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
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
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
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
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
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zèngfángshìguǎn--wángwéi

rénwàngàicāngshēngshǎoshíshìxiánzàiliǎngyíng

rénguīdànzuòshìnónggēngsāngxiāngwàngduōmíng

qiūshānjìngcāngcuìlínhánchéngshìshìjiānyǎnduìshūzānyīng

xiāotiáorénshūniǎoquèxiàkōngtíngxīnsuǒshàngwǎnjiépíngshēng

jiāngcónghǎiyuèshǒujìngjiětiānxínghuòlèiānmáojūnshìyíng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4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鸥生意在沧波,不为风尘有网罗。
白鸥¹生意在沧波,不为风尘有网罗。
译文:白鸥在苍茫大海上生机勃勃的遨游,不接近人类是因为人类设置了罗网来捕捉。
注释:¹白鸥:出自《列子·黄帝篇》,引用白鸥与人相疑的典故。
年抵冯唐初未半,才方疏广岂能多。
年抵冯唐初未半,才方疏广¹岂能多。
译文:你的年龄只有冯唐一半不到,才干堪比疏广那样的大贤,像你这样的人物天下少有。
注释:¹冯唐、疏广:皆西汉时期人物,均有大才。冯唐仗义执言,得罪汉文帝,九十岁未得重用;疏广年老致仕,散尽家财于乡里,为时人所称颂。
孤清楚国知谁继,遗爱郴人想共歌。
孤清楚国¹知谁继,遗爱郴(chēn)人想共歌。
译文:你孤高清正的人格在楚地不知由谁来继承,你遗留下来的恩泽让郴州人民共同歌颂。
注释:¹楚国:指楚地。吴某在湖南为官,属古时楚地。
嗟我欲归宜未晚,雪舟乘兴会相过。
(jiē)我欲归宜未晚,雪舟乘兴¹会相过。
译文:我想要像你学习早日归隐,希望还不算晚,效仿先贤雪夜访友,人生岂不快哉!
注释:¹雪舟乘兴:引用“王子猷雪夜乘舟访戴逵,兴尽而返”的典故。表达出一种洒脱不羁的名士风流。

zhìzhèng--wángānshí

báiōushēngzàicāngwèifēngchényǒuwǎngluó

niánféngtángchūwèibàncáifāngshū广guǎngnéngduō

qīngchǔguózhīshuíàichēnrénxiǎnggòng

jiēguīwèiwǎnxuězhōuchéngxìnghuìxiāngguò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幽人¹枕宝剑²,殷(yīn)³夜有声。
译文:幽居的人把宝剑放在枕下入眠,到深夜它发出殷殷的啸鸣。
注释:吟:诗歌名称之一。¹幽人:幽居的人,作者自指。²枕宝剑:把宝剑放在枕下。³殷殷:象声词,多形容雷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人言剑化龙¹,直恐兴风霆(tíng)²
译文:人们说宝剑能够化作飞龙,只怕它还会兴起风暴雷霆!
注释:¹剑化龙:相传晋张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一名龙泉,一名太阿。雷送一剑给张,自佩一剑。后来两剑化为两条蛟龙在水里,波浪惊沸,光彩照人。²风霆:风雷。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不然愤狂虏¹,慨然思遐(xiá)²
译文:再不然就是恨猖狂的敌寇,气昂昂想要去杀敌远征。
注释:¹狂虏:疯狂的敌人。²遐征:远征。遐:远。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取酒起酹(lèi)¹,至宝当潜形²
译文:取一杯酒洒在地上来祭我的宝剑,是珍宝便该把踪迹隐藏起来。
注释:¹酹剑:把酒洒在地上,对宝剑祝告。酹:以酒浇地而祭。²潜形:把踪迹隐藏起来。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岂无知君¹者,时来自施行²
译文:这世间难道真的没有你的知音了吗?时机一到自会让你施展本领。
注释:¹君:你,此处指宝剑。²施行:施展所长。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一匣(xiá)¹有余地,胡为²鸣不平。
译文:剑匣中已有你活动的余地,为什么还会发出不平的鸣声?
注释:¹匣:剑匣。²胡为:为什么。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说陆游入蜀后“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这些倡言恢复的诗篇主要抒写收复失地的愿望,壮志难酬的悲言、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苟安投降的不满。在英雄壮举的幻想中表达始终不渝的爱国深情。《宝剑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首,也是颇有特色的一首。它以别致的构思、平实的语言,把爱国深情表达得深婉蕴藉、悱恻动人。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幽人”是诗人理性的化身,“宝剑”是诗人理想的寄托。诗人的形象是这二者的统一。“枕”字连接“幽人”与“宝剑”,表明诗人时刻不忘统一国土,随时准备参战杀敌。第二句从幽人的感觉写宝剑的声音,至于宝剑为何发声,暂搁不提。“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紧承剑有声,借神话传说进一步想象:剑会变龙,龙能兴起风雷。而那些随遇而安的人们总怕打破平静,于是,不思发奋的人们由于害怕风雷顿起而千方百计禁锢蛟龙,使其不得伸展。“不然言狂虏,慨然思遐征。”诗人进而赋予龙以思想情感,说它如果不是被压制,就会因憎恨狂虏的侵犯而言然远征。实际上这是喻指诗人犹如一条被锁着的龙,渴望施展呼风唤雨之功、发挥雷霆万钧之力,报效国家,了却宿愿。这是第一层,以叱咤风雷的巨龙自喻,表现诗人对实现壮志的热切愿望。同时暗示出诗人不能如愿以偿的原因,为下一层写劝慰和不平作铺垫。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写幽人劝慰宝剑藏匿形迹。紧接着回答为何要“潜形”:“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是以反语来发泄诗人的郁言不平之气。幽人劝慰宝剑的:“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这两点理由都含有诗人言疾怨恨的情绪,后者甚于前者。“胡为鸣不平”,极其有力,在结构和意义上都有重要作用,宝剑发声是在鸣不平,回答了开头的问题,使首尾对应,结构完整。 此是诗中引人遐思的强音,是诗人情感升华、照亮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这是诗的第二层,幽人从现实出发安慰宝剑,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从结构和意境上看,这首诗的构思颇为别致。借物抒情,情含物中。剑本是一种武器,但在爱国者的心中它成了诗人杀敌报国、引动文思的触发物。诗人饱满的爱国热情又使剑具有了生命和性格,成了萌发创作激情、引起想象、表达理想的凭借。

