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交亲满,归闲意有馀。翻嫌旧坐宅,却驾所悬车。
洛下交亲满,归闲意有馀。翻嫌旧坐宅,却驾所悬车。
腹饱山僧供,头轻侍婢梳。上官唯揖让,半禄代耕鉏.
腹饱山僧供,头轻侍婢梳。上官唯揖让,半禄代耕鉏.
雨散三秋别,风传一字书。胜游如可继,还欲并园庐。
雨散三秋别,风传一字书。胜游如可继,还欲并园庐。

shàngshūzōngxiōng使shǐguòshīfèngxiàn--bāo

luòxiàjiāoqīnmǎnguīxiányǒufānxiánjiùzuòzháiquèjiàsuǒxuánchē

bǎoshānsēnggōngtóuqīngshìshūshàngguānwéiràngbàndàigēngchú..

sànsānqiūbiéfēngchuánshūshèngyóuháibìngyuán

包佶

包佶

包佶,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幼正、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 ▶ 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看朱成碧¹思纷纷²,憔悴³支离为忆君。
译文: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只因太过思念你。
注释:¹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²思纷纷:思绪纷乱。³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不信比来¹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²
译文: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伤心泪绝,那就打开衣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¹比来:近来。²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乐苑》上说:“《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而后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

  《如意娘》一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这两行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意谓: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李白的《长相思》写“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去明镜前”与此句构思相似。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

  《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是武则天的上乘之作,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看朱成碧后来成为唐宋人常用成语。李白诗:“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也可以说看碧成朱。辛弃疾词:“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柳亭诗话》载:李白的《长相思》一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后来有“刿目鉥心、掐擢胃肾”之称的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样语出惊人的句子。但溯其本源,还是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卷五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58页 .
2、 周懋昌 .“如意娘”的魅力——武则天《如意娘》赏读[J].阅读与写作 :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中文系 ,2000-12-15 :12期 .

niáng

tiān tángdài 

kànzhūchéngfēnfēn qiáocuìzhīwèijūn 
xìnláichángxiàlèi kāixiāngyànshíliúqún 
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舷。
珠彩¹耀前川,归来一扣舷(xián)²
译文:灿烂的光彩照亮前面的河流山川,在归来的船上,一直用手拍敲着船边。
注释:¹珠彩:指灿烂的光彩。²扣舷:手击船边。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译文:微微河风掀不起太大的浪花,而明朗的月亮也一直跟随着船只。

zhōuzhōng--fànzhòngyān

zhūcǎi耀yàoqiánchuānguīláikòuxián

wēifēnglàngmíngyuèsuíchuán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寒城猎猎¹(shù)²风,独倚危楼³怅望中。
译文:我独自一人倚偎高楼怅然远望,无限寒意的边城戍旗飘扬猎猎生风。
注释:夏州:即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北魏置夏州,唐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又名榆林,城在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¹猎猎:风声。²戍旗:要塞戍之旗。³危楼:高楼。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万里山河唐土地¹,千怅魂魄(pò)晋英雄²
译文:万里山河都是大唐的土地,在这土地上千百怅来有多少戍边英雄为国献身捐躯。
注释:¹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内的唐朝广阔国土。²千古魂魄晋英雄:晋朝时期,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当时叫做统万城)。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边塞战士死伤阵亡极多。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离心¹不忍听边马²,往事应须问塞鸿(hóng)³
译文:边疆的愁苦不忍心去倾听,以往的事情不堪去询问。
注释:¹离心:别离之情。²边马:边塞地区的马。³塞鸿:边塞的大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好脱儒冠¹从校尉²,一枝长戟六钧(jūn)³
译文:最好脱掉文人的帽子去当一个武官,拿起武器去保卫国土立功边疆。
注释:¹儒冠: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²校尉:武职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³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来比喻强弓。

