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
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
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来无。
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来无。

shāngshān驿tóngshùwēizhīqiánhòumíngchù--bái

jūnqiánhòuduōqiānzhéjīngguò

xiàowènzhōngtínglǎotóngshùzhèhuíguīmiǎnlái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¹其姝(shū)²,俟(sì)³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chí)(chú)
译文: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注释:¹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静:娴雅贞静。²姝:美丽,漂亮。³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⁴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城:城墙。隅:城墙上的角楼。⁵爱:同“薆”,隐藏。⁶搔首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踟蹰: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静女其娈(luán)¹,贻(yí)²我彤管³。彤管有(wěi),说(yuè)(yì)(rǔ)美。
译文: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注释:¹娈:面目姣好。²贻:赠。³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tí)”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⁴有:形容词词头。⁵炜:色红而光亮。⁶说怿:说同“悦”。怿,喜悦。⁷女:同“汝”,你,指彤管。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自牧¹(kuì)²(tí)³,洵(xún)美且异。匪(rǔ)之为美,美人之贻(yí)
译文: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¹牧:城邑的远郊。²归:同“馈”,赠送。³荑:初生的白茅草。象征婚媾。⁴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确实。异:特殊。⁵匪:同“非”。⁶女:代词,代前文所说之物。⁷贻:赠与。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见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见”、“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见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见只是说了句“彤见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见,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参考资料:
1、 庞坚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84

