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
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
再三怜汝非他意,天宝遗民见渐稀。
再三怜汝非他意,天宝遗民见渐稀。

zèngkāngsǒu--bái

shíqínwēnglǎoguīnánbīntàishǒuhán

zàisānliánfēitiānbǎomínjiànjiàn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秦地¹罗敷(fū)²,采桑绿水边。
译文:秦地有位叫罗敷的女子,在绿水边上采摘桑叶。
注释:¹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²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¹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²
译文:白皙的纤纤手指攀在青枝上,嫩红的面容在阳光下特别鲜亮。
注释:¹素:白色。²“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蚕饥妾(qiè)¹欲去,五马²莫留连。
译文:蚕儿已经饿了,我该赶快回去了,达官贵人莫在此耽搁您宝贵的时间了。
注释:¹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²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这首诗吟咏了汉乐府《陌上桑》诗中美女秦罗敷的故事。秦罗敷不仅有美貌,更有美丽的心灵。诗人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而且,诗中还突出了秦罗敷的勤劳品质,这在“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一句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兴。

 ·chūn

bái tángdài 

qínluó cǎisāng绿shuǐbiān 
shǒuqīngtiáoshàng hóngzhuāngbáixiǎn 
cánqiè liúlián 
丁儿问先生曰:“王儿之体何其强?我之体何其弱也?”先生曰:“汝晨起迟乎?发眠晚乎?饮食贪多乎?”丁儿曰:“然。”先生曰:“如此,无怪汝体之弱也。”
丁儿问先生曰:“王儿之体何¹其强(qiáng)²?我之体何其弱也?”先生曰:“汝(rǔ)³晨起迟乎?发眠晚乎?饮食贪多乎?”丁儿曰:“然。”先生曰:“如此,无怪汝体之弱也。”
译文:姓丁的孩子问老师:强姓王的孩子的身体为什么这么强壮?我的身体为什么这么瘦弱?”老师说:强你是不是早上起得很晚?晚上很晚才睡觉?吃东西也吃得很多?”姓丁的孩子说:强是的。”强既然这样,就不要怪自己的身体太瘦弱了。”
注释:¹何:为什么。²强:强壮。³汝:代词,指你。⁴然:对,是。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西湖¹南北烟波阔,风里丝²(huáng)³声韵(yùn)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声香腮(sāi)红一抹。
译文:西湖阔,烟波浩渺波连波,东西南北望,不见岸堤坡。丝竹篁管声悲咽,随风荡湖面。绿裙罗带伴娇飞,舞罢双双垂。尊前美酒入红唇,染就香腮红云。
注释:¹西湖:指颍州城西北的西湖。²丝:琴瑟之类。³簧:笙筝之类;丝簧:泛指乐器。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杯深不觉琉璃(lí)¹,贪看六幺²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chóu)(chàng)画桥风与月。
译文:贪看歌舞人入迷,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坠,欢乐极时宜生悲,想起日后各南北。面对美景与歌舞,不禁惆怅盈腹肺。
注释:¹琉璃滑:喻美酒甘甜爽口。琉璃:本指绿色或金黄色的釉料,此指绿色的酒。²六幺:又名绿腰,唐宋时期的歌舞曲名。

  本篇起二句以简炼的笔触,概括地写出了西湖的广阔与繁华。“烟波阔”,一笔渲染过去,背景很有气派。“风里丝簧声韵咽”,则是浑括不流于纤弱的句子,使人想象到那广阔的烟波中,回荡着丝簧之声,当日西湖风光和一派繁华景象,便如目前。

  三、四句承次句点到的丝簧之声,具体写歌舞。“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的不是丝簧高奏,而是舞后。但从终于静下来的“裙带绿双垂”之状,可以想象此前“舞腰红乱旋”的翩翩之态;从“香腮红一抹”的娇艳,可以想象酒红比那粉黛胭脂之红更为好看,同时歌舞女子面容之白和几乎不胜酒力,也得到了传神的表现。

  换头由上片点出的“酒”过渡而下,但描写的角度转移到了正观赏歌舞的人们的一边。六幺是一种琵琶舞曲,花十八属于六幺中的一叠。因其包括花拍,与正拍相比,表演上有更多的花样与自由,也就格外迷人。酒杯手,连“琉璃滑”都感觉不到,为贪君歌舞而忘情之状。这样,转入明朝,就跌宕得更有力了。“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明朝”不一定机械地指第二天,而是泛指日后或长或短的时间。随着人事的变化,今天沉醉不觉者会有一天被车马带向远方。那时,异乡,甚至无可奈何的孤独寂寞中,回首画桥风月,该是何等惆怅。