  触及与杀敌有关之物,即生报国之思,非独《宝剑吟》。在被人推为陆游压卷之作的《长歌行》中有“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在《老马行》中有:“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而在《宝剑吟》中,诗人见剑生情,情又幻化成意象。把剑拟想成龙,再借龙自喻,婉转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遏止的不平之情。联系诗人的经历,这不平之情是多方面的:有“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的壮志不遂的不平之情;有“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的对国家前景忧虑的不平之情;有“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言恨投降派的不平之情;更有“丈夫有志苦难成,修名未立华发生”的蹉跎光阴的不平之情。种种复杂强烈的不平之情若率直抒写,易生抽象叫喊之感,有锋芒毕露之嫌,无跌宕起伏之美。同时,激烈率直地写不平之情,还可能触犯统治者而遭祸。于是,这首诗就移情于物,多所想象。让想象在构思中充分发挥作用。不过这首诗的想象与陆游其他爱国诗歌的想象又有所不同。不是通常的结合诗人生活经历和抗战愿望来想象,而是像屈原、李白那样借神话传说构造想象世界。

  这首诗从独特的构思之中,把鲜明的形象表现出来,更显得含蓄蕴藉,曲尽其情。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宝剑有声比喻壮心不已,在想象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迷惑、感情与理智搏击的痛苦。宝剑是明喻,是对“心未平”的烘托和强调,不是贯穿全诗的完整清晰的艺术形象。作者运用借喻兼拟人的手法,使宝剑作为一个鲜明的抒情形象贯穿全诗,与幽人的形象一起构成一个有丰富复杂性格的形象,即诗人的自我形象。这首诗的意象是按空间顺序,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连接两个充实而生动的画面,诗人的形象隐蔽在幽人与宝剑的背后。诗人的爱国激情就熔铸在这独特的构思之中。

  这首诗构思别致,而语言却很平实,通篇没有豪壮华丽之语,也无生硬晦涩或故作姿态之感。语言平实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修辞、音韵方面。作者善于生动灵活地运用普通词语如“枕”“化”,等在诗中既起连接作用,又有神韵,使幽人、剑、龙成为活的形象,引起联想。把“言慨”一个词,拆开来用在两句中,使诗句气势贯通、情意激切,从中可看出诗人的用字之功。不造奇拗语句、注重意思的简洁明快;句子内部词序不颠倒,句式通俗自然如口语;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结构上细针密缕,而意象疏朗雄阔,留下想象的余地又不使人徘徊停驻。诗人还善于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用比喻比拟,加强意境的奇幻含蓄之美;用反诘、反语,犀利有力,极尽言懑揶揄之情态;注重音韵、声调,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美。语言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该诗的通俗易懂。

参考资料:
1、 陆坚 主编.陆游诗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59-6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¹不见古人²,后³不见来者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注释:¹前:过去。²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³后:未来。⁴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¹天地之悠悠²,独怆(chuàng)³而涕(tì)下!
译文: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¹念:想到。²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³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⁴涕:古时指眼泪。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敢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