  这首诗首联,落笔即写登楼所见,一幅边地典型画面呈现读者面前。这边城耸立在苍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寒风劲吹,城楼旗幡被风吹得噼啪作响。“怅望”二字表明诗人正受着周围环境的感染,心中正蕴涵着一股抑郁之气。

  颔联,诗人“怅望”着这块苍莽的土地,便自然想起与之相关的历史。不禁感叹大唐帝国幅员辽阔,三晋之地英雄辈出。两句诗写得极有气魄,它纵横千万里,上下千余年,尽收入诗人的诗思画意之中。

  颈联,“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写诗人的思绪从遥远的往事,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充斥于诗人眼前耳边的是萧萧的马鸣和翱翔天际的塞鸿。“离心”,即离愁别绪,说自己宦游在外,心中已充满着离愁,实在不忍听那边马悲鸣之声。下句是说自己的坎坷往事,应随着塞鸿而远去。

  尾联,“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将调子再度昂起。诗人表示,要把自己的儒冠脱去,穿上盔甲,手持弯弓长戟,做一名边关戍卒,要在边关上建功立业。这两句虽只罗列了兵器名称,却好像有千钧之力,掷地有声。语流轻快而豪气勃勃,活脱脱一个投笔从戎的班超再世。

  诗人这首七律诗写的是登临边城,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慕往昔英雄豪杰,欲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心情。这首诗写得极为沉着有力,诗歌的脉胳起伏有致。笔力豪劲,感情深沉,是诗人诗歌中颇为难得的一首好诗。

参考资料:
1、 杨道诚,韩清显主编.中国诗词名篇类编赏析:修身养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01:110

