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锦文章乱,丹霄羽翮齐。云中呼暂下,雪里放还迷。
白锦文章乱,丹霄羽翮齐。云中呼暂下,雪里放还迷。
梁苑惊池鹜,陈仓拂野鸡。不知寥廓外,何处独依栖。
梁苑惊池鹜,陈仓拂野鸡。不知寥廓外,何处独依栖。
郑繇

郑繇

郑繇,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嗣圣元年登进士第。开元初累转右拾遗,迁监察御史。六至八年,为岐王长史。十七年,自陈州刺史转湖州刺史。十八年前后,迁博州刺史。其间曾任金部郎中。工五言诗,所作诗,当时以为绝唱。《全唐诗》卷一一○录其诗二首。《全唐文》卷三二八录其赋一篇。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卷九五《惠文太子传》、《唐诗纪事》卷一五、《唐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五、《嘉泰吴兴志》卷一四。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译文:放眼这南方的天空,看到天的边际,云彩和雨水都消失的不见踪影,却到处仿佛都是遗憾和幽恨的氛围,不禁让我紧紧地皱起了眉头。自古以来的荷花都是开的甚晚,辜负了早早吹过的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客馆叹飘蓬¹,聚散匆匆,扬鞭(biān)那忍骤花骢(cōng)²。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译文:坐在旅店里感叹你我漂泊不定的人生,聚散又是这样一瞬之间,看着你挥起马鞭猛地抽打你那匹骏马,让它飞奔起来。我看着你随着傍晚的夕阳与我渐行渐远,直到我看不到你,哭湿了那被夕阳映红了的衣袖。
注释:¹飘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样飘泊无定。²花骢:骏马。

  《词林纪事》记《能改斋漫录》载:宣和间,有题陕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写出“荷花开晚,孤负东风”。下片抒发“聚散匆匆”的慨叹。“望断斜阳人不见”,流露了无限眷恋之情。全词缠绵哀怨,真挚动人。

làngtáoshā··chǔtiānkōng--yòuqīng

chǔtiānkōngyúnzōngmànliúhènsuǒméifēngshìhuākāijiàowǎndōngfēng

guǎntànpiāopéngsàncōngcōngyángbiānrěnzhòuhuācōngwàngduànxiéyángrénjiànmǎnxiùhóng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莫道谗(chán)¹如浪深,莫言迁客²似沙沉。
译文: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注释:¹谗言:毁谤的话。²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lù)¹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文: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注释:¹漉:水慢慢地渗下。

làngtáoshā ·

liú tángdài 

dàochányánlàngshēn yánqiānshāchén 
qiāntáowànsuīxīn chuījìnkuángshāshǐdàojīn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上苑(yuàn)¹桃花朝日明,兰闺(guī)²艳妾(qiè)动春情。
译文:皇家园林里的桃花迎着太阳开的很明艳,深闺中的女子漾起思春的情意。
注释:¹上苑:即皇家的园林。²兰闺: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称。因女子多喜置兰花,故称。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井上新桃¹偷面色²,檐(yán)边嫩柳学身轻³
译文:那初绽的桃花仿佛是偷偷借取她红润的面色,屋檐边新发的柳枝仿佛学到她轻盈的身姿。
注释:¹新桃:一作杏。²偷面色:偷得艳妾的美容。³学身轻:学到了艳妾曼妙的身姿。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花中来去¹看舞蝶,树上长短²听啼莺(yīng)
译文:她在花间徘徊看那款款飞舞的蝴蝶,听取枝头的黄莺声声啼。
注释:¹来去:指舞蝶来去。²长短:指莺啼声长短。
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林下何须逺(yuǎn)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¹
译文:不必向远处打听这林下之人是谁,她出众的风韵情致早已闻名。
注释:¹“林下”两句:林下、风流:举止潇洒,品格高雅。反映出一种志得意满、踌躇洒脱的情态。逺,古同“远”。

  此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上林苑中游春时所见到的桃红柳绿、莺歌蝶舞的美丽春景。诗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地写出了桃之娇艳和柳之纤细,又巧妙地暗喻了自己红润的面色和窈窕的身姿,以美景写美人,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比“林下之风”的自信精神。

