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骨英才气褎然,策名飞步冠群贤。逢时已自致高位。
俊骨英才气褎然,策名飞步冠群贤。逢时已自致高位。
得疾还因倚少年。天上别归京兆府,人间空数茂陵阡。
得疾还因倚少年。天上别归京兆府,人间空数茂陵阡。
今朝繐帐哭君处,前日见铺歌舞筵。
今朝繐帐哭君处,前日见铺歌舞筵。

pángjīngzhàoshǎoniányǒujùnchángzhuózhìzhīshǒu--liú

jùnyīngcáixiùránmíngfēiguānqúnxiánféngshízhìgāowèi

háiyīnshǎoniántiānshàngbiéguījīngzhàorénjiānkōngshùmàolíngqiān

jīncháosuìzhàngjūnchùqiánjiànyán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7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
齐侯¹使晏婴²请继室³于晋......
译文:景公派晏婴请求晋国国君续娶齐国之女......
注释:¹侯:即景公,名杵臼。²晏婴:国大夫,字平仲。³继室:续娶。
既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三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既成昏¹,晏.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曰:“此季世²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³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ōu)、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¹⁰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shèn)(gé)¹¹,弗加于海。民三¹²其力¹³,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¹⁴朽蠹(dù)¹⁵,而三老¹⁶冻馁¹⁷。国之诸市,屦(jù)贱踊¹⁸贵。民人痛疾,而或¹⁹(yù)²⁰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²¹。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²²,其相胡公²³大姬²⁴,已在齐矣²⁵!”
译文:订婚之后,晏婴接受了晋国的宴宾之礼。叔向陪他一起参加宴饮,互相交谈起来。叔向说:“国怎么样了?”晏婴回答说:“现在是末代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国恐怕是陈氏的了。国君抛弃他的百姓,使他们归附陈氏。国原来有豆、区、釜、钟四种量器。四升为一豆,各自以四进位,一直升到釜,十釜就是一钟。陈氏的豆、区、釜三种量器,都加大了四分之一,钟的容量就更大了。陈氏用私家的大量器借出粮食,而用公家的小量器收回。山上的木材运到市场,价格不比山里高;鱼盐蛤蜊等海产品,价格也不比海边高。百姓把劳动收入分成三分,两分归公家,一分用来维持自己的衣食。国君聚敛的财物已腐烂生虫,老年人们却挨冻受饿。国都的各个市场上,鞋价便宜而假腿昂贵。百姓有了痛苦疾病,有人乘机去安抚。百姓拥戴陈氏如同父母一样,归附陈氏像流水一样。想要陈氏不得到百姓拥戴,哪里能避得开?陈氏远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戏,他们随著胡公和大姬,恐怕已经在国接受祭祀了。”
注释:¹成昏:定婚。²季世:末世,末代。³陈氏:指陈国公.陈完的后代宗族。⁴豆、区、釜、钟:国的四种量器。⁵各自其四:各用自身的四倍。⁶登:成,升进。⁷登一:加一,指由四进位增加为五进位。⁸钟乃大矣:指钟的增加不止一个旧量(一釜)。⁹家量:私家用的量器。¹⁰公量:侯的量器。¹¹蜃蛤:蛤蜊,这里指代海产品。¹²三:分成三分。¹³力:指劳动所得。¹⁴聚:聚敛的财物。¹⁵朽蠹:腐烂生虫。¹⁶三老:指上寿、中寿、下寿。¹⁷馁:饥饿。¹⁸踊:假腿。古时受过别刖刑的人所穿。¹⁹或:有人。²⁰燠休:安抚病痛的声音。²¹如流水:像水流动一样自然迅速。²²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四人都是陈氏的祖先。²³胡公:以上四人的后代,陈国开国君主。²⁴大姬:周武士的女儿,胡公的妃.。²⁵已在矣:指陈氏祖先已在受祭了。
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疲敝,而公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室从之。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叔向曰:“然。虽吾公室¹,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无军行(háng)²;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疲(pí)³,而公室滋侈。道殣(jìn)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chóu)。栾(luán)、郤(xì)、胥、原¹⁰、狐¹¹、续¹²、庆¹³、伯¹⁴,降在皂隶¹⁵。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¹⁶不悛¹⁷,以乐慆(tāo)¹⁸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¹⁹之铭曰:‘昧旦²⁰²¹²²,后世犹怠。’况日不悛(quān),其能久乎?晏.曰:“.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²³²⁴矣。肸(xī)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²⁵,则公室从之。肸之宗²⁶十一族²⁷,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²⁸,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译文:叔向说:“是的。就是我们的公室,现在也到了末世了。兵车没有战马和人驾驭,国卿不率军队;国君的战车左右没有好人才,步兵队伍没有好长官。百姓疲病,但宫室更加奢侈。道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而宠姬家的财物多得装不下。百姓听到国君的命令,就像逃避仇敌一样。栾、郤、胥、原、狐、续、庆、伯这八个大家族的后人已经沦为低贱的吏役。政事由私家决定,百姓无所依从。国君一天比一天不肯悔改,用行乐来掩盖忧愁。公室的衰微,还能有几天?谗鼎的铭文说:‘天不亮就起来致力于政绩显赫,子孙后代还是会懒散懈怠。’何况国君一天天不悔改,国家能够长久吗?”晏子说:“您打算怎么办?”叔向说:“晋国的公族全完了。我听说,公室快要衰微时,它的宗族就像树的枝叶一样首先落下来,公室跟著就衰亡了。我的一宗有十一族,只有羊舌氏一支还在。我又没有好儿子,公室没有法度,能够得到善终就是万幸,难道还会指望得到后代的祭祀吗?”
注释:¹公室:诸侯及其政权。²军行:军队。³罢敝:疲病。⁴殣:饿死的人。⁵女;指国君的宠妃。⁶尤:多出。⁷栾:栾枝。⁸郤:郤缺。⁹胥:胥臣。¹⁰原:原轸,即先轸。¹¹狐:狐偃。这五人都是卿。¹²续:续简伯狐鞫居。¹³庆:庆郑。¹⁴伯:伯宗。这三人都是大夫。¹⁵皂隶:官府中的差役。¹⁶日:一天又一天。¹⁷悛:悔改,改过。¹⁸慆:隐藏,掩盖。¹⁹谗鼎:鼎的名称。²⁰昧旦:黎明。²¹丕:大。²²显:明。²³公族:与国君同姓的.弟。²⁴尽:完。²⁵枝叶先落:像枝叶一样首先坠落。²⁶宗:同一父亲的家族。²⁷族:氏,宗以下的各个分支。²⁸无.:没有好儿.。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落魄(pò)¹三月罢,寻花²去东家³
译文:失意漂泊,正是三月春尽时,看花遣闷,漫步去东家。
注释:¹落魄:失意的样子。²寻花:出游观花。³东家:东面邻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谁作送春曲,洛岸¹悲铜驼(tuó)
译文:谁来作一首送春的歌曲?让我把洛水岸边铜驼之悲写一下。
注释:¹洛岸:洛水岸边。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桥南¹多马客²,北山³(ráo)古人。
译文:桥南边尽是骑马游乐的人,北山上有很多古人的坟园。
注释:¹桥南:游乐的地方。²马客:骑马游乐的人。³北山: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汉魏以来,王孙贵族的墓葬地多在于此。后来指墓地。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译文:游客畅饮着杯中的美酒,铜驼却悲叹千年来的变迁。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zhú)¹
译文:生活在世上不必为名利徒然操劳,人生短暂就像风吹盘上蜡烛。
注释:¹“风吹”句:比喻人生短暂、无常。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厌见桃株笑¹,铜驼夜来哭。
译文:铜驼无心欣赏盛开的桃花,夜里它在为人世短促而啼哭。
注释:¹笑:指花开。