dēngxiàzhōuchénglóu--luóyǐn

hánchénglièlièshùfēngwēilóuchàngwàngzhōng

wànshāntángqiānniánhúnjìnyīngxióng

xīnrěntīngbiānwǎngshìyīngwènsāi鸿hóng

hǎotuōguāncóngxiàowèizhīzhǎngliùjūngōng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¹彼南山,维石岩岩²。赫(hè)赫师尹³,民具尔瞻(zhān)。忧心如惔(tán),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译文:巍巍的终南山高耸入云端,层层叠叠的山石危立险矗。太史尹氏正得势权位显赫,引得普天下百姓万众瞩目。仁人君子为民政忧心如焚,不敢开玩笑哪来幽默谈吐!民运已经衰落得如此不堪,你为什么还这样熟视无睹!
注释:¹节:通“巀(jié)”。长言之则为巀嶭(niè),亦即嵯峨。²岩岩:山崖高峻的样子。³师尹:大(tài)师和史尹。大师,西周掌军事大权的长官;史尹,西周文职大臣,卿士之首。⁴具:通“俱”。⁵惔:“炎”的误字,火烧。⁶卒:终,全。⁷何用:何以,何因。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
节彼南山,有实¹其猗²。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³(cuó),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cǎn)莫惩嗟。
译文:巍巍的终南山高耸入云端,山谷幽深草密林木可参天。太史尹氏正得势权位显赫,但他执政不平有何善可言?苍天无眼正降下重重祸患,丧乱何其多竟是不可言传!百姓们怨声载道没人说好,你却不曾有丝毫愧怍嗟叹!
注释:¹有实:实实,广大的样子。《诗经》中形容词、副词以“有”作词头者,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²猗:同“阿”,山阿,大的丘陵。³荐:再次发生饥馑。⁴瘥:疫病。⁵憯:曾,乃。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¹;秉国之钧²,四方是维。天子是毗(pí)³,俾(bǐ)民不迷。不吊(hào),不宜空我师
译文:我敬爱的太史尹氏大官人!你可是咱大周王室的根本,执掌民家大政方针的重臣。天下四方的安稳靠你支撑,天子权威的牢固靠你辅振,百姓的生活道路靠你指引!现在却得不到苍天的眷顾,你不该总让我们饱受穷困!
注释:¹氐:借为“榰(zhī)”,屋柱的石磉。²钧:通“均”,制陶器的模具下端的转轮盘。³毗:犹“裨”,辅助。⁴吊:通“叔”,借为“淑”,善。⁵昊天:犹言皇天。⁶空:穷。⁷师:众民。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wǎng)君子。式¹²式已³,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wǔ)
译文:周王你不亲政勤政,已经失去天下百姓的信任!对朝政也总是不闻不问,不要再欺哄瞒骗至德圣君!你就该静心执政莫再发昏,不要再委政小人危及民运!那些委琐宵小的裙带姻亲,就不该教他做高官厚禄人!
注释:¹式:应,当。²夷:平。³已:依全诗前后及此处文义,今理校为“己”,义为以身作则。⁴殆:及,接近。⁵琐琐:细小卑贱,《尔雅·释训三》:佌佌,琐琐,小也。⁶姻亚:统指襟带关系。姻,儿女亲家;亚,通“娅”,姐妹之夫的互称。⁷膴仕:厚任,高官厚禄,今世所谓“肥缺”。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昊天不佣¹,降此鞠(jū)(xiōng)²。昊天不惠³,降此大戾(lì)。君子如届,俾民心阕(què)。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译文:苍天大老爷不肯阳光普照,给人间降下如此大的灾疫;苍天大老爷不肯施恩眷顾,给人间降下如此深重戾气。至德的圣君如果降趾莅临,一定会让百姓的乱心平息;至德的圣君如果执政公允,一定会让百姓的怨怒远离!
注释:¹佣:通“融”,明。²鞠讻:极乱。讻,祸乱,昏乱。³惠:通“慧”。⁴戾:暴戾,灾难。⁵届:临。⁶阕:息。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不吊昊天,乱靡(mí)有定。式月斯生¹,俾民不宁。忧心如酲(chéng),谁秉国成²?不自为政,卒³劳百姓。
译文:可叹命多舛不被苍天怜悯,天下槽乱至今还没有平定;祸患滋生伴随着岁月增长,使黎民百姓生活不得安宁。我忧民忧民之心痛如沉醉,是谁执掌民政竟如此无能!你不能鞠躬尽瘁亲劳勤政,遭秧受害的还是天下苍生!
注释:¹式月斯生:应月乃生。²成:平。³卒:通“瘁”,劳苦。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驾彼四牡¹,四牡项领²。我瞻四方,蹙(cù)³靡所骋(chěng)
译文:我驾驭着那四匹高头大马,四马奔腾抖动着粗壮脖颈。我站在车上瞻望四方风景,心头茫然不知向何处驰骋!
注释:¹牡:公牛,引申为雄性禽兽,此指公马。²项领:肥大的脖颈。³蹙蹙:局促的样子。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方茂¹尔恶²,相尔矛³矣。既夷既怿,如相酬(chóu)矣。
译文:你刚才还肆意为恶抖威风,两眼盯着矛戟想和人作战。很快又平息戾气悦色和颜,犹如宾朋对坐把酒来言欢。
注释:¹茂:盛。²恶:憎恶。³矛:通“务”,义为侮。⁴怿:悦。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¹怨其正²
译文:苍天总是如此不公,害得我君王整日不得安生。太史尹氏不但不自警自省,反倒抱怨别人对他的规劝纠正!
注释:¹覆:反。²正:规劝纠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家父¹作诵²,以究王訩。式讹(é)³尔心,以畜万邦。
译文:家父大夫苦心孤诣作讽诗,为的是探究我王遭难深因。抑或是为了感化你的狠心,以有利民家造福天下黎民!
注释:¹家父:此诗作者,周大夫。²诵:诗。³讹:改变。⁴畜:养。

  《小雅·节南山》所指责的对象则是幽王及其权臣。前人屡辩诗旨是“刺王”还是“刺尹”,甚为无谓。总因古代君臣名分颇严,论者又往往横亘一“诗可以怨”或一“《小雅》怨诽而不乱”之念于胸中,因之便有不同的“先入为主”之念在作怪。今就诗论诗,直刺师尹,颇为鲜明;而一再怨望“昊天”,又借以指责天子。