  词中关于西湖烟波、风里丝簧和歌舞场面的描写,似带有欣赏的意味,而车马东西,回首画桥风月的惆怅,则表现出无可奈何之中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思的一种很复杂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lóuchūn··西nánběiyānkuò--ōuyángxiū

西nánběiyānkuòfēnghuángshēngyùnyànqúndài绿shuāngchuíjiǔxiāngsāihóng

bēishēnjuéliúhuátānkànliùyāohuāshímíngcháochē西dōngchóuchànghuàqiáofēngyuè

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
五月倾朝谒(yè)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
译文:五月一日满朝文武官员进宫面见圣上,他们没有机会到达逍遥清静的境界了。
注释:五月一日蒙替郎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五月一日,我原来的官职被人替代(诗人原郎的官职已经罢免)不得随例入朝面见皇上而有所感想因而赋诗赠与某人(相公)的。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
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邻。
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wù)女邻。
译文:我这个曾经口含鸡舌香的郎官已经离开了那个星郎位,现在我只想衣锦回到家乡的近邻——建州去。
注释:含香:指口含鸡舌香,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常用指侍奉君王。星郎:古代对郎官的称呼。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 五月一日,蒙替郎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郎是耕人。
译文:我原来也曾当官断案,现在我要规劝老百姓耕种,因为我原本也是一个农民。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译文:我知道该用什么报答皇帝的恩泽(诗人自请外放),我会像惠养自己的身体一样关心百姓的。