  这首五言古诗共一十二句,四句一段,可分三段。诗中,藉个人升沉,体察世态炎凉,且以感物感时为体己的诗人李贺,特别以“铜驼悲”为塑造、为象征,来咏人物之衰、盛世盛时不在,以为世人处世处事之警策也。

  诗中第一段四句所记,乃诗人以落魄者的身份与心情即为悲剧主角亦为精神主观,一方面企图藉赴洛阳牡丹花会赏花送春以为伤痛不平之聊慰,另一方面再藉“悲铜驼”为感时思物,并拟人体己作《铜驼悲》以为郁闷心情之排遣,合而旨在可藉相应符号个涵历史意蕴地形象展示来收达观人生、达观自然、达观历史、超越自我之效也。姚文燮注曰:“落魄寻花,无聊情绪,作曲送春,时去不复,致来铜驼之悲也。”是说不免有曲解诗人所怀的“悲剧情结”,及其相应的“感伤主义”,在艺术审美上所深层具有积极性的精神本质,其实绝不可能出于“无聊心情”之嫌。或者换言之,诗人届时所以特别能以汉铸铜驼为艺术观照与塑造对象,但藉“悲铜驼”再作《铜驼悲》,好拿自己的主观精神来把本来无生命、无感情、无精神的古物铜驼,当做时代更迭之鉴证,一并拟人赋予它之形象与符号以相应的意义。

  诗中第二段四句,诗人禀其独有的人生苦短之感与历史苍凉之慨,先拿桥南紫陌骅骝骄骋繁华之地,与北邙前贤亡灵归葬陵墓蒿荒之地为对照,复拿四会道街之畔贵客正豪饮高会,与所立铜驼因阅历已作而不胜变迁之感为景致观照,以作承转,共同来射人生生与死之短暂,并射历史繁荣与衰败之轮回,好发人为之深思深醒也。

