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shěnghòutīng

bái tángdài 

huáihuārùnxīnqiū tóngfēngfāntiān 
jìnhòutīngshì báitóulǎojiānzhěnshūmián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富有钱时,妇儿¹看我好。
译文:当我境况富裕,有很多钱的时候,妻子儿女都待我非常好。
注释:¹妇儿:妻子、儿女。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译文:如果我脱下衣裳,他们就会争着帮我把它们叠好。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吾出经求¹去,送吾即上道。
译文:我如果出门去若营求财,他们就会殷勤地送我,直到大路上。
注释:¹经求:经营求财。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¹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译文:我带着钱进入家门,他们见到我马上满脸堆笑。
注释:¹将:携。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译文:像白鸽一样盘旋在我的周围,像鹦鹉一样一呼百诺。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xiè)(hòu)¹暂时贫,看吾即貌哨²
译文:有时我偶然暂时贫穷,他们看到我就不给我好脸色看。
注释:¹邂逅:不期而至,此处为一旦、偶然的意思。²貌哨:脸色难看。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人有七¹贫时,七富还相报。
译文:人有多次贫困的时候,也还有多次富裕的时候以相报偿。
注释:¹七:虚指多次。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译文:如果只图钱财而不顾念亲人,那就等着看来时的报应吧。

  这是一首慨叹人情冷暖的诗作。表面上看,全篇既没有精彩的警句,也很少有环境氛围的艺术描绘,似乎是平平淡淡、语不惊人;实际上它以“直说”见长,指事状物,浅切形象;信口信手,率然成章;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别具一种淡而有味的诗趣。

  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步步围绕主题,写得颇有情致。首段六句,作者以概述的笔调,指出妻室儿女态度好坏的关键在于一个“钱”字。拥有钱财时,一切都好,妻室儿女也显得十分殷勤。假如要脱衣服,很快就会有人把脱下的袍袄折叠得整整齐齐;假如离家出外若商,还要一直送到大路旁边。诗人在这里选取习见的生活现象,以凝炼的笔触,不加修饰地叙写出各种场景,给人以平凡而生动的感觉。

  接着,作者利用贴切的比喻,进一步刻画出金钱引起的种种媚态:“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当携带金钱回到家中时,他们一个个笑脸相迎,像白鸽那样盘旋在周围,又好似学舌的鹦鹉在耳边喋喋不休。人们向来把鸽子当成嫌贫爱富的鸟类,而鹦鹉则被视作多嘴饶舌、献媚逢迎的形象。因此诗人用“白鸽”、“鹦鹉”来比喻见钱眼开的贪财者。

  最后六句,概括全篇主旨,也是王梵志对世情险薄的愤激之语。句中的“邂逅”、“貌哨”,皆为唐人口语。这几句诗中,作者直率地警告那些庸俗的贪财者,如果只为贪图钱财,而毫不顾及人的情义,那就要看看来时的报应了。这里,诗人率直地写下了他的愤激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明显的特点是:以锐敏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某些不大为人重视的动作和事理,运用通俗凝炼的语言,设想奇巧的对比描写,着墨不多,无意于渲染,但是那种贪钱者的丑态便跃然纸上。与此同时,诗人的不平之气也豁然而出。作者利用比较娴熟的驾驭民间语言的能力,出语自然,质直素朴,言近旨远,从而开创唐代以俗语俚词入诗的通俗诗派,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1、 张锡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