jìng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jìngshū chéng àiérxiàn sāoshǒuchíchú 
jìngluán tōngguǎn tóngguǎnyǒuwěi yuèměi 
kuì xúnměiqiě fēizhīwéiměi měirénzhī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¹?”
译文:齐宣王问道:“(我听说)周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注释:¹有诸:有这事吗?诸,相当于“之乎”。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孟子对曰:“于传(zhuàn)¹有之。”
译文:孟子回答:“在文字记载上有这件事。”
注释:¹传:记载史实的古书。
曰:“若是其大乎!”
曰:“若是其大乎¹!”
译文:(齐宣王)问:“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
注释:¹若是其大乎: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是,如此,这样。其,表推测语气。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民犹以为小也。”
译文:(孟子)说:“百姓还认为它小了。”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译文:(齐宣王)说:“我的捕猎场,方圆四十里,但百姓还觉得大,是为什么?”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chú)(ráo)¹往焉,雉(zhì)兔者²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³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mí)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jǐng)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译文:(孟子)说:“周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去那里,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去那里,和人民百姓共同拥有它。百姓认为它小,不也是应该的吗?我刚到达(齐国的)国境时,询问国家的重要的禁令,这样以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四郊的门里面有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杀死场地里的麋鹿的人,(判处)如同杀人一样的罪刑,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是在国中设置陷阱。百姓觉得它大,不也应该的吗?”
注释:¹刍荛(者:割草砍柴的人。²雉兔者: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雉,野鸡。³宜:应该。⁴境:国境,边境。这里指齐国的国境。⁵大禁:重大的禁令。⁶郊关:四郊的门。指古代城邑四郊起拱卫防御作用的关门。⁷麋:鹿的一种,也叫“四不像”。⁸为阱于国中:在国中设置陷阱。
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风烟一壑家阳羡,最好竹山响里。摧砚几,坐罨画溪阴,袅袅珠藤翠。人生快意,但紫笋烹泉,银筝侑酒,此外总闲事。
擅词场¹、飞扬跋(bá)(hù)²,前身可是青兕(sì)³?风烟一壑(hè)家阳羡,最好竹山响里。摧砚几,坐罨(yǎn)画溪阴,袅(niǎo)袅珠藤翠。人生快意,但紫笋烹泉,银筝(yòu)¹⁰,此外总闲事¹¹
译文:雄踞词场,意气飞扬狂傲不羁,前生是否与辛弃疾一样是青兕转世呢?家乡在山光秀丽的阳羡,最妙的是,这也正好是词人蒋捷的故里呢。携带着砚台与几案坐在罨画西南,但见柔曼飘逸,花如贯珠的藤蔓苍翠欲滴。人生的快意莫过于汲取山泉来烹煮紫笋茶,或是有美人弹着银筝来劝酒,除此之外,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了。
注释:其年:陈维崧字。¹擅词场:据有词坛。²飞扬跋扈: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³青兕:兽名,似牛,独角,色青。 这里指辛弃疾。⁴阳羡:陈其年故乡 宜兴。⁵竹山:南宋词人蒋捷字 ,故乡亦在宜兴。⁶罨画溪:《寰宇记》:“圻溪,今俗呼罨画溪,在宜兴县南三十六里,源出悬脚岭,东流人太湖。”⁷珠藤:《本草拾遗》:“斑珠藤生山谷中,不凋,子如珠而斑。”⁸紫笋:茶名。 产于太湖之滨,唐代列为贡茶,驰名天下。⁹银筝:古 有以银饰筝。筝,小瑟类弦乐器。¹⁰侑酒:劝酒。¹¹闲事:无足轻重之事。
空中语。想出空中姝丽,图来菱角双髻。乐章琴趣三千调,作者古今能几。团扇底。也直得、尊前记曲呼娘子。旗亭药市,听江北江南,歌尘到处,柳下井华水。
空中语¹。想出空中姝丽²,图来菱角³双髻(jì)。乐章琴趣三千调,作者古今能几。团扇底。也直得、尊前记曲呼娘子。旗亭药市,听江北江南,歌尘到处,柳下井华水¹⁰
译文:随缘而生、变幻无常的词句,想象出随缘而出、飘渺动人的佳丽。画成了妙解音律的菱角,头上盘着发髻。创作了如《乐章》《琴趣》般的佳词逾千调,像这样的作者,从古至今能有几人呢?正当在团扇下与美人共吟唱,也值得在酒杯前换美人来记录下曲谱流传。且听这歌词声传遍旗亭、药市,飞遍江南江北,所到处绕梁动尘,正如当年有初汲井水的地方就有人歌柳永词一样。
注释:¹空中语:惠洪《冷斋 夜话》:“法云师尝谓鲁直(黄庭坚字)日:‘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鲁直日:‘空中语耳!非杀非偷.终不坐此堕恶道。’”²空中姝丽:空幻中 的美女。指画图中所画侍女。³菱角:洪迈《跋白 乐天诗》中云:“白居易侍儿中有名菱角者。这里借指图中侍女。⁴乐章琴趣:指词集。 柳永词集称《乐章集》.黄庭坚词集称《琴趣外编》。⁵三千调:形容词调之多。陈维崧共有词一千六百二十九首,古代词人词作之富,无出其右。共用四百十六个词调。⁶尊:同樽,酒樽。⁷记曲呼娘子:《乐府杂录》:“张红红唱歌乞食于市,韦青纳为姬。敬宗召人宫,号记曲娘。”旗⁸亭:酒馆。⁹药市:买卖药材的集市。¹⁰柳下井华水:叶梦得《避署录话》:“予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之处,即能歌柳词。”柳,指北宋词人柳水。井华水。《本草》载:“井华水,平且第一汲者,令人好颜色。”

  其年,陈维崧字。在他的填词图上题咏的很多,是清初词坛上闻名的风流韵事。朱彝尊的《迈陂塘》词是其中的一篇,是享有盛名的一篇。

  朱彝尊和陈其年,私交甚厚,出处也大体相同。早年,二人曾合刻《朱陈村词》,抗清复明活动中引为同志。以后乞食四方,历游半个中国,落魄潦倒,侘傺不得志。晚年同应博学鸿词。这首词写于二人未出仕前。