参考资料:
1、 王运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6-47

dēngyōuzhōutái

chénáng tángdài 

qiánjiànrén hòujiànláizhě 
niàntiānzhīyōuyōu chuàngránérxià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岐阳¹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译文:岐阳九月里就降下小雪,老天爷已作出岁暮萧条的光景。
注释:¹岐阳:即指凤翔。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短日送寒砧(zhēn)(chǔ)¹急,冷官²无事屋庐深。
译文:短短的白昼吹送来阵阵寒气,急促的捣衣声更令人触景伤情,做着闲官无事可管,只觉得屋宇深沉静。
注释:¹砧杵:捣衣石与捶衣的棒槌。此处指捣衣声。²冷官:职位不重要、清闲冷落的官。杜甫《醉时歌》有“诸公滚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之句,谓郑虔任广文馆博士,旧注说太守陈公命苏轼兼府学教授,故用冷官事,误。陈公弼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方接替宋选任凤太守,本诗则作于嘉祐七年。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译文:别后慰我愁肠唯有多饮酒,秋来头上已添白发几茎。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近买貂裘(qiú)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¹
译文:最近买了一件貂皮袍子,穿上它就可以到边境,忽而又想乘着车马出使,问一问西夏为什么不把珍宝奉敬。
注释:¹忽思句:化用齐桓公伐楚事。《左传僖公四年》管仲对楚使曰:“尔贡包茅不入(指不纳贡),王祭不共(供),无以缩酒(渗酒)寡人是征《索取)”此处谓诗人想出使西夏,使其臣服,纳贡于宋王朝。乘传,古代站用四匪下等马拉的车,此泛指车马。琛,珍宝,《诗·鲁颂洋水》“慢彼准夷来献其探。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
江上同舟诗满箧(qiè)¹,郑西分马涕垂膺(yīng)²
译文:回忆兄弟俩在江上共舟是书箱里装满了诗篇,在郑州分别时泣不成声。
注释:箧:小箱子。²膺:胸。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译文:功业不成无法报国令我愧对我的书籍和宝剑,也愧对我的亲朋好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译文:在官舍里度过秋季惊叹时光流逝,在寺楼中观雪我与谁一起登楼。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译文:我猜想你应该在东窗之下读着易经,车马经过敲门你定不回应。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¹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zhān)(rú)²,唤省³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译文:为国为民,我鞠躬尽瘁、沥血呕心,求来了这一场雨,宝贵得如玉如金。老百姓空盼了好几年,今天终于把大地滋润。干枯的庄稼绿色新。春天回来了,使万物欣欣,令我高兴;逃荒的百姓,仍颠沛流离,使我遗恨。老百姓呆不住了便抛家别业,灾民们受不了时才离乡背井。
注释:祈雨:古代人们祈求天神或龙王降雨的迷信仪式。¹值玉值金:形容雨水的珍贵。²沾濡:浸润,浸湿。³省:通“醒”。⁴焦枯:指被干旱焦枯的庄稼。⁵恨流民尚在途:指雨后旱象初解,但灾民还在外乡流浪逃荒,作者心中引为憾事。⁶当不的:挡不住。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¹做菽(shū)²,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译文:我恨不得,把遍地野草都变成茂密的庄稼,让河底沙石都化做澄黄的金珠。
注释:¹翻腾:这里是变成的意思。²菽粟:豆类和谷类。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¹
译文:直到家家户户都生活得富足,我也算没有糟踏国家的俸禄。
注释:¹天禄:朝廷给的俸禄(薪水)。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眼觑(qù)着灾伤教我没是处¹,只落得雪满头颅²
译文:眼睁睁看着天灾成害无所助,让我只急得白发长满了头颅。
注释:¹没是处: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²雪满头颅:愁白了头发。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¹从今罢叹吁²
译文:多谢老天爷的扶持帮助,老百姓从此没有哀叹处。
注释:¹赤子:指平民百姓。²罢叹叶:再不必为久旰不雨叹息了。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只愿得三日霖(lín)(yín)¹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译文:但愿这大雨一连三天不停住,哪怕下得街道成了五大湖,
注释:¹霖霪:长时间的透雨。
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都渰(yān)¹了九衢(qú)²,犹自³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译文:大水淹没了所有大路,也还洗不尽老百姓这几年受过的苦!
注释:¹渰:同“淹”。²九衢:街道。³犹自:依然。

  作者官居高位时直言敢谏、与时不合,便中流涌退、回家隐居。朝廷几次征召,他都不出来。但为了关中百姓大旱之苦,他却高龄出仕。他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救济灾民,夜晚向天祈祷,白天出外赈灾,整日辛劳,有时因念百姓疾苦而痛哭不已,四个月后便病倒去世了。关中一带百姓哀痛如失父母。作者因此受到人民的景仰和赞扬,被历史公认为好官。

  好官为百姓而死,坏官把百姓整死。因此中国人有赞扬好官的传统。但好官确实太少了,而且越来越少。

  人民永远记得为他们而死的好官,但也不会忘记整死无辜百姓的坏官,因为他们还要亲手把其中最坏的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去。

  套曲 〔一枝花〕《咏喜雨》,是他在陕西救灾时所作,比较真 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在元代散曲中这些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久旱逢雨的喜悦心情,表现其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的关心。感情深挚,语言朴实无华。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的运用,为作品增色不少,艺术效果尤为显著。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