  桃红柳绿,莺歌蝶舞是诗人笔下常状之景,这首诗不同流俗的是写桃,首句“上苑桃花朝日明”不用其红,而是用一“明”字,突出了桃花的鲜艳,也点出了阳光的明媚。宋代陆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字,或许也借鉴了此诗吧。“兰闺艳妾动春情”,身居“兰闺”的“艳妾”,是诗人自称,“艳”既说她姿色的美丽,又示她盛装的打扮,或许可以理解为她赏花前特意梳妆,心情极佳的状态,也映证了萌动的“春情”,又或许她潜意识里刻意盛装打扮,艳压满苑春色。可以想见,春和日丽,上林苑中桃花明艳,满苑飞花澹荡,唤起了端庄美貌的大唐皇后那颗烂漫的少女心。

  泉井上刚刚绽放的桃花灼艳明媚,好似敷上了胭脂,骄傲的皇后认为那定是偷了她的面色;飞檐边刚刚发芽的御柳纤细漫脱,自负的皇后认为那必是学了她曼妙的身姿。“井”有指泉水之意,《吕氏春秋·本味》曰“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高诱则注“井,泉”,故“井上新桃”可想象上苑泉水叮咚,桃花临水开放的含露娇态,娴静而美好。“偷”与“学”采用了拟人手法,也对照了上句的“艳”。与“人面桃花相映红”不同,人面桃花是人花相映,花照人红,而“偷面色”则是说桃花是偷得了自己的面色才如此艳丽,人比花红,这是何等的自信!“檐”, 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当处于高处,“嫩柳”,始发新芽的柳枝,少了柳叶的累赘,更显纤瘦,可见檐边垂挂的柳枝不仅纤细而且修长,同时“檐”的呆板衬托了“柳”的灵动,静中有动。这两句不禁令人想起《红楼梦》中关于黛玉的容貌描写——“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可见这位大唐皇后不仅艳比夭桃、身材高挑,而且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更为新颖的是以她的红润脸色喻桃花颜色,以她的轻盈腰身喻柳树的纤细,一反以桃面喻人面,以柳腰喻人腰的写法,新鲜活泼,生动形象。既颂了桃柳之美,更赞了人之美。构思巧妙,一举两得。中唐诗人李贺的“小红长白越女腮”《南园十三首其一》的比喻,或许就是受了此诗的启迪吧。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满苑桃花竞绽,万枝红雪繁极,迷蝶流连翩跹,悠然自得;御楼细柳依依,千条软丝无力,流莺绕树清啼,闲散自在。“来去”二字形容她花间穿行如蝶,“长短”明写柳枝繁多,暗指啼莺和鸣,清亮的莺啼,犹言她欢笑如莺。“看”、“听”二字,让读者时时感到游春之人充满感情地欣赏美景的情形。诗歌就这样以美人喻美景,以美景衬美人,突出了人之美。可以想见,大唐皇后流连于桃树下拈花弄蝶,拂了一身衣香,发乎内心的吟吟笑语如林间宛转的莺啼般动听。其悠然肆情之状,无不彰显她身为上苑女主之尊。

  “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结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须细参“林下”、“风流”二词,意即林下之风。《世说新语·贤媛》有言“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王夫人指谢道韫,东晋王凝之妻,被时人誉为“有林下风气”, 后因称妇女态度闲雅、举止大方为林下之风。魏晋人物神情散朗的风采,为唐人所推许,这当是初唐贵妇的一种追求与考评。结尾以问答形式夸耀了这里的出众风流,而这“风流”二字,既指景又指人,一语双关,赞美这里的景好人美,点出题旨。

  这首诗名为“春游”,实际是借春游写一位美女,很有特色。诗中明写春色,却暗喻人物,非常巧妙。桃花偷色,暗示她人面桃花;嫩柳学身轻,隐喻她身柔似柳;花中舞蝶,兼示她穿行如蝶;树上啼莺,犹言她欢笑如莺。前两句是景的人化,后两句则是人的景化,从而将景美、人美、情美合二为一。结句长孙皇后以“林下”、“风流”自许,反映出一种志得意满、踌躇洒脱及与她皇后身份地位完全吻合的心态。加之正值韶华芳龄,一时忘情,一时收敛,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就连唐太宗也觉着妻子的描写很是贴切、生动,“见而诵之,啧啧称美”。