yǒuqiánshí

wángfànzhì tángdài 

yǒuqiánshí érkànhǎo 
ruòtuōshang diépáoǎo 
chūjīngqiú sòngshàngdào 
jiāngqiánshèlái jiànmǎnmiànxiào 
ràobáixuán qiàyīngniǎo 
xièhòuzànshípín kànmàoshào 
rényǒupínshí háixiāngbào 
cáirén qiěkànláishídào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huā)容碧影生晚寒。
译文:萧瑟秋风吹得大地百草枯干,傍晚时分,寒气袭人,路旁的花树呈现出愁惨的容颜。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译文:我年当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颓丧如衰枯的秋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衣如飞鹑(chún)¹马如狗²,临歧³击剑生铜吼。
译文:衣服烂得像飞鹑胯下马如狗,面临岔路口拔剑向天发怒吼。
注释:¹飞鹑:形容衣衫褴褛。²马如狗:形容马极瘦小。³临歧:面临岔路。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旗亭¹下马解秋衣,请贳(shì)²宜阳³一壶酒。
译文:酒店下马后脱下秋衣作抵押,请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
注释:¹旗亭:此指酒肆。²贳:赊欠。³宜阳:地名,即福昌县,在今河南省。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译文:酒醉中我呼唤老天层云不散,万里白昼顷刻之间一片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huī)¹
译文:店主人劝我好好保养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
注释:¹填豗:豗,相击。填豗,就是填塞心胸的意思。

  开头二句写景。秋风萧瑟,草木干枯,傍晚时分,寒气袭人,路旁的花树呈现出愁惨的容颜。诗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合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带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

  三、四句写情。秋气肃杀,满目萧条,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沉的痛苦。李贺二十一岁应河南府试。初试告捷,犹如雏鹰展翅,满以为从此便可扶摇直上,不料有人以李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为由,阻挠他参加进士考试。“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正是这种抑郁悲愤心境的写照。这里的“枯兰”是由眼前的秋花引起的联想,用它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忧伤绝望的“心”,奇特而又妥帖,形象鲜明,含义深厚。兰花素雅,象征诗人高洁的胸怀;兰花枯谢,则是他那颗被揉碎了的心的生动外现。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述诗人愁苦愤懑的情怀。“衣如飞鹑马如狗”写衣着和坐骑,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显示他穷困不堪的处境,笔墨清新,形象突出。“临歧击剑”句,写行动而重在抒情。击剑不是为了打斗,而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吼”字是拟物,也是拟人。剑本来是不会“吼”的,这里用猛兽的咆哮声来比拟击剑人心底的“怒吼”。如此辗转寄托,把抽象的感情变成具体的物象,不断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句首的“临歧”二字,含有哭穷途的意思。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哪条路好。事实上眼前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向理想境界了,这使诗人悲愤填膺。

  “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要得解脱,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可是诗人身无分文,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他已经穷困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衣不可脱而非脱不可,酒可不喝而非喝不行,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的心情。

  衣服当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却还是没有解除。“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诗人忧心如焚。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结尾二句,诗意一折,写酒店主人好言劝慰,要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俗物填塞心胸。感情愤闷到了极致,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这二句,既起了点题的作用(诗题“开愁”,含有排解愁闷之意),同时深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愤世嫉俗思想,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全诗意脉连贯,一气呵成,由悲秋而起失意之感,由失意至激愤、至绝望、至自我解脱,情感变化轨迹分明、自然。笔调豪放,意境苍凉。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浑然一体,又脉络清晰,被钱钟书称为“眉疏目爽之作”(《谈艺录》一三)。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4-625
2、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8-1029
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来不见花。
梦里瞢(méng)(téng)¹说梦华²。莺(yīng)莺燕燕³已天涯。蕉(jiāo)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来不见花。
译文:只能在恍惚的梦中重温昔日的繁华,莺莺燕燕都已经散走天涯。郑人藏于庙中的芭蕉叶下原本就没有鹿,周人在汉已也没有见过仙女散花。
注释:思佳客:词牌名,又名《思越人》《鹧鸪天》《醉梅花》等。双调,五十五字,前片四句三平韵,后片五句三平韵。¹瞢腾:糊里糊涂。²梦华:梦中的繁华,此指已经逝去的繁华。³莺莺燕燕:代指歌姬舞妓。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今古事,古今嗟(jiē)¹。西湖流水响琵琶。铜驼²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译文:古争朝代兴衰变迁,只能哀叹世事无常。西湖流水依旧潺潺,如弹奏的琵琶曲。西晋索靖手指洛阳宫门前的铜驼,感叹天下将要动乱。不要面对江南询问家乡故园的情况。
注释:¹嗟:慨叹、叹息。²铜驼:此代指皇宫和南宋王朝。魏晋时国都洛阳皇宫门外立有二铜驼。

