
guātián xiàzhèngguān 
sǎoshūqīnshòu zhǎngyòujiān 
láoqiānbǐng guāngshènnán 
zhōugōngxiàbái cān 
sān hòushìchēngshèngx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