  诗中第三段四句,合而来说人生在世,生命的脆弱无助,命运的作踹作难,诚然一如烛光临风,随时有可能或因灯油熬尽而自行熄灭,或因风而被猛然吹灭,但是人生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要义,却总是应在要以“生世莫徒劳”为志向,但为认识真理与坚持真理,一并引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道德修养为不离。离此者,必不能真正体验个涵在“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这一不失“悲观主义”精神色彩之诗句中,自被大理想、大失望、大破灭、大悲哀、大寂寞所嚼烂了的诗心,及其悲剧人生的积极精神意义。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4-165
2、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9-41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危冠¹广袖楚宫妆²,独步闲庭³逐夜凉。
译文: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
注释:¹危冠:高冠。²楚宫妆:即南方贵族妇女式样的打扮。³闲庭:空旷的庭院。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自把玉钗(chāi)¹敲砌(qì)²,清歌一曲月如霜³
译文: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注释:¹玉钗:一种妇女头饰。²砌竹:庭院中临阶而生的竹子。³月如霜:月光皎洁。

  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名叫张立本,他的女儿因后院古坟中的狐妖所迷,诗人以此为据,写成此诗。

  此诗一说为张立本女作,而且伴有一个荒诞的故事。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张立本,其女忽为后园高姓古坟中的狐妖所魅,自称高侍郎,遂吟成此诗(《全唐诗》卷八六七)。这种附会虽然颇煞风景,却也令人想到:或许正是因为这诗情韵天然,似有神助,才使当时的好事者编出这样的无稽之谈吧。

  诗的内容似无深义,却创造了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幽篁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在这首诗里,景色全由人物情态写出,而人物意趣又借极简炼的几笔景物点缀得到深化。由情见景,情景相生,是形成此诗佳境的显著特点。

  “危冠广袖楚宫妆”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贵族女装,这身典雅的妆束令人清楚地想见少女亭亭玉立的风姿;从“独步”可见庭院的空寂幽静和她清高脱俗的雅趣,而“闲庭”又反衬出少女漫步吟哦的悠然神情。“逐夜凉”则藉其纳凉的闲逸烘染了秋爽宜人的夜色。夜静启开了少女的慧心,秋凉催发了少女的诗思。她情不自禁地从发髻上拔下玉钗,敲着阶沿下的修竹,打着拍子,朗声吟唱起来。以钗击节大约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晏几道《浣溪沙》词有“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句,写的是一位歌女在“遏云声里送离觞”的情景,也颇妩媚,但稍嫌激烈,高适此诗中的少女,孤芳自赏,不求知音,信手击竹,对月自吟,那种心声和天籁的自然合拍似更觉曼妙动听。

  抒情的画意美和画面的抒情美融为一体,是盛唐许多名篇的共同特点。这首诗写女子而洗尽脂粉香艳气息,更觉神清音婉,兴会深长,超尘拔俗,天然淡雅,在盛唐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题为“听张立本女吟”,故“清歌一曲”实是吟诗一首。古诗本来能吟能唱,此处直题“清歌”二字,可见少女的长吟听来必如清朗的歌声般圆转悦耳。前三句不写月色,直到一曲吟罢,方点出“月如霜”三字,不但为开扩诗的意境添上了最精彩的一笔,也渲染了少女吟诗的音乐效果。诗人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使“霜”字与“夜凉”相应,并且此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在结尾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94-396页 .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年年岁岁¹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注释:¹年年岁岁:每年。
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凉月¹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注释:¹凉月:七月的异名。
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
明时¹(liàng)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
注释:¹明时:阐明天时的变化。
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京洛(luò)¹胡尘²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注释:¹京洛:专用名词。原意为“京城洛阳”,因洛阳从夏代开始频繁作为都城,历代多有沿用。后特化为“都城”的意思,又未必指洛阳一城。²胡尘:胡地的尘沙。

guǐwèiyuèshízhìshíliùyuèjiējiā--céng

niánniánsuìsuìwàngzhōngqiūsuìsuìniánniánchóu

liángyuèfēngguāngsānhǎolǎo怀huáibàoshēngxiū

míngshíliàngfèiyínquēchùyīngxiū

jīngluòchénmǎnrényǎnzhīnéngshìzhèjiāng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送卢主簿》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主要不是表现送别卢主簿之情,他是热切地期待着“东岩富松竹,岁慕幸同归”这个时刻的到来。值得体味的是诗人用了“松竹”一词。中国古代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松竹”二字包含了诗人自勉自况的意思。这首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不同的是: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诗人不是采用劝诫的口吻,而是勾勒出一个长安东山岁寒而后凋的松竹图,让人觉得东山的竹子虽然凋零了,却是一个值得人留恋、神往的好地方。诗人送别卢主簿,好像并不完全担忧他的离去,而是寄希望于两人的并肩前进。所以,他才能把这首诗写得那么催人向上。这自然是由于诗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使然。

sòngzhǔ簿--wáng

qióngfēisuǒhènshìxiāngchéngquēniánmǎnqínzūnshì

kāijīnfāngwèifēnmèiduōwéidōngyánsōngzhúsuìxìngtó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