  该词围绕临安(今杭州)、西湖来写。上片说临安盛日都成梦影。起着“梦里瞢腾”二句,引用二典。“梦华”引用《烈子》黄帝梦游华胥国的典故,“梦里梦瞢腾漫梦华”,昔目的盛景在《武林旧事》中历历在目,然而盛景不再,只能在梦中畅游昔日年华。一个“梦”字表现感慨之深,回思之痛。

  “莺燕”用苏轼“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述古令作诗》),这里代指歌姬舞妓,说往日的歌姬舞妓都已散表走天涯。次二句“蕉中覆处”,也引用二典。“蕉无鹿”。出自《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直中覆处应无鹿”言旧欢难再,旧况难现,如同蕉中寻鹿。“汉上花”用《韩诗外传》典,据载周人郑交甫在汉上遇二神女与之交谈,其言甚欢后神女解佩赠珠而去。郑喜不自禁,不料刚走数步,珠不见了,二女也不见踪影。”汉上从来不见花”与上句意同,指汉上本来无花。此二句对偶工整、意理深含,不管“蕉下无鹿”,还是汉上无花”,都说明书中所记临安的“梦华”,实质上就如同“痴梦”, “空华”。淡淡两句,情意无穷,感伤至深。

  下片以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又表达出作者对国仇家恨的痛楚。“今古事”三句,承接上片言古今兴衰,古今都难以摆脱,只能哀叹世事的无常,如西湖流水演奏的琵琶曲。又有人言“西湖流水雨琵琶”借用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琵琶曲)指对古今兴衰,仍有人置若罔闻,如亡国之商女犹无恨,仍在演奏《后庭花》这样的艳词琵琶曲。此解亦有道理。“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此句表明人世难料,不要问家乡变迁,人生巨变。

  全词情深意切,真情实感露诸笔端,是一首佳作。

参考资料:
1、 林力、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1756-1757页

jiā ·zhōucǎochuānglínjiùshì

zhāngyán sòngdài 

mèngméngténgshuōmènghuá yīngyīngyànyàntiān jiāozhōngchùyīng鹿 hànshàngcóngláijiànhuā 
jīnshì jīnjiē 西liúshuǐxiǎng tǒngtuóyānfāngcǎo xiūxiàngjiāngnánwènjiā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
古树噪寒鸦¹,满庭枫叶芦花。昼灯²当午隔轻纱³,画阁珠帘影斜
译文:古树上鸦声噪鸣一片,秋风吹落的芦花枫叶,撒满寺庙的庭院。青纱帐的后面,供神的灯中午还亮着,斜斜的灯影投给画阁珠帘。
注释: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四句四仄韵。¹寒鸦:秋冬时节的乌鸦。²昼灯:祠庙中的长明灯。³轻纱:指灯罩。⁴画阁:彩绘的楼阁,指祠庙。⁵斜:斜着的灯影。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门外往来祈(qí)¹客,翩(piān)²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³,渡头三两人家。
译文:寺门外来来往往的人声嘈杂,求神还愿的香客步履沓沓。远去的白帆似在江风中起舞,渐渐地消逝在茫茫的天涯。回头远望,隔江的炊烟袅袅,寂寥的渡口有三两户人家。
注释:¹祈赛:即祈报,祭祀名。春祈丰年,秋报神功。又遇水旱则祈,既如愿而报。祈赛客,祈报的百姓。²翩翩:往来的样子。³烟火:百姓做饭时的炊烟袅袅。⁴渡头:渡津。

  这首词词赋本题,写神祠一日祈赛所见所感。上片从外而内,写神祠之静穆枫叶如霞,芦花似雪,此为寻常秋景;古树参天,寒鸦霜色。此为不寻常之秋色。点染外景,渲染出庄严的色彩。“昼灯”二句,摹写内景。日已当午,轻纱拂笼,光线幽暗,昼灯幂幂,珠帘垂坠。当午犹如此,朝暮之昏暗幽幂当可知。由“当午”到“影斜”,神祠一日已过矣。