  关于师尹,自毛传以来皆解作“大师尹氏”,至王国维始辨析其为二人,即首掌军职的大师和首掌文职的史尹。观《大雅·常武》中大师“整六师”、尹氏及其属“戒师旅”,则大师统军而尹氏监军,对照《小雅·节南山》诗首章,“忧心如惔,不敢戏谈”正合于军国主义背景,偏于责师;而“国既卒斩,何用不监”。乃监察司之失职,偏于斥尹。

  全诗十章,共分三部分。首二章以南山起兴,以象征二权臣。以山之险要象征其权之枢要,又以山之不平联系到二臣秉政不平。结合篇末“昊天不平,我王不宁”的呼应来看,天怒人怨,总由师尹秉政不平使然,故“不平”二字为全篇眼目。只是第二部分却一再将不平(不夷)与不己(不自为政)并提而责难,推思其义,全诗是指斥师尹失政在不能持平(夷),而要持平则又须事必躬亲(己),因而全诗结构是起于夷(平)终于夷(平)而介于己。

  首章点出“不敢戏谈”以致“国既卒斩”;二章点出昊天再降饥疫以致“丧乱弘多”,民众无法存活,从而“不敢戏谈”之高压失控,遂而“民言无嘉”。一章言人祸,二章言天灾,由时间及顺序暗示天灾实人祸所致,人间暴戾上干天怒所致,此即第一部分的要害。

  从第三到第六共四章为第二部分。在上两章铺垫的基础上,三章进一步点明师尹之害人害天,天再施报于人,人民双重遭殃。“诗可以怨”,怨而至天,亦已极矣!

  四、五两章句式排比,结构整齐而又不乏疏宕之美。四章围绕“夷”“己”二字正反展开,既为师尹说法,更为一切秉政者说法,三十二字可铭于座右,可镌于通衢。五章“昊天不佣(融)”“昊天不惠(慧)”二解是“刺”,“君子如届(临、己)”“君子如夷(平)”二解是“美”,也是对师尹说法。两章排比、对比之势,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诗人的责怨之情也推到了高潮。

  六章承上启下,由怒转叹。

  统观第二部分四个章节,结构颇为讲究:五、六章既以“昊天不佣”“昊天不惠”和“不吊昊天”以上应第三章的“不吊昊天”,又以“君子如届(临、己)”、“君子如夷”和“谁秉国成(平、夷)”、“不自为政(不己)”以上应第四章的“式夷式已”,可见此部分是以怨天和尤人双向展开而又并拢合承,甚耐玩味。

  第七、八、九、十章为第三部分。变每章八句为四句,于音乐为变奏。于诗情为由怨怒转悲叹。唯七、八两章疑有错简而当易位:前“方茂尔恶”章言师党与尹党既相倾轧又相勾结,以见朝政难革;后“驾彼四牡”章言无奈之下只有往奔四国避乱(或求诸侯勤王),然而四方亦不可往,“蹙蹙靡所骋”。诗人说:既然宗周与四国皆被师尹扰乱,国已不国,今日上干天怒,下危人主,尽管师尹不自责己而反怨怒匡正,我身为大夫,也只有勇作诗“诵”,“以究王讻”,成此一篇檄文,为来者垂诫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88-392

jiénánshān

míng xiānqín 

jiénánshān wéishíyányán shīyǐn míněrzhān yōuxīntán gǎntán guózhǎn yòngjiān 

jiénánshān yǒushíē shīyǐn píngwèi tiānfāngjiàncuó sāngluànhóngduō mínyánjiā cǎnchéngjiē 