  陈廷焯说:“迦陵(陈维崧号迦陵)词,沉雄俊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又说:“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结论是:“国初词家,断以迦陵为巨擘。”(以上均见《白雨斋词话》卷三)都是深中肯綮的公允之论。不信,请看朱彝尊的评说。“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青兕”:传说中的猛兽,这里代指辛弃疾。辛词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神勇无比,后人誉为青兕转生。朱彝尊巧妙地移作迦陵评语,谓其专擅清初词坛,摆脱常规拘束,飞扬跋扈,目无余子。“前身可是青兕?”这一设问极妙,若非青兕,何来如此神勇?既有如此神勇,前身应是青兕,从反诘中予以肯定。同时也揭出迦陵词与辛词的师承关系,其词风是从辛弃疾一脉而来,“跋扈颇参青兕意”(朱祖谋语),形神肖似的程度,不妨说成是清初的辛弃疾,这一点是朱彝尊未明言而会首肯的。至此,读者面对填词图中的人物——陈其年,有了总体把握:是不同凡响的填词大家,有着迥异常人的创作个性,独揽词坛的崇高地位,源出稼轩,以豪放为主要特色的创作天才。言简意赅,肮脏流转,熔叙述、评论、谀扬、疑难,以及旧典新说于一炉,五彩纷呈,先声夺人,予读者以鲜明强烈的感知和印象。后人每以朱(彝尊)陈(维崧)并称,如此句的大笔勾勒,力透纸背,亦见朱氏的功力,确能旗鼓相当。

  “风烟一壑家阳羡”,借杜牧诗“一壑风烟阳羡里”成句,点出主人公世居的古阳羡,即今江苏省宜兴市的山光水色,佳美风景。恰好这儿也是宋代著名词人竹山的乡里。竹山,蒋捷号,词风追步稼轩,刘熙载《词曲概》里称他为“长短句之长城”,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对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影响尤大。这从地理上追溯其词学渊源。作者以平淡无奇的笔触,娓娓道来,极自然地一笔带出,为首句的评述作了补充。

  犹如影视镜头,渐渐由远处摇至眼前,作者引导我们逼近观察填词图中的生活场景:画面上罨画溪(地名。在宜兴县东南。古时有指为圻溪或东泻溪者)穿越而过,溪水清越,缥碧见底,泉水激石,似闻泠泠作响;两岸夹生藤花,珠结翠绕,摇曳多姿,倒映水中,青绿喜人。图中的主人公,随身携带着文房四宝和桌几之属,安坐在那溪旁的绿树阴中,正悠然出神地苦思冥想,捕捉“空中语”,在这样幽雅的环境中,创造出飞扬跋扈的好词。

  写到这里,已将“其年填词图”题目立体呈现于读者面前,山穷水尽处,笔头一转,突作放达语:人生快意事,但求“紫笋烹泉,银筝侑酒”便足够了,“此外总闲事”!“紫笋”,茶之名器。相当于今天出产的宜兴紫砂壶。“银筝”:名贵的银装筝。也就是说,闲来掬取一勺名泉,烹上一壶酽茶,与三五旧友新欢,意气风发,谈艺论文;兴来丝竹吹弹,饮酒作乐,象刘禹锡诗中说的“插花女儿弄银筝”,姜白石词中说的“小红低唱我吹箫”,一曲终了,捧巨觥劝进,昏昏然不复与外事相接。是呀,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是作者的劝慰语,也是画图上无法绘出,深藏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酸楚语。在沉痛的感喟中读者顺理成章地领略到词外之旨:旷世奇才,不为世用,只能沉湎于酒旗歌板之中,有情人当一掬同情之泪!

  上片的艺术特色很鲜明:一、始终扣紧“其年填词图”五字写实写足。从总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从外形到内涵,立体交叉,纵横开合,立足画面,从“图”生发。即使是“紫笋”、“银筝”,也是图画中的实有之物。年次少于陈维崧的同里词人蒋景祁,在其词注中便曾说“填词图中旁画士女”,正是“插花女儿弄银筝”的真实画面。而总体评说,乡学渊源,创作环境,烹泉论艺,以及银筝正拍,快意时浮一大白,却说的是“填词”因果。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其年”二字,多角度地托出一个活灵活现的陈维崧来。二、由远及近,由表及里,虚实交替,移步换形。言飞扬跋扈,突来“可是青兕”一问;说阳羡山水,攀上古人竹山乡亲;明写创作环境优美,潜台词是:词赋乃小道,建功立业,才是大丈夫的营生。分看似乎各自独立,合看则围绕“其年填词图”轴心旋转。散珠委地,线穿珠联,一环套住一环,一层递进一层,光怪陆离,变换莫定。特别是充分发挥了有声画(俗说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的功用,以“紫笋”、“银筝”等实有之物为道具,转瞬间,成为深层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成因,有助于多层次地塑造丰满的艺术形象。

  过片以下不再就“图”立说,只就“其年填词”进行细部刻镂。

  “空中语”:据《冷斋夜话》载,法云和尚劝黄庭坚多做诗而艳歌小词可不作;黄庭坚说:小歌词是“空中语耳,非杀非偷,终不坐此堕恶道”。亦即歌词乃凭空结撰之语。“想出空中姝丽,图来菱角双髻。”“菱角”:白居易诗:“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菱角、谷儿皆侍婢名。意谓歌词中的艺术形象,不管是构想中的标致小姐,或是具体描绘的扎着丫髻的婢女,都是无中生有的产物。朱彝尊自题词集《解珮令》亦曾说:“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与此意同,但说得更显露。这里推己及人,说陈维崧凭空结撰之词,虽不乏“燕钗蝉鬓”、“歌筵红粉”之类的题材,其目的在于寄托作者的幽愤。陈廷焯评说:“其实朱、陈未必真空也。”(《放歌集》卷三)是为知言,他们不为世用,饥驱四方、抑塞磊落之气发而为词,正是深深地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并非飘浮空泛的游词。若从艺术创作之法则言,正如陆机《文赋》说的“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是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称词为“空中语”,却也合理而又形象。

  陈维崧才思横溢,意豪气盛,中遭家门变故,颠沛流离,一切诙谐狂啸,细泣幽吟,全都通过词来宣泄,有时一日作数十首,或一韵至十余阕,填词之多,古今称最。“乐章琴趣三千调,作者古今能几?”是实事实说,不是夸诞之言。“乐章琴趣”,柳永词集称《乐章集》,黄庭坚、晁补之的词集同称为《琴趣外编》,是以二集名代指填词。为何二者叠用呢?这是词律规定字数的需要。迦陵词在长期的流传中散失很多,有的是作者漫不经意随作随丢,今天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千六百多首,也还是古今作者中词作数量最多的。如此既多且好的歌词,就使从前的那些善歌者或记曲者相形见绌了。“团扇底,也直得尊前、记曲呼娘子?”“团扇”:据《古今乐录》载:晋王珉好捉白团扇,其嫂婢谢芳姿善歌《团扇歌》。又“记曲呼娘于”,据《碧鸡漫志》载:张红红颖悟绝伦,每听新声,即能记其拍,一声不失;后招入宜春院,宫中号为记曲小娘子。这些谢芳姿、张红红之流,当然不是陈维崧的敌手,显得名实不副,只有从酒旗歌筵前消失,让位于陈维崧的新声了。

  最后数句,极力写陈词之艺术感染力和流传之广大。不论是城市和墟集(“旗亭”,市楼。“药市”,《成都古今记》:九月药市。指墟集)都可听到传唱江南新词江北旧词(“江南江北”,向子諲词分为江南新词、江北旧词),歌声揭响入云,震落屋梁上的尘土(“歌尘”,刘向《别录》:鲁人虞公,发声清晨,歌动梁尘),又如清晨吸一口井华水(“井华水”:《本草注》:井华水平旦第一汲者,令人好颜色),沁人心脾,顿觉性平气和,颜色温润。叶梦得《避暑录话》曾记载:“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屯田词。”(按“井华水”已见前《本草注》,此又引《避暑录话》释“柳下井华水”,为行文方便,二注都用了。)迦陵词流传的盛况,也同于柳词的情景。古人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作圣作贤,建功立业是无望了,有这许多佳词丽篇,家喻户晓,广被天下,也是不朽之盛事,可以聊以自慰了。

  后片极写其“盛”,却笼罩悲愤之雾,这也是全词的基调。朱彝尊才学富赡,有喜欢掉书袋的毛病,这首词隶事太多,就是证明。再则迦陵词有蹈扬湖海,一发无余的短处,虽不影响朱氏的总体评价,读者却是应该知道的。

参考资料:
1、 可可诗词网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zhà)¹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译文:霅溪湾里一钓鱼为生的渔翁,舴艋小舟做家一会向西一会向东。
注释:渔父:一名“渔歌子”。¹霅溪:水名,在今浙江。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江上雪,浦(pǔ)¹边风,笑着荷衣²不叹穷。
译文:江上的白雪,水滨的清风陪伴,面带笑容,身着荷叶做的衣服并不感觉自己贫穷。
注释:¹浦:水边、岸边。²荷衣:用荷叶编成的衣。此处指隐士的衣服。

··yúnwāndiàowēng--zhāngzhì

zhàwāndiàowēngměngwèijiā西dōng

jiāngshàngxuěbiānfēngxiàozhetànqióng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云霞堕(duò)西山,飞帆¹拂天镜²
译文:云霞坠落西山,飞驶的帆船轻拂着明净的湖面。
注释:豁然阁:在今江苏吴江,濒临太湖。¹飞帆:飞驶的帆船。²天镜:指明净的湖面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译文:是谁开的这扇窗呢?凭倚窗前,太湖千顷碧波尽收眼底。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
寒蟾(chán)¹发淡白,一雨破孤迥(jiǒng)²
译文:天上的明月发出淡淡的白光,一阵风挟来了一霎雨,划破这孤寂的意境。
注释:¹寒蟾:冷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²孤迥:孤寂意。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
时邀竹林¹交,或尽剡(shàn)²兴。
译文:时而邀来志趣高尚的竹林之友,时而出访知交,如王子猷雪夜访戴。
注释:¹竹林:指竹林七贤。²剡静:即曹娥江上游,在浙江嵊县南。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piān)¹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译文:一叶扁舟返回北城时,只隐隐听到钟磬之声远远传来。
注释:¹扁舟:小舟。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闲暇之余黄昏泛舟游太湖的所见所感以及乘舟返城的过程。全诗高雅淡远,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游玩时闲适以及对豁然阁的依依眷顾之情。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句写诗人黄昏出游,飞帆驶入澄静的太湖。“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诗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奇美的境界,绚丽多姿的晚霞在西山上空飘浮,清风徐吹,帆船轻轻划破水平如镜的湖面,这景象,令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中间四句写诗人登上了豁然阁,凭窗远眺。阁窗直对湖面,湖光映照得十分明亮。他赞叹这窗开得巧,凭倚窗前,太湖千顷碧波尽收眼底。当幽暗的夜的帷幕缓缓下降的时候,湖景倍加奇丽,映照水面的明月射出淡淡的白光,朦胧而又神秘。一阵风挟来了一霎雨,破坏了平静,把如璧的湖月撕得粉碎,仿佛沉人了湖底。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静兴。”句概述诗人的志趣。他时而邀朋聚会,这些朋友志趣高尚,如同晋代的竹林七贤;他又时而出访知交,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全凭兴趣。

  结尾二句写乘舟返城。诗人乘着轻快的小船返回北城,途中隐隐约约听见清脆悠扬的钟磬声发自附近的庙宇。诗人隐隐流露了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

  这首五古文笔轻淡,诗思摇漾。其中前两句一“堕”一“拂”,高阁之崇,湖水之阔尽现。次二句以“一窗明”纳“千顷静”,形成视觉与听觉之通感效果,末二句以一叶扁舟遥协“飞帆拂天镜”,然又忽折笔势,将此轻快的动感复引入“隐隐闻钟磬”的幽深而空灵的静境。明显受了中唐诗人韦应物“高雅闲淡”的山水诗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刘学军.中国古建筑文学意境审美.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79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山水诗鉴赏:江山留胜迹.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25
3、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816

huōrán--chéng

yúnxiáduò西shānfēifāntiānjìng

shuíkāichuāngmíngqiānqǐngjìng

hánchándànbáijiǒng

shíyāozhúlínjiāohuòjǐnshànxìng

biǎnzhōuháiběichéngyǐnyǐnwénzhōngqì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