  下片由近而远,写众人之归。祈赛已毕,渡水而来的香客,也由“门外往来”到“翩翩帆落”。与上阕神祠的古穆神秘相比,“门外”二句,显出尘世扰扰的况味来。一日喧嚣,帆去如蝶,轻忽无痕,终归天涯。于神祠而言,熙熙攘攘,终究只是门外过客,来者终去,留者难留,一切部将回归到古树枫叶的寂寂中。所祈所盼的由衷之诚和殷切之志,让帆远人去的香客神思萦绕,不禁频频回首,但望中所见并非神祠,而是隔江烟火、三两人家。村户寥落,渡口人家,神且难佑;千里之遥,往来祈赛,神有什么灵验。天涯客的回首,极见回味后的沉静之思。由起句之古树寒鸦,到结语的三两人家,画境苍朴,余韵袅袅。

  这首词咏祈赛,却略写祈赛过程,更没有正面描写画旗喧鼓,全拟祈赛者口吻。上片写祈赛客一路接近神祠时所见,下片写祈赛客离开神祠时回首所望景象。上片未见人踪,全写神祠,而笔笔随人之视线而动;下片笔笔随人,而言外心中,依然隐隐有神祠在焉。在多咏闺思别愁的唐五代词中,此词别具面目,另呈一格。

参考资料:
1、 邓乔彬,刘兴晖撰;袁行霈主编;刘跃进副主编.晚唐五代词选:商务印书馆,2015.08:第109页

shén--zhāng

shùzàohánmǎntíngfēnghuāzhòudēngdāngqīngshāhuàzhūliányǐngxié

ménwàiwǎngláisàipiānpiānfānluòtiānhuíshǒujiāngyānhuǒtóusānliǎngrénjiā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游莫逐炎洲¹翠,栖(qī)莫近吴宫燕²
译文:鸟儿们呀,游玩千万不能到炎洲的翡翠堆里追逐玩耍,栖息千万不能接近吴宫的燕子窝。
注释:¹炎洲:海南琼州,其地居大海之中,广袤数千里,四季炎热,故名炎洲,多产翡翠。²吴宫燕:巢于吴宫之燕。春秋吴都有东西宫。后以“吴宫燕”比喻无辜受害者。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吴罗。
译文:吴宫筑巢虽好,可经常会因为大火烧毁你们的巢穴,炎洲翡翠虽然无比华丽,可经常会有人设下网罗捕捉你们。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萧条两翅蓬蒿(hāo)¹下,纵有鹰鹯(zhān)²奈若何。
译文:还不如在蓬蒿丛中扑扇着两只小翅膀,天上纵有鹰鹯,能奈你几何!

  前四句“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吴宫火起焚尔窠,炎洲逐翠遭吴罗。”言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

  后二句“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言避世自能远祸。

  整理来说,此诗言淡泊避世之志,远祸全身之术。诗以鸟为喻,唤醒人们切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而应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以达到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境界。

  李白部分作品采用赋题的方法,但恢复古辞的立意,在体制上也恢复汉词的杂言体制。变齐梁无寄托之咏物为有寄托之体。另外,与齐梁呆板的赋题不同,李白之赋题常常是窥入题意,深入形容。如《野田黄雀行》。

  此诗实为野田黄雀自幸之语,就是用“野田黄雀”这个题意来赋写的。此诗运用了刻板咏物、反衬之法。黄雀自语不逐炎洲翠游玩,不近吴宫燕栖息。是因为宫燕易被焚巢,洲翠易遭吴罗。而今我深栖野田中蓬蒿之下,可以藏身远害,纵有鹰鹯奈若何!这也是赋题法,只是用得如此巧妙。此诗综合运用发挥古意、赋题与以古题寓今事三种方法,可见李白对传统拟乐府方法的创造性发展。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野田黄雀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