yǐnshìtàishī wéizhōuzhī bǐngguózhījūn fāngshìwéi tiānshì mín diàohàotiān kōngshī 

gōngqīn shùmínxìn wènshì wǎngjūn shìshì xiǎoréndài suǒsuǒyīn shì 

hàotiānchōng jiàngxiōng hàotiānhuì jiàngtài jūnjiè mínxīnquè jūn èshìwéi 

diàohàotiān luànyǒudìng shìyuèshēng mínníng yōuxīnchéng shuíbǐngguóchéng wéizhèng láobāixìng 

jià xiànglǐng zhānfāng suǒchěng 

fāngmàoěrè xiàngěrmáo  xiàngchóu 

hàotiānpíng wángníng chéngxīn yuànzhèng 

jiāzuòsòng jiūwángxiōng shìéěrxīn wànbāng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huái)¹北面师广武²,其气岂只吞项羽。
注释:¹淮阴:指韩信,韩为淮阴人,后又封淮阴侯。²广武:指李左车,汉初名将兼谋士,曾受封广武君。
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君得李佑(yòu)¹不肯诛。便知元济²在掌股³
注释:¹李佑:叛首吴元济的勇将,李愬设计擒之,厚待,佑感恩献计,助李愬破蔡州。²元济: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³掌股:掌握之中。
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羊公¹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注释:¹羊公:指羊祜。
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公方沉鸷(zhì)¹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lú)²
注释:¹鸷:勇猛兼且深沉。²无头颅:吴元济被囚至京师,斩于独柳,其夜,即失其首。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
雪中行师等儿戏¹,夜取蔡州藏袖底。
注释:¹雪中句:两句写雪夜突袭蔡州之况。袖底喻军事计划之隐秘也。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远人¹信宿²犹未知,大类西平³击朱泚(cǐ)
注释:¹远人:指蔡州吴元济等人。²信宿:此次奇袭雪中行军连续两日夜。³西平:李愬父李晟,以击破朱泚功封西平郡王。⁴朱泚:唐卢龙节度使。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锦袍玉带¹仍父风,拄颐长剑²大梁公³
注释:¹锦袍玉带:李晟、李愬父子待将士甚厚,皆尝解锦袍玉带赠部将,激励忠义。²拄颐长剑:佩剑耸起,碰及面颊,喻大将威仪风度。³大梁公:大凉公,李愬以功封凉国公,食邑三千户。
君看鞬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君看鞬(jiàn)(tuó)¹见丞相²,此意与天³相始终。
注释:¹鞬橐:古代盛弓箭之具。²丞相:指裴度,实为平叛破蔡最高统帅。³天:皇帝、皇朝也。指李愬忠于朝廷之志始终不渝。
这首诗气势恢宏,语词铺张,大有山谷诗风。惠洪虽未列名《江西诗社宗派图》内,但人皆视其为江西诗社中人。全诗简洁精炼,沉着雄辩,突出地表现出李愬足智多谋、忠君爱国的大将风度。李愬(773-821),唐代著名将领,洮州临潭(属甘肃省)人。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任唐、随、邓州节度使,与叛将吴元济(时任申、光、蔡三州节度使)相邻。他表面松弛军备,以麻痹叛敌,暗中整顿军伍,善待降人。次年冬,乘雪夜突袭蔡州,生擒吴元济,成为中国古代战史上奇袭之范例。他亦因此进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时人为立祠塑像、题诗绘图。诗中惠洪把李愬与西汉开国元勋韩信相提并论,甚至认为李愬的功绩超过了韩信。

huàxiàng

huìhóng sòngdài 

huáiyīnběimiànshīguǎng广 zhǐtūnxiàng 
jūnyòukěnzhū biàn便zhīyuánzàizhǎng 
yánggōngxínghuàhàn zhànliángjiāo 
gōngfāngchénzhìzhūjiàng yòuxiàoyuántóu 
xuězhōngxíngshīděngér càizhōucángxiù 
yuǎnrénxìn宿yóuwèizhī lèi西píngzhū 
jǐnpáodàiréngfēng zhǔchángjiànliánggōng 
jūnkànjiāntuójiànchéngxiàng tiānxiàngshǐ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