参考资料:
1、 (明)郑文昂.古今名媛汇诗:内府藏本,明:24
2、 (明)郦琥.彤管遗编:北京出版社,2000.01:56

chūnyóu

zhǎngsūnshì tángdài 

shàngyuàntáohuāzhāomíng lánguīyànqièdòngchūnqíng 
jǐngshàngxīntáotōumiàn yánbiānnènliǔxuéshēnqīng 
huāzhōngláikàndié shùshàngzhǎngduǎntīngyīng 
línxiàyuǎnjièwèn chūzhòngfēngliújiùyǒumíng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yú)¹重来冰雪里,冷入鬓(bìn)丝吹老。牧马长嘶(sī),征笳(jiā)乱动²,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yǔ)³瘦损多少。
译文:无情的野火,趁着阵阵西风,烧光了天涯芳草。冰天雪地里再次来到边塞,鬓发染霜,我已被寒风吹老。牧马长嘶,胡笳乱鸣,一并闯进我忧愁的怀抱。定然知道今天晚上,我这个庾信般多愁善感的诗人,会瘦掉多少。
注释:百字令:词牌名,即念奴娇。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汉儿村:在今辽宁省朝阳县境内。¹榆塞:榆关,即山海关。²“牧马”两句:汉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³庾郎:北周诗人庾信。他身经丧乱,作品饱含愁思,曾作《愁赋》。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便是脑满肠肥¹,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²(qiáo)(cuì)后,非复酒垆(lú)风调³。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译文:即便是脑满肠肥的过去,尚且难以消受,这里的荒烟落照。更何况司马相如早已憔悴,不再有当垆卖酒的风流格调。回乐峰彻骨寒冷,受降城如此僻远,思念家乡的梦儿夜夜萦绕。登高凭栏,四野茫茫,不由百感交织,只能向着远方,发出一声清啸。
注释:¹脑满肠肥:不操心的人,吃得饱,养得胖。²文园:指司马相如。³酒垆风调: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和妻子卓文君在酒店当垆卖酒。⁴回乐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⁵受降城:有三处,这里泛指边塞。

  上片写塞上萧瑟荒凉之景,再借用多愁多病的庾郎典映自己,表现词人心中绵绵的伤感情怀。

  下片进一步渲染愁怨之深,以“便是” “何况”步步写来,层层烘托,一咏三叹,婉转曲折,并以“文园憔悴”的典故突显了此刻的乡愁,感情所至,情韵深挚,自有扣人心弦的力量。

  全词除了抒写远在边关的征夫怀人思乡的愁情外,还把“脑满肠肥"、“五陵公子”和“文园”、 “庾郎”(也是作者自况)对比,为才人薄命痴儿多福而不平。

参考资料:
1、 董平.纳兰性德词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86年09月第1版:第205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24页

bǎilìng··宿hànércūn--lánxìng

qínghuǒchèn西fēngshāobiàntiānfāngcǎosāizhòngláibīngxuělěngbìnchuīlǎozhǎngzhēngjiāluàndòngbìngchóu怀huáibàodìngzhījīnlángshòusǔnduōshǎo

便biànshìnǎomǎnchángféishàngnánxiāoshòuhuāngyānluòzhàokuàngwényuánqiáocuìhòufēijiǔfēngdiàohuífēnghánshòujiàngchéngyuǎnmèngxiàngjiāshānràomángmángbǎigǎnpínggāowéiyǒuqīngxiào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二人争之不已,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昔人有睹¹雁翔者²,将援³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fán)宜。”二人争之不已,讼(sòng)于社伯¹⁰。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¹¹。已而¹²¹³雁,则凌空远矣。
译文:从前有一对兄弟看见天上飞着的大雁,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栖息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两个人因此争吵起来,于是同到社伯那里去争辩是非曲直。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过了一会他们再去找天上的飞雁,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
注释:¹睹:看见。²有……者:有个……的人。³援:引;拉。⁴烹:煮、烧。⁵舒雁:栖息的雁。⁶宜:适合。⁷翔雁:指飞翔的大雁。⁸燔:烤。⁹讼:争辩是非曲直。¹⁰社伯: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¹¹半焉:一半煮,一半烤。焉,句末语气助词。¹²已而:过了一会儿。¹³索:寻找。

xiōngzhēngyàn

liúyuánqīng míngdài 

    rényǒuyànxiángzhě jiāngyuángōngshèzhī yuē  huòpēng  zhēngyuē  shūyànpēng xiángyànfán  èrrénzhēngzhī sòngshè shèqǐngpōuyàn pēng fánbànyān érsuǒyàn língkōngyu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