yuèméngběnguānsuíquēgǎn怀huáixiànsòngxiānggōng--pín

yuèqīngcháochéncháofēnzàiqīngchénhánxiāngxīnglángwèi

jǐnwéilínzhécéngwèiquànnóngyuánběnshìgēngrén

zhījiāngshìchóugōngdàozhǐyǎngshēnglíngshìyǎngshēn

为乐未几时,遭时崄巇,逢此百离。
为乐¹未几时,遭时崄巇(xī)²,逢此百离³
译文:踏入仕途没有多久,便遭遇时世倾危,千忧万患尽相遇。
注释:满歌:即懑歌,写胸中烦闷的歌。¹为乐:指踏入仕途。²崄巇:崎岖危险,喻时世倾危。³离:同“罹”,忧也。
伶丁荼毒,愁苦难为。
伶丁¹(tú)²,愁苦难为。
译文:孤独苦痛,忧愁苦闷难以停止。
注释:¹伶丁:孤独。²荼毒:毒害,此指苦痛。
遥望极辰,天晓月移。
遥望极辰¹,天晓月移。
译文:遥望北极星,直到天晓月沉西。
注释:¹极辰:极星,即北极星。
忧来填心,谁当我知。
忧来填心,谁当我知。
译文:满腹恼人事,谁能做我知己,知我心事?
戚戚多思虑,耿耿殊不宁。
戚戚多思虑,耿(gěng)¹殊不宁。
译文:悲伤多疑虑,惶恐难安宁。
注释:¹耿耿:心中不安貌。
祸福无形,惟念古人,逊位躬耕。
祸福无形,惟念古人,逊位¹躬耕。
译文:祸福旦夕事,来去无踪影。想到古时贤人隐逸躬耕,避世远祸。
注释:¹逊位:避让官位。
遂我所愿,以兹自宁。
遂我所愿,以兹自宁。
译文:遂我平生志,求得心宁静。
自鄙栖栖,守此末荣。
自鄙栖(qī)¹,守此末荣²
译文:何苦忙公务,守住禄位哪里有光荣!
注释:¹栖栖:匆忙,指官场公务繁忙。²末荣:言其爵微禄薄。
暮秋烈风,昔蹈沧诲,心不能安。
暮秋烈风,昔蹈沧诲,心不能安。
译文:深秋的风吹得正急,我的心情如漂泊在海上,心七上八下不能安。
揽衣瞻夜,北斗阑干。
揽衣瞻夜,北斗阑干¹
译文:揽衣出户看夜空,北斗七星光芒四射正灿烂。
注释:¹阑干:纵横交错貌。
星汉照我,去自无他。
星汉¹照我,去自无他。
译文:银河照我行,归田无他念。
注释:¹星汉:银河。
奉事二亲,劳心可言。
奉事二亲,劳心可言。
译文:奉侍父母两老人,再劳再累心自甘!
穷达天为,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穷达天为,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译文:穷困通达皆天意,聪明的人不去愁,努力耕作,身劳少烦忧。
安贫乐道,师彼庄周。
安贫乐道,师彼庄周¹
译文:安贫乐道,学习庄周。
注释:¹庄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遗名者费,子遐同游。
遗名者费,子遐(xiá)¹同游。
译文:何须枉求名,乐与子遐一类的人去同游。
注释:¹子遐:情况不详,一说指惠施。
往者二贤,名垂千秋。
往者二贤,名垂千秋。
译文:昔日两贤人,圣名垂千秋。
饮酒歌舞,乐复何须。
饮酒歌舞,乐复何须。
译文:饮酒伴歌舞,行乐须及时。
照视日月,日月驰驱。
照视日月,日月驰驱。
译文: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太阳、月亮不停驱驰如过隙。
轗轲人间,何有何无。
(kǎn)(kē)¹人间,何有何无。
译文:坎坷人间世,何必论得失?
注释:¹轗轲:即坎坷,车行不利,喻人事不顺。
贪财惜贵,此一何愚。
贪财惜贵,此一何愚。
译文:贪财惜富贵,岂不太愚痴!
凿石见火,居代几时?
凿石见火¹,居代²几时?
译文:人生短暂如石火,在世能几日?
注释:¹凿石见火:喻人生短暂,像石头上敲出的火星一闪即灭。²居代:居世。
为当欢乐,心得所喜。
为当欢乐,心得所喜。
译文:当欢乐时且欢乐,只要合自己的心意。
安神养性,得保遐期。
安神养性,得保遐期¹
译文:使心神安定,才能保长寿无限期。
注释:¹遐期:高龄。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汉乐府民歌的特色,这一特色也充分地体现在这首《满歌行》中。用铺陈的手法,通过对诗人自己的遭遇、志趣、思想、认识的叙述,剖白、刻画了抒情主人公这个远祸晋身、向往隐逸的封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全诗共分为五解。开头一直到“谁当我知”为第一解,写自己乱世逢忧不被人理解的遭遇。踏入仕途没多久,便遇上乱离的世道。家国、自身、前途抱负,各种忧患一起向自己袭来。孤独痛苦,就如同难以治愈的疾病无法摆脱,无人理解。诗人在铺叙的过程中,抓住表现主人公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遥望极辰,天晓月移”,对深刻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解自“戚戚多思虑”到“守此末荣”,倾吐辞官归隐、躬耕陇亩之志。动荡的时局,多变的官场,使诗人对“祸福无形”的仕途生涯充满忧虑和恐惧,以致使他“耿耿殊不宁”,真有点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担惊受怕,就为那微爵薄禄,有何不可割舍呢?他要像古代许由一类隐士一样淡泊功名,躬耕陇亩,满足平日愿望,以此来求得内心的平静。

  从“暮秋烈风”到“劳心可言”为第三解,写归隐前的思想顾虑。“暮秋烈风”“昔蹈沧海”,诗人借助比喻、象征的手法,形象含蓄地表现归隐时的顾虑。正值暮秋烈风天气,漂泊大海上,心潮滚滚,犹如汹涌起伏的海涛一样难以平静。这种艺术手法,令人联想,耐人寻味。“揽衣瞻夜,北斗阑干”,既是对诗人动作的具体描写,又是对诗人心理活动的剖析。诗人内心忧虑,夜不能寐,揽衣出户星斗。银河照着诗人,使他辞官归隐,不再忧虑。奉养父母双亲,使心劳累何待言。

  第四解自“穷达天为”到“名垂千秋”,集中抒发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诗人面对战祸遍地的社会无能为力,但却不甘心,又要达到内心平衡,只好借助于“天命”,再加上颇具“圣名”的先行者,为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寻找堂皇的理由。他认为一个人处境的穷困和通达是由天决定的,因此明白穷达之理的“智者”就不会因处境困顿而犯愁。虽知躬耕之劳辛苦,但“身虽多为”,而“心自少忧”。“安贫乐道”以下六句,明确指出“安贫乐道”的主张,并且把庄周和子遐奉为榜样,要像他们那样处世。

  第五解从“饮酒歌舞”至篇末,写如何处世,才能长寿。这一解,诗人主要以议论的方式,抒写了人生在世如“凿石见火”,应及时行乐,修身养性,以保长寿,抒写了消极悲观的远祸晋身的处世态度。

  强烈的现实主义内容,对人生态度自然直率的表达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语言精练,富有理趣。无意塑造形象,但一个封建士大夫、忠臣、孝子、隐士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 选注.乐府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47-50
2